【人教版】地球上的大气PPT精品课件1
合集下载
高一地理必修一地球上的大气(人教版)课件

热成层
位于中间层之上,该层的气温 随高度升高而迅速升高。
大气层与地球生命的关系
提供氧气
大气中的氧气是人类和生物呼 吸所必需的。
调节温度
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如水汽、二 氧化碳等能够吸收和重新辐射 热量,调节地球表面的温度。
保护作用
大气中的臭氧层能够吸收紫外 线,保护地球上的生物免受紫 外线的伤害。
提供水汽
人类活动对大气的影响
01
人类活动排放的温室气体、污染物等成分对大气的热力状况产
生影响。
大气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制约
02
大气的热力状况、气候变化等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产生重要影
响,制约着人类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人类活动对大气的改善
03
通过采取节能减排、发展可再生能源等措施,人类可以改善大
气的热力状况,减缓气候变化的影响。
水汽
大气中水汽的含量虽然很 少,但它是天气变化的重 要因素。
气溶胶粒子
包括固体和液体粒子,如 烟、雾、尘等。
大气的垂直分层
01
02
03
04
对流层
贴近地面的最低层,是大气的 最活跃层,天气现象几乎都发
生在此层。
平流层
位于对流层之上,该层的气流 比较平稳,几乎没有上下对流
。
中间层
位于平流层之上,该层的气温 随高度升高而迅速降低。
高一地理必修一地球上的大气(人教版)课件
目录 Contents
•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 大气的热力状况 • 气压系统和风 • 气候的形成和变化 • 人类活动对大气的的影响 • 专题研究:全球气候变化
01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大气的组成
01
02
03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课件(65张)(1)

3.当今,导致大气成分比例发生不合理变化的人为因素有( )
①燃烧煤、石油等矿物燃料 ②大量制冷设备
③大量植树造林 ④兴修水库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A
解析 燃烧煤、石油等矿物燃料产生大量二氧化碳,大量制冷设备的使 用释放大量的氟氯烃,会破坏臭氧;植树造林和兴修水库使大气成分向良性 方向变化。
01预习准备区
02主题探究区
03综合活动区
04课后检测区
地理实践深探索 方向与建议 1.查阅相关资料,研究主要大气成分变化的特点及原因。 2.查阅相关资料,研究极光、流星、天气现象、高空飞行、无线电波与 大气垂直分层及人类活动的关系。 3.从日常生活的角度提出改善大气环境的措施。 展示与评价 略。
3.人类活动对大气组成的影响 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进入大气,会影响大气的成分和含量,产生大气 污染。
01预习准备区
02主题探究区
03综合活动区
04课后检测区
1.判断正误。 (1)干洁空气以氧气为主。( × ) (2)臭氧因吸收太阳光中的红外线而被称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 ( ×)
01预习准备区
01预习准备区
02主题探究区
03综合活动区
04课后检测区
答案
解析
任务探究 大气垂直分层
随着海拔的变化,大气的组成和性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右图为大气的 垂直分层示意图。
01预习准备区
02主题探究区
03综合活动区
04课后检测区
据此探究下列问题: (1)随着海拔的上升,大气的气温和气压发生了什么变化? (2)该图反映了大气垂直分层的划分依据是什么?
