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选)颈部淋巴结临床分区及浅表淋巴结超声诊断
浅表淋巴结的超声诊断,您不熟悉的这些事儿

浅表淋巴结的超声诊断,您不熟悉的这些事儿提及淋巴系统大家都不陌生,作为人体免疫系统的一部分是循环系统的关键所在,具体来说,淋巴结可产生免疫细胞可对经由人体循环系统转运至淋巴结的毒素等进行抑制甚至清除,淋巴结会因此而发生增生或肿大情况,并且免疫细胞若没能将人体各器官组织发生病变而产生的细菌毒素有效抑制住则会导致这些有害物质进一步蔓延,这也是临床诊断淋巴结病变较为常见的原因之一。
人体淋巴结数量达到600-700个,如果淋巴结发生病变,医生通常会选用超声检测浅表淋巴区域,其中使用频率最高应用面最广的便是二维超声。
一、什么是淋巴结淋巴系统是由淋巴结和淋巴管组成的网状内皮系统,它作为静脉的辅助系统,是全身组织回收体液的第二条渠道。
就功能而言,产生免疫细胞阻止外界异物与病源微生物的入侵,在人体免疫功能中扮演重要角色,上文提及人体淋巴结数量约有数百个,其中浅表淋巴结分布除了我们熟知的颈部以外,人体咽窝、腋窝、以及腹股沟等也是淋巴结的主要分布部位。
引发淋巴结肿大的疾病有多种,除了淋巴瘤与全身脏器恶性肿瘤向淋巴转移等疾病以外,细菌病毒入侵以及感染也会导致淋巴结肿大的发生,其中感染可以是局部的也可以是全身性的。
二、淋巴结的分类由于从解剖解角度进行划分,淋巴门、皮质以及髓质构成了淋巴结,因而淋巴结病变诊断时可通过病理学分析皮质与淋巴结门为临床疾病诊断鉴别提供可靠依据,此外,淋巴结与淋巴结门二者纵横比也是超声检查中较为重要超声形态学指标。
从解剖特征角度进行划分也可分为缺少型、狭窄型以及宽阔型三种。
当淋巴结门呈现为缺失型和狭窄型时,患者多为转移性淋巴结病变或淋巴瘤情况,淋巴结门的缺少样类型则以结核性病变患者较为多见。
淋巴结又可以分为浅部和深部,浅表淋巴结病变有良恶性之分,这是根据病理学来划分的,如淋巴结结核、淋巴结炎症等是较为常见的良性淋巴结病变,而转移性恶性肿瘤以及恶性淋巴瘤则属于恶性淋巴结病变。
正常生理状态下,人体淋巴结是比较软的,而且比较小能够滑动,用手按压不会出现痛感。
颈部淋巴结分区

Ⅶ区 ( level Ⅶ)
Ⅶ区为上纵隔淋巴结。 界限:两侧界为颈总动脉, 上界为胸骨上窝,下界为主 动脉弓水平。 Ⅶ区与甲状腺癌、下咽癌、颈段
食管癌的转移有密切关系。
现在十三页,总共二十四页。
AJCC分区法
• Ⅰ区:包括颏下和下颌下淋巴结,由二腹肌前腹与后腹围绕,上界为 下颌骨 ,下界为舌骨。
• Ⅱ区:包括颈内静脉上组淋巴结,上界为颅底,下界为舌骨。
乳房交通
肝门、膈下
现在二十二页,总共二十四页。
乳房的淋巴输出途径
现在二十三页,总共二十四页。
现在二十四页,总共二十四页。
部位, 在临床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Ⅱ区以副神经为界分两部分,其前下 方为ⅡA区(为头颈肿瘤主要淋巴引流
集中区域),后上方为ⅡB 区(鼻咽癌转
移处)。 从影像学角度,建议采用颈内静脉后缘 作为ⅡA和ⅡB的分界。
现在八页,总共二十四页。
Ⅲ区 ( level Ⅲ) Ⅲ区( level Ⅲ) 为颈内静脉淋 巴结中区,上界为舌骨水平,下 界为环状软骨下缘(肩胛舌骨肌
• Ⅲ区:包括颈内静脉中组淋巴结,上界为舌骨,下界为环状软骨下缘。
• Ⅳ区:包括颈内静脉下组淋巴结,上界为环状软骨,下界为锁骨。
• Ⅴ区:颈后三角淋巴结,后界斜方肌前缘,前界胸锁乳突肌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缘,下界锁
骨,可分为上中下三区,分别对应于Ⅱ、Ⅲ、Ⅳ区平面。 • Ⅵ区:为颈前区淋巴结,包括喉前、气管前、气管旁淋巴结,上界
现在十页,总共二十四页。
Ⅴ区 ( level Ⅴ)
Ⅴ区(level Ⅴ) 颈后三角淋巴结,
包括枕后三角区及锁骨上淋巴结。后界为
斜方肌前缘 , 前界为胸锁乳突肌后缘 ,下 界为锁骨。
头颈部淋巴结的解剖和浅表淋巴结的正常声像图

