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例重度颅脑损伤昏迷病人的护理

合集下载

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常规

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常规

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常规颅脑损伤是神经外科常见的疾病,占全身各部损伤的10%~20%,仅次于四肢损伤。

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往往病情危重复杂,死残率位居外伤榜首,死亡率可高达30%~50%。

因此,如何降低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死残率,成为神经外科亟待解决的问题。

【病因及分类】(一)病因颅脑损伤是因暴力作用于头部而引起。

常因交通和工矿事故、高处坠落、跌倒、锐器或钝器打击头部所致,火器伤多见于战时。

颅脑损伤包括头皮损伤、颅骨损伤、脑损伤,三者可单独或同时存在。

(二)分类1.按损伤机制分类一般可分为闭合性和开放性损伤。

2,按损伤程度分类按伤情轻重可分为以下三级:I级(轻型):主要指单纯脑震荡,昏迷在30分钟以内。

11级(中型):主要指轻度脑挫裂伤或颅内小血肿,昏迷在6小时以内。

In级(重型):主要指广泛颅骨骨折、广泛脑挫裂伤、脑干损伤或颅内血肿,昏迷在6小时以上;意识障碍逐渐加重或出现再昏迷,有明显的神经系统阳性体征及生命体征改变。

3.按Glasgow昏迷评分法分类(1)轻度:昏迷时间在30分钟以内,处于13〜15分。

(2)中度:昏迷时间在30分钟至6小时以内,处于8〜12分。

(3)重度:昏迷时间超过6小时,处于3〜7分。

4.按形态学分类可广义地分为颅骨骨折和颅内损伤。

(1)颅骨骨折:按骨折部位可分为颅盖骨折和颅底骨折;按骨折形态分为线性骨折、凹陷骨折和粉碎性骨折;按是否与外界相通分为开放性骨折和闭合性骨折。

(2)颅内损伤:可分为局灶性脑损伤和弥漫性脑损伤。

局灶性脑损伤按血肿部位可分为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颅内血肿。

5.按颅内血肿形成速度分类按外伤后血肿引起颅内压升高或早期脑疝症状所需时间分为3型:①急性:72小时以内;②亚急性:3日至3周内;③慢性:3周以上。

【临床表现】(一)颅骨骨折1.颅盖骨折分为线性骨折、闭合性凹陷性骨折、开放性凹陷性骨折。

6.颅底骨折分为颅前窝骨折、颅中窝骨折、颅后窝骨折。

(二)原发性脑损伤1.脑震荡伤后立即出现短暂的意识丧失,一般持续时间不超过30分钟。

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的护理干预

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的护理干预
护理可以缓解患者及 家属 的紧张情 绪 , 强信 心 , 止抑郁 、 增 防
[ ] 习改 风 6
脑 外 伤 患 者 的 心 理护 理 [ ] J .中 国 实 用 神 经疾 病 杂 志 ,
20 1( 0 8, 1 9):4 —1 7 16 4
[ 收稿 日期 ] 2 1 0 O 0 1— 8一 1
肿 。 冬 眠 期 间 要 密 切 监 测 生 命 体 征 , 止 循 环 衰 竭 及 呼 吸 心 防
37 其他护理 .
加 强 基 础 护 理 , 作 应 轻 柔 , 止 在 护 理 工 动 防
作 中诱 发 并 发 症 的发 生 , 强 特 殊 器 械 护 理 的监 管 , 握 特 殊 加 掌 器 械 护 理 的适 应 证 及 其 操作 规 范 , 防止 可 能 产 生 的 不 良反 应 。
以及 脱 水 剂 的 应 用 , 者 皆 出 现 水 电 解 质 酸 碱 平 衡 紊 乱 , 期 患 定
met f yatnmafl wn a m t ri i uy J .B a n n suoo i oo igt u ai ban n r[ ] ri I od l r c j n
总之 , 度 颅 脑 损 伤 患 者 伤 残 率 及 病 死 率 高 , 程 中 出 现 重 病 并发 症后 会 加 重 患 者 病 情 , 得 患 者 预 后 良。 所 以 , 床 上 使 临 对 于 脑 外 伤 患 者 应 加 强 监 测 及 护 理 , 大 限 度 地 防 止 并 发 症 最

