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骨骨折诊治PPT课件

合集下载

根骨骨折PPT课件.ppt

根骨骨折PPT课件.ppt

种跟骨骨折治疗与康复方式
3,有些人说打石膏会让肌肉萎缩,其实是没有道理以拆去石膏,但要拍片复查,每个人 的骨折愈合时间都是不一样的,如果骨折愈合了,您可以扶着拐杖练习走路, 如果还没愈合,您也不需要再固定,但也不能下地负重,半个月后再去复查!
种跟骨治疗与康复方式
跟骨高度,宽度,关节面不正常,或者骨折片移位太明显,那么需要手术, 手术后的的除了伤口需要换药,不用打石膏,可以马上进行锻炼,同时定 时冰敷,可以防止减轻疼痛,防止僵硬,促进消肿,其他类似。抬高患肢 和活动足趾,然后逐渐活动膝关节,然后活动踝关节,我认为是最重要的。 也可以应用一些消肿的药物,快速消肿极为重要! 无论哪种方式,要下地活动都需要拍片复查确认骨折已经愈合才可以,跟 骨负担全身重量,如果不牢固,走路很容易出现再次骨折!所以一定要谨 慎。
跟骨骨折保守治疗或手术后康复训练注意事项
4,如果锻炼过度会导致休息时骨折处的疼痛,如果锻炼 强度不够,容易造成关节僵硬或者关节炎等并发症。等外 固定拆除后就可以逐渐的练习站立以及行走,直到骨折痊 愈。
谢谢
种跟骨骨折治疗与康复方式
1,跟骨骨折,要看程度,跟骨高度,宽度正常,没有特别移位的,关节面 平整,有移位也不要超过1mm,可以先冰敷,控制肿胀后,打石膏,固定起 来,脚趾头露出来,。抬高下肢高于心脏!活动脚趾头,多抬腿,这样促进血 液循环,利于消肿! 2,三天后才可以把腿放下来,放下后时间长了又有点肿,您又要抬高,活 动脚趾头促进消肿,所以下肢下垂会导致肿胀,是因“水往低处流”的原因, 活动时肌肉收缩,,可以把“水”挤压回流,度过了肿胀期,您会比较舒服了, 但活动和抬腿锻炼肌肉力量不可少,活动使血液循环改善,营养物质可以输 送到骨折端,这就是原材料,促进骨骼重建的,抬腿可以避免肌肉萎缩。

跟骨骨折影像学ppt课件

跟骨骨折影像学ppt课件

鉴别诊断
跟骨骨刺
多见于跟骨结节处,X线平片可见 骨质增生,但无骨折线。
跟腱炎
疼痛主要集中在跟腱止点处,无骨 折征象。
距骨骨折
距骨骨折常伴有明显肿胀和疼痛,X 线平片和CT扫描可见骨折线。
误诊与漏诊原因分析
影像学表现不典型
医生经验不足
对于一些不典型的跟骨骨折,可能因 影像学表现不明显而造成误诊或漏诊 。
提高诊断准确率
新技术的应用能够更准确地判断骨折的类型和位 置,减少漏诊和误诊。
优化治疗方案
准确的诊断能够帮助医生制定更合适的治疗方案 ,提高治疗效果。
改善患者预后
早期、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有助于患者更快地康复 ,减少并发症。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伤的理想方法。
其他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
对于一些表浅的跟骨损伤,超声检查可以提供初步的诊断信息。
核素扫描
对于一些难以诊断的跟骨骨折,尤其是涉及骨代谢异常的病例,核素扫描可以 提供一定的帮助。03跟骨源自折影像学表现跟骨骨折X线表现
01
02
03
X线平片
跟骨骨折的X线平片是基 本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可 以显示骨折的位置、类型 和移位程度。
02
跟骨骨折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
X线平片是跟骨骨折 的常规检查方法,可 以初步判断骨折的类 型和位置。
X线平片操作简便, 价格相对较低,是基 层医院常用的检查手 段。
X线平片可以显示跟 骨的关节面塌陷、骨 折线的走向以及骨折 碎片的情况。
CT检查
CT检查可以更准确地判断骨折的类型和位置,尤其是对于关节面塌陷和骨折碎片的 情况。
病因与发病机制
病因
跟骨骨折多由高处坠落、交通事故等 高能量损伤引起。

