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健康管理方案.doc

合集下载

冠心病中医药健康管理方案

冠心病中医药健康管理方案

冠心病中医药健康管理方案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新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冠心病中医药健康管理方案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中医称为胸痹。

冠状动脉供应心脏自身血液,冠状动脉发生严重粥样硬化或痉挛,使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梗死的一种心脏病。

冠心病的主要临床表现是心肌缺血、缺氧而导致的心绞痛、心律失常、严重者可发生心肌梗死危及生命。

冠心病已成为当今危害我国人民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

对于冠心病的诊断,目前国际上没有统一的标准,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是其一项“金标准”,但行此有创检查者还是少数,更多的冠心病的诊断需要依据病史、临床症状、辅助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这也给冠心病的健康管理提出更高要求。

1冠心病的一级管理一级管理对象对有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存在,但尚未确诊冠心病人群采取预防措施,控制或减少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并维持稳定,以减少冠心病的发病率、死亡率与致残率[。

目前,已经确认的冠心病危险因素达300种以上。

主要因素分为不可变因素(如年龄、性别、心血管疾病家族史等)和可变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吸烟、缺乏体育锻炼、饮食等)。

对可变因素的干预重点在于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防止血管内皮溃疡面形成,阻止脆弱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血栓,减慢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

而干预方式除了药物治疗以外,更多的危险因素需要生活方式和行为干预。

冠心病的一级管理即危险因素的管理。

一级管理措施1.2.1戒烟临床研究显示,吸烟能增加患者心血管疾病死亡率50%,心血管死亡的风险与吸烟量直接相关。

吸烟还与血栓形成、斑块不稳定及心律失常相关。

对于所有冠心病高危人群及患者,均需详细询问吸烟史。

对于这个危险因素的控制多用于发病前的预防性措施,对高危人群及患者宣传吸烟的危害,协助其完全戒烟并且避免被动吸烟。

冠心病健康管理方案

冠心病健康管理方案

冠心病健康管理方案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严重影响到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为了降低冠心病患者的发病率和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制定一个科学、有效的冠心病健康管理方案至关重要。

本文将针对冠心病的预防、治疗和康复阶段,介绍一个全面的健康管理方案。

1. 个人资料和基础评估在制定健康管理方案之前,首先需要收集冠心病患者的个人资料和进行一次基础评估。

个人资料包括年龄、性别、职业、生活习惯等,而基础评估包括身体检查、心理评估和生活方式评估。

2. 个性化健康目标根据基础评估的结果,制定个性化的健康目标是非常重要的。

包括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如吸烟、饮酒和不规律的饮食,设定合理的体重目标,控制血脂、血压和血糖等。

3.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冠心病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包括病情严重程度、合并症和不良反应等,医生会开具适当的药物处方,如抗血小板药物、他汀类药物等。

患者需要按时按量服药,并定期将服药情况告知医生。

4. 心理支持冠心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面临着许多心理压力,而心理支持对他们的康复至关重要。

可以通过心理疏导、心理咨询和心理干预等方式来提供心理支持,帮助患者缓解焦虑、恐惧和抑郁等情绪。

5. 饮食调理合理饮食对冠心病患者的康复起着重要作用。

建议患者低盐、低脂、高纤维的饮食结构,多摄入水果、蔬菜、全谷物等健康食物,适量摄入蛋白质和脂肪,并维持适当的体重。

6. 体育锻炼适度的体育锻炼可以增强心肺功能、提高血管弹性和预防并发症。

冠心病患者需要根据个人健康状况和医生的建议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如散步、慢跑、游泳等。

7. 康复治疗冠心病患者在康复阶段需要接受一系列的康复治疗,如定期复诊、心电图监测、心功能评估等。

此外,康复治疗还包括心理康复和生活方式改变,以促进患者身体功能的恢复和提高生活质量。

8. 定期随访冠心病健康管理方案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定期随访。

医生将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管理效果,定期安排随访并进行进一步的评估和调整。

冠心病中医药健康管理实施方案.doc

冠心病中医药健康管理实施方案.doc

冠心病中医药健康管理实施方案1冠心病中医药健康管理实施方案根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的规定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相关文件要求,将中医药保健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中。