04课后检测区
答案
解析
【人教版】地球上的大气PPT公开课课件1

断,当时受风暴潮影响最
严重的地区是( )
A.甲
B.乙
低压
C.丙
D.丁
【人教版】地球上的大气PPT公开课课 件1
(2013· 安 徽 卷 ) 下 图 为 2001 年 4 月 6 日 17 时 某 区 域 地 面 天 气 图 , 【人教版】地球上的大气PPT公开课课件1 虚线范围内为图示天气系统引发的某种气象灾害实时分布图。 此前图示区域大部分地区表土解冻,地表干燥。阅读图文资料, 完成下列问题。
水平气压梯度力
高空中的风
方向: 垂直等压线、指向低压 大1小0:02与气压梯度成正比 特点:线越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
1004越大,风力越大 水平气压
1006 梯度力
二力共同作用下的风 (北半球高空) 风向:平行于等压线
风向
地转偏向力 方向:垂直于风向
1008 1010 ( 百帕)
地转偏向力
大小: 纬度越高 偏向越大
水平气压梯度力 飞行方向
【人教版】地球上的大气PPT公开课课 件1
低压 风向 高压
【人教版】地球上的大气PPT公开课课 件1
高空的风压定律: 北半球,背风而立,低压在左,高压在右; 南半球,背风而立,低压在右,高压在左. 北半球,向风而立,低压在右,高压在左 南半球,向风而立,低压在左,高压在右
【人教版】地球上的大气PPT公开课课 件1
【人教版】地球上的大气PPT公开课课 件1
【人教版】地球上的大气PPT公开课课 件1
考点三 大气的水平运动
深化探究
2.等压线图上任一地点风向的画法
第一步:在等压线图中,按要求画出 过该点的切线并作垂直于切线的虚线 箭头(由高压指向低压,但并非一定 指向低压中心),表示水平气压梯度 力的方向。
《地球上的大气》人教版教材PPT1

霜冻的做法,该做法使 ( )
A.①减弱
B.②增强
C.③减弱
D.④增强
【思路点拨】解该类题应从以下三点入手: (1)读图要注意两个“面”即“大气上界面”和“地面 ”。 (2)依据两个“面”确定四个辐射的方向。 (3)依据辐射方向确定“辐射源”,确定辐射名称和热量 传(3)选D。第(1)题,读图可知 ①代表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②代表到达地面的太 阳辐射;③代表地面辐射;④代表大气逆辐射。第(2)题 ,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是地面辐射。第(3)题, 烟雾能吸收地面辐射,然后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还给地 面,所以④增强。
•
1.批评对作品的意义不言而喻。好的 批评如 同灯光 ,指引 着作品 从暗处 走向前 台。近 些年的 诗歌批 评中, 不乏这 样的经 典或中 肯之作 。
•
2.但与此同时,诗歌批评庸俗化的趋 势越来 越明显 ,不少 诗歌批 评为了 应酬需 要,违 心而作 ,学术 含量可 疑,甚 至堕落 为诗人 小圈子 里击鼓 传花的 游戏道 具。这 类批评 对诗歌 创作来 说类同 饮鸩止 渴,还 不如索 性没有 的好。
第二节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第1课时 大气受热过程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1.能量来源: (1)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A_太__阳__辐__射__。 (2)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B_地__面__辐__射__。 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主要包括吸收和反射。
3.受热过程: A_太__阳__短__波__辐__射__透过大气射到地面⇨地面被加热并以B _地__面__长__波__辐__射__的形式射向大气⇨大气增温。
•
3.批评文章却写得天花乱坠,一再上 演“皇 帝的新 衣”闹 剧。这 些批评 牵强附 会、肆 意升华 ,外延 无限扩 张,乃 至另起 炉灶, 使批评 成为原 创式的 畅想, 早已失 去了与 原作品 的联系 。
人教版必修一地球上的大气全球气候变化优秀ppt课件

直经 公 接济 众 控手 参 制段 与
节生固 能物碳 技能技 术技术
术
人教版必修一第 地二 球章 上地 的球 大上 气的 全大 球气第 候4变节化全优球秀气p候pt变课 化件(共2 6张PPT )
第四节 全球气候变化
探究二:
气候变暖可能有哪些影响?
沙土
冰块
灯泡持续照射一段时间后,玻璃槽里会出现什么现象?
人教版必修一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4 节全球 气候变 化(共2 6张PPT )
练一练
人为原因
第四节 全球气候变化
• 地质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
地质历史时期:气温、降水波动变化
人教版必修一第 地二 球章 上地 的球 大上 气的 全大 球气第 候4变节化全优球秀气p候pt变课 化件(共2 6张PPT )
第四节 全球气候变化
• 近代的气候变化
气温总体变化:上升
图 近百年来全球年平均气温的变化
A.全球海平面上升
B.海洋表层出现热膨胀
C.极地冰雪融化
D.沿海低地、良田、城市被淹没
E.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增高
