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蜂活框饲养的方法及技巧
中蜂活框饲养还是继箱多箱体更好

APICULTURE OF CHINA中蜂活框饲养还是继箱多箱体更好袁小波│文辽宁省畜牧业发展中心,兴城 125100目前,中蜂活框饲养已被大多数中蜂饲养者接受,但大部分仍习惯于平箱单箱体饲养中蜂。
近几年,一些中蜂饲养者尝试采用继箱多箱体饲养中蜂,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根据调查和分析,继箱多箱体饲养中蜂,比平箱单箱体有着群势强、产蜜量高、蜂蜜成熟度高、节省劳动力等明显的优越性。
本文对继箱多箱体饲养中蜂的优点进行总结分析,介绍几种多箱体饲养中蜂的方法和思路。
一、继箱多箱体饲养中蜂的优点1.更有利于饲养强群我们在中蜂饲养状况调查中发现,一位中蜂饲养者采用自制的8框箱体,可在底箱上加两个继箱,如图所示,两个继箱里都是8张完整的巢脾,底箱里的巢脾尚未修造完整,从上往下修造了大约一半。
该户群势基本都在12框蜂以上,最强达到16框蜂。
经过分析认为,继箱多箱体饲养中蜂更能养成强群,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1)不容易产生分蜂热我们都知道,蜂巢内拥挤、闷热,缺乏发展空间,是蜂群产生分蜂热的重要原因。
通常当中蜂群发展到5~6框以上,会产生分蜂情绪,此时如给蜂群加上继箱,将所有巢脾提到继箱上,再加几张空脾,可使巢内空间扩大,明显降低蜂巢内的拥挤和闷热程度。
再结合更换老劣蜂王等措施,就能使蜂王积极产卵,工蜂积极哺育,避免或延迟分蜂热的发生。
(2)更有利于蜂群的繁殖和群势的增长蜂群加上继箱后,不容易产生分蜂情绪,蜂王能长期保持积极产卵的状态,群势不断壮大。
另外,当蜂群上继箱后,在下方箱体多加空脾或巢础框,蜜蜂会根据需要向下修造巢脾,逐渐形成上方贮蜜下方繁殖的类似原始木桶的蜂巢结构。
而这种蜂巢结构能保证蜂王永远有充足的产卵空间,更好发挥蜂王的产卵积极性,保证蜂群群势持续、快速增长。
2.不会出现“蜜压子”现象在辽宁地区,蜂农生产出的中蜂蜜几乎都要零售,而且单一花期生产的蜂蜜和浓度不高的蜜是不受欢迎的。
当地中蜂饲养者通常1年只在晚秋取1次蜜。
格子箱养蜂技术及注意事项

格子箱养蜂技术及注意事项格子箱是传统蜂箱的一种,也是饲养中蜂最常用的蜂箱之一,这种蜂箱继承了方桶蜂箱、圆桶蜂箱等蜂箱的仿自然养蜂方式,但管理上比方桶蜂箱、木桶蜂箱更灵活且更科学,下面来看一看格子箱养蜂技术及注意事项吧!一、特点论述格子箱是传统蜂箱的一种,因由多层格子叠加组成整体而得名,在活框蜂箱引入之前已经算是比较先进的蜂箱,这种蜂箱最大的特点是可根据群势、季节等因素灵活叠加或裁减格子数量以调剂箱内空间,取蜜时也不像方桶蜂箱、木桶蜂箱等蜂箱那样伤蜂。
二、蜂群过箱格子箱过箱一样建议带脾过箱,具体操作是先在格子箱中铺几条竹条,然后将巢脾倒着竖放在竹条上,巢脾之间用碎脾隔开,剩下的工作交给蜂群,过不了多久蜂群就会自行加固巢脾并沿着巢脾连续造脾,这样过箱的好处是简单、便利、不伤子、不伤蜂。
三、扩大蜂箱格子箱与方桶蜂箱、木桶蜂箱等蜂箱相比,最大的优势是可根据群势、季节等因素灵活叠加或裁减格子数量以调剂箱内空间,具体做法是上面箱体筑满巢脾后可在下面加一层空格子箱,这样蜂群就可以一直向下修筑巢脾,在自然环境下蜂群也是这样造脾的。
