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部淋巴结分区

合集下载

颈部淋巴结临床分区及浅表淋巴结超声诊断通用课件

颈部淋巴结临床分区及浅表淋巴结超声诊断通用课件
肿瘤转移淋巴结检测
通过超声诊断技术检测肿瘤转移淋巴结,为肿瘤分期和治疗提供依 据。
炎症性淋巴结检测
利用超声诊断技术检测炎症性淋巴结,判断炎症的性质和程度,指导 临床治疗。
03
颈部淋巴结疾病的超声表 现
正常颈部淋巴结超声表现
正常颈部淋巴结超声表现为椭圆 形或类圆形,边界清晰,内部回 声均匀,大小通常在2-5mm之间。
多由口腔、咽喉部感染引起,表现为淋巴结肿大、疼痛,常伴有发热、白细胞 计数增高等全身症状。超声检查显示淋巴结形态规则,皮髓质分界清晰,血流 信号丰富。
肿瘤
颈部淋巴结肿瘤多表现为无痛性、进行性增大的肿块,可伴有或不伴有全身症 状。超声检查显示淋巴结形态不规则,皮髓质分界不清,血流信号紊乱或消失。
颈部淋巴结结核与肿瘤的鉴别
遵医嘱治疗
保持良好心态
注意生活调理
患者应严格遵守医生的 诊疗建议,按时服药,
定期回诊复查。
患者应保持乐观的心态, 积极配合治疗,增强战 胜疾病的信心。
在治疗期间,患者应保 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注
意休息,避免疲劳。
关注病情变化
如发现病情恶化或出现 严重不良反应,应及时 就医,调整治疗方案。
强身体免疫力。
避免感染
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 接触感染源,如患有感染性疾 病应及时治疗。
定期体检
定期进行身体检查,特别是颈 部淋巴结的超声检查,以便早 期发现颈部淋巴结的异常。
积极治疗原发病
如患有其他疾病,如口腔感染、 扁桃体炎等,应积极治疗,防
止炎症扩散至颈部淋巴结。
治疗方法
01
02
03
04
颈部淋巴结临床分区及浅表 淋巴结超声诊断通用课件
xx年xx月xx日

颈部淋巴结分区及诊断

颈部淋巴结分区及诊断
一 颈部淋巴结分区
大体解剖
Ⅰ区
• 标志
--下颌下腺后缘
Ⅰa
颏下淋巴结
Ⅰb
下颌下淋巴结 口腔、前鼻腔、面中部软组织和下颌下腺肿瘤转移
Ⅱ Ⅲ Ⅳ区
颅底-乳突肌内缘 内界为颈内动脉内缘及斜角肌
Ⅱ a,b分界---颈内静脉后缘
Ⅴ区
练习
喉 癌
甲状腺左叶癌
舌根癌
甲状腺癌
咽旁间隙恶性肿瘤
咽后淋巴结区
• • • • 前界:咽粘膜下筋膜 后界:椎前肌 内界:体中线 外界:颈内动脉内缘
二 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标准
1. 大小:横断面图像上淋巴结最小径≥10 mm ( Ⅱa 区 为11 mm) 2. 密度:中央坏死或环形强化及不均匀强化---可靠 3. 聚集与融合:同一区域内3 个或以上的淋巴结呈簇状 聚集且最小径≥8 mm 4. 包膜外侵犯(边界模糊,边缘不规则强化, 周围脂肪 间隙部分或全部消失,淋巴结融合,动静脉侵犯) 5. 咽后淋巴结横断面最小径>4mm,如咽后淋巴结与原发 灶任何一层面均无法区分者归为原发灶 6. 形状:圆形淋巴结倾向于肿瘤性的而椭圆形或柱状的 淋巴结通常为正常或增生淋巴结--不可靠
标志: Ⅴa :胸锁乳突肌后缘之后 Ⅴb : 胸锁乳突肌后缘与前斜角肌后外
侧缘连线之后,斜方肌之前 Ⅴa 、b分界:环状软骨下缘
Ⅵ区
• 包括喉前、气管前和气管旁淋巴结及甲状腺周围淋巴结 • 上界为环状软骨下缘,下界为胸骨柄,前界为颈阔肌和皮肤, 后界为气管和食管分界处。外界是甲状腺内缘、皮肤和胸 锁乳突肌前内侧缘

