菵草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及防除研究进展
杂草学复习资料及典型试题讲诉

杂草学名词解释填空选择判断典型简答论述题一、名词解释1、杂草学:研究杂草的生物学特性,生长发育规律,生理与生态、发生、分布和危害、分类与鉴别、种群生态、种群结构与演替、防治方法及原理的综合学科。
2、杂草:是农田中非有意识栽培的植物;它和栽培植物竞争阳光,水分和养分;帮助病虫害的蔓延和传播,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3、全寄生性杂草:从寄主体内获取其自身所需的所有生活物质,包括茎寄生性(菟丝子)和根寄生性(列当)。
半寄生性杂草:可以光合作用,但没有根,从植物体内吸收水和无机盐。
4、一年生杂草:在一年内完成从种子萌发到产生种子直至死亡的生活史全过程,可分为春季一年生杂草和夏季一年生杂草。
5、二年生杂草:生活史在跨年度中完成。
6、多年生杂草:可存活两年以上的杂草。
如蒲公英,车前草。
既可以种子(或孢子)繁殖,又可以靠地下营养繁殖器官繁殖,生长季节结束后杂草地上部分死亡,地下营养繁殖器官和种子进入休眠状态抵御不良的环境条件,下一个生长季重新萌发的杂草。
7、植物的杂草化:是指那些原本自然分布的或是被栽培的植物在新的人工环境中自然繁殖其种群并转变为杂草的演变过程。
8、杂草可塑性:由于长期对自然条件的适应和进化,植物在不同生境下对自身个体大小,数量和生长量的自我调节能力。
9、拟态性:杂草在形态、生长发育规律以及对生态因子的需求等有许多相似之处,很难将杂草与其伴生的作物分开或从中清除,杂草的这种特性被称为是对作物的拟态性。
10、生态位:一个种群在生态系统中,在时间空间上所占据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与作用。
11、杂草生活史:杂草在一年中所经历的生长发育繁殖等全部过程。
12、杂草的生物学特性:指杂草对人类生产和活动所致的环境条件(人工环境)长期适应,形成的具有不断延续能力的表现。
13、杂草三性:适应性、持续性、危害性。
(其中持续性是杂草最本质的特性)。
14、休眠:是有活力的籽实及地下营养繁殖器官暂时处于停止萌动和生长状态(分为原生性休眠和诱导休眠)。
化感水稻抑草作用的根际生物学特性与研究展望

作物学报 ACTA AGRONOMICA SINICA 2013, 39(6): 951−960 /zwxb/ ISSN 0496-3490; CODEN TSHPA9 E-mail: xbzw@本研究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271670, 31070447, 31070403, 30471028),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9J05045, 2010J05045, 2011J05045)和福建省教育厅A 类科技项目(JA11087)资助。
通讯作者(Corresponding author): 林文雄, E-mail: wenxiong181@Received(收稿日期): 2012-11-08; Accepted(接受日期): 2013-01-15; Published online(网络出版日期): 2013-03-22. URL: /kcms/detail/11.1809.S.20130322.1738.011.htmlDOI: 10.3724/SP.J.1006.2013.00951化感水稻抑草作用的根际生物学特性与研究展望林文雄福建农林大学农业生态研究所, 福建福州350002摘 要: 当前水稻化感作用研究主要集中在其遗传生理与分子生态特性和水稻化感物质的分离鉴定及其抑草作用的根际生物学过程与机制两方面。
水稻化感作用是个可遗传的数量性状, 控制该性状的QTL 主要定位在第2、第3、第8、第9和第10染色体上, 并存在显著的QTL 上位性作用及其与环境的互作效应, 但未见控制化感作用性状的QTL 遗传信息与何种化感物质的产生紧密相关的研究报道。