结合我镇实际情况,特制订本方案。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中医称为胸痹。

冠状动脉供应心脏自身血液,冠状动脉发生严重粥样硬化或痉挛,使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梗死的一种心脏病。

冠心病的主要临床表现是心肌缺血、缺氧而导致的心绞痛、心律失常、严重者可发生心肌梗死危及生命。

冠心病已成为当今危害我国人民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

对于冠心病的诊断,目前国际上没有统一的标准,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是其一项“金标准”,但行此有创检查者还是少数,更多的冠心病的诊断需要依据病史、临床症状、辅助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这也给冠心病的健康管理提出更高要求。

一、冠心病的一级管理(一)一级管理对象对有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存在,但尚未确诊冠心病人群采取预防措施,控制或减少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并维持稳定,以减少冠心病的发病率、死亡率与致残率[。

目前,已经确认的冠心病危险因素达300种以上。

主要因素分为不可变因素(如年龄、性别、心血管疾病家族史等)和可变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吸烟、缺乏体育锻炼、饮食等)。

对可变因素的干预重点在于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防止血管内皮溃疡面形成,阻止脆弱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血栓,减慢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

而干预方式除了药物治疗以外,更多的危险因素需要生活方式和行为干预。

冠心病的一级管理即危险因素的管理。

(二)一级管理措施1.戒烟临床研究显示,吸烟能增加患者心血管疾病死亡率50%,心血管死亡的风险与吸烟量直接相关。

吸烟还与血栓形成、斑块不稳定及心律失常相关。

对于所有冠心病高危人群及患者,均需详细询问吸烟史。

对于这个危险因素的控制多用于发病前的预防性措施,对高危人群及患者宣传吸烟的危害,协助其完全戒烟并且避免被动吸烟。

已有一些行为及药物治疗措施,如尼古丁替代治疗等,可以协助其戒烟。

冠心病管理工作计划

冠心病管理工作计划

一、背景分析冠心病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我国呈逐年上升趋势。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冠心病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制定一套科学、系统的冠心病管理工作计划至关重要。

二、目标设定1. 提高公众对冠心病的认知水平,增强预防意识。

2. 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控制现有患者的病情进展。

3. 提高冠心病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改善预后。

4. 加强医务人员对冠心病诊疗技术的培训,提高诊疗水平。

三、具体措施(一)宣传教育与普及1. 定期开展冠心病知识讲座,通过社区、医院等多种渠道向公众普及冠心病相关知识。

2. 制作宣传海报、宣传册等资料,发放至社区、学校、企事业单位等。

3. 利用网络、电视、广播等媒体平台,发布冠心病预防与治疗的相关信息。

(二)健康管理1. 建立冠心病患者健康档案,定期进行随访和评估。

2. 对高危人群进行筛查,早期发现并干预。

3. 开展健康生活方式的指导,包括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

(三)诊疗规范1. 制定冠心病诊疗规范,规范诊疗流程。

2. 加强医务人员培训,提高诊疗水平。

3. 定期组织专家会诊,对复杂病例进行讨论和决策。

(四)药物治疗1.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个体差异,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2. 加强对患者药物治疗知识的普及,提高患者对药物的依从性。

3. 定期监测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五)心理支持1.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 提供心理咨询和疏导,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

3. 建立患者互助小组,促进患者之间的交流与支持。

四、实施步骤1. 筹备阶段:成立冠心病管理工作小组,制定工作计划,明确各部门职责。

2. 实施阶段:按照计划开展各项工作,定期评估工作成效。

3. 总结阶段:对工作计划进行总结,查找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五、预期效果通过实施冠心病管理工作计划,预期达到以下效果:1. 提高公众对冠心病的认知水平,增强预防意识。