颈部淋巴结分区

颈部淋巴结分区

颈部淋巴结分区颈部淋巴结分区·头面部淋巴结分布·包括颏下、颌下、腮腺、乳突和枕淋巴结。

·口咽喉部淋巴结:·颏下淋巴结:收纳颏下、下唇部、口底部、舌尖等处淋巴,经淋巴输出管进入颏下淋巴结。

·颌下淋巴结:主要收纳面侧部和口腔的汇流淋巴,其输出管一部分到颈浅淋巴结,大部分到颈深淋巴结。

·腮腺区淋巴结:腮腺浅淋巴结-耳屏前方腮腺表面,腮腺下方表面。

腮腺深淋巴结-腮腺实质内。

·面部淋巴结:面部皮下,沿面动脉分布。

·下颌下腺淋巴结:下颌下前/后淋巴结-下颌下三角的前角/后角内。

下颌下中淋巴结-下颌下腺表面,沿面动静脉周围。

下颌下腺囊内淋巴结-下颌下腺囊内/实质内。

·枕前区淋巴结:枕浅淋巴结:枕部皮下,斜方肌起点处与胸锁乳突肌终止处。

枕深淋巴结:头夹肌的深侧,头半棘肌与头上斜肌之间。

·耳后(乳突)淋巴结:耳后皮下,收纳颅顶部、耳朵、外耳道和耳廓的淋巴管。

全身淋巴结约800枚,头颈部约300枚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merican Joint Committee on Cancer,AJCC)的颈淋巴结分布图和解剖分类七区(腮腺淋巴结和咽后淋巴结不包括在内)·颈部II,III,IV,VI分区前后观示意图FromRobbins KT·Clas—sification of neck disseCTion:currentconcepts and future considerations. Otolaryngol Clin North Am 1998;31:639—655,withpermission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分布示意图深色区域提示乳头状癌和髓样癌转移好发区域I区-颏下淋巴结A和下颌下淋巴结B:下颌下淋巴结沿着颌骨下面,位于二腹肌前腹的外侧;颏下淋巴结位于两侧二腹肌前腹之间,下颌舌骨肌浅层;收纳下唇、下颚前部、舌尖、口底、牙龈和面部内结构区的淋巴液。

颈部淋巴结临床分区和浅表淋巴结超声诊疗

颈部淋巴结临床分区和浅表淋巴结超声诊疗

几种常见淋巴结病理分型
1、正常淋巴结 2、反应性增生淋巴结 3、结核性淋巴结 4、恶性淋巴结
淋巴结超声观察内容
1、形态(纵横比率) 2、皮质情况(厚度、轮廓) 3、淋巴门状态 4、血流类型 大小不是有用旳参数
1、形态(纵横比)
当淋巴结纵横比(S/L)不小于0.5时,需 警惕恶性可能;当纵横比不小于1时,则高 度提醒恶性可能。
皮髓质分界不清、淋巴门消失
4、恶性淋巴结
周围型或混合型血流信号
超声造影:造影剂旳灌注顺序?
总结:恶性淋巴结诊疗要点
纵横比增大(尤其>1者) 皮髓质分界不清、皮质偏心性增厚 淋巴门构造消失 周围型血流信号、混合型血流信号或门型血流信
号消失 造影剂由周围向内灌注 数目增多,相互融合 回申明显减低
大部分旳正常淋巴结可见高回声旳淋巴门,淋巴 结门由淋巴结旳动静脉、脂肪和淋巴窦形成。。
当肿瘤细胞自外向内侵犯到髓质时,淋巴门构造 将消失。
4、淋巴结血流分型
A-门型 B-周围型 C-混合型
5、大小
不同部位旳正常淋巴结旳大小不一 不同年龄旳正常淋巴结大小不一 炎性引起旳淋巴结增生旳大小可与恶性相近
Ⅱ区以副神经为界分两部分,其前 下方为ⅡA区(为头颈肿瘤主要淋 巴引流集中区域),后上方为ⅡB 区(鼻咽癌转移处)。
Ⅲ区 ( level Ⅲ)
Ⅲ区( level Ⅲ) 为颈
内静脉淋巴结中区,从舌骨水 平至肩胛舌骨肌与颈内静脉交 叉处,前后界与Ⅱ区相同。
Ⅳ区 ( level Ⅳ)
Ⅳ区(level Ⅳ) 为颈内静
2、皮质情况
1:正常淋巴结由一圈薄而均匀旳低回声皮质环包 绕,中间为高回声髓质和淋巴门。淋巴结皮质厚 度没有原则值,一般不大于3mm。

