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城市化

合集下载

高一地理城市化知识点

高一地理城市化知识点

高一地理城市化知识点城市化是指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并在城市中生活和工作的过程。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的规模和数量不断增加。

高一地理课程中,学生需要掌握与城市化相关的知识点,下面将重点讨论城市化的定义、原因、影响及解决措施。

一、城市化的定义城市化是指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的增加。

也就是说,城市化程度是通过城市人口与总人口的比值来进行衡量的。

城市化的主要表现是农民向城市转移,城市的人口数量增加。

二、城市化的原因1.就业机会:城市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相较于农村地区,城市拥有更多的企业、工厂和服务业机构,吸引了大量的农民工就业。

2.教育与医疗条件:城市拥有更优质的教育和医疗资源,农民希望通过迁往城市使子女接受更好的教育,享受更好的医疗服务。

3.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相对于农村,拥有更完善的基础设施,如交通、通信、供水、供电等设施,吸引了农民向城市迁移的动力。

4.生活方式改变:城市生活的多样性和便利性吸引了农民,他们希望能够享受到城市的文化、娱乐和生活方式。

三、城市化的影响1.人口聚集:城市化导致农民向城市转移,人口在城市中逐渐聚集。

城市人口的增加会导致城市的扩大,城市规模的增大。

2.改变地形地貌:城市化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土地来建设建筑物和基础设施。

这些土地往往是由农田或自然环境转变而来的,从而导致地形和地貌的改变。

3.资源消耗:城市人口和城市规模的增加,对资源的需求也会增加。

城市的发展需要消耗大量的土地、能源、水资源等,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带来压力。

4.环境污染:城市化过程中,城市的工业与交通活动会产生大量的废气、废水和噪音污染,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5.社会问题:城市化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社会问题,如失业、住房压力、社会犯罪率上升等。

四、城市化的解决措施1.控制人口迁移:对于过快的城市化过程,政府可以采取控制人口迁移的措施,引导农民工就近就业,改善农村地区的就业机会。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政府可以加大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城市交通、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改善水平,以满足城市化进程中对基础设施的需求。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城市化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城市化
达1302.66万人。
02 推动城市化发展的动力 The significance of Urbanization
推力:乡村的缺点 拉力:城市的优点
03
城市化的意义
The significance of Urbanization
03、城市化的意义
01 促进区域
经济增长
03 改善城乡
居住环境
02 提高资源
2.3 城 市 化
学习目标:
1、了解城市化的概念、标志和意义 2.掌握世界城市化的进程及各阶段的特点。 3、理解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4、能够根据有关资料,分析不合理的城市化带来的环境问题及降低城市 化对地理环境影响的措施。
01 城市化的概念 02 推动城市化发展的动力 03 城市化的意义 04 世界城市化进程 05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环境污染:水污染
城镇中会有大量的生产、 生活污染物进入到水体中, 造成水污染。
世界最脏的河之一 印尼芝塔龙河
印度恒河
2004 沱江“3.02”特大水污染事故】
四川省的名字来源于它境内的四条河流。它们丰沛 的水源,造就了四川这个天府之国。可是2004年2月到3 月,这四条河流之一的沱江,却给天府之国带来了一场 前所未有的生态灾难。当时,因为大量高浓度工业废水 流进沱江,四川五个市区近百万老百姓顿时陷入了无水 可用的困境,直接经济损失高达2.19亿元。这起事件, 被国家环保总局列为近年来全国范围内最大的水污染事 故之一。造成此次特大水污染事故的原因,是川化股份 公司排放水氨氮指标严重超过强制性国家环境保护标准, 且持续时间长。
04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 的影响
1.合理的城市化可以改善城乡居住环境
集中处理污染物,提升环境质量;通过平整土地、修建设施、绿化等措 施,改善城乡居住质量。

高中地理 城市发展与城市化 教学课件

高中地理 城市发展与城市化 教学课件
单击添加副标题
第一节 城市发展 与城市化
202X CIICK HERE TO ADD A TITLE
一、城市的起源与发展
城市的起源过程
一.城市的起源条件
○ 生产力发展 ○ 社会分工 ○ 社会组织出现