F.大量燃烧矿物化石燃料
G.全球平均气温上升 H.大量森林植被遭受破坏与砍伐
F
B
EG
AD
H
C
人教版必修一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4 节全球 气候变 化(共2 6张PPT )
第四节 全球气候变化
提高能源效率
控制水田、垃圾场 甲烷排放
人教版必修一第 地二 球章 上地 的球 大上 气的 全大 球气第 候4变节化全优球秀气p候pt变课 化件(共2 6张PPT )
控制温室气体排放
植
增
树
加
造
温
林
室
高一地理(必修1)课件: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1(共22张PPT)

目 人教版地理 录
第一讲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2.风的受力状况与风向
基 础
类型
知
识 要
图示(北
打 牢
半球)
高空风
近地面风
高
频
考
点
要
通
关
学
F1( 水平气压梯度力 ) F1(水平气压梯度力)、
解
科 能 力
受力
和F2(地转偏向力)共 F2( 地转偏向力)和F3(摩
题 训 练
要
同影响
擦力)共同影响
要
过
高
硬 风向
科 能
作用。
题 训
力
[温馨提示]
练
要 过
大气逆辐射最强时为大气温度最高时,即_____左右,并
要 高
硬 不是在夜晚。
效
目 人教版地理 录
第一讲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基 础
二、热力环流
高 频
知
考
识
1.形成原因
点
要
要
打 牢
地面冷热不均 。
通 关
2.形成过程
学 科
地面间 冷热 不均 → 空气的 上升 或下沉
基 1.常见的热力环流形式
高
础 知 识
(1)海陆风: ①成因分析——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是前提和关键。
频 考 点
要
要
打
通
牢
关
学
解
科
题
能
训
力
练
要
要
过
高
硬
效
目 人教版地理 录
第一讲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②影响与应用:
海陆风使海滨地区气温日较差减小,夏季气温低,空气较
第一讲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2.风的受力状况与风向
基 础
类型
知
识 要
图示(北
打 牢
半球)
高空风
近地面风
高
频
考
点
要
通
关
学
F1( 水平气压梯度力 ) F1(水平气压梯度力)、
解
科 能 力
受力
和F2(地转偏向力)共 F2( 地转偏向力)和F3(摩
题 训 练
要
同影响
擦力)共同影响
要
过
高
硬 风向
科 能
作用。
题 训
力
[温馨提示]
练
要 过
大气逆辐射最强时为大气温度最高时,即_____左右,并
要 高
硬 不是在夜晚。
效
目 人教版地理 录
第一讲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基 础
二、热力环流
高 频
知
考
识
1.形成原因
点
要
要
打 牢
地面冷热不均 。
通 关
2.形成过程
学 科
地面间 冷热 不均 → 空气的 上升 或下沉
基 1.常见的热力环流形式
高
础 知 识
(1)海陆风: ①成因分析——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是前提和关键。
频 考 点
要
要
打
通
牢
关
学
解
科
题
能
训
力
练
要
要
过
高
硬
效
目 人教版地理 录
第一讲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②影响与应用:
海陆风使海滨地区气温日较差减小,夏季气温低,空气较
(完整版)2.0《地球上的大气》PPT课件

温
量
0c
mm 气候特点:夏季炎热干燥,
400 冬季温和多雨
300 分布地区:南北纬300-400之 200 间的大陆西岸
100
形成原因:夏季受副热带高 压带控制,炎热干燥,冬季 受西风影响,温和多雨
亚欧大陆 太 平 洋
全球海陆分布示意图
印度低压副热带高气压带 夏威夷高压
亚洲高副压极地低气阿压留带申低压
对比我国长江中
下游地区与同纬度
中
的非洲撒哈拉沙漠
非洲
国
地区的气候,说明
季风给我国带来哪
些影响?
气 温 0c
降水 气候类型:亚热带季风气候
量
mm 气候特点:夏季高温多雨,
400 冬季温和少雨
300 分布地区:南北纬250-350之 200 间的大陆东岸
100
形成原因:海陆热力性质差 异,夏季受来自海洋的偏南 风影响,降水较多;冬季受 来自大陆的偏北风影响,降 水较少。
降升问等结论压高。 题3,面3:等等气如当压压压何地面面值变上下面如化凸凹受何?的的热变地地不方方化均为为?匀高低压压时区区,
练一练
等压面 3
5
2
4
1
100等0M高面
B
A
C
冷
热
地面
(1)图中1、2、3、4、5气压相等是 1,2,3 ;
(2)1、2、3、4、5中气压最高的是 4
;
气压最低的是 5
;
(3)用“→”完成图中的热力环流
Ps:看图要仔细
读下列热等现压线示意图,正确的是: B D
力实
环生
流活
有中
低压
冷 哪 常热
冷冷
热
《地球上的大气》PPT优秀课件1 人教课标版

气增温。大气同时向外辐射红外线,其中大部分朝向地
面,即通过大气逆辐射将热量还给地面,从而补偿了地
面辐射损失的热量,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
练习
