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基准法概述.ppt

合集下载

第一章劳动法概述.pptx

第一章劳动法概述.pptx
程中依据劳动法律规范而形成的劳动权利与 劳动义务关系。 是劳动关系在法律上的表现,是劳动关系为 劳动法调整的结果。
二、劳动法律关系与劳动关系的联系:
1.劳动关系是劳动法律关系产生的基础,劳动 法律关系是劳动关系在法律上的表现形式;
2.劳动法律关系不仅仅反映劳动关系,其形成 后,便给具体劳动关系以积极的影响,即现实 的劳动关系惟有取得劳动法律关系的形式,其 运行过程才有法律保障。
3.劳动关系的内容是劳动,而劳动法律关系的 内容则是法定的权利义务,双方当事人必须依 法享有权利并承担义务。
四、劳动法律关系的法律特征:
1.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之间具有平等性(劳动 法律关系建立时)和隶属性(劳动法律关系确 立后)交错共存的特点;
2.劳动法律关系的内容体现了国家与当事人的 双重意志;(3)劳动关系是有人身关系、财产关系的双 重性质;
(4)劳动关系是具有平等性、从属性的社会关 系。
案例:
夏某是某纺织厂的职工,生活比较困难, 为了给孩子支付上大学的学费,向厂里借了一 笔钱,并写了借条,约定半年后还清。半年过 后,夏某未能按照约定还款,请求厂里能够延 期,可是纺织厂坚持要求夏某按协议偿还债务。 双方因此产生了争议。
焦点:三方的关系如何认定?
索某与酒店之间是劳动关系?还是索某与聂某 或酒店形成劳务关系?
此案的争议: 1.聂某与索某属于民事雇佣关系 2.某酒店与聂某形成劳务关系 3.索某与某酒店属于劳动关系
原劳动部《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 (劳社部发(2005)12号)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符合法律规定主体资格
劳动关系从广义上说是指劳动主体在实现集 体劳动过程中彼此之间发生的社会关系。
劳动法中的劳动关系是从狭义上看:是指劳 动力所有者与劳动力使用者之间在实现劳动 过程中发生的关系。

完整版劳动法课件ppt全文免费

完整版劳动法课件ppt全文免费
完整版劳动法课件ppt全文免 费
• 劳动法概述与基本原则 • 劳动者权益保护与实现 • 用人单位责任与义务 • 监督检查与争议处理机制 • 法律责任追究与惩罚措施 •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01
劳动法概述与基本原则
劳动法定义及作用
劳动法定义
劳动法是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总称,内容主要包括:劳动者的主要权利 和义务;劳动就业方针政策及录用职工的规定;劳动合同的订立、变更与解除程序的规定;集体合同的签订与执 行办法;工作时间与休息时间制度;劳动报酬制度;劳动卫生和安全技术规程等。
危害防护;法律、法规规定应当纳入劳动合同的其他事项。
02
劳动者权益保护与实现
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权
保障劳动者享有平等的就业权利,不因种族、性别、宗教信仰等因素受到歧视。
劳动者有权根据自己的意愿和能力选择职业,不受任何单位或个人的强迫和限制。
用人单位在招用劳动者时,应依法告知劳动者工作内容、工作条件、工作地点、职 业危害、安全生产状况、劳动报酬等事项。
制定招聘计划
明确招聘岗位、人数、条件等, 并报经有关部门批准。
受理应聘申请
对应聘者提交的申请材料进行 审查,确定是否符合招聘要求。
确定录用人员
根据考试考核结果,确定录用 人员名单,并办理相关手续。
用人单位规章制度建设
依法制定规章制度
公示告知义务
用人单位应依法建立和完善劳动规章 制度,保障劳动者享有劳动权利、履 行劳动义务。
取得劳动报酬权
劳动者有获得劳动报酬的权利,用人单位应按照约定和国家规定,及时 足额支付劳动报酬。
用人单位拖欠或者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劳动者可以依法向当地人民 法院申请支付令,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发出支付令。

劳动法概述(PPT 42张)

劳动法概述(PPT 42张)


