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蜂活框养殖的创新

合集下载

地穴活框饲养中蜂技术

地穴活框饲养中蜂技术

地穴活框饲养中蜂技术地穴活饲饲中蜂技饲框相饲搜索: 意大利, 品饲地穴活饲饲中蜂技饲饲介框2009年03月22日星期日 23:01 中蜂原在山野野生~作巢于地穴、饲洞、饲林或岩隙饲。

公元1700年前~有人引饲捕捉野生中蜂~用木桶饲饲~才饲饲家蜂了。

直至20世饲初期~我引饲了意大利蜂饲~才提倡用活国框蜂箱和科学饲蜂技饲~其饲点是便于饲饲、运从当况数断减饲和取蜜。

前饲南饲饲情看~中蜂量不少~饲群亦遭到威饲。

饲保饲中饲蜜蜂~防止意大利蜂饲中饲蜜蜂的侵饲~有饲家建饲政府提供一定的人力饲力~饲立保饲~在保饲禁止饲饲区区内西蜂~通饲饲育抗病、高饲的品饲~提高中蜂的生饲性能~饲或停止中蜂被取代的饲程~西蜂减将的高饲性能~如分泌王饲、采集蜂等基因饲入中蜂~培育新品饲。

者饲饲~增强中饲蜜蜂自身胶笔生存能力才能适者生存。

采用地中作房饲饲中蜂~尤其是在果中作房饲饲中蜂~是保饲中饲蜜园蜂的饲新措施~饲得大力究推。

研与广饲以大余饲吉村饲右源村饲蜂饲饲饲饲善富地中作房饲饲中蜂饲例~表述地中作房的饲模来构与式。

饲善富从1958年起饲饲中蜂~1985年采用了地中作房饲蜂~至今活箱饲蜂框25群~地中作房饲蜂10群。

采用地面活蜂箱~造价饲高~且蜂箱置于露天中~日雨淋~易于腐饲饲框并晒霉~饲饲不合算~便饲用4饲水泥板成正方形~底面着地~饲一巢饲~上覆盖箱盖~以代蜂箱。

饲拼另饲耐用~但暑天散饲不良。

饲此~他想到中蜂的很蜂巢源于洞穴、饲洞、崖石中~如果使蜂巢恢饲其自然饲~饲可解冬寒夏饲的饲饲饲饲。

于是~饲饲出地中作房饲蜂,状决1.在房前屋后、饲旁坎下排水通饲高燥之饲~地作房。

挖2.掘地穴饲52厘米、饲33厘米、深35厘米~呈立饲方形体。

3.好地穴后~打饲四周穴壁~再抹少量水泥~使之牢固而无饲隙~穴前后壁上沿饲用水泥挖内做出放巢的槽。

穴底饲只饲平整而框粉泥饲~饲饲可以接到“地”;有一定的度,~便于饲。

气湿清4.穴如同活蜂箱一饲~可容内框12至个14中蜂巢。

中蜂活框饲养技术的推广

中蜂活框饲养技术的推广
蜂 的习 惯 。但 很 大 一 部 分 农 户 仍 然 采 用 木 桶 、 竹
篓 、 窗 、 仓 、 洞 等 器 具 来 养 殖 , “ 蜂 不 用 土 谷 墙 有 养 种, 只要 勤 做桶 ” “ 蜂 不 卖 箱 , 箱 就 有 蜂 ” 及 卖 有 的
说 法 , 多地方 的村 民 , 有 诱 引 捕 猎 野 生蜂 的 经 许 都
在 原位 放一 空箱 收集 外 勤蜂 , 后 将 蜂巢 翻 转 10 然 8 度, 使巢 脾 的下端 朝 上 , 蜜蜂 迅速 离脾 , 驱 进人 收蜂
笼 , 割蜜 刀从基 部取 出巢 脾 , 用 进行 割脾 、 绑脾 。操
验 , 收捕 的方 式 就是 利用 空桶 放置 在屋 檐或 大树 而
下 等有 遮 荫 的地 方 无 限 期 等 待 野 生 中蜂 人 住 、 筑 巢 。近年 来 , 由于野 生 中蜂数 量 越 来 越 少 了 , 时 有 把空 桶 放 在 野 外 , 续 几 个 月 也 没 有 野 生 中蜂 前 连 来 , 以前一 般不 超 过一个 月 。农 户 也不 必对 蜂群 而
养 蜂 的经济 效益 。
为 中 国的 “ 都 ” 绿 。植 物 资 源 种 类 繁 多 , 林 植 物 森
有 1 0科 6 0多属30 0 种 , 中乔灌 木树 种 6 0 8 0 0 多 其 0 种 以上 。拥 有 油 菜 、 枝 、 眼 、 桔 、 桕 、 生 荔 龙 柑 乌 速
3 活 框 饲 养 的技 术 推广
桉、 红树 林 、 肤木 ( 倍 子 树 ) 鸭 脚 木 、 木 ( 盐 五 、 柃 野 桂 花 )龙 须藤 、 藿 香 等蜜 粉 源 植 物 , 年 四季 花 、 野 一 开不 断 , 常年 均可 从 事 养 蜂 生 产 , 发 展 养 蜂 业 不 是

