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创作过程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讲文学创作过程:

一、起兴:创作冲动是如何发生的?

无意识—有意识—机缘兴会

二、构思:如何从形之于眼到形之于心?

构思心理;构思手段

三、物化:如何从形之于心到行之于手?

常用手段;常有问题

(奥地利)茨威格:一部艺术作品是一种内心的进程。它在每一种单一的情况之下都是处在黑暗之中,就像我们世界的诞生一样,是一种不可窥见的,一种神圣的现象,是一种神秘。

(清)金圣叹:不惟写妙画,兼写出王宰妙士来。天下妙士,必有妙眼,渠见妙景,便会将妙手写出来。

… 无他,只因他妙手所写纯是妙眼所见,若眼未有见,他绝不肯放手便写,此良工之所以永异于俗工也。凡写山水、写花鸟、写真、写字、作文、作诗,无不皆然。

一、起兴:创作冲动是如何发生的?

(一)无意识阶段

1、材料积累:

生活经验积累+阅读积累

(常奠定作家日后的创作主题、审美倾向等)

2、创作缘起:

(1)各种说法:

(2)创伤及其类型:

司马迁:发愤著书

白居易:凡诗文能流传于后世者,多是愤忧怨伤之作

韩愈:大凡物不能其平则鸣

刘勰:蚌病成珠

黑格尔:苦恼意识推动创作

叔本华:唯有痛苦才能激发人的各种心智能力

弗洛伊德:文艺家的创作动机是由于不能实现的欲望而产生的…

厨川白村:文艺创作是苦闷的象征

阿德勒:文艺创作源于并超越主体的自卑情结

A、童年创伤:卡夫卡

B、成年创伤:生活波折、婚姻不幸、政治矢志等

——个案:王朔是如何成为痞子的?

C、艺术受挫:

D、肢体病缺:

一切可惊可愕之状,一一皆达之於诗。其胸中又有勃然不可磨灭之气,英雄失路、托足无门之悲;故其为诗如嗔如笑,如水鸣峡,如种出土,如寡妇之夜哭,羁人之寒起。--《徐文长传》

(二)有意识阶段

1、素材搜集:- 将社会生活转化为创作客体

- 有意识地作为创作主体生活

关于记忆(p127):

刺激—留存/淘汰—短期记忆—长期记忆—回忆/利用

2、创作动机:

A、长久动机和短暂动机;

B、显明动机和潜藏动机

C、积极征服性动机和消极逃避性动机

D、始发动机和继发动机

(三)创作冲动的发生

1、发现(p126-127):

A、并不改变事物本身:蓦然发现—―妙眼看妙景‖

—瞬间领悟+长期积累

—往往成为作家创作个性所在

—发现也需尊重客体

B、什么样的人才能有所发现:

—对特殊事物的敏锐捕捉

—对事物特殊性的换位思考

2、兴会:文学素养与文学动机的结合

―谁知道一次邂逅、一句记在心巾的话、梦、远方传来的声音、一滴水珠里的阳光或者般头的一声汽笛不就是这种刺激。我们周围世界的一切和我们自身的一切都可以成为刺激。‖

(康·巴乌斯托夫斯基《金蔷薇》)

―胸中有如许无状可怪之事,其喉间有如许欲吐而不敢吐之物,其口头又时时有许多欲语而莫可所以告语之处,蓄极积久,势不能遏。一旦见景生情,触目兴叹;夺他人之酒杯,浇自己之垒块;诉心中之不平,感数寄于千载。‖

(李赞:《杂说》)

(清)徐增《尔庵诗话》:好诗须在一刹那上揽取,

迟则失之。

材料积累:生活/阅读

无意识阶段

创作动因:―创伤‖

积累材料:体验/思考

有意识阶段

创作动机

创作冲动的发生

(四)中西文学创作前状态之对比:

1、虚静:刘勰

2、迷狂:柏拉图

3、虚静与迷狂:

(1)缘起:虚静–禅宗―顿悟‖

迷狂–基督教对上帝的―迷狂‖

(2)症候与养成:澹泊空明- 狂热迷惘

―养兴‖ - ―神赐‖

(3)影响:注重主体自身修养–忽略主体精神

含而不露的封闭性审美–呐喊、迷狂式冲动

老子:致虚极,守静笃。

庄子:心斋、坐忘。

夫虚静恬淡寂寞无为者,万物之本也。

刘勰:《文心雕龙·神思》

陶钧文思,贵在虚静。—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

疏瀹五藏,澡雪精神。

神澄意定,用心不杂,乃是入神之路。

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

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

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

柏拉图:创作源泉来自于神灵或灵魂的回归

迷狂有两种:一种是由于人的疾病,

一种是由于神灵的凭附。

神灵凭附的迷狂分成四种:预言的、教仪的、

诗歌的、爱情的

―诗人是一种轻飘的长着羽翼的神明的东西,不得到灵感,不失去平常理智而陷入迷狂,就没有能力创造。‖

―诗歌本质上不是人的而是神的,不是人的制作而是神的诏语,诗人只是神的代言人,由神凭附着。最平庸的诗人也有时唱出最美妙的诗歌。‖

尼采(酒神精神)

二、构思:如何从形之于眼、到形之于心?

1、什么是文学构思?p130

——为想法寻找形式;

把原材料转换为审美意象

2、构思的心理机制:

(1)回忆和沉思;

(2)想象与联想;

(3)灵感和直觉;

(4)理智和情感;

(5)意识和无意识。

A、联想:

类比联想;

对比联想;

象征联想;

事理联想:

B、想象:(李白、马尔克斯)

—文学想象常赋予文学以洞察力

—想象力是创新能力的基石

—培养想象力的方法?

3、文学构思的方式:

(1)综合:是糅合而非堆砌

定向性、选择性、新颖性

(2)突出和简化:

(3)变形和陌生化:

A、变形:作品形象改变原材料的表现形态

扩大/缩小;粘合;漫画;夸张;幻事

B、陌生化:

——反常化:打碎惯例与心理期待;

—意义:重新认识生活、发现美感

三、物化:如何从形之于心、到形之于手?

1、什么是物化:p146

——用文学符号凝固审美意象的过程。

郑板桥: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雾气,皆浮动于疏技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

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

总之,意在笔先者,定则也。趣在法外者,化机也。独画云乎哉!

2、物化阶段的常见问题:

(1)创作意图不符合人物性格的发展逻辑。

(2)创作动机的中途转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