从现有水稻化感物质的分离鉴定结果看, 水稻化感物质可分为三大类, 即酚酸类、萜类和黄酮类物质。
这三类物质对靶标植物(稗草)均有抑制作用, 但酚酸类物质起化感抑草作用的有效浓度较另两类物质的高, 且从土壤中检测到的浓度比室内测定的化感抑草作用有效浓度低得多。
荒漠草原种植的三种冰草生物生态学特性研究

摘 要:本次针对三种冰草的生物生态学特性方面的研究,是在内蒙古的锡林郭勒市进行的,研究选定的地区是当地冰草产业化技术试验示范化基地,本次试验主要是针对冰草的各个生物特性、生物规律以及一些特性展开研究,此次研究对冰草生态学研究领域作了实地试验补充,为冰草种植生产方面提供了理论与应用方面依据。
本次试验结果表明,冰草的发芽率、分蘖特性与其所在地区的水分以及种子的贮藏时间有很大关联。
本次研究的三种冰草品种有明显特性方面的不同。
沙生冰草环境适应性最好,抗性好;杂种冰草对肥料要求较高;蒙古冰草是属于野生品种,环境适应性好,但是对干旱环境适应性不强。
关键词:荒漠草原;干旱区;生物生态学特性;冰草1 前言冰草是属于一类冰草属的植物,隶属于小麦族。
冰草是一种寿命比较长的丛生的牧草,它的分布比较广泛,主要分布与一些干旱半干旱的地区,在我国的分布也是比较广泛的,主要分布于我国的西北、东北地区。
冰草以其优良的牧草特性,成为我国的群落优良草场,冰草也广泛分布于我国的高原草场,但是其趋势是一直下降的。
在世界范围内,冰草的分布也是相当广泛的。
其主要分布与亚欧大陆的一些国家,其中就中国、苏联、蒙古三个国家就占世界冰草占有率的百分之八十六。
但是根据调查的资料显示,现在世界范围内的优良草场正在出现退化的趋势,这些天然草场的退化程度与其所在地区的不同而不同,其中一些植被覆盖率低的地区、沙漠化严重的地区退化现象比较明显,这就表明了自然环境的变化也是冰草退化的基本原因之一。
同时,草场退化引起一系列恶性循环,草场退化之后引起草场的放牧承载力降低,随之而来的是草场放牧业的发展放缓,这就影响到草场的再生能力,整个生态环境受到严重威胁。
由此,当地政府针对这种情况开展了冰草种植示范项目,挽救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
本次试验就是对三种冰草的耐干旱性做了一次实验,希望可以通过此次试验为此次项目提供理论以及实践经验方面的参照。
2 试验区的自然条件本次试验区选定的区域是位于内蒙古的锡林郭勒市,位于锡林郭勒的西边,地处中纬地区,海拔高度在1km左右。
稗属(Echinochloa Beauv.)杂草的生物学特性研究进展

栽 培 作 物 的 某 些 习 性 , 保 持 着 野 生 植 物 的 又 本 性 。它 们 能 够 比 作 物 忍 受 更 差 的 环 境 条 件 , 作 物 竞 争 的 结 果 不 仅 会 影 响 作 物 的 生 与
B av ] 。 e l . l 不 同 种 类 的稗 草 的 形 态 区别 主要 表 现 在
全 国 各 地 , 水 稻 的 危 害 最 为 严 重 , 田受 害 对 稻
收稿 日期 :O 2—0 2O 7—2 8
基 金 项 目 : 苏 省 “ 五 ” 关 项 目 ( E 0 14 ) 江 十 攻 B 2 0 36 。
在 我 国 , 属 杂 草 ( 下 简 称 稗 草 ) 布 稗 以 广
亮 , 缘 厚 而 被 同 质 的 内稃 , 内 稃 顶端 外 边 但 露 ; 被 2 折 叠 , 5~7脉 ; 柱 基 分 离 ; 鳞 , 具 花 种 脐 点 状 。i L ) l
外稃成熟 时变 硬 , 端具 极小 尖 头 , 滑 , 顶 平 光
国家在 3 种作物上发 现其危害 , 6 对水 稻危害 尤 甚 。受 稗 草 危 害 严 重 的 国 家 有 澳 大 利 亚 、 法 国 、 国 、 腊 、 西哥 、 德 希 墨 巴西 、 国 、3本 、 美 1 朝 鲜 、 国 等 三 十 几 个 国家 。 中 J
2 1 稗 属 的 形 态特 征 .