四、分蜂管理格子箱不能像活框蜂箱那样提脾检查蜂群,也没法像活框蜂那样控制蜂群产生自然分蜂,只能像木桶蜂箱那样等自然分蜂,具体做法是分蜂期值守在蜂箱周围,自然分蜂时分蜂群会在邻近有一定高度的附着物上结团,此时养蜂人要伺机将分蜂群收捕回来。
五、割取蜂蜜格子箱取蜜时可以像活框蜂箱那样做到完全不伤蜂,原理是蜜蜂有“向上储蜜、向下育虫”的习性,等格子箱顶层储备的蜂蜜封盖后可以钢丝、鱼线等当切割工具,只需要往两层格子箱中间一拉就可以割开巢脾,把蜂蜜取出来后再将格子箱叠加在最底层。
六、更换蜂王格子箱很难找到老蜂王,一样情形下只能利用王台换王,具体做法是在蜂箱顶层参与一个优质且趋于成熟的王台、巢门口安装上防逃片,新蜂王出房后蜂群会自行清算老蜂王,等新蜂王出房3~4天或在箱底发觉老蜂王尸体后撤掉防逃片让新蜂王出箱交尾。
中蜂新法饲养技术

留坝县农村实用技术普及丛书(十五)中蜂新法饲养技术留坝县科学技术局Array留坝县科学技术协会中蜂新法饲养技术养蜂是一项投资小,用工少,见效快,收益大,不与农林牧争地、争肥的传统养殖业,也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养蜂提供的如蜂蜜、蜂王浆、蜂花粉、蜂蜡、蜂毒、蜂胶等产品,不仅是人民生活所需,而且也是食品、医药、国防、电讯等工业的重要原料。
目前,我国蜂群数量、蜂蜜产量以及蜂蜜和蜂王浆出口量均居世界第一。
养蜂不仅能生产蜂产品,而且通过蜜蜂传授花粉还能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其经济价值超过蜂产品价值的10倍以上。
一、中蜂(中华蜂蜜)简介中蜂是生长在我国广东、广西、云南、四川、贵州、陕西、甘肃等省的一个优良蜂种。
体色特征:蜂王在自然界中有两种本色,一种腹节黄色环明显,整个腹部呈褐色;另一种腹节有明显的黑色环,整个腹部呈黑色。
工蜂头胸部为黑色,盖有灰黄色绒毛,腹节背面有5个黑环与深浅不一的黄色环相间,其色泽常因气候、蜜源、蜂龄等因素的影响而发生深浅变化。
雄蜂均为黑色。
(一)主要优点1、采集勤奋,抗寒耐热性强,能有效利用零星蜜源。
工蜂每天采集时间比意蜂(西方蜂品种)多1—3小时,并能在微雨及雾天进行采集。
当外界温度下降到7℃或升到30℃左右时仍能进行正常采集。
在海拔3500米的高寒山区,蜂群不需保温也能安全越冬。
外界大宗蜜源结束后,能利用零星蜜粉维持生活。
2、嗅觉灵敏,飞行速度快。
发现蜜源比意蜂灵敏,加之个体小飞行速度快,不仅采集次数多,且在飞行中能巧妙躲避天敌。
3、工蜂发育快,寿命长。
一般发育期19—20天,寿命比意蜂长10余天。
4、抗病力强。
中蜂对美洲幼虫病、孢子虫病有较强的抵抗力,虽也发现大、小蜂螨,但危害较轻。
5、产品质量好。
蜂蜜浓度高,质量好;蜂蜡纯净,不含蜂胶。
(二)缺点1、爱分蜂,易飞逃。
当群势达到4—10框时便产生分蜂热,发生自然分蜂,如外界蜜粉源条件较好还会发生第二次、第三次分蜂。
中蜂群内一旦缺蜜或病虫害严重,都易发生飞逃。
如何饲养中华蜜蜂

如何饲养中华蜜蜂活框式蜂箱饲养中蜂即土蜂洋养法,就是用饲养意蜂的方法来饲养中蜂,参照意蜂的蜂箱,选择适合中蜂饲养的蜂箱、巢框、巢脾等用具,将中蜂过箱到新蜂箱里,选择在晴天无风、室外温度不低于20℃的傍晚进行过箱。