2. 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控制现有患者的病情进展。

冠心病中医药健康管理方案

冠心病中医药健康管理方案

冠心病中医药健康管理方案冠心病中医药健康管理方案1.简介冠心病是一种心血管疾病,是由于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引起心肌供血不足而引发的。

中医药在冠心病的预防、治疗和康复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和作用。

本文档旨在提供冠心病中医药健康管理方案,为患者提供全面的中医药干预措施。

2.冠心病的中医药病因与病机分析2.1 冠心病的中医药病因分析2.2 冠心病的中医药病机分析3.冠心病的中医药诊断与辨证分型3.1 中医药病名与病因辨证3.2 中医药辨证分型与诊断4.冠心病的中医药治疗原则4.1 统一中西医治疗原则4.2 中医药治疗原则5.冠心病的中医药治疗方案5.1 中医药内治疗方案①中药方剂治疗②中药汤剂治疗5.2 中医药外治疗方案①中药外敷治疗②中医按摩治疗5.3 中医药养生调摄方案①中药调养方案②饮食调养方案③运动调养方案6.冠心病中医药康复指导6.1 生活方式指导①合理饮食指导②药膳食疗指导③体育锻炼指导6.2 心理调适指导6.3 康复药膳指导6.4 定期随访和复查7.附件详细记录了本文档所涉及的中药方剂、中药汤剂、中药外敷治疗方法、中医按摩手法等附件。

8.法律名词及注释●冠心病:指冠状动脉供应心脏的血管出现病理性变化导致心肌缺血、缺氧的疾病。

●中医药:中医药是中医理论和中药学的综合体系,包括中医临床、中药、针灸、推拿、中医养生等。

●预防:指在疾病发生之前,通过控制危险因素,提高机体抵抗力,减少疾病的患病率。

●治疗:指对疾病症状进行干预和修复,恢复机体功能和平衡。

●康复:指通过康复措施和干预,使患者逐渐恢复到疾病前的状态,并提高生活质量和功能。

●辨证:指通过中医四诊(望、闻、问、切)来观察病情,察看病人面色、目色、舌苔、脉象等,来判断病情和病机。

●分型:指根据辨证结果,将疾病按照中医的分类方法进行归类和分析。

●合理饮食:指指导患者根据疾病特点及个体差异,选择适宜的食物和饮食方式,达到调节病情和身体健康的目标。

●心理调适:指通过心理咨询、心理支持等措施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帮助其建立积极乐观的情绪和态度。

2024年冠心病健康管理

2024年冠心病健康管理

冠心病健康管理一、引言冠心病,全称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一种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导致的心肌功能障碍性疾病。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冠心病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严重威胁人民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

因此,加强冠心病健康管理,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

二、冠心病的病因及危险因素1.病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冠心病的最主要病因,其发生发展过程中,血管内皮损伤、炎症反应、血脂代谢异常、高血压等因素共同参与。

2.危险因素:冠心病的发生与多种危险因素相关,包括年龄、性别、家族史、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肥胖、缺乏运动等。

三、冠心病的诊断与评估1.诊断:冠心病的诊断主要依据病史、临床表现、心电图、负荷试验、冠状动脉造影等检查结果综合判断。

2.评估:冠心病患者的心血管风险评估包括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以评估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

四、冠心病治疗与管理1.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冠心病治疗的基础,包括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硝酸酯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等。

2.介入治疗:对于严重冠状动脉病变的患者,可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

3.健康管理:冠心病患者应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合理膳食、戒烟限酒、适当运动、心理平衡等。

4.定期随访:冠心病患者需定期进行随访,评估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五、冠心病预防与健康教育1.一级预防:针对无心血管疾病的人群,通过健康教育、生活方式干预等手段,降低冠心病的发病风险。

2.二级预防:针对已患有冠心病的患者,通过规范化治疗、定期随访等手段,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

