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经济危机资本主义的本质
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以及对当今世界经济

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以及对当今世界经济、政治的影响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震惊了全世界,国内外学者纷纷对危机爆发的原因进行研究。
这场危机将持续成为一股“腐蚀性”力量,将诱发全球一系列经济动荡和对实体经济造成重创,并很可能引发全球经济衰退。
同时,美国爆发的这种国际金融危机对世界政治产生了的深远影响一、世界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1、全球流动性过剩2000年以来,以美联储的连续降息为标志,各主要经济体都采取了较为宽松的货币政策,造成全球出现长时间的流动性过剩状况。
美国房地产市场的泡沫化现象严重,不断上涨的房价已经脱离了居民收入水平等基本面的支撑,只要宏观经济形势发生变化或者投资者抽身离去,房价泡沫必将破裂。
另外,全球流动性过剩使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受到影响。
具体表现为:一是存款的持续增长和信贷增长的乏力,导致银行的利差收入明显下降;二是流动性过剩和长期的低利率使传统金融资产的收益率降低,甚至出现货币市场主要投资工具利率和存款利率倒挂的现象,这又反过来促进了现代金融创新的膨胀发展,为危机爆发埋下伏笔。
2、全球经济失衡部分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的经常账户存在巨额逆差,成为储蓄不足的国家,而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和部分发达国家如德国和日本,则拥有巨额的经常账户顺差,成为储蓄剩余国。
一方面,储蓄剩余国积累了巨额的美元外汇储备需要保值增值,美元资产是其最重要的选择,随着这些国家外汇资产规模的增长,其风险偏好程度也在上升,为次贷危机埋下隐患;另一方面,对证券资产的巨大需求一再压低市场利率,刺激了美国国内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居民储蓄率不断下降,债券发行量急剧扩张。
这种失衡的经济增长模式是不可持续的,必然引发金融危机,并以极端的形式将经济带入再平衡阶段。
3、虚拟经济过度脱离实体经济发展马克思在研究虚拟资本与现实资本的关系时,重点分析两个问题:虚拟资本的积累与现实资本积累的关系;虚拟资本的扩张与收缩对产业周期性的影响。
马克思认为,由于货币资本积累并非完全来源于生产的扩大,它的积累总是比现实存在的资本积累更大,总会在周期的一定阶段出现货币资本的过剩和膨胀,而且,这些货币资本还会通过信用制度得到成倍的扩张,即出现一定规模的虚拟资本和经济泡沫。
经济危机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
1、资本主义劳动过程及特点
► 资本主义劳动过程同其他社会劳动过程一样, 资本主义劳动过程同其他社会劳动过程一样,
都是劳动者运用劳动资料,作用于劳动对象, 都是劳动者运用劳动资料,作用于劳动对象, 制造某种新的使用价值的过程。 制造某种新的使用价值的过程。但由于生产 资料所有制不同, 资料所有制不同,资本主义劳动过程也有自 己的特点,这表现在: 己的特点,这表现在: 工人在资本家的监督和指挥下进行劳动, (1)工人在资本家的监督和指挥下进行劳动, 他们的劳动归属于资本家; 他们的劳动归属于资本家; 劳动产品归资本家所有。 (2)劳动产品归资本家所有。
统一,资本主义的分配过程就是剩余价值在资本 统一, 主义社会各个剥削集团之间进行分割的过程。 主义社会各个剥削集团之间进行分割的过程。剩 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 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资本运 包括资本循环和资本周转) 营(包括资本循环和资本周转)对于企业发展具 有重要意义。 有重要意义。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 间的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 间的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
美国发生了次贷危机---- 雷曼破产---- 导致华尔街金融危机---美国发生了次贷危机---- 雷曼破产---- 导致华尔街金融危机---投资者对未来经济增长担忧----- 影响了全球投资者信心---投资者对未来经济增长担忧----- 影响了全球投资者信心---投资者抛售投资的金融产品-----投资者抛售投资的金融产品------ 世界上其他国家金融危机
经济危机 与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
►2008年以来的经济危机 2008年以来的经济危机 ►资本主义经济本质
08经济危机发展阶段 08经济危机发展阶段
马克思作业【结合2008年的经济危机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作业结合2008年的经济危机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新特点学号姓名分数专业班级谈论经济危机的特点,就一定要先了解经济危机的概念。
想要了解经济危机的概念,则首先应该先了解几点基本概念。
1、次贷危机:又称次级房贷危机,也译为次债危机。
它是指一场发生在美国,因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股市剧烈震荡引起的金融风暴。
它致使全球主要金融市场出现流动性不足危机。
美国“次贷危机”是从2006年春季开始逐步显现的。
