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城市化 ppt课件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课件:2-2 城镇化 (56张)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课件:2-2 城镇化 (56张)

人口数/万人 >1000 500~1000 100~500 50~100 <50
泰州 扬州
长 江
南京 镇江
常州 无锡

南通

常熟泰州

扬州 镇江
长 扬中
如皋
泰兴靖江江 南通 张家港
海门
南京 句容 丹阳 常州 江阴
金坛 无锡
常熟 太仓
溧阳
苏州 昆山
海 启东
宜兴
吴江
上海
湖州
嘉兴
嘉兴
桐乡
平湖

进经济发展。
02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 城镇里建筑密集,人口密度和居住密度大,水、电、天然气等设 施集中,可提高土地、水等资源的利用效率
• 城镇中大型的住宅小区可以集中提供水、 电、气等资源,客 纳众多人口,满足人们日常休闲、购物等生活需求。
03 改善城乡居住环境
• 城镇化伴随着污染物的集中排放,同时也便于 人们对污染物进行集中处理,提升环境质量, 通过平整土地、修建设施、绿化等措施,改善 城乡居住环境
乡村人口向城市迁移,明显超过了国家
指城市化水平落后于工业化和经济发 展水平的城市化模式。
经济发展的承受能力,城市基础设施和 公共服务建设相对落后,如巴西等拉丁 美洲国家。
【补充】发展中国家城镇化可能出现的问题
➢ 超前城镇化
➢ 滞后城镇化
➢ 城镇化水平区域差异大
拉丁美洲的许多国
发展中国家在改革开放 我国东部的自然禀赋(气候、
城市的拉力和乡村 市区人口激增,地价上
成因 的推力
涨,交通拥堵;郊区基 础设施的完善
逆城市化
再城市化
20世纪70-80年代
20世纪80年代以后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城市化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城市化
达1302.66万人。
02 推动城市化发展的动力 The significance of Urbanization
推力:乡村的缺点 拉力:城市的优点
03
城市化的意义
The significance of Urbanization
03、城市化的意义
01 促进区域
经济增长
03 改善城乡
居住环境
02 提高资源
2.3 城 市 化
学习目标:
1、了解城市化的概念、标志和意义 2.掌握世界城市化的进程及各阶段的特点。 3、理解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4、能够根据有关资料,分析不合理的城市化带来的环境问题及降低城市 化对地理环境影响的措施。
01 城市化的概念 02 推动城市化发展的动力 03 城市化的意义 04 世界城市化进程 05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环境污染:水污染
城镇中会有大量的生产、 生活污染物进入到水体中, 造成水污染。
世界最脏的河之一 印尼芝塔龙河
印度恒河
2004 沱江“3.02”特大水污染事故】
四川省的名字来源于它境内的四条河流。它们丰沛 的水源,造就了四川这个天府之国。可是2004年2月到3 月,这四条河流之一的沱江,却给天府之国带来了一场 前所未有的生态灾难。当时,因为大量高浓度工业废水 流进沱江,四川五个市区近百万老百姓顿时陷入了无水 可用的困境,直接经济损失高达2.19亿元。这起事件, 被国家环保总局列为近年来全国范围内最大的水污染事 故之一。造成此次特大水污染事故的原因,是川化股份 公司排放水氨氮指标严重超过强制性国家环境保护标准, 且持续时间长。
04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 的影响
1.合理的城市化可以改善城乡居住环境
集中处理污染物,提升环境质量;通过平整土地、修建设施、绿化等措 施,改善城乡居住质量。

高中地理第三节城市化(27张ppt)优秀课件

高中地理第三节城市化(27张ppt)优秀课件
城用地规模扩大 城人口在总人口的比 重不断上升
2、衡量城化水平的标志: 城人口占总人口比重
3、为什么会城化
推拉 推力——使得人群离开村的因素 理论
拉力——吸引人群来到城的因素
4、城化的意义
①、带动_区__域__经__济_________开展;
②、带来_聚___落__形__态_____
的变化;
③、带来_生__产__方__式_____生_ 活、方__式____价___值__观__念、
第三节 城化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城化的含义。 2、掌握不同国家、地区城化的进
程及特点。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学会与
他人合作、探究学习。 2、运用地理图表等资料分析、归
纳、总结,比较不同国家城化的过程及
自学指导
1、什么是城化〔概念、标志、推力因素、拉 力因素〕
2、城化的意义
城市化特点

