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专利研究的比较分析

合集下载

专利国内外发展研究现状

专利国内外发展研究现状

专利国内外发展研究现状
专利发展研究是关于专利制度和专利政策的发展及其影响的研究领域。

国内外对专利发展的研究现状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专利数量和质量:国内外专利数量的增长趋势以及不同国家和地区专利数量的差异是研究的重点之一。

同时,专利质量指标如专利的引用次数、专利活跃性等也是研究的关注点。

2. 专利申请和授权机构:研究人员关注不同国家和地区专利申请和授权机构的制度安排和运作情况,通过比较分析来探讨专利制度的效率和公平性等问题。

3. 专利价值和经济效益:国内外研究者探索专利对经济增长和创新活动的影响,通过专利的评估和分析来研究专利的价值和经济效益。

4. 专利战略和技术转移:研究专利的战略使用和技术转移对企业创新和竞争力的影响,分析企业专利战略的制定和实施,以及技术转移的机制和路径等。

5. 专利制度改革:研究人员关注不同国家和地区专利制度的演变和改革,探讨不同制度安排对专利发展和创新的影响,提出改革建议和政策建议。

总体来说,国内外研究集中在专利数量和质量、专利申请和授权机构、专利价值和经济效益、专利战略和技术转移、专利制
度改革等方面,通过不同的研究方法和理论框架来探索专利发展和其对创新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细胞治疗产业专利导航分析报告

细胞治疗产业专利导航分析报告

细胞治疗产业专利导航分析报告细胞治疗产业专利导航分析报告作者:XXX日期:2020年10月目录:一、国内外细胞治疗产业总体趋势1.国内外细胞治疗产业发展现状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细胞治疗作为一种新型的治疗方式,正在逐步成为医学领域的热门话题。

其中,干细胞治疗和免疫细胞治疗是细胞治疗领域的两个主要方向。

干细胞治疗主要应用于再生医学领域,可以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和肝病等。

免疫细胞治疗则主要应用于肿瘤治疗领域,可以通过改变患者自身免疫系统的反应来消除肿瘤细胞。

2.国内外细胞治疗专利申请及布局概况2.1 全球细胞治疗专利申请趋势随着细胞治疗领域的快速发展,全球细胞治疗专利申请量也在逐年增加。

其中,美国、欧洲和中国是全球细胞治疗专利申请的主要国家和地区。

在专利类型方面,发明专利是细胞治疗领域的主要专利类型。

2.2 全球细胞治疗专利申请人排名全球细胞治疗专利申请人排名中,美国的XXX排名第一,其次是美国的XXX系统和XXX。

中国的XXX和XXX也位列前茅。

2.3 全球细胞治疗专利受理局排名全球细胞治疗专利受理局排名中,XXX是全球细胞治疗专利的主要受理局,其次是XXX和XXX。

2.4 全球细胞治疗专利主要IPC分类排名在全球细胞治疗专利主要IPC分类排名中,医学或兽医学领域的专利占据了绝大多数。

其中,IPC分类号为C12N (基因工程或基因修饰)的专利数量最多,其次是IPC分类号为A61K(药物、生物学治疗和诊断)的专利。

2.5 全球细胞治疗专利主要法律状态在全球范围内,细胞治疗技术的专利主要分为几种法律状态,包括已授权、申请中、撤回、拒绝等。

这些不同的法律状态会影响到细胞治疗技术的商业化进程和市场竞争力。

因此,对全球细胞治疗专利的法律状态进行了详细的调研和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细胞治疗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商业价值。

3、国内细胞治疗专利公开情况3.1 国内细胞治疗专利公开趋势近年来,国内细胞治疗技术的专利申请数量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

近两年中国、美国、日本发明授权专利的比较分析

近两年中国、美国、日本发明授权专利的比较分析

近两年中国、美国、日本发明授权专利的比较分析作者:张颖来源:《经营管理者·上旬刊》2016年第07期摘要:专利是衡量自主创新能力一个可量化的重要维度,发明专利又是专利中创造水平及科技含量较高的,某种意义上讲,发明专利代表了一个国家的科学技术发展和创新水平。

