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湖北籍将帅

合集下载

中国海军领导人周希汉生平简介

中国海军领导人周希汉生平简介

中国海军领导人周希汉生平简介周希汉,1927年参加黄麻起义,1928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并加入中国共产党。

参加了鄂豫皖、川陕革命根据地反“围剿”和二万五千里长征。

他是中国海军创建初期的领导人之一,为建设一支强大的人民海军倾注了全部心血。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中国海军领导人周希汉生平简介,希望大家喜欢!周希汉生平简介周希汉,出生于1913年8月27日,籍贯为湖北麻城。

父亲名叫周企耀,是个农民。

周希汉是周企耀的独子,是周企耀在40岁时才有的儿子,是他们家的三代单传。

1927年,周希汉参加黄麻起义,一年后加入中国工农红军,1928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他的一生参加了多场革命战争。

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周希汉身兼数职:他不仅是麻城县独立营通信班长,独立团通信排排长、连政治指导员,还是红十三师三十八团共青团委书记,红四方面军总部参谋,红九军作战科科长兼教导队队长和第三十一军作战科科长兼教导营营长。

他在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参与了第一至第四次反“围剿”斗争。

之后,参加了川陕革命根据地反三路围攻和反六路围攻。

1935年3月,周希汉强渡嘉陵江,参加红四方面军长征。

抗日战争爆发的时候,周希汉为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六旅作战股股长。

1940年8月20日百团大会爆发,他担任冀北抗日根据地的斗争和神头岭、林南等一系列战役、战斗的组织指挥。

解放战争时期,周希汉创造了生擒国民党将领六十一人的功绩。

1949年新中国建立之后,周希汉于1955年被授予海军中将军衔,1958年年底至1963年3月,周希汉一直担任海军副司令员兼海军参谋长,在这大约4年的时间里,周希汉组织并参与了中国第一次导弹试验,参与并筹划了总参组织的以原子战争为背景的陆海空三军联合演习等诸多大事。

1988年11月7日,周希汉骨折住院。

1988年11月8日凌晨,周希汉突然去世。

去世时,周希汉75岁。

周希汉老婆周璇周希汉老婆周璇,原名柴英,是山西荣和人。

周希汉和老婆周璇的婚姻,那叫一个纠结又纠结。

陈锡联

陈锡联

陈锡联陈锡联(1915-1999)[3],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人。

一九二九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

一九三○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军四第十师三十团团部政治指导员,红三十军第八十八师二六三团营政治教导员、团政治委员,红四军第十一师副师长、师政治委员,第十师师长。

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五旅七六九团团长、副旅长、旅长,太行军区第三军分区司令员,太行纵队司令员。

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军区第三纵队司令员,第二野战军三兵团司令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第三兵团司令员兼重庆市市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司令员兼炮兵学院院长,沈阳军区司令员,中共中央东北局书记,北京军区司令员,国务院副总理。

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是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八届候补中央委员、中央委员,第九、十、十一届中央政治局委员。

在中国共产党中央顾问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被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

[1][编辑本段]人物生平陈锡联(1915.1.4-1999.6.10),字普庆,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

1915年1月4日生与湖北黄安(今红安高桥陡山彭家村。

1929年4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

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在红四方面军先后任连政治指导员、营政治委员、团政治委员、副师长、师政治委员、师长等职,参加了鄂豫皖苏区历次反“围剿”和开辟川陕苏区的斗争,参加了长征。

他作战勇敢,屡建战功,被指战员们誉为“小钢炮”,李先念同志赞誉他“打仗数第一”。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任八路军第129师385旅769团团长。

1937年10月率部夜袭阳明堡日军机场,一举击毁日军飞机24架,取得129师抗日的首战胜利,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受到八路军总部嘉奖。

后率部参加神头岭、响堂铺等战役战斗。

在晋东南反“九路围攻”战斗中,他身先士卒,英勇杀敌,下颌被子弹贯穿昏迷苏醒后,仍坚持指挥,直至战斗胜利。

屡出奇兵的周希汉中将

屡出奇兵的周希汉中将

周希汉,1927年参加黄麻起义,1928年参加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曾任旅参谋长、旅长、军长兼滇南卫戍司令员,海军参谋长、副司令员、顾问等职。

