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 宪法的基本知识
学宪法讲宪法PPT课件

平等性
权利和义务在法律上是平等的,任何公民不得享有超越宪 法和法律的特权。
制约性
权利和义务是相互制约的,公民在行使权利时不得侵犯他 人的合法权益,也不得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同时,公
民在履行义务时也应受到相应的保护和尊重。
04 国家机构设置及职权划分
CHAPTER
国家机构体系概述
国家机构定义
监督程序
按照法定程序进行监督, 包括启动监督程序、进行 调查核实、作出监督决定 等步骤。
案例分析:成功保障宪法实施案例
案例一
案例三
某市人大常委会对市政府进行执法检 查,发现市政府在拆迁过程中存在违 法行为,及时予以纠正,保障了公民 的合法财产权。
某市监察机关对一名涉嫌贪污受贿的 公职人员进行调查,查清了其违法事 实并依法予以处理,维护了宪法的权 威和尊严。
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关注社会弱势群体,积极参与 公益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
积极参与政治生活
行使自己的政治权利,参与国 家和社会事务的管理。
勇于监督国家机关
积极监督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 员的行为,促进依法行政和公
正司法。
展望未来,共同推进依法治国
完善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
建立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机制,保障 宪法的有效实施。
02 宪法历史与发展
CHAPTER
世界各国宪法起源与演进
01
02
03
04
英国宪法
起源于中世纪的“大宪章”, 经过长期演变,形成包含众多
宪法性法律的宪法体系。
美国宪法
1787年制定,是世界上第一 部成文宪法,具法
以《人权宣言》为基础,历经 多次修订,强调公民权利与自
由。
各类国家机构职权范围
新农村法律常识讲座

我国《宪法》第三十三条规定:“任何公民享有宪 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 义务。”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中,不存在只享有权利而 不履行义务的公民,也不存在只履行义务而不享有权利 的公民,只有把认真行使公民权利和自学履行公民义务 结合起来,才是正确的态度。另外,权利是可以放弃的, 义务是不可以放弃的。只要父母履行了对子女的抚养义 务,子女就应该担负赡养父母的义务。否则将受到法律
像以上纠纷,都属于民法调 整的范围。可见民法与人们的关 系最密切,最直接。
二、民法的含义
2010年初,仙山市工商局在春节前夕 开展了涉及行业安全的大检查活动。1月 20日来到了本市从事办公家具生产的龙头 企业“万家用”家具厂,对该企业安全生 产方面存在的两个问题提出了整改要求, 并罚款1万元,企业不服起诉到法院。 2010年3月20日,仙山市工商局由于 新的办公大楼落成,需要购进一批新的办公 家具,于是,派人到“万家用”家具厂并购 买价值20万元的办公家具,在讨价过程中, 副局长李某与工作人员小王发生争执,并出 手打了小王,致其受伤住院,花去医疗费 3000元,出院后小王向李某索赔遭拒,于 是向法院起诉。
宪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或 五分一以上的全国人大 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 大以全体代表的三分之 二以上的多数通过
普通 由全国人大或 由全国人大以全体代表 法律 其常委会制定 的过半数通过
三、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
上海一女大学生到某大型超 市购物,保安怀疑她偷盗,就将 她带到地下室以及其下流的手段 强行搜身,并侮辱其人格。她为 此起诉到法院。 请问
宪法宣讲提纲