再谈中蜂活框蜂箱、巢框的改进

再谈中蜂活框蜂箱、巢框的改进

方 向上 平 均分 割巢 框 、 箱 , 上 继 箱 的 办法 , 大 蜂 蜂 再 扩
巢; 意蜂箱 、 中标箱 等大型蜂箱 , 长宽调位 、 分割巢框 、 蜂箱 , 双王群饲养 , 随蜂群增长渐渐地叠加继箱 , 适应 蜂群变化的办法 , 来达到改进蜂箱、 巢框的目的。 中蜂 营巢 的适 应性 和根 据 季 节 变 化 的 消 长规 律 ,
是进 行其蜂 箱 、 框改进 的理 论基础 和依 据所 在 。蜂 箱 巢
是 蜂群 营巢 生存 的 条件 , 管理 好 坏是 养蜂 的关 键 , 而 要
力, 而使用符合 中蜂生物学特性 的适宜养中蜂 的箱型 , 能有效减少饲养难度 , 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 意蜂标准 箱及其使用 意蜂标准巢框 的各式意 蜂 箱 、 陵式 、 沅 中标 式 、 中一 式 、 中笼 式 等 五 种 类 型 的 蜂 箱 , 一 个 显 著 特 点 , 是 巢 框 面积 大 , 在 接 近 80 有 就 均 0
3 养蜂机具 4
中国蜂业
A IU T R O C I A PC L U E F H N
2 1 年 9月上 02
第 6 卷 3
再 谈 中蜂 活框蜂 箱 、 巢框 的改进
刘 守礼 -刘文 强 -申如明 毛玉花 , 申维康
( 甘肃省养蜂研究所 , 1 天水 7 12 ; 湖南邵东县水东江镇水东江镇 中学 ,2 86 4 02 2 42 2 )
《 中蜂活框蜂箱 、 谈 巢框的改进 与创新》 一文 刊出 后, 受到全国各地中蜂爱好者的关注 , 收到大量来信来 电 , 家 提 建议 谈 体 会 , 思 广 益 , 的是 研 发 出 一套 大 集 为
符合 中华 蜜蜂饲 养 的蜂箱 和管理 方法 。为 此 , 次就 中 再 蜂活 框蜂 箱 、 框 的改进 , 巢 与大 家商榷 。

中蜂多箱体活框土法新养技术

中蜂多箱体活框土法新养技术

中蜂多箱体活框土法新养技术
张毅;罗金
【期刊名称】《蜜蜂杂志》
【年(卷),期】2023(43)3
【摘要】贵州省黔南州自然资源条件良好,蜜源植物丰富,发展蜜蜂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

为解决中华蜜蜂蜂种退化、养殖标准不统一等问题,技术团队在养蜂基础性服务中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牢牢守好发展和生态2条底线,不断创新、锐意进取,集成各项中蜂养殖创新技术应用,通过蜂种杂交改良、创新蜂养殖等技术提高中蜂群体质量、繁殖率、蜜产量。

【总页数】3页(P28-30)
【作者】张毅;罗金
【作者单位】贵州省黔南州养殖业发展中心;贵州杨氏蜂业生物技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894.13
【相关文献】
1.中蜂活框饲养好还是桶养好
2.再谈中蜂活框蜂箱、巢框的改进
3.贵州梵净山中蜂“活框土养”技术的实践与感言
4.GN箱的半活框半土养懒养法
5.中蜂活框饲养技术——第二讲中蜂饲养管理要点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为什么中蜂改用活框箱养法还不如传统桶养法发展好呢?