起步早
达 国
城化水平高

出现逆城化现象

起步晚,开展快


城化水平低
国 家
城开展不合理
探究活动:看图2.24 城化对地理环境各要素产生哪些影响?
生物圈
岩石圈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水圈
大气圈
城化是否必然对地理环境产生不良的影响呢?
合理的城化。。。。 也可以改善环境。例如, 通过平整土地、修建水利设 施、绿化环境等措施,使得 环境向着有利于提高人们生 活水平和促进社会开展的方 向转变。〔有利方面〕
3、城化进程表 〔结合图2.19和案例4〕
城市 化阶

水平
初期 低于30% 阶段 水平低
发展 速度

第二课时城镇化进程课件-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二

第二课时城镇化进程课件-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二

城镇人口比例/100%
世界城镇化进程——时间差异
100 后期阶段
80
60 中期阶段
40
20 初期阶段
• 城镇化水平比较高,城镇人口比例 的增长趋缓甚至停滞。在有些地区, 城镇化地域不断向农村推进,一些 大城市的人口和产业迁往离城市更 远的农村和小村镇,使大城市人口 减少(逆城镇化)。
• 人口向城镇迅速聚集,城镇化推进 很快。随着人口和产业向城镇集中, 城区出现了劳动力过剩、交通拥挤、 住房紧张、环境恶化等问题。汽车 普及后,许多人和企业开始迁往郊 区(郊区城镇化)。
接警——确定事故地点— —显示事故附近的巡警 车——确定最近的巡警 车——通知该巡警车。
地理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
5.由此例推想,地理信息技术还可以应用于城市管理的 哪些部门中?
城市交通管理部门、卫生 救援管理部门、商业管理 部门、物流管理部门等。
城镇分布与自然法则
自学


自 然 界
玄武岩 柱截面
3.110指挥中心要判定最近的警车至事故地点的道路是 否畅通,还需要利用哪些技术?如果存在严重交通堵 塞,110指挥中心又该怎么办?
摄像和视频传输技术; 综合运用以上技术另外找 较近且有通行条件的道路 进行救援。
地理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
4.假如你是110指挥中心的调度员,请你设计在接到报 警到指挥警车前往事故地点的工作程序。
城乡经济条件和生活水平差异
1 世界城镇化进程特点
阅读教材P36英国的城镇化进程案例,完成: 3.推测英国城镇化对区域产业结构和区域文化 的影响。
• 第二、第三产业比例上升,第一产业比例下降; • 城市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向乡村扩展。
1 世界城镇化进程特点

城镇化课件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必修二

城镇化课件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必修二
③有利于推动 科技进步,提 高区域整体发 展水平。
……
……
②有利于改善 地区产业结构, 带动区域经济 发展;
④城镇化还有 利于居民文化 和思想观念的 提高,促进城 乡交流,缩小 城乡发展差距。
一 城镇化及其过程
城镇化的弊:
9.城镇化利弊
资源问题。城镇发展 占 用大量土地,导致耕地 减少;城镇人口增加,用 水量激增,造成水资源 短缺等。
图表显示:①发达国家城镇化率高于发展中国家;②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 城镇化率都在持续升高;③发展中国家城镇化速度快于发达国家。 分析原因,根本在于城镇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工业革命推动了社会生产力 发展和城镇化水平的提高。阅读这部分内容要抓住两个关键的时间点,一是工业革命 后,二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这两个点都是生产力突飞猛进的关键性时间节点。
【思考题】 读图2-3-1,说出2007年与2017年合肥市城镇用地规模的变化。举例说明城镇
发展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问题。
图2-3-1 安徽省合肥市及周边地区不同年份卫星遥感影像
一 城镇化及其过程
二 不同地区的城镇化
三 案例:中国新型城镇
化发展道路
一 城镇化及其过程
1.相关概念
城镇包括城市和镇,是以非农业经济活动为主的地区 根据人口规模可以把城市分为五个等级:
2.新型城镇化的概念
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 乡一体、产业与城镇互动、资 源节约和集约利用、生态宜居、 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 是大中小城镇与新型农村社区 协调发展与互相促进的城镇化。
三 案例: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
2.新型城镇化的概念
●新商业区的发展和服 务设施的逐步完善, 为郊区生活提供了便利,城乡差别缩小。