先后参加鄂豫皖苏区反“围剿”、川陕苏区反“围攻”和长征,率部参加神头岭、百团大战、临浮、吕梁、进军豫西、洛阳、淮海、渡江、广西等战役战斗,参与组织领导了海军第一代导弹、常规潜艇、核潜艇、导弹驱逐舰等装备的研制。

周希汉用兵精于算计,指挥果断,屡出奇兵,是红四方面军徐向前总指挥、129师和二野刘邓首长及陈赓大将格外倚重的著名战将。

1955年他被授予中将军衔。

曾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和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以寡克众,战场巧用兵周希汉,1913年8月27日出生在湖北麻城县周家坳普通农户家庭。

他少言寡语,聪明倔强,勤于思考。

父母期望他“光宗耀祖”,便变卖家产,送他进私塾。

由于受不了富家子弟欺辱,他折断笔杆,摔了砚台,从此辍学。

1926年秋末,在共产党员邓盘楚影响下,周希汉成为农会积极分子。

1927年11月参加黄麻起义。

起义失败后,周希汉听说黄麻起义的领导者之一蔡济璜是被叛徒李家裘出卖的,便在外出寻找麻城游击队的前一天晚上,乘叛徒酒后上厕所的机会,狠狠地给了他一闷棍。

第二天,绰号“松鼠”的叛徒才被人抬出厕所。

1928年9月16日,周希汉由邓盘楚、丁茂贤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1年1月,周希汉升任麻城独立团政治处共青团委书记。

到团部报道时,团党代表舒乃贵把周希汉介绍给正在团指挥所检查工作的红四军参谋长徐向前。

徐向前惋惜地说道:“就是单薄了点。

”周希汉不服气,回答:“关云长也打败仗,庞士元也打胜仗。

”徐向前并不介意。

听说周希汉上过私塾,就让他指认某村庄在军用地图上的位置,周希汉坦言看不懂,但自信能学会。

徐向前满意地点点头,勉励他一定好好学习。

从此,周希汉与徐向前结下不解之缘。

1931年春,已是该团连指导员的周希汉遭人诬陷当作富农嫌疑被红军除名。

“开国上将”王宏坤,他的子女后代今何在?

“开国上将”王宏坤,他的子女后代今何在?

“开国上将”王宏坤,他的子女后代今何在?展开全文王宏坤,原名王宏春,1909出生,比堂兄王树声小四岁,家境贫苦,自幼放牛,做短工。

后参加农民运动。

1927年11月王宏坤作为义勇军队员,也跟堂兄王树声一起参加麻城“九月暴动”和著名的11月“黄麻起义”。

15929年王宏坤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0年开始,王宏坤堂兄王树声(开国大将)转战。

任红一军第一师第一团排长、党支部委员、一连连长、特务连连长。

1932年春,王宏坤任红四军第十师师长,指挥苏家埠战役有功。

同年10月率部参加西征入川。

1933年,四方面军由四个师扩编为五个军。

7月,王宏坤任红四军军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央军委决定成立海军。

1950年5月,王宏坤调任海军副司令员,参与创建人民海军的领导工作。

朝鲜战争期间,兼任舰队司令员,他是人民海军的创建人之一。

1993年8月20日王宏坤在北京逝世,享年84岁。

王宏坤将军的第一任夫人傅明恕,湖北麻城傅家湾人,他们于1930年底结婚。

第二任冯明英,1916年生,四川巴中人,1933年参加革命,1936年任红四军政治部民运干事时与王宏坤结婚。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任海军直属政治部群众工作处副处长,被授于中校军衔,海军正师职离休干部。

1999年3月26日在北京病逝。

一、长子王新中王新中,1963年8月参军到威海刘公岛海军训练大队受训。

转业后又去经商。

二、次子王伟伟1980年结婚时第一次回麻城老家,他当年在铁道兵工厂局工作,后改为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工厂局。