头颈部淋巴管和淋巴结
头部的淋巴结多位于头颈交界区,由后向前 枕淋巴结 乳突淋巴结 腮腺淋巴结 下颌下淋巴结 颏下淋巴结 收纳头面部浅层的淋巴,直接或间接汇入颈外侧
深淋巴结
枕淋巴结 位于枕部皮下、斜方肌起点的 表面,收纳枕部、顶部的淋巴管
共同点:长短径比值>2 髓质为主,皮质较薄 门部血流纤细,内部一般无血流
颈部正常淋巴结的超声特点
颈浅淋巴结长径<5mm,低回声,皮髓质 无明显分界,血流稀少
颈深淋巴结位于颈内静脉(血管鞘内)周 围,扁圆形,长径10mm左右,横径 <5mm,血流稀少
锁骨上一般检测不出淋巴结,如果检出 >5mm的淋巴结,或淋巴结呈类圆形,周 围组织回声略高,认为异常
头颈部淋巴结的解剖和浅表淋 巴结的正常声像图
淋巴结
是淋巴管向心行程中的必经器官 一般为灰红色、质软的扁圆形小体,直径
5-20mm,一侧隆凸,另一侧凹陷称为门, 是神经血管的出入处 与凸侧面相连的淋巴管为输入淋巴管,数 目较多,与凹面相连的淋巴管为输出淋巴 管,数目较少
皮质区:最外层,有大小不一的淋巴滤泡。 未受抗原刺激时小而少,受抗原刺激后可 布满整个淋巴结
长椭圆形,或扁平状,形同肾脏 包膜完整,境界清 内以高回声为主 皮质 包膜下周缘线状低回声,薄而纤细
副皮质区:声像图无法区分 髓质区 中央高回声区域,由淋巴窦、脂肪 组织和小血管组成
正常淋巴结的变异
淋巴结径线5-20mm 一般5mm左右,不易检出 颌下淋巴结长径在10mm左右 角淋巴结长径在20mm左右 腹股沟淋巴结长径30mm以上
锁骨上淋巴结 位于锁骨下动脉和臂丛附近—— 食管癌和胃癌
淋巴结超声

浅表淋巴结超声二、超声解剖正常人约有300-400个浅表淋巴结,主要集中在头颈区、腋窝区和腹股沟区。
正常淋巴结呈豆形,隆凸的一侧接输入淋巴管,凹陷的一侧为淋巴门,含有输出淋巴管、动静脉和神经。
淋巴结的被膜下为皮质区(内有皮窦等结构),中央及门部为髓质区(内有髓窦等等结构),窦腔含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
淋巴结收集引流区域淋巴液,并经输入淋巴管流入皮窦,再通过髓窦汇入输出淋巴管。
正常淋巴结解剖示意图三、超声检查方法依检查需要,取仰卧位或其他体位,充分暴露受检部位。
检查大血管周围的淋巴结,可沿着血管的走向行纵、横断面扫查。
对于软组织内淋巴结,可根据各区域软组织的解剖特征进行扫查。
检查大血管周围的淋巴结,可沿着血管的走向行纵、横断面扫查扫查技巧:颈深淋巴结多沿颈内静脉排列,故扫查时可沿着颈内静脉的走向行纵、横断面扫查。
浅表淋巴结可依临床要求进行检查,如:口腔、咽等疾病:颏下淋巴结、颌下淋巴结及颈上深淋巴结(颈内静脉上段周围);甲状腺疾病:颈中、颈下深淋巴结(颈内静脉中下段周围)及气管周围淋巴结;胸腔、腹腔疾病:右侧、左侧锁骨上窝淋巴结;乳房疾病:腋窝淋巴结、锁骨上窝淋巴结及胸骨旁淋巴结。
四、超声表现1、淋巴结正常超声表现灰阶超声正常浅表淋巴结纵切呈扁椭圆形,横切呈椭圆形。
淋巴结包膜呈高回声,包膜下皮质呈均匀低回声,中央髓质呈条带状高回声。
大多数淋巴结的门部位于淋巴结凹陷的一侧,少数位于淋巴结的一端。
多普勒超声CDFI,淋巴结门部及髓质内的血流信号呈点状或条状,皮质内血流不易显示。
PW,动脉血流为低速低阻型。
浅表淋巴结正常参考测值长径可超过3.0cm,大多数厚径<5mm。
长径厚径之比>2。
2、淋巴结良性疾病淋巴结炎急性淋巴结炎淋巴结明显肿大,多呈椭圆形或圆形,长径厚径之比>2。
皮质增厚、回声低,髓质增厚呈高回声,包膜光滑,淋巴结之间分界清楚。
CDFI,淋巴结内血流信号明显增多,呈放射状分布;PD,动脉血流为高速低阻型频谱。
淋巴结超声诊断标准

