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中医药健康管理方案

合集下载

冠心病中医药健康指导表

冠心病中医药健康指导表

冠心病中医药健康指导表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主要病理机制是冠脉狭窄或阻塞导致心肌缺血。

传统中医药在治疗冠心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且与现代医学相结合,提供了一套综合的健康指导表,旨在帮助患者有效控制病情、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一、调整饮食饮食对冠心病患者的康复与病情控制至关重要。

传统中医药认为,饮食应当清淡、易消化,以利于消化吸收和防止消化道不适。

建议冠心病患者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少摄入过多油脂和加工食品。

此外,药膳也是一种可行的调理方式,如绿豆、糯米等具有清热解毒、滋养心脏的作用,可适当食用。

二、调节情绪情绪波动对于冠心病患者来说非常不利,经常会导致病情加重。

中医药强调情绪与心脏健康的密切关系,认为内心的平静对于冠心病的康复至关重要。

因此,患者需要尽量避免紧张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学会调节情绪,保持内心的平和与宁静。

同时,适当的运动和参与社交活动也可以促进身心健康,帮助冠心病患者恢复。

三、中医药调理传统中医药提供了一系列草药配方,可辅助治疗冠心病。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中医医生会选择适当的中药进行调理,以改善心血管功能、减轻症状。

例如,黄连、丹参等草药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的作用,适合心脏供血不足、胸闷等症状较为明显的患者。

四、辅助治疗除了传统中医药的治疗方法外,冠心病患者可以尝试一些辅助治疗方法来帮助缓解病情。

针灸、推拿等中医疗法可以通过调节气血循环、促进身体内部能量的平衡来改善症状。

此外,冠心病患者还可以进行一些物理疗法,如理疗、按摩等,以促进血液循环,提高心肺功能。

五、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是冠心病康复的重要一环。

患者需要戒烟限酒,避免过度劳累,保持足够的睡眠,避免过度饮食等不健康的生活习惯。

此外,适度的运动对于心脏健康也非常重要。

冠心病患者可以根据自身病情选择适当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有氧运动有助于增强心肌功能。

综上所述,冠心病中医药健康指导表提供了一套综合性的指导方案,旨在帮助患者改善心血管功能、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冠心病中医药健康管理方案

冠心病中医药健康管理方案

冠心病中医药健康管理方案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新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冠心病中医药健康管理方案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中医称为胸痹。

冠状动脉供应心脏自身血液,冠状动脉发生严重粥样硬化或痉挛,使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梗死的一种心脏病。

冠心病的主要临床表现是心肌缺血、缺氧而导致的心绞痛、心律失常、严重者可发生心肌梗死危及生命。

冠心病已成为当今危害我国人民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

对于冠心病的诊断,目前国际上没有统一的标准,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是其一项“金标准”,但行此有创检查者还是少数,更多的冠心病的诊断需要依据病史、临床症状、辅助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这也给冠心病的健康管理提出更高要求。

1冠心病的一级管理一级管理对象对有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存在,但尚未确诊冠心病人群采取预防措施,控制或减少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并维持稳定,以减少冠心病的发病率、死亡率与致残率[。

目前,已经确认的冠心病危险因素达300种以上。

主要因素分为不可变因素(如年龄、性别、心血管疾病家族史等)和可变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吸烟、缺乏体育锻炼、饮食等)。

对可变因素的干预重点在于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防止血管内皮溃疡面形成,阻止脆弱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血栓,减慢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

而干预方式除了药物治疗以外,更多的危险因素需要生活方式和行为干预。

冠心病的一级管理即危险因素的管理。

一级管理措施1.2.1戒烟临床研究显示,吸烟能增加患者心血管疾病死亡率50%,心血管死亡的风险与吸烟量直接相关。

吸烟还与血栓形成、斑块不稳定及心律失常相关。

对于所有冠心病高危人群及患者,均需详细询问吸烟史。

对于这个危险因素的控制多用于发病前的预防性措施,对高危人群及患者宣传吸烟的危害,协助其完全戒烟并且避免被动吸烟。

冠心病中医药管理方案1

冠心病中医药管理方案1

冠心病属于祖国医学中的“胸痹”范畴,以胸部闷痛,甚则胸痛彻背、短气、喘息不得卧为主症。

轻者仅感胸闷如窒,呼吸欠畅,重者则有胸痛,严重者心痛彻背,背痛彻心,后者又称“真心痛”,为“胸痹”重症。

现代医学认为本病是由冠状动脉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心肌缺血、纤维化、坏死和功能障碍,或者称缺血性心脏病,其可分为心绞痛、心肌梗死、隐形或者无症状型冠心病、缺血性心肌病和冠心病猝死 5 种类型。

