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防教育《§3.1核武器及其防护》教案

合集下载

第三章 核化生武器及其防护 (核武器)教学内容

第三章 核化生武器及其防护  (核武器)教学内容
(5)核电磁脉冲——是核爆炸瞬间产生的一种强电 磁波,作用半径可达几千公里,作用时间极短。
8. 对核爆炸袭击的防护
(1)核袭击前的防护——A、了解核武器的基本知 识,学会防核武器袭击的方法。B、准备好简易的防 护用品和生活用品及使用方法。C、熟悉周围环境及 紧急疏散路线。
(2)核武器袭击时的防护——可分为:
B、蔬菜、水果——要反复用清水冲洗或削皮。
C、饮用水——可用土壤净化、吸附凝沉、过滤等方法。
D、误食后的处理——采用催吐、洗胃、多喝水。有条
件的可按医生要求进行药物治疗。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
杀伤破坏作用也越大。
当量表示能量相当,不表
4. 核武器的爆炸方式 示杀伤力也相当。
核武器的方式有——空中爆、地面(水面)爆和地
下(水下)爆等三种。其外观景象各不相同。
从很远的地方看核爆炸时,先看到闪光、火球,再
听到巨响,还看到又不断升起的蘑菇状烟云,最后烟
云随风飘散。 空爆——可看到完整的火球; 地爆——看不到完整的火球。 地下爆炸——看不到
闪光和火球,在一定的范围内有强烈的地震感。
详见课本1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页图
1964年10月16日 15时,中国在西部 地区爆炸了一颗原 子弹,成功地实现 了第一次核实验。
1967年6月17日, 在我国西部地区成功 地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5. 核武器的杀伤破坏因素有哪些?
核武器的杀伤破坏因素有光辐射、冲击波、早期核 辐射、核电磁脉冲、放射性沾染等五种。其中:前四 种是在核爆炸几十秒内起作用的,统称为瞬时杀伤破 坏因素。
请同学们再仔细阅读课本15页核武器袭击时的防护内容

核武器及其防护

核武器及其防护

核武器及其防护核武器及其防护教学⽬的:1、知识⽬标:使学⽣掌握核武器的特点及其破坏因素,掌握遇到核袭击时的防护⽅法2、能⼒⽬标:培养学⽣对核袭击的⾃我防护能⼒和⾃救互救的能⼒3、德育⽬标:培养学⽣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感教学重点:针对核武器的杀伤因素,熟悉正确的防护⽅法。

教学难点:核袭击时的防护⾏动。

教学⽅法与⼿段:直观、形象教学,利⽤电脑多媒体辅助。

教具准备:电脑、投影仪、防毒⾐、防毒⾯具、⼝罩、⽑⼱、防风墨镜、围⼱等。

教学过程:引⼊(观看视频)1945年8⽉6⽇,美国在⽇本的⼴岛上空扔下了⼀种当时⾮常神秘的武器,造成24.5万⼈死伤,20万⼈失踪。

这种武器是什么呢?噢!是原⼦弹。

原⼦弹是核武器的⼀种,其威⼒相当⼤,但它也有局限性和可防性。

只要我们熟悉核武器的性能,采取正确的防护措施,就能避免或减少伤亡。

这节课我们学习的内容就是《核武器及其防护》。

⼀、核武器简介1、核武器(1)什么是核武器?核武器是利⽤核反应瞬间放出的巨⼤能量起杀伤破坏作⽤的武器。

原⼦弹、氢弹、中⼦弹统称核武器。

(2)核武器的特点:杀伤破坏因素多、程度重、范围⼴、时间长2、核武器的威⼒核武器的威⼒是指核爆炸时释放的总能量,通常⽤“梯恩梯”(TNT)当量(简称当量)来表⽰。