近些年我国发明授权专利量不断攀升,于2015年超过世界上的美、日专利大国,并且职务发明所占比例正在逐渐接近国外在华的比例。

关键词:发明专利发明授权专利职务发明非职务发明一、引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专利就是科学技术中最重要的一种,而发明专利及发明专利所占的比重又是三个类型(发明专利、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中一个最重要的衡量专利质量的标准。

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共64次提到“创新”,几乎等于前两年报告中被提到次数之和。

这其中既有向大众提出的“万众创新”,也有针对科技领域提出的科技创新,此外更是为各级政府下达“任务”,要求各地为各领域的创新工作保驾护航。

这个“创新”在我理解有很大一部分就是全民创新,大家多进行科技创造,多申请专利,尤其是发明专利。

近两年,随着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的加强和企业、个人对专利保护的重视,我国专利数量提升很快,各类专利所占比例也有较大变化,并且与发达国家和专利强国相比,无论在数量和比例上都有了较大的改善。

二、数据分析1.2014-2015中国、美国、日本授权专利数量统计从表一中可以看出,中国授权专利量已经远远超过美国、日本的专利授权量,而且中国的授权量还在以很大的增长速度增长,如2014年总授权量是1302687件,2015年则达到1718192件,同比增长31.90%,仅发明授权专利一年就增长了126088件,同比增长54.06%,表明我国创新能力在不断提升,正在走向一个崭新的台阶。

发明专利授权量的快速增长,彰显着我国创新主体的发明创新水平在大踏步前进。

美国授权专利甚至在2015年出现小幅下滑,比2014年减少4950件,同比下降1.51%;日本下滑的比美国要严重的多,2015年总授权量较2014年减少81665,同比下降26.83%。

国内外专利分析工具功能比较研究_张静

国内外专利分析工具功能比较研究_张静
需要注意的是 , 引证分析与聚类分析也包含了部 分统 计分析的思想在内 。 1.2 专利分析一般流程
从情报工作者的角度来说 , 专利信息分析流程通 常分 为 3个阶段 :准备期 、 分析期和应 用期 。准 备期的主 要工
— 141 —
信息系统
ITA
作包括建立专利信息 分析队伍 、 确定分析目标 、 研究背景 资料 、 选定分析工具以及选择 专利信息源等 。 准备期是保 证专利信息分析达到目标的基 础 , 而分 析期是专利信息分 析工作的主体 , 通常我们把分析期分为 数据采集和数据分 析两个阶段 。 应用 期的 主要 工作 包 括对 分析 报 告进 行评 估 、 制定相应的专利战略以及 专利战略的实施等 [ 3] 。
引证分析是指对目标专利的引用专利情况和目标 专利 被引用 的情况进行分析 , 以揭示相关专利之间的关 系 , 反 映特定技术领域的生命周期 , 以及竞争对手之间技术 相互 依赖关系 。 引证分析工具的好坏在于引证数据的来源 和引 证结果的呈现 。 目 前引 证数据 的来 源主 要有美 国 (US)、 德国 (DE)、 欧 洲 (EP)、 英 国 (GB)和 世界 知 识产 权 组织 (WO)的专利 。 引证结果的 呈现主 要有 引证 表 、 引 证树和引证地图 。
3 各专利分析工具分析与展现功能的比较
专利分析工具提供分析的实现方法主要可以分为 基本 统计分析 、 引证分析 与 聚类 分 析 3大 类 。 对 每 种分 析 方 法 , 其 分析维度 、 结果展现方式均各有不同 。 3.1 基本统计分析
基本统计分析是最基础的专利分析方法 , 因此基 本上 所有专利分析系统都具备此项功能 , 但不同的专利分 析系 统在分 析结果的呈现和专利分析的维度这两个方面往 往不 一样 。