15 4 8・
现代 中西 医结 合 杂 志 Mo enJ un l f ne rt rdt n l hn s a dWet n M dc e2 1 a , 1 1 ) d r o ra o Itga dT a io a C iee n s r e i n 0 2 M y 2 ( 3 e i e i

重症颅脑损伤病人护理的三关键,看看怎么做

重症颅脑损伤病人护理的三关键,看看怎么做

重症颅脑损伤病人护理的"三关键",看看怎么做重症颅脑损伤病人是指因头部受到严重外力打击或意外碰撞而引起的严重脑损伤病人。

由于脑部神经组织的特殊性质,该病人的康复过程需要长时间的细心护理。

在重症颅脑损伤病人的护理中,有三个关键点需要特别注意,分别是呼吸、循环和神经系统。

本文将详细探讨这三个关键点,并介绍如何有效地进行护理。

第一关键点:呼吸系统的护理重症颅脑损伤病人由于颅内压增高、脑水肿等原因,常常会出现呼吸抑制、窒息等呼吸系统问题。

因此,呼吸系统的护理是重症颅脑损伤病人护理中最为重要的一环。

以下是针对呼吸系统的护理方法:1.维持呼吸道通畅维持呼吸道通畅是重症颅脑损伤病人呼吸系统护理的首要任务。

在病人昏迷期间,舌头会松弛下垂,阻塞气道。

因此,需要将病人头部侧向一侧,或者使用喉镜将舌头拉起,维持呼吸道通畅。

2.调整呼吸机参数重症颅脑损伤病人呼吸机的参数需要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一般来说,需要根据病人的呼吸频率、潮气量等参数进行设置,并根据病人的情况进行调整。

在调整呼吸机参数时,需要注意监测病人的呼吸情况,避免过度通气或低通气。

3.定期翻身重症颅脑损伤病人长时间卧床,容易导致肺部感染、肺炎等呼吸系统并发症。

因此,需要定期翻身,以减轻身体的压力,帮助病人排出呼吸道分泌物,减少肺部感染的发生。

护理人员还应该帮助病人进行清洁和更换衣物,保持皮肤的清洁和干燥,预防细菌感染和皮肤损伤。

第二关键点:循环系统的护理重症颅脑损伤病人的循环系统往往也会出现一系列问题,如低血压、心律失常、血糖波动等。

以下是针对循环系统的护理方法:1.监测血压、心率等指标重症颅脑损伤病人的血压、心率等指标需要进行定期监测,以便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在监测时,需要注意使用适当的仪器,并进行正确的操作。

同时,需要记录监测结果,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2.给予适当的药物重症颅脑损伤病人的循环系统问题,可以通过给予适当的药物进行治疗。

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急救与护理

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急救与护理

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急救与护理重症颅脑损伤是一种常见的急性颅内疾病,极易发生并发症,常常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影响和困扰。

而对于这种疾病,往往都需要得到及时准确的急救和诊治。

除此之外,对重症颅脑患者的护理也是非常关键的一环,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而本文则将从急救和护理两个方面来展开关于重症颅脑损伤的应对讲解,以便可以为大家提供相应的参考。

关于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急救措施1.伤口处理颅脑损伤是一种头部创伤,尤其是在日常生活中或运动比赛中,很容易受到伤害。

