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升式平台

合集下载

自升式钻井平台技术发展趋势

自升式钻井平台技术发展趋势

自升式钻井平台技术发展趋势摘要:自升式钻井平台属于海上移动式平台,被广泛运用在现代海洋油气资源的开发,其定位能力强和作业稳定性好的特点使其在大陆架海域的油气勘探和开发中居重要地位。

自升式钻井平台适用于不同海底地层条件和较大水深范围,移动灵活方便且便于建造,在全球现有海上钻井平台中约占到40%。

工程实践中,自升式平台灾难性事故主要有:平台倾覆、桩腿入泥过深拔桩困难、桩腿穿刺等,这些与海洋地基承载力及其稳定性息息相关。

而在钻井平台插桩过程中,穿刺事故是钻井平台作业期间的最大风险因素,根据挪威HSE统计资料表明,穿刺事故约占平台总事故的53%。

自升式钻井平台插桩深度分析要求高,难度大,可检验性非常强。

已有的工程实践分析表明,钻孔的布置、场地的地质情况、土性评价和土质参数选用、计算模型的选择、地区经验、桩靴压载速率和荷载增量是影响钻井平台插桩分析准确与否的关键。

根据国内近海数百个井场的调查和分析发现,近海大部分区域插桩分析的预测结果与实际结果基本吻合,但是对于某些复杂地层,如两硬地层夹一软弱层、硬地层与软弱层反复交替出现等,仍存在预测不准的情况。

因此,钻井平台在复杂地层中的插桩深度分析及穿刺分析,是工程分析中的重点关注对象,也是钻井平台插桩作业时关注的焦点。

基于此,本篇文章对自升式钻井平台技术发展趋势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自升式;钻井平台技术;发展趋势引言自升式钻井平台带有能够自由升降的桩腿,作业时,桩腿下伸到海底,站立在海床上,利用桩腿托起船体,并使船体底部离开海面一定的距离,保证船体不承受波浪载荷,从而实现平台安全地钻井和采油等功能。

由于井口处海床地质复杂,土体强度非均匀系数等参数变化对桩靴承载力的影响,平台插桩后3个桩腿载荷分布不同,受力大的桩靴容易穿透海床黏土层而失稳侧倾,待主船体部分入水产生浮力,提供回复力矩,平台慢慢扶正。

在总结其技术的同时,提出了数字化、环保技术等等。

1自升式钻井平台技术1.1水深选型自升式钻井平台在海上被动航行,是被拖物,需要主拖船拖航。

全球自升式钻井平台市场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全球自升式钻井平台市场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市场分析
MARKET ANAL  ̄SI S
全球 自升式钻 井平台
市场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马连 山 编译
( 中国石油集 团海洋工程有限公司)


全球 自升式平 台的发展 经历 了几次 高峰期 。未来几年 大型 自 升 式钻 井平 台及 装
备 市场向好 ,前景 乐观 。主要原 因有 :一是现役钻 井平台和设 备 “ 老龄 化”现 象加重带来的 更新 需求 ;二是油价持续走 高驱使石 油公 司增加设备投 资 ;三是美 国墨西哥 湾钻井平 台爆炸 引发 的原油泄 漏事故对 海 洋工程 设备 市场产 生 了助推 力。 为满足 石 油公 司对作 业安全性 与
类型 ,占据钻井平台市场6 0 %的份额。
近海油气开发开始了新一轮 的高峰期 ,世界大大 小小的船厂都开工建造各种型号的 自升式钻井平
0 0 4 —2 0 0 8 年底 ,全球已建与在建的深水 自 自升式钻井平台市场发展历程与现状 台,2
升 式 平 台达 l l 7 N ;一 时 间颇 有 “ 洛 阳纸 贵 ” 之