本病多发于 40 岁以上人群,男性多于女性,常与高脂血症、高血压、吸烟、遗传因素、糖尿病、肥胖、高胰岛素血症等有关。

冠心病患者往往因天气寒冷、情志不遂、过度疲劳、进食油腻或者饱餐后等诱发。

…病因病机‟本病的发生多与寒邪内侵,饮食不当,情志失调,年老体虚等因素有关。

其病机有虚实两方面:实为寒凝、气滞、血瘀、痰阻,痹遏胸阳,阻滞心脉;虚为心脾肝肾亏虚,心脉失养。

在本病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大多先实而后致虚,亦有先虚而后致实者。

临床表现,多虚实夹杂。

寒邪内侵:素体阳衰,胸阳不足,阴寒之邪乘虚侵袭,寒凝气滞,痹阻胸阳,而成胸痹。

饮食不当:饮食不节,如过食肥甘生冷,或者嗜酒成癖,以致脾胃损伤,运化失健,聚湿成痰,痰组脉络,则气滞血瘀、胸阳失展,而成胸痹。

情志失调:忧思伤脾,脾虚气结,气结则津液不得输步,遂聚而为痰;郁怒伤肝,肝失疏泄,肝郁气滞,甚则气郁化火,灼津成痰。

气滞或者痰阻,均可使血行失畅,脉络不利,而致气血瘀滞,或者痰淤互阻,胸阳不振,心脉痹阻,不通则痛,而发为胸痹。

年迈体虚:本病多见于中、老年人,肾气渐衰,如肾阳虚衰,则不能鼓励五脏之阳,可致心气不足或者心阳不振;肾阴亏虚,则不能滋养五脏之阴,可引起心阴内耗。

心阴亏虚,心阳不振,又可使气血运行失畅。

凡此均可在本虚的基础上形成标实,导致气滞、血瘀,而使胸阳失运,心脉阻滞,发生胸痹。

以上病因病机可以二者或者三者并存,或者交互为患。

病情的进一步发展,淤血闭阻心脉,可心胸猝然大痛,而发为真心痛。

冠心病的健康管理方案1

冠心病的健康管理方案1

香山镇卫生院冠心病的健康管理方案一、总述:1、概念:冠心病是指由于脂质代谢不正常,血液中的脂质沉着在原本光滑的动脉内膜上,在动脉内膜一些类似粥样的脂类物质堆积而成白色斑块,称为动脉粥样硬化病变。

2、致病原因:(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2)高血压症;(3)血脂异常(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过低);(4)糖尿病;(5)吸烟;(6)肥胖及精神因素;(7)年龄和性别(45岁以上的男性,55岁以上或者绝经后的女人);(8)家族史(父兄在55岁以前,母亲/姐妹在65岁前死于心脏病);3、症状:(1)心绞痛型:①胸部压迫窒息感、闷胀感、剧烈的烧灼样疼痛,一般疼痛持续1-5分钟,偶有长达15分钟,可自行缓解;②疼痛常放射至左肩、左臂前内侧直至小指与无名指;③疼痛在心脏负担加重(例如体力活动增加、过度的精神刺激和受寒)时出现,在休息或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数分钟后即可消失;④疼痛发作时,可伴有(也可不伴有)虚脱、出汗、呼吸短促、忧虑、心悸、恶心或头晕症状。

(2)心肌梗塞型:①突发时胸骨后或心前区剧痛;②向左肩、左臂或他处放射,且疼痛持续半小时以上,经休息和含服硝酸甘油不能缓解;③呼吸短促、头晕、恶心、多汗、脉搏细微;④皮肤湿冷、灰白、重病病容;⑤大约十分之一的病人的唯一表现是晕厥或休克。

4、易感人群:(1)45岁以上的男性,55岁以上或者绝经后的女性;(2)父兄在55岁以前,母亲/姐妹在65岁前死于心脏病;(3)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过低的人群;(4)高血压病人;(5)糖尿病患者;(6)吸烟人群;(7)其他:超重、肥胖、痛风、不运动等情况的人群。