中日专利单一性规定比较

中日专利单一性规定比较

中日专利关于单一性相关问题的简析施峰路作为邻邦,中国与日本的专利法之间有许多相似相同之处,但随着近年来各国专利法的发展与修改,对于两国专利申请人来说,需要注意的不同之处也越来越多。

本文仅针对单一性相关问题,尤其是实务中处理问题进行简要分析。

一:中日专利法中关于单一性的相关规定和审查方式2007年4月1日,日本专利法中设计了关于变更发明的特别技术特征(STF, special technical feature)的规定(第17条2第4项),适用对象为2007年4月1日之后的专利申请(含当日),相应的,审查基准中也新设了关于shift 修改的规定。

根据日本专利审查指南第I部第2章2.2,发明的单一性判断是指2组以上的发明是否具有相同的或者相对应的特别技术特征。

这里所指的“特别技术特征”是指相对现有技术明示有贡献的技术特征。

(参见日本专利法第37条以及实施细则第25条8第2项)根据该规定,日本审查员只对符合单一性规定的权利要求进行实质审查。

例如,在下述例1的权利要求中,审查员认为A特征被公开,而认定A+B为“特别技术特征”的情况下,则审查员只对权利要求1-4进行实质审查;因为A+D和A+E的方案与A+B的方案不具有单一性,所以日本审查员并不审查权利要求5与6。

“特别技术特征”,其中A特征在现有文献中被公开6.A+E(例1)在权利要求1记载的发明不具有特别技术特征的情况下,对于串行式从属于权利要求1的发明的同一类的一系列权利要求来说,原则上也进行实质审查。

即例2中,日本审查员仍将继续实质审查权利要求2,4和7。

(例2)在串行式从属于权利要求1的一系列权利要求所涉及的发明中,如果某一从属权利要求具有特别技术特征的情况下,则审查员对所有从属于该某一从属权利要求的所有权利要求项都将进行实质审查。

即,在权利要求2具有特别技术特征的情况下,仍对权利要求2的所有权利要求进行实质审查。

(例3)相比日本专利法,按照中国专利审查指南的规定,属于一个总的发明构思的两项以上的发明在技术上必须相互关联,这种相互关联是以相同或者相应的特定技术特征表示在它们的权利要求中的。

专利对比

专利对比

一、苹果公司
发明专利:942项
实用新型:189项
外观设计:272项
二、三星公司
发明专利:272项
实用新型:1185项
外观设计:241项
三、对比分析
从搜索结果,苹果公司的发明专利多于三星公司,而三星公司的实用新型类专利多于苹果公司,两家公司的外观设计类专利相差不大。

由此我们可得出以下结论:同为电子产品类的大公司,苹果公司更注重于创新,注重于自我开发,倾向于开发比较高端的产品,同时提高技术,以技术创造为核心;而三星公司更注重于市场化,更多的开发对生活有用的产品,对原有的那些物品进行创新,以使那些东西具有更好地性能。