草 的综 合 防治 策 略 具 有 重 要 的 意 义 。
1 稗 属 杂 草 的 分 布 稗属植 物原 产 于欧 洲 和亚 洲 的 印度 ¨ , 分 布 于北 纬 5  ̄ 南 纬 4 。 间 , 一 年 生 或 0至 0之 为
【禾草类】纤毛鹅观草(禾本科)

【禾草类】纤毛鹅观草(禾本科)纤毛鹅观草图片,纤毛鹅观草有什么药用价值?除纤毛鹅观草用什么除草剂?纤毛鹅观草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以下就作简单介绍,供网友们参考。
一、中文名称:纤毛鹅观草二、别名:北鹅观草、短芒鹅观草、缘毛鹅冠草、纤毛披碱草、日本纤毛草三、英文名:ciliate roegneria四、分类:禾本科鹅观草属五、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
1、根:须根系。
2、茎:直立或下部倾斜,单生或疏丛生,光滑无毛,常被白粉,具3~4节,基部的节呈膝曲状。
株高40~80cm。
3、叶:条形或线状披针形,扁平,长10~25cm,宽两面均无毛,边缘粗糙。
叶鞘无毛或基部近边缘有毛。
叶舌极短。
4、花:穗状花序直立或多少下垂,长10~20mm。
小穗通常绿色,长15~25mm,含7~12朵小花。
颖椭圆状披针形,先端常具短尖头,两侧或1侧常具齿,具5~7脉,边缘与边脉上具纤毛。
第1颖长7~8mm,第2颖长8~9mm。
第2颖稍侧及腹面具极短的毛。
外稃长圆状披针形,背面被粗毛或短刺毛,边缘具长而硬的纤毛,上部具有明显的5脉,通常在顶端两侧或一侧具齿,基盘两侧及腹面有极短的毛。
第1外稃先端延伸成芒,长10mm,芒向外反曲,长1~2.5cm,粗糙。
内桴稍短于外稃,长圆状或倒卵形,先端钝,脊的上部具短纤毛。
5、果实:颖果长圆形,棕褐色。
6、种子:长5mm。
六、生物学特性:花果期4~7月。
七、生长环境:生于路旁、潮湿草地、田间草丛以及山坡上。
八、危害:田间不常见。
九、繁殖传播扩散方式:种子繁殖。
十、分布范围:广布于中国各地。
日本、朝鲜及俄罗斯也有分布。
十一、用途:秆叶柔嫩,幼时可为家畜词料,至穗成熟时,秆叶粗韧,且有硬芒,不宜利用。
十二、防治方法:用高效盖草能、精禾草克、精稳杀得、威霸等除草剂。
药用植物绶草的研究进展

药用植物绶草的研究进展绶草(学名:Equisetum arvense),又称石竹、石芈、草织、芒锥,是一种生长在湿地和开阔地区的多年生草本植物。
绶草具有多种药用功效,在中医药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就绶草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以及临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1. 绶草的化学成分绶草含有丰富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生物碱、黄酮类化合物、皂苷、多糖、挥发油等。
主要的生物碱有石竹碱、射干碱、射干碱铜、射干硷等。
黄酮类化合物主要有山柰酮、山柰酮-3-O-葡萄糖苷、异山柰酮、异山柰酮-3-O-葡萄糖苷等。
挥发油成分主要由萜烯类化合物组成,如柠檬烯、β-谷甾烯等。
2. 绶草的药理作用绶草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包括抗炎、抗菌、抗氧化、抗糖尿病、抗肿瘤等。
研究表明,绶草提取物具有显著的抗炎作用,可以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减轻炎症反应。
绶草还具有抗菌作用,可以抑制多种致病菌的生长。
绶草还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可以清除自由基,减轻氧化应激对人体的损害。
绶草提取物还能够降低血糖水平,对糖尿病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最近的研究还发现,绶草提取物对多种肿瘤细胞具有增殖抑制和凋亡诱导作用。
3. 绶草的临床应用绶草在中医药领域中有着广泛的临床应用。
中医认为,绶草性味寒、苦,具有利尿、止血、消肿、解毒等功效。
临床上常常用来治疗尿路感染、痛经、咽喉肿痛、痔疮出血等症状。
绶草还可用于皮肤疾病的治疗,如湿疹、疮疡等。