般是2 0 年 ,经过翻新后可再使用 1 0 年。 ̄ J 1 2 0 1 2 的订单 自2 0 1 0 年l 0 月又恢复了大幅增长的态势。
0 1 1 年6 月 ,全世界正在建 造的各型 自升式钻井 年 ,全球有多达 7 7 %的 自升式平 台无法翻新或配置较低无 平 台共计6 8 座 ,同比增加 了 1 3 %。这 其 中除 了 r a n s o c e a n 、S e a d r i l l 等国际钻井承包商在加紧新 法有效采纳先进科技 ,必须 由新平台进行取代 。 T 暂时退 出市场的8 6 艘平 台只有4 艘船龄在 十年 以 建平台外 ,一些投资公司也趁国际船舶建造市场 内。在用的2 9 3 座平台多持有长期作业合 同,持有 低迷而海洋油气勘探开发火爆之机投 资建造钻井 l ~ 3 年合 同的有 1 5 6 座 、3 ~ 6 年合同的有1 1 6 座。 座 ,东南亚7 8 座 ,墨西哥湾6 9 座 ,印度洋3 3 座,

自升式钻井平台桩腿焊接工艺注意事项简介

自升式钻井平台桩腿焊接工艺注意事项简介

自升式钻井平台桩腿焊接工艺注意事项简介
横向焊接残余应力和变形 另外,我们又知由于一条焊缝不是在同一时内完成,而总是要一段一段地逐步焊完,焊缝全长上 的加热时间不一致,同一时间内各段受热温度不均匀,膨胀与收缩也不一致,因此这段与那段之间 就形成了对自由变形的互相限制。先焊部分受到后焊焊缝横向收缩的作用,而它又限制了后焊焊缝 的横向收缩,因此后焊焊缝末端受到拉应力作用,先焊部位受到压应力作用。总的横向应力是由上 述两部分应力合成的结果。 对接焊缝的横向收缩所引起的横向应力分布比较复杂。当焊接方法、施焊方向、焊接程序、焊接 线能量、外界刚性固定条件等稍有不同,则其应力分布也不同。 当两块钢板固定后进行接头对接焊缝时,虽然变形较小,但应力值很大,可能引起裂缝,因此采 用时要特别考虑这一点。分段退焊法和从中间向两端焊(对称焊法)较好,应力分布比较均匀,焊 接变形较小。但是要注意在直通焊时,板材则往往由于受到很大的压缩应力,丧失稳定性而产生波 浪变形。
自升式钻井平台桩腿焊接工艺注意事项简介
弯曲变形 焊接时焊件的弯曲变形是综合的,它是由纵向弯曲变形和横向弯曲变形综合而成的。弯曲变形与加 热引起的压缩塑性变形区宽度、焊缝离构件重心的距离以及构件的刚性等有密切关系。构件的刚性, 是它抵抗变形的能力,主要决定于结构的形状和尺寸的大小。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增加焊件的刚性, 将有利于减小弯曲变形。 弯曲变形的大小以挠度的数值来度量,而挠度的大小与焊件的长度成正比。纵向收缩可造成弯曲变 形,横向收缩也可以造成弯曲变形。横向收缩变形对弯曲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
自升式钻井平台桩腿焊接工艺注意事项简介 二、桩腿高强钢、厚板(管)焊接特点
多层多道焊; 严格控制热焊接输入; T、K、Y全熔透焊缝;(结合桩腿图纸) 焊前需要预热、需要控制道间温度、焊后后热缓冷及后热处理等; 预热困难,效率低下; 焊后残余应力大,焊后变形控制困难,难以矫正; 工人劳动强度大; 焊后冷裂倾向大。

自升式海上钻井平台升降系统技术特点分析

自升式海上钻井平台升降系统技术特点分析

压 马达, 可使 升降 系统 针对 不 同 的载荷 采用 不 同 的 速度 ,这 样 节 省 了平 台 升降 的时 间 ;③采 用 大 扭
矩 、低转 速 的液 压马达 可减小 减速箱 的传动 比,从
而减小其 尺寸和 造价 。 从 操 作方式及 故障 率来看 ,两种驱 动升降方 式
均 需设置集 中控 制 台和 桩边 控制 台,集 中控制 台 内
2 齿 轮齿 条 升 降系统 的设 备 组 成
自升式平 台的桩腿齿 条是 沿桩腿 圆筒 或玄杆铺升 降系统传
动装 置 的末端 ,整 个升 降系统 的动力 由电动机或液
压马 达输 出 ,通过联 轴器传 输到传 动装置 ,再 由传 动装置 传递给 小齿轮 ,最后通 过小齿 轮驱动齿 条作