2007年8月开始席卷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
次贷危机目前已经成为国际上的一个热点问题。
它与美国金融监管当局、特别是美联储的货币政策过去一段时期由松变紧的变化有关。
它与美国投资市场、以及全球经济和投资环境过去一段时期持续积极、乐观情绪有关。
与部分美国银行和金融机构违规操作,忽略规范和风险的按揭贷款、证券打包行为有关。
2、剩余价值:剩余价值概念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概念,认为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就是剩余价值的生产,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它决定着资本主义的一切主要方面和矛盾发展的全部过程;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高涨和危机;决定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灭亡。
3、资本主义剩余价值的本质: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并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它是雇佣工人剩余劳动的凝结,体现了资本家和雇佣工人之间剥削和被剥削的关系。
4、资本主义的主要矛盾: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
了解了几个与经济危机有关的概念之后,开始了解一下什么叫经济危机。
一、经济危机1、定义:(1)经济危机通常指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周期性爆发的社会经济的大混乱。
(2)经济危机指的是一个或多个国民经济或整个世界经济在一段比较长的时间内不断收缩(负的经济增长率)。
(3)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周期性爆发的社会经济的大混乱,也就是生产能力过剩的危机,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体制的必然结果。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 )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 )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 )
A.生产绝对过剩的危机
B.生产过剩的危机
C.生产不足的危机
D.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
答案解析
D[解析]经济危机通常是指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周期性爆发的社会经济的大混乱。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相对过剩。
其表现为:大量商品卖不出去,大量生产资料被闲置,大批生产企业、商店、银行破产,大批工人失业,生产迅速下降,信用关系破坏,整个社会生活陷入混乱。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本质特征
1)产能过剩是经济危机的本质特征,相对过剩是指相对于消费者有效需求来说社会生产的商品显得过剩,而不是与消费者的实际需求相比的绝对过剩。
2)经济危机的可能性是由货币作为支付手段和流通手段引起的。
3)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是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基本矛盾,具体表现:一是:厂商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消费者有效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
二是: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4)经济危机具有周期性,这是由市场经济基本矛盾运动的阶段性决定的。
5)经济危机使企业倒闭,生产下降,供求矛盾得到缓解,随着经济的恢复和高涨,矛盾又重新激化,这必然再一次导致经济危机的爆发。
6)社会资本再生产呈现出周期性特点,一般包括四个阶段:危机,萧条,复苏和高涨。
全球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本质

全球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本质2013-02-18当今人类经济体系有一个最令人困惑不解的基本问题。
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过去将近五年了,尽管世界各国采取了所能够采取的一切宏观经济政策,经济复苏却依然疲弱乏力继,继续面临低速增长和严重衰退的风险。
发达经济体和新兴市场经济体皆如是。
欧元区从急性病转为慢性病,前景黯淡。
日本和英国怪招迭出,毫无起色。
1月份美国意外萎缩0.1%,举世哗然。
中国看似企稳,实则虚弱。
巴西、印度、俄罗斯和南非各有难念之经。
我们不禁要问:人类经济体系究竟出了什么问题?患上了什么病?我将今天的人类经济体系,概括为全球资本主义经济体系,或简称为全球资本主义。
资本主义包括三个特征:其一、经济活动所依赖的生产资料主要为私人所有,私有产权制度为经济体系之基石;其二、生产和经营活动的主要或唯一动机是追求利润;其三、生产经营活动之协调和融通,主要依赖货币信用和金融市场。
依照这个定义,我们可以肯定当今人类经济体系是以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为核心的经济体系。
全球化则包括产业分工的全球化、贸易全的球化、股权配置的全球化、货币和金融市场的全球化。