当人们出现颅脑损伤的情况时,应当及时采取应对措施,以防出现危险的后果。

对于颅脑损伤的患者,首先要做的就是立即对伤口进行处理,如果伤口出血严重,应该即刻进行止血。

可以使用纱布、绷带等物品进行包扎,帮助止血。

在止血的同时,还要注意清洁伤口,避免感染的出现。

而清洁伤口的方法可以使用消毒液或生理盐水进行冲洗,然后再进行包扎。

如果伤口比较严重,建议患者及时就医,以免延误治疗时间。

另外,在颅脑损伤发生后应该保持平卧位,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加重伤势。

这样可以帮助患者有效缓解局部疼痛,减轻患者的不适感。

1.呼吸道处理颅脑损伤是一种严重的伤害,如果不及时进行处理,或将可能对患者造成严重的后果。

因此,在急救过程中,除了对伤口进行处理外,还要特别注意呼吸道的管理。

首先要确保患者的呼吸道通畅,保持呼吸稳定,以免加重颅内压。

如果患者呼吸不畅,可以采用头后仰、嘴巴张开的方法,帮助清除呼吸道中的障碍物,维持氧气的供应。

如果患者出现呼吸急促或呼吸困难时,则应该及时给予氧气呼吸、气管插管等治疗,防止不良反应的发生。

1.颅内压管理另外,在颅脑损伤的患者身上,还应该特别注意颅内压的管理。

如果颅内压过高,将会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

因此,在急救的过程中,要避免患者的剧烈运动、咳嗽、打喷嚏等行为,防止加重颅内压。

同时,在急救过程中,施救人员还应该注意保持患者的体温,避免出现过低或过高的情况,以免加重病情。

重度颅脑损伤病人肢体康复护理要点及注意事项

重度颅脑损伤病人肢体康复护理要点及注意事项

重度颅脑损伤病人肢体康复护理要点及注意事项重度颅脑损伤后患者常出现各项合并症,常见的有肢体瘫痪、感觉障碍、认知障碍、植物状态等。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提升,该疾病目前经过抢救后可以有效保证患者生命安全,但抢救成功后的患者常会遗留肢体功能障碍,最终对患者的生存质量产生直接影响。

对此,需要采取对应的康复护理措施进行改善。

现对相关内容进行如下介绍:1 急性期性期康复护理保持呼吸道的通畅,昏迷患者头偏向一侧,微抬下颌,双唇微开,确保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患者的口、鼻等部位的分泌物;气管切开患者应每日行气管切开护理2次;及时评估患者做好气道湿化、雾化吸入;吸痰护理 ,避免因为分泌物影响患者呼吸而导致并发症。

1.1良肢位摆放指导1.重度颅脑损伤后患者需要长期卧床,因为损伤引起了大脑皮质高级中枢出现功能紊乱,所以会表现为姿势异常。

异常的卧位会导致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程度加重。

所以需要协助患者取合理的卧床姿势。

平卧时在两侧肩部和上臂下方垫软垫,保证充分前伸肩关节、肘关节和腕关节。

两侧臂和大腿下方垫软垫,以免出现髋关节外旋。

足跟垫软垫,保持双足中立位。

每隔2h为患者更换一次体位;健侧卧位:健侧在下,患侧在上,头部垫枕,上肢伸展位不超过90°,患侧肩胛骨向前外伸,前臂旋前,掌心向下,患侧下肢屈曲位、踝关节放长枕上; 患侧卧位:患侧在下,健侧在上,头部垫枕,患臂外展前伸旋后,患肩向前拉出,肘伸展,掌心向上,下肢屈曲位,健腿屈髋屈膝向前放长枕上,健侧上肢放在胸前的枕上或躯干上(本卧位不适用脊髓损伤患者)1.2肢体按摩以促进血液循环和淋巴回流,每次训练前先按摩,以刺激功能活动、按摩时由轻到重,范围从小到大,先慢后快。

如患者存在深静脉血栓,禁止开展上述操作。

1.3关节活动度训练在患者病情恢复稳定后再进行训练。

早期以被动活动为主。

从大关节到小关节,循序渐进进行训练。

如患者伴发感觉障碍,注意不要过度牵拉,以免引起关节脱位或损伤周围软组织。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护理【22页】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护理【22页】

