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坳陷须五段陆相页岩气聚集条件分析

合集下载

川西坳陷中段侏罗系气藏特征与富集主控因素

川西坳陷中段侏罗系气藏特征与富集主控因素

川西坳陷中段侏罗系气藏特征与富集主控因素陈迎宾;王彦青;胡烨【期刊名称】《石油实验地质》【年(卷),期】2015(000)005【摘要】川西坳陷中段侏罗系发育大面积低丰度岩性、构造—岩性气藏。

气藏普遍具有多层叠置、局部富集高产、无明显气水边界、低温、超压的特征。

结合各构造单元侏罗系具体成藏条件研究认为,侏罗系整体为“下生上储”式成藏组合,天然气主要来源于下伏须家河组四、五段烃源岩。

因此,具备良好的沟通源、储层垂向运移输导体系是天然气富集成藏的关键因素。

侏罗系各组段砂岩储层物性纵、横向变化较大,受渗透率级差影响,相对优质储层的发育程度是天然气藏高产富集的主要控制因素。

龙门山前及龙泉山两侧发育大量直通地表的断裂,不仅直接破坏了断裂带附近的盖层条件,同时破坏了与之相接的斜坡区侏罗系砂体上倾方向的封闭性,有效的圈闭是侏罗系富集高产的重要因素。

【总页数】6页(P561-565,574)【作者】陈迎宾;王彦青;胡烨【作者单位】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江苏无锡214126;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江苏无锡 214126;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江苏无锡 21412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3【相关文献】1.川西坳陷中段新场构造须二气藏主控因素分析 [J], 何志国;熊亮;杨凯歌2.川西坳陷中段钙屑砂岩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 [J], 刘焕;彭军;李丽娟;罗文军;肖艳3.神泉油田侏罗系油气藏特征与主控因素 [J], 罗权生;李道阳;李国兵;刘波;孔繁志4.川西坳陷中江气田侏罗系沙溪庙组致密砂岩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分析 [J], 蔡李梅;付菊;阎丽妮5.川西坳陷新场构造带下沙溪庙组气藏成藏模式及高产富集主控因素 [J], 马森;章顺利;杨映涛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川西坳陷中段中、浅层天然气来源与碳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川西坳陷中段中、浅层天然气来源与碳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破坏 的须 2段 。 。
部 , 晚三 叠 世 以 来 陆相 盆 地 的 为 深坳 陷部分 , 向北 东 . 走 大地 构造 上 处 于龙 门 山造 山带 以东 、 子 扬 地块 西北 缘 , 造 位 置 上属 于川 构
西 前 陆 盆 地 的一 部 分 [2 1] - 。在 该
区 已发现 孝 泉一新 场一 合 兴 场 、 马井 、 洛带一 新 都 、
理 等 变 化 所造 成 的 同位 素 分 馏 作 用 也会 影 响天 然 气 碳 同位 素特 征 。 因此 , 同位 素特 征包 含 大量 母 碳 质 来源 成 烃演 化 、 成藏 过程 和次 生变 化 等方 面 的信 息 , 过碳 同位素 研究 可 以鉴 别 天然 气 的生 成 环境 通
第2 3卷 第 6期
21 0 1年 1 2月





Vo .3 No6 12 .
De .2 C 011
LI THOL0GI RES C ERV0I RS
文章 编 号 : 6 3 8 2 ( 0 1 0 — 0 8 0 17 — 9 6 2 1 ) 6 0 1 — 6
川西坳 陷中段 中、 浅层天然气 来源 与碳 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祝金 利 邹 越 陈冬 霞 , ,
(. 1中国石 油大学 ( 京) 质资 源与地质工程博 士后流动 站 ; 北 地 2中国石 油大学( . 北京 ) 油气资源与探 测 国家重点实验 室) 摘 要 : 川西坳 陷 中段是 四川 盆地主要 的天 然气产 区之一 , 目前 对该 区 中、 但 浅层侏 罗 系天然 气的成 因和
类 型仍 存 在一 些争 议 , 目前 主要 有 3种 观点 [ ] 4: - 一 8
种观 点认 为 侏 罗系 气藏 来 自上 三叠 统 的须 1 ( 段 马

