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一号】2014-2015学年高中地理 1-1 我们周围的环境课内基础训练 新人教版选修6
《名师一号》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时2 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 环境保护 环境污染与防治 环境管理课件

填埋法
优点
缺点
投资少,处理量大,技术要 永久性占地面积大,造成污 求低,可处理所有种类垃圾 染的潜力大 无法处理不可降解垃圾,露 通过微生物发酵,可将病原 天堆放造成大气污染、水污 菌杀死,使垃圾变成有机肥 染 耗资巨大,焚烧后所剩的灰 回收热能和垃圾减量最彻底 烬是难以处理的部分;大气 ,消灭各种病原菌 污染严重;设备投资大
变小 (1)洞庭湖面积变化的趋势是________ ,主要原因是 围湖造田 泥沙淤积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 (2)洞庭湖是我国重要的湖泊湿地。洞庭湖面积的这种变化
产生原因
乱砍滥伐森林 、过度捕猎和 非法贸易、环 境污染、物种 入侵
治理措施 扩大自然保护 区,建立生态 走廊,采育结 合,合理放牧 ,实行禁牧、 休渔期制度, 严禁走私,严 防物种入侵
森林资 源破坏
全球森林资源 迅速减少,尤 以热带雨林破 坏最为严重
乱砍滥伐、滥 垦、滥牧、空 气污染、森林 火灾
是水体最重要的污染 源,具有量大、面广 、成分复杂、毒性大 、不易净化、难处理 等特点
水中含有农药和化肥
水中多含无毒的有机 盐、需氧的有机物、 病原微生物,氮、磷 、硫含量也较高
3.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和利用 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应坚持“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的原 则。
(1)固体废弃物处理的主要方法及其优缺点
一氧化碳主要 一氧化碳危害 来自汽车尾气 一氧化碳和二 人体健康;二 ,二氧化碳主 氧化碳 氧化碳造成全 要来自矿物燃 球变暖 料的燃烧
氮氧 化物
氧化亚氮、一 氧化氮、二氧 汽车尾气、工 化氮、三氧化 业污染 二氮等
造成酸雨
碳氢化 合物
名师一号》湘教版地理配套课件必修一第3章第2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2) 如果该山地山麓平均气温为 12℃,而该山顶部并没有常 年积雪,故顶部的平均气温不会低于 0℃,根据气温垂直 递减规律可知,该山的高度不会超过2000米。 (3)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是在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
影响下形成的自然带,而南半球并没有温带季风气候的分
布,故可推断出该山地所在的地区是终年受西风影响的温 带海洋性气候。
(3)该山地所在地区的气候主要受(
A.信风影响 B.季风影响
)
C.西风影响
答案:(2)B (3)C
D.西风和副高交替影响
解析:(1)从图中自然带分布南低北高可知,该山地位于 南半球,北坡为向阳坡,光热条件较好,故同一自然带分 布的下限要高于南坡。另外从该山地的基带为落叶阔叶林 带可知,该山地位于温带地区。
重点4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与农业生产的因地制宜
认识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对指导农业生产具有重要的实 践意义。
(以上是以我国为例进行说明的)
互 动 探 究 探究1下图是陆地自然景观类型分布与水热条件关系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下列对自然景观分布规律影响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沿X方向干燥程度增加 B.沿X方向热量增加 C.沿Y方向海拔高度增加
(1)该现象常年出现在( A.温带落叶阔叶林 B.热带草原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D.热带雨林 答案:D
)
(2)该现象在我国较普遍出现于( A.天山天池湖滨 B.西双版纳澜沧江畔 C.桂林漓江沿岸
)
D.武夷山九曲溪边
答案:B 解析:第(1)题,“滴水叶尖”说明该地气候湿热的特征,因此该 现象出现于热带雨林气候区。第(2)题,我国西双版纳受热带季 风气候的影响,为热带季风气候,形成热带季雨林。
《名师一号》高中地理 第1章第1讲 地球的宇宙环境太阳对地球的影响课件 湘教必修1

3.太阳系和地月系
(1)太阳系
①组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由__太__阳__、__围__绕__太__阳__运__行__的__行__星__、__矮__行__星__,__以__及__小__行__星__、_。彗
②星中、心流天星体体_、__卫__星__和_,行质星量际占物_质__等__太__阳_。系小天体组成
2.银河系及河外星系 (1)主要组成:__恒__星____等较大天体。 (2)银河系:主要组成天体___恒__星___和___星__云___。 (3)河外星系:超过___1_2_5_0__亿个。 (4)总星系:_银__河__系__和__河__外__星__系__构__成__的__最__大__的__天__体__系__统___。
2.阐述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主要讲了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和太阳活
动对地球的影响。把握本考纲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关 注的重点不是太阳辐射和太阳活动本身,而是它们对地球 的影响。第二,“影响”应从对地理环境和对人类活动两 方面来谈。第三,要辩证地看待宇宙环境对地球的影响。 从一般意义上说,太阳辐射的影响是有利的,太阳活动的 影响是不利的;更进一步分析,太阳辐射也有不利的影响 (如过多紫外线辐射),太阳活动也会产生有利的影响(如 尚在研究中的太阳活动对气候方面的影响)。
(4)目前观测到的彗星有多少颗?说明彗星绕日公转的轨 道。