它的含义是指爆炸时放出的能量相当于多少吨梯恩梯炸药爆炸时放出的能量。

1当量= 1吨TNT炸药爆炸时放出的能量。

核武器按当量⼤⼩可分为百吨级、千吨级、万吨级、⼗万吨级、百万吨级、千万吨级等。

3、核武器的爆炸⽅式和外观景象核武器的爆炸⽅式有三种:空中爆炸;地⾯(⽔⾯)爆炸;地下(⽔下)爆炸。

空中爆炸:闪光→⽕球→颜⾊逐渐变暗,从地⾯吸起⼀股尘柱,尘柱越升越⾼,和烟云结合在⼀起,形成蘑菇状烟云。

地⾯爆炸:闪光→半球形⽕球→颜⾊逐渐变暗,烟云和尘柱⼀起由地⾯升到空中,形成蘑菇状烟云。

地下爆炸:看不到闪光和⽕球,尘柱呈粗⼤发散状,并有很深的弹坑,在⼀定的范围内有强烈的地震感。

3.第三章 防核武器袭击

3.第三章 防核武器袭击

初二年级 人防知识教案备课时间:2015年 9月18日 第1 课时 授课时间 :第5-6周 总课时 3 课 题第三章 核武器及其防护学 习 目 标【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核武器、核事故的特点及其破坏因素,掌握遇到核袭击时的防护方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核袭击的自我防护能力和自救互救的能力。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感。

重 点 难 点 1、核武器概述2、对核武器的防护3、对核事故的防护 课 型 新授课教学方法讲课与多媒体演示相结合教具 准备 电脑、投影仪、防毒衣、防毒面具、口罩、毛巾、围巾、防风墨镜、三角巾等。

步骤内容意图 观看录像并讲解1945年8月6日,美国在日本的广岛上空扔下了一种当时非常神秘的武器,造成24.5万人死伤,20万人失踪。

广岛人为此修了纪念碑,并在每年的8月6日举行悼念活动。

这种武器是什么呢?噢!是原子弹。

原子弹是核武器的一种,这节课我们就讲《防核武器袭击》。

导入新课板书引导学 生看书 找出概念一、 核武器概念 核武器是利用核反应瞬间放出的巨大能量起杀伤破坏作用的武器。

种类:原子弹、氢弹、中子弹统称核武器。

讲授新课 引入下文课件1二、核武器的爆炸方式和外观景象利用壮观景象留下的强烈印象,适时地讨论、小结,已达成教学目标讨论1、 核武器的爆炸方式有哪些?2、 核武器空爆时外观景象是怎样的?3、 不同的爆炸方式外观景象上有什么不同?杀伤破坏作用又有什么不同?小结1、核爆炸方式 空中爆炸(火球不触地)课件2地面爆炸(火球触地)地下(或水下)爆炸2、低空爆炸外观景象闪光……火球……尘柱……蘑菇状烟云3、参见教材33页表3——1讲授二、核武器的威力 1、TNT当量2、核武器威力明确:和战争是破坏性最大、最残酷的战争。

阅读讨论第二节核武器的杀伤破坏因素(课本P32—35)1、核武器的杀伤破坏因素有哪些?通过阅读完成图表,了解核武器的杀伤破坏因素及其破坏作用,已达到教学目标。

第三章 核武器及其防护

第三章 核武器及其防护
12
第二节 核武器及其威力与发展
二、原子核的基础知识 1. 原子核构成和性质 1)构成 电子 原子 原子核 2) 大小 原子核 半径 10-14~10-15米 原子 半径 10-10米
13
中子(n)---不带电
质子(p)---带正电荷
核子
第二节 核武器及其威力与发展
3)质量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于核,通常原子核的质量可以看作原 子的质量。 质量数A ,原子数Z ,通常原子表示为 ZA X ,一般写为AX
10
第一节 核武器的现状与发展
6. 中国核武器研制历史 1964.10.16 第一次核试验成功 1967.6.17 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 1966.10.27 成功进行了导弹核试验 八十年代后,随着火箭技术的发展,我国的核力量变得更加强 大 1996.7.29,中国宣布不再进行核试验
11
第二节 核武器及其威力与发展
一、什么是核武器 核武器系指利用原子核进行的核裂变或核聚变反应瞬间 释放的能量,产生爆炸作用,并具有大规模杀伤破坏效应的 武器的总称。 在通常情况下,核武器还指由核弹头及其投掷、运载、
发射系统组成的武器系统。
特点:杀伤破坏因素多、程度重、范围广、时间长。 原子弹、氢弹和中子弹统称为核武器 核武器还分:核炸弹、核导弹、核炮弹和核地雷等
同位素:氢 1H, 氘2H,氚3H。H质量 1.007825amu
相对分子质量与能量的关系:E=mc2 1amu=931.502MeV
14
第二节 核武器及其威力与发展
4)结合能 核子在结合成原子核时有能量放出,此能量称为原子核 的结合能。 E=mc2 ΔE=Δmc2
可以计算出亏损的质量变成能量的多少,这种能量就
9
第一节 核武器的现状与发展