四川盆地页岩气成藏地质条件

四川盆地页岩气成藏地质条件
三 、四川盆地页岩气成藏条件
1. 泥/ 页岩的有效性及分布 根 据 前 人 研 究 ( 黄 籍 中 等 , 1995 ; 朱 光 有 等 , 2006) ,四川盆地主要发育了六套有效烃源岩层系 , 自下而上分别是古生界的下寒武统 、上奥陶统 、下志 留统 、二叠系及中生界的上三叠统和中下侏罗统 。 在古生界 ,黑色页岩分布广泛 (图 2) 。下寒武统 (筇竹寺和九老洞组等) 黑色页岩全盆发育 ,尤其在 川北 、川东 、川南和川西南等地区多见 ,川西地区虽 然也有较大厚度 ,但埋藏深度较大 。下寒武统烃源 岩有机碳含量为 0. 5 %~9. 0 % ,平均 0. 7 % ,成熟度 ( Ro ) 为 2. 0 %~5. 0 % ,普遍大于 2. 5 % ,有效厚度 50 ~600 m (黄籍中 ,2000 ;戴金星等 ,2001 ;徐世琦等 , 2002 ;马力等 ,2004 ; 魏国齐等 ,2005 ; 李德生 ,2005 ; 朱光有等 ,2006) ;上奥陶统五峰组黑色页岩有机碳 含量为 0. 6 %~2. 0 % ,虽然一般厚度不足 20 m ,但 作为盆地的区域性烃源岩 ,其生气潜力大 ,多为好或 较好级别的烃源岩 (胡书毅等 ,2001 ;马力等 ,2004 ;
第 28 卷第 2 期 天 然 气 工 业 新 能 源
四川盆地页岩气成藏地质条件 3
张金川 聂海宽 徐 波 姜生玲 张培先
(中国地质大学 ·北京)
张金川等. 四川盆地页岩气成藏地质条件. 天然气工业 ,2008 ,28 (2) :1512156. 摘 要 与传统上的“泥页岩裂缝气”并不完全相同 ,页岩气是主体上以吸附相和游离相同时赋存于泥岩及页 岩地层中的天然气 。四川盆地经历了克拉通和前陆盆地演化过程中复杂的构造变动 ,形成了与美国典型页岩气盆 地相似的构造演化特点和地质条件 ,其中的古生界页岩不仅是盆地内常规气藏的烃源岩 ,而且还是页岩气成藏及 勘探的主要对象 ,目前已发现了页岩气存在的大量证据 。根据演化及勘探地质特点 ,四川盆地非常规天然气具有 两分格局 ,东南部以页岩气为主而西北部以根缘气为主 ,古生界主体发育页岩气而中生界主体发育根缘气 。川东 和川南地区 (包括川西南) 古生界生气页岩发育厚度大 、有机质含量高 、埋藏深度小 ,下寒武统和下志留统具有良好 的页岩气成藏及勘探地质条件 ;川中地区同时发育中 、古生界烃源岩 ,上三叠统 、下志留统和下寒武统可作为页岩 气勘探的有利层位 ;川西中生界泥/ 页岩常与致密砂岩形成频繁互层并产生具有砂岩底部含气特点的根缘气 ,整体 上存在着页岩气发育和勘探的远景条件 ,局部埋藏相对较浅的高碳泥/ 页岩是页岩气勘探的基本对象 。 主题词 四川盆地 页岩气 成藏条件 勘探前景

川西坳陷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川西坳陷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为05 %~ 20 % , 均 值i 59 , 机 质 类 型 以 Ⅱ型 有 机 质 为主 且 大 多 已 达高 成 熟 阶 段, 于 大量 生 烃 期 。 过 烃 源 .3 6 . 2 平 g . 有 % 处 通
岩 有 机 质饱 和 烃 色谱 特征 分 析 , 为 该 区 有机 质 沉 积 时期 主要 为 内陆 泥 炭一 泽 相 的沉 积 环 境 。 认 沼
以下 的样 品数 量仅 占7 %左右 ,%一 %范 围内 的样 . 5 1 2
2 烃 源 岩 有 机 地 球 化 学 特征
川西 坳 陷碎 屑岩 领域 烃 源 岩十 分发 育 , 三 叠 上
收 稿 日期 :0 0 0 — 6 2 1— 2 4
作者简介: 朱丽 (95 , , l自贡人 , 都 理 工 大 学硕 士研 究 生 , 究 方 向 为油 气 藏 地 质学 与 成 藏 动 力 学 。 18 一)女 I l  ̄) 成 研
中有机 质的百 分含量 ,常用 有机碳 含量 、氯仿 沥青 “ 和总烃 含量进 行定量 评价 。 A” 四川 盆 地 上 三 叠 统须家 河 组 有 机 碳 分 布 情 况
地 的深坳 陷部 分 , 是平 行 于龙 门山逆 冲 推覆 造 山带
的西 陡东 缓 的不对 称 压性坳 陷『] 界 为龙 门山推 l, -西 3 覆构造带 , 东界 位 于龙泉 山一带 , 界 为米仓 山推覆 北 构造带 , 南界位 于雅 安一 乐山一 带 。 川 西坳 陷构 造 形变 总体 特 征 表现 为 , 龙 门 山 从 往盆地 中部形变 依次 变弱 , 滑脱 层逐次 抬升 , 底 构造
关键词: 洛深 1 ; 球 化 学 ; 源 岩 ; 西坳 陷 井 地 烃 川
中图 分 类号 : El 2 T 2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 章编 号 : 6 3 9 0 2 1 ) 6 0 1 — 4 1 7 —1 8 ( 0 0 0 — 0 3 0