跟骨骨折分型及治疗培训课件

跟骨骨折分型及治疗培训课件
*
跟骨骨折分型及治疗
跟骨骨折的治疗 T
非手术治疗:闭合复位石膏外固定术 相对减少骨折畸形愈合。不能达到骨折解剖复位, 容易发生骨折再移位,遗留骨折畸形愈合,易造成后足关节僵硬足跟疼痛。
适用于部分关节外跟骨骨折、无移位或移位很小的关节内骨折、有手术禁忌证的患者或作为手术治疗前的临时处理。
*
跟骨骨折分型及治疗
跟骨骨折的临床分型
跟骨骨折其他分类方法(据统计有20余种): Zwipp等根据CT表现制定的骨块-关节分类法, Burdeaux等结合X线片和CT表现的分类法, Brunner等提出的Munich六型分类法, Crosby等和Eastwood等的三型分类法, 这些分类方法对选择手术方法及手术入路均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形象的形容了跟骨骨折处理的难度!
*
跟骨骨折分型及治疗
跟骨骨折的治疗
治疗方案发展简史(150年) 18和19世纪:保守治疗,开放骨折行跟骨全部或部分切除术,预防感染,挽救生命。 1908年,Cotton和Wilson指出,跟骨骨折切开复位是禁忌的。提倡闭合治疗方法:锤击复位。 1920年, Cotton和Wilson完全放弃了对急诊跟骨骨折的治疗,而转到了对跟骨骨折畸形愈合的治疗。 1930‘s~1960’s,Bohler等倡导了切开复位治疗跟骨骨折,当时非手术方法占优势的主要原因是手术治疗存在技术上的问题。1957年Bohler的手法牵引复位+石膏固定术。 1960s~1970s,又流行非手术治疗。 1980年后,CT及影像技术的发展,使切开复位手术成为公认的最佳治疗方案。
Essex-Lopresti分型 Ⅱ型 Ⅰ度关节面塌陷形骨折 继发性骨折线经跟骨体部行至后关节面与跟腱的附着点之间。 塌陷形骨折, 继发性骨折线经过体部走向关节后面, 无明显移位。

跟骨骨折科普讲座课件

跟骨骨折科普讲座课件
误区描述:有些人认为跟骨骨折不需要特殊治疗,只需要休息即 可。
纠正方法:跟骨骨折需要医生根据病情评估治疗方案,一般需要 采用石膏固定、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等方法,不可轻视。
科普小贴士:了解跟骨骨折的严重性和治疗的重要性,切勿自行 判断病情,应及时就医。
误区二:跟骨骨折后可以立即进行剧烈运动。
0 误区描述:跟骨骨折后,许多患者认为只要疼痛减轻或消失,就可 1 以立即进行剧烈运动。
结论总结:跟骨骨折后不能随意按摩患处,而是要采取正确的治疗措施,以促进患处的恢复。
感谢您的耐心观看
康复注意事项
在康复过程中,注意饮食健康,避 免不良的生活习惯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坚持进行康复训练,以促进愈合和 恢复功能
如有疼痛、肿胀等不适症状,及时 就医
跟骨骨折的预防
加强足部锻炼
增强足部肌肉力量
增加关节灵活性
预防跟骨骨折
提高身体协调性
穿舒适的鞋子
注意足部安全
避免长时间站立或行走
0 2
科学解析:实际上,跟骨骨折的恢复期需要一定的时间,骨骼、韧 带和软组织都需要足够的时间来修复和康复。如果过早地开始剧烈 运动,可能会加重伤情,甚至导致更严重的后果。
0 建议:在跟骨骨折恢复期间,应该遵循医生的建议,避免剧烈运动, 3 以免影响恢复效果。
0 总结:跟骨骨折后,患者应充分了解恢复期的注意事项,避免因误 4 解而导致的二次伤害。
第二阶段:中期康复,主要是为了促进骨折愈合,加强肌肉力量和关节稳定 性。
第三阶段:后期康复,主要是为了恢复患者的正常行走和运动能力,提高生活 质量。
注意事项:在康复过程中,患者需要注意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负重,以免影 响骨折愈合。同时,患者还需要保持积极的心态,配合医生的治疗和建议。

