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居家养老服务研究报告
中国居家养老服务研究报告

社区养老模式
02
以社区为核心,通过整合社区资源,为老人提供医疗、生活照
料和情感支持等服务。
机构养老模式
03
以养老机构为核心,由专业护理人员为老人提供全方位的养老
服务。
服务需求现状
基本生活照料需求
老人需要日常起居、饮食等方面的照料。
医疗保健需求
老人需要定期检查身体、生病时需要得到及时治 疗。
情感支持需求
行业人才短缺
居家养老服务行业人才需求大,但目前专业人才 短缺,需要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
研究展望
完善政策法规
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持,完善相关法 规和标准,促进居家养老服务市场 的规范化发展。
创新服务模式
探索新的服务模式,如智慧养老、 社区养老等,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 需求。
加强行业监管
建立健全行业监管机制,提高服务 质量和安全水平。
老人需要与家人、朋友和社会保持良好的情感交 流,获得心理上的支持和安慰。
服务市场规模现状
01
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02
服务品质不断提升
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速,中国居家养 老服务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服务机构不断增多,服务质量也得到 了提升。
03
服务价格逐渐合理
服务价格逐渐趋于合理,让更多的老 人能够享受到居家养老服务。
03
中国居家养老服务消费者行为研究
消费者对居家养老服务认知情况
认知程度
消费者对居家养老服务的认知程度整体较低,大部分消费者 仅了解基本的养老服务项目,如家政服务、康复护理等。
认知渠道
消费者主要通过电视、报纸、朋友推荐等渠道了解居家养老 服务信息,少数消费者通过互联网平台获取信息。
消费者选择居家养老服务的影响因素
居家养老 可行性研究报告

居家养老可行性研究报告一、研究目的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养老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为解决养老问题,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本报告旨在探讨居家养老的可行性,并提出建议和方案,推动居家养老制度的发展。
二、研究方法1. 调研数据:采集相关数据,包括老年人口数量、养老服务需求、养老服务机构数量等。
2. 实地走访:走访居家养老对象,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期望。
3. 观察研究:观察居家养老的实际情况,分析其优势和不足。
4. 专家访谈:邀请专家学者进行访谈,听取其意见和建议。
三、居家养老的定义和优势居家养老是指老年人在家中生活,并通过社会支持和服务保障其生活质量和自我实现。
居家养老的优势包括:1. 保持家庭亲情:老年人能与家人共同生活,保持亲情。
2. 提升生活质量:老年人在熟悉的环境中生活,心理上更安心。
3. 社会资源节约:减少养老机构的建设和运营成本,节约社会资源。
四、居家养老的挑战和障碍1. 安全隐患:老年人在家中可能会面临安全问题,如摔倒、火灾等。
2. 服务空白:部分地区缺乏养老服务资源,老年人无法获得有效服务。
3. 社会支持不足:缺乏社会支持系统,老年人面临独居和孤独问题。
五、居家养老的政策和措施1. 完善服务体系:建设完善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包括医疗服务、护理服务、心理服务等。
2. 促进社会参与:通过开展社区活动、组织志愿者服务等方式,引导老年人融入社会。
3. 提升养老人员素质:加强养老服务人员的培训和素质提升,提高服务质量。
六、居家养老的推广和实施1. 政府支持:政府应加大对居家养老的支持力度,提供政策倾斜和财政支持。
2. 社会参与:鼓励社会各界参与居家养老服务,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支持。
3. 居家养老示范:建立居家养老示范区,探索最佳实践经验,为全国推广提供参考。
七、结论与建议居家养老是一种可行的养老模式,但仍面临诸多挑战。
为推动居家养老的发展,建议政府加大支持力度,促进社会参与,完善服务体系,提高养老人员素质,推广居家养老的最佳实践经验。
居家养老服务调研报告(共3篇)

居家养老效劳调研报告〔共3篇〕第1篇:社区居家养老效劳调研报告东街社区居家养老效劳调研报告一、引言我国已进入老年化社会,随着老龄人口的加剧和大量“四二一”(一对小夫妻养四个老人和一个小孩)家庭形式的出现,传统养老方式已不适应现代老年人对养老效劳的需求;加之,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全面推行企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使退休人员由过去的“单位人”向“社会人”转变,已是大所趋,将来城市社区将承当着老年人管理和居家养老效劳的重任。
如何找到一条更加合适社区居家养老效劳的新路,是摆在社区面前的现实而迫切的任务,带着这个问题,我们阳光雨家政效劳中心对长治市东街社区的居家养老有关调查做以总结和阐述。
二、东街社区老年人口现状东街社区现有常住居民5487人,社区老年人口有1470多人,60岁-69岁的老人有779人,70岁-79岁老人有452人,80岁-89岁老人有206人,90岁-99岁老人有32人,100岁老人1人,老人人数占社区总人数的26.79%,空巢老人有52人,约占老年总人口的3.54%。
随着社会的开展,人们生活程度的不断进步、医疗卫生条件的极大改善以及人们择业观念改变和人口流动等因素的影响,今后,高龄老人和空巢老人越来越多,家庭和社会的养老负担将越来越重。
三、目前社区老年人居住、养老和居家效劳情况(一)居住方式。
一是老人(或与配偶)和儿女住在一起。