长宁区块页岩气压后返排规律分析

长宁区块页岩气压后返排规律分析

长宁区块页岩气压后返排规律分析本文将针对长宁区块页岩气的压后返排规律展开深入分析,旨在揭示长宁区块页岩气的返排规律,为其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一、长宁区块页岩气地质特征长宁区块位于我国西南地区,地处四川盆地,是我国页岩气资源丰富的地区之一。

长宁区块页岩气区域在构造和地质方面具有以下特点:1. 地质构造复杂:长宁区块地处川西坳陷北部,地质构造复杂,断裂发育,地质构造对页岩气的分布与聚集具有重要影响。

2. 页岩气富集区域明显:长宁区块页岩气富集区域主要分布在川西坳陷北部断裂带,页岩气资源富集明显,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

3. 储层特征复杂:长宁区块页岩气储层岩性复杂,含气性差异明显,具有多个气窗和气峰。

上述地质特征为长宁区块页岩气的勘探开发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基础,也为后续的压后返排规律分析提供了地质基础。

二、压后返排技术原理压后返排技术是页岩气勘探开发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其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压裂作业:通过高压水射入页岩气井中,破碎岩石形成天然裂缝,增加天然气的渗透性和产能。

2. 压力释放:压裂后,必须释放地层中的压力,以减少岩石裂缝内的封闭气体,促进气体的产出。

3. 返排作业:压后返排是处理液污染、恢复岩石渗透性和监测井下地层压力的重要手段。

压后返排技术作为页岩气开发的重要环节,其规律分析对于确保页岩气的高效开采至关重要。

1. 压力释放与产能回落规律长宁区块页岩气的压力释放与产能回落规律是影响页岩气开发效果的重要因素。

在压力释放方面,长宁区块页岩气的地层地质构造复杂,断裂发育,裂缝间的封闭气体释放受到地质构造的制约,导致气体释放速度缓慢,需要较长时间才能达到理想状态。

而产能回落方面,长宁区块页岩气的产能随着开采时间的延长逐渐呈现出衰减的趋势,这与页岩气的非均质性、裂缝扩展和气体释放有关。

2. 地层压力变化规律长宁区块页岩气的地层压力变化规律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地层内部的岩石结构和裂缝扩展对地层压力的变化有着直接影响;地质构造对地层压力的分布和变化也具有重要影响,例如断裂带、褶皱和断层等地质构造在地层压力变化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川西坳陷高成熟煤系烃源岩分子成熟度参数的异常分布