退休以后写了一些纪念父亲的文章,参加一些相关纪念活动。

三、长女王相持王相持,1939年出生,在军队中工作,后退休。

四、次女王黎利王黎利,1945年出生于河南省濮阳清丰县单拐村(冀鲁豫军区他父亲的旧居)。

共和国开国元帅大将上将

共和国开国元帅大将上将

共和国开国元帅大将上将共和国元帅一、湖南省3位:1、贺龙:湖南桑植人。

2、罗荣桓:湖南衡东人。

3、彭德怀:湖南湘潭人。

二、四川省2位:4、陈毅:四川乐至人。

5、朱德:四川仪陇人。

三、重庆市2位:6、刘伯承:重庆开县人。

7、聂荣臻:重庆江津人。

四、广东省1位:8、叶剑英:广东梅县人。

五、山西省1位:9、徐向前:山西五台人。

六、湖北省1位:10、林彪:湖北黄冈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将湖南省6位大将——粟裕(1907-1984)湖南省会同县人大将--黄克诚(1902-1986)湖南省永兴县人大将--陈赓(1903-1961)湖南省湘乡县人大将--谭政(1902-1988)湖南省湘乡县人大将--萧劲光(1903-1989)湖南省长沙人大将--许光达(1908-1969)湖南省长沙市人湖北省2位大将——徐海东(1900-1970)湖北省黄陂县人大将--王树声(1905-1974)湖北省麻城县人广东省1位大将--张云逸(1892-1974)广东省文昌县人四川省一位大将--罗瑞卿(1906-1978)四川南充人。

共和国开国上将一、湖南省19位:1、李志民:湖南浏阳人。

2、宋任穷:湖南浏阳人。

3、唐亮:湖南浏阳人。

4、王震:湖南浏阳人。

5、杨勇:湖南浏阳人。

6、傅秋涛:湖南平江人。

7、苏振华:湖南平江人。

8、钟期光:湖南平江人。

9、甘泗淇:湖南宁乡人。

10、陶峙岳:湖南宁乡人。

11、陈明仁:湖南醴县人。

12、邓华:湖南郴县人。

13、李涛:湖南汝城人。

14、朱良才:湖南汝城人。

15、宋时轮:湖南醴陵人。

16、杨得志:湖南醴陵人。

17、李聚奎:湖南涟源人。

18、彭绍辉:湖南湘潭人。

19、肖克:湖南嘉禾人。

二、湖北省14位:20、陈锡联:湖北红安人。

21、郭天民:湖北红安人。

22、韩先楚:湖北红安人。

23、王建安:湖北红安人。

24、谢富治:湖北红安人。

25、周纯全:湖北红安人。

26、陈再道:湖北麻城人。

27、王宏坤:湖北麻城人。

经历长征的湖北籍开国将星

经历长征的湖北籍开国将星

8 王宏坤 (9 9 19 ) 麻城 县人。 9 7年参加黄 、 10 — 9 3 . 12 领导黄麻 起义 , 参加长征 。曾任红 四方 面军副总 指挥 、 麻起 义 , 加长征 。 曾任 红 四方 面军直 属纵 队司令员 、 参 西路 军副 指挥 、 九军军 长 、 冀豫 军 区副 司令 员 、 八路 军一二 九师三八 五旅旅 长 、晋冀鲁豫 野战军 十纵 红 晋 中 南军 区副 司令 员 、 国防部副部长 、 事科学 院副 院长 。 军 司令 员。建 国后任海 军副 司令员 、 二政委。 第
县农 民协会 , 加长征 。 曾任红 二十七 军政委 、 参 志愿 军 令员 。建国后任志愿 军第九兵 团司令员 、 沈阳军 区副 司
五 师 三 四 四旅 旅 长 、 四军 十 旅 旅 长 、 新 四野 十 四兵 团 副 2 王 树声 (9 5 17 ) 麻城 县人 , 、 10 — 9 4 授衔年 龄 5 司令员 兼三 十九军军 长。建 国后任 志愿 军空军司令员 、 O 岁, 时任 总军械部部长 、 国防部 副部长 。12 9 6年加入 中 新疆军 区司令员 。
岁。 时任 中央军委常委 。12 9 5年加入 中国共产党 , 加 总参谋 长。1 8 参 9 1年被最高人 民法院特别 法庭确认 为林
北伐战争 和黄麻起义 ,参加 长征 。曾任红二 十五军 军 彪 反 革 命集 团 主 犯 。 长 、红十 五军团军 团长 、八路 军一一 五师三 四四旅 旅 7 刘震 (9 5 1 9 ) 孝感县人 。 9 1 、 11—92 1 3 年参 加工农 长。建 国后任人 民革命 军事委员会委员 , 因身体原 因一 红军 , 参加 长征 。曾任红 十五军 团师政 委 、 路军一 一 八 直休养 。
5 贺炳炎 (9 3 1 6 ) 松滋县人 。 9 9年参加工 、 11—90 12