目前,已观测到的彗星约有1600多颗,其中最著名的是哈 雷彗星,绕日公转周期为76年。彗星绕日公转的轨道为扁 长轨道,有的是扁长的椭圆轨道,绕日公转方向为自东向 西,表现为顺时针。
重点3 地球存在生命物质的条件 (1)从地球与太阳的距离及其体积、质量的大小等方面,分
【与名师对话】2015高考地理(湘教版)一轮课件必修1 第1章 宇宙中的地球

①纬度变化。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则北半球各地 昼长夜短,越往北,昼越长,北极地区出现极昼,极 昼范围是(90°-直射点的纬度数)N以北地区;南半 球各地昼短夜长,越往南,夜越长,南极地区出现极 夜,极夜范围是(90°-直射点的纬度数)S以南地 昼夜 区。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则相反。 长短 ②季节变化。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则北半球各地昼 的确 渐长,夜渐短;直射点向南移动,则北半球各地昼渐 定 短,夜渐长;无论直射点怎样移动,赤道上终年昼夜 等长。 ③昼弧与夜弧的比例=昼和夜的经度数比 昼长=昼弧经度数/15=(正午12时-日出时间)×2 夜长=夜弧经度数/15=(子夜24时-日落时间)×2
启迪1:
学生甲:地球运动的题目有时在高考中要多难有
多难,试题难度大时读好久都难窥门径。这是什么原因导致 的?怎么办?
名师甲:有关地球运动的题目,绝大多数都能落实到具有 经纬线、蕴含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和时间信息的日照图 上。复习过程对诸多形式的日照图进行对比研究,找到共性和 个性的地理知识,就可以实现对地球运动类题目应对能力、认 识水平的升华。如此,高考解题,自然就游刃有余了。
(2)下列现象发生时间与海轮途经P点的日期相近的是( A.江淮平原地区正播种冬小麦 B.长江中下游地区正值梅雨季节 C.北京一年中昼长最短 D.塔里木河一年中流量最大
)
【解题三步走】 一、严密审题,获取题目信息。
审题 内容 审题干 审图像 审设问 审设问,明确思 维方向 题目(1),要明确 找太阳直射点的 方法。 题目(2),要求对 地理事象的时空 分布有较全面、 透彻的了解。
信息 解读
审图像,掌握基础信息。 审题干,找出 题目(1),由题干材料知EF为 隐含信息。 晨线,与赤道相交于 “海轮途经P 135°E,与南极圈内某纬线 点时正值日 相切。由此可知:地球昼夜分 出,EF表示 布,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地 晨昏线”,表 方时6点的经线,日期不是12 明EF为晨 月22日。 题目(2),图示日期为北半球 线。 冬半年(不是冬至日)。
高一上册高中地理必修1全册特级教师辅导视频名师课堂教学实录授课合集整理

高一上册高中地理必修1全册特级教师辅导视频名师课堂教学实录授课合集整理高一上册高中地理必修1全册特级教师辅导视频名师课堂教学实录授课合集整理上课实录、课堂实录教学视频老师多媒体优质课公开课示范课研讨课视频录像、观摩课精品课例名师教学实录、在线视频免费下载播放由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整理,提供各年级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必修讲学稿教案习题答案PPT课件试卷教学设计导学案教学反思说课稿听课评课稿!第一章行星地球高中地理必修1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特级教师辅导视频教学名师课堂高中地理必修1第一章《太阳对地球的影响》特级教师辅导视频教学高中地理必修1第一章《地球的运动》特级教师辅导视频教学名师课堂高中地理必修1第一章《地球的圈层结构》特级教师辅导视频教学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高中地理必修1第二章《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特级教师辅导视频教学高中地理必修1第二章《气压带和风带》特级教师辅导视频教学高一上册高中地理必修1第二章《常见天气系统》特级教师辅导视频教学名师课堂高中地理必修1第二章《全球气候变化》特级教师辅导视频教学名师课堂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常见天气系统》课堂教学实录优质课视频第三章地球上的水高中地理必修1第三章《自然界的水循环》特级教师辅导视频教学名师课堂高中地理必修1第三章《大规模的海水运动》特级教师辅导视频教学高中地理必修1第三章《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特级教师辅导视频教学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自然界的水循环》课堂教学实录优质课视频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大规模的海水运动》课堂教学实录优质课视频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高中地理必修1第四章《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特级教师辅导视频教学高中地理必修1第四章《山岳的形成》特级教师辅导视频教学名师课堂高中地理必修1第四章《河流地貌的发育》特级教师辅导视频教学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课堂实录教学视频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山地的形成》课堂实录教学视频优质课录像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河流地貌的发育》课堂实录教学视频优质课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高中地理必修1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级教师辅导视频教学高中地理必修1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特级教师辅导视频教学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课堂实录教学视频优质课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人教课标版高中地理必修1《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名师同步教学实录高一上册高中地理必修1全册特级教师辅导视频名师课堂教学实录授课合集整理上课实录、课堂实录教学视频老师多媒体优质课公开课示范课研讨课视频录像、观摩课精品课例名师教学实录、在线视频免费下载播放由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整理,提供各年级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必修讲学稿教案习题答案PPT课件试卷教学设计导学案教学反思说课稿听课评课稿!