5、疾病分类:(1)隐匿型:患者有冠状动脉硬化,但病变较轻或有较好的侧支循环,或患者痛阈较高因而无疼痛症状。

心绞痛型:在冠状动脉狭窄的基础上,由于心肌负荷的增加引起心肌急剧的、短暂的缺血与缺氧的临床综合征。

冠心病健康管理方案

冠心病健康管理方案

冠心病健康管理方案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严重影响到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为了降低冠心病患者的发病率和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制定一个科学、有效的冠心病健康管理方案至关重要。

本文将针对冠心病的预防、治疗和康复阶段,介绍一个全面的健康管理方案。

1. 个人资料和基础评估在制定健康管理方案之前,首先需要收集冠心病患者的个人资料和进行一次基础评估。

个人资料包括年龄、性别、职业、生活习惯等,而基础评估包括身体检查、心理评估和生活方式评估。

2. 个性化健康目标根据基础评估的结果,制定个性化的健康目标是非常重要的。

包括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如吸烟、饮酒和不规律的饮食,设定合理的体重目标,控制血脂、血压和血糖等。

3.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冠心病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包括病情严重程度、合并症和不良反应等,医生会开具适当的药物处方,如抗血小板药物、他汀类药物等。

患者需要按时按量服药,并定期将服药情况告知医生。

4. 心理支持冠心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面临着许多心理压力,而心理支持对他们的康复至关重要。

可以通过心理疏导、心理咨询和心理干预等方式来提供心理支持,帮助患者缓解焦虑、恐惧和抑郁等情绪。

5. 饮食调理合理饮食对冠心病患者的康复起着重要作用。

建议患者低盐、低脂、高纤维的饮食结构,多摄入水果、蔬菜、全谷物等健康食物,适量摄入蛋白质和脂肪,并维持适当的体重。

6. 体育锻炼适度的体育锻炼可以增强心肺功能、提高血管弹性和预防并发症。

冠心病患者需要根据个人健康状况和医生的建议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如散步、慢跑、游泳等。

7. 康复治疗冠心病患者在康复阶段需要接受一系列的康复治疗,如定期复诊、心电图监测、心功能评估等。

此外,康复治疗还包括心理康复和生活方式改变,以促进患者身体功能的恢复和提高生活质量。

8. 定期随访冠心病健康管理方案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定期随访。

医生将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管理效果,定期安排随访并进行进一步的评估和调整。

中医护理常规--冠心病

中医护理常规--冠心病

中医护理常规--冠心病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中医在护理治疗方面有其独特的常规方法。

本文将介绍一些中医护理常规,帮助患者更好地管理和控制冠心病。

1. 调理饮食中医强调饮食调理对冠心病患者的重要性。

建议患者控制摄入高脂肪、高盐和高胆固醇的食物,增加新鲜蔬菜、水果和全谷物的摄入。

合理搭配膳食,减少过食、暴饮暴食的惯,有助于减轻症状和提升心血管功能。

2. 定期锻炼适量的有氧运动对冠心病患者的康复和预防很重要。

患者可以选择散步、慢跑、游泳等有氧运动,根据个体能力和医生建议进行适度的锻炼。

定期锻炼可以增加心肺功能,降低心脏负荷,改善心血管健康。

3. 中药调理中药在冠心病的护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根据患者症状和体质,中医师可以选用适合的中药进行调理。

常用的中药有丹参、鳖甲等,可以帮助舒张血管、改善血液循环,缓解胸闷、胸痛等症状。

4. 应对压力中医认为情绪对心血管健康有重要影响。

冠心病患者要学会正确应对压力,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可以通过休闲活动、冥想、社交交流等方式来减轻压力,并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情绪。

5. 定期随访冠心病患者需要定期随访医生,了解病情和调整治疗方案。

中医师可以根据患者反馈和体检结果进行个性化的护理调整,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以上是中医护理冠心病的常规方法。

患者在接受中医护理的同时,还需遵循医生的指导和药物治疗,全面控制冠心病的发展。

希望本文对冠心病患者提供一些帮助和指导。

参考文献:- 张XX, 王XX. 中医护理在冠心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J]. XXX 医学杂志, 20XX, XX(XX):XX-XX.- XXX中医学会. 冠心病中医诊疗指南[X]. 20XX.。

冠心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规范

冠心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规范

冠心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规范冠心病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威胁着全球各地的健康。

为了更好地管理冠心病患者的健康,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冠心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规范应运而生。

该规范旨在确保冠心病患者能够得到全面、科学、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服务,以提高生活质量和延缓疾病进展。