最近的研究还表明,绶草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可以辅助肿瘤的治疗。
总结:绶草是一种具有广泛药用价值的植物,深受中医药界的重视。
其化学成分丰富,药理作用多样,临床应用领域广泛。
随着对绶草的深入研究,相信其在治疗和预防多种疾病方面的应用前景会更加广阔。
在临床应用时需要注意剂量与使用方法,以确保安全性和有效性。
杂草学课件

思考题
1. 你认为杂草是如何定义的? 2. 试述杂草的重要性。
第二章 杂草的生物学和生态学
第一节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杂草的生物学特性
一、杂草形态结构的多样性 1.个体大小 7-2地锦.jpg 7.2酸模叶蓼.jpg 2.外部形态特征 3.组织结构
二、杂草生活史的多样性
1.一年生杂草 (1)春季一年生杂草(2)夏季一年生杂草。 2.二年生杂草 秋季萌发形成莲座叶丛,翌年夏初结实。 3.多年生杂草 春夏萌发,夏秋结实。 (1)简单多年生:种子或宿根繁殖;(2)匍匐多年生:球茎、 匍匐茎、根状茎繁殖。
人工环境
为杂草提供了生存环境; 增加了杂草的选择压力,使之更适应人工环境。
欧洲自然生境中的繁缕多为二倍体
农田中多为四倍体;
野生亚麻荠
亚麻田中的杂草亚麻荠,与亚麻种子相仿。
又如稗草、谷莠草、马唐等。
第二节 杂草的重要性
一、杂草的经济意义 1. 导致农产品产量降低、品质下降。每年因草害农作物减 产10%左右。 2. 杂草防除的高成本。 3. 给人类生产活动带来不便。 4. 杂草的可利用价值。 (1)药用价值; (2)自然基因库; (3)食用价值; (4)饲用、绿肥及观赏价值等。
3.可塑性: 指杂草在不同的生境下对其大小、数量和生长量的自我调 节能力。
4.杂合性:杂草群落的高度杂合性,有利物种延续。
5.拟态性:如稗-稻;狗尾草-谷子;亚麻荠-亚麻;野燕麦或看麦娘-麦 类等。
五、杂草繁殖特性的复杂性 1.多种授粉途径和繁殖方式
授粉方式:自花或异花授粉均可,且传粉媒介多样;多具远缘杂交亲和性和 自交亲和性; 繁殖方式: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
杂草学
第一章 概 论
芡欧鼠尾草相关研究进展

芡欧鼠尾草相关研究进展芡欧鼠尾草,又名欧鼠尾草、假鼠尾草,是一种具有较高药用价值的植物。
近年来,关于芡欧鼠尾草的研究进展迅速,不断涌现出各种新的发现和成果,为该植物的开发利用和药用价值的挖掘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验依据。
本文将对芡欧鼠尾草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进一步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一、芡欧鼠尾草的植物学特征芡欧鼠尾草(学名: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是唇形科鼠尾草属的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其根茎具有分枝,茎直立,高可达1米。
叶子对生,分裂成三裂或五裂,叶片呈心脏形或卵状心脏形。
芡欧鼠尾草的花期为6月至8月,花冠呈唇形,花色多为紫红色或淡紫色。
果实为坚果,种子呈椭圆形。
芡欧鼠尾草生长适温为15-25摄氏度,对土壤要求不苛刻,但不耐涝。
二、芡欧鼠尾草的化学成分芡欧鼠尾草含有丰富的生物活性成分,主要包括丹酚酸类、黄酮类、挥发油、多糖类等。
丹酚酸类是芡欧鼠尾草的主要活性成分,包括丹参酮、丹参酚B、丹参酚A、丹参醌等。
丹酚酸类具有明显的抗氧化、抗炎、抗肿瘤等生物活性,是芡欧鼠尾草药用价值的重要保障。
三、芡欧鼠尾草的药用价值芡欧鼠尾草在我国传统药用中被广泛应用,其具有活血化瘀、舒肝理气、安神定志等功效。
主要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肝脏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
芡欧鼠尾草还被发现具有抗菌、抗病毒、抗肿瘤等作用,对临床疾病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