为什么中蜂改用活框箱养法还不如传统桶养法发展好呢?

为什么中蜂改用活框箱养法还不如传统桶养法发展好呢?我一直提倡中蜂要改进传统养殖方法,要借鉴意蜂的养殖方法,我也知道许多中蜂人也学习了意蜂活框箱养法。

但是有些朋友放映用活框箱养法还不如桶养法发展快,产蜜量高,这种情况我也知道不是个别,大多数都是这样的。

但是南方蜜源充足适宜养蜂的地方似乎没有这个样子,南方养中蜂也可以转场放蜂,一年取多次蜜,产量也不低。

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区别呢?我想,这还是中蜂的种性决定的。

中蜂繁殖慢,不能维持强群,怕惊扰怕光刺激,一直以来未曾改变。

用桶养正好满足了中蜂的要求,桶养空间压紧,蜂巢由蜂群自行建造,人不能随意打开蜂巢查看,这样中蜂就能安安稳稳的搞好王国建设。

而改用活框箱养了,蜂箱空间加大了,中蜂群小不能维持蜂巢的温度湿度,这样幼虫难以发育影响繁殖。

活框可以随时提前查看,养蜂人的过多查蜂也干扰了蜂群的活动。

对于中蜂来说,一次提脾检查就是一场地震灾难,蜂王会惊慌失措停止产卵,工蜂会情绪失控酝酿分蜂。

轻则一两天蜂群不能正常运作,重则造成失王分蜂。

这样说活框箱养对中蜂太不利了,可为什么还要提倡活框箱养呢?因为桶养限制了蜂群的发展,只能有那么多蜂,多了就有不透气湿热缺氧的危险,这样就为病菌病毒滋生创造条件,可以让强大的蜂群一下爆发疾病灭亡。

而且桶养只能取一次蜜,取蜜时毁了巢房也伤了幼虫,取的蜂蜜不卫生,也让蜂群一蹶不振。

这样中蜂产蜜量低就是必然了。

那么怎么样才能让活框箱养中蜂发展快产蜜量高呢?我的建议是,首先得学习意蜂春繁的方法,在第一个花期来临前一个月就人工帮忙繁蜂。

紧脾,包装,奖励饲喂要认真的做。

紧脾包装可以让蜂群的蜂巢温度提高,帮助工蜂维持正常的蜂巢温度,利于蜂群繁殖。

奖励饲喂是刺激蜂王产卵加大繁殖速度的必须方法。

只要帮助蜂群发展起来,蜂数达到三五脾足蜂,蜂箱太大对于中蜂就不是问题了。

这样春暖花开蜜来了产蜜多,也让蜂群借机再繁殖几倍。

还有,要用适合中蜂的蜂箱和框梁,别用意蜂箱,太大中蜂更难维持蜂巢环境,护脾清理对中蜂就很难了。

211008378_蜜蜂规模化养殖与养蜂生产创新思维探究

211008378_蜜蜂规模化养殖与养蜂生产创新思维探究

中国蜂业47蜜蜂规模化养殖与养蜂生产创新思维探究涂洋洋 刘宁│文界首市农业农村局,界首 236500规模化养殖属于现代农业养殖方式,对提高养蜂业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有别于传统的养殖方式,规模化养殖更加强调养殖质量与饲养方式的关系,通过科学合理的养殖方式,提高养殖效率。

规模化养蜂是养蜂人与传统养蜂方法相结合的产物,与现代农业发展趋势相适应。

在规模化养殖生产过程中,养蜂人引进了“活框式”饲养技术,重点选育优质蜂王,摒弃人工割蜂的思想,采取科学的采蜜方法,推动养蜂业向高效化发展。

一、蜜蜂规模化养殖的必要性作为投资小、耗时短、见效快的行业,养蜂业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规模上都呈上升趋势,在市场经济下,养蜂生产不仅能够提供优质蜂产品,还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是广大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之一。

改革开放后,养殖业作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产业之一,使地方经济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对于提升地方产业的市场竞争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养蜂生产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养蜂场开始关注自身利益,纷纷扩大养殖规模。