一、健康管理服务的基本原则1. 个性化服务:针对每位冠心病患者的健康状况、病史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健康管理计划,包括医学、营养、心理等方面的服务。

2. 科学指导:基于最新的冠心病研究和治疗指南,提供科学的指导,确保冠心病患者得到标准化、规范化的管理。

3. 全程管理:从初诊到长期治疗,提供全程管理服务,包括定期随访、检查和评估,确保治疗效果的监测和调整。

4. 多学科合作:医生、护士、营养师、心理咨询师等多学科专业人员之间的合作,确保提供全面的健康管理服务。

二、健康管理流程1. 初诊评估:冠心病患者首次就诊时,医生应进行全面评估,包括患者的病史、症状、体格检查、心电图和相关血液检查。

2. 目标制定:根据患者的个人情况和疾病阶段,制定个性化的健康管理目标,例如控制血压、降低血脂、减轻体重等。

3. 风险评估:评估患者的心血管风险,并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计划,例如戒烟、改善饮食、增加运动等。

4. 治疗选择:根据患者的情况和健康管理目标,制定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介入治疗等。

5. 定期随访:规定冠心病患者的随访频率,包括临床评估、心电图、血压、血脂、血糖等指标的监测,并根据监测结果调整治疗方案。

6. 评估和调整:定期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包括症状改善、指标控制等,根据评估结果进行治疗方案的调整。

三、健康管理内容1. 药物管理:根据患者的药物治疗方案,提供用药指导和监测,包括药物的剂量、频率、不良反应等。

2. 生活方式干预:提供科学的生活方式干预措施,包括饮食调整、适度运动、戒烟限酒等,以减轻症状、降低风险。

3. 心理支持:提供心理支持和咨询服务,帮助患者应对心理压力和焦虑,提高自我管理和生活质量。

冠心病中医药健康管理实施方案.doc

冠心病中医药健康管理实施方案.doc

冠心病中医药健康管理实施方案1冠心病中医药健康管理实施方案根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的规定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相关文件要求,将中医药保健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中。

结合我镇实际情况,特制订本方案。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中医称为胸痹。

冠状动脉供应心脏自身血液,冠状动脉发生严重粥样硬化或痉挛,使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梗死的一种心脏病。

冠心病的主要临床表现是心肌缺血、缺氧而导致的心绞痛、心律失常、严重者可发生心肌梗死危及生命。

冠心病已成为当今危害我国人民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

对于冠心病的诊断,目前国际上没有统一的标准,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是其一项“金标准”,但行此有创检查者还是少数,更多的冠心病的诊断需要依据病史、临床症状、辅助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这也给冠心病的健康管理提出更高要求。

一、冠心病的一级管理(一)一级管理对象对有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存在,但尚未确诊冠心病人群采取预防措施,控制或减少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并维持稳定,以减少冠心病的发病率、死亡率与致残率[。

目前,已经确认的冠心病危险因素达300种以上。

主要因素分为不可变因素(如年龄、性别、心血管疾病家族史等)和可变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吸烟、缺乏体育锻炼、饮食等)。

对可变因素的干预重点在于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防止血管内皮溃疡面形成,阻止脆弱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血栓,减慢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

而干预方式除了药物治疗以外,更多的危险因素需要生活方式和行为干预。

冠心病的一级管理即危险因素的管理。

(二)一级管理措施1.戒烟临床研究显示,吸烟能增加患者心血管疾病死亡率50%,心血管死亡的风险与吸烟量直接相关。

吸烟还与血栓形成、斑块不稳定及心律失常相关。

对于所有冠心病高危人群及患者,均需详细询问吸烟史。

对于这个危险因素的控制多用于发病前的预防性措施,对高危人群及患者宣传吸烟的危害,协助其完全戒烟并且避免被动吸烟。

已有一些行为及药物治疗措施,如尼古丁替代治疗等,可以协助其戒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冠心病中医药健康
管理方案
1
成都市青白江区
冠心病
中医药保健方案
成都市青白江区XX卫生院
(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冠心病中医药健康管理方案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 中医称为胸痹。

2
冠状动脉供应心脏自身血液, 冠状动脉发生严重粥样硬化或痉挛, 使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 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梗死的一种心脏病。