达 米 亚 尼平 罗原 河
印 度 河 谷 地



黄河-长江中下游平原
中美洲
2.城市的起源过程
小结
起源条件 概念
城市 城市发展
城市化
当代城市化发展的特点
形成过程 表现及标志
大河中下游冲积平原
地势平坦 土壤肥沃 气候适宜 水源充足 交通便利
城市
规模扩大
集市 社会组织 出现
商品交换
农业生产力发 展
剩余产品 社会分工
3.城市的发展
阶段
农业
产业革命前
大机器 产业革命到工二战业
二战后第三产业
社数会量经 础少济,基规模小城市,功发能展的单特一点, 政治中心
数量增加,规模扩大,功能 扩展,经济中心
所处阶段 目前速度 发展水平
成熟 缓慢甚 阶段 至停滞

70﹪ 以上
城市化 水平
发展 趋势
郊区城市化 和逆城市化
加速 阶段
加速

乡村移向 约40﹪ 城市
读图思考:建国后我国城市化呈现出怎样的变化 趋势 ?试讨论并解释原因。 (提示:分时期描述变化趋势,从我国各时期的经济发展政策和经济发展 状况
来分析)
特大城市和大城市带功能 齐全,出现专业化城市
城市人口增加
(城市用地规模扩


思考:20世纪50年代历来,北京城市用地规模发生了哪些变化? 原因是什么 ?

高中地理城市化问题

高中地理城市化问题

高中地理城市化问题近年来,城市化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一大趋势。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问题也日益突出。

高中地理课程中,城市化问题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内容。

下面我们将从城市化的定义、原因、影响以及应对措施等方面来探讨高中地理城市化问题。

一、城市化的定义城市化是指人口从农村地区向城市地区的流动和集聚过程。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城市面积的扩大,城市化现象变得越来越普遍。

城市化的定义不仅仅局限于人口的迁移,还包括城市经济、社会结构、文化等方面的变化。

二、城市化的原因城市化的原因有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人口增长、农业现代化、工业化进程等因素。

首先,人口增长是城市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农村地区的就业机会和生活条件有限,许多人选择迁往城市寻求更好的生活。

其次,农业现代化也推动了城市化的发展。

农业现代化的推进使得农村地区的劳动力大量释放,这些劳动力往往选择迁移到城市从事非农产业。

此外,工业化进程也是城市化的重要原因。

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城市经济的繁荣,吸引了大量人口涌入城市。

三、城市化的影响城市化对社会经济和环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城市化加速了城市经济的发展。

城市作为经济中心,集聚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促进了产业的集中和规模化发展。

其次,城市化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

城市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好的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提高了人们的收入和生活质量。

然而,城市化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

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导致了城市资源的紧张,交通拥堵、住房短缺等问题日益突出。

同时,城市化也加剧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给城市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挑战。

四、应对城市化的措施为了解决城市化问题,各国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加强城市规划和管理。

通过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合理布局城市功能区,提高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其次,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加强交通、水利、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的服务水平和生活质量。

此外,加强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

高考地理城市化进程知识点

高考地理城市化进程知识点

高考地理城市化进程知识点1. 城市化的概念和特征城市化是指人口从农村地区向城市地区转移,同时伴随着城市面积扩大、城市人口增长和城市经济社会结构的变化。

城市化的特征包括人口集中、经济多样化、社会结构复杂、建筑密集等。

2. 城市化进程的阶段城市化进程可以分为初级城市化、中级城市化和高级城市化三个阶段。

初级城市化阶段:城市化率低,城市规模小,农业人口转移为城市人口的比例较低。

中级城市化阶段:城市化率逐渐上升,城市规模增大,农业人口转移为城市人口的比例增加。

高级城市化阶段:城市化率达到高水平,大城市数量增多,农业人口转移为城市人口比例接近饱和。

3. 城市化的推动因素经济因素:城市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和更高的收入水平,吸引农村居民向城市迁移。