T ur … o n
(7 t 0) 1

一 条棠 茎
B 8 00 0N・ 以上 。 目前 国 内缺 乏这 种 大速 比减 速 0 0 m
机 构 的设 计制 造 经验 ,对 于其受 力 分析 、动 力学研 究 、振 动噪声 控 制 、弹性 啮合 原理 以及 载荷 分配 等
每座平 台典型 的 电动齿 轮齿条 式升 降系统 的主
齿 轮齿条 升降 的方 式 比较 多 。所 谓齿轮 齿条式 升降
系统就是 在平 台的每根齿 条上设 置几个小 齿轮 ,齿 条及 其对应 小齿轮 数量根 据平 台所 要求 的举升能 力
和平 台总体要 求加 以确定 。动力通 过桩边 马达驱动
直 线运 动 ,从 而带动桩 腿或平 台进行 升降作业 。对
l 圈 梁 ; 2 平 台 主 甲板 ; 3 顶 升 油 缸 ;4 升 降 室 顶 饭 ; 一 — 一 -
于一个 三根绗 架式桩腿 的 自升 式平 台来说 ,每一个 桩 腿 上都有 三 根玄杆 ,每根 玄杆 上 设有 两道 齿 条 , 每 道齿 条上有 上下 两个小 齿轮 与之 啮合 ( 图 3 , 见 ) 每一 对 啮合 齿轮及 其驱 动 、传 动装置构 成一个升 降 单元 ,一般 来讲 ,升降 系统 由数 个或数 十个升 降单

自升式钻井平台插桩深度探析

自升式钻井平台插桩深度探析

受到 扰动 , 而且 取样过 程 本 身 就是 一个 卸 荷 过程 , 土体 的原 始 性 状 必 然 受 到 影 响 3 1。因
此 , 工 实 验 测 得 的 砂 土 内摩 擦 角 相 比 其 真 实 内 摩 擦 角 应 偏 低 。标 贯 试 验 虽 然 在 现 场 进 土
行 , 验时砂 体上 覆压 力骤 减 , 贯试验 过程 中砂 土发 生 振动 液 化 等 , 试 标 导致 测 试结 果 所 反
co i . cn n
( 素 兰 编辑) 杜
第 3 卷 O
陈建强 , : 等 自升 式 钻 井 平 台 插 桩 深 度 探 析
内摩 擦 角 而 定 的排 水 粒 状 土 无 量 纲 承 载 力 系 数 ; 为 桩 脚 B e以 内 土 的平 均 有 效 重 度 。 / 对 于不排 水 粘性土 :
映的 土体强 度低 于其 实际强 度 。
2 根据 大直径 桩 靴下砂 层与 原始地 层 的物 理力 学 性 质 的对 比发现 , 靴 下地 层 的 内 ) 桩 摩 擦角 、 压缩 模量 等参 数 有不 同程 度 的 提高 j 。在静 压 插 桩 过 程 中, 随着 荷 载 的 逐渐 增
结合海 调资料 和平 台实 际 的插桩 深度 , 用最 小二 乘法 求得 桩 靴对 地 层承 载力 的影 响 系 运
数 , 而 对 T ra h 和 P c 从 ezg i ek公 式 进 行 修 正 , 高 插 桩 深 度 桩 深度 计 算
自升式钻井 平 台以桩腿支 撑平 台上部结 构 , 提供 轴 向和 横 向抗力 。平 台 的插 桩深 度
式中,。 P 为桩脚深度处的有效上覆压力; q t N e a ( 詈) 2N +1 a : 依据 n {+ , 一 ( ) n 为 N tg