3.健康教育:加强冠心病相关知识的普及,提高患者及公众的健康素养,促进健康行为的形成。

六、结论冠心病作为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严重威胁人民健康。

通过加强冠心病患者的健康管理,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冠心病健康管理方案

冠心病健康管理方案

冠心病健康管理方案一、引言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心血管疾病,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命质量和健康。

为了有效地控制冠心病的发展,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本文将介绍一种全面的冠心病健康管理方案。

二、冠心病健康管理方案的内容1、建立健康档案为每位患者建立健康档案,记录患者的病史、家族史、生活习惯、饮食结构、身体状况等信息。

以便医生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2、定期体格检查定期进行体格检查,包括血压、心率、血糖、血脂等指标的检测,以及心脏超声、心电图等检查,以便及时发现病情的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3、健康生活方式的宣教对患者进行健康生活方式的宣教,包括合理饮食、适量运动、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戒烟限酒等,以提高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控制病情的发展。

4、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合理的药物治疗方案,包括抗血小板药物、降脂药物、降压药物等,以控制患者的病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5、心理干预冠心病患者往往存在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因此需要进行心理干预,帮助患者调整心态,增强信心,积极面对疾病。

6、随访管理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生活习惯的改变等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患者的健康得到有效管理。

三、结论冠心病健康管理方案是一种全面的、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旨在控制病情的发展,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通过建立健康档案、定期体格检查、健康生活方式的宣教、药物治疗、心理干预以及随访管理等措施,可以有效地管理患者的病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18年冠心病健康管理方案冠心病是一种慢性疾病,需要长期的管理和控制。

以下是一份为期18年的冠心病健康管理方案,旨在帮助患者有效地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一、健康饮食1、控制总热量摄入,保持每天摄入的热量适宜,以避免体重过重。

2、坚持低盐、低脂、低糖、高纤维的饮食原则,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和全谷类食物,少吃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高的食物。

冠心病中医药健康管理方案

冠心病中医药健康管理方案

冠心病中医药健康管理方案1. 引言大家好,今天咱们聊聊一个大家可能都听说过但不一定了解的话题——冠心病。

这个病名一听就让人心里咯噔一下,仿佛它就在那儿张牙舞爪。

其实,冠心病就是心脏供血不足的表现,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吓人?别担心,咱们有中医的“金钟罩”,能够帮助大家管理健康,保持心脏的活力!2. 冠心病的成因2.1 不良生活习惯首先,咱们得知道冠心病的“老朋友”——不良生活习惯。

你是不是喜欢熬夜追剧,或者每天都要来一份油腻的大餐?这可是给心脏“下马威”呢!这些习惯就像是在心脏上贴上了“危险”标签,久而久之,心脏就可能开始发脾气了。

2.2 心理因素还有啊,心理因素也不能忽视。

现代生活压力大,工作、家庭、各种琐事压得人喘不过气来。

长期的紧张情绪就像给心脏加了个重磅包袱,日积月累,它就容易出现问题。

咱们得学会“抛掉包袱”,轻松面对生活!3. 中医的智慧3.1 辩证施治说到中医,那可真是一门大学问!中医讲究“辩证施治”,也就是说,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症状,咱们得根据个人的情况来制定方案。

比如,有的人心气不足,容易疲惫;而有的人则是阴阳失衡,情绪波动大。

找到症结所在,才能对症下药,轻松应对。

3.2 食疗法宝接下来,咱们来聊聊中医的食疗法宝。

其实,很多食材都是咱们的好朋友,像枸杞、山药、红枣这些,都是养心的好东西。

常吃点这些,就能给心脏“加加油”,让它工作得更顺利。

再来点适量的运动,心情愉快,生活质量自然蹭蹭上涨!4. 健康管理方案4.1 定期体检首先,定期体检是必不可少的,就像给心脏做个“年检”。

早发现早治疗,问题也不至于闹得太大。

体检时,医生会给你做一些相关检查,了解心脏的健康状态,心里也踏实。

4.2 养成良好习惯接着,咱们得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每天适量运动,选择一些心肺锻炼的项目,比如快走、游泳,这些都是不错的选择。