防护 教案

防护 教案

批准人:年月日核武器及其防护作业提要课目:核武器及其防护目的: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大家了解什么是核武器,掌握对核武器的防护方法和动作要领。

内容:一、核武器的简介二、核武器的防护方法:理论讲述、研究讨论、归纳总结时间:50分钟地点:多媒体教室要求:1、认真听讲,注重思考;2、踊跃发言,互动教学。

器材保障:微机、投影仪及相关设备。

作业进程作业准备――――――――――――――――――――――――5分钟1、请点人数,整理着装、装具,组织验枪;2、宣布作业提要。

作业实施――――――――――――――――――――――――45分钟同志们,上节课我们观看了防护电教片,掌握了有关理论知识,对具体动作有了一个感性的认识。

这节课我们将结合课件进行学习,掌握什么是核武器及防护的方法和动作要领,以提高战场上的生存、防护能力。

在上课前,我先提问一个问题请大家回答一下:核武器的杀伤破坏途径有那几种?好,回答正确,下面我们就开始学习第一个内容。

第一个内容:核武器的简介(一)概述:核武器是指利用原子核裂变或聚变反应,瞬时释放出巨大能量,造成大规模杀伤破坏效应的武器。

(二)、分类:按结构原理可分为:原子弹、氢弹、中子弹、特殊效能原子弹:爆炸威力通常为几百至几万吨TNT当量,主要由核装料(铀-235、钚-239)、起爆装置、炸药和中子源等组成。

氢弹:亦称聚变弹或热核弹。

最大可达数千万吨TNT当量,杀伤因素与原子弹基本相同,多作为战略的核弹头,主要由热核装料,氘化锂和引爆装置小型原子弹等组成。

中子弹:亦称增强辐射弹。

爆炸时释放的能量不大,但核辐射能力很强,主要用于杀伤大规模集结的军队,特别是装甲车辆内的人员,是一种理想的战术核武器。

特殊效能:通过设计调整核战斗部性能,以增强或削弱某些杀伤破坏因素的。

包括增强x射线弹、冲击波弹、核电磁脉冲弹、感生放射性弹等。

按作战范围可分为:战略和战术。

战略:为了达到战略目的而使用的射程远、威力大的核武器,用于攻击敌方战略目标和己方战略防御的。

核武器及其防护课件

核武器及其防护课件

核武器及其防护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探讨《现代军事科技》教材第四章“核武器及其防护”部分,详细内容涉及核武器的原理、种类、杀伤力以及防护措施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核武器的起源、发展及其杀伤原理。

2. 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核防护知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国防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核武器的杀伤原理及防护措施。

重点:核武器的种类、杀伤力以及实际防护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核武器模型、防护服等。

2. 学具:笔记本、教材、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核武器历史和发展的短片,引发学生对核武器的好奇心。

2. 新课导入:介绍核武器的定义、原理及种类,引导学生了解核武器的杀伤力。

3.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核武器爆炸时的场景,让学生感受核武器的威力。

4. 例题讲解:讲解核武器杀伤原理的例题,帮助学生理解核武器的杀伤机制。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析核武器防护措施的有效性,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7. 互动环节:组织学生讨论如何加强我国的核武器防护能力,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六、板书设计1. 核武器的定义、原理、种类2. 核武器的杀伤力及防护措施3. 我国核武器防护的现状与展望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核武器与常规武器的区别,谈谈核武器在现代战争中的地位。