这些专利的不同,应当是两家公司的经营理念不同所造成的。

中美专利战略比较研究

中美专利战略比较研究

年 的《 拜杜法案》 1 8 年 的《 、9 6 联邦技术转移法》 19 年 的《 、9 8 技术转让
商业化法》 19 和 9 9年美国国会通过的《 美国发明家保护法令》 使美 国 ,
《 专利法》 此 次修正鲜 明地反映 出中国专利战略 的发展趋 向: . 。 1 提高
相对新 颖性”标准为 “ 绝对 新颖 大学 、 国家 实验室在 申请 专利 , 加速产 、 研 结合及创办高新技术企 专利授权标准 。新法变专利授权的 “ 学、 业 方面 发挥更 大的主动性。 00年 l 20 0月, 众两院又通过 了《 参、 技术 性” 准, 标 即规 定授予 专利权 的发明创造 必须在 国t 1  ̄# 都没有为公众 - 所 知, 且提 高外观 设计 专利的质量 , 规定对 平面印刷的主要起标识作 用的设计不授 予专利权 。 . 2 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 并增a T法 n 定赔偿 的额度 。对假 冒专利 行为的罚款最高数额 由违法所得的三倍
国家,中 国国务院于 2 0 0 8年 6月 5日颁布 了 《 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 要》 。其 中, 专利战略的基本 内容如下: . 1的霸主地位 , 而这也就是美 国企业与政府 的统一战略。
美 国实施 的专利战 略主要表现在 四个方面 : 一是于 1 9 9 0年正式
启动 “ 美国先进技术发展计划” AT ) ( P 。该计划主要 是由政府 向企业 生物和医药、 信息 、 新材料、 先进制造、 先进能源 、 海洋 、 资源环境、 现代 现代交通 、 航空航天等技术领域超前部署, 掌握一批核心技术的 或企业与科研机构联合体提供启动资金和专利地图的指引, 进行高新 农业、 支撑我 国高技术产业 与新兴产业发展 : . 定和完善与标准有 2制 技术 的应用研 究与产 业化开发 。根据美 国国家标 准与技 术研究 院 专利 , ( S) NIT 最初 的两项评估研究认为, P 发了企业的研究与开发, AT 激 缩 短了企业研 发周期, 创建了企业间的合 作联盟 。 二是根据 国家利益和美国企业的竞争需要 , 对专利法不断地作出 修改与完善, 扩大保护范围 , 加强保护力度。 具体包括: . 1 扩大可专利 主题范围: 国判例法把可专利性主题范围扩展到生物体、 因、 美 基 计算 机软件和商业方法; . 2 增强专利权排他效力 ; . 3 降低创造性条件: . 4 加 强禁令救济: 5提高损害赔偿水平 0 三是 国家加强调整知识产权利益关系 , 立法鼓励转化创新。 9 0 1 8 关 的政策 , 范将专利纳入标准 的行为 。支持企业 、 规 行业 组织积极参 与国际标准 的制 定; . 3 完善职 务发 明制度 , 建立 既有利于激 发职务发 明人创 新积极性 , 又有利于促进专利技术 实施 的利益 分配机 制: . 4 按 照授予专利权 的条件 , 善专利 审查程序 , 完 提高审查质量。防止非正 常专利 申请: . 5 正确处理专利保护和公共利益的关系。 在依法保护专 利权 的同时, 完善强制许可制度, 发挥例外制度作用, 研究制 定合理的 相关政策 , 保证在发生公共危机时, 公众 能够及时、 充分获得 必需的产 品和服务 。0 为响应专利战略的实施 , 中国于 2 0 0 8年 l 2月 2 7日再次修 正了

中美专利申请制度的差异.

中美专利申请制度的差异.

中美专利申请制度的差异专利制度是国际上通行的一种利用法律和经济的手段确认、保护发明创造产权的管理制度,目的在于鼓励发明创造,繁荣经济技术贸易。

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要实现由初加工产品制造大国向高科技产品制造强国的转变,首先必须努力实现向专利强国的转变,而该转变离不开对国外专利制度先进经验与中国制度自身特点的深入分析,因此对中美专利申请制度的比较研究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一)申请原则的差异美国现行《专利法》采用“先发明原则”,即两个以上的申请人分别就同样的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专利权授予最先做出发明创造的人,而不管提出申请的先后。

目前只有极少数国家实行此项原则,加拿大和菲律宾也曾采用过“先发明原则”,但因为在落实“先发明原则”的过程中,为解决谁是真正的“在先发明人”的程序非常复杂,所以这两个国家分别于1989年和1998年改为采用“先申请原则”。

为确定最先发明人,美国专利局提供了一种“文件揭露程序”,发明人可以在发明过程中按照文件揭露程序的要求将自己的发明书面描述出来,并寄给专利局盖印保管,作为日后证明“发明构思日”的依据,今后发生专利权属争议时可以采用这种官方的备案来作为证据材料。