颈部淋巴结分区及诊断PPT课件

颈部淋巴结分区及诊断PPT课件

诊断性穿刺活检术
细针穿刺活检
用细针进行穿刺,抽取淋巴结组织进 行病理检查。
粗针穿刺活检
切开活检
在局部麻醉下切开皮肤,暴露淋巴结并 切取部分或全部淋巴结进行病理检查。 此方法创伤较大,一般较少采用。
用较粗的针头进行穿刺,获取更多的 淋巴结组织进行病理检查。
04
常见疾病诊断与鉴别诊断
淋巴结炎
症状
局部红肿、热痛,淋巴结肿大、 压痛,可伴有发热、头痛等全身
06
预防保健措施建议
保持良好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
充足睡眠
01
保证每天7-8小时的高质量睡眠,有助于身体恢复和免疫力提升。
均衡饮食
02
摄取丰富的蔬菜、水果、全谷类和优质蛋白质,减少油腻、辛
辣食物的摄入。
避免过度劳累
03
合理安排工作和学习时间,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适时进
行休息和放松。
加强锻炼,提高身体免疫力
身体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转移至颈部淋巴 结,导致淋巴结肿大,质地较硬且与周围 组织粘连固定。
02
颈部淋巴结分区
I区:颏下及颌下淋巴结
颏下淋巴结
位于颏下三角内,收纳颏部、下 唇中部及舌尖的淋巴,注入颌下 淋巴结及颈内静脉二腹肌淋巴结 。
颌下淋巴结
位于颌下腺附近,收纳面部及口 腔器官的淋巴,注入颈外侧上、 下深淋巴洁。
则。
淋巴瘤
症状
无痛性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全身各组织器官均可受累,伴发 热、盗汗、消瘦、瘙痒等全身症状。
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淋巴结活检和病理组织学检查,可作出诊断。
治疗
以化疗为主,辅以放疗、免疫治疗等综合性治疗措施。
转移性肿瘤
症状

浅表系统颈部淋巴结分区

浅表系统颈部淋巴结分区

浅表系统颈部淋巴结分区颈部淋巴结分区1颈部淋巴结七步分区法Ⅰ区:颏下(Ⅰa区)、颌下(Ⅰb区)淋巴结上界:下颌骨下界:舌骨水平两侧界:颌下腺外侧缘以二腹肌前腹内侧缘作为Ⅰa区和Ⅰb区的分界线★Ⅰa区很少见恶性肿瘤的转移,部分唇部肿瘤可以转移Ⅰb区部分牙龈、舌根部的肿瘤可以转移Ⅱ区:颈内静脉淋巴结上区颅底至舌骨水平前界:颈总动脉内缘后界:胸锁乳突肌后缘上1/3以颈内静脉外侧缘作为Ⅱa区和Ⅱb区的分界线★鼻咽来源的肿瘤易转移到Ⅱ区Ⅲ区:颈内静脉淋巴结中区舌骨水平至环状软骨水平前界:颈总动脉内缘后界:胸锁乳突肌后缘中1/3以颈总动脉分叉水平作为Ⅱ区与Ⅲ区的分界线★咽喉部的肿瘤易转移Ⅳ区:颈内静脉淋巴结下区环状软骨水平至锁骨下静脉上缘前界:颈总动脉内缘后界:胸锁乳突肌后缘下1/3以肩胛舌骨肌与颈内静脉交叉处水平作为Ⅲ区与Ⅳ区的分界线★相对易发生转移性淋巴结,胸部、乳腺、食管、消化道肺来源的肿瘤易转移。