资本主义+全球化=一个真正的全球性资本主义经济体系。
全球资本主义经济体系覆盖和笼罩了世界几乎所有角落,是史无前例的人类新现象。
全球资本主义是人类三次工业革命之结果。
第一次工业革命从1760年到1840年;第二次工业革命从1840年到1950年;第三次工业革命起自1950年,至今方兴未艾,目前我们正处于第三次工业革命巅峰时期。
第一次工业革命以纺织业和蒸汽动力为标志;第二次工业革命以铁路、汽车、重化工、电力和石油为主要标志;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则是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科技革命。
三次工业革命彻底改造了人类经济格局,创造出一个真正的“全球村”或全球化经济体系。
1850年到1910年的第一次全球化浪潮,正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全盛时代。
1970年代开启的第二次全球化浪潮,恰好与第三次工业革命的突飞猛进相吻合。
从2008年经济危机看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从2008年经济危机看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艺术学院 11环艺1班 20111107127 高阳2008年美国爆发金融危机,波及全球经济。
金融危机让全世界重新审视资本主义,尤其是冷战结束后盛行全球的经济自由主义的利弊。
凡是搞原教旨主义早晚会出毛病。
前苏联模式是搞纯粹的计划经济,是计划经济的原教旨主义,违背了客观规律。
但社会主义在改革前进,意识到不能在经济发展上搞极端化,吸收了资本主义有益的东西,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资本主义制度也存在着不符合客观经济规律的根深蒂固的问题。
但是资本主义不思悔改,陷入市场原教旨主义,金融危机就是一种惩罚。
所谓自由资本主义是一种极端的市场原教旨主义,是资本原教旨主义的翻版。
这种走向极端的制度不具备现代制度的特征。
现代制度高度重视客观规律,是根据社会发展而不断完善的。
欲把一个制度打造成千年不变的资本帝国,无疑是完全违反客观规律的痴人说梦。
从这个意义上说资本主义只能是近代制度,不能说是现代制度。
现代制度是科学性和实践性的结合,而资本主义已走上了极端化的道路。
自从华尔街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最普遍的学术解释是,次贷问题、金融衍生品等金融创新是祸根。
然而这并没有触及问题的实质。
资本有与生俱来的两面性。
一方面,资本对调节市场,配置资源具有积极作用,能够推动生产力发展。
另一方面,资本的逐利性又会导致经济失衡,造成严重的危机。
在资本存在和演变的历史进程中,资本的这种两面性都有充分的表现。
而金融资本作为资本的最高形式,也具有资本的一般属性。
马克思对于资本有过这样一段精辟的论述,“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胆大起来。
如果有百分之十的利润,它就保证被到处使用;有百分之二十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百分之一百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着绞首的危险。
”资本逐利和贪婪的本性,贯穿资本主义整个发展史。
在资本原始积累和资本主义发展初期,逐利和贪婪,是靠榨取工人的剩余劳动,甚至不惜借助于战争进行殖民掠夺,“资本来到这个世界上,每个毛孔都流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实质是追求过渡资本积累

一、现行世界经济状况现在的经济是全球的经济,每一次爆发的危机也就成了世界的经济危机。
尽三十年来的经济危机均始于资本主义中心活动的后果。
法国总统萨科奇谴责说:“重短期利益轻长期利益,重财富标志轻财富本身。
因此,纯粹的金融资本主义扭曲了资本主义的正常逻辑,是一种不负责甚至不道德的制度”.当今发达国家经济体制中,美国被宣扬为最成功自由市场国家,华尔街又是其成功的标志。
然而,美国次贷危机正是成功标志的“成果”.贪婪和不负责是华尔街“精英”的理念,鼓励投机和赌博式的盈利方法,为“精英”提供了可能和机会,资本主义制度给予“精英”完成为个人获得巨大财富而引发次贷危机的制度保障。
这些“精英”正象列宁引用德国经济学家克斯特涅尔的话:“资本主义已经发展到这样的程度,即商品生产虽然依旧”占统治地位“,依旧被看做全部经济的基础,但是它实际上已经被破坏了,大部分利润都被那些干金融勾当的”天才“拿去了。
这种金融勾当和欺骗行为的基础就是生产社会化,但是人类所达到的这种社会化的巨大进步,却造福于投机者。
”这是对资本主义发展出现丑恶现象深刻的批判。
二、过度资本积累是此次经济危机的根源2008年这场百年规模的经济危机正是对西方主流经济“理论”的哲学命题即里根-撒切尔宣扬的“新自由主义革命”成果的检验。
澳大利亚前总理陆克文尖锐地批评到“在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中,不受约束的自由市场主义本以名誉扫地,但到70年代,由于英国首相撒切尔和美国总统里根的推崇而重新翻身,成为经济界的正统。
事实证明新自由主义及其拌生的自由市场至上主义,不过是被着经济哲学外衣的个人贪欲”.新自由主义是在当今经济时代为全面私有化,强化个人占有欲,最大限度的追求物质是人生价值的最高目标提供动机源泉。
在这种理念指导下的华尔街的“精英”们,用赌博式的方法,以帮助穷人为幌子,通过次贷手段,来榨取最后的利润。
正如马克思引证英国工会活动家托?约?邓宁的话:“资本害怕没有利润或利润太少就象自然害怕真空一样,一旦有适当利润,资本就胆大起来。
论资本主义金融危机爆发根源及表现形式

在2008年,一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严重破坏了多国的社会生产力,给许多国家都造成了巨额损失,许多经济学家重新翻开马克思的《资本论》,希望从中寻求出解决办法。