答案:核武器与常规武器相比,具有更强的杀伤力、破坏力和威慑力。

在现代战争中,核武器是国家战略威慑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护国家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2. 作业题目:简述核武器防护的基本原则。

答案:核武器防护的基本原则包括:远离核武器爆炸中心,利用地形地貌进行遮蔽,采取有效措施降低辐射损伤,及时进行洗消和医疗救治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核武器及其防护知识,使学生了解了核武器的杀伤力和防护措施。

课后,教师应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同时,鼓励学生关注国家安全,了解我国核武器防护的最新动态,提高国防观念。

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第三课:对核武器的防护》

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第三课:对核武器的防护》

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第三课:对核武器的防护》一. 教材分析《第三课:对核武器的防护》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材中的一课。

本节课旨在让学生了解核武器的基本知识,掌握核武器防护的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核武器的定义、种类、危害以及防护措施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核武器的危害,学会在核武器袭击时如何进行自我保护。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认知能力,但对核武器的认识相对较为模糊。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能接触到一些关于核武器的零散信息,但对核武器的系统认识尚属空白。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借助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建立起对核武器的直观印象。

同时,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但在面对核武器这样的重大安全问题时,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核武器的基本知识,掌握核武器防护的基本技能。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情景模拟等方法,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对核武器危害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核武器的基本知识,核武器防护的基本技能。

2.难点:如何在核武器袭击时进行正确的自我保护。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核武器的危害,提高学生的防护意识。

2.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提高学生在实际场景中的应对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多媒体课件、核武器图片、防护用品实物等。

2.场地:教室、户外演练场地。

3.材料:防护手册、防护用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核武器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核武器对我们的危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介绍核武器的基本知识,包括核武器的定义、种类、危害等。

核武器及其防护课件

核武器及其防护课件

核武器及其防护
2
核武器及其防护
3
一、核武器袭击前的准备
1.了解武器基本知识学会防
核武器袭击的方法。 2.准备好简易的防护用品 (如口罩 雨衣、被单等),以及生活 用品 ,掌握防护 器材的使用方法。 熟悉附近的人防隐蔽工事的 位置,入口标志和紧急疏散 路线。
核武器及其防护
4
二、核武器袭击时的防护
二、核核武武器及器其防护袭击时的防护
8
(二)在建筑物内就地防护
1.来不及进入人防工事的人员应利用地形、 地物就近隐蔽防护。 在室内:利用拐角或墙角的桌下、床下卧倒。 尽量避开门窗和易燃、易爆物。
二、核核武武器及器其防护袭击时的防护
9
(三)在开阔地上进行防护:
在空旷地:利用土堆、丛林、桥洞等地形 卧倒。 卧倒的基本方法是:背向爆心卧倒,双手交 叉胸下,头夹于两臂之间,两腿并拢夹紧, 双肘前伸支起,闭眼闭嘴憋气,胸部离开 地面,重保护头部。
二、核核武武器及器其防护袭击时的防护
10
三、核武器袭击后的行动
(一)撤离时的防护 (二)人员、服装消除行动 (三)个人武器装备的洗消
核武器及其防护
11
(一)撤离时的防护
冲击波过后,应立即站 起迅速抖落身上的灰尘, 迅速撤离沾染区域。
1、撤离沾染区时,应穿 戴好防护服。没有防毒器 材也可用就便器材防护: 如雨衣、塑料布等掩盖住 暴露的皮肤,用耳塞塞住 耳朵,戴口罩活用毛巾无 助口鼻。
(一)利用地下工事防护 (二)在建筑物内就地防护 (三)在开阔地上进行防护
核武器及其防护
5
(一)利用地下工事防护
1.听到核武器袭击的警报,家庭人员应 迅速拉断电闸、关闭煤气或熄灭炉火、关 闭门窗,带好个人防护用品和生活服务器, 按预定方案,迅速有秩序地进入指定的人 防隐蔽工事,并按指定位置坐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1 核武器及其防护
嘉善县泗洲中学吴佳凤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核武器的特点及其破坏因素,掌握遇到核袭击时的防护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核袭击的自我防护能力和自救互救的能力。