如何认定劳动关系的存在?
(1)是否签订了劳动合同
(2)是否存在事实劳动关系 如果用人单位与劳动者 之间由于各种原因没有签 订劳动合同或签订的是无 效劳动合同,但却存在着 劳动关系,我们就称之为 事实劳动关系。
劳动关系
劳动合同关系
事实劳动关系
事实劳动关系成立的条件


(1)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主 体资格; (2)用人单位依法制定的各项劳动规章制度适用 于劳动者,劳动者受用人单位的劳动管理,从事用 人单位安排的有报酬的劳动; (3)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是用人单位业务的组成部 分。 注意:以上三条必须同时具备,才可断定二者 存在事实劳动关系。

案例分析
王某是甲企业的技术员,由于技术好,在当地同 行中有一定的知名度。1998年春节期间,当地乙公 司请其帮助维修机器设备。在劳动过程中,不慎从 梯子上摔下,造成重伤。在治疗过程中,在王某是 否应享受工伤待遇的问题上,王某与乙公司产生了 分歧。 王某认为,自己是为乙公司服务过程中出的事故, 属于工伤,乙公司应按照工伤保险的有关规定,给 予其工伤待遇;而乙公司认为,王某与其公司之间 不存在劳动关系,且造成伤害的原因是本人不谨慎, 应当由其本人承担主要的责任。 请你分析王某和乙公司之间是否存在劳动关系?


评析: 对照上述三个条件 (1)不符合; (2)王某与公司的劳动是一次性的,不是稳定的 劳动关系。他也不需遵守乙公司的规章制度; (3)维修机器不是乙公司的业务,属设备保养。 因此,二者不存在劳动关系。
四、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1、基本权利
基本权利


⑴、平等就业权和自由选择职业权
第一课 劳动者应该了 解的法律—劳动法

劳动基准法

劳动基准法

勞動基準法全文共八十六條,分為十二章。

第一章總則;第二章勞動契約;第三章工資;第四章工作時間、休息、休假;第五章童工、女工;第六章退休;第七章職業災害補償;第八章技術生;第九章工作規則;第十章監督與檢查;第一一章罰則;第一二章附則。