Ⅴ区:颈后三角区淋巴结上界: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的交角下界:锁骨下静脉上缘前界:胸锁乳突肌后缘后界:斜方肌前缘以肩胛舌骨肌下腹作为Ⅴa区与Ⅴb区的分界线★临床扫查时容易遗漏Ⅵ区:颈前中央区淋巴结上界:舌骨水平下界:胸骨上缘两侧界:颈总动脉内侧缘进一步细分为六个亚组:气管前、喉前、左右气管旁上/下组Ⅶ区:无名动脉水平以上的上纵隔淋巴结(位于胸骨后)上界:胸骨上切迹下界:主动脉弓★高频探头显示较宽,对Ⅶ区显示有限,可借助心脏扇形探头扫查,但往往也显示不清,可借助术前CT检查2注意点舌骨水平=颈总动脉分叉水平环状软骨水平=肩胛舌骨肌与颈内静脉交叉处水平内/外侧界=前/后界锁骨水平=锁骨下静脉上缘水平Ⅱ、Ⅲ、Ⅳ区的前后界相同(前颈总动脉内侧缘后胸锁乳突肌后缘)3超声操作最后报告时除了需要报告淋巴结的位置分区,还需报告淋巴结有无重要的毗邻结构,比如是否和颈总动脉、颈内静脉或者锁骨下动脉以及食管气管的重要结构关系,方便外科医生术中定位,做到扫查无遗漏。

简述颈部淋巴结分区及范围

简述颈部淋巴结分区及范围

简述颈部淋巴结分区及范围
颈部淋巴结分区是指颈部被分为多个区域,每个区域都有一组淋巴结。

根据国际淋巴学会(International Lymphoma Study Group)的分类方法,颈部被分为六个淋巴结分区:
1. 前颈部淋巴结(I区):位于颈部前方,从颏下到锁骨上缘,包括颈部前方和下颌区域。

2. 后颈部淋巴结(II区):位于颈部后方,从枕骨到锁骨上缘,包括颈部后方和上颈区域。

3. 上颈部淋巴结(III区):位于颈部上方,从枕骨到下颌骨上缘,包括枕骨、枕下、枕侧和颈椎区域。

4. 中颈部淋巴结(IV区):位于颈部中央,从颈椎到锁骨上缘,包括颈椎区域和胸骨上区域。

5. 下颈部淋巴结(V区):位于颈部下方,从锁骨上缘到锁骨下缘,包括锁骨上区域和锁骨下区域。

6. 锁骨上区域淋巴结(VI区):位于锁骨上方,从锁骨上缘到锁骨下缘,包括锁骨上区域。

每个淋巴结分区都有不同的范围和解剖结构,分区的目的是为了更准确地诊断和治疗颈部淋巴结相关的疾病,如淋巴结肿大、感染、肿瘤等。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结合淋巴结分区进行检查和评估。