芡欧鼠尾草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和保健品领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
四、芡欧鼠尾草的研究进展近年来,在芡欧鼠尾草的形态学、生物学、化学成分、药理学等方面展开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不断取得了新的进展。
重点的研究方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药理学研究在芡欧鼠尾草的药理学研究中,人们发现其具有明显的抗氧化、抗炎、抗菌、抗肿瘤、降血脂、抗血栓等药理活性。
芡欧鼠尾草对心肌缺血、脑缺血、肝损伤等具有保护作用,对糖尿病、高血压、肝硬化、肿瘤等疾病有显著的治疗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除草剂的广泛使用, 提高了劳动效率, 有效地控 制了杂草对作物的危害。但连续单一使用某种除草 剂会增大药剂的选择压, 使抗药性杂草发生量上升。 李宜慰等在施用绿磺隆不 同年限的小麦田 采集菵 草、日本看麦娘种子, 用活体生物测定和离体化学分 析方法, 研 究其抗药性水 平 [ 19] 。结果表 明, 连续 3 年使用绿磺隆的麦田中菵草和日本看麦娘均没有明 显的抗药性, 但在连续 6年使用绿磺隆的麦田中菵 草表现出明显的抗药性, 防效降低 42% 。
花序顶生, 长而狭。小穗近无柄, 排列于近三角形的 穗轴两侧, 两侧压扁, 有 1~ 2小花。颖膜质, 钝或凸 尖。外稃膜质, 内稃透明, 与外 稃近等长。雄蕊 3。 菵草属之学名 B eckm annia H ost系 为纪念德国植物 学家 Johann Beckm ann而定。模式种为 B. erucaefor m is ( L inn. ) H os,t 产欧洲。本属约 2种及 1 变种, 分布于北温带。我国有 1种及 1变种 [ 5] 。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 农田草害一直是阻碍农 业快速、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据统计, 全世界 农作物受杂草危害平均减产 9. 7% , 其中粮食作物 减产 10. 4% [ 1] 。由于生产方式的改变、除草剂长期 单一使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菵草已从田间次要杂 草逐渐演变成部分田块的主要杂草。其发生量呈上 升趋势, 已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 [ 2- 4] 。
2
杂草科学 2010年第 1期
和安徽省富阳市也均有菵草危害小麦的报道 [ 11- 12 ] , 并认为菵草造成小麦减产原因是其根系极为发达, 在大肥大水条件下生长迅速, 抽穗后顶叶又宽又长, 严重影响小麦的光合作用, 造成小麦贪青、迟熟、倒 伏。小麦单位面积的穗数、每穗实粒数、千粒重都随 菵草密度的增大而下降, 造成严重减产。 3. 2 菵草的生态适应性
世界范围内有关菵草的研究中, 较多涉及到对 菵草的利用。作为一种本土杂草, 菵草在美国广泛 分布于西北和北部各州并被用作饲草。菵草是阿拉 斯加州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并为野生动物提供庇 护场所和食物。其变种 Egan!在 1986年由阿拉斯 加植物资源中心定为栽培种进行广泛种植, 用于湿 地改造。 1986年, 前苏联的 M artynyuk在调查 23种 野生杂草时发现, 有 11种对水稻病原菌敏感, 其中 又以菵草等 3种杂草最为敏感 [ 6 ] 。
1 菵草的发生、分布及危害
菵草适生于水边及潮湿处, 为长江流域及西南 地区稻茬麦田和油菜田主要杂草, 在安徽、江苏、浙 江三 省的 长 江两 岸 地 区大 量 发 生。我 国 多 数省 ( 区 )均有分布, 朝鲜、日本、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也 有发生 [ 5] 。菵草尤在地势低洼、土壤黏重的田块危 害严重, 并为水稻细菌性褐斑病及锈病的寄主。
杂草科学 2010年第 1期
1
宋晓丰, 叶桂峰. 菵草的生物 学生态学特性及防除研究进展 [ J]. 杂草科学, 2010( 1) : 1- 3.