由于美国专利实行“先发明原则”,其他国家的发明人到美国申请专利的只有一年的优先权,而美国人即使申请在后,其发明日仍可以追溯到若干年前,因此,美国专利实行的“先发明原则” 对美国公民专利申请权的特殊保护与WTO的平等原则是相违背的,一直以来受到其他国家的抗议。

我国对专利申请的审查采用国际通行的“先申请原则”。

根据《专利法》的第9条规定,两个以上的申请人分别就同样的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先申请的人就有权取得专利。

(二)专利保护范围的差异美国《专利法》第101条没有规定什么成果不能获得专利权,只规定了什么成果可以授予专利权。

除了科学理论,几乎任何发明或发现都可以申请专利,除了对植物新品种的保护外,美国《专利法》虽然没有明文规定对动物新品种给予保护,但1987年美国专利和商标局公布了一项决议,准许经遗传工程改造的动物新品种申请发明专利,而且美国法院在近几年的判例中多次表示,凡属人为创造的生物品种均可获得专利保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 4是国际专利研究论文中 ,被引次数超过 45次 ,共被引强度超过 25次的文献共被引网络 。 绘图规则与图 3相同 。图 4中的网络是一个连通 网络 ,可以看出耶鲁大学的 Levin是使网络保持 连接的一个关键点 。虽然 Levin的主要工作是从 经济角度进行专利研究 ,但却经常与专利法律的 文献共同被引用 ,这说明他的研究在多个领域都 具有很强的影响力 。作者通过与专利研究的一些 学者进行探讨和对文章的标题和摘要的阅读 ,发 现图形中的文献分布与其所研究的领域分布情况 十分吻合 。图中右上部分主要是对专利制度的研 究 ,其中又分为两个领域 ,一部分是专利制度的理 论研究 ,一部分是专利制度的应用研究 。从文献
中图分类号 : G301 文献标识码 : A
引言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在一份名叫“2006 专利调 查报告 ”中指出 ,各国国内以及国际的专利注册 数目在 1995年到 2004年 ,从 88. 44万增长到 150 万 ,专利注册数量的四分之三集中在五个地区 ,其 中包括传统的强国地区 ,美国 、日本和欧洲 ,以及 新兴国家中国和韩国 。韩国公民注册的专利数量 增长了 268% ,而中国公民注册的专利数量增长 了 488%。全世界的平均注册专利数量增长率则 为 42%。在过去十年中 ,在中国等亚洲国家的注 册专利巨幅增长的推动下 ,全世界专利的注册数 量几乎翻番 。
高 ,说明这两个领域中对专利的研究还没有出现 特别具有影响力的文献 ,研究规模也较小 。右侧 的共被引网络中 ,在各国专利法和各种专利法教 程之间穿插了几个产业的知识产权保护和对策研 究 。其中一个最大型的高共被引频次的网络是由 21、3、2、83、10、7、33、70和 76组成 ,这 9篇文献中 包含 3篇有关生物技术专利的研究 、5 篇专利法 教程和 1本疑难案例评析 ,可以看出关于生物技 术的专利问题是专利研究和专利法律效力研究的 一个热点 。这说明中国专利研究还是以教科书为 主要的指导 ,在学术研究方面还缺少领军人物 ,中 国专利研究亟需加强 !
3 文献共被引网络的结构比较
斯莫 [ 3 ] ( H. Small) 首先提出了共被引的概 念 ,进而发展成为共被引分析 。当两篇论文同时 被第三篇论文所引用 ,则这两篇论文间的关系称 为共被引关系 。共被引强度可以用来度量论文之 间的相似程度 。共被引分析既可用于对学科的结 构以及学科间的联系和交流作定量的动态分析 , 同时也是研究学科前沿的一个有效方法 。
到学术界的广泛认可 ,有待进一步的加强 。与国 际专利研究的领域分布情况相似 ,法律是进行专 利研究的主要领域 。在国内法律和管理学是专利 研究的两个支柱学科 ,其中的研究论文数量远远 高于其他学科 ,而国际上则是法律 、信息科学和图 书馆科学 、商务构成了专利研究的支柱 。从近年 来专利研究的领域分布则可以看出一个趋势 ,即 专利在经济领域的研究是近年来发展最迅速的领 域 ,专利的经济价值得到了国际学者的广泛研究 和探讨 ,这一趋势应该引起国内学者的重视 。