二是老人(或与配偶)单独居住,儿女在同一城市。
三是老人(或与配偶)单独居住,子女都在外地工作,打工。
四是老人(或与配偶)单独居住,无子女。
五是老人(或与配偶)与成年或未成年的孙子孙女住在一起。
六是住在养老机构的三无老人。
(二)生活来。
老年人生活来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退休金,养老保险金,个人账户积累,子女供养,政府供养,自己挣钱养活自己,在以上几种情况中,靠子女接济和吃养老保险金生活的老人数量最宠大。
四、目前老年人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随着老年人年龄的增加,生理机能的衰退及晚年的孤独感已影响老年人的日常生活,他们不得不依靠别人的帮助才能生活。
关于居家养老服务相关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居家养老服务相关情况的调研报告关于居家养老服务相关情况的调研报告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加剧,居家养老服务成为越来越多老年人和家庭关注的问题。
为了了解当前我国居家养老服务的相关情况,本文对该领域进行了调研,并针对调研结果提出相关建议。
一、居家养老服务的现状1.现状概述我国居家养老服务起步比较晚,目前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
截至2020年底,全国居家养老服务机构累计达到7514家,其中,公办机构538家,民办机构6976家。
但是,居家养老服务的发展不平衡,覆盖率不高,许多地区的老年人无法享受到居家养老服务。
2.服务模式目前,我国的居家养老服务模式主要包括社区服务站、家庭式照料中心、护理机构、家政公司等。
其中,社区服务站是最为常见的居家养老服务模式,通过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助餐、护理等服务,帮助老年人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难题。
3.人力资源目前,我国居家养老服务的人力资源较为紧缺,以护理员为例,尤其是高素质护理员的供应量明显不足。
同时,居家养老服务行业的待遇较低,难以吸引更多高素质的人才进入。
此外,由于管理和监管不完善,一些从业人员的行为失范现象也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健康和权益。
4.政策环境近几年来,国家陆续出台了一些居家养老服务相关的政策和措施,如《居家养老服务管理办法》、《家庭服务业规划》等。
这些政策和措施为居家养老服务的发展提供了一定保障。
二、存在问题及改进建议1.服务体系建设不完善目前,我国居家养老服务的设施和服务体系建设还不完善,很多老年人无法享受到相应的服务。
因此,应加大对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和服务体系的建设和完善,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2.服务机构数量不足尽管家庭式照料中心、护理机构、家政公司等服务机构不断增加,但它们的数量和质量还是不足以满足老年人的需求。
需要积极探索和开拓新的服务模式,增加服务机构的数量和类型,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
3.人才短缺居家养老服务行业的从业人员素质和数量也令人担忧。
居家养老服务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三篇

居家养老服务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三篇篇一:居家养老服务平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一、居家养老服务平台建设项目简介(一)、项目承担单位情况概况1、项目单位的基本本项目单位为XX市XXX区民政局。
XXX区民政局承担着区域内救灾救济、城乡低保、优抚安置、社会福利、基层政权、社区建设、区划地名、殡葬管理、婚姻和社团登记等社会职能。
区民政局与区老龄办合暑办公,全区的老龄事业工作列入区民政职能工作范围。
2、项目单位近年工作情况XXX区曾于19XX年荣获“全国民政工作先进县(市、区、旗)”荣誉称号,进入新世纪以来,除努力做好以上各项年度职能工作外,在社区工作方面,把积极探索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努力开创社区工作新局面,大力扶持和发展家政服务、居家养老、社区信息化建设等作为推动社区服务社会化和产业化的主攻方向,取得了较好的成绩;20XX年,荣获“全国社区建设示范区”;20XX年,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先进单位”;20XX年,荣获“全国老年维权示范岗”;同年,为加快老龄事业的发展,编制了《区老龄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20XX—20XX年)》,使各项民政工作更具有严肃性和计划性;20XX年,荣获“全国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创新提名奖”等荣誉称号。
这些成绩,充分体现了区民政局为全区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作出的应有贡献。
3、项目单位的经费状况XXX区民政局属财政预算拨款单位,资金构成分为上级财政民政专项资金拨款和区本级财政民政专项资金预算两大类。
经费支付科目包括城乡低保金、救灾救济金、困难救助金、优抚金、义务兵优待金、退伍兵安置金、福利彩票公益金、社会捐赠慈善基金、民政事业费等各项专项资金。
20XX年,上级财政拨款总计3262.93万元,区级财政预算拨付1028.58万元,上级下拨福利彩票公益金167万元,全年累计拨款4458.51万元。
从20XX年起,区财政每年预算5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社区建设,今明两年,该资金主要用于建设我区社区服务体系。