宪法宣讲提纲一、宪法历史背景及修改情况二、宪法的基本框架修改后宪法共143条,分为序言、第一章“总纲”、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第三章“国家机构”、第四章“国旗、国歌、国徽、首都”。
中国宪法内容主要包括:(一)序言的内容:制定宪法的宗旨、目的和依据,制定宪法的经过,宪法的构成,宪法的演变,宪法的修改,宪法的本质,宪法的原则,宪法的地位等。
同时还阐述了本国和本民族长期奋斗的历史和取得的胜利成果,指出今后国家的主要任务和奋斗目标。
(二)总纲(32条)1、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是宪法的主要内容之一,包括国家的性质、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国家结构形式、选举制度、政党制度和国家的标志与象征制度。
例如,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国家的基本经济文化制度包括经济制度及教育、科学和其他文化制度等。
如:社会经济制度是指一定生产关系的总和,也就是社会经济基础,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产品分配形式。
(三)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24条)基本权利:1、平等权,即“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2、参与社会活动和政治活动的权利,包括:选举与被选举权,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3、人身不受非法拘禁、逮捕、搜查及侵害,人格尊严、住宅及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不受侵犯。
4、宗教信仰自由。
5、向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提出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或检举的权利。
6、社会经济权,包括劳动权、休息权和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7、文化教育权。
8、妇女平等权利及婚姻、家庭、儿童受国家保护的权利。
9、国家保护华侨的正当权益,保护归侨和侨眷的合法权益。
基本义务:1、维护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
2、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机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
学习宪法基本内容

学习宪法基本内容文档模板范本:学习宪法基本内容一、引言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全体公民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的基础。
学习宪法的基本内容能够加深对国家法律体系的理解,增强法治意识,提高法律素质。
旨在提供一个极致详细的学习宪法基本内容的模板范本。
二、宪法基本内容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本宪法公布后,以前颁布的宪法失去效力。
本宪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第二章权利和义务第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据,执行法律,保护人民的合法权益,维护国家的安全。
第四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开展经济、科技、文化等各个方面的交流与合作,保护人民积极参与这些活动的权益。
第三章国家机构第五条国家机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种权力机关和其他机构的总称。
中华人民共和国设立的国家机构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国务院、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等。
第四章国旗、国徽、国歌第六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为五星红旗。
第七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为天安门图案。
第八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为《义勇军进行曲》。
......附件:1. 宪法全文附件12. 宪法解读附件23. 宪法修订历程附件34. 相关法律法规附件4法律名词及注释:1. 宪法:国家的最高法律文件,确立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基本原则。
2. 公共利益:以公民或集体的利益为出发点,具有广泛普遍性、差别平等性、自愿合法性的利益。
3. 人民民主专政:由工人阶级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群众通过各种形式直接行使权力的制度。
4. 法治意识:公民对法律的尊重、遵守和维护的思想观念。
5. 国徽:国家象征的标志,可以代表国家的整体形象。
6. 义勇军进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表达了中国人民爱国、奋斗和团结的精神。
可能遇到的困难及解决办法:1. 难以理解宪法中的专业术语和概念。
解决办法:可以借助相关法律法规的解读或请教法律专家进行解答。
第一课_宪法-1-法律基础知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 议通过1982年12月4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公告公布施行 根据1988年4月12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 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1993年 3月29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1999年3月15日第九 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 国宪法修正案》和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 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 修正)
宪法及宪法性法律: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004年3月14日颁布 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 1999年3月15日颁布 3.中华人民共和国戒严法 1996年3月1日颁布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 1982年12月10日颁布 5.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驻军法 1996年12月30日颁 布 6.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2001年2月28日颁布 相关文件及司法解释: 1.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内地与香港特别行政区相互执行仲裁裁决的 安排 2000年1月24日颁布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县级以下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直接选举的若干规定 1983年3月5日颁布 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内地与澳门特别行政区法院就民商事案件相 互委托送达司法文书和调取证据的安排 2001年8月27日颁布
2.宪法效力的最高性
普通法的立法依据——母法:如《刑法》 第一条,《民法通则》第一条中“…… 根据宪法……” 最高法律效力:《宪法》第五条“一切 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 宪法相抵触”。
3.宪法制定和修改程序的严格性
交 流 研 讨
宪法学习ppt课件