养蜂业的发展带动了当地经济水平的提升,但同时也出现了管理不规范等问题,导致蜂群质量下降,甚至死亡,如何使养殖利润最大化,成了养蜂人乃至基层产业发展的重心。

大量调研数据表明,在养蜂规模不断扩大、数量不断增加的背景下,管理混乱会使养殖户遭受巨大损失,导致蜜蜂死亡率上升。

因此,提高蜂群管理效率,提升经济效益成为当前我国养蜂行业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

目前,我国许多地方已经开始实施“规模化养蜂计划”,以提高养蜂技术和提升经济效益。

所谓“规模化养蜂”,并非单纯指大规模饲养,而是养蜂人将传统养蜂方法和现代养蜂方法结合,是一种先进的理念。

目前,我国养蜂业还处于粗放经营阶段,仅有少部分养殖户采用科学化、规模化、集约化的养殖方式,相对于传统养殖方式而言,规模化养殖既可以显著增加养蜂人经济效益,更是实现蜂产品质量安全的一个重要途径。

二、养蜂生产创新思维探究1.选育优质蜂王养蜂人可以着重饲养优质蜂王,提高蜂王生产力,改善养蜂质量。

中蜂活框养殖的主要技术

中蜂活框养殖的主要技术

中蜂活框养殖的主要技术中蜂活框养殖应根据各地区差异及中蜂生物学特性采取相应的饲养技术,这是养好中蜂达到高产的关键。

现根据云南省的环境特点,将中蜂养殖的主要技术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1、选择场地,合理排列蜂群。

云南省内各地山区、半山区地理差异大,“-山皆四季,十里不同天”,所以应根据各地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场地。

一般应选择在阳光充足,正面开阔,蜂场上有稀疏灌木,夏天能遮荫,周围有杜鹃、油菜、南瓜、野藿香及野坝子等蜜、粉源丰富的地方。

特别要做好蜂场周围的有毒蜜、粉源调查,以保证人、蜂安全。

不要选择周围有糖厂或蜂产品加工车间等地方,以免蜜蜂盗糖引起大量死亡。

蜂群排列对中蜂饲养很重要,箱位要力求散放,巢门朝不同方向,以免引起错投,发生起盗现象。

2、培育适龄采集蜂。

山区、半山区由于-年中主要蜜源植物有差异,应根据具体情况培育适龄采集蜂。

保证在流蜜时有大量的青壮年蜂参加采集,达到增产目的。

在花期之前40天左右就必须用蜂蜜水(1∶1)饲喂,以刺激蜂王产卵培育适龄采集蜂。

经过各山区推广及云南省农科院蚕桑蜜蜂研究所蜂场繁殖试验证明,增产效果明显。

3、采蜜繁殖两不误。

花期开始,子脾已贮蜜。

这时适时加础繁殖很重要。

由于中蜂生物学习性,在外界缺蜜、粉季节蜂增殖不快,在蜜源流蜜季节蜂群繁殖快,所以应掌握该习性做好饲养管理工作。

如果有蜜压子并已全部封盖,应及时取蜜。

摇蜜时,应采用“早、勤、稳、留”四字取蜜法。

4、育王分蜂。

中蜂易分蜂,不易维持大群,应掌握育王时间。

应在流蜜前50~60天自然分蜂之前育出新王。

在大流蜜前把有分蜂情绪的蜂群作培育群,然后选择能维持大群、性情温驯、盗性弱、采集力强、抗病力强的蜂群幼虫用育王框复式移虫,10天后组织交尾群,11天介绍王台,等蜂王交尾后形成新分群就换去老王。

这样能使蜂群维持强群,减弱分蜂意念,到流蜜期开始,不论新分群或原群,经过繁殖就有大量采集蜂投入采蜜。

5、巢虫防治。

巢虫是中蜂群中蛀食蜡质、花粉和蜂蜜,毁坏蜜蜂的虫、卵和蛹。

蜜蜂养殖技术的创新与发展

蜜蜂养殖技术的创新与发展

蜜蜂养殖技术的创新与发展随着人们对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认识不断加深,蜜蜂养殖技术也在不断创新与发展。