冠心病的主要临床表现是心肌缺血、缺氧而导致的心绞痛、心律失常、严重者可发生心肌梗死危及生命。

冠心病已成为当今危害中国人民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

对于冠心病的诊断, 当前国际上没有统一的标准, 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是其一项”金标准”, 但行此有创检查者还是少数, 更多的冠心病的诊断需要依据病史、临床症状、辅助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这也给冠心病的健康管理提出更高要求。

1 冠心病的一级管理
1.1 一级管理对象对有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存在, 但尚未确诊冠心病人群采取预防措施, 控制或减少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 并维持稳定, 以减少冠心病的发病率、死亡率与致残率[。

当前, 已经确认的冠心病危险因素达300种以上。

主要因素分为不可变因素( 如年龄、性别、心血管疾病家族史等) 和可变因素( 如高血压、高血脂、吸烟、缺乏体育锻炼、饮食等) 。

对可变因素的干预重点在于改进血管内皮功能, 防止血管内皮溃疡面形成, 阻止脆弱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血栓, 减慢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

而干预方式除了药物治疗以外, 更多的危险因素需要生活方式和行为干预。

冠心病的一级管理即危险因素的管理。

1.2 一级管理措施
3
1.2.1 戒烟临床研究显示, 吸烟能增加患者心血管疾病死亡率50%, 心血管死亡的风险与吸烟量直接相关。

吸烟还与血栓形成、斑块不稳定及心律失常相关。

对于所有冠心病高危人群及患者, 均需详细询问吸烟史。

对于这个危险因素的控制多用于发病前的预防性措施, 对高危人群及患者宣传吸烟的危害, 协助其完全戒烟而且避免被动吸烟。

已有一些行为及药物治疗措施, 如尼古丁替代治疗等, 能够协助其戒烟。

1.2.2 适量运动运动应尽可能与多种危险因素的干预结合起来, 成为冠心病高危人群及患者综合治疗的一部分。

当前有资料显示, 运动锻炼能减轻患者症状、改进运动耐量, 减轻同位素显像的缺血程度及动态心电图上的ST段压低[6]。

以症状限制性有氧运动为主, 运动方式有步行、慢跑、骑自行车、游泳等。

每次20~30 min, 逐渐延长至40~60 min左右, 每周4~5次, 以能耐受、感觉舒适为宜, 运动过程中自测心率以达到( 170-年龄) 次/min为宜。

1.2.3 减轻体重按照中国肥胖防治指南定义, 肥胖指体重指数( BMI) ≥28 kg/m2; 腹形肥胖指男性腰围≥90 cm, 女性≥80 cm。

肥胖多伴随其它促发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包括高血压、胰岛素抵抗、HDL-C降低和TG升高等。

与肥胖相关的冠心病危险的增加多由上述危险因素导致[8]。

减轻体重( 控制饮食、活动和锻炼、减少饮酒量) 有利于控制其它多种危险因素, 是冠心病高危人
4
群及患者健康管理的一个重要部分。

1.2.4 控制饮食摄入高脂肪和饱和脂肪酸、胆固醇、过量糖、过量盐和高热量的饮食易致冠心病, 特别是长期食用饱和脂肪酸或动物脂肪者更易患冠心病。

饮食调节主要是控制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研究显示, 增加食用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膳食, 减少饱和脂肪酸的摄入, 可防止体内胆固醇积聚, 预防或延缓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1.2.5 心理干预情绪是心理因素的表现, 情绪也影响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

不良的情绪如愤怒、焦虑、抑郁、惊恐等都会诱发冠心病心绞痛发作、心肌缺血、心肌梗死, 甚至猝死[11]。

对于冠心病高危人群及患者治疗过程中, 药物及手术治疗固然重要, 利用心理干预减轻患者的病后心理反应也十分重要。

干预方法有[12]: ( 1) 集体心理治疗: 对患者及其家属介绍有关的知识及治疗措施, 使她们正确理解疾病, 积极配合饮食及药物治疗。

( 2) 个体心理治疗: 采取精神支持疗法, 耐心倾听, 鼓励病人, 暗示预防性谈话等。

( 3) 音乐疗法: 感受式音乐为主, 曲调轻松明快, 有利于病人树立信心。

( 4) 放松疗法: 松弛训练对有焦虑情绪的冠心病患者采取简单、易行、有效的放松训练。

1.2.6 控制血压经过生活方式改变及使用降压药物, 将血压控制于140/90 mm Hg以下, 对于糖尿病及慢性肾病患者, 应控制在130/80 mm Hg以下。

选择降压药物时, 应优先考虑β受体阻滞剂
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