跟骨骨折小讲课课件

跟骨骨折小讲课课件
X线是诊断跟骨骨折最常用的影 像学检查方法,可以显示骨折 部位和程度。
CT和MRI检查
对于复杂或隐匿性跟骨骨折, 可能需要进一步行CT和MRI检 查,以更全面地评估骨折情况

跟骨骨折与其他疾病的鉴别
跟腱炎
跟腱炎常表现为跟腱部位 的疼痛和活动受限,但通 常无肿胀和瘀斑。
足底筋膜炎
足底筋膜炎表现为足底疼 痛和不适,尤其在早晨起 床后明显,但通常无骨折 征象。
软组织损伤
软组织损伤如韧带拉伤等 也可能导致跟部疼痛和肿 胀,但一般无皮下瘀斑。
03
跟骨骨折的治疗
非手术治疗
石膏固定
对于轻微的跟骨骨折,可以使用石膏固定来 帮助骨折部位愈合。
药物治疗
使用消炎止痛药和促进骨折愈合的药物,缓 解疼痛并促进康复。
牵引治疗
通过牵引的方法,使骨折部位复位并保持稳 定,等待骨折愈合。
保持健康生活习惯
保持合理的饮食和适当的运动,增强骨骼和 肌肉的力量。
护理方法
冷敷和热敷
在受伤后的24小时内进行冷敷,减轻 肿胀和疼痛;48小时后进行热敷,促
进血液循环和恢复。
药物治疗
根据医生的建议,使用消炎止痛药、 活血化瘀药等药物治疗。
抬高患肢
将受伤的脚抬高,以利于血液回流, 减轻肿胀。
功能锻炼
康复训练
在疼痛可忍受的情况下进行足部活动和负重 训练,以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
手术治疗
切开复位内固定
对于严重的跟骨骨折,可能需要切开 骨折部位,将骨折复位后用钢板和螺 钉固定。
植骨术
对于跟骨塌陷或骨质缺损的情况,可 能需要植入自体骨或人工骨来填充缺 损。
关节镜辅助手术
对于跟距关节面的损伤,可以使用关 节镜辅助手术修复关节面。

跟骨骨折的分型与治疗课件

跟骨骨折的分型与治疗课件
降低跟骨骨折的风险。
补充营养
保持均衡的饮食,摄取足够的 钙、维生素D等营养素,有助
于骨骼健康。
定期体检
定期进行骨骼健康检查,以便 早期发现潜在问题,采取相应
措施。
注意安全
在运动或日常生活中,注意安 全防护,避免摔倒、撞击等意
外伤害。
感谢观看
THANKS
跟骨骨折的病因
01
02
03
高处坠落
从高处坠落时,足部着地 ,跟骨受到垂直撞击,导 致骨折。
交通事故
车祸等交通事故中,足部 受到撞击或碾轧,导致跟 骨骨折。
运动损伤
在跳跃、跑步等运动中, 足部受到强烈冲击,导致 跟骨骨折。
跟骨骨折的症状
肿胀
骨折后,由于局部炎症反应和 组织水肿,足部会出现肿胀。
瘀斑
部分患者骨折部位会出现明显 的瘀斑。
足部疼痛
跟骨骨折后,患者会感到足部 剧烈疼痛,特别是在负重或活 动时。
活动受限
由于疼痛和肿胀,患者可能会 出现足部活动受限,无法正常 行走或负重。
无法正常站立
患者可能会因为疼痛而无法正 常站立或行走。
02
跟骨骨折的分型
按骨折部位分型
跟骨体部骨折
跟骨后结节骨折
跟骨前部骨折
跟骨骨折的分型与 治疗课件
目 录
• 跟骨骨折概述 • 跟骨骨折的分型 • 跟骨骨折的治疗方法 述
跟骨骨折的定义
01
跟骨骨折是指跟骨受到外力作用 导致的骨折,通常发生在跟骨的 距下关节面或跟骨体部。
02
跟骨是人体最大的跗骨,承担着 人体行走、跳跃和负重等功能, 因此跟骨骨折常会导致足部疼痛 、肿胀和活动受限等症状。
非手术治疗
石膏固定