蜜蜂养殖作为一种重要的农业产业,在为人们提供蜂产品的同时,也对生态环境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本文将从科技创新、养蜂设备改进以及生态环境保护三个方面来探讨蜜蜂养殖技术的创新与发展。

科技创新是蜜蜂养殖技术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创新技术被应用于蜜蜂养殖中。

例如,养蜂大棚的设计和建设中采用了智能化管理系统,能够精确控制温度、湿度和通风等环境参数,提供适宜的养殖环境。

此外,现代化的蜜蜂养殖设备如自动化采蜜机、蜜蜂巢箱等的使用,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科技创新的推动,不仅提升了养蜂效益,也带动了传统蜜蜂养殖模式向现代化转型。

养蜂设备的改进也是蜜蜂养殖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传统的养蜂设备虽然具有一定的功能和实用性,但随着养蜂技术的不断进步,传统设备已逐渐不能满足对蜜蜂养殖过程的要求。

因此,改进养蜂设备成为了当前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

例如,改进后的蜜蜂巢箱采用了新型材料和结构设计,能够更好地模拟蜜蜂的巢穴结构,并提供更安全、舒适的居住环境。

此外,改进的蜂房设计还充分考虑了蜜蜂的生态需求,提供了更好的采蜜条件和生产环境。

与此同时,生态环境保护在蜜蜂养殖技术的创新与发展中也占据着重要地位。

蜜蜂养殖依赖于丰富的植被和适宜的生态环境,而如今,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加,生态环境遭受到了严重破坏。

因此,保护生态环境成为了蜜蜂养殖技术发展的必然选择。

农业生态工程是一项重要的生态环境保护技术,其通过建立生态环境监测体系、推广生态农业技术和加强农田水土保持等措施,推动了农业生态环境的改善。

蜜蜂养殖技术发展的过程中,也需要结合农业生态工程的原理和方法,保护好蜜蜂的生态环境,实现蜜蜂养殖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

综上所述,蜜蜂养殖技术的创新与发展是农业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科技创新、养蜂设备改进和生态环境保护是推动蜜蜂养殖技术进步的重要方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可编辑修改-
中蜂活框养殖的创新

本人经过多年的试验,失败,再试,再失败,不断
摸索,总结失败原因,最后突破难关,中蜂活框养殖能达到
二十几脾不分蜂,不逃亡。蜜源好的年份,群产达到100多
斤全封盖蜜,就是不好的年景,也能达到40-60斤。收入非
常可观。如果能面向全国推广,我国的养蜂业前景将不可估
量。 技术说明: 一般中蜂管理在此文不多说,只是
有些被养蜂人忽视的技术问题提一下;重点谈谈养蜂界不知
道的办法。 春繁前的准备工作: 1、在春繁前的前
一年秋天或秋末,要选留好每群3--4张没有雄蜂房的整张
工蜂房好脾备用; 2、所有多余的脾要分类,例如:“大
粉大蜜脾”、“大粉小蜜脾”、“小粉脾、”“少粉脾”、“蜜脾”、
“空脾”分类后要做标记,用硫磺熏,包好备用;“老脾”
要淘汰掉。 春繁: (一)花粉是关键:中蜂不吃豆
粉、代用粉,因为它的营养不全。要吃自然花粉,所以要检
查蜂群是否有粉,够用不;如果不够用,把大粉大蜜脾靠边
放进,切记一定要蜂多于脾。蜂群再强不要超过三张,小箱
不要超过四张,便于健康育虫,子脾健康工蜂寿命长。中蜂
不提倡喂糖,在隔板外放一张蜜脾即可。加脾时不要往中间
加,要靠边;温度稳定在20度左右;蜜源、粉源够吃时,4
脾以上 蜂数足可以加中间,一般情况不要加中间,更不能

