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叶杨的生物学与生态学特性

合集下载

小叶杨的繁育及造林技术要点

小叶杨的繁育及造林技术要点

农家科技44小叶杨的繁育及造林技术要点小叶杨也称为名扬,属于落叶乔木,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和发达的根系。

其树形美观,叶片秀丽,生长快速,广泛应用于防风固沙、保持水土、城镇绿化,是优良的绿化观赏树种之一。

其木质坚韧,耐摩擦,结构也较细密,易加工,可作建筑、造纸、人造纤维等用材,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一、小叶杨的特征特性1.形态特征。

小叶杨属于落叶乔木,树高可达到20米左右,胸径超过50厘米。

树冠呈卵圆形展开状。

小枝刚开始颜色为红褐色,表面光滑,之后转为黄褐色。

叶片长、宽分别为3~12厘米、2~8厘米,形状多为菱形、倒卵形,叶片边缘有细钝的锯齿。

2.生活习性。

小叶杨属于喜光树种,有着发达的根系及萌芽能力,适应气候的能力强、生长速度快,抗寒耐旱,在-36℃、40℃的极端环境下也可存活。

小叶杨对土壤没有严格的要求,在多种类型土壤上均可生长,包括冲积土、沙壤土、灰钙土、轻壤土等。

小叶杨在碱性的土壤上(pH 值为8)也可生长,能耐一定程度的盐渍化。

二、小叶杨的繁殖技术1.播种育苗。

(1)种子采集。

不同区域的光照、湿度、温度、海拔等均有所差异,因此小叶杨种子的成熟时间有所不同,辽西等东北地区小叶杨种子成熟的时间在5月中下旬。

果实成熟后颜色逐渐转为黄褐色,此时即可进行种子的采集。

小叶杨种子的采集方式有以下两种:一是将自然脱落下来的种子集中收集起来,二是直接将果实所在的枝条剪下来集中收集。

两种方法均便于操作、成本不高,可结合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方法。

(2)种子储藏。

种子采集回来后,在晴好天气里将精选的饱满种子在干净的地面上铺厚度5~6厘米的一层,注意不可过厚,以免沤坏种子。

摊晾期间,要勤翻动,一直晾晒到种子全部露白。

之后用机器进行筛选,以提高效率。

小叶杨适应能力强,可以在收集种子后进行播种,如果遇到持续较长时间的阴雨天气则会降低小叶杨的萌发率,此种情况下可先将种子放入到温度低、干燥的窖中储藏,待天气晴好后再播种。

经过储藏后再播种,小叶杨的萌发率也可超过80%。

小叶杨

小叶杨
营造速生用材林、防护林、行道树和绿化的重要树种木材轻软纤维长建筑、板料、火柴杆和造纸。柳属一些种枝细长柔韧可编制筐、篮、箱和帽等用具。杨属一些种常为森林天然更新的先锋树种胡杨(.enhratica)为中国西北部重要抗旱树种。柳属多喜生于潮湿生境中。在中国广泛栽培的有毛白杨响叶杨、旱柳、垂柳以及引种的加拿大杨等。东北产的钻天柳为建筑、桥梁、家具和农具的用材树种。
黑斑病:多发生在叶缘病斑为黑色不规则病斑处卷曲变形发病后期病斑上长霉绿色小点。
黑茎型:(俗称黑脖子)发生在幼苗顶梢和幼枝梢病后死亡变黑、变细失去支撑力而下垂变黑部分的叶子全部死亡病部被风断由下边叶柄休眠芽处再生出小梢形成多顶苗这种类型对苗木危害最严重。
3、防治措施 该病是由杨棒盘孢引起此病菌随落地病叶及感病枝梢越冬所以秋季落后到第二年新叶发生前一定要彻底清除落病叶及感病枝梢。新疆杨、银白杨不感病加杨较抗病而小叶杨、小青杨、青杨等易感病在易感地区应选择抗病品种。
2.插条育苗:种条应选择生长健壮、发育良好的1~2a生的枝条尤以1~2a生苗木平茬条为好。春、秋两季均可采集。扦插在春季进行扦插前将种条截成20cm左右的插穗粗度以0.8~2.0cm为宜放入清水中浸3d左右以促进生根发芽。扦插株距为20cm行距30cm。插后要及时灌水插穗生根前浇水1~2次以后每10~15d浇水一次6~7月间施追肥2~3次。
产地分布:为中国原产树种。华北各地常见分布以黄河中下游地区分布最为集中。多生长于溪河两侧的河滩沙地。
小叶杨生态习性:为暖温带树种。喜光喜湿耐瘠薄耐干旱也较耐寒适应性强山沟、河滩、平原、阶地以及短期积水地带均可生长。生长迅速萌芽力强但寿命较短。
园林用途:树形美观叶片秀丽生长快速适应性强是水湿地带四旁绿化的良好。但寿命较短一般30年即转入衰老阶段。