社会因素:城市生活更加便利,有更好的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等服务设施。

政策因素: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城市化发展的政策,推动人口向城市转移。

4. 城市化的效应经济效应:城市化可以促进工商业的发展,提升经济活力和竞争力。

社会效应:城市化改善了居民的生活品质,提供了更多的教育、医疗和文化娱乐资源。

环境效应:城市化也带来了资源消耗、土地利用不合理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影响。

5. 城市化的问题与挑战土地问题:城市扩张需要大量土地,导致农田减少和农村土地资源流失。

就业问题:城市化过程中需要解决大量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确保他们能够获得稳定的工作和收入。

社会问题:城市化加速了社会流动,产生了城乡差距、社会矛盾和城市贫困等问题。

环境问题:城市化对水资源、大气环境和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影响,需要加强环境保护和治理。

6. 城市化发展的策略和措施合理规划:加强城市规划,控制城市空间扩张,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促进产业升级: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提高城市经济结构优化水平。

改善社会保障: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更好的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服务。

保护环境:加强环境管理和保护,减少污染排放,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高中地理第三节城市化(27张ppt)优秀课件

高中地理第三节城市化(27张ppt)优秀课件
城用地规模扩大 城人口在总人口的比 重不断上升
2、衡量城化水平的标志: 城人口占总人口比重
3、为什么会城化
推拉 推力——使得人群离开村的因素 理论
拉力——吸引人群来到城的因素
4、城化的意义
①、带动_区__域__经__济_________开展;
②、带来_聚___落__形__态_____
的变化;
③、带来_生__产__方__式_____生_ 活、方__式____价___值__观__念、
第三节 城化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城化的含义。 2、掌握不同国家、地区城化的进
程及特点。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学会与
他人合作、探究学习。 2、运用地理图表等资料分析、归
纳、总结,比较不同国家城化的过程及
自学指导
1、什么是城化〔概念、标志、推力因素、拉 力因素〕
2、城化的意义
城市化特点

起步早
达 国
城化水平高

出现逆城化现象

起步晚,开展快


城化水平低
国 家
城开展不合理
探究活动:看图2.24 城化对地理环境各要素产生哪些影响?
生物圈
岩石圈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水圈
大气圈
城化是否必然对地理环境产生不良的影响呢?
合理的城化。。。。 也可以改善环境。例如, 通过平整土地、修建水利设 施、绿化环境等措施,使得 环境向着有利于提高人们生 活水平和促进社会开展的方 向转变。〔有利方面〕
3、城化进程表 〔结合图2.19和案例4〕
城市 化阶

水平
初期 低于30% 阶段 水平低
发展 速度

高中地理。城市化

高中地理。城市化
工业化开始早;社会经济 发达,促进城市化的发展
城市经济的畸形发展;人 口增长过快,农村劳动力过剩; 城乡差距扩大
项目 发达 国家
起步 二战前 时间 的速度
目前 速度
发展 水平
城市人 口比重
所处 阶段
动力
问题






后期 农业现代 成 熟阶段 化的发展
民族独立运动 初期和 的胜利,经济 中期加速 得以迅速发展
上海城市用地的变化
1911年用地
1949年用地
1990年用地
城市范围不断扩大,周围的乡村不断变为城镇
上海人口的变化
54万
1911年人口 1911年人口
538万
1949年人口 1949年人口
1888万
1990年人口 2009年人口

一、什么城市化
1、概念
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 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就是城市化。城市 化包括人口城市化和地域城市化。
拉力 ——吸引人群来到城市的因素 想一想:形成推力和拉力的因素可能会有哪些呢?
4、城市化的意义
城市化 区域经济发展 社会经济 发展的必 然结果、 社会进步 的表现
聚落形态 生产方式 生活方式 价值观念
变化
二、世界城市化进程
1、城市化作为一种全球性的现象,主要发生在工业 革命以后。
2、城市化的空间进程
城市化对一个城市而言,就是城镇等级升级的过程;
城市化对于一个地区而言,就是城市等级体系的形成过程
2、城市化的标志 • 城市人口增加(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 第三产业转移) • 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 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城市化水平的衡量指标

高中地理城市化进程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城市化进程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城市化进程知识点总结1. 城市化概念- 城市化是指人口从农村地区向城市地区迁移的过程,以及城市地区经济、社会和物质文化等方面的发展与变化。