川西坳陷高成熟煤系烃源岩分子成熟度参数的异常分布

在川 西坳 陷 高成熟 煤 系地 层烃 源岩 中 同样 出现 了分子 成熟 度参 数 “ 逆转 ” 的现象 。笔 者试 图通过 系
统 的分析 资料 对研 究 区分 子成 熟度 参数 “ 转” 的原 因进 行 分析 ,这对 正确 理解 和应 用高 成熟 条件 下煤 逆 系地 层 中烃 源岩 的分 子成熟 度参 数具 有 一定 的意 义 。
石 油 天 然 气 学 报 * 石 油 天 然 气 地 质
21 0 2年 2月
即早期 “ 下盆 ”和 晚期 “ 须 须上 盆” 阶段 。 ] “ 下 盆” 阶段 ( 须 卡尼 期一 诺利 期 ) 的川 西坳 陷与 西部 海 槽 区联 系 密 切 ,初期 马 鞍 塘组 一 小塘 子 组 的 沉 积物 具有 淡化海 湾 的特点 ,含 较重 的碳 酸盐 岩成 分 和海 相 生物 化 石 。须 二 段一 ] 三段 沉 积 时期 ,逐步
加兵( . 工 1川 都 。 都 大0四 成 。 ) I 68  ̄ 1’ 理 0
沈 忠 民 (“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 国家重点实验室 ( 程 成都理工大学) 四 成都 605) , J I I 109
朱 宏 权 ,吕 正 祥 ,田 军 ( 中石化西南油气分公司 勘探开发研究院, I 四J 成都 608) I 10 1 李 洁 ( 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冢重 验室; 点实 重庆页岩气研究中心, 重庆 404) 00 2
1 地 质 背 景 及 样 品基 本 特 征
川西坳 陷是 四川 盆地 西部 晚三 叠世 以来 陆相 盆 地 的深 坳 陷部 分 ,为 龙 门 山推 覆 构造 带 的 沉 降部 分 : 上 三 叠统 在 台上 为退覆 沉 积 ,侏 罗 系为 河 、湖相 沉 积 。晚 三叠 世 川西 坳 陷 的发 展 可 以划 分 成 两个 阶 段 ,

川西坳陷新场气田须家河组五段流体赋存状态

川西坳陷新场气田须家河组五段流体赋存状态

川西坳陷新场气田须家河组五段流体赋存状态吴小奇;罗开平;王萍;陈迎宾;王彦青;胡烨;黎华继【期刊名称】《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年(卷),期】2017(038)006【摘要】川西坳陷新场气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五段气藏试采均表现出气水同产,天然气究竟是以水溶气还是游离气为主尚无定论.为此,对该区须五段地层水开展了不同温压条件下的甲烷溶解度实验,并与1 mol/kg NaCl溶液中甲烷的溶解度进行对比,并结合现今产出流体气水比和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明确了须五段中流体的赋存状态.研究结果表明,在现今平均埋深和历史最大埋深状态下,新场须五段地层水中甲烷的溶解度分别为2.260 m3/m3和3.194 m3/m3.受白垩纪末以来地层抬升影响,新场须五段水溶气脱溶主要是地层抬升减压降温脱溶.在不同埋深状态下,游离气和地层水在孔隙中所占体积比例分别普遍低于和高于50%,白垩纪末以来地层温压降低使得须五段中游离气体积发生膨胀,所占体积比例略有增大,而地层水被驱替排出,所占体积比例有所降低.地层温压降低导致部分水溶气脱溶出来,在总的天然气中游离气所占比例增大而水溶气所占比例降低,须五段天然气以游离气为主,水溶气所占比例不足5%.在地层抬升过程中,新场须五段有约29.3%的水溶气脱溶成为游离气,地层水共脱溶出了约1.8×109 m3的天然气.【总页数】11页(P1068-1078)【作者】吴小奇;罗开平;王萍;陈迎宾;王彦青;胡烨;黎华继【作者单位】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江苏无锡214126;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江苏无锡214126;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江苏无锡214126;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江苏无锡214126;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江苏无锡214126;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江苏无锡214126;中国石化西南油气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四川成都61004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12.1【相关文献】1.川西坳陷新场气田须家河组二段储层裂缝特征及识别 [J], 董国良;周文;高伟平;孟森淼;王辛2.川西坳陷新场气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须四上段沉积微相研究 [J], 雍云乔;侯明才;王文楷;王俊;李秀华3.川西坳陷新场气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须四段和须二段储集层成岩-储集相及其成岩演化序列 [J], 徐樟有;吴胜和;张小青;赵艳;曾小英;张晓玉4.致密砂岩裂缝测井识别特色技术及其应用效果——以四川盆地川西坳陷新场气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二段为例 [J], 刘志远;李浩;武清钊;南泽宇;苏俊磊;金武军5.四川盆地川西坳陷新场气田须家河组储层工程地质特征及增产实践 [J], 朱化蜀;刘林;黄志文;范鑫;张金才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库车拗陷页岩气聚集条件与勘探前景