3.德育目标:培养学生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难点:
1.核武器简介
2.对核武器的防护
教学方法:讲课与多媒体演示相结合
教具准备:PPT、毛巾等。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
视频:日本广岛、长崎核爆炸——最早使用的核武器
【进行新课】
一、核武器及其爆炸方式
1.核武器
(1)核武器是利用核反应的光热辐、冲击波和感生放射性造成杀伤和破坏作用,以及造成大面积放射性污染,阻止对方军事行动以达到战略目的的大杀伤力武器。

(2)核武器的特点:杀伤破坏因素多、程度重、范围广、时间长。

(3)核武器的分类:主要有原子弹、氢弹、中子弹等。

(图片)
原子弹、氢弹、中子弹是指弹头部分,而运载工具是用来发射或投射核弹头的工具,有导弹、火箭、飞机、火炮、潜艇、鱼雷等。

(图片)
2.核武器的威力
核武器的威力是指核爆炸时释放的总能量,通常用“TNT当量”来表示。

当量是指爆炸时放出的总能量相当于多少吨TNT炸药爆炸时放出的能量。

3.核武器的爆炸方式
核武器的爆炸方式主要有空中爆炸、地面(下)爆炸、水面(下)爆炸等。

4.核武器空爆时外观景象(图片)
核武器爆炸景象的共同点:依次出现闪光、火球、尘柱、蘑菇状烟云,并在不同距离上先后听到核爆炸的巨大响声。

二、核武器的杀伤破坏因素
1.光辐射
2.冲击波
3.早期核辐射
4.放射性沾染
5.核电磁脉冲
光辐射、冲击波、早期核辐射、核电磁脉冲是在核爆炸最初的几十秒之内产生杀伤破坏作用,又叫瞬间杀伤破坏因素。

放射性沾染危害时间较长,可以持续几天、几十天,甚至更长的时间。

三、对核武器袭击的防护
1.核袭击前的防护
对核袭击的最好防护措施是进入人防工程(图片),但必须在听到空袭警报时完成,否则,就只能视情况采取相应的防护行动。

2.核袭击时的防护(图片)
听到预备警报后,要沉着镇静。

要做到:(1)立即切断电源。

(2)关上煤气或熄灭炉火。

(3)关闭门窗和放下窗帘。

(4)携带好个人防护器材和生活必需品(如衣物、食物、水、手电等打好包,并写好姓名、单位、住址)。

(5)听从指挥,迅速有序地进入人防工程或疏散地掩蔽。

来不及进入人防工事的人员应利用地形、地物就近隐蔽防护。

室内、街上、空旷地防护方法(图片)。

3.核袭击后的处理措施
(1)对放射性灰尘的防护
a.戴好防毒面具或口罩
为防止放射性灰尘沉降时随呼吸进入人体或降落到皮肤上,在沾染区的人员要及时戴好防毒面具或口罩或用毛巾捂住口鼻。

b.“扎三口”
扎好裤口、袖口、领口,简称“扎三口”或用雨衣、塑料布、床罩等身边容易得到的器材把暴露的皮肤遮盖起来,或直接躲进可掩蔽的装备或建筑物内,尽量减少在室外的活动。

c.关门、堵孔
立即关好门窗,堵住孔口,密封食品、饮水、进入地下室或建筑物中心房间,静听外面关于落尘情况的通报。

(2)放射性沾染的消除方法
a.人员的洗消(全身和局部)。

b.消除衣服上的放射性灰尘。

c.对被沾染的粮食、蔬菜和饮水的消除。

d.对误食受沾染食物和水的处理。

【课堂小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