图 4 国际专利研究高被引文献的高共被引网络图 F ig 4 Co - c ita tion network of h igh - c ited papers of in terna tiona l pa ten t ana lysis
从国内外专利研究文献的共被引网络可以看 出 ,中国的专利研究的整体结构与国际专利研究 相似 ,都可以分为专利的制度研究和应用研究两 大部分 ,但中国的专利制度研究和应用研究之间 的联系和沟通并不紧密 ,甚至还出现了多个分裂 的网络 ,这说明中国的专利研究的领域之间彼此 缺少借鉴和交流 。国际专利的应用研究部分是整 个专利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网络中有着举 足轻重的作用 ,而国内专利研究还是以专利的制 度研究位主 ,专利应用研究领域的节点普遍较小 , 连接也比较弱 。应用研究中表现比较突出的学者 马海群 、陶辅文 、刘延淮 、胡安朋 、张燕舞 、戚昌文 、 郑寿亭 、邱正茂等人对专利信息功能及企业战略
图 3是从中文专利研究论文数据库中提取出 的被引 3次和 3 次以上的文献的共被引网络 ,其 中各个节点代表不同的文献 ,节点的大小与其和 网络中其它节点的共被引强度成正比 ;两个节点 之间存在连线说明他们被另外一篇论文同时引用 过 ,线的粗细与他们共被引的频次成正比 。从图 中可以看出共有两个主要的共被引网络 。但被多 次共同引用的文献没有左侧 网络中的文献基本上都涉及到情报 、文献 ,还有少 数几篇涉及到企业竞争 ,因此可以说这个学术团 体主要属于“图书馆 、情报与文献学 ”和“管理学 ” 这两个学科领域 。但这些文献被共引的频次并不
者和机构开始利用专利数据进行研究 ,他们的文 献在图中也有所体现 。在专利的应用研究中 ,逐 渐形成了一个核心部分 ,即以 Griliches1990 年发 表的文章为核心 ,包括 Jaffe1986 和 1993 年发表 的 两 篇 文 章 , 以 及 Cohen 1989、1990, Housman 1984等文章 。这些文章主要探讨的都是专利与 企业研发 、创新的量化关系 。
第 6期
尹丽春 ,杨中楷等 :国内外专利研究的比较分析
· 97 ·
图 3 中国专利研究高被引文献的高共被引网络图 F ig 3 Co - c ita tion network of h igh - c ited papers of Ch ina pa ten t ana lysis
本研究通过可视化的方法再现国内外专利研 究的共被引网络 ,以展示专利研究内容的结构。 对于国际专利研究的数据 ,本研究利用软件 B i2 bexcel[ 4 ]进行分析处理 ,形成共被引矩阵 ,然后利 用可视 化软 件 N etdraw[ 5 ] 绘 制 出 网 络 。B ibexcel 是一个处理英文标准化文献数据的软件 ,具有引 文分析 、共被引分析 、聚类分析 、耦合分析等功能 , 可以对诸如 SC I引文索引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处 理 。然而对于中文数据 ,目前尚没有可以利用的 软件 ,因此本文作者利用 Perl编译语言自编软件 对中文数据进行了处理 ,形成共被引矩阵 ,并将共 被引的网络通过可视化软件 Netdraw展现出来 。
· 96 ·
科 研 管 理
2008 年
学科分类 、摘要 、作者机构及参考文献等信息 。在 对这些数据进行必要的标准化处理后 ,成为本研 究的数据基础 。
2 学科分类比较