库车拗陷页岩气聚集条件与勘探前景

藏类 型 , 库 车拗 陷成 为 中 国的圣胡 安 盆地 ( 使 盆地 小 , 气藏 类 型丰 富 ) 同时 也 能缓解 我 国天 然气 紧缺 压力 , ,
为“ 气东 输” 西 工程 注入 新 的活 力. 目前 国外具 有 工业 开采 价值 的页 岩产 层 埋 深 为 38 0I , 库 车拗 陷 一 0 1而 I 般埋 深较 大 , 随着 开采 技 术 的进步 , 行更 深层 页岩 气 的开发 将 成 为 可 能 , 以在 对 库 车拗 陷进 行 常 规 但 进 所
气藏勘 探 开发 的 同时应 兼顾 页 岩气 的勘 探.
1 页岩 气特 征 及 聚 集 机 理
页 岩气 与常 规 天然气 相 比 , 在聚 集条 件及 聚集 机理 等 方 面 既有 相 似 之处 , 有不 同之 处 . 定 义 的界 又 在
定上, 页岩气 主 要是 以吸附 和游 离状 态 聚集 于泥/ 页岩 中的 天然 气 , 规 天然 气 主 要 是 在 浮力 作 用 影 响下 常
主 ; 机 质 成 熟 度 分布 较 广 , 0 6 ~ 3 0 均 有 分 布 , 要 集 中分 布 在 2 0 附 近 , 机 质 处 于 成 熟 有 从 . . 主 . 有 高 熟 阶 段 , 备 形 具
成 页 岩气 的物 质基 础 . 车拗 陷 构造 活 动 强 烈 , 掩 断 裂 发 育 , 该 地 区 泥 页 岩 中 天 然 裂 缝 的 发 育 提 供 条 件 , 利 于 页 岩 库 逆 为 有
摘 要 : 析 库 车 拗 陷 钻 井 和 地 球 化 学 资 料 , 究 页 岩 气 聚 集 的 条 件 . 果 表 明 : 车 拗 陷侏 罗 系 一 三 叠 系 泥 页 岩 有 分 研 结 库 机 碳 质 量 分 数 高 , 中分 布在 20 ~3 0 之 间 ; 页 岩厚 度 大 , 集 . . 泥 多数 在 2 0m 以上 ; 酪根 类 型 以倾 于 生 气 的腐 殖 型 为 0 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川 西 坳 陷须 五 段 陆相 页岩 气 聚 集条 件 分 析
陈 冬 霞 ,谢 明贤 ( 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 ( 中国石油大学 ( 北京) ) , 北京 1 0 2 2 4 9 )
: 譬 洪 茎( 中 石 化 西 南 油 气 分 公 司 勘 探 与 开 发 研 究 院 , 四 川 成 都 e , 。 。 s e )
1 . 2 页 岩 地 球 化 学 特 征
川西 坳 陷上 三叠 统 须家 河组 须 五段 已经 被证 实 为川西 地 区的主 力烃 源岩 之一 ,为 中浅层侏 罗 系提供
四川盆 地 内发 育海 相 、海 陆过 渡相 、陆相 多套 页岩气 地层 ,被 认 为是最 具潜力 的的重点 页岩 气勘 探
地 区 。 四川盆 地 陆相 页岩 层序 非常 发 育 ,其 中上 三叠 统 须 家河 、厚 度 大 、有机 质 丰度 较高 、保 存条 件好 、脆 性矿 物含 量高 的特 点 。但 目前 对 四川 盆
上 三叠 统 、侏 罗系 、白垩 系 、第 三 系 、第 四 系 ,这 些 沉 积 地 层 的厚 度 巨 大 ,现 今 最 厚 达 6 0 0 0 m 以上 。 其 中上 三叠 统须 家河 组 自下 而 上表 现 为一 个 完 整 的 由海 相 一 海 陆 过 渡 相一 陆 相 的 正 常退 覆 层 序 。须 一段 ( 马 鞍塘一 小塘 子组 ) 、须 三段 和须 五段 为 主要 的气 源 岩层 位 ,发 育早 期 的浅海 陆 棚 相 的 暗色 泥 页岩 及 中 晚期 的三角 洲 、湖 沼相 的灰 色炭 质 泥页 岩夹 砂岩 、煤 层 。
1 . 1 分 布 发 育 特 征