饮食上要尽量清淡,多吃蔬菜水果,减少油盐的摄入,真是“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啊!5. 心理健康5.1 学会放松心理健康同样重要,大家一定要学会放松自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冠心病健康管理方案1
冠心病健康管理方案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中医称为胸痹。

冠状动脉供应心脏自身血液,冠状动脉发生严重粥样硬化或痉挛,使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梗死的一种心脏病。

冠心病的主要临床表现是心肌缺血、缺氧而导致的心绞痛、心律失常、严重者可发生心肌梗死危及生命。

冠心病已成为当今危害我国人民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

对于冠心病的诊断,目前国际上没有统一的标准,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是其一项“金标准”,但行此有创检查者还是少数,更多的冠心病的诊断需要依据病史、临床症状、辅助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这也给冠心病的健康管理提出更高要求。

1冠心病的一级管理
1.1一级管理对象对有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存在,但尚未确诊冠心病人群采取预防措施,控制或减少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并维持稳定,以减少冠心病的发病率、死亡率与致残率[。

目前,已经确认的冠心病危险因素达300种以上。

主要因素分为不可变因素(如年龄、性别、心血管疾病家族史等)和可变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吸烟、缺乏体育锻炼、饮食等)。

对可变因素的干预重点在于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防止血管内皮溃疡面形成,阻止脆弱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血栓,减慢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

而干预方式除了药物治疗以外,更多的危险因素需要生活方
式和行为干预。

冠心病的一级管理即危险因素的管理。

1.2一级管理措施
1.2.1戒烟临床研究显示,吸烟能增加患者心血管疾病死亡率50%,心血管死亡的风险与吸烟量直接相关。

吸烟还与血栓形成、斑块不稳定及心律失常相关。

对于所有冠心病高危人群及患者,均需详细询问吸烟史。

对于这个危险因素的控制多用于发病前的预防性措施,对高危人群及患者宣传吸烟的危害,协助其完全戒烟并且避免被动吸烟。

已有一些行为及药物治疗措施,如尼古丁替代治疗等,可以协助其戒烟。

1.2.2适量运动运动应尽可能与多种危险因素的干预结合起来,成为冠心病高危人群及患者综合治疗的一部分。

目前有资料显示,运动锻炼能减轻患者症状、改善运动耐量,减轻同位素显像的缺血程度及动态心电图上的ST段压低[6]。

以症状限制性有氧运动为主,运动方式有步行、慢跑、骑自行车、游泳等。

每次20~30 min,逐渐延长至40~60 min左右,每周4~5次,以能耐受、感觉舒适为宜,运动过程中自测心率以达到(170-年龄)次/min为宜。

1.2.3减轻体重按照中国肥胖防治指南定义,肥胖指体重指数(BMI)≥28 kg/m2;腹形肥胖指男性腰围≥90 cm,女性≥80 cm。

肥胖多伴随其他促发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胰岛素抵抗、HDL-C降低和TG升高等。

与肥胖相关的冠心病危险的增加多由上述危险因素导致[8]。

减轻体重(控制饮食、活动和
锻炼、减少饮酒量)有利于控制其他多种危险因素,是冠心病高危人群及患者健康管理的一个重要部分。

1.2.4控制饮食摄入高脂肪和饱和脂肪酸、胆固醇、过量糖、过量盐和高热量的饮食易致冠心病,特别是长期食用饱和脂肪酸或动物脂肪者更易患冠心病。

饮食调节主要是控制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研究显示,增加食用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膳食,减少饱和脂肪酸的摄入,可防止体内胆固醇积聚,预防或延缓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1.2.5心理干预情绪是心理因素的表现,情绪也影响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