淋巴结超声诊断标准
淋巴结超声诊断标准是通过超声检查来评估淋巴结的形态、结构
和功能,以判断其是否正常或异常。
一般来说,正常的淋巴结超声特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形态:正常的淋巴结通常呈椭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晰,大
小一般小于1厘米。
2. 结构:正常的淋巴结内部呈均匀的回声,不应有明显的囊性区域或
实质性结节。
3. 边缘:正常的淋巴结边缘整齐,不应有分叶、凹陷或凸出的现象。
4. 附属血管:正常的淋巴结应有正常的血流信号,血流信号应分布均匀。
5. 淋巴结区域:正常的淋巴结一般位于浅表和深层淋巴结区域,如颈部、腋窝、腹股沟等。
根据淋巴结的超声特征,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 正常淋巴结:符合上述正常特征的淋巴结,一般无需进一步
检查或处理。
2. 反应性淋巴结:在感染、炎症或其他疾病的刺激下,淋巴结可能发
生反应性增大,形态和内部结构可能发生变化,但是通常回声均匀,
边界清晰。
此时需要注意观察其发展和变化。
3. 肿大淋巴结:肿大的淋巴结是指大小明显增大的淋巴结,常见于淋
巴瘤、转移性肿瘤等疾病。
肿大的淋巴结形态不规则,内部结构可能
发生改变,回声不均匀,边界不清晰。
4. 囊性淋巴结:部分淋巴结内部可能有囊性区域,一般不需特殊处理。
5. 实质性结节:部分淋巴结内部可能存在实质性结节,一般需要进一
步观察或进行其他检查以确认其性质。
需要注意的是,淋巴结超声诊断标准是一种辅助诊断方法,最终
的诊断需要结合患者的病史、体征和其他检查结果综合判断,由医生来进行最终评估和诊断。
颈部淋巴结分区及临床意义

15、一个人炫耀什么,说明他内心缺 少什么 。。2021年8月 2021/8/102021/8/102021/8/ 108/10/ 2021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2021/8/ 102021/8/10A ugust 10, 2021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 自强不 息。2021/8/102021/8/ 102021/8/102021/8/10
1:胸锁乳突肌 2:胸骨舌骨肌 3:肩胛舌骨肌
(上腹) 4:胸骨甲状肌 5:颈内静脉 6:颈总动脉 7:甲状腺上半部
环状软骨略下水平肩胛舌骨肌越过 颈内静脉前方Ⅲ、Ⅳ区分界
⒈
⒉
1.胸锁乳突肌
2.颈内静脉
Ⅴ区:以环状软骨下缘平面分为上方的ⅤA区(颈 后三角)和下方的ⅤB区(锁骨上区)
ⅤA区:颅底至环状软骨下缘水平 ⅤB区:环状软骨下缘至锁骨上缘水平,位于胸锁乳
① ②
Ⅲ区:中颈部颈内静脉周围淋巴结,位于舌骨体 下缘至环状软骨下缘之间,胸锁乳突肌后 缘之前,颈总动脉外侧
Ⅳ区:下颈部颈内静脉周围淋巴结,位于环状 软骨下缘至锁骨间、胸锁乳突肌后缘前方、 颈总动脉外侧
颈前肌群的识别对分区是重要的 (甲状软骨①及略下方②水平)
① ②
颈前肌群的识别对分区是重要的 (环状软骨水平)
10、低头要有勇气,抬头要有低气。2021/8/ 102021/8/102021/8/108/10/2021 3:04:22 PM
11、人总是珍惜为得到。2021/8/102021/8/102021/8/10Aug-2110- Aug-21
12、人乱于心,不宽余请。2021/8/102021/8/ 102021/8/10T uesday , August 10, 2021
浅表淋巴结超声诊断PPT