这种方法为转场放蜂、用机具取蜜、一年多次取蜜、开箱检查、蜂病防治等标准化、规模化饲养奠定了基础。
2 小转场放蜂传统的中蜂饲养方法是坐地放养,蜂群规模大了,坐地放养蜜源就少了,就不能采到更多的蜜,根据中蜂的地域性特点和不同地区蜜源植物的分布,以及同种植物在不同区域有不同的几个流蜜期的因素,可采取中蜂小转地饲养技术,增加产量。
2.1 转场调查转场前要对新场地的蜜源、蜂群陈列的地点进行详细的调查落实,并根据路途的长短选择好运输工具和运输时间。
2.2 转场途中的管理运蜂时间尽量选择晚上,装车时巢脾的朝向与车辆前进方向平行。
装好车后,应立即起运,行走20 min 后,停下来检查一下,再行走。
2.3 蜂群到达新场地的管理蜂群到达新场地后,趁黑夜或清晨,将蜂箱迅速放到事先备好的场地,停放一会,等蜂群安静下来再间隔分批打开巢门,并防止蜂群飞逃,到新场后的第二天就要对蜂群做一次全面检查。
3 培育优良蜂王选育优良蜂王,对于蜂群的复壮和提高蜂群的生产性能,增加蜂蜜产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选用蜂王产卵力强、蜂群壮、采集力强的蜂群作为种群培育蜂王。
由于中蜂有分蜂的习性,要选用分蜂性弱的新王,最好在晚秋育成新王更换老王,以控制来年春天蜂群分蜂,并保持全场蜂群全年使用新种王。
4 野生中蜂的收捕收捕野性中蜂,是补充蜂群、扩大规模、省力、省钱的一种好方法。
诱蜂应选择分蜂季节进行,在外界蜜源缺乏或病虫害猖狂时,也容易诱到中蜂群。
诱捕野生蜂群的蜂箱要干净、干燥、不透风、没有异味。
蜂箱放在屋檐前,大树下,或放在石岩下等地势较高的地方。
定时检查是否有蜂群进箱,若进箱,等傍晚蜜蜂归巢后,即可关闭巢门搬回,过箱后将诱蜂箱再放回原处,可继续诱捕野生蜂群。
中华蜜蜂活框饲养技术规范

中华蜜蜂活框饲养技术规范一、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中华蜜蜂(简称中蜂)活框养殖管理。
二、名词术语(一)蜂群:由一只蜂王、1000只以上工蜂、少数雄蜂组成的能独立生活的群体。
(二)蜂巢:蜂群繁衍生息,贮存饲料的场所。
由一个或多个与地面垂直,并列的巢脾构成。
(三)群势:衡量蜂群强弱的名称,通常以框蜂和公斤蜂重计算。
(四)巢脾:两面具六角形巢房的蜡板,是构成蜂巢的基本单位。
(五)子脾:巢房内以卵、幼虫、封盖蛹为主称子脾。
以卵、幼虫为主叫卵虫脾。
以封盖蛹为主叫封盖子脾。
(六)粉、蜜脾:巢房内以花粉、蜂蜜为主的巢脾。
(七)赘脾:在巢框的上梁、侧梁上营造的小块新巢脾。
(八)土法饲养:巢脾一端固定在附作物上,全部是工蜂建造的自然巢脾,不能随意检查和管理的饲养方法。
(九)活框饲养:巢脾固定在活动巢框内,能在箱内随意移动,采用人工巢础造脾,可以随时检查和管理的饲养方法。
(十)繁殖期:蜂群以繁殖蜂儿为主,群势不断扩大引起自然分蜂的时期。
(十一)流蜜期:外界有一种主要蜜源植物开花,蜂群能生产大量蜂蜜的时期。
(十二)分蜂热:蜂群内部产生自然王台,工蜂出勤减少,蜂王产卵急剧下降时称发生分蜂热。
(十三)交尾群:供处女王交尾使用的小群。
(十四)蜜粉源:能提供蜂群繁殖需要的花粉和花蜜的显花植物开花期总称。
提供花粉为主的开花植物称粉源。
提供花蜜的开花植物称蜜源。