颈部淋巴结分区及转移的影像特征ppt课件全篇

颈部淋巴结分区及转移的影像特征ppt课件全篇
鼻咽癌伴双侧咽后组淋巴结转。
鼻咽癌淋巴结转移
口咽癌淋巴结转移
口咽癌淋巴结转移
下咽癌
甲状腺癌淋巴结转移
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标准
①横断面图像上淋巴结最小径≥10 mm ( Ⅱa 区为 11 mm) ; ②中央坏死或环形强化 ; ③同一区域内3 个或以上的淋巴结呈簇状聚集且最小 径≥8 mm; ④淋巴结包膜外侵犯( 征象包括淋巴结;边缘不规则强化, 周围脂肪间隙部分或全部消失,淋巴结相互融合) ; ⑤咽后淋巴结横断面最小径>4mm , 如转移咽后淋巴结与原发灶任何一层面均无法区分者归为原发灶。
颈部淋巴结转移
甲状腺癌转移淋巴结多为单侧发生,常见于Ⅲ、Ⅳ区,尤其可发生气管食管沟及上纵隔淋巴结移,而头颈部其他原发肿瘤很少转移至此。
颈部淋巴结转移
喉声门上区淋巴回流丰富,声门上型喉癌易有颈淋巴结转移,齐金星等对117例声门上型喉癌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情况进行分析, Ⅱ 区淋巴结内癌转移者112例(81.8%), Ⅲ 区68例(49.6%), Ⅳ区24例(17.5%), Ⅵ区3例(2.2%), Ⅴ区1例(0.7%), Ⅰ区1例(0.7%)。有 Ⅵ、Ⅴ 、Ⅰ 和Ⅳ 区淋巴结内癌转移的病例均同时有Ⅱ 区或 Ⅲ区淋巴结内癌转移。
颈部淋巴结的解剖分区
颈外侧淋巴结 颈外侧浅淋巴结:位于胸锁乳突肌表面,沿颈外静脉排列。 颈外侧深淋巴结(颈深淋巴结):沿颈内动、静脉和颈总动脉排列 颈外侧上深淋巴结(颈深上淋巴结):位于乳突尖至肩胛舌骨肌横过颈动脉的水平处 前组(颈内静脉前淋巴结):沿颈内静脉排列 外侧组(颈内静脉外侧淋巴结):沿颈内内静脉外侧分布 颈外侧下深淋巴结(颈深下淋巴结):沿颈内静脉、锁骨下动脉和臂丛的周围排列 前组:沿颈内静脉配布 外侧组(颈横淋巴结):沿颈横血管及其分支排列 咽后淋巴结:位于咽后间隙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颈部解剖及分区
标志性结构
1.舌骨
2.甲状软骨 3.环状软骨
4.胸锁乳突肌

境界与分区
舌骨上区 颈前区
舌骨
颈动脉三角 舌骨下区
肩胛舌骨肌 肌三角 固有颈部 上腹 胸锁乳 胸锁乳突肌区 突肌 颈 颈侧区 枕三角 部 颈后三角 斜 肩胛舌骨肌 锁骨上大窝
方 肌
项部
下腹
第五节 颈部断面解剖及影像
一、颈部横断层面解剖及影像
Ⅴ Ⅴa Ⅴb Ⅵ Ⅶ 锁骨上淋巴结 咽后淋巴结
C2水平CT增强
白线位于颈总动脉 内侧
线内侧为咽后淋巴 结
线外侧为II区淋巴结
舌骨上水平CT 增强
白线位于两侧颌下 腺后缘
线前为I区淋巴结, 线后为II区淋巴结
在颈内静脉周围为 IIA区,颈内静脉 后面不接近静脉的 淋巴结为IIB区。
颈内静脉 椎动脉 胸锁乳突肌
声门下腔 甲状腺 咽后间隙 颈外静脉 脊髓
斜方肌
经环状软骨下缘横断层面
气管 食管
甲状腺 颈总动脉 颈内静脉
椎动静脉
脊髓 斜方肌
颈外静脉
头颈部浅表淋巴结触诊