-可编辑修改-
加边二,好些老师加脾加在边二,而边二的子脾出房不健康。
加脾时一定要先将花粉脾加入,蜂数不足,将花粉脾靠边或
靠隔板外,有必要喂纯花粉,不要喂代用粉、豆粉,没粉推
迟繁殖,不能让蜜蜂狂飞,消耗体力,提前衰老。 (二)
中蜂喜新脾,厌老脾,开始补的都是工蜂房,供蜂王产子;
南方一般3—4脾,北方一般4—5脾,蜜蜂就有分蜂的想
法,它们就开始补雄蜂房,有大量雄蜂就要造王台。 在
此问题我们问过知名专家,他们叫把雄蜂房割掉,我说割掉
补的还是雄蜂房;专家说顺其自然,它们要分就分吧。这就
是我国中蜂养不了大群的关键所在。 我的办法是:发现
补雄蜂房,首先把雄蜂房割掉,放到弱群,也就是弱群还没
有分蜂念想,它补的是工蜂房,在想分蜂群内开始加头一年
准备的整张没有雄蜂房的工蜂脾,这时外界气温适宜,蜜源、
粉源充足。中蜂有没改工蜂房的习惯,所以3—5天产满一
张,20天左右全部加进,在这期间,要留一部蜂群,不要割
雄蜂,做蜂王交尾用。另外,抓紧育王台,组织交尾群,新
王成功往大群介绍,这时平箱已满不加继箱由不得你。
(三)加继箱:继箱上5脾,巢箱3脾,老王下边还加整张
没有雄蜂房的工蜂脾,没有好脾就赶快换新王;有了新王,
就可以加巢础框做新脾,蜂足上边也可以做巢础。 特别
注意:上继箱的脾3—4天要清王台,下边是老王也要清下
边;上边如果怕一次清不干净隔两天再清一次,不能有漏网

-可编辑修改-
之鱼,不然下边王就跑了,跑的还是大群,你就以失败而告
终。大群介绍新王成功,必须把王台清干净。大群新王不清
王台也会跑。 育王群王台封盖两三天必须将原群王拿
出,不然本群就要分蜂。 介绍新王,老王不好的掐死,
好的带1—2脾,两个老王组成一个双王群,以后满箱提前
把后门打开,让蜂习惯出入,放王台,关有后门的前门,两
个都成功就是双新王群,不成功合并也是个强群。 (四)
交尾群一定要相离远点,巢门不能面向一个方向,由于中蜂
包括中蜂王迷巢非常严重,最好是两个场地,距一二公里即
可。也可以大群放王台,必须相挨的箱都放,尽量将巢门另
移一个方向,避免蜂王回错。当天拿老王当天放王台,工蜂
不啃台,新王出房3—4天必须把急造台清干净,由于大群
新王不啃台,如果有王台快出房,提前两三天女王也跑。十
天后检查新王,成功做标记,不成功到交尾群拿新王介绍,
没有新王就放老王,千万不要再放王台,如果失王,工蜂容
易产子,把工蜂产的子割掉或用水冲掉拿出;头一天在失王
群内放一张幼虫子脾再介绍,在这期间还得清王台。新介绍
的王群也要做标记,做到心中有数,保证万无一失。 另
外注意几个方面: 1、巢虫。随着加脾、喂糖、喂水时
清理箱底,不给巢虫留空间,有条件可以做成活箱底,定期
把箱搬过清扫即可。 2、防水:我国每年都有很多蜂场
被洪水冲走,或被淹。选择场地是关键。另外中蜂必须离地

-可编辑修改-
20公分,便于通风,防蚂蚁。 3、遮阴:中蜂怕热,要
安全度夏。有条件的话,尽量放在树下或搭建遮阴。 4、
要安静:中蜂喜安静,怕震动,爱分蜂,好逃亡(没有达到
它所具备的条件就要逃亡),这是它的生存之道,,所以要掌
握它的生理特性,给它创造生存环境,它就不逃亡。 5、
病:中蜂一般抗病能力很强。但对两种病抵抗能力较差:(1).
欧洲幼虫病,此病是空气病,有时会不治自愈,由于世贸出
口等原因,不能喂药,这些年试验发现是工蜂不吐浆造成幼
虫死亡。用人参糖水喂蜂,增加抵抗力,让工蜂吐浆,5—7
天会痊愈。(2).囊状幼虫病:有一部分是欧洲幼虫病转化而
来的,书上说此病传染,我个人认为蜂群与蜂群之间不会传
染。我个人的看法和龚教授一致,可能是被惊吓有关,或是
加脾不当,采水、采蜜时带回有毒物质或病毒,主要导致中
囊病的原因是“除草剂”,导致工蜂发病,不吐浆,有些病
群蜂王也染病,产的子本身成活率不高,久而久之,群内的
幼虫大量死亡,勉强成活封盖的营养也不够,再加上工蜂有
病,自身难保,对封盖子照顾不到,形成巢房塌陷,封盖的
子也死亡。 试验:
1、我把得病群合并到强群里一个星期就会痊愈,如果
传染还敢合并吗? 2、箱与箱的脾互换不会发病。好群
和病群都放在一块,没有发现被传染。 3、有的病群不
是王有病,而是蜜蜂有病。我有一个强群失王,我把有病的