1、下列现象,体现大气对地面保温作用的是( D A、白天多云,气温比晴天低 B、深秋至第二年早春季节,霜冻多出现在多云的夜晚 )
C、城市比郊区的气温低
D、多云的夜晚通常比晴朗的夜晚温暖些 2、大气对地面有保温作用,是因为: ( BD )
副热带高压带
副极地低压带
极 地 东 风
极地高压带
(3)考虑A、B、C----高低纬间质量不均;地转偏向力; 太阳直射点位置的移动 ----气压带、风带的南北移动
66°34´N
23°26´N 0° 23°26´S
66°34´S
2、理解季风环流的形成原因
一月海平面气压图
七月海平面气压图
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比较
90N
60N
30N 0
高纬环流
10
6
5
极地高压带 极地东风带
中纬环流
9
3 7
8
副极地低压带 中纬西风带 副热带高压带
低纬环流
2 1
4
东北信风带
赤道低压带
极地高压带
地 球 上 的 气 压 带 和 风 带
极 中 纬
地 东
风 西 风
副极地低压带
副热带高压带
东
北
信
风
赤道低压带
东 中
南 纬
信 西
风 风
省点劲:
读图回答:
(1)在左图中填出赤道附近地区气压带的名称 (2)在左图中画出西风带的风向。 (3)甲图反映的气候,形成原因是 西 风带和 副热带高 气压带 交替控制所致。 (4)乙图所反映的气候,其气候特点是 雨热同期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三 地球上的大气
必备知识
-2-
一、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 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地球输送热量,称为太阳辐射。 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后,地面增温,以辐射的形式向大气输送热量, 称为地面辐射。 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后,大气增温,以辐射的形式向宇宙空间和地 面输送热量,称为大气辐射;射向地面的部分,称为大气逆辐射。 二、高原气温比同纬度平原地区低的主要原因 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吸收的地面长波辐射少,故大气逆辐 射弱,保温作用弱。
必备知识
-3-
三、低压(气旋)与低压槽、高压(反气旋)与高压脊 1.低压(气旋)与低压槽 (1)低压(气旋):如果某天气系统中心气压低于四周,那么从气压角 度说,该天气系统是低压,从气流角度说,该天气系统是气旋。低压 (气旋)中心多阴雨天气。 (2)低压槽:从低气压中心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气压比两侧低,可 能形成锋面,多阴雨天气。 2.高压(反气旋)与高压脊 (1)高压(反气旋):如果某天气系统中心气压高于四周,那么从气压 角度说,该天气系统是高压;从气流角度说,该天气系统是反气旋。 高压(反气旋)中心因气流下沉,难以成云致雨,故天气晴朗。 (2)高压脊:从高气压中心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气压比两侧高,因 气流向两侧辐散,不可能形成锋面,天气晴朗干燥。
关键能力
-10-
3.大气环流的形成
关键能力
-11-
二、气候类型
1.气候成因
(1)影响气候的因素。
形成因子 对气候影响的表现
太阳辐射 (纬度位置)
气温从低纬到高纬递减
大 气压 低气压带控制多雨,高气压带控制干燥;西风带控制多
气 带、 雨,信风和极地东风控制干燥;海风控制多雨,陆风(离
环 风带 岸风)控制少雨;风从低纬吹向高纬增温,反之降温
必备知识
-4-
四、锋面气旋与热带气旋、台风(飓风) 1.锋面气旋与热带气旋 (1)锋面气旋:是含有锋面的气旋,一般分布于温带地区。锋面发 育在低压槽中。 (2)热带气旋:分布于热带的低气压中心,一般不会出现低压槽,不 会与锋面叠加。
必备知识
-5-
2.台风(飓风)是热带气旋中最强的一级,因所处海域不同而名称 各异。分布于西北太平洋上的称为台风,分布于印度洋和大西洋的 称为飓风。
必备知识
-7-
六、降水年际变化、降水季节变化、降水变率 1.降水年际变化:指的是各年降水量的差异,专业上常用年降水变 率来计算。 2.降水季节变化:指的是各月份降水量的差异,专业上可用季降水 变率来计算。温带海洋性气候、热带雨林气候降水季节变化小,季 风气候区降水季节变化大。 3.降水变率:用来表示降水年际变化或季节变化等,考查较多的是 年降水变率,其计算方法如下: 年降水变率=|某年年降水量-多年平均降水量|/多年平均降水量。 降水变率越大,旱涝灾害频率越高。在各种气候类型中,季风气 候区年降水变率最大;我国干湿地区中,干旱地区、半干旱地区年 降水变率较小,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年降水变率大。
关键能力
-8-
一、大气的运动 1.热力环流的形成
关键能力
-9-
2.高空风和近地面风 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高空风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两个力作用,当二力平衡 时,风向稳定、与等压线平行。 近地面风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三个力作用, 当三力平衡时,风向稳定、与等压线斜交。