居家养老服务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三篇

居家养老服务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三篇篇一:居家养老服务平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一、居家养老服务平台建设项目简介(一)、项目承担单位情况概况1、项目单位的基本本项目单位为XX市XXX区民政局。
XXX区民政局承担着区域内救灾救济、城乡低保、优抚安置、社会福利、基层政权、社区建设、区划地名、殡葬管理、婚姻和社团登记等社会职能。
区民政局与区老龄办合暑办公,全区的老龄事业工作列入区民政职能工作范围。
2、项目单位近年工作情况XXX区曾于19XX年荣获“全国民政工作先进县(市、区、旗)”荣誉称号,进入新世纪以来,除努力做好以上各项年度职能工作外,在社区工作方面,把积极探索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努力开创社区工作新局面,大力扶持和发展家政服务、居家养老、社区信息化建设等作为推动社区服务社会化和产业化的主攻方向,取得了较好的成绩;20XX年,荣获“全国社区建设示范区”;20XX年,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先进单位”;20XX年,荣获“全国老年维权示范岗”;同年,为加快老龄事业的发展,编制了《区老龄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20XX—20XX年)》,使各项民政工作更具有严肃性和计划性;20XX年,荣获“全国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创新提名奖”等荣誉称号。
这些成绩,充分体现了区民政局为全区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作出的应有贡献。
3、项目单位的经费状况XXX区民政局属财政预算拨款单位,资金构成分为上级财政民政专项资金拨款和区本级财政民政专项资金预算两大类。
经费支付科目包括城乡低保金、救灾救济金、困难救助金、优抚金、义务兵优待金、退伍兵安置金、福利彩票公益金、社会捐赠慈善基金、民政事业费等各项专项资金。
20XX年,上级财政拨款总计3262.93万元,区级财政预算拨付1028.58万元,上级下拨福利彩票公益金167万元,全年累计拨款4458.51万元。
从20XX年起,区财政每年预算5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社区建设,今明两年,该资金主要用于建设我区社区服务体系。
居家养老服务调研报告

居家养老服务调研报告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剧,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
为了解居家养老服务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我们进行了一项调研,以下是调研报告的内容。
一、居家养老服务的现状。
1. 居家养老服务的范围。
居家养老服务包括日常生活照料、健康护理、心理慰藉等多方面内容,旨在帮助老年人在家中安全、舒适地生活。
2. 居家养老服务的提供者。
目前,居家养老服务的提供者包括政府机构、社会福利机构、专业养老服务机构以及个人志愿者等多种形式。
然而,由于资源不足、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老年人普遍感到居家养老服务的不足和不便。
二、居家养老服务的问题。
1. 资源不足。
在城市地区,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量大,但是服务资源有限,导致很多老年人无法得到应有的照料和关怀。
2. 服务质量参差不齐。
由于居家养老服务提供者的不同,服务质量存在很大的差异。
一些老年人反映,有的服务人员素质低下,服务态度恶劣,甚至存在虐待老人的情况。
3. 老年人需求多样化。
随着老年人群体的多样化,他们的需求也日益多元化,但是目前的居家养老服务并不能满足他们的多样化需求。
三、改进居家养老服务的建议。
1. 加大政府投入。
政府应当加大对居家养老服务的投入,增加服务资源,提高服务质量,确保老年人能够享受到优质的居家养老服务。
2. 完善监管机制。
建立健全的监管机制,对居家养老服务提供者进行严格的资质审核和服务质量监督,减少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的现象。
3. 多元化服务模式。
针对老年人的多样化需求,提供多元化的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包括健康护理、心理慰藉、文化娱乐等多方面内容,满足老年人的不同需求。
四、结语。
居家养老服务是一个关乎社会稳定和老年人福祉的重要问题,我们希望通过本次调研报告的内容,引起社会各界对居家养老服务问题的重视,促进相关政策的改进和完善,为老年人提供更好的居家养老服务。
通过本次调研,我们深刻认识到了居家养老服务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同时也为改进居家养老服务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建议。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调研报告5篇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调研报告5篇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调研报告5篇只有走出去,你才会知道世界不再只是一扇好看的玻璃房,你才会看见眼前不再只是一堵堵心的墙。