瞳孔的观察
• 强调注意观察瞳孔的变化情况。 • 重症患者需15~30 分钟观察一次并记录。
发现双侧瞳孔由等圆等大变化为一侧或双 侧散大或不等大时,或是瞳孔对光反射由 迟钝变成消失时,应马上意识到是病情变 化所致。 • 注意与原发性动眼神经损伤及视神经损伤 鉴别。
神经体征
• 观察有无抽搐,有无肢体瘫痪,有无自主 活动等。
提示患者血容量不足,有脑干功能衰竭的可能。 • 体温异常升高提示有体温调节中枢障碍或感染。
意识的观察
• 强调是观察意识的变化过程; • 在观察过程中要注意对患者的各种反应进行分析,
如昏迷—清醒—再昏迷,常为硬膜外血肿的意识 变化过程。 • 若伤后昏迷进行性加深,多由于急性颅内压增高 或伴有脑疝所致。伤后立即深昏迷表示原发性损 伤严重。 • 若深昏迷患者对各种刺激出现反应(瞳孔对光、睫 毛、吞咽、咳嗽、提睾反射等),表示伤情好转。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护理
(优选)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护理
二、疾病观察要点
• 生命体征 • 意识状态 • 瞳孔 • 神经体征 • 有无颅内压增高
生命体征的观察
• 血压升高提示颅内高压。 • 血压下降或不升则应考虑伴有脏器损伤、循环不
良、休克及低氧血症。 • 如呼吸缓慢而深,脉搏变慢而有力,血压进行性
升高时,应警惕有颅内血肿或早期脑疝的形成。 • 如脉搏快而弱,血压下降,呼吸浅而不规则,则
导尿管每2周更换一次,集尿袋每周更换2 次,防止泌尿系逆行感染。
术后体位
• 1.术后6h若血压平稳,应将床头抬高15~30 度。
• 2.对颞部、额部、顶部开颅手术患者取仰卧 位,头偏向健侧。
• 3.对开颅术后24~48h脑水肿的患者取侧卧 位。
管道的护理

颅脑外伤昏迷患者的护理

颅脑外伤昏迷患者的护理
2朱诚.现代颅脑损伤学[M].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17
1.4肢体功能康复训练大多数脑外伤昏迷患者合并肢体功能障碍。我们对患者及早开展肢体功能训练,包括被动按摩和被动运动,有效地预防了关节强直、肌肉萎缩及深静脉栓塞形成。我们采取的措施是:在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由上到下、由近到远地对各个关节进行全方位轻柔按摩和被动活动,时间由短到长。手法由轻到重。刚刚开始的时候每天两次,每次半个小时,以后逐渐增加次数和时间。
3讨论有很多因素都可以影响脑外伤昏迷患者的治疗效果,我们要根据每个患者的不同情况:比如年龄、体重、平时的身体素质等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来制定合理的护理措施以改善脑外伤昏迷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由于我们的护理措施比较具体到位,有效的预防了脑外伤昏迷患者常见并Βιβλιοθήκη 症,促进了患者的康复。参考文献
1吴永娥.脑外伤昏迷病人的呼吸道护理[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6
1.6促醒康复护理脑外伤昏迷患者病情稳定后,给患者施行听觉刺激[2],让患者家属经常呼唤患者姓名,或者播放患者平时喜欢听的音乐和歌曲,给患者讲述以前发生在身边的人和事,每天不厌其烦进行4-5次,每次半个小时左右。给予适当的痛觉及温冷刺激。
2结果抽取我院整整一年的脑外伤昏迷患者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如下:总共26例脑外伤昏迷患者,治疗好转及痊愈22例,肺部感染1例,1例出现泌尿系统感染,2例因病情严重抢救无效死亡,所有患者在住院治疗期间未发生褥疮、深静脉栓塞形成、关节强直等并发症。
1护理措施
1.1颅内压增高的护理对生命的体征尚未平稳的患者,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同孔的变化情况,并进行持续颅内压监测;发现颅内压比正常值高时,应尽快告知医生采取降低颅内压措施。如果患者有呕吐现象,一瞳孔进行性散大,血压较前升高并出现对策肢体瘫痪,脉搏、呼吸变慢,这就很可能是颅内血肿或脑疝形成。如果患者颅内压增高持续时间较长,脱水剂应用时间应适当延长,但是输入速度一定要快,20%甘露醇250mL要在压力作用下20分钟内要输完。护理过程中要注意加强水电解质、尿量等生化指标检测,因为大量应用脱水剂易并发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及急性肾衰竭。