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二章第六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课件

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二章第六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课件
肇庆 惠州
——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珠海
基础知识回顾
1、城市化定义
指人口向城市地区集聚和乡村地区转变为城 市地区的过程。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最重要指标是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2. 城市化、工业化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是两股相互促进的力量,区域 工业化必然带来城市化,城市化反过来又会促进工业化。
温州模式
• 与发展乡镇企业起家的“苏南模式”不同,温州模 式的发起者和创业者是千千万万的农民,农民办企 业,经营企业,承担风险,个体和私营经济的发展是” 温州模式”的核心和主体. • 位置在浙江南部山区丘陵地区,交通闭塞,资源缺乏. 与内地相比,唯一的优势是沿海但是有远离经济中心, 发展经济的优势不多. • 发展劳动密集型产品,把小商品做大,把小企业做大 做强,以小商品为主的主导产业和主导产品逐渐占领 了国内国外相当大的市场份额,是温州本身在一定程 度上具有一定的品牌效应,这是”温州模式”的突出 特点.
东北地区城市的发展
• 20世纪30年代以后,随着煤炭\铁矿资源的开 发,铁路和港口的建设,出现了一批以重化工 工业为主的城市. • 1949年国家重点建设的工业城市:长春\吉林 \哈尔滨等. • 国家工业项目的布局改变出现了一些以重 工业为主的城市:石油开发的大庆等,化工为 主的辽阳等. • 城市化水平为46.55%(全国为26.08%)
• 问题1——产业升级面临困境
思考:20世纪90年代以来,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两 地区的国际直接投资和进出口贸易总额占全国的比重有 何变化?试分析其原因。
图4.25直观的反映了长三角地区对珠三 角地区的冲击。左图“国际直接投资占全国的 比重”可以看出: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所吸纳 的国际直接投资总和占到全国的一半以上;进 入20世纪90年代后,长江三角洲国际直接投资 持续增长,并逐渐超过珠三角。 从右图“进出口贸易占全国的比重” 可看出,珠三角地区的外向型经济特征很明显, 但正在缓慢的发生转变;而长三角地区的外贸 依存度在10年内迅速增长。 由此可见,珠三角地区城市化过程, 是伴随着该地特殊的经济发展相对自发地快速 推进,缺乏宏观而理性的规划。

高中地理必修一2.3城市化PPT

高中地理必修一2.3城市化PPT
意义:缩小城乡发展差距、能带动 农村的发展,有利于改善地区产业 结构、提高区域科技水平和整体水 平、影响乡村的生产生活方式,提 高乡村对外开放程度
城市环境问题
①中心区人口密集 ②交通拥挤 “城市病” ③环境质量下降,趋于恶化 ④地价房租昂贵 ⑤就业困难 ⑥社会不太安定
城市环境严重污染
逆城市化
人口:由市中心区向郊区迁移 产业:商业和制造业向外扩散 市中心 区衰落
一、城市化的含义
概念:
人口 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
乡村 地区转变为城镇地区的过程
城市人口数量不断增加
标志
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 城市人口在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
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指标: 城市人口在总人口的比重
3、动力机制 城市化的主要动力是社会经济发展 土地 推力因素:农村__增长快,对__压 人口 力大,农村收入低,社会服务短缺,农 村受自然灾害影响大. 社会福利保障 就业机会 拉力因素:城市___多,城市_ __程度高,城市文化设施齐全, 城市交通便捷.
四、解决环境问题的主要措施: 1、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 2、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 3、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
(3)对水循环的影响 (4)对气候的影响
城市化对环境的影响
要 素 地 形
对自然地理环境的 影响


对原来的地形地貌进行改 容易水土流失、滑坡、 造,使之趋向平坦 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形成城市风,将城市大 改变了下垫面的原有性质, 气污染带到郊区,也将 使城市产生“热岛效应” 郊区大气污染带到城区 易使城区在暴雨时排水 市政建设破坏了河网系统, 使城区水系十分紊乱。 不畅,造成地面积水, 残留河道污染
城市化问题及表现形式
城市化过程中 产生的问题 表现形式