你也才能够品味出,日子不再只是白日里没完没了的堵车、下面是小编带来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调研报告,希望大家喜欢。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调研报告1一、我市老年人口和养老服务机构现状及工作成效(一)我市老年人口的基本状况按照国际标准,一地区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到7%即为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志。
我国于1999年进入老龄化社会,至20年底全国老年人口达1.94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4.9%。
我市1991年有老年人口36.25万,占总人口比例的10.09%,标志着我市进入老龄化社会;截至20年底,我市户籍老年人口达87.264万,占全市户籍人口的16.06%,较1991年增长了1.41倍,年平均增长率为7.32%。
目前我市有空巢老人23万,占老年人口总数的26.36%;失能老人19万,占老年人口总数的21.77%。
在全国31个省会城市中我市老龄化程度排第9位,在云南16个州(市)中排第1位,是人口老龄化较为严重的城市,具有高龄化、空巢化的特点,需要照料的失能、半失能老人数量剧增。
(二)我市养老服务机构现状我市目前具有一定规模的老年人活动中心4所,各类养老服务机构119所,总计拥有床位数1.6万张,每千名老人拥有床位18张,已建成投入运营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72个,市级层面成立了市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协会、市养老产业协会,全市95%的城市社区和85%的农村社区(村)均成立了老年人协会。
(三)我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情况及成效1、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情况根据省、市《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相关要求,我市于20年启动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建设工作,当年省下达我市建设任务为60个,20年为80个,到目前为止已有72个建成并投入使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城市居家养老服务研究报告
研究单位: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
发布时间:2008年2月21日
我国已于1999年进入老龄社会。
目前,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超过1.49亿,占总人口的11%以上。
人口老龄化给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发展带来了巨大挑战,特别是养老保障、医疗保障、养老服务和农村养老等方面的压力巨大,引起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
2006年2月9日,我国颁发了《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意见》,提出了要“逐步建立和完善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
为推动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开展,全国老龄办组织进行了《我国城市居家养老服务研究》,现将成果发布如下:
(一)我国城市老年人口结构
根据调查,截至2006年6月1日,我国60岁以上城市老年人口有3856万。
从性别结构看,女性老年人口比例略高于男性,分别占老年人口总数的51.8%和48.2%。
从年龄结构看,中龄和低龄老年人是主体。
被调查老年人中,低龄老年人(60-69岁)占56%,中龄老年人(70-79岁)占34.1%,高龄老年人(80岁及以上)占9.9%。
2000年我国城市8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246万,到2006年增长到382万,增加了55%;城市80岁及以上人口占老年总人口的比例从2000年的8.4%增至2006年的9.9%,年龄结构高龄化问题显露。
从文化教育程度看,城市未上过学的老年人比例从2000年的28.2%下降到2006年的16.4%,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比例从2000年的38.1%提高到2006年的47.1%。
(二)老年人健康状况
调查显示,我国城市老年人中生活能够完全自理的占85.4%,部分自理的占9.6%,完全不能自理的占5.0%。
从年龄结构看,老年人年龄越高健康状况越差,变化非常明显。
低龄老年人健康状况较好,完全自理的比例为93.2%,部分自理的比例为5.0%,完全不能自理的比例只有1.8%。
中龄老年人健康状况较差,完全自理的比例为81.5%,部分自理的比例为12.2%,完全不能自理的比例为6.3%。
高龄老年人的健康状况最差,完全自理的比例只有54.3%,部分自理和完全不能自理的比例分别为26.8%和18.9%。
与2000年调查数据相比,城市日常生活完全不能自理或部分不能自理老年人的绝对数增加明显,完全不能自理的老年人由154万增加到194万,部分不能自理的老年人由260万增加到370万。
(三)老年人空巢现象
根据中国老年科研中心调查,目前全国城市老年人空巢家庭(包括独居)的比例已经达到49.7%,与2000年相比增加的非常迅速,提高了7.7个百分点。
我们对其中地级以上大中城市的调查显示,老年人的空巢家庭(包括独居)比例更高,已经达到56.1%,其中独居老年人占12.1%;仅与配偶同住的占44%。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们生活观念,住房条件的改善,以及独生子女的父母开始进入老年期,空巢现象将更加普遍,空巢期也将明显延长。
与发达国家独居与夫妇空巢户高达70%~80%的比例相比,我国老年人空巢比例持续增加的趋势将是不可逆转的。