由于印 支 晚幕运 动 的影 响 ,须 五段 时基 准面 不 断上升 、湖 水位 上涨 至最 大湖泛 期 ,川 I 西坳 陷西北 主 要发 育辫 状 河三 角洲 沉 积体 系 , 向东 南 逐渐 过渡 为前 三角  ̄ 1 ' 1 - 滨 浅湖 沉积环 境 。沉积 中心 位于 彭州 附近 , 须 五段厚 度 可达 7 0 0 m 以上 。川 I 西坳 陷 中部 成 都 一 什 邡一 德 阳一 中 江地 区 须 五段 主 要 为滨 浅 湖 相 沉积 ,沉
[ 摘 要 ] 除 下 古 生界 海相 页 岩 具 有 页岩 气开 采 的 价 值 外 , 四川 盆 地 陆 相领 域 页 岩 层 序 也 非 常 发 育 , 但 陆 相 页岩 气 并 未 获 得 足 够 重视 ,研 究 还 非 常 薄 弱 ,特 别 是 对 陆 相 页 岩 气 聚 集 条 件 的 研 究 , 对 于 有 效 的认 识 四 川 盆地 陆 相 页 岩 的勘 探 开 发 前 景 、 扩 大 勘 探 开 发 领 域 具 有 重 要 意 义 。在 对 陆 相 页 岩 分 布 发 育 特 征 、 有 机 质 类 型 、 成 熟 度 、丰 度 、岩 矿 特 征 、 储 集 物 性 、孔 隙 类 型 等 研 究 的 基 础 上 , 结 合 钻 井 显 示 、 吸 附试 验 和
剩余 粒 间孔 、黏 土 矿 物 晶 间微 孔 、 微 溶 孔 较 发 育 ,尽 管 经 历 多 期 构 造 演 化 ,但 页 岩 保 存 条 件 好 ; 须 五 段 泥 页 岩 含 气 性 好 ,且 以 吸 附 气 为 主 ,显 示 出较 好 的含 气 性 特 征 。
[ 关 键 词 ] 川 西 坳 陷 ;须 家 河 组 ; 陆相 地 层 ; 页 岩 气 [ 中 图 分 类 号 ] TE l 2 1 . 3 [ 文献标志码]A [ 文章编号]1 6 7 3 —1 4 0 9( 2 O 1 3 )2 6 —0 0 0 5— 0 3
含 气 性 测 试 等 ,分 析 了川 西坳 陷 上 三 叠 统 须 家 河 组 须 五 段 陆 相 页 岩 气 聚 集 条 件 。 结 果 表 明 ,须 五 段 滨 浅
湖相 黑 色 泥 页 岩 厚 度 一般 为 2 5 o ~3 0 0 m ,TO C( 总有机碳含量)值平均大于 2 ,且 已进 入 成 熟 ~ 高 成 熟 阶 段 , 页 岩 中裂 缝 发 育 , 石英 、长 石 、碳 酸 盐 等 脆 性 矿 物 含 量 大于 6 O ,发 育 丰 富 的 纳 米 ~ 微 米 级 孔 隙 ,
地 陆相 页岩 气 的研究 还 十分 薄 弱 。下面 ,笔 者对 川 西坳 陷上 三叠统 须家 河组 须五 段陆 相页 岩气 聚集条 件 进行 了分析 ,以期 为 四川盆 地 陆相 页岩 气 的勘探 开 发提供 参 考 。
地 质 地 球 化 学 特 征
川 西坳 陷位 于 四川 盆地 西部 ,在构 造位 置上 属 于川 西 前 陆 盆地 的 一部 分 ,包 括 梓潼 凹陷 、孝 泉一 丰 谷 构造 带 、成都 凹陷 、安县一 鸭子 河一 大 邑断褶 带 和知 新 场一 龙宝 梁 构造 带 等 5 个 构 造 单元 。地层 发 育 有
积 了一套 黑 色泥 页岩 夹 薄层砂 岩 以及 沼 泽相 薄煤 层 ,具有 较好 的生 气潜 力 。须五段 地层 在坳 陷 内分布稳 定 ,特别 是 中、下部 地 层 。在沉 积 中心 彭州一 德 阳一带 暗色 泥岩 厚度 达 3 5 0 m,从 2个 沉积 中心 泥页岩 厚
度往 东 、西 、南 、北 逐 渐减 薄 ,汉 旺 、都江 堰 以西缺 失 ,成都 、中江一 带厚 约 2 5 O ~3 0 0 m。
长江大 学学报 ( 自科版) 2 0 1 3 年9 月号石油中旬刊 第 1 0卷 第 2 6 期 J o u r n a l o f Y a n g t z e U n i v e r s i t y( N a t S c i E d i t ) S e p . 2 0 1 3 ,Vo 1 . 1 0 N o . 2 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