-可编辑修改-
王放进,一切正常,没有发病。 经过多年试验得出结论:
大部分得病群是老蜂王抵抗能力差,所繁殖的后代不能抵抗
中囊病,所以提高蜜蜂抗病力,必须蜂多于脾,让中蜂密集,
就不容易得病,万一得病,放王台、合并,新王成功后给新
王群喂人参糖水,2—3次就正常。没有人参,只要蜂数足
也行,没有喂人参的好的快。预防此病最有效的办法是早换
新王,因为新王抗病能力强。 总之,这两个病好像是一
个合并症,发现早,治疗早,好的快;发现晚,群势垮了,
救过的蜂群即使保住,全年也没有收入。 (五)虫害:
蚂蚁、蛤蟆、胡蜂、蜂狼等。 养蜂人各自有办法,不必
多讲。 (六)小箱养中蜂产量高:根据多年的经验小箱
养中蜂的产量比标准意蜂箱增产2 到3倍。小箱的尺寸是;
长35.5 宽37.5 高23.5(箱的外围) 总结: 人
类的发展离不开科学,科学是伴随着人类,就看你能否发现,
发现能否利用,利用了就成为科技,就能转化为生产力,生
产力就能推动社会向前发展。 采用我的活框养殖技术
后,第一中蜂能养大群,不分蜂、不逃亡;第二中囊病不用
抗生素能控制,并能痊愈;第三采用小箱养殖能高产;第四
培育出能带大群,性情温顺,产蜜量高,守门力强,不容易
被盗的优质蜂王 自从2008年参加亚洲三A会议,对我
的启示很大。外国人能把我们的中蜂养好,而我国养不好,
这是中国人的耻辱。另一方面,蜜蜂给植物授粉,保持生态

-可编辑修改-
平衡,意义重大。由于意蜂是赶大蜜源,不能长停,所以授
粉重担就落在中蜂身上;如果不把中蜂养好、授粉,生态就
会出现危机。事后还不知是没蜂的缘故。如果都能掌握养中
蜂的技术,也不用东奔西跑;再说,养中蜂简单,不治螨。
一般不喂糖,中蜂善于采零星蜜源,一般都够吃。定地或小
转地,节省人力和车费,一个人如果管理100箱意蜂,累死
也管不过来;一个人如果管理200箱中蜂,有2/5时间没事
干,很轻松。价格方面,中蜂蜜卖价比意蜂蜜高,产量平均
年份差不多,相比之下,200箱中蜂比100箱年收入高得多。
育王方面:在中国养蜂学会张复兴会长和学会陈秘书
长的指示下,她老人家不叫我到外地邮王,要我好中选好,
优中选优。经过这些年来的摸索,成功选出优质蜂王,能带
大群,性情温顺,产蜜量高,守门力强,不容易被盗。我的
蜂种到两广表现非常好,两广新王4脾闹分蜂,我的7脾也
不闹。在辽宁老王群带16脾不闹分蜂,把养蜂人急的团团
转,多次给我打电话,想分蜂急的没办法。而我的蜂王在辽
宁比在我们当地表现还好。 让我的技术传授给大家,让
中国爱好养蜂的人都能学会养中蜂,让大家在家就能致富,
不像养意蜂需要东奔西跑。蜂群的强壮,技术是关键,蜂种
尤为重要。北方一般平箱满,不能加继箱,产量低;而南方
一般四脾就分蜂,新王也照样分,常年都养是小群,没有收
入还整天因为分蜂而忙得不可开交。如果把此技术和蜂种推

-可编辑修改-
广开,我国中蜂活框养大群一定会成功,真正成为甜蜜事业
更甜蜜。
本文作者:陕县养蜂业协会

-可编辑修改-
THANKS !!!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课件等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