专利是对发明授予的一种专利权利 ,是对专 利权人发明的法律保护 。因此毫无疑问从法律角 度对专利进行研究是专利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 分 ,同时专利 (如专利说明书 ,专利申请书 ,专利 公报等 )中包含的大量的信息 ,对企业的经营决 策 、行业的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从而也成为诸 如经济 、管理 、情报学等多个领域的研究对象 。
收稿日期 : 2008 - 03 - 17.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70773015) 。 作者简介 :尹丽春 (1972 - ) ,女 (汉 ) ,黑龙江大庆人 ,博士后 ,研究方向为专利分析与科技政策 。
杨中楷 (1977 - ) ,山东烟台人 ,博士 ,讲师 ,研究方向为专利分析 。 殷福亮 (1962 - ) ,男 ,教授 ,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为信息挖掘 。 刘则渊 (1940 - ) ,男 ,湖北恩施人 ,土家族 ,教授 ,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为科技政策 。
在中国 ,共有 23个学科领域对专利进行了研 究 ,但主要领域是“法学 ”、“管理学 ”、“图书馆 、情 报与文献学 ”、“经济学 ”四个学科 ,发表论文数占 总论文数的 9416%。国际上进行专利研究的领 域则达到 160 个 ,其中 9个学科是专利研究的主 要领域 ,分别是法律 、信息科学与图书馆科学 、商 务 、经济 、管理 、计算机科学和信息科学 、计划与发 展 、多学科 、计算机科学与交叉学科应用 ,发表论 文数量占所有论文的 71%。虽然国际与国内的 学科划分规则不同 ,但依然可以看出与国际专利 研究的领域分布相比 ,中国的专利研究领域相对 狭窄 ,中国的专利研究 、开发 、利用价值还没有得
· 98 ·
科 研 管 理
2008 年
的发表年限可以看出 ,专利的制度研究文献绝大 多都是发表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 ,可见在这一时 期开始形成了专利制度和法律研究的热潮 ,并形 成了大量的经典文献 。图中右下部分则主要是专 利的应用研究部分 。这一部分主要是利用专利数 据对专利进行经济意义和战略意义的挖掘 。最早 采用专利数据研究技术变迁的学者是 Scherer[ 6 ] 和 Schmook ler[ 7 ] ,正是从他们开始越来越多的学
专利研究的领域分布情况不仅可以反映科学 界对专利研究的侧重点 ,也能反映出学者们对专 利价值的认识程度和利用情况 。因此本研究对国 内外专利研究的领域分布情况进行了比较 ,以了 解其中的异同 。
CSSC I中的学科分类目录中包含论文所属的 学科领域 , SSC I中与之对应的是主题目录 ( Sub2 ject Category) 。对专利的学科分布就是以这一条 目为基础进行的 。对于一篇属于交叉学科的论 文 ,我们在统计的时候 ,将其所属的每一个学科都 进行累加 。结果如图 1和图 2所示 。为了掌握近 年来国际专利研究的热点领域 ,本研究分别对国 际专利研究整体和 2001 年以后的研究领域进行 了统计 。图 2从左至右是按照 2001 年以后发表 论文在各领域中的分配数量的递减顺序排列的 , 柱形图上方的数字是 1956 - 2007 年所有论文在 各领域中的数量排序 。
1 数据来源
本研究的中国数据来源于中文社会科学引文 索引 (CSSC I)数据库 。以“专利 ”作为关键词进行 检索 ,共检索到 983 篇学术论文 。为了与国内专 利研究进行有效的对比 ,国际数据选择了美国社 会科学引文索引 ( SSC I)数据库 ,以 patent3 和 all doument为检索条件 ,共得到 5894 条记录 。CSS2 C I与 SSC I相类似 ,每条记录中包含作者 、标题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