第一章行星地球高中地理必修1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特级教师辅导视频教学名师课堂高中地理必修1第一章《太阳对地球的影响》特级教师辅导视频教学高中地理必修1第一章《地球的运动》特级教师辅导视频教学名师课堂高中地理必修1第一章《地球的圈层结构》特级教师辅导视频教学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高中地理必修1第二章《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特级教师辅导视频教学高中地理必修1第二章《气压带和风带》特级教师辅导视频教学高一上册高中地理必修1第二章《常见天气系统》特级教师辅导视频教学名师课堂高中地理必修1第二章《全球气候变化》特级教师辅导视频教学名师课堂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常见天气系统》课堂教学实录优质课视频第三章地球上的水高中地理必修1第三章《自然界的水循环》特级教师辅导视频教学名师课堂高中地理必修1第三章《大规模的海水运动》特级教师辅导视频教学高中地理必修1第三章《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特级教师辅导视频教学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自然界的水循环》课堂教学实录优质课视频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大规模的海水运动》课堂教学实录优质课视频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课堂实录教学视频优质课录像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高中地理必修1第四章《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特级教师辅导视频教学高中地理必修1第四章《山岳的形成》特级教师辅导视频教学名师课堂高中地理必修1第四章《河流地貌的发育》特级教师辅导视频教学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课堂实录教学视频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山地的形成》课堂实录教学视频优质课录像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河流地貌的发育》课堂实录教学视频优质课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高中地理必修1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级教师辅导视频教学高中地理必修1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特级教师辅导视频教学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课堂实录教学视频优质课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课堂实录教学视频优质课人教课标版高中地理必修1《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名师同步教学实录高一上册高中地理必修1全册特级教师辅导视频名师课堂教学实录授课合集整理上课实录、课堂实录教学视频老师多媒体优质课公开课示范课研讨课视频录像、观摩课精品课例名师教学实录、在线视频免费下载播放由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整理,提供各年级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必修讲学稿教案习题答案PPT课件试卷教学设计导学案教学反思说课稿听课评课稿!第一章行星地球高中地理必修1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特级教师辅导视频教学名师课堂高中地理必修1第一章《太阳对地球的影响》特级教师辅导视频教学高中地理必修1第一章《地球的运动》特级教师辅导视频教学名师课堂高中地理必修1第一章《地球的圈层结构》特级教师辅导视频教学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高中地理必修1第二章《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特级教师辅导视频教学高中地理必修1第二章《气压带和风带》特级教师辅导视频教学高一上册高中地理必修1第二章《常见天气系统》特级教师辅导视频教学名师课堂高中地理必修1第二章《全球气候变化》特级教师辅导视频教学名师课堂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常见天气系统》课堂教学实录优质课视频第三章地球上的水高中地理必修1第三章《自然界的水循环》特级教师辅导视频教学名师课堂高中地理必修1第三章《大规模的海水运动》特级教师辅导视频教学高中地理必修1第三章《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特级教师辅导视频教学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自然界的水循环》课堂教学实录优质课视频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大规模的海水运动》课堂教学实录优质课视频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