03-海洋石油钻探与生产装置-导管架-自升式

03-海洋石油钻探与生产装置-导管架-自升式
• 独立腿式由平台和桩腿组成,各桩腿互相独立, 不相连接,整个平台的重量由各桩腿分别支承, 桩腿底部常设有桩靴,桩靴有圆的,方的或多边 形的,面积较小,目前最大的约宽17米,桩靴所 受的承载压力约为2.4~2.9Pa,在北海可能达到 4.8Pa。自升式钻井平台在移位前,必须知道新井 位的容许承载压力,以便加大支承面积,减小插 入深度。一般来说,独立腿式虽可在任何地方工 作,但通常适用于硬土区、珊瑚区或不平整的海 底。
3.1 概述
• 海上油田常规开采模式(六个程序) • 5.钻生产开发井。开发井中包括生产井和注 入井(注水和注气),这些多数是定向井。 钻生产开发井可用移动式平台,也可用固 定式平台。 • 6.当部分开发井完成后且原油的集中、处理、 储存及输送系统完备后,油田即可投产。
3.1 概述
• 请看视频
主要内容 • 3.1 概述
• 1.平台主体 • 自升式平台的主体通常是一个具有单底或双层底 的单甲板箱形结构。 • 甲板以下布置柴油发电机舱等动力舱室、泥浆泵 舱等钻井工程用舱室和其他工作舱室,以及燃油 舱、淡水舱、压载水舱等液体舱,如设双层底, 则燃油及淡水布置在双层底内。 • 甲板上布置钻台与井架、钻杆与隔水管堆场、管 架、起重机、生活舱室、升降装置室、直升机平 台等。主体的平面形状和桩腿的数目密切相关, 一般有三角形(三腿)、矩形(四腿)和五角形 (五腿)等
3.1 概述
• 海上油田常规开采模式(六个程序) • 3.为了对油气构造进行评价,还要由移动式 钻井平台钻若干评价井与探边井。通过评 价井可以更进一步地掌握该含油构造的油 气范围,性质,产量及储量方面的材料。 • 4.根据上述取得的材料,进行综合性研究, 以确定油田是否开发,进而提出最佳的开 采方案,选择合理的开采工艺。

自升式钻井平台风载荷研究

自升式钻井平台风载荷研究

中图分 类号 :U 6 7 4 . 3 8 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 号 :2 0 9 5 . 4 0 6 9 f 2 0 1 4 ) O 1 . 0 0 1 8 —T a k i n g t h e wi n d l o a d c a l c u l a t i o n o f a n o f s h o r e d r i l l i n g p l a t f o r m a s he t r e s e a r c h o b j e c t ,t he wi n d l o a d c a l c u l a t i o n o f a j a c k - u p o f s h o r e d r i l l i n g p l a t f o r m i s c a r r i e d o u t b a s e d o n c l a s s i i f c a t i o n s o c i e t y r u l e s , c o mp u t a t i o n a l l f u i d d y n a mi c s ( C F D) t e c h n i q u e , wi n d t u n n e l e x p e i r me n t nd a a c i v i l e n g i n e e i r n g me ho t d ; he t d i f e r e n c e s a mo n g t h e s e me t h o d s
摘要 :以海洋钻井平 台风载荷计算为研究对象 ,将船级社规范、C F D计算流体力学计算、风洞试验和一种土木工 程方法分别应用于一 自升式海洋钻井平台的风载荷 计算 ,并详细 比较 了各方法间存在的差异,比较论证 了土木工 程方法作为 自升式钻井平 台风载荷计算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自升式钻井平台 ;风载荷;遮蔽效应

自升式平台预压荷载分析

自升式平台预压荷载分析

文章编号:1001-4500(2005)02-0020-05自升式平台预压荷载分析龚 闽1,2,谭家华1(1.上海交通大学,上海200030;2.胜利石油管理局,东营257237) 摘 要:分析自升式平台预压的方法、过程和意义,给出预压荷载的确定方法。

关键词:自升式平台;预压;地基;稳定性 中图分类号:P75 文献标识码:A预压是保证自升式钻井平台地基稳定性的重要措施,而地基稳定性是保证作业安全的基本条件。

预压是预先施加垂直荷载,使平台桩靴的对地压力预先达到设计预压值,然后恢复正常荷载的过程。

如果在预压状态地基能保持稳定,则认为海底地基有足够的承载能力。

简单地将最大垂直荷载叠加作为预压荷载的方法是不合理的,预压荷载的确定应该包括桩靴对地的最大垂直荷载、水平荷载和作用力矩三者共同作用的结果。

1 预压的方法、过程和意义 自升式钻井平台在完成插桩升船过程后,主体升离海面,在作业状态之前,船不再继续升高,而与水面保持较近距离,开始预压。

1.1 预压方法预压通常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灌注压载水预压,一种是自重预压。