(四)家庭结构趋向小型化
中国人口家庭结构趋向小型化。
1953年家庭平均人口为4.33人,50年代、60年代、70年代都大体稳定在4.23~4.43人之间。
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初,随着计划生育的推行和家庭意识的变化,独生子女增多,家庭平均人口逐渐下降,家庭构成呈现小型化趋势。
1982年平均每个家庭的人口为4.4人,1995年为3.7人,2005年为3.13人,23年间家庭平均人口减少了1.27人,下降幅度高达28.86%,城市家庭结构小型化更加明显,而且这种趋势仍在延续。
(五)老年人养老方式的选择
我们的研究表明,85%以上的老年人有享受居家养老服务的意愿。
而且,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组和不同健康状况的老年人对享受居家养老服务的意愿都比较强烈,也就是说,老年人对居家养老服务方式的认同并不受性别、年龄、健康状况的影响。
而选择住养老院等养老机构养老的只占6~8%左右。
(六)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
根据调查,我国城市中48.5%的老年人有各种各样现实的养老服务需求。
其中需要家政服务的占25.22%,需要护理服务的占18.04%,需要聊天解闷的占13.79%,需要法律援助服务的占2.25%。
但从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发展的状况来看,虽较之以前有了新的发展,但还远不能满足老年人的需求。
目前我国城市居家养老服务需求总的满足率只有15.9%,其中家政服务满足率为22.61%,护理服务满足率为8.3%,聊天解闷服务满足率为3.16%。
(七)居家养老服务的发展前景
开展城市居家养老服务不仅能够产生很好的经济效益,也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
根据测算,我国城市居家养老家政服务和护理服务两项,目前潜在的市场规模已经超过700亿元,2010年将增加到1300亿元,到2020年将超过5000亿元。
“十一五”期间大约每年增加150亿元,2010-2020年每年增加约370亿元。
居家养老服务属于第三产业,具有很强的就业容纳力。
按照就业人员与有需求的老年人数1:10的比例计算,2006年城市大约需要180万服务人员,预计到2020年扩大为650万人,平均每年增加30多万个就业岗位。
根据全国老龄办发布的《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从2001年到2100年,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将经历快速老龄化、加速老龄化和稳定的重度老龄化三个阶段,21世纪的中国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老龄社会。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是在尚未实现现代化,经济尚不发达的情况下进入老龄社会的,属于典型的未富先老。
我们面临的人口老龄化挑战将比其他国家更加严峻,特别是养老服务所面临的压力更大。
调查表明,随着经济发展和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家庭小型化趋势日益明显,
人们居住方式和生活方式深刻变化,社会转型带来的生活节奏加快和工作压力增加等原因,导致家庭养老功能日益弱化,传统家庭养老服务模式受到了挑战,需要找到一个容家庭养老长处与社会化为老服务共存的新模式。
另一方面,发展机构养老服务由于受耗费资源多、建设周期长、服务对象范围狭窄等因素制约,不可能满足多数老年人的服务需求,必须探索一条能够满足绝大多数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的新形式,这就是居家养老服务。
研究表明,发展居家养老服务,最首要的一点是符合我国的传统文化习俗。
家庭对于老年人来说,是他们毕生经历和努力的结晶,保留了他们整个生命历程的印记,甚至是他们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与西方文化不同,我国老年人在希望获得服务的同时,也更看重家庭带给自己的安全感、亲情感和归属感,这种超越服务层次的需求,往往只有在家里才能得到。
居家养老服务把老年人在家里居住与社会提供服务支援和帮助结合起来,正是满足老年人这种情感需要的最好方式。
其次,居家养老服务是大多数老年人的必然选择。
目前我国的每千名老年人拥有的养老机构床位数只有11.6张左右,也就是说最多只有1.16%左右的老年人能够到养老机构享受养老服务,而其余98.84%的老年人,不管是情愿还是出于无奈,都必然会在家里养老。
这就需要考虑绝大多数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大力发展居家养老服务。
第三,居家养老服务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体现。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在新时期提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关注老年弱势群体,妥善解决老年人养老这一日益突出的社会问题,使老年人能够与其他人群一样共享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成果,既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的之一。
为全面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落到实处,让每一个老年人都能分享社会文明进步的成果,就必须大力发展居家养老服务,用社会化的为老服务惠及老人,有效提高老年人的生命和生活质量,这样才能促进家庭和谐、社区和谐和代际和谐,进而推动和谐社会建设。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