三、蜂箱选择技术中华蜜蜂十框蜂箱,简称“中标箱”,1983年被国家标准局批准为我国饲养中华蜜蜂的十框标准蜂箱(GB3607-83),并于1984年开始实施。
中蜂十框标准蜂箱由巢箱、浅继箱、副盖、箱盖组成,各部位的尺寸规格如下:(一)巢箱内围长440mm、宽370mm、高270mm、板厚20nlm。
两佃(1壁后下方各有3〜5个圆孔巢门。
前后壁内面中央留有宽12mm、深3mm 的浅槽,供隔离板插入。
前壁下沿有两个长120mm、宽20mm的缺口,前面插入一块长386mm、高50mll1、厚15mm的巢门板,该板一边开 10个圆孔巢门,另一边开两个长60nlm、高10mm的舌形巢门,后壁上部开有两个80mmxllomni的铁纱窗,并各有一块100mm宽可左右移动的木板供开闭。
中蜂新法饲养技术

中蜂新法饲养技术中蜂双王群饲养技术在养蜂生产实践中,饲养强群是高产的保证。
双群同箱饲养是指在一个蜂箱中同时饲养两群蜜蜂的一种特殊饲养技术,采用此技术,可以解决中蜂群势弱、产量低的缺点,使养蜂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省昆虫研究所的罗岳雄先生,是我国的养蜂专家,本版特别邀请其就有关中蜂双群同箱饲养技术撰文如下,以飨读者。
技术优点中蜂是广东省主要饲养的蜂种,对广东省气候条件较为适应。
饲养强群是养蜂生产的基础,但由于中蜂蜂王产卵力差、分蜂性强,加上其他的一些原因,广东省的中蜂群势,近10多年来出现下降的趋势,蜂群繁殖慢,生产力下降,产量低。
且广东山区日夜温差大,使群势弱,影响繁殖和生产的问题更加突出,而双群同箱饲养有如下的好处:1、有利于繁殖。
双群同箱饲养,等于一个蜂箱中有两只蜂王产卵,因此,蜂群繁殖力增加。
且由于两群蜜蜂靠在一起,有利于维持蜂巢中的稳定,这为蜂群育子(要求有稳定的35℃的温度条件)创造了基础,因此,有利于蜂群的繁殖,对蜂群恢复期的繁殖更为重要。
2、有利于蜂群的采集活动。
由于蜂巢中的温度稳定,可减少外勤蜂从事巢内保温工作,使更多的外勤蜂进行外界的采集活动,且可早出晚归,延长出勤时间。
利用双王养中蜂强群中蜂是我国土生土长的优良蜂种,定地结合小转地新法饲养是山区人民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
但是,中蜂蜂王产卵量不如意蜂王,繁殖速度慢。
如果利用双王繁殖,产卵量可增加一倍,容易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繁殖成强群,当蜜粉源植物泌蜜期到来,可除掉劣王,利用单王带大群采集蜜粉,产量比单王群可增加一倍。
一、双王群的优势双王群蜂多群势壮,冬季巢内温度适宜,不保温也可安全越冬;早春繁殖巢温恒定,双王产卵、哺育蜂多,幼虫营养充足,能大大加快繁殖速度,能在较短的时间内繁殖成强群;强群抗病、抗盗蜂等方面占有绝对优势;巢内幼虫多,饲料消耗大,哺育负担重,因而工蜂造脾、育虫、采集的热情高,积极性强,不易产生分蜂意念,尤其是当蜜粉源植物吐粉泌蜜期到来时,适龄采集蜂多,更有利于蜜粉采集,可获得蜂蜜花粉双丰收,能提高中蜂的综合经济效益。
最适宜的中蜂活框饲养技术方法

最适宜的中蜂活框饲养技术方法中蜂活框饲养是一种现代常见的中蜂饲养技术,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中蜂活框饲养技术,一起来看看。