对三腿自升式钻井平台,需要向船的压载舱内注入海水,以提高桩靴对地的压力;四腿自升式钻井平台,则利用其自重,采用对角两组桩靴轮流施压的方法,提高对地的压力。

具体方法是将四个桩腿分为二组,每对角线上桩靴编为一组,操作升降装置,通过减小一组桩靴对地压力来实现另一组桩靴的对地压力的增加。

两种预压方法都可达到预压的目的。

在预压加载的过程中,桩靴的对地压力不断随着荷载的增加而逐渐增加。

在承载力较低的黏性土海底地基中,桩靴入泥会不断增大,地基土不断发生破坏,破坏机理与升船过程桩靴入泥时相同。

一般情况下,预压时间应尽量长,目的是使桩靴下的地基土尽量地固结,通常预压加载保持在12h以上。

1.2 预压的意义预压是解决地基承载能力不确定性的最好、最简单的方法,相当于做了一次实地承载能力检验试验,能确切地检验海底地基是否具有承受最大荷载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主要发展趋势 自升式钻井平台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采用高强度钢。以提 高平台可变载荷与平台自重比,提高平台排水量与平台自重比和提高平台工作水 深与平台自重比率;(2)增大甲板的可变载荷,甲板空间和作业的安全可靠性, 全天候工作能力和较长的自持能力;(3)采用悬臂式钻井和先进的桩腿升降设备、 钻井设备和发电设备。
虽然日本船舶海洋工业实力雄厚,韩国建造上乘,但在自升式钻井平台设 计与建造市场上两国所占份额均不高,主要有两大原因:第一,造船与海洋钻 井平台有所不同,大多数船舶如同一个“仓库”,主要由船体、内部空间及动 力推进系统组成,易于流水线生产,这正是日韩两国强项。而钻井平台如同一 个中小型工厂,不同设备需从不同制造商进货,不同国家船东有各自的偏好与 要求,这是一个再设计工程。在建造平台过程中,有效地管理材料、设备供应 链并如期完工,始终是一个巨大挑战。韩国船厂在建两个CJ70钻井平台时曾遇 到诸如此类问题。第二,当时造船市场与海洋工程同样兴旺,日韩船厂不愁造 船订单不满,他们把主要精力放在更擅长的船舶建造上。但是,我们应该清楚 的认识到日韩两国在海洋工程领域的实力。当前日本钢铁企业是自升式钻井平 台所用的超高强度钢材的关键生产商及一些其他设备供应商。例如日本三井海 洋开发(MODEC)早己将业务从自升式平台设计转移到深海技术FPSO、半潜及张 力腿平台开发上;韩国船厂也在最近3年里承揽了全球14艘钻井船的全部订单。
平台稳定站立后,大多数悬臂 梁可以将钻台外伸到固定平台。 在风大浪急的海面不能进行拖 航。



自式升式平台的结构形
1. 支撑型式 桩靴式/沉垫式 2. 升降装置 液压缸升降(插桩式)/齿条/齿轮箱 3. 桩腿结构型式 筒型/绗架 4. 桩腿数量 3腿/4腿 5. 槽口 有槽口/无槽口 6. 生活楼的布置 横向布置/周边布置
自升式平台的结构布置特点

带有能够自由升降的桩腿,作 业时桩腿下伸到海底,站立在 海床上,利用桩腿托起船壳, 并使船壳底部离开海面一定的 距离(气隙)。拖航时桩腿收 回,船壳处于漂浮状态。