祁连小叶杨育苗及造林管理技术的应用探讨

祁连小叶杨育苗及造林管理技术的应用探讨

小叶杨是我国的原产树种,它分布广泛,可以在全国各地找到它的身影。

小叶杨的树干通直高大,木材纹理通直,加工容易,具有很好的建筑材料和造纸原料。

青海祁连县是中国重要的森林生态系统保障区,也是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区域。

在青海省祁连山地的祁连县和黄河沿岸兴海县大河坝等地有天然林分布,其中祁连县河谷最为集中。

青海境内垂直分布一般为海拔1900-2600m之间,祁连山地最高分布达海拔3000m。

小叶杨在祁连县当地俗称“八宝杨”,有的学者曾将其改定为小叶杨的变型—垂枝小叶杨,而在《青海木本植物志》中将其定名为弯垂小叶杨(变型)—垂杨。

据考证该种系中国特有种,从其天然分布看,也可称为青海的特有种。

一、小叶杨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征1、小叶杨的形态特征小叶杨是落叶乔木,常用于绿化园林和生态修复。

小叶杨树高可达20米以上,树冠宽大而丰满,一般呈圆锥形或宽锥形。

叶子为卵形或椭圆形,长5-8cm,宽2.5-5cm,叶子边缘有粗锯齿,叶柄长3-6mm。

小叶杨的枝干为灰白色或淡黄色,光滑无毛,新枝有棕红色的叶柄痕迹。

树皮灰色或灰褐色,具有不规则的纵裂或纵条裂,显得比较粗糙。

小叶杨的花为雌雄异株,单性花序,雄花序长10-15cm,雌花序长5-9cm,果实为瘦果,有翅,长约5mm。

2、小叶杨的生物学特征小叶杨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生命力,是一种常见的耐寒、耐旱、耐盐碱的树种。

它不仅美化了城市环境,还可以用于沿海、沙漠和荒山等生态修复中。

小叶杨能适应较恶劣的环境,能在海拔1300m以下的平原、山地及丘陵地带生长。

它喜欢湿润的环境,能够耐受一定的干旱和盐碱。

林木的根系发达,能够扎根于荒漠、沙地和岩石之上,较为稳固。

小叶杨可以通过播种和扦插两种方式进行繁殖,其中播种繁殖比较常用。

一般来说,小叶杨的扦插成活率相对较低,而且幼苗生长缓慢。

小叶杨是落叶乔木,每年春生长季节开始之前萌发芽蕾,在4月左右抽出嫩枝,并迅速茂密起来。

在秋季9-10月份,小叶杨开始准备进入休眠期,落叶并且树干逐渐停止生长。

小叶杨优良性状研究与繁殖技术探讨

小叶杨优良性状研究与繁殖技术探讨

小叶杨优良性状研究与繁殖技术探讨摘要:通过干旱胁迫、抗水湿、抗严寒、耐贫瘠试验,证明了小叶杨具有抗旱、抗严寒、抗水湿、耐贫瘠、根系发达、生长快、材质优良等生物、生态学特性。

同时,总结研究出了其繁殖技术要点,以便对今后的生产活动有所帮助。

关键词:小叶杨;特性;繁殖;探讨小叶杨(杨柳科柳属)为北方各省乡土树种,覆盖范围广泛,东北、华北、西北均有分布。

多变种,我县分布的垂枝小叶杨,对环境、气候适应跨度大,从南部祁连山区至北部腾格沙漠前沿均有天然分布,适应性强,生长旺盛。

1历史与现状小叶杨为解放前河西地区主要用材,四旁栽植树种,在2006年全县古树名木调查中,小叶杨所占比例超过50%,其中最大树龄达220年,仍生长旺盛。

据调查,小叶杨为本区主要家具、农具和建房用材树种之一,天然或人工栽植广泛。

自上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期,二白杨、新疆杨等优良速生树种的引进,极大地促进了林业生产力的发展,在以后的农田防护林建设等各项林业工程中,二白杨、新疆杨等作为骨干树种,完全取代了小叶杨,至此,小叶杨未见人工培育,基本处于自生自灭状态,其优良特性被忽视。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天然筛选法是生物进化永恒的法则,经数十年来的实践,由二白杨、新疆杨等树种构成的农田防护林因干旱缺水、树势衰弱,黄斑星天牛、春尺蠖等林业有害生物的侵害,损失严重,局部地段已基本失去防护作用并无可用之才幸存。