受季风环流影响,夏季风从海洋带来湿 润气流
温带大陆性气候 深居内陆,受海洋影响小
少雨 热带沙漠气候
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
型 极地气候
终年受极地高气压带或极地东风带控 制
关键能力
-14-
2.气候类型的判断 气候类型的判断主要根据气温和降水两大气候要素的特征来进 行。具体判断时一般遵循“以温定球、以温定带、以水定型”的步 骤。 (1)根据气温确定南北半球。 根据最热月或最冷月以及年气温曲线的形态可以确定南北半球。
必备知识
-6-
五、亚热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均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而形成,季风性湿润气候没有季风气候典 型,也就是夏季气温可能没有季风气候高,降水也没有季风气候集 中,冬季气温稍高,降水也稍多。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 25°N~35°N亚欧大陆东岸,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分布在北美洲、 南美洲、澳大利亚的东岸。
流 季风 夏季风控制高温多雨,冬季风控制低温少雨
关键能力
-12-
形成因子 对气候影响的表现
海陆 分布 下 垫 地形 面 洋流
沿海地区气温年较差小,降水较多;内陆地区气温年较 差大,降水少 山地、高原较同纬度平原气温低,气温日较差大、年较 差小;山地迎风坡比背风坡降水多 暖流使沿岸气温增高,降水增多;寒流使沿岸气温降低, 降水减少
关键能力
-15-
(2)根据气温和降水判断气候类型
以“温”定“带”
以“水”定“型”
最冷月 最热月 热量 均温 均温 带
全年降水分配
气候类型
年雨型,各月降水量均在 100 热带雨林
毫米以上
气候
台风的形成过程:在温度超过26 ℃的热带或副热带海洋上,近洋 面气温高→大量空气膨胀上升→近洋面气压降低→外围空气源源 不断地流入补充→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流入的空气旋转起来→空 气上升过程中,水汽冷却凝结,放出热量,又促使低层空气不断上升 →近洋面气压下降得更低,空气旋转得更加猛烈→形成了台风。
台风的形成条件:温度高+地转偏向力。赤道附近地转偏向力小, 无法形成台风。
关键能力
-13-
(2)不同气候类型降水的季节分配及其原因 热带雨林气候
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型 温带海洋性气候 终年受西风带控制
冬雨 型
地中海气候
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
热带草原气候
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
夏雨 型
热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气温最高月 7—8 月 1—2 月
气温最低月 1—2 月 7—8 月
年气温曲线形状 峰型(上凸) 谷型(下凹)
结论 北半球 南半球
【人教版】《地球上的大气》课件下 载1PPT 课件人 教版部 编版优 秀公开 课课件 下载 【人教版】《地球上的大气》课件下 载1PPT 课件人 教版部 编版优 秀公开 课课件 下载
必备知识
-2-
一、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 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地球输送热量,称为太阳辐射。 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后,地面增温,以辐射的形式向大气输送热量, 称为地面辐射。 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后,大气增温,以辐射的形式向宇宙空间和地 面输送热量,称为大气辐射;射向地面的部分,称为大气逆辐射。 二、高原气温比同纬度平原地区低的主要原因 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吸收的地面长波辐射少,故大气逆辐 射弱,保温作用弱。
必备知识
-3-
三、低压(气旋)与低压槽、高压(反气旋)与高压脊 1.低压(气旋)与低压槽 (1)低压(气旋):如果某天气系统中心气压低于四周,那么从气压角 度说,该天气系统是低压,从气流角度说,该天气系统是气旋。低压 (气旋)中心多阴雨天气。 (2)低压槽:从低气压中心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气压比两侧低,可 能形成锋面,多阴雨天气。 2.高压(反气旋)与高压脊 (1)高压(反气旋):如果某天气系统中心气压高于四周,那么从气压 角度说,该天气系统是高压;从气流角度说,该天气系统是反气旋。 高压(反气旋)中心因气流下沉,难以成云致雨,故天气晴朗。 (2)高压脊:从高气压中心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气压比两侧高,因 气流向两侧辐散,不可能形成锋面,天气晴朗干燥。
关键能力
-10-
3.大气环流的形成
关键能力
-11-
二、气候类型
1.气候成因
(1)影响气候的因素。
形成因子 对气候影响的表现
太阳辐射 (纬度位置)
气温从低纬到高纬递减