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昏迷病人的护理

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昏迷病人的护理
志, 2 0 0 4 , 3 9 ( 1 0 ) : 7 8 5 —7 8 6 .
[ 5 ] 沈煜 , 路红玲 , 李茜 . 静 脉输液港堵 塞的再通与 护理观察 [ J ] . 护 理
研究 , 2 0 1 2 , 2 6 ( 1 C) : 2 5 4—2 5 5 .
[ 6 ] 苏金 娜 , 焦俊琴 , 王 建新 , 等. 规 范 化 管 理 在 静 脉输 液港 植 人 病 人 护
究, 2 O l 1 。 8 ( 1 5 ) : 1 1 6 —1 1 8 .
注, 感觉到底部时即可停止进针 , 不 需 将 蝶 翼 针 的 全 部 插 人 注 射 座 。③输 液 速 度 减 慢 。原 因 : 纤 维 蛋 白沉 积 物 或 药 物 沉 积 。 处 理方法 : 用 生理盐水 冲管 , 必 要时反复冲管 , 如 输 液 仍 不 通 畅 可 重 复 使用 5 0 0 U/ mI 尿 激 酶 液 体 2 mI , 边 推注边 回抽 , 使 溶 液 在 导 管 中充 分 融 合 , 将 溶 液 在 导 管 中保 留 5 mi n 1 5 mi n , 再 将 尿激酶和血块抽出 , 最后用 2 O mL生理 盐 水 进 行 注 射 。
极 救 治部 分 病 人 预 后 良好 , 部分 病 人 昏迷 不 醒 , 甚 至 死亡 。针 对 术 后 昏迷 病 人 , 做 好 护 理 工 作尤 为重 要 , 可 减少 并 发 症 及 后 遗 症
理 中 的应 用 [ J ] . 护理研究 , 2 0 1 3 , 2 7 ( 7 A) : 2 0 0 8— 2 0 0 9 .
植 入 式 输 液 港 的 开 展 与 临床 应 用 为化 疗 病 人 提 供 了永 久 性 的输 液 通 道 , 既能 提高病人 的生活质量 , 又 不 影 响 病 人 的形 象 , 维护时间长 , 感染率低 , 护 理 方便 。 因此 在 护 理 过 程 中要 严 格 执 行无 菌操 作 , 制 订 统 一 的操 作 流 程 及 操 作 标 准 , 对 护 士 加 强 相 关 知识的培训 , 对病 人加 强 健 康 宣 教 , 以保 证 输 液 港 的长 期 使 用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器, 以便 随 时人 T 支持 呼吸 功 能 。
若 复 位 困难 , 常 提 示 存 在 一 些 机 械 阻碍 因 素 , 软 组 织 、 骨 通 如 小 片等 , 这种情 况下不宜再增 加牵引重量 , 停止 闭合复位 , 在 应 改 为 手 术 复 位 _ 。本 组 2例 病 人 在 牵 引 过 程 中 出 现 双 上 肢麻 痛 加 4 ] 重 , 时发 现并 经调 整重 量及 方 向后 仍 不 能 缓 解 , 后放 弃牵 引 及 最 复位 , 改行 切 开 复位 。 理 论 与 操 作 并 重 , 高 护 士应 变 能 力 是 提 高 医 护 工 作 质 量 提
记录 。 3 讨 论
有 效 的 情 感支 持在 渐 进 性 大 重 量 颅 骨 牵 引 复 位 的护 理 中是 非 常 重 要 [ 。 颈椎 脱 位 伴 颈 髓 损 伤 往 往 是 突 发 性 人 身 意 外 伤 】
害 , 果 严 重 , 人 由 于一 时无 法 接 受 , 往 产 生绝 望 、 弃 治 疗 后 病 往 放
的关 键 首 先 应 摆 正 护 理 工 作 的 位 置 , 立 在 “ 树 以病 人 为 中 心 ” 的 护 理 模 式 中 , 护双 方 既是 平 等 的学 术 关 系 , 是合 作伙 伴 的 理 医 又 念 , 理工 作 要 从 被 动性 应 用 型 的低 层 次 操 作 , 主 动性 科 学 型 护 向
的 念 头 , 现 在 行 动 上 不 配 合 治 疗 。 而 亲 友 问 的 紧 张 气 氛 更 增 表 加 了 病 人 的焦 虑 、 慌 心 理 。情 绪 波 动 使 病 人 机 体 需 氧 量 大 幅 恐
增 加 , 重 了本 来 因 呼 吸 肌 麻 痹 导 致 的 呼 吸 机 能 衰 退 , 现 为 呼 加 表 吸 困 难 、 情 不 安 。而 病 人 对 牵 引 复 位 法 的 陌生 感 和 恐 惧 感 引 神 发 的 紧 张 、 虑 是 本 组 病 例 的 另 一 特 点 。 另外 , 忧 南于 紧 张 导 致 的 颈 部 肌 肉痉 挛 也 会 影 响 牵 引 复 位 的效 果 。 因 此 , 感 支 持 至 关 情 重要 。 医护 人 员 应 以积 极 向上 、 热情 开 朗 的情 绪 去 感 染 病 人 , 以