由此,乡土树种小叶杨重新受到人们的审示。

2形态特征与生物、生态学特性研究小叶杨杨树科、杨属植物,落叶乔木,树形高大,材质细致,为优良防风固沙、水土保持、“四旁”绿化造林树种。

2.1形态特征乔木,高达20m,最高可达28~30m,胸径可达75cm,枝干通直,树皮灰褐色,老树粗糙,沟裂;小枝无毛,红褐色,后变黄褐色;萌条或长枝具棱肋;叶菱状倒卵形、菱状椭圆形,上面淡绿色,下面苍白色,边缘具细钝锯齿;叶柄长3~20cm,无毛;萌条叶常为倒卵形,先端短尖。

黄土高原区主要造林树种及造林技术

黄土高原区主要造林树种及造林技术

黄土高原区主要造林树种的造林技术黄土高原区主要造林树种有油松华山松华北落叶松樟子松侧柏新疆杨毛白杨银白杨胡杨河北杨小叶杨旱柳垂柳泡桐白榆沙枣刺槐槐树臭椿杜仲文冠果梭梭花棒柽柳柠条狼牙刺紫穗槐沙棘杞柳枸杞玫瑰苹果树梨树杏树李树核桃树柿树枣树山楂树葡萄树花椒树。

1.刺槐1.1生态学特性刺槐对土壤要求不严,能在沙土、壤土、粘土、风化石砾土甚至页岩矿渣堆上生长,最喜土层深厚、肥沃、疏松、湿润的粉砂土、砂壤土和壤土。

对土壤酸碱度也不很敏感,无论在中性土、酸性土抑或含盐量在0.3%以下的盐碱土上皆能正常生长发育。

但当底质过于坚硬粘重、排水通气不良时,生长受限。

刺槐在土壤水分充足时生长快,干形直。

但它并不耐水湿,当土壤积水或水分过多时,常发生烂根和紫纹羽病,重者招致整株死亡。

刺槐还具有一定的抗旱能力,在石质山地,其抗旱性超过臭椿,在沙荒地区胜过加杨。

但在久旱不雨的严重干旱季节,往往会出现枯梢甚至大量死亡现象。

刺槐怕风,栽植在风口处时生长缓慢,干形弯曲,易发生风折、风倒、倾斜或偏冠。

1.2造林技术(1)造林地选择。

刺槐对土壤要求不严,在沙土、壤土、粘土及石砾沙壤上均可造林,在酸性、中性和含盐量在0.3%以下的盐碱土上能生长,刺槐是荒山造林的先锋树种。

(2)整地。

依据地形和立地条件,因地制宜采用鱼鳞坑、水平阶、反坡梯田等整地方式。

槐树根系深广,整地规格应大,一般整地深度为4O~60era 。

(3)造林季节、方法与密度。

春季以2月中旬至3月下旬秋季以lO月中旬至11月中旬较好。

牵4槐~般采用截干造林效果好,截干高度不超过3em,营造水土保持林和薪炭林,每亩栽植300株左右,营造速生用材林每亩160 200株。

在干旱条件下每亩60~100株为宜。

(4)混交造林。

刺槐可与松类、柏木、紫穗槐等混交,混交方式以带状或块状较好。

(5)幼林抚育。

刺槐造林后忌草压,因此造林后几年内的松土、除草工作,对提高造林存恬率和促进幼林生长有很大的作用。

(整理)黄土高原区主要造林树种的造林技术

(整理)黄土高原区主要造林树种的造林技术

黄土高原区主要造林树种的造林技术黄土高原区主要造林树种有油松,华山松,华北落叶松,樟子松,侧柏,新疆杨毛白杨,银白杨胡杨河北杨小叶杨旱柳垂柳泡桐白榆沙枣刺槐槐树臭椿杜仲文冠果梭梭花棒柽柳柠条狼牙刺紫穗槐沙棘杞柳枸杞玫瑰苹果树梨树杏树李树核桃树柿树枣树山楂树葡萄树花椒树。