课堂实录教学视频优质课录像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高中地理必修1第四章《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特级教师辅导视频教学高中地理必修1第四章《山岳的形成》特级教师辅导视频教学名师课堂高中地理必修1第四章《河流地貌的发育》特级教师辅导视频教学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课堂实录教学视频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山地的形成》课堂实录教学视频优质课录像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河流地貌的发育》课堂实录教学视频优质课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高中地理必修1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级教师辅导视频教学高中地理必修1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特级教师辅导视频教学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课堂实录教学视频优质课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课堂实录教学视频优质课人教课标版高中地理必修1《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名师同步教学实录。
高中地理 第一章 环境与环境问题 第一节 我们周围的环境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6(2021年整

高中地理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第一节我们周围的环境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6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中地理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第一节我们周围的环境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6)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中地理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第一节我们周围的环境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6的全部内容。
第一章第一节我们周围的环境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环境中,属于人工环境的是()A、高山草甸B、极地苔原C、农田水利D、原始森林2、下列关于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环境即是土地、水、森林等自然事物B、相对于人类而言,周围生物要素和非生物要素都是人类的环境C、人类可以凭自己的主观意志来改造环境D、全球环境的变化,全是人类不合理的改造自然环境造成的。
3、读人类与环境关系示意图,判断下列题目.(1)工业“三废"的排放所属环节是( )A、①B、②C、③D、④(2)下列不属于④环节的是()A、印度洋大海啸造成重大生命财产损失B、南水北调缓解华北地区用水紧张状况C、伦敦烟雾事件导致许多人生病和死亡D、海洋污染引起赤潮、使海洋渔业减产4、人类与环境是一对矛盾的两个方面,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人类活动影响环境,反过来,环境也会制约人类。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造成黄土高原地区形成如此地貌特征的最主要人为原因是()A、露天采矿B、城市化C、战争D、破坏植被(2)下列不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造成的危害是()A、造成当地生态环境的恶化B、造成耕地的土层变薄,养分流失,耕地质量下降C、使黄河成为世界上含沙量最高的河流D、湿地遭破坏5、读“我国江南某地土地资源构成和利用结构图",据此回答下列题目.(1)该区域土地后备资源约占土地面积的( )A、1%B、20%C、19%D、21%(2)该区域土地利用方式容易造成的环境问题( )A、土地沙漠化B、水土流失C、土壤盐碱化D、温室效应(3)解决该地区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现阶段最有效的措施是( )A、控制人口数量和提高人口素质B、退耕还林还草C、加大科技投入,建立商品性农业基地D、开发利用土地的后备资源6、1986年4月,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反应堆发生泄漏,造成31人死亡,203人受伤,13万人疏散,大量强辐射物质泄漏。
【金牌学案】2022秋地理人教版选修6练习:1.1 我们周围的环境

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第一节我们四周的环境基础夯实1.下列关于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环境是相对四周事物而言的B.环境是指相对并相关于某项中心事物的四周事物C.环境是中心事物四周的全部空间所以环境是相对于中心事物而言的,中心事物不同,环境也就不同。
2.环境是指相对并相关于某项中心事物的四周事物,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中心事物不同,环境也不同B.四周事物是指自然界C.中心事物肯定是指人类,中心事物不同,环境也就不同。
3.下列地理事物都属于自然环境的是()。
A.沿海滩涂、名胜古迹B.自然草场、畜群牧场C.风景巡游区、水产养殖场环境是指受人类影响较稍微,仍保留着自然生态特点的环境。
极地、高山及荒漠区受人类的影响较稍微,保留着自然生态特点,属于自然环境。
环境和环境问题是当代人最关怀的问题之一。
据此完成第4~5题。
4.下列事物属于人工环境的是()。