菵草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及防除研究进展
宋晓丰1, 叶桂峰 2
( 1. 河北省磁县第一中学, 河北磁县 056500; 2. 河北省磁县教育局教研室, 河北磁县 056500 ) 摘要: 以长江中下游冬小麦田恶性杂草菵草 [B eckmannia syz igachne ( Steud. ) F erna ld]为研究对象, 对其发生 现状、生物学特性和生态学特 性进行了综述, 并提出化学防 除与农业防 除相结合 的综合防除 策略, 为有针对 性地 进行杂草防除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菵草; 生物学; 生态学; 综合防除 中图分类号: S45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3- 935X ( 2010) 01- 0001- 02
3 菵草的生态学特性
3. 1 菵草的生长范围 菵草侵入农田、危害农业生产, 始见于 20世纪
80年代末。涂鹤龄等报道 [ 2 - 3 ] , 长江流域的稻茬油 菜田和麦田中, 菵草的发生量呈上升趋势。 90年代 中后期, 有关菵草的危害及防除问题得到了人们的 密切关注。吉林等报道 [ 4 ] , 从 90年代开始, 菵草迅 速在麦田蔓延, 1999年已成为苏南太湖地区麦田主 要杂草之一, 形成了新的草害。此外, 江苏省赣榆县
2 菵草的生物学特性
菵草是禾本科菵草属植物, 一年生草本。圆锥
收稿日期: 2010 - 01- 08 作者简介: 宋晓丰 ( 1970 ), 女, 河北磁县人, 一级 教师, 从事生 物学
教学与科研工作。 E - m ai:l songx2001@ sina. com。 致谢: 饶娜对试验工作和论文撰写给予热情帮助, 特致谢意。
通过对菵草和看麦娘中胚轴伸长与对除草剂敏 感性之间的关系研究 [ 7 ] 发现, 菵草黄化苗的中胚轴 长度比看麦娘短。在深于 1. 5 cm 的土层中, 菵草也 能萌发, 但胚轴的伸长则限于约 1 cm 以内。菵草生 长点分布的最大 范围是 1. 1~ 1. 5 cm, 而看麦娘的 生长点则在 0. 5 cm 以内。菵草与看麦娘在除草剂 处理下存活率的不同, 与它们的生长点在土层中的 深度有关。褚建君研究认为, 菵草的根茎叶均具有 高度发达的通气组织, 可适应于多水环境 [ 8] 。菵草 叶片的上表皮细胞在横切面上的排列呈平滑的 波 浪形 !, 其表面积较小, 不利于除草剂喷雾液的滞留 与吸收。并于 1996年调查了油菜田主要杂草的物 候谱, 发现与看麦娘、日本看麦娘、牛繁缕、猪殃殃、 大巢菜相比, 菵草出苗的持续时间较长 [ 9- 10] 。
从种子休眠和萌发特性看, 菵草在不适宜萌发 的条件下进入休眠是其对不良环境条件的一种适应 性, 使其可以顺利越夏。同时说明, 菵草最适的越夏 条件是室外土壤中浸水保存, 此条件恰好符合长江 中下游夏季稻麦 /油轮作区的农田环境。菵草种子 的最适萌发温度范围为 5~ 15 ∀ , 萌发不需光照, 在 较宽的 pH 范围内 ( pH 值 4~ 10) 种子均可萌发, 其 危害严重的安徽、江苏、上海、浙江等省 ( 市 ) 位于北 纬 27~ 33#的地理带, 这条地理带的年平均温度为 15~ 16 ∀ , 年降水量在 1 000~ 1 500 mm 之间, 能满 足菵草萌发所需的温度、湿度等条件, 非常适合菵草 生长。此外, 菵草种子对水分胁迫非常敏感, 但对盐 胁迫不敏感, 长江中下游地区稻茬麦田土壤湿润, 冬 季又雨水丰富, 能满足 菵草萌发所需 的湿润条件。 这也是稻茬田菵草危害严重的原因之一, 说明菵草 非常适应稻麦 /油轮作的耕作制度。