耳前 耳后 乳突区 枕骨下区 颈后三角 颈前三角 颏下
颈部淋巴结影像学分区
区组
Ⅰ Ⅰa Ⅰb Ⅱ Ⅱa Ⅱb Ⅲ Ⅳ
1.经甲状软骨上方横断层面 2.经甲状软骨上缘横断层面 3.经甲状软骨中份横断层面 4.经甲状软骨下缘横断层面 5.经环状软骨横断层面
6.经环状软骨下缘横断层面
经甲状软骨上方横断层面
会厌
喉咽
颈内动脉
喉前庭 颈外动脉 颈总动脉 椎动脉 脊髓
颈内静脉
胸锁乳突肌
经甲状软骨上缘横断层面
甲状软骨上缘
下颌下腺 喉咽 颈内动脉
胸骨柄水平CT增强
脏器附近淋巴结为上纵膈淋巴结(Ⅶ区) 上一个层面的淋巴结为Ⅵ区淋巴结
颈部分区及原发病灶
区组
Ⅰa Ⅰb Ⅱa 腮腺、口腔、鼻腔、鼻咽、口咽、下咽、喉 Ⅱb Ⅲ Ⅳ Ⅴa 鼻咽、口咽、后部头皮及颈部皮肤 Ⅴb Ⅵ 甲状腺、喉、梨状窝、颈段食管 口腔、鼻咽、口咽、下咽、喉、甲状腺 下咽、甲状腺、喉、颈段食管 原发病灶 口底、舌前、下龈前、下唇 口腔、鼻腔前部、面中部软组织、颌下腺
舌骨水平CT 增强
横白线位于胸锁 乳突肌后缘
白线前为Ⅲ区淋 巴结,后为Ⅴ区 淋巴结
环状软骨水平CT增强
白线位于胸锁乳突肌后缘
前面为III区淋巴结,后面为V区
甲状腺水平CT增强
斜白线为胸锁乳突肌后缘和前斜角肌侧后缘连线, 垂直线为颈总动脉内界 外侧为Ⅳ区淋巴结,斜线后为Ⅴ区淋巴结,Ⅵ区淋 巴结在两条垂直线之间,该图Ⅵ区淋巴结为斜角肌 前淋巴结, Ⅴ区淋巴结为锁骨上淋巴结


颏下和下颌下三角的淋巴结(位于舌骨体、下颌舌骨肌、下颌下腺后缘之前) 颏下淋巴结(位于二腹肌前腹内侧缘之间) 颌下淋巴结(位于Ⅰa后外侧,颌下腺后缘之前) 上颈淋巴结(位于颅底和舌骨体下缘之间,下颌下腺后缘之后,胸锁乳突肌后缘之前) 颈内静脉前方、后方、内侧、外侧的淋巴结(位于颈内静脉之后的淋巴结与颈内静脉无法分开) 颈内静脉后方的并有脂肪间隙与颈内静脉分隔的淋巴结 中颈淋巴结(位于舌骨体下缘和环状软骨下缘之间,胸锁乳突肌后缘之前) 下颈淋巴结(位于环状软骨下缘到锁骨之间,胸锁乳突肌后缘与前斜角肌后外侧缘之间连线前 方,颈总动脉的外侧) 颈后三角淋巴结(在颅底至环状软骨下缘水平:位于胸锁乳突肌后缘之后;在环状软骨下缘至 锁骨上缘水平:位于胸锁乳突肌后缘与前斜角肌后外侧缘之间连线的后方,斜方肌前缘之 前) 颅底至环状软骨下缘之间的淋巴结 环状软骨下缘至锁骨水平之间的淋巴结 颈前淋巴结(位于舌骨体下缘至胸骨上端水平,两侧颈动脉之间) 上纵膈淋巴结(位于胸骨上端至头臂静脉水平,左右颈总动脉之间) 位于锁骨水平或锁骨以下,颈总动脉外侧的淋巴结 颅底至颅底下2cm范围内,位于双侧颈内动脉内缘之间的淋巴结
颈内静脉 胸锁乳突肌
喉前庭 颈总动脉 颈外静脉 椎动脉 脊髓
经甲状软骨中份横断层面
会厌前间隙 喉前庭
甲状软骨
颈外动脉
颈内动脉 颈内静脉
颈总动脉
颈外静脉
胸锁乳突肌 椎动脉 脊髓
经甲状软骨下缘横断层面
甲状软骨 颈总动脉
声门裂 咽后间隙 颈外静脉
颈内静脉
胸锁乳突肌
椎动脉
脊髓
经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