开国将军杨志华简介

开国将军杨志华简介

开国将军杨志华简介杨志华,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位开国将军,他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中较为出色的将领之一,曾经荣膺一等功英雄模范等荣誉称号。

杨志华将军为人正直,性格豪迈,战功卓著,深得士兵和战友们的尊敬。

下面将详细介绍他的经历和业绩。

一、早年生涯杨志华将军于1899年出生在黄冈市麻城镇的一个农民家庭。

在他年轻时,家庭并不富裕,但是杨志华将军很早就开始了自己的奋斗之路。

他曾经在麻城参加过学生运动,还曾经在动员学生中成为组织者,并且带着学生参加抗日救亡运动。

这些经历,培养了他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二、军事生涯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历史上,杨志华将军是名副其实的开国元勋之一。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成立的时候,他就加入了部队,在长征途中,他在毛泽东的亲自关照下,担任了一个团的政治委员。

解放战争期间,他担任过师、军、集团军的政治委员和副军长等职务,参加了平津战役和西柏坡会议等重要历史事件。

1955年,他被授予少将军衔。

从此以后,他继续在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十分活跃,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担任了军区司令。

他还亲自指挥了第一次台湾海战。

1965年,杨志华将军被授予上将军衔,成为中国共产党参谋总长,曾多次率代表团出国访问,受到国际舞台上的广泛赞誉。

三、荣誉和贡献杨志华将军在中国人民解放军中拥有非常高的威望,他的荣誉和贡献不仅体现在他的职务和军衔上,还体现在他的人格和言行中。

他荣膺一等功和英雄模范等荣誉称号。

他的历史地位和战功卓著,被誉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位开国将军。

总之,杨志华将军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上立下了汗马功劳,为中国的建设和发展带来了极大的贡献。

他的思想和成就都深深地影响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国的现代化建设。

杨志华将军虽然已经去世,但他的精神和事迹仍然激励着闻讯而来的人们,成为了伟大的历史遗产之一。

罗厚福——是唯一一位没被授予将军军衔的人

罗厚福——是唯一一位没被授予将军军衔的人

罗厚福——是唯一一位没被授予将军军衔的人
罗厚福介绍
中文名:罗厚福
出生日期:1909年
逝世日期:1975年
主要成就: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罗厚福,1955年授衔大校,被授予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唯一一位以大校军衔获得三枚一级勋章的功臣。

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人物生平
罗厚福(1909年—1975年)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人。

1929年参加本地赤卫队。

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鄂东北道委第三路游击师连长,特务营政治委员,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八军营政治委员,中共河南光山县区委书记、县委书记,鄂东北道委第三路游击师师长。

坚持了南方三年游击战争。

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共黄安县区委书记,新四军第六游击大队大队长,豫鄂挺进纵队第一团团长,新四军第五师十四旅旅长,特务旅旅长,第一军分区司令员,第三军分区副司令员。

解放战争时期,任江汉军区副司令员,鄂西北军区副司令员,中原军区独立旅副旅长,湖北军区孝感军分区司令员。

担任职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湖北军区副参谋长,军区干部部部长,湖北省军区政治部副主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xxxx籍将帅
1955年~1965年授衔的将帅中,湖北籍将帅有236名,数量居全国第二。