(一)適用對象為規定勞動條件最低標準,保障勞工權益,加強勞雇關係,促進社會與經濟發展,特制定本法(勞動基準法第1條)。

本法於下列各業適用之:(第3條)1.農、林、漁、牧業。

2.礦業及土石採取業。

3.製造業。

4.營造業。

5.水電、煤氣業。

6.運輸、倉儲及通信業。

7.大眾傳播業。

8.其他經中央主管機關指定之事業。

而「勞工」謂受雇主僱用從事工作獲致工資者。

(第2條)勞動基準法適用對象為從事前列各項行業之勞工。

因此,公司之董事長、董事、監察人或依公司法「委任」(非雇用)之經理人皆不適用。

(二)勞動契約1.資遣(雇主預告勞工終止勞動契約)原因(第11條)(1)歇業或轉讓時。

(2)虧損或業務緊縮時。

(3)不可抗力暫停工作在一個月以上時。

(4)業務性質變更,有減少勞工之必要,又無適當工作可供安置時。

(5)勞工對於所擔任之工作確不能勝任時。

預告期間依繼續工作之期間長短,有:十日、二十日、三十日。

資遣費滿一年發給相當於一個月平均工資之資遣費。

剩餘月數,或工作未滿一年者,以比例計給之。

未滿一個月者以一個月計。

2.解雇(雇主無須預告勞工終止勞動契約)原因(第12條)(1)於訂立勞動契約時為虛偽意思表示,使雇主誤信而有受損害之虞者。

(2)對於雇主、雇主家屬、雇主代理人或其他共同工作之勞工,實施暴行或有重大侮辱之行為者。

(3)受有期徒刑以上刑之宣告確定,而未諭知緩刑或未准易科罰金者。

(4)反勞動契約或工作規則,情節重大者。

(5)故意損耗機器、工具、原料、產品,或其他雇主所有物品,或故意洩漏雇主技術上、營業上之秘密,致雇主受有損害者。

(6)無正當理由繼續曠工三日,或一個月內曠工達六日者。

雇主,應自知悉其情形之日起,三十日內為之。

第十六章-劳动法-PPT课件

第十六章-劳动法-PPT课件
13
劳动合同订立的程序
劳动合同订立的程序
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在签订劳动合同时,应遵循 一定的手续和步骤。
(1)提出签订 劳动合同的建议。
(2)双方协商。
(3)双方签约。
14
(三)劳动合同的效力
(三)劳动合同的效力
劳动合同的效力,就是指劳动合同赋予 劳动合同的相关人士的法律约束力。
15
(1)劳动合同的生效
或者用人单位决定提前解散的;
(6)•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其他情形。
31
第三节 集体合同
一、集体合同的概念与特征
集体合同,又称团体协约、集体协议等, 是指工会或职工代表与用人单位或其团体就 各项具体劳动标准协商一致而达成的以全体 劳动者的共同利益为中心内容的书面协议。
32
集体合同作为一种劳动合同,不仅具有一般 合同的共同特征,同时具有其自身的特征:
第十六章 劳动法
教学目的:
1 劳动法概念及调整对象 2 劳动法 3 劳动法的基本特征和法律地位 4 劳动法的基本原则 5 劳动法的渊源和体系
1
第一节 劳动法概述
一、劳动法的概念
劳动法
广义
包括全国人大、国务院制定的有 关劳动关系的法律、法规及国务 院各部门和地方国家机关制定的 劳动规章、地方性法规等。
26
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况: (1)协商解除劳动合同 (2)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
①过错性 辞退。
②非过错 性辞退。
③经济性 裁员。
④得解 除劳动合 同的情形。
27
(3)劳动者单方解除劳动合同 ①一般性辞职; ②特殊性辞职;
28
(二)劳动合同的终止
劳动合同的终止,是指劳动合同的法 律效力依法被消灭,即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 间的劳动关系终结。劳动合同的终止不同于 劳动合同的解除,解除表现为劳动合同的法 律效力提前消灭,而终止是基于一定的法律 事实导致劳动合同效力的自然消灭。

劳动法PPT模板(2024)

劳动法PPT模板(2024)
用人单位应当严格执行劳动定额标准,不得强 迫或者变相强迫劳动者加班。
17
劳动合同的履行和变更
• 用人单位应当保证劳动者每周至少休息一日。
2024/1/30
18
劳动合同的履行和变更
01
变更
2024/1/30
02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劳动合同约定的内容。变更劳动合同, 应当采用书面形式。
行监督,促进劳动法的有效实施。
02
舆论监督
通过媒体等渠道对违反劳动法律法规的行为进行曝光和批评,引起社会
关注,推动问题的解决。
2024/1/30
03
社会监督与舆论监督的互补性
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可以相互补充,共同推动劳动法的有效实施。社会
监督可以提供更多的信息和线索,为舆论监督提供素材;而舆论监督可
以扩大影响力,引起更多人的关注和参与。
03
劳动合同的变更包括工作内容、工作地点、劳动报酬、社会保险等方面的变更 。在变更劳动合同时,应当注意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确保变更后的劳动合 同仍然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
19
03
工作时间、休息休假与工资
2024/1/30
20
工作时间制度
标准工时制
每日工作不超过8小时,每周工作不 超过40小时,每周至少休息一天。
用人单位强令劳动者违章冒险作业, 发生重大伤亡事故,造成严重后果的 ,对责任人员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024/1/30
30
劳动者违反劳动法的法律责任
劳动者违反本法规定的条件解除劳动合同或者违反劳动合同 中约定的保密事项,对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应当依法 承担赔偿责任。
2024/1/30
劳动者违反本法规定或劳动合同的约定解除劳动合同,对用 人单位造成损失的,劳动者应赔偿用人单位下列损失:用人 单位招收录用其所支付的费用;用人单位为其支付的培训费 用,双方另有约定的按约定办理等。

劳动法课件,第一-四章(概述、历史、法律关系、主体)

劳动法课件,第一-四章(概述、历史、法律关系、主体)