中蜂活框饲养技术1、过箱时期选择首先,外界的蜜粉源植物开花流蜜,蜜蜂采集勤奋,巢内有一定积蜜,这时期过箱,不易起盗,且蜂群群势很快恢复壮大,否则蜂群不能立即清理修复巢牌,繁殖幼虫,容易引起飞逃。
其二,外界气温15℃以上适宜过箱,大风或阴雨天气则不宜过箱。
腾冲一般在2—4月或9—10月过箱,2—4月较为可靠。
2、过箱蜂群的条件过箱要求具有一定群势,有正在哺育的幼虫脾和正在出房的封盖子脾,这样过箱后工蜂有恋幼虫习性,不致于弃巢飞逃。
3、过箱前准备首先过箱的蜂群要远离其它蜂群,以免蜜蜂误入其它蜂群而起盗蜂。
准备好十框标准中蜂箱或其它活框蜂箱,穿好铁丝的巢框,大于巢框内围的平木板,埋线棒,包装绳,以及割蜜刀,面网、蜂刷,收蜂笼,小刀、剪刀、脸盆、毛巾、桌子、喷烟器等工具。
4、过箱操作程序,有翻巢过箱和不翻巢过箱两种方法,过箱时宜三人协作进行,一人割脾一人递脾,一人修脾,绑脾安脾。
①翻巢过箱先将蜂桶周围清理干净,不妨碍过箱操作,然后轻轻启开两头桶盖,用喷烟器朝蜂桶内轻喷几下,观察巢脾走向,即顺巢脾走向翻转蜂桶180°,使巢脾下端向上,利用蜜蜂受刺激向上爬的习性,一头放置收蜂笼收集蜜蜂,另一头用喷烟器喷烟和木棒轻敲蜂巢,使蜜蜂离开巢脾,驱入收蜂笼结团,待大多数蜜蜂进入收蜂笼后,将收蜂笼放在原巢位置,收集原群蜜蜂。
将蜂巢搬离一段距离,开始割脾、修脾、绑脾工作,割脾时用刀面紧贴巢脾基部下刀,用手托脾取出,扫去剩余工蜂,置于木板上以供装框绑脾,凡老旧脾、雄蜂脾、无虫脾、蜜脾,割下放入小桶,不移入新蜂箱,子脾是蜂群的新生力量,应抓紧绑到巢框上。
子脾上方的贮蜜区用巢框轻轻压住,用割蜜刀沿框梁外侧切下不整齐的巢脾部分,并放入小桶,后用巢框梁内侧与巢脾切口紧贴,用小刀沿铁丝轻划巢脾,深及巢脾房底,但不能破坏房底,用埋线棒将铁丝压入巢脾内。
中华蜜蜂饲养方法

中华蜜蜂饲养方法中华蜜蜂是我国土生土长的蜂种,它具有硪寒抗热,饲料消耗省和能利用零星蜜耪源等特点,尤其适应我国广大山区饲养。
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中华蜜蜂饲养方法,一起来看看。
中华蜜蜂饲养方法1、采用优质蜂王采用优质蜂王,主要应考虑选用具优良种性和生产性能的中蜂蜂种、采用新蜂王和防止所用中蜂种退化等3个方面。
采用优良特性的蜂王是中蜂强群饲养的保证。
在中蜂饲养中应选用其有蜂王产卵力强、群势强大、分蜂性弱、高产、抗病力强(尤其是抗中囊病)等特性的蜂种。
优良的蜂王可以通过蜂种生产部门获得,但必须注意的是,引进的蜂王应在使用地养蜂生产中能表现出其优良特性。
当蜂场自己培育蜂王时,应注意选择蜂王产卵力强、分蜂性弱、能维持较大群势、高产和抗病力强(尤其是抗中囊病)的蜂群作母群和父群培育新王。
在饲养中蜂的生产实践中,中蜂蜂王一般在使用一年后其产卵力明显下降,导致蜂群群势下降、分蜂性提高,抗病力降低,生产能力下降。
因此,在中蜂生产中,一般应一年换一次王,即在春季分蜂季节换王,年年采用新王。
有条件的专业性中蜂场,应结合春、冬2个分蜂季节各换一次王,一年按王2状,为中蜂常年维持强群生产打下基础。
中蜂蜂种退化是中蜂难以维持强群的重要原因之一。
迄今,中蜂场大都长期自行培育蜂王,蜂王近亲交配,致蜂群生滔力下降,不能维持其在野生状态下所能达到的群势。