2. 城市化过程- 城市化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初级城市化、中级城市化和高级城市化。

- 初级城市化阶段:城市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重低,经济以农业为主导。

- 中级城市化阶段:城市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重逐渐增加,经济结构开始多元化,工业和服务业发展快速。

- 高级城市化阶段:城市人口比重持续增加,现代化产业快速发展,城市功能和服务水平提高。

3. 城市化原因- 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农业现代化进程,农村劳动力闲置,求职机会增加等。

- 城市人口自然增长:城市地区的出生率相对较高,人口自然增长导致城市化。

- 国际移民:国际间人员流动导致城市化程度加深。

4. 城市化带来的问题- 人口密度增加:城市人口增多导致人口密度加大,社会资源压力增加。

- 环境污染:工业发展和交通增加带来污染问题,空气质量下降。

- 社会问题: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包括贫富差距扩大、民生问题增加等。

5. 城市化对经济的影响- 经济增长:城市化可以促进经济增长,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劳动力资源利用效率。

- 增加消费能力:城市化过程中人均收入水平提高,人们的消费能力增加。

- 市场扩大:城市化带动商品和服务市场的扩大,推动经济的发展。

总结:城市化是人口向城市地区迁移的过程,经济、社会和物质文化等方面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城市化过程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阶段,原因包括农村人口迁移、人口自然增长和国际移民等。

城市化带来的问题包括人口密度增加、环境污染和社会问题。

城市化对经济的影响包括促进经济增长、增加消费能力和市场扩大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郊区城市化的现象:
郊区城市化:
是现代的一种普遍 现象,即城市附近的郊
区开始变成城市。
伴随着城市中上阶层人 口移居市郊,城市中心 城区以外的郊区乡村区 域的城市化过程。
再城市化:
郊区城市化与再城市化 是城市化发展进
程的一个阶段,使城 市因发生逆城市化而 衰败的城市中心区再 度城市化的过程。
三、城市化的影响:
1、世界城市化的阶段
二、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2、发达国家特点
3、发展中国家特点
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有利 2、不利
谢谢!
二、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 如图):
时间
城市化的重要指标: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归纳总结:
发展 阶段 特点 问题 发展 新趋势 国家
初期阶段 水平低、发展慢
问题较少、处于城市化低水平 时期
水平高,发展迅 中期阶段 速
住房紧张、交 通拥挤、环境 恶化等
发 展 中 国 家
出现郊区城市 化
后期阶段 水平较高
中心城区出现 衰落迹象
出现逆城市化
发达国家
城市化过程:
比较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特点:
国家
城市化起步
城市化 速度
城市化水平
现状
发达国家



逆城市化
发展中国 家



城市化发 展不平衡
逆城市化: • 逆城市化: 即市区内由于交通拥挤、犯罪增长、 污染严重等城市问题的压力日渐增大,城 市人口开始向郊区乃至农村流动,在那里 形成一个绿色的生态环境。 这种市区出现“空心化”,人口呈现 负增长,以人口集中为主要特征的城市化 由此发生逆转。
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
第三节 城市化
一、城市化(城镇化)
城市化的概念: 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 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
1、城市化的标志:
城市化的标志:
1、城市人口数量不断增加,
2、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
3、城市人口在总人口的比重不断增大 衡量城市化的重要指标:城市人口占总人口 的比重。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比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发展图
读图: 城乡人口迁移驱动力图
2、城市化的动力: 推力和拉力
推力
1、人口增长快,对土地压力大; 2、收入低、社会服务短缺; 3、受自然灾害影响大。
拉力
1、就业机会多; 2、社会福利保障程度高; 3、文化设施齐全; 4、交通便利。
小结:
概念:
城 市 化
标志:
驱动力:
谢谢!
有利影响:
①、能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②、促使聚落形态、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 值观等的变化。
不利影响: ①、生物多样性减少。 ②、耕地面积减少,土壤污染。 ③、空气污染。 ④、水质恶化、水资源短缺、酸雨。 ⑤、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就业困难,社会秩 序混乱。
总结:
1、概念 一、城市化 2、标志
3、动力因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