法治原则
法律的至上性
01
宪法规定,任何机关、团体和个人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法
律的权威性得到了保障。
法律的公平公正
02
宪法规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的公平公正性得到了保障
。
法律的透明度和可预测性
03
宪法规定,公民有权获得政府的公开信息,政府的决策和执行
过程也应当透明和可预测。
联邦制原则
基本人权原则
人权的尊重和保障
宪法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 由,包括人身自由、言论自由、 信仰自由、宗教自由等,这些权 利的行使体现了对人权的尊重和
保障。
人权的法律保障
宪法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 由的法律保障措施,包括司法独 立、公正审判等,这些措施有助
于实现基本人权原则。
人权的国际标准
我国宪法在规定公民的基本权利 和自由时,不仅考虑了国内实际 情况,还借鉴了国际上的人权标
联邦制的基本特点
联邦制是一种国家结构形式,它 由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组成,各 地方政府在中央政府的统一领导
下行使自己的权力。
联邦制的权力分配
在联邦制下,各地方政府拥有一定 的权力,包括立法、行政、司法等 权力,这些权力的行使有助于实现 地方自治。
联邦制的协调机制
在联邦制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 之间需要协调合作,以实现国家的 统一和发展。
宪法。
中世纪宪法
中世纪欧洲封建国家的宪法, 如英国的《大宪章》、法国的 《三级会议条例》等。
近代宪法
近代欧洲和美洲国家的宪法, 如英国的《权利法案》、美国 的《独立宣言》和《美国宪法 》等。
现当代宪法
现当代各国的宪法,如中国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日
中国宪法ppt课件

主席的外交代表权
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 国事活动,接受外国使节 ,派遣和召回驻外全权代 表等。
国务院与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国务院的组成和职权
由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各 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审计长 、秘书长组成,负责国家的行政 工作。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 组成和职权
包括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 政府,设区的市的人民政府,自 治州的人民政府,县、自治县的 人民政府,乡、民族乡的人民政 府等,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行政 工作。
03
国家的基本制度
国体与政体
国体
人民民主专政制度,即以工人阶 级为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 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政体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 本政治制度,体现了人民当家作 主的本质特征。
国家结构形式
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
全国只有一部宪法、一个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一套完整统一的法律体系。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人身自由与宗教信仰自由
01
人身自由
指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包括人身自由权、人格尊严权、住宅安全
权等。
02
宗教信仰自由
指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任何国家机关、社
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
03
人身自由与宗教信仰自由的关系
两者都是公民的基本权利,相互关联、相互促进。
经济社会文化权利
经济权利
指公民享有的与经济生活相关的权利,包括 财产权、劳动权、休息权等。
文化权利
指公民享有的与文化生活相关的权利,包括 文化参与权、文化成果保护权等。
社会权利
指公民享有的与社会生活相关的权利,包括 社会保障权、受教育权等。
宪法讲义

目录
1 宪法基本理论 2 国家形式 3 公民的基本权利与基本义务
4 国家机构
第一部分 宪法基本理论
(一)概念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规定国家的根本任务和根本制度,即社会制 度、国家制度的原则和国家政权的组织以及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等内 容。 (二)特征 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2.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 3.宪法是民主事实法律化的基本形式
(一)概述 国家结构形式是指特定国家的统治阶级根据一定原则采取的划分 国家内部区域,调整整体与部分、中央和地方之间关系的原则与方式。 现代国家结构形式主要有两大类:单一制和复合制。 1、单一制国家是由若干行政区域单位或自治单位组织的单一主权的 国家。 2、复合制国家是指由两个或多个成员国联合组成的联盟国家或国家 联盟。近代复合制国家主要有邦联和联邦两种形式。 ①邦联是几个独立的国家为了一定的目的而结成的比较松散的国家联 合。组成邦联的目的主要有经济的、军事的和文化的要求。 ②联邦是由两个或多个成员国(邦、州、省、共和国等)组成的复合 制国家。
第三部分
公民的基本权利与基 本义务
(一)平等权 (二)政治权利和自由 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2.政治自由 : (1)言论自由(2)出版自由(3)集会、游行、示威自由(4)结社 自由 (三)宗教信仰自由 (四)公民的诉愿权 (五)人身自由 1.人身自由 2.人格尊严 3.住宅不受侵犯的权利 4.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六)社会经济、教育和文化方面的权利 1.财产权 2.劳动的权利和义务 3.劳动者的休息权 4.退休人员的生活保障权 5.物质帮助权 6.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7.文化权利和自由 (七)特定主体的权利 1.妇女的权利 2.保护婚姻、家庭、母亲、儿童和老人 3.华侨、归侨和侨眷的权益 4.军人及家属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