在中蜂强群饲养中应重视蜂种退化问题,要定期适当引进良种,或阁引进种作为母本,用本场所饲养的中蜂群中生产性能良好的蜂群作父本培育蜂王,以避免近亲繁殖带来的弊病.防止蜂种退化。
2、采取双王夹箱饲养或继箱饲养中蜂群势相对较小,单王群难以维持大群,改变中蜂传统单箱群饲养的方式,常年采取双王夹箱(简称双王群)饲养是中蜂强群饲养的基本保证之一。
目前较易于采用的措施是采取双王群夹箱饲养或继箱饲养。
中蜂双王夹箱饲养,可以采用朗氏蜂箱十框箱或朗氏十二框箱(宽度比朗氏十框箱大约大80mm)。
方法是用闸板将箱内一分为二成2个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中蜂活框饲养的方法及技巧一、要根据季节随时调整蜂脾关系夏季天气炎热潮湿,蜜粉源比较缺乏,而敌害和盗蜂严重,蜂群遭受的损失往往比越冬损失还要严重。
保持群强、蜜足、蜂脾相称是安全越夏的基本保证。
在越夏前一个蜜源期要留足越夏饲料,尤其是花粉。
在夏季不能做奖励饲喂。
以免刺激蜂王产卵和工蜂出勤,增加劳动量缩短工蜂寿命,造成秋衰。
要组织强群越冬,越冬蜂群内要保持脾稍多于蜂。
越冬蜂群以单王群5框以上蜂量为宜,2~3框的弱群要进行合并或组织双王群越冬。
由于初冬季节气温尚不稳定,所以中蜂蜂群越冬包装要比意蜂晚10天左右,切忌包装过早,不然突遇晴暖天气,气温回升,工蜂外出飞翔,会遭致损失。
二、控制自然分蜂,淘汰老劣蜂王中蜂的分蜂性较强,若不加以控制,很容易发生分蜂,不仅影响蜂群的采集力,降低产量,而且还会由于自然分蜂群的飞逃使蜂场蒙受损失。
在流蜜期到来时,中蜂蜂群的群势发展很快,如果蜂王老劣、工蜂哺育能力过剩、巢内拥挤闷热,而外界气候温暖,蜜粉源丰富,蜂群即会产生分蜂热。
由于分蜂是蜂群的一种本能,因此单纯依靠驱杀雄蜂,破坏王台或扩大蜂巢等强制手段是不足以消除蜂群分蜂热的。
可以采取下述方法,因势利导,科学地利用中蜂的分蜂本能,发展中蜂生产。
(一)培养强群,利用自然分蜂群,适当处理原群早春,选择有3框足蜂、2框子脾的蜂群,通过加强保温、奖励饲养、快速繁殖和补给老子脾的方法,使蜂群迅速壮大,提早发生分蜂热。
当蜂巢内出现自然王台时,不要破坏,可以让它进行自然分蜂,然后把分蜂群收捕回来。
因为第一次分蜂是老王飞出,容易收捕,而第二次分蜂时,是处女王飞出,飞得远而且结团高,不容易收捕。
根据当地蜜粉源和气候条件,利用自然分蜂群造脾积极、采集勤奋的优点,有计划地进行分蜂,是解除蜂群分蜂热的一个方法。
如果原群群势很强,用上述方法尚不能抑制其分蜂热时,可以采用人工原地均等分蜂法,在每个分蜂内各选留一个最好的成熟王台。
如果场内有备用的老蜂王,可以把它介绍到自然分蜂后的原群内,待处女王出房交尾后,可以组织成双王群快速繁殖。
(二)将原群和交尾群同箱饲养春季蜜源流蜜前期,将蜂群在箱内隔成两半:一半由两框带蜂王;另一半介绍一个成熟的王台,当中用铁纱隔开,巢门开在两群之间,并作好标记,待新蜂王交尾产卵后,淘汰老蜂王,抽去隔板,合并成一群。
这样既实现了蜂王的新老交替,又能有效地解除蜂群的分蜂热。
(三)采用卧式蜂箱三、避免中蜂咬脾中蜂的咬脾行为,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是其适应生存环境的一种本能。