1.刺槐1.1生态学特性刺槐对土壤要求不严,能在沙土、壤土、粘土、风化石砾土甚至页岩矿渣堆上生长,最喜土层深厚、肥沃、疏松、湿润的粉砂土、砂壤土和壤土。

对土壤酸碱度也不很敏感,无论在中性土、酸性土抑或含盐量在0.3%以下的盐碱土上皆能正常生长发育。

但当底质过于坚硬粘重、排水通气不良时,生长受限。

刺槐在土壤水分充足时生长快,干形直。

但它并不耐水湿,当土壤积水或水分过多时,常发生烂根和紫纹羽病,重者招致整株死亡。

刺槐还具有一定的抗旱能力,在石质山地,其抗旱性超过臭椿,在沙荒地区胜过加杨。

但在久旱不雨的严重干旱季节,往往会出现枯梢甚至大量死亡现象。

刺槐怕风,栽植在风口处时生长缓慢,干形弯曲,易发生风折、风倒、倾斜或偏冠。

1.2造林技术(1)造林地选择。

刺槐对土壤要求不严,在沙土、壤土、粘土及石砾沙壤上均可造林,在酸性、中性和含盐量在0.3%以下的盐碱土上能生长,刺槐是荒山造林的先锋树种。

(2)整地。

依据地形和立地条件,因地制宜采用鱼鳞坑、水平阶、反坡梯田等整地方式。

槐树根系深广,整地规格应大,一般整地深度为4O~60era 。

(3)造林季节、方法与密度。

春季以2月中旬至3月下旬秋季以lO月中旬至11月中旬较好。

牵4槐~般采用截干造林效果好,截干高度不超过3em,营造水土保持林和薪炭林,每亩栽植300株左右,营造速生用材林每亩160 200株。

在干旱条件下每亩60~100株为宜。

(4)混交造林。

刺槐可与松类、柏木、紫穗槐等混交,混交方式以带状或块状较好。

(5)幼林抚育。

刺槐造林后忌草压,因此造林后几年内的松土、除草工作,对提高造林存恬率和促进幼林生长有很大的作用。

黄土高原区优良乡土树种小叶杨栽培技术.docx

黄土高原区优良乡土树种小叶杨栽培技术.docx

黄土高原区优良乡土树种小叶杨栽培技术摘要:小叶杨为深根性阔叶树种,根系发达,耐旱、耐寒, 适应性较强。

木材轻韧,结构细致,纤维品质较好,可供建筑、家具、胶合板、火柴杆、造纸等用。

也是水土保持、防风固沙、“四旁”绿化的主要树种之一。

通过长期实践,研究总结出其育苗、造林方法技术,对这一植物在子午黄土高原繁殖和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小叶杨生物特征造育技术1、基本特性1.1形态特征小叶杨为落叶乔木,属杨柳科、杨属植物,其变种有垂枝小叶杨、秦岭小叶杨等。