(3)劳动关系的认定标志 当事人之间是否形成劳动关系,直接关系到是 否适用劳动法调整的问题,因此劳动关系的认定 具有重要意义。 ▲实质标志: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 者建立劳动关系。 注意:《劳动合同法》第7条、《关于确定劳动 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 ▲形式标志 认定劳动关系,有形式标志一般依形式标志; 无形式标志或者形式标志与实质标志不一致,依 实质标志。
3.特征:
(1)该类关系当事人一般有一方是劳动者或用人单
位,另一方是劳动关系相关人,或者双方均为劳动关系
相关人或用人单位。
(2)它的目的是实现劳动关系。 4.类型 (1)劳动行政关系;(2)劳动服务关系; (3)劳动团体关系;(4)处理劳动争议方面的关系。
5.劳动法调整劳动关系的“劳-劳”视角和“雇-雇”
(2)劳动关系与雇佣关系 雇佣关系是指雇主与雇员约定在一定期限内雇员向雇 主提供劳务并由雇主给付报酬所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 实际生活中常见的这类雇佣形式有:家庭雇佣保姆,车 主雇人开车,雇请钟点工等等。 联系: ①二者规范的对象均为劳务的给付和劳务的受领, ②二者的特征也有重合之处,如均强调用工主体对工 作人员的支配权,工作人员都是为雇主或用人单位的利
益而工作。
区别:
①二者受国家干预程度不同; ②发生纠纷时适用法律不同; ③二者所涉及的主体不同(但实践中存在认定方 面的困难与争议):按照《劳动法》及其解释规定,用人
单位具有营业执照或依法履行了登记、备案手续的,则属于劳 动关系的范畴,反之,则属于雇佣关系。而《工伤保险条例》 第63条扩大了用人单位的外延,将无营业执照未经依法登记、 备案的单位及依法吊销营业执照或者撤销登记、备案的单位也 纳入了劳动关系的范畴。
5.劳动关系、劳务关系、雇佣关系 (1)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 劳务关系主要包括加工承揽关系、运输关系、保管 关系、建设工程承包关系、委托关系等,属于民事关 系,由民法调整。 联系:一方提供劳动力给他方使用,他方支付劳 动报酬。 区别: ①当事人及其关系不同; ②劳动过程关注点与要求不同; ③劳动风险责任承担主体不同; ④劳动报酬支付方式不同。

《劳动法基础理论》课件

《劳动法基础理论》课件

劳动法的基本原则
总结词
劳动法的基本原则包括保护劳动者权益、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维护社会稳 定等。
详细描述
劳动法的基本原则是保护劳动者权益、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维护社会稳定 等。这些原则是劳动法的核心和灵魂,贯穿于整个劳动法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 旨在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维护社会稳定。
劳动监察的方式与程序
劳动监察的方式
包括日常监察、专项监察、举报 投诉监察等。
劳动监察的程序
一般包括立案、调查、处理、送 达等程序,确保公正、公开、公 平。
违反劳动法的法律责任
用人单位违法行为类型
包括违反劳动合同、工资、工时、安全卫生 等方面的规定。
法律责任
用人单位违反劳动法规定,需要承担相应的 法律责任,包括警告、罚款、吊销许可证等 行政处罚,以及赔偿劳动者损失等民事责任 。
04
劳动保障权益
工资保障
工资支付
劳动者有权获得按约定支付的工资,不得拖 欠、少发或无理扣除。
最低工资标准
国家制定最低工资标准,确保劳动者获得基 本生活保障。
工资调整
劳动者工资应随经济发展、物价变动等因素 进行调整。
工时保障
01
02
03
工作时间规定
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 过8小时,每周工作时间 不超过44小时。
劳动法的起源与发展
总结词
劳动法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奴隶制社会的法律规范,随着 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政治制度的变革,劳动法逐渐发展完善。
详细描述
劳动法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奴隶制社会的法律规范,当时 已经有了关于劳动关系的法律规定。随着资本主义的产生和 发展,劳动法逐渐发展完善,各国相继制定了劳动法典或相 关法规,以保障劳动者的权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