作业水深范围从12/14 英尺直 至550 英尺。大多数自升式钻 井平台的作业水深在250至300 英尺范围内。 自升式钻井平台有两种型式, 独立桩腿式和沉垫式。
1. 支撑型式: 桩靴式/沉垫式
2. 升降装置: 液压缸升降(插桩式)/齿条/齿轮箱
3. 桩腿结构型式: 筒型/绗架
3. 桩腿结构型式: 三角形/方形
4. 桩腿数量: 3腿/4腿
5. 槽口: 有槽口/无槽口
6. 生活楼的布置: 横向布置/周边布置
技术热点和发展趋势
(1)悬臂梁技术 自升式平台的钻台已经从早期的槽口式发展到当今的悬臂梁式,大大提高了钻井 效率。目前悬梁臂已发展成可脱离式(Skid Off)。即悬臂梁伸出钻井船体艉部, 移到导管架平台,然后脱离自升式钻井平台,最后坐落到导管架平台顶部进行钻 井作业。此技术使得自升式钻井平台可以在风暴情况下,更安全与高效地进行钻 井作业。如MSC公司发明的X—Y悬臂梁,钻台保持在悬臂梁中心,由滚式支座 实现整体沿纵向与横向移动,两侧主梁承受相同的荷载,最大悬挑27.4米。在悬 臂梁悬挑27.1米及其移动范围内,具有均匀的1400吨可变载荷,而F&G JU2 000E液压驱动移动式悬臂梁的最大悬挑距离 22 .9 m, 钻 台在悬臂梁上可移动 距离为 9 .1 m, 一次定位最多能钻 3 0多 口的丛式井。
自升式海洋平台
孔宇 1040101214
自升式平台的起源


美国人Samuel Lewis早在 1869年最先申请了自升式 钻井平台专利。从图 中给 出的自升式钻井平台的主 要发展里程碑可知,直到 1954年,世界上第一 座自 升式钻井平台“德隆1 号”(DeLong No.1,又称 Off—shore No.51)才问世。 它有10条桩腿,每条桩腿直 径 1.8 m(6ft),48.8m(16O ft) ,采用了L.B.德隆设计 的升降系统。
为尽快形成我国自主研发的海洋工程装备标准体系,推动自主研发设计 能力快速提高,2011年,经上海市质监局推荐,上海外高桥申报承担的 海洋工程装备-自升式钻井平台国家综合标准化示范项目正式获得国家 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项目建设周期将持续到2015年12月。
国际自升式海洋平台的发展现状
2008年全球共有自升式钻井 平台(Jackup)446座,分布 在南美、北美、亚洲、非洲、 欧洲、澳洲各地。设计水深一 般为10米(30英尺)到250米 (750英尺)以内,属近海海 域。它们主要集中建造于 1980~1983年,之后的建造数 量特别少,使用年限基本上在 20~30年,而在役的自升式 钻井平台船龄大多数超过25 年。因此,该类钻井平台未来 更新换代的需求比较大。

此外,荷兰Huisman公司发展出概念新颖的旋转型悬臂梁,它通过径向与环向滑 轨实现移动,有与X—Y悬臂梁类似的可移动范围内均匀的可变载荷,但目前型 号的旋转型悬臂梁的可变载荷没有X—Y悬臂梁大,但旋转型悬臂梁可以在甲板 上抬高,可以增加甲板的可用面积。
(2)平台船体设计技术 自升式钻井平台的船体采用模块化设计与施工,加大甲板主尺寸和作业面积, 增大可变载荷和钻井物资储放能力,延长在偏远恶劣海域作业的自持力。将 平台生活区移到船艏,采用挑出式与包络式设计,既可减少悬臂梁钻井作业 发生事故时,对船员造成的伤害,也可以腾出甲板中部空间给作业堆料。另 一方面,悬臂梁悬挑作业时,会将平台整体重心往船艉移动。平台生活区的 前移,可以减少平台重心的后移量,减少左舷与右舷桩腿轴力的增加量。 (3)桩腿技术 新一代自升式钻井平台多采用超高强度钢、大壁厚、小管径壁厚比的主弦管 与支撑管,以减小水阻力与波浪载荷。一般采用具有高强度、高刚度的“X” 与逆“K”型管节点,并减少节点数量。在逆“K”型水平撑管上多采用叠加式 节点,以提高节点抗剪强度。
1965~2005年自升式钻井平台建造数量统计
主要建造国家
截止到2008年8月底,在役的自升式钻井平台为428座,其中美国建造了150 座,新加坡建造了110座,居世界前两位。无论是从在役还是新订单来看,美国 和新加坡都是Jackup的主要建造商。
世界著名的JACKUP设计公司
这些公司每个都已经形成多种型号的系列产品。当前技术领先是LeTourneau, MSC和F&G。其中美国的LeTourneau公司是自升式钻井平台设计的先驱,设计产 品占世界市场份额33%,新加坡品牌(Kfels和Baker Marine)占42%,美国F&G 和荷兰MSC各占10%和9%。荷兰的MSC公司设计了一系列自升式钻井平台,工作于 超恶劣海况的海域,例如挪威北海与加拿大东海岸;美国的F&G公司在20世纪80 年代初首次申请了齿条锁定系统(Rack Chock Fixation System)专利,该创新 使得自升式钻井平台能够进入更深与更恶劣海况的海域工作。
日,开钻涠洲11一1油田第 一口生产井。
我国在自升式平台上的技术 不断进步,在2009年中远船 务为美国Remedial Offshore 公司建造的SUPER M2自升式 海洋工作平台,5月27日在南 通命名。该平台是全球第一 座带自航动力系统的自升式 海洋平台,同时也是中远船 务进入海洋工程领域后自行
0 2年底 ,全世界共有397座自
升式钻井平台。
我国自升式海洋平台的发展