A.高山草甸B.极地苔原C.科尔沁沙地D.亚马孙的原始森林5.能促进人类与环境统一的生产活动是()。
A.山区毁林开荒B.围湖造田C.黄淮海平原上建筑林网5.C4题,考查对环境分类的理解。
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是依据人类对环境的影响程度来划分的。
A、B、D三项中的环境受人类影响较小,故属自然环境。
科尔沁沙地主要处在农牧交叉带,由于人类过度垦荒、超载放牧等缘由形成。
第5题,能促进人类与环境统一的生产活动是利于环境向良性方向进展的活动,黄淮海平原上建筑林网有利于改善局地气候,利于农业生产,所以能促进人类与环境统一。
6.下列现象或过程,哪些能体现环境对人类的反作用?()A.因破坏植被而造成水土流失B.科技水平提高,人们生活水平提高C.伊拉克入侵科威特,遭到多国部队打击,内蒙古畜牧业从业人员削减相互制约的,人类作用于环境的同时,环境也会反作用于人类。
人类对植被的破坏而导致的水土流失体现了环境对人类的反作用。
力量提升2022年1月9日,全国环境爱护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部署了2022年全国环保工作的重点任务,并就大气、水体和土壤的污染等环境问题的治理公布了新的协调机制和行动方案。
名师一号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件20人教版

第28页
第二十八页,共41页。
2010年10月匈牙利一铝厂出现有毒废水泄露事故(shìgù),有毒废水 将流经地区的土壤腐蚀成红色,而且有毒废水还流入多瑙河,造 成了严重的生态灾难。据此及下图完成5~6题。
第29页
第二十九页,共41页。
5.此次水污染事件最大的危害是( ) A.水质变差,影响居民(jūmín)用水 B.大量生物中毒,甚至死亡 C.航运条件下降 D.引发赤潮 答案:B
第13页
第十三页,共41页。
(1)我国西南某地的大理石雕像,天长日久变得“面目残破”。这 主要(zhǔyào)是因为( )
A.酸雨淋蚀加剧 B.紫外线辐射强烈 C.沙尘暴频繁肆虐 D.大气二氧化碳含量增加 [答案] A
第14页
第十四页,共41页。
(2)气候变暖对全球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产生影响,下列现象与气 候变暖有关的是( )
(3)危害
破坏生态环境:18毁坏森林(sēnlín),湖水19酸化, 腐蚀20建筑物、塑料和21金属设施 土壤酸化,造成农作物22减产
(4)分布:欧洲、北美和23我国长江以南。
第7页
第七页,共41页。
解读(jiě dú)高考 第二关:热点关
第8页
第八页,共41页。
热点(rè diǎn)·精析 热点(rè diǎn)世界突出的环境问题
Image
A.沿海地区 B.工业发达的地区
C.南极地区 D.大城市地区
答案(dá àn):1.C 2.C
第25页
第二十五页,共41页。
3.该环境问题带来的危害有( )
A.海平面上升(shàngshēng)
B.腐蚀建筑物
C.增加皮肤癌的发病率 D.刺激人体呼吸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 我们周围的环境课内基础训练新人教版选修6 1.下列关于人类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人类环境是指人类周围的非生物环境
B.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C.人类是环境的产物
D.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是环境的塑造者
解析人类环境是指围绕着人类的空间,以及其中可以直接、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总体。
人类环境有别于其他生物环境,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大部分。
答案 A
2.下列环境因素中属于天然环境因素的是( )
A.盆景B.杂交水稻
C.黄山松D.校园草坪
答案 C
3.下列环境不属于天然环境的是( )
A.壶口瀑布B.中山站
C.热带雨林D.北海道渔场
答案 B
4.下列环境需要人工干预调节才能维持平衡的是( )
A.雪山冰川B.城市聚落
C.极地苔原D.珊瑚岛礁
解析A、C、D项均为天然环境,受人类的影响小而独立存在。
而城市聚落是一种人工环境,人类需要向城市聚落不断输入物质和能量,输出废弃物,才能维持系统的平衡。
答案 B
5.能促进人类与环境统一的生产活动是( )
A.开垦陡坡,增加耕地
B.加快抽取地下水,发展灌溉
C.开发利用清洁能源
D.旅游景区多建宾馆,提高接待能力
答案 C
6.解决人类与环境的矛盾,主要靠( )
A.加快资源开发
B.控制资源使用量
C.污染物达标排放
D.努力发展生产力
答案 D
7.读人类与环境关系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箭头C、D表示的含义是:C__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___。
(2)将下列各选项的代号分别填入A、B、C、D(与图中箭头含义相同)空格内。
①滥采滥用石油资源②燃油产生的烟尘③工业“三废”④过度抽取地下水⑤植树造林,调节气候
⑥酸雨⑦水利工程⑧环境保护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答案(1)环境系统作用于人类系统人类系统作用于环境系统
(2)②③①④⑥⑤⑦⑧
8.阅读下面的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增长的极限》一书中,描述了梅托斯等人用计算机模拟研究“人类的境遇”问题的情况,研究者以1900年到1970年世界人口、粮食、资源以及工业污染和人均工业产值的变化数值为依据,提出了一个“人口增长、自然资源与环境污染的世界模型”,如图所示。
(1)人口不加限制地增长必将导致人均粮食产量________。
(2)人口过度膨胀必然会使自然资源和人均工业产值发生________。
(3)人口剧增和环境污染加剧,会加速粮食________,从而使人口死亡率________。
(4)从模型曲线可以看出,为了人类的根本福利,应当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减少
(2)灾难性下降
(3)减少升高
(4)控制人口增长,保护自然资源,防治环境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