2.2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课件)(湘教版必修2)陈仓高中高一地理组

2.2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课件)(湘教版必修2)陈仓高中高一地理组
Page 2

看了这么多宝鸡不同年代的照片:
看出了什么变化?
这些变迁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 在地理学里,这种变迁的过程叫什么?
Page 3
第二节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一、城市化
人口和产业
1、概念
在空间上集聚
乡村
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
城市人口数量不断增加
2、标志 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
城市人口在总人口的比重 不断上升
逆城市化 再城市化
城市化
郊区化
Page 19
1、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的提高 2、乡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Page 20
郊区化与逆城市化
相同点 由于城市问题的产生而出现
是与城市化过程相伴的现象
不同点
中心城区 城市郊区 乡村或 小城镇
郊区化
21
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的区别
(1)郊区城市化:二战以后,若干发达国家从乡村到城市的人
Page 26
如墨西哥的工业化化与经济发展水平远远不 如发达国家,但1993年其城市化水平已74%, 明显高于同期瑞士的60%、奥地利的55%、芬 兰的62%和意大利的67%。
南美洲国家“虚假城市化”的状况最为突出。
Page 27
(三)滞后城市化 是指城市化水平落后于工业化和经 济发展水平的城市化模式。滞后的原因主 要是政府为了避免城乡对立和“城市病” 的发生,采取种种措施来限制城市化的发 展,结果不仅使城市的集聚效益和规模效 益得不到很好的发挥,而且还引发了诸如 工业乡土化、农业副业化,离农人口“两 栖化”和城镇发展无序化等“农村病”现 象。这是一种违背工业化和现代化发展规 律的城市化模式。
空前发展
Page 13
【探讨】P3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城市化(城镇化)
城市化的概念: 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
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
1、城市化的标志:
城市化的标志:
1、城市人口数量不断增加, 2、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 3、城市人口在总人口的比重不断增大
衡量城市化的重要指标:城市人口占总人口 的比重。
对比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发展图
比较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特点:
国家
Hale Waihona Puke 城市化 城市化 城市化 起步 速度 水平
现状
发达国家



逆城市 化
发展中国 家



城市化发 展不平衡
逆城市化:
• 逆城市化: 即市区内由于交通拥挤、犯罪增长、
污染严重等城市问题的压力日渐增大,城 市人口开始向郊区乃至农村流动,在那里 形成一个绿色的生态环境。
这种市区出现“空心化”,人口呈现 负增长,以人口集中为主要特征的城市化 由此发生逆转。
郊区城市化的现象:
郊区城市化:
是现代的一种普遍
现象,即城市附近的郊 区开始变成城市。
伴随着城市中上阶层人 口移居市郊,城市中心 城区以外的郊区乡村区 域的城市化过程。
再郊城区城市市化化与:再城市化 是城市化发展进
总结:
1、概念 一、城市化 2、标志
3、动力因素 1、世界城市化的阶段
二、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2、发达国家特点 3、发展中国家特点 1、有利
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不利
谢谢!
读图: 城乡人口迁移驱动力图
2、城市化的动力: 推力和拉力
推力
拉力
1、人口增长快,对土地压力大; 2、收入低、社会服务短缺; 3、受自然灾害影响大。
1、就业机会多; 2、社会福利保障程度高;
3、文化设施齐全; 4、交通便利。
小结:
概念:


标志:

驱动力:
谢谢!
二、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 如图):
时间
城市化的重要指标: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归纳总结:
发展 阶段
特点
问题
发展 新趋势
国家
初期阶段
水平低、发展慢
问题较少、处于城市化低水平 时期
发 展



中期阶段
水平高,发展迅 速
住房紧张、交 通拥挤、环境 恶化等
出现郊区城市 化
后期阶段 水平较高
中心城区出现 衰落迹象
出现逆城市化
发达国家
城市化过程:
程的一个阶段,使城 市因发生逆城市化而 衰败的城市中心区再 度城市化的过程。
三、城市化的影响:
有利影响:
①、能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②、促使聚落形态、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 值观等的变化。
不利影响:
①、生物多样性减少。 ②、耕地面积减少,土壤污染。 ③、空气污染。 ④、水质恶化、水资源短缺、酸雨。 ⑤、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就业困难,社会秩 序混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