《跟骨骨折的护理》课件

《跟骨骨折的护理》课件
应急处理
教会患者及家属在出现异常情况时的应急处 理方法,如伤口渗血、肿胀加重等。
跟骨骨折的预防
05
加强锻炼
锻炼有助于增强骨骼和肌肉,提高身体的抗冲击能力,从而降低跟骨骨折的风险。
推荐进行有氧运动,如跑步、游泳和骑自行车等,这些运动有助于提高心肺功能和 耐力。
力量训练也是必要的,特别是针对腿部和足部的肌肉,以增加骨骼的支撑力。
发病机制
足部着地时,跟骨受到垂直压缩或扭 转外力,导致骨折。
临床表现
疼痛
肿胀
功能障碍
特殊体征
足跟部剧烈疼痛,活动 或负重时加重。
骨折部位出现肿胀、瘀 斑。
足部活动受限,不能负 重行走。
足跟增宽、外翻畸形等 。
跟骨骨折的诊断
02
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
X线是诊断跟骨骨折最常用的影像学 检查方法,可以显示骨折部位和程度 。
距骨骨折的疼痛和肿胀主 要集中在踝关节,而跟骨 骨折则主要集中在足跟部 。
软组织损伤
软组织损伤通常表现为局 部肿胀、疼痛和活动受限 ,但无骨折特有的骨擦音 和畸形。
其他骨折
如骰骨、楔骨和舟骨等骨 折,需要根据影像学检查 结果进行鉴别。
跟骨骨折的治疗
03
非手术治疗
石膏固定
通过石膏固定受伤的跟骨,帮助 骨折部位愈合。
《跟骨骨折的护理》 PPT课件
目录
• 跟骨骨折概述 • 跟骨骨折的诊断 • 跟骨骨折的治疗 • 跟骨骨折的护理 • 跟骨骨折的预防
跟骨骨折概述
01
定义与分类
跟骨骨折
是指跟骨受到外力作用导致的骨 折。
分类
根据骨折类型可分为关节内骨折 和关节外骨折。
病因与发病机制