大 气压 低气压带控制多雨,高气压带控制干燥;西风带控制多
气 带、 雨,信风和极地东风控制干燥;海风控制多雨,陆风(离
环 风带 岸风)控制少雨;风从低纬吹向高纬增温,反之降温
必备知识
-4-
四、锋面气旋与热带气旋、台风(飓风) 1.锋面气旋与热带气旋 (1)锋面气旋:是含有锋面的气旋,一般分布于温带地区。锋面发 育在低压槽中。 (2)热带气旋:分布于热带的低气压中心,一般不会出现低压槽,不 会与锋面叠加。
必备知识
-5-
2.台风(飓风)是热带气旋中最强的一级,因所处海域不同而名称 各异。分布于西北太平洋上的称为台风,分布于印度洋和大西洋的 称为飓风。
必备知识
-7-
六、降水年际变化、降水季节变化、降水变率 1.降水年际变化:指的是各年降水量的差异,专业上常用年降水变 率来计算。 2.降水季节变化:指的是各月份降水量的差异,专业上可用季降水 变率来计算。温带海洋性气候、热带雨林气候降水季节变化小,季 风气候区降水季节变化大。 3.降水变率:用来表示降水年际变化或季节变化等,考查较多的是 年降水变率,其计算方法如下: 年降水变率=|某年年降水量-多年平均降水量|/多年平均降水量。 降水变率越大,旱涝灾害频率越高。在各种气候类型中,季风气 候区年降水变率最大;我国干湿地区中,干旱地区、半干旱地区年 降水变率较小,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年降水变率大。
关键能力
-8-
一、大气的运动 1.热力环流的形成
关键能力
-9-
2.高空风和近地面风 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高空风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两个力作用,当二力平衡 时,风向稳定、与等压线平行。 近地面风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三个力作用, 当三力平衡时,风向稳定、与等压线斜交。
受季风环流影响,夏季风从海洋带来湿 润气流
温带大陆性气候 深居内陆,受海洋影响小
少雨 热带沙漠气候
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
型 极地气候
终年受极地高气压带或极地东风带控 制
关键能力
-14-
2.气候类型的判断 气候类型的判断主要根据气温和降水两大气候要素的特征来进 行。具体判断时一般遵循“以温定球、以温定带、以水定型”的步 骤。 (1)根据气温确定南北半球。 根据最热月或最冷月以及年气温曲线的形态可以确定南北半球。
必备知识
-6-
五、亚热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均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而形成,季风性湿润气候没有季风气候典 型,也就是夏季气温可能没有季风气候高,降水也没有季风气候集 中,冬季气温稍高,降水也稍多。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 25°N~35°N亚欧大陆东岸,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分布在北美洲、 南美洲、澳大利亚的东岸。
流 季风 夏季风控制高温多雨,冬季风控制低温少雨
关键能力
-12-
形成因子 对气候影响的表现
海陆 分布 下 垫 地形 面 洋流
沿海地区气温年较差小,降水较多;内陆地区气温年较 差大,降水少 山地、高原较同纬度平原气温低,气温日较差大、年较 差小;山地迎风坡比背风坡降水多 暖流使沿岸气温增高,降水增多;寒流使沿岸气温降低, 降水减少
关键能力
-15-
(2)根据气温和降水判断气候类型
以“温”定“带”
以“水”定“型”
最冷月 最热月 热量 均温 均温 带
全年降水分配
气候类型
年雨型,各月降水量均在 100 热带雨林
毫米以上
气候
台风的形成过程:在温度超过26 ℃的热带或副热带海洋上,近洋 面气温高→大量空气膨胀上升→近洋面气压降低→外围空气源源 不断地流入补充→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流入的空气旋转起来→空 气上升过程中,水汽冷却凝结,放出热量,又促使低层空气不断上升 →近洋面气压下降得更低,空气旋转得更加猛烈→形成了台风。
台风的形成条件:温度高+地转偏向力。赤道附近地转偏向力小, 无法形成台风。
关键能力
-13-
(2)不同气候类型降水的季节分配及其原因 热带雨林气候
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型 温带海洋性气候 终年受西风带控制
冬雨 型
地中海气候
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
热带草原气候
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
夏雨 型
热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气温最高月 7—8 月 1—2 月
气温最低月 1—2 月 7—8 月
年气温曲线形状 峰型(上凸) 谷型(下凹)
结论 北半球 南半球
【人教版】《地球上的大气》课件下 载1PPT 课件人 教版部 编版优 秀公开 课课件 下载 【人教版】《地球上的大气》课件下 载1PPT 课件人 教版部 编版优 秀公开 课课件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