长江中下游地区稻茬油麦田免、少耕耕作措施 的推广, 使得大量杂草种子滞留于土表, 有利于其萌 发。因此, 在小麦或油菜种植前进行深翻, 可降低翌 年杂草出土基数。同时, 采用旱作作物与小麦进行 轮作几年, 形成不利于菵草种子保存的生态环境, 可 以减少土壤中菵草种子库的数量, 降低其发生量。 5. 4 对菵草的开发利用
关键词: 日本看麦娘; 高效氟吡甲禾灵; 代谢; 抗性; P450; GST s 中图分类号: S451. 22+ 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3- 935X ( 2010) 01- 0003- 05
日本看麦娘 ( A lop ecurus japonicus) 是我国油菜 田的一种恶性禾本科杂草, 是制约油菜丰产丰收的 主要因素。高效氟吡 甲禾灵 ( ha loxy fop - R - m eth
一般认为, 作为 杂草 !的 植物具有多实性、强 大的生命力、种子成熟程度和萌发时期参差不齐、多 种繁殖方式、多种传粉途径、籽实具有广泛的传播方 式、对作物具有拟态性和具有 C4 的高光效途径等生 物学特性 [ 13- 14] 。从结实特性来看, 菵草植株成熟前 夕每穗粒数为 529粒, 有效分蘖数为 1. 65个 /株, 这 使得菵草有足够的种子可以延续种群。虽然菵草的 颖果比其他农田禾本科杂草大, 但其千粒重却较小, 仅有 0. 87 g, 1999( 5) : 37 - 39.
( 下转第 3页 )
杂草科学 2010年第 1期
3
韩瑞娟, 董立尧, 李 俊, 等. 日本看麦 娘对高效氟吡甲禾灵代谢抗性的初步研究 [ J]. 杂草科学, 2010( 1): 3- 7.
日本看麦娘对高效氟吡甲禾灵代谢抗性的初步研究
韩瑞娟 1, 董立尧1, 李 俊 1, 张宏军 2
( 1. 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农药科学系, 农业部作物病虫害监测与防控重点开放实验室, 江苏南京 210095; 2. 农业部农药检定所生物测定室, 北京 100026)
摘要: 为了明确日本看麦 娘对高效氟吡甲禾灵 ( ha loxyfop- R - m ethy l) 的代谢抗性 机理, 研究了 抗性和 敏感 生物型体内细胞色素 P450还原酶 ( cy to chrom e P - 450 monooxygenases, P450 ) 和谷胱甘 肽 - S- 转移酶 ( g lutath ioneS- transferases, GST s)的活性差异。结果表明, 未用药剂处理 时, 抗 性日本看麦 娘 P450与 GST s的活性 均高于 敏感 日本看麦娘。高效氟吡甲禾灵茎叶喷雾 处理 2 d后, 敏感 植株 反应 剧烈, P450与 G ST s活性 均呈现 急剧 的变化 趋 势, 而抗性种群的变化趋势平 缓。处理 后第 6 d, 敏感种群较抗性种群先出现下降趋势, 其活性也明显低于抗性种 群。处理后第 10 d活性均降到最低, 并且依然低于施 药初期。从 而可以 得出: 高效氟 吡甲禾 灵被抗 性日本 看麦 娘体内的细胞色素 P450还原酶催化, 经过羟 化作用迅速解毒, 并在 G ST s的催化下形成了无 毒或低毒 的化合物, 使 其免受伤害。表明代谢酶活性增强是日本看麦娘对高效氟吡甲禾灵产生抗性的机 理之一。
从某种角度来说, 对杂草的利用即是对其最好 的防除。国外对菵草的报道多涉及对其利用, 在美 国的阿拉斯加州, 菵草是当地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并作为饲料被广泛种植。中国植物志等称菵草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