计1位元帅、2位大将、14位上将、32位中将、187位少将。

主要分布在鄂东北地区的大悟、红安、麻城、黄陂一带。

按将军所在的原籍县份统计,以红安(61位)、大悟(37位)、麻城、黄陂、天门(14位)为多。

元帅(1名)
xx(xx)大将(2名)
xx(xx今属大悟)、xx(xx)
上将(14名)韩先楚(黄安今红安)、王平(阳新)、郭天民(黄安今红安)、周纯全(黄安今红安)、陈再道(麻城)、王宏坤(麻城)、刘震(孝感)、陈锡联(黄安今红安)、陈士榘(荆门)、王新亭(孝感)、黄永胜(咸宁)、贺炳炎(松滋)、谢富治(黄安今红安)、王建安(黄安今红安)
(1956年授上将)
中将(32名)
/exu王必成(麻城)、王近山(黄安今红安)、王尚荣(石首)、田维扬(枣阳)、成钧(石首)、刘飞(黄安今红安)、刘昌毅(黄安今红安)、杜义德(黄陂)、杨秀山(沔阳今仙桃)、李天焕(黄安今红安)、李成芳(麻城)、吴先恩(黄安今红安)、余立金(大冶)、张才千(麻城)、张天云(黄安今红安)、张仁初(黄安今红安)、陈康(广济今武洞)、陈庆先(黄陂)、周希汉(麻城)、周志坚(礼山今大悟)、胡奇才(黄安今红安)、饶正锡(钟祥)、秦基伟(黄安今红安)、聂凤智(礼山今大悟)、顿星云(石首)、徐深吉(黄安今红安)、徐斌洲(黄安今红安)、黄新廷(沔阳今洪湖)、韩伟(黄陂)、程世才(大悟)、鲍先志(麻城)、詹才芳(黄安今红安)、
少将(187名)
1.1955年(124名)
丁先国(麻城)、万振西(汉川)、马龙(大冶)、马忠全(黄安今红安)、王义勋(阳新)、王全国(沔阳今仙桃)、王诚汉(黄安今红安)、王绍南(天门)、王政柱(麻城)、邓岳(麻城)、邓少东(大悟)、石志本(大悟)、邓家泰(荆门)、甘思和(黄安今红安)、石忠汉(孝感)、帅荣(黄梅)、叶建民(大悟)、卢南樵(孝感)、田厚义(大悟)、史可全(天门)、乔信明(大冶)、朱火华(麻城)、朱声达(江陵)、伍瑞卿(大悟)、刘何(大悟)、刘少卿(黄冈)、刘华清(大悟)、刘振国(孝感)、刘清明(汉川)、刘福胜(黄安今红安)、阮贤榜(通山)、孙光(大悟)、杜国平(广济今武洞)、严光(大悟)、李人林(天门)、李少元(英山)、李文清(松滋)、李书茂(沔阳今仙桃)、李世焱(黄安今红安)、李庆柳(麻城)、李国良(荆门)、杨焕民(孝感)、吴林焕(大悟)、吴嘉民(阳新)、何光宇(大悟)、何济林(沔阳今仙桃)、何辉燕(大悟)、何德庆(黄安今红安)、邹国厚(黄安今红安)、闵学胜(黄安今红安)、况玉纯(黄安今红安)、汪克明(阳新)、汪洪清(汉阳今蔡甸)、宋庆生(天门)、张广才(黄陂)、张汉丞(麻城)、张秀龙(沔阳今仙桃)、张国传(大悟)、张宗胜(大悟)、张春森(广济今武洞)、张培荣(麻城)、张竭诚(黄安今红安)、张潮夫(大悟)、陈文彪(汉川)、陈华堂(天门)、陈金钰(广济今武洞)、陈美藻(黄安今红安)、陈福初(黄陂)、范忠祥(天门)、罗应怀(黄安今红安)、罗坤山(沔阳今仙桃)、金世柏(黄安今红安)、金绍山(大悟)、周长庚(石首)、周世忠(黄安今红安)、周纯麟(麻城)、周明国(大悟)、周学义(黄梅)、郑国仲(黄安今红安)、胡大荣(黄梅)、胡正平(黄安今红安)、胡定千(孝感)、查国桢(蕲春)、赵文进(大悟)、赵正洪(黄梅)、赵国泰(崇阳)、祝世凤(麻城)、胥治中(石首)、姚运良(大悟)、贺健(黄安今红安)、袁克服(黄安今红安)、