52 ・ 8
CHI NES E GENE RAL NURS NG M a c 0 0 Vo . . A I r h 2 1 1 8 No 3
的吹 气 球 训 练 , 日数 次 , 效 咳嗽 , ~3h翻 身 、 背 1次 , 每 有 2h 叩 预
防坠 积 性 肺 炎 发 生 l 。 1 ]
参考文献 :
E ] 王倩 .7例 重 度 脊 柱 弯 曲 病 人 重 力 颅 骨 牵 引护 理 口] 中 华 护 理 杂 1 1 .
志 ,0 6 4 ( ) 5 2 0 , l 5 : 4—5 . 5
律 的 功 能 锻 炼 , 手 指 , 习 握拳 , 足 趾 、 关 节 及 股 四头 肌 运 动 练 动 踝 动 , 防深 静 脉 血 栓 形 成 , 止 关 节 粘 连 。 早 期 注 意 肢 体 感 觉 , 预 防 运 动 功 能 的恢 复情 况 , 体 有 无 抽 搐 及 麻 痹 平 面 的 变 化 , 详 细 肢 并
关 节 突 复 位 情 况 。护 理 工 作 应 不 离 床 边 , 时 向 医生 通 报 病 情 , 随
按时提请 颈椎摄 片, 当关 节 突 牵 开 至 时 , 合 医 生 行 手 法 复 位 。 配
2 3 营 养 支 持 向病 人 讲 解 加 强 营 养 的 重 要 性 。鼓 励 病 人 进 . 行 高 蛋 白 、 热 量 、 富 维 生 素 、 消 化 的饮 食 , 意 花 色 、 种 高 丰 易 注 品 的搭 配 , 可 能 适 合 病 人 的 饮 食 习惯 及 口味 , 取 少 量 多 餐 的方 尽 采 式 , 应 注意 受 伤 早 期 勿 食 用 牛 奶 及 甜 食 以免 腹 胀 。 但 2 4 生 命 体 征 的 监 测 合 并 颈 脊 髓 损 伤 后 病 人 的 中 枢 神 经 功 . 能 紊 乱 , 出现 体 温 骤 升 现 象 (8 ℃ 以 上 ) 采 用 物 理 降 温 为 主 常 3 , 的方 法 进 行 降 温 。 床边 心 电 监护 , 测 并 记 录 生 命 体 征 的 变 化 ; 检 床 头 垫 高 2。 O以利 于颅 骨牵 引 ; 边 备 四头 带 , 管 切 开 包 , 痰 床 气 吸
25 功能锻炼与病情观察 .
从 牵 引 起 , 主动 教 会 病 人 作 有 规 就
的高 智 能 发 展 。其 次 , 加 强 医学 基 础 知 识 学 习 与提 高 , 要 注意 实 际 操 作 的经 验 总 结 , 服 工 作 中 的盲 从 意 识 [ 。在 本 组 病 人 治 克 5 ] 疗 中, 护士 应 知 晓大 重 量 快 速 牵 引 复 位 的原 理 及 操 作 过 程 , 悉 熟 常 见 并 发 症 , 护理 工作 目的 明确 , 察 详 细 , 析 病 情 到 位 , 使 观 分 提 高 了医 护 工 作 质 量 。本 组 1 病 人 牵 引 重 量 已 足 够 , 迟 迟 不 例 但 能复位 , 析得 知颈椎牵引力线 不正确 , 保持颈椎 略屈曲位 , 分 未 及时提示医生调整角度后复位成功 。
[ ] 封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屏 . 椎 脱 位及 骨 折 颅 骨 牵 引 治疗 的 护 理 [ ] 中 国 医 学 杂 志 , 2 颈 J.
20 6, 1 ): 8—7 0 0 4( 2 7l 2.
[ ] Ha l 3 de HN. rame to u a il evcl pn lruy J . e — y T et n fs bxa cri ia ijr [] N u as I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