不良的情绪如愤怒、焦虑、抑郁、惊恐等都会诱发冠心病心绞痛发作、心肌缺血、心肌梗死,甚至猝死[11]。

对于冠心病高危人群及患者治疗过程中,药物及手术治疗固然重要,利用心理干预减轻患者的病后心理反应也十分重要。

干预方法有[12]:(1)集体心理治疗:对患者及其家属介绍有关的知识及治疗措施,使他们正确理解疾病,积极配合饮食及药物治疗。

(2)个体心理治疗:采取精神支持疗法,耐心倾听,鼓励病人,暗示预防性谈话等。

(3)音乐疗法:感受式音乐为主,曲调轻松明快,有利于病人树立信心。

(4)放松疗法:松弛训练对有焦虑情绪的冠心病患者采取简单、易行、有效的放松训练。

1.2.6控制血压通过生活方式改变及使用降压药物,将血压控制于140/90 mm Hg以下,对于糖尿病及慢性肾病患者,应控制在130/80 mm Hg以下。

选择降压药物时,应优先考虑β受体
阻滞剂和(或)ACEI[7]。

1.2.7调脂治疗脂代谢紊乱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冠心病患者应积极纠正脂代谢紊乱。

TG水平在临界范围(1.7~2.3 mmol/L)或升高(>2.3 mmol/L)是冠心病的一个独立的预测因
素。

TG与冠心病危险的相关性多与其他因素(包括糖尿病、肥胖、高血压、高密度脂蛋白血症和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有关。

药物治疗包括烟酸和贝特类药物,他汀类药物在某种程度上也有作用。

1.2.8糖尿病糖尿病是冠心病的等危症,一旦确诊应立即开始纠正生活习惯及使用降糖药物治疗,使糖化血红蛋白(HbA1c ≤6.5%)和血糖水平均在正常范围,同时应对合并存在的其他危险因素进行积极干预。

1.2.9代谢综合征诊断为代谢综合征的患者,治疗的目标是减少基础诱因(如肥胖、缺乏锻炼)和治疗相关的脂类和非脂类(如高血压、高血糖)危险因素。

2冠心病的二级管理
2.1冠心病二级管理对象冠心病二级管理的对象包括: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有心肌梗死的病史、血管重建病史和(或)心电图缺血的证据、有冠状动脉造影异常或负荷试验异常而无相应症状者。

对这部分人群进行健康管理,防止疾病复发或加重。

2.2二级管理措施二级管理措施包括一级管理中对危险因素的预防干预、合理药物治疗、长期追踪督促定期复查及病后咨
询指导。

二级管理对象需在专科门诊指导下进行药物治疗。

应用药物主要根据适应证选择:(1)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2)β受体阻滞剂可降低心肌耗氧量、抗心肌缺血及预防猝死;(3)他汀类等药物降脂治疗,利于斑块稳定,冠心病患者LDL-C的目标值应<2.60 mmol/L,对于极高危患者(确诊冠
心病合并糖尿病或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治疗目标为LDL-C<2.07 mmol/L也是合理的。

选择这一治疗目标还可扩展到基线LDL-C <2.60 mmol/L的极高危患者;(4)钙离子拮抗剂治疗变异型心绞痛疗效最好;(5)ACEI类药物预防心力衰竭后的心室重塑;(6)硝酸酯类药物或其他冠脉扩张剂以及手术防治心肌缺血;(7)胺碘酮抗心律失常治疗等。

3冠心病的三级管理
3.1冠心病三级管理对象冠心病的三级管理主要是对不稳定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人群,因为不稳定心绞痛是稳定心绞痛和心肌梗死之间的中间状态,它包括除稳定性心绞痛以外的劳累性心绞痛和自发性心绞痛,其中恶化型心绞痛和自发性心绞痛又称为“梗死前心绞痛”。

3.2三级管理措施三级管理措施主要是对急性冠脉事件的抢救,以及预防再次梗死与死亡危险,其中还包括康复治疗。

对于不稳定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期,需积极抢救并院内治疗。

即根据美国心肺康复学会1990年的建议,将冠心病康复分为4期[13]:(1)住院期: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后或心脏手术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