野生状态下的中蜂,依靠这种本能整顿、更新巢脾、控制巢虫的危害。
中蜂采用活框蜂箱饲养后,更新巢脾的工作由者帮助完成,这样,咬脾行为就不仅造成巢脾的损失,而且也给管理工作带来麻烦。
中蜂咬脾一年四季都会发生:平时只咬老脾、生有巢虫的脾、被污染的病脾和多余的空脾,而且//农村致富经网//,往往只是局部咬成孔、洞,咬掉的地方常常很快补好。
但在越冬过后和夏末秋初,蜂群度过了寒冬和盛夏,随着蜜源、气候的改善,中蜂要进行两次大规模地咬脾。
跟平时咬脾相比,这两次蜂群对巢脾的选择更严格,不光咬去不好的巢脾部分,有时连好脾也咬,咬掉后也不及时修复,要等待蜂群群势的恢复而逐渐筑造。
此外,可根据中蜂在不同季节的咬脾特点采取针对性措施加以预防。
例如,夏末季节,中蜂常会大片咬脾,对巢脾的要求苛刻,此时应尽量地采用当年造的新脾,把其它的脾分批提出,使蜂群高度密集,并把蜂巢布置成半球形,便于蜂群护脾。
而在冬末春初,气温低,蜂群为了保温,往往把蜂巢中心咬成圆球形空洞,咬下的大量蜡屑,积存箱底成为巢虫的繁殖场所,我们可以预先将巢脾下部割成倒凹形,使蜂巢形成和圆形空洞相似的形状,凹度大小随蜂量而定。
这样可以防止咬脾。
各个蜂群的咬脾行为强弱不一,所以通过选育,可以选育出咬脾性弱的中蜂品种。
而比较不爱咬脾的蜂群,一般生产性能都比较好。
把各种预防措施和选种工作结合起来,经过长期耐心驯化,中蜂咬脾行为,是能逐步改善的。
1、中蜂放蜂场地的选择2、中蜂蜂群的摆放由于中蜂驯养时间短,野性较强,定向能力较差,容易迷巢,因此摆放中蜂就不能象摆放西蜂那样成行、整齐而紧密、方向一致。
摆放中蜂群,群间距离要远些,前后交错,巢门方向不求一致,避免群间相互错投,造成相互斗杀。
特别交尾群,更要加大大群之间的距离,防止处女王投错被杀。
各箱体应用木桩垫起,防止蚂蚁对中蜂群的侵扰,造成逃蜂。
3、防止异味接触中蜂嗅觉灵敏,对异味反应很敏感。
饲养中蜂的最好是用西蜂用过的蜂箱。
或选择无异味的木料做成的新蜂箱,新蜂箱在使用之前,先涂上少量的,消除木质气味,利于中蜂接受,防止飞逃。
不用味重的药物防治蜂病,蜂箱、蜂具消毒后,必须彻底消除异味后方可重新使用,蜂箱尽量采用灼烧方法进行消毒,防止异味刺激蜜蜂而造成逃群。
4、中蜂群管理中蜂嗅觉灵敏,盗性较强,防止盗蜂是管理中蜂的一项主要工作,应随时加以注意。
最好在巢门闸板上分两排打68个小孔,孔径55.5mm。
在饲养过程中,根据群势变化开放或堵塞小孔数。
箱缝用塑料胶带封严。
中蜂叩旧脾的习性是与其对巢虫(蜡螟)抵御能力差有关,饲养中蜂要勤造新脾更换旧脾,换出来的旧脾除保存少量采蜜期使用外,其余应及时淘汰化蜡,防止蜡螟卵虫带入蜂群,加高箱底与下梁间的距离,至少要有40毫米的间距。
或者采用活底蜂箱,以便随时清除箱底上的蜡屑,以防蜡螟产卵。
野生中蜂的蜂巢是:中心部位多为蛹脾,蛹脾外边是虫脾,虫脾外边是卵虫脾,卵虫脾外边是未造完整的新脾。
整个蜂脾呈半球形各脾上部都有较大范围蜜粉圈,子圈均在各脾下部。
因此管理中蜂不必过分强调调脾,繁殖期内尽量减少开箱次数,以免扰乱蜂群的正常生活秩序。
季节适当增加检查次数。
中蜂分蜂群出飞时间早,蜂王在里产卵后不等王台封盖,随时都有可能出飞。
发现蜂群怠工等分蜂预兆时,采取人工分蜂加于消除。
蜜源开花前,多次毁台维持强群群势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为提高采蜜量,流蜜初期可以合并蜂群或者调动外勤蜂组织强群采蜜。