树高15m〜25m,大者胸径lm以±o树冠开展,通常为阔卵形,树皮灰褐色,老树皮粗糙,具沟裂。

小枝光滑,红褐色,后变为黄褐色,长枝棱线明显。

叶形变化大,菱状倒卵形,菱状卵圆形或菱状形,长3cm〜12cm,宽2cm〜8cm,上面淡绿色,下面苍白色,边缘有细钝齿。

萌生枝上叶常为倒卵形,先端短尖。

雌雄异株,果序长达15cm,萌果小,无毛,熟后2瓣裂或3瓣裂。

花期4月〜5月,果熟期5月〜6月。

1.2生物学特性小叶杨为深根性阔叶树种,根系发达,耐旱、耐寒,适应性较强。

在海拔1000m〜3000m之间均可生长,尤以河谷地带生长良好。

在子午岭林区山沟、河边、阶地、梁昴上都有分布。

它木材轻韧,结构细致,纤维品质较好,可供建筑、家具、胶合板、火柴杆、造纸等用。

也是水土保持、防风固沙、“四旁”绿化的主要树种之一。

2、育苗小叶杨育苗可采用播种育苗或抨插育苗。

2. 1播种育苗2. 1. 1采种5月中下旬果实成熟后,以果实变黄、部分果实吐白絮时及时采收。

采回的果实摊放在室内薦子或水泥地上晾晒,厚5cm,每日翻动5次〜6次,2d〜3d果实全部裂嘴后,用竹条或柳条抽打脱粒。

细筛精选,去杂,即得纯净种子。

2. 1.2种子储藏一般当年采种当年育苗,随采随用,尽可能避免采用隔年种子,若暂时不播,需采用密封贮藏法储藏。

方法为:将充分干燥到4%〜5%含水量的种子置于玻璃瓶、陶瓷容器中, 加盖后用蜡密封,并在容器中放入木炭、草木灰或氯化钙等干燥剂。

[讲解]杨树分类杨树五大派系介绍

[讲解]杨树分类杨树五大派系介绍

杨树分类杨树五大派系介绍2007-07-15 11:14杨树的天然种多,适应性广,容易繁殖,主要分布于北纬30°-60°之间。

杨树雌雄异株,在不同类型的杨树之间,通过人工杂交和自然杂交,容易产生优于父本和母本的杂种。

杨树容易用插条繁殖,杂种的优良特性能传给后代。

意大利选育出的一些优良无性系速生特性明显,被广泛引种。

(这也是“意杨”一词的由来)。

我国处于世界杨树分布区的中心,杨树种类多,分布广,初步认定,有53个种,30个变种和11个变型,占世界一半以上。

杨属分为五个派,各派在特性、分布和经济价值上有很大的区别,简要叙述如下:胡杨派:只有一个种,即胡杨。

我国主要分布于北纬37°-47°之间,西北的新疆、青海、内蒙古、甘肃和宁夏都有分布,以新疆最多,是我国西北荒漠地区的宝贵森林资源,具有重要的防护作用。

胡杨对光和热要求很高,能耐极端干旱,适应荒漠地带气候,耐盐碱,萌孽能力很强,但扦插育苗成活率低。

白杨派:分为山杨亚派和白杨亚派。

山杨亚派能产生大量的根孽,抗旱力强,在高海拔的山区和北方生长较好,一般都不是大乔木,用种子和根孽繁殖容易,不能用插穗繁殖,不能形成无性系。

白杨亚派是大乔木,其枝、芽和叶上都有白茸毛,银白杨、新疆杨(重要的防护林和绿化树种)和毛白杨都属于白杨亚派,欧洲山杨与银白杨容易进行天然杂交和人工杂交,杂交种称为灰杨,可以扦插繁殖。

山杨和银白杨杂交选育出的银腺杨(84K杨)常用于丘陵造林。

毛白杨不容易用插穗繁殖。

黑杨派:本派天然品种不多,但经济价值和遗传价值极高,目前世界上人工栽培的杨属品种有90%以上都源于黑杨派。

它主要有两个种:欧洲黑杨和美洲黑杨。

前者有两个主要变种:美杨(或称钻天杨)和箭杆杨。

欧洲黑杨在我国阿尔泰地区有天然林分布。

美洲黑杨有三个亚种:邵棱枝杨、密苏里杨和念珠杨。

分布我国新疆和中亚诸国的还有一个小种阿富汗杨。

美洲黑杨与欧洲黑杨,一系列天然的和人工杂种,统称欧美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叶杨的生物学与生态学特性
小叶杨又名白达木、冬瓜杨、大白树、水桐、山白杨、南京白杨、白杨柳、明杨,为杨柳科杨属植物,多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中、西北及四川西北部。

生物学与生态学特性
小叶杨生态幅度较广,适应性强,广泛分布于我国北方各省(区),在长江流域也均有栽培。

垂直分布最高可达海拔3000米,在1500米以下的山谷,河岸等地均生长较好。

小叶杨是中根性树种,主根不长,侧根发达,向四周扩展,向下伸展达1.7米或更深,交织成网,因而,它能生长在干旱贫瘠的生境。

物候期因地而异,春季发育较早,一般花期为3~4月份,约10~20天,果熟期在4~5月份。

河南郑州、陕西关中在4月下旬成熟;陕北、宁夏在5月中下旬成熟;东北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始成熟。

8月上旬停止生长,叶片10月下旬凋落,生长期约120~130天。

必须严格掌握采种时间,因种子成熟后立即飞散,采种较困难。

种子发芽率在95%以上,出苗整齐,幼苗生长健壮。

种子放置20天以后发芽率下降到60%以下,播种后出苗迟缓,亦不整齐,长势不旺。

贮藏种子要预先进行处理,经过处理的种子一年后发芽率也能保持在80%左右。

小叶杨主要分布于温带草原和森林草原地带,不耐荫蔽,不宜成片造林。

树皮粗糙而厚,色暗,具高度的抗寒性,能忍受40℃的高温和-36℃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