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也是一种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严也是一种爱

教案积件

一、导入新课

方法一:

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你曾与父母闹过矛盾吗?说

说印象最深的那一次,为什么会发生冲突?当时你的

心情怎样?你是怎么做的?

方法二:同学们,家是一个温馨的字眼,家是一个平

静的港湾。但是,家人之间偶尔也会产生小小的磨

擦。今天我们就学习有关怎样和父母处理关系的内

容。

二、知识教学过程

方法一:

严也是一种爱(板书)

1.成长也会有烦恼(板书)

(1)产生烦恼的原因

活动一:

指名学生朗读教材中的“我的烦恼”,其他同学思考

问题:

①为什么原来和谐亲密的亲子关系,现在变得格格不

入了?

②怎样做才能改变这种状况呢?

学生发言后,教师总结:

教师讲述:

这是一个初中女生的日记,也是她的自我感受。学生

的喜好,与同学交往的兴奋,不注意考虑家长的忧虑

和感受,对于服装的偏爱,以及家长对男女生交往的

戒备等,都是初中学生普遍遇到的现实中的问题,这

些是基于青春期学生生理心理发展必然会遇到的带有

共性的问题。

从学生角度讲:小时候由于对父母的崇拜而认为他们无所不能;到青春期,对父母有逆反心理,看不起家长;过了青春期,又客观地看到父母的价值。

从家长角度讲:对孩子的关爱之心没有变,只是要求更加严格,免不了多叮嘱几句。孩子听不进时,就觉得家长特别唠叨、啰嗦。于是,我们与父母之间就产生了矛盾。这说明两代人之间有代沟。

设问:为什么两代人会出现隔阂产生代沟哪?

(2)产生代沟的原因

相关链接:“我眼中的爸爸”(详见教材)

想一想:“我眼中的爸爸”说明了什么?(学生谈谈看法后教师总结归纳)

(说明人们在不同年龄阶段,对家长的看法是不同的:在人们小时候,由于对父母的崇拜而认为他们无所不能;到青春期,对父母有逆反心理,看不起家长;过了青春期,又客观地看到父母的价值。这多少带有规律性。)

做一做:比较我们与父母的差异,探讨造成两代人隔阂的原因。

教师小结:

产生隔阂、代沟的直接原因:年龄差异。

代沟的实质:是反映在年龄差异背后的多种代际差异。

子女与父母的人生经历、生活经验、社会地位不相同,对社会规范的熟悉程度不同,在生活态度、价值观念、兴趣爱好、行为方式等方面难免产生较大差异。由此产生的需要及满足需要的方式、理想和追求也就不同。

(3)父母的高期待严要求是一种爱

望子成龙,自古以来是天下父母共同的心愿。子女与父母的冲突,大多基于父母的高期待、严要求。这种

在我们看来有些苛刻的“严”,反映出父母对于子女的爱。我们要理解、体谅父母的一片苦心。

2.逆反心理有危害

(1)逆反心理的表现

逆反心理--对父母的思想观念、教育方法、严格要求产生反感。

活动二:阅读教材,思考问题:

想一想:逆反心理都有哪些表现呢?

具体表现为:要我这样,我非那样;你说这好,我非说那好;让我信这,我非信那。这些是青春期学生普遍性的反映。

说一说:日常生活中,在你身上逆反心理都有哪些表现?

(2)辩证地看待逆反心理

下面列举几种家教误区:

棍棒之下出孝子──粗暴型可怜天下父母心──溺爱型孩子总是自家好──袒护型

树长大了自然直──放纵型冷热无常──情绪型滥施奖励──物欲型众星捧月──至尊型

辩证看待逆反心理,就是要肯定反得对的,否定反得错的。从学生的角度看,就是要做出正确的与父母交往的行为选择。这样既有助于学生帮助父母更新观念、走出家教的误区,也有助于学生提升道德、完善自我。

(3)逆反心理存在的危害

活动三:想一想,说一说:

结合自己的经历,讨论逆反心理造成亲子隔阂、导致种种不快等危害。

(如情感伤害、经济损失、阻碍家庭和个人发展等恶

果。)

教师讲述:

学生的逆反心理,有的表现于以强硬的态度顶撞、以粗暴的举止反抗;有的表现于对父母不理不睬、冷淡相对;有的由对某事的分歧迁怒到对父母本人的恶感,用极端的办法来处理,会造成极大的危害,如离家出走甚至非法越轨、伤害父母。

从结果上看,逆反心理导致的对父母的反抗,其结果都是惩罚了自己:不是拿自己的错误惩罚自己,就是拿父母的错误惩罚自己。这种结果也是对父母的一种伤害:不是拿自己的错误伤害父母,就是拿家长的错误伤害父母

为了不伤害自己和自己最亲近的人,我们就要努力克服消极的逆反心理,在情绪冲动时,要努力克制自己。

方法二:

1.成长的烦恼

(1)同龄人的心声

“我都上初中了,父母为什么还把我当成小孩子看待?无论我做什么事儿,他们总是不放心,一遍一遍地嘱咐,没完没了,真烦死我了!”

“我的父母很固执,根本听不进我的意见。”

“父母不理解我,无论我交朋友、穿着打扮,还是吃东西、看课外书,只要是我的事,他们都要干涉,我一点自由都没有。”

……

活动:引导思考,同学们有过类似的烦恼吗?请举几例。为什么原来和谐亲密的亲子关系,现在变得格格不入?

教师行为:指导学生开展这一活动,可以先让学生认可教材上的材料,即学生身边的事,是经常发生的事,是每个学生都可能遇到的事。然后可以让学生补充相近的材料,意在让学生参与,介入到现实生活情

景之中。再让学生讨论分析原因,从中体会父母的期望、立场、态度、心思,通过这些分析体会父母的爱。最后,让学生思考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这样可以让学生自己教育自己。

教学建议:开展这一活动,重在发挥其导向的功能,并不是要通过这一活动解决全部问题,因而要注意达成有限目标,要在努力方向上引导。要注意让学生站在不同立场上思考问题,即会与父母换位思考,尤其要注意引导学生体会父母严要求中蕴涵的爱心和期待。

(2)苦恼的不只是我们

一份杂志上的两封信:

不知什么时候开始,我突然觉得自己家的空间变小了。难道是我的个子长高了,才会觉得家里的天花板给了我一种压抑感?我也说不清楚,反正我觉得自己越来越像一只关在笼子里的小鸟一样——不自由!父母与我朝夕相处,却根本不懂我的心,不了解我的需求,也不清楚我的困惑。而且,他们总是苛责多于鼓励,要求多于倾听。我已经明显感觉到我们之间的代沟了!我现在和父母之间,只要一谈学习,就犹如电闪雷鸣!之后便会换来狂风暴雨!可是从不见有彩虹出现!!

一位苦恼的女儿

女儿是在我无微不至的呵护和关爱中逐渐长大的。可她初中后,与我的交谈逐渐减少了,问她学校的事,总是一句“你不知道”就打发了我。平日里,你要她向东,她偏要向西;你认为美的,她嗤之以鼻;你认为丑的,她却津津乐道。有一天,我发现女儿的抽屉上了锁,难道年仅14岁的女儿就有了隐私权?有一次,我趁她不在家砸开了抽屉,发现里面只有一本记着学校生活的日记,几张明星照片,一本琼瑶写的小说和一些小玩意儿,并没有什么“出格”的秘密。可为此,女儿却与我大吵了一场。望着抽屉上那无言的锁,那个善解人意的女儿似乎飘然离我远去。我的心隐隐作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