跟骨骨折诊疗常规及手术注意事宜课件

跟骨骨折诊疗常规及手术注意事宜课件

处理骨折不愈合的方 法包括再次手术、植 骨和固定等。
骨折不愈合的症状包 括疼痛、肿胀、活动 受限等。
创伤性关节炎
跟骨骨折可能导致关节面的不 平整,引发创伤性关节炎。
创伤性关节炎的症状包括关节 疼痛、僵硬和活动受限等。
处理创伤性关节炎的方法包括 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手术治 疗等。
CHAPTER 06
和肌肉收缩练习。
被动关节活动
在骨折愈合初期,可在医生指 导下进行被动关节活动,以预
防关节僵硬。
主动关节活动
随着骨折愈合,逐渐过渡到主 动关节活动,促进关节功能恢
复。
康复护理
物理治疗
在康复过程中,可采用物理治 疗手段,如电刺激、超声波等,
促进骨折愈合和缓解疼痛。
康复训练
根据康复进度,进行有针对性 的康复训练,包括平衡训练、 步态训练等,帮助患者恢复日 常生活能力。
临床表现
跟骨骨折的典型症状包括足部肿胀、疼痛、压痛、淤血斑和足部活动受限等。
诊断
根据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如X光、CT或MRI),可以确诊跟 骨骨折。
CHAPTER 02
跟骨骨折的非手术治疗
手法复位
总结词
通过手法操作使骨折部位恢复到正常位置。
详细描述
手法复位是跟骨骨折非手术治疗的重要步骤,通常由经验丰富的骨科医生进行。医生会利用专业的手法技巧,将 骨折的部位重新对齐,使其恢复到正常的解剖位置。这一过程通常需要在X光或CT等影像设备的监视下进行,以 确保复位效果。
跟骨骨折诊疗常规及手术注意事宜 总结
提高诊断准确性
01
02
03
详细询问病史
了解患者受伤情况、疼痛 部位及程度,有无合并其 他损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骨筋膜室综合症: 隐蔽
病史 体检 X-线:
足正、位 跟骨Harris位 踝关节正侧位
CT 冠状位 水平位
诊断
X-线 CT 两种相结合
分类
分类
关节内骨折
分类-X线
Essex-Lopresti (JBJS, 33B: 284,1951)
关节外骨折: 25% to 30%
前突 跟骨结节 内侧突 支持拄 体
跟骨骨折诊治进展
发病情况
全身骨折2% 跗骨骨折60%
损伤机制
高处跌落伤:90% 其他
4个小关节
解剖
解剖
内侧观: - subtentaculum: flexor hallucis longus
- medial tubercle: abductor hallucis flexor digitorium and planta fasica
关节内骨折 – 压缩型
第二条骨折线从十字 角开始向后
后方关节面骨折块从 大结节分离
Essex-Lopresti 分类的缺点
忽悠:
后关节面在矢状面的骨 折
跟骨外侧面 跟 关节
Sander’s CT 分类
(Clin Orthop 290:87-95, 1993)
关节内骨
Type I – 关节面骨折无移位 (移位<2mm). Type II—2部分骨折 Type III – 3 部分骨折 Type IV – 4 部分骨折 决定预后、治疗
撬拔复位无效
手术前准备
皱纹实验 Patient who are
- Younger - Female - have a light or moderate workload involving the foot - not receiving Workers’ Compensation have better prognosis of operative treatment
非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
治疗
非手术治疗
适应症
无移位的微小移位的未波及距下关节的骨折 存在局部及全身手术禁忌
缺点
严重骨折无法恢复足弓高度及跟 关节、距下关节的解 剖关系
方法
抬高 固定 冰敷 加压包扎
手术录象
手术治疗
1996Thordarson等比较关节内骨折发现:
手术组术后功能评分为86.7 非手术组功能评分为55.0
外固定支架术
适应症
严重跟骨粉碎骨折 骨折拌软组织损伤
优点
早期负重
方法
关节融合术
适应症
波及距下关节的严重功能
切开复位内固定
手术适应症
撬拔 移位大的关节外骨折
Zwipp最近研究认为:
关节内骨折移位〈1mm 关节外骨折致跟骨变宽、内外翻且保守治疗及
CT Scan of Calcaneus
冠状位
Sander’s Classification
Joint depression; Type IIA
Sander’s Type IIB
Sander’s Type IIC
Sander’s Type Ⅲ
治疗
150年来一直有争议 目的:
恢复跟骨高度、宽度 恢复跟距关节、跟 关节的解剖关系
When You Do Your Best, Failure Is Great, So Don'T Give Up, Stick To The End
感谢聆听
不足之处请大家批评指导
Please Criticize And Guide The Shortcomings
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
外侧观: - 腓骨肌结节: 腓骨长、短肌
- 外侧突: 柘筋膜
Anatomy:
Bohler’s 角: - 正常为 25-40 degree - 角度变小跟骨高度降低
十字角( Gissane): -正常为 100 degree - 面对距骨外侧突
诊断
多发伤: 98%闭合伤 7%双侧跟骨骨折 10%脊柱骨折 26%患肢骨折
手术组术后距下关节活动度20度 非手术组距下关节活动度17度
手术组术后疼痛率25% 非手术组疼痛率为100%
手术治疗的方法
撬拔复位骨园针固定 切开复位内固定 外固定支架术 关节融合术 微创术
撬拔复位骨园针固定
适应症
舌状骨折
优点:
方法简单 创伤小 花费少
斯钉固定不牢,需要外固定
手术禁忌症
〈48小时 10-14天后
手术时机
固定方法
张力带 钢板螺钉:
H、Y、U型钢板 2002年AO解剖型联锁钢板 2003年钛钼钢板
微创术及距下关节镜
Gavlik认为:25.5%手术直视距下关节复位 实际在关节镜下有移位。
减小组织创伤---降低手术后并发症 手术适应症: SanderⅡA、ⅡB型 方法:小切口放入关节镜---撬拔---复位---经
皮螺丝钉固定
治疗方法总结
SanderⅠ型、关节外较小移位骨折---非手 术治疗
SanderⅡA、ⅡB型---微创关节镜 SanderⅡC型、Ⅲ型---切开复位内固定 SanderⅣ型---外固定支架或关节融合术
结束语
当你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时,失败也是伟大的, 所以不要放弃,坚持就是正确的。
关节内骨折: 70 to 75%
舌形 压缩 (more frequent)
前突骨折
跟骨结节骨折
关节内骨折的机制
高处跌落 距骨外侧突
关节内骨折
初期骨折线
前内骨折块 后外骨折块
继发骨折线
舌形 关节压缩型
关节内骨折 – 舌形
第二条骨折线从十字 角开始向后
Large fragment = portion of posterior articular facet + tuberosity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