设计单位:中国船舶 工业集团公司第708 研究所 制造单位:大连造船 厂 制造国家(地区): 中国 出处:中国船舶工业 集团公司第708研究 所建造年代:公元纪 年纪年:1972年 总长:60.60m 载重量:57000t
美国发明家 R.G.勒托诺
随着材料、 设计与建造水平的不断进步 , 自升式钻井平 台的工作水深不断提高 (图3)。
2003建成的Rowan“波勃.帕尔 麦号”( Bob Palmer ) 是 Le — Tourneau公司的“ Super Gorilla XL”设计型号,它创下 了在墨西哥湾 168m(550ft)水 深工作记 录 ,总高度约273 m, 已达到金茂大厦总高度的2/3 。 据 RIGZONE网站统计,到 2 0
世界上第一座海上钻井平台
下图就是自升式平台的主要发展里程碑
1956年,美国发明家 R.G.LeTourneau 设 计的第一座三腿自升式钻井平台“ 天蝎号” (Zapata Scorpion) 建成交付 Zapata Offshore 公司使用 。美国前总统乔治.布什 时任 Zapata Offshore总裁 ,他大胆采用了 LeTourneau创新的桁架式桩腿及齿条和齿轮 升降系统 的平 台设计。“ 天蝎号” 平台 型长 5 6.7 m(186 ft ) ,型宽45.7m(150ft ), 桩腿长 4 2 .7 m( 140ft ) ,总重4000t ,是 独立桩腿式平台,也是现代自升式钻井平 台的雏形 。1963年,第一座由LeTourneau 公司设计的斜桩腿式平 台“ Dixilyn 250号” 建造完毕 。第一座可在北海常年工作的 自 升式钻井平台“ 猎户星座号”( Offshore Orion 于 1966 年建成。第一座 自航式平台 “ 水星号” ( Offshore Mercury )于1969年 下水 。这两座平台皆由当前全球最大的海 洋钻井承包商 Transocean Inc的前身之一滨 海公司( Offshore Company ) 设计 。
此外,为了提升市场竞争力和增加市场占有率,近10多年来,世界自升式 钻井平台主要设计公司都与船厂或钻井公司等组成联合体。如1994年美国Rowan石 油钻井公司收购了LeTourneau公司及其船厂,业务覆盖石油钻井、高强度钢材生 产、自升式平台设计建造、森林与石油矿藏开采的重型设备制造;1995年,美国 Baker Marine被新加坡PPL船厂收购;2003年Gusto、MSC及GMOD组成GustoMSC集团, 提供一系列海洋钻井、生产平台及设备设计建造服务;2004年,俄罗斯MNP集团与 F&G及乌克兰CDB Corall设计局组成集团,业务包括船舶建造、钻井设备、钻井平 台的设计与施工;2006年,F&G在中国成立合资公司:中船高曼海洋工程技术(大 连)有限公司;2007年7月23日,美国Transocean Inc和GlobalSantaFe Corp宣布, 同意合并组建一家价值530亿美元的钻井承包公司,合并后Transocean成为全球最 大的海洋石油钻探承包商,并拥有最多的深水钻井船、深水半潜式平台及深水自 升式平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