在采蜜期多造新脾。
5、中蜂越冬为适应中蜂结团在巢脾下部、结团紧密这一生活习性。
越冬蜂巢的布置应是:中心部23脾上部有蜜下部空房的半蜜脾或者少半蜜脾,外边各放一快张下部有少量空房的大蜜脾。
因为中蜂为保持结团的紧密,往往要叩掉巢脾下部的大片巢脾。
如果都是蜜房,蜜蜂在叩脾过程中就大量吃蜜,吃蜜太多,积粪过多,越冬后期下痢,将会造成严重损失。
饲养管理简介中华蜜蜂饲养管理技术虽然与西蜂饲养管理有许多相同之处,但由于中华蜜蜂有其特有生活习性,在饲养管理方法上,必须更适应中华蜜蜂的某些生活习性才能收到良好效果。
否则会造成不应有的麻烦,甚至会造成损失。
放蜂场地选择中华蜜蜂放蜂场地应选择在远离工厂、矿山、公路等僻静的山坡、半山坡以及林木边沿、避开人畜骚扰或振动干扰,蜂场附近要有充足而清洁的水源。
中华蜜蜂对大宗蜜源要求并不十分严格,但对蜜粉植物种类要求较多,蜜源花期连续,没有太长的断蜜期,由于中华蜜蜂善于利用零星蜜源,外界零星蜜粉不断,避免引发盗蜂,便于管理。
蜂群摆放由于中华蜜蜂驯养时间短,野性较强,定向能力较差,容易迷巢,因此摆放中华蜜蜂就不能象摆放西蜂那样成行、整齐而紧密、方向一致。
摆放中华蜜蜂蜂群,群间距离要远些,前后交错,巢门方向不求一致,避免群间蜜蜂相互错投,造成相互斗杀。
特别交尾群,更要加大大群之间的距离,防止蜂王投错被杀。
各箱体应用木桩垫起,防止蚂蚁对中华蜜蜂蜂群的侵扰,造成逃蜂。
防止异味接触中华蜜蜂嗅觉灵敏,对异味反应很敏感。
饲养中华蜜蜂的蜂箱最好是用西蜂用过的蜂箱。
或选择无异味的木料做成的新蜂箱,新蜂箱在使用之前,先涂上少量的蜂蜡,消除木质气味,利于中华蜜蜂接受,防止飞逃。
不用味重的药物防治蜂病,蜂箱、蜂具消毒后,必须彻底消除异味后方可重新使用,蜂箱尽量采用灼烧方法进行消毒,防止异味刺激蜜蜂而造成逃群。
蜂群管理中华蜜蜂嗅觉灵敏,盗性较强,防止盗蜂是管理中华蜜蜂的一项主要工作,应随时加以注意。
最好在巢门闸板上分两排打6—8个小孔,孔径5—5.5mm。
在饲养过程中,根据群势变化开放或堵塞小孔数。
箱缝用塑料胶带封严。
中华蜜蜂叩旧脾的习性是与其对巢虫(蜡螟)抵御能力差有关,饲养中华蜜蜂要勤造新脾更换旧脾,换出来的旧脾除保存少量采蜜期使用外,其余应及时淘汰化蜡,防止蜡螟卵虫带入蜂群,加高箱底与巢脾下梁间的距离,至少要有40毫米的间距。
或者采用活底蜂箱,以便随时清除箱底上的蜡屑,以防蜡螟产卵。
野生中蜂的蜂巢是:中心部位多为蛹脾,蛹脾外边是虫脾,虫脾外边是卵虫脾,卵虫脾外边是未造完整的新脾。
整个蜂脾呈半球形各脾上部都有较大范围蜜粉圈,子圈均在各脾下部。
因此管理中蜂不必过分强调调脾,繁殖期内尽量减少开箱次数,以免扰乱蜂群的正常生活秩序。
分蜂季节适当增加检查次数。
中蜂分蜂群出飞时间早,蜂王在王台里产卵后不等王台封盖,随时都有可能出飞。
发现蜂群怠工等分蜂预兆时,采取人工分蜂加于消除。
蜜源开花前,多次毁台维持强群群势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为提高采蜜量,流蜜初期可以合并蜂群或者调动外勤蜂组织强群采蜜。
在采蜜期多造新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