袁学凯(黄陂)、夏耀堂(石首)、徐其孝(麻城)、徐绍华(黄安今红安)、高志荣(麻城)、黄立清(大悟)、黄忠学(天门)、韩卫民(黄安今红安)、韩东山(大悟)、喻新华(麻城)、程悦长(黄安今红安)、傅传作(石首)、童陆生(黄陂)、曾祥煌(潜江)、谢正荣(黄安今红安)、谢甫生(大悟)、蓝侨(广济今武洞)、雷震(黄陂)、雷绍康(大悟)、廖述云(石首)、谭友林(江陵)、熊伯涛(黄陂)、熊应堂(黄安今红安)、黎化南(长阳)、黎锡福(黄安今红安)、樊哲祥(公安)、颜东山(大悟)、薛
少卿(监利)、魏天禄(天门)、江腾蛟(黄安今红安)、唐金龙(汉川)、萧永正(麻城)、程儒珍(黄安今红安)
2.1960~1965年(63名)
王万金(沔阳今仙桃)、方明胜(黄陂)、方毅华(大悟)、叶超(黄陂)、卢燕秋(黄安今红安)、冯仁恩(麻城)、宁贤文(大悟)、吕作松(阳新)、邓可运(大悟)、朱玉学(麻城)、朱玉庭(巴东)、朱直光(阳新)、刘林(沔阳今仙桃)、江波(黄安今红安)、江鸿海(麻城)、祁开仁(武昌今江夏)、阮汉清(通山)、苏宏道(江陵)、别祖后(天门)、吴杰(大悟)、吴子杰(天门)、吴永光(大悟)、吴振挺(黄安今红安)、汪运祖(黄安今红安)、李长如(大悟)、李大清(黄陂)、李定灼(黄安今红安)、李国良(天门)、杨虎臣(天门)、张天恕(黄安今红安)、张志勇(黄安今红安)、张贤良(公安)、张树才(黄冈)、陈炎清(黄安今红安)、范保顺(天门)、罗厚福(黄安今红安)、周家美(潜江)、郑友生(孝感)、郑本炎(大悟)、赵复兴(沔阳今仙桃)、赵炳伦(麻城)、赵鹤亭(黄安今红安)、贺俊侦(阳新)、秦光远(黄安今红安)、耿锡祥(黄安今红安)、袁彬(麻城)、席舒民(大悟)、唐凯(黄陂)、涂锡道(黄安今红安)、梅盛伟(阳新)、龚兴业(荆门)、彭方复(阳新)、董志常(大悟)、董家龙(荆门)、程启文(黄安今红安)、詹少联(黄安今红安)、颜青云(汉川)、戴克明(黄安今红安)、戴克林(黄安今红安)、殷国洪(黄安今红安)、殷承祯(崇阳)、高林(大悟)、魏国运(监利)
[转自铁血社区
http:
上将(9名)
刘华清(大悟1988年)、秦基伟(黄安今红安1988年)、王诚汉(黄安今红安1988年)、杨德清(应城1996年)、赵可铭(武汉1997年)、刘冬冬(武汉1998年)、喻林祥(应城2002年)、刘精松(石首1988年)、杨国屏(钟祥1993年)中将(22名)
傅奎清(英山原属安徽1988年)、曾幼诚(武汉1988年)、邵农(武昌今江夏1990年)、杨正刚(郧县1993年)、邹永钊(麻城1993年)、郭锡章(广济今武洞1993年)、何道泉(黄陂1994年)、程建宁(广水1995年)、董良驹(鄂州1996年)、朱曙光(江陵1997年)、陈达植(武汉1997年)、罗友礼(鄂州1997年)、高文远(黄陂
年)、xxxx(xx
年)、xx(监利
年)、xx(xx
年)、xx(xx
年)、xx(xx
年)、xx(大悟
年)、xx(应城
年)、xx(xx
年)、xx(红安
年)22003
2006
其中1955年与
1988年都获得将军军衔的有3名
[转自铁血社区
http:
xx1955年中将1988年上将
xx1955年少将1988年上将
xx1955年少将1988年上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