淋巴结肿大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总结词
浅表淋巴结超声诊断能够准确判断淋巴结是否肿大,并鉴别肿大的性质。
详细描述
通过超声检查,可以观察淋巴结的大小、形态、结构及血流情况,从而判断淋巴 结是否肿大。同时,根据肿大的淋巴结在超声图像上的特征表现,可以初步鉴别 出炎症性肿大、反应性增生肿大、肿瘤性肿大等不同性质的肿大。
总结词
浅表淋巴结超声诊断有助于诊断淋巴结炎,并评估治疗效果。
详细描述
淋巴结炎在超声图像上通常表现为淋巴结肿大、结构紊乱、血流信号增强等特征。通过定期进行超声 检查,可以观察炎症消退和恢复的过程,评估治疗效果,为临床调整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04
浅表淋巴结超声诊断的局限性
诊断准确率的局限性
浅表淋巴结位置较浅,易受皮下脂肪 、肌肉、骨骼等干扰,影响超声图像 的清晰度,从而影响诊断的准确性。
鉴别诊断
对于一些难以确诊的疾病,如肿瘤 转移、淋巴瘤等,浅表淋巴结超声 诊断可以提供鉴别诊断的依据。
浅表淋巴结超声诊断的历史与发展
历史
浅表淋巴结超声诊断技术最初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随着超 声设备的不断改进和发展,其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发展
近年来,随着高频超声和彩色多普勒技术的应用,浅表淋巴 结超声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得到了进一步提高。未来,随 着超声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浅表淋巴结超声诊断将会更 加精准和实用。
05
浅表淋巴结超声诊断的未来展 望
新型超声技术的研发与应用
高频超声
利用高频超声探头获取更 清晰的淋巴结图像,有助 于发现微小病变。
超声造影
通过注射超声造影剂,增 强淋巴结血流信号,提高 诊断准确性。
三维超声
利用三维超声技术重建淋 巴结立体结构,提供更全 面的信息。
2021优选颈部淋巴结分区(00002)ppt

淋巴结分区
I~VI区 咽后淋巴结区
I区
IA区 上 界: 颏舌骨肌或下颌骨下缘切线水平 下 界: 舌骨体切线水平 前 界: 颏联合或颈阔肌 后 界: 舌骨体 内侧界: 与对侧IA区相连 外侧界: 二腹肌前腹内缘
IB区 上 界: 下颌舌骨肌和下颌下腺上缘 下 界: 舌骨体中平面 前 界: 下颌骨前缘 后 界: 下颌下腺后缘 内侧界: 二腹肌前腹外侧缘 外侧界: 下颌骨下缘或内缘
以环状软骨为界,上为VA区,下位VB区。
V区
外侧界: 颈阔肌和 皮肤
后界:斜 方肌前侧 缘
前界:胸 锁乳突肌 后缘
内侧界: 肩胛提 肌
VI区(颈前间隙)
上 界: 甲状软骨体下缘 下 界: 胸骨颈静脉切迹 前 界: 颈阔肌和皮肤 后 界: 气管和食管分界处 内侧界: 与对侧的VI区相连 外侧界: 胸锁乳突肌前外缘、皮肤和甲状腺内缘
IV区
外侧界: 胸锁乳突 肌内缘
后界:胸 锁乳突肌 后缘
前界:胸 锁乳突肌 前内缘
内侧界: 颈部血 管鞘内 缘和棘 旁肌
V区
上 界: 舌骨体上缘
下 界: 包含颈横血管的CT层面
前 界: 胸锁乳突肌后缘 后 界: 斜方肌前侧缘
下界:颈横动脉
内侧界: 棘旁肌(肩胛提肌和头夹肌)
外侧界: 颈阔肌和皮肤
IA区
前界:颏联合
外侧界:二腹肌前 腹内侧缘
后界:舌骨
IB区
内侧界: 二腹肌前 腹外侧缘
后界:颌 下腺后缘
下颌舌骨肌 前界:下颌骨 前缘
外侧界:下颌骨 内缘、颈阔肌
II区
上 界: 寰椎侧突的下缘 下 界: 舌骨体下缘 前 界: 下颌下腺后缘、颈部血管鞘前缘 后 界: 胸锁乳突肌后缘 内侧界: 颈部血管鞘内缘和肩胛提肌 外侧界: 胸锁乳突肌内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