深究这次全球性金融危机的根源和本质仍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的作用而导致的,只不过与20世纪上半叶的经济危机不同,此次金融危机的爆发是建立在资本全球化的基础之上,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得世界经济联系的更加紧密,从而使得原本美国一国的次贷危机衍生为令世界谈之色变的经济危机。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认为,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生产的社会性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
生产数据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和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在资本主义条件下,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资本主义生产不断社会化。
但是,在资本家私人占有生产资料和剥削雇佣劳动的生产关系中,社会化的生产力却变成资本的生产力,变成资本高效能地榨取剩余劳动、生产剩余价值、实现价值增殖的能力。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具体体现。
资本主义越发展,科学技术以至社会生产力越发展,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越高,不断发展的社会生产力就越成为资本的生产力,资本就越来越集中在少数资本家手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尖锐化就越是不可避免。
生产相对过剩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本质特征。
相对过剩是指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社会生产的商品显得过剩,而不是与劳动人民的实际需求相比的绝对过剩。
经济危机既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尖锐化的产物,同时又是这一矛盾在资本主义范围内暂时的、强制性的解决形式。
危机的爆发缓解了生产和消费之间的对立,通过破坏生产力这种强制性方式实现了生产与消费之间的暂时平衡,使资本主义再生产得以继续。
但是每一次经济危机都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反而使资本主义矛盾在更深层次和更大范围上发展。
只要资本主义制度存在,经济危机就不可避免。
经济危机的爆发可能性是由货币作为支付手段和流通手段引起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8年经济危机资本主义的本质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资本主义的分配过程就是剩余价值在资本主义社会各个剥削集团之间进行分割的过程。
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
资本运营(包括资本循环和资本周转)对于企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
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不对称,包括经济总量的不对称以及经济结构的不对称。
以及国际生产要素价值链脱节,马克思从资本主义生产基本矛盾得出其所处时代的危机分析,认为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
时至今日,资本主义已经发生了较大变化,马克思分析存在其时代的局限性,但依然把握了资本主义生产的主要矛盾。
从主观上,资本主义追求资本效益的最大化,并越来越将实物经济资本化。
而实物经济及实物经济增加有限,但资本主义欲望无限,虽然在当今已经做了自我控制,但资本主义贪婪的本性不变。
当资本主义为了追求资本效益最大化而失控时,就产生了虚拟经济总量大于实物经济总量的结果。
当这个结果不断增加以至于虚拟经济支撑不起实物经济时,经济危机就显现了。
此外,由于资本主义追求效益最大化,而过渡将资本转移到高利润行业时,造成了低利润行业的资本匮乏,最终造成了虚拟经济与实物经济结构的失衡,这也能产生经济波动。
从客观上,生产要素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其各要素比例也将随之调整。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在其他生产要素增长较小或负增长时(比如石油能源),资金的功能将弱化。
这样就造成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衰弱。
长期以来,资本是强势的,这基于原料和能源的充足,以及劳动力的过剩。
资本处于卖方市场,其他要素处于买方市场。
随着资本的不断增加,并且这种增加大于其他要素需求时,强势的资本就衰弱了。
2008年,由于前一周期的积累(美国过度发行美元,次贷失控,全球证券融资过度,国际资本转移失调,价值链上下游脱节等)使得危机加剧显现,同时,生产要素(第三次技术革命收尾使技术红利衰减,人口素质大幅度提高劳动力价值增长,原料和能源相对缩减等)近几年发生较大的相对变量所致。
既然如此,为什么资本主义之所以不灭亡,而且依旧是当今世界的主导呢?
因为当今社会是货币经济时代,货币成为衡量经济的主要标准,甚至是唯一标准。
只要有货币,资本主义就有强大的武器,以至于能以武器镇压危机。
而且资本主义在不断的自我调整,资本主义在不断向社会主义靠近。
并且一些新的生产要素的出现或增长使得对资本的需求增加,这是资本主义得以延续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