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负荷控制和管理系统
负荷管理系统管理办法

负荷管理系统管理办法第一篇:负荷管理系统管理办法负荷管理系统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贯彻落实省集团公司电力负荷管理系统建设与运行管理有关规定,进一步加快和规范我县电力负荷管理系统的建设,搞好电力需求侧管理,不断提高系统的运行管理和实用化水平,充分发挥电力负荷管理系统在电力营销与服务工作中的实效作用,促进电力负荷管理系统的持续健康发展,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电力负荷管理系统是由安装在客户侧的采集控制装置(终端装置)和供电公司的监控主站系统组成,采用无线通信方式,实现对电力客户电力、电能等用电状况进行监测、控制,并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应用的综合管理。
系统包括终端装置、收发设备及信息通道、主站软硬件设备及其形成的数据库、文档等。
第三条电力负荷管理系统是供电公司与电力客户直接沟通的桥梁,是电力企业市场营销、需求侧管理、客户服务重要的技术支持系统之一,是电力营销管理信息化系统必备的组成部分。
第二章电力负荷管理系统建设第四条电力负荷管理系统的建设应按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分级管理的原则组织实施,其规划设计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行业标准或规范,建设管理应严格遵守有关工程质量标准和工作管理程序等规定。
第五条凡是在我县供电营业区内供电的电力客户,其受电容量达到100 kVA及以上的专变客户均应装设负荷管理终端装置。
新装电力客户的负荷管理终端要与客户配电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和同时投运。
已用电的电力客户由公司计划逐步安装。
第六条电力客户的终端设备属于客户资产,由客户投资。
第七条对有装机容量在1000kW及以上自备发电机组的企业,除并网关口安装负荷管理终端外,每台机组均应安装电力负荷管理终端装置。
第八条电力负荷管理系统组网设计应遵循国家电网公司、省公司、其它相关国家电力、电子、通讯标准。
系统主站运行环境应符合《电子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GB/T 2887-2000)的要求。
第九条为提高系统的实时性和可靠性,电力负荷管理系统的通信采用GPRS通信方式,并按照国家无线电管理的有关规定和全国电力负荷管理系统专用频点规划,合理使用频点资源,做好场强测试,防止相互干扰。
配电网负荷控制与管理

9
负荷管理下的多种电价
负荷管理下的多种电价
峰谷 分时 分季 电价
实时 单一 梯级制 电价 电价 电价
二分 电价
功率 因数 电价
定时 电价
电实规这定价也时定种时包叫电一电含分价个价k块在W 标是又电每准或以称价个功k用间是V时率户断A把段因等安供用的数表装电户电值征的电每价后负电价月是,荷能。根使根用容计这据用据用户量种的电当的表办区电时功收示法域量记率、费出明分供录因以的确成电到数及实规电若的值压k际定干W,系如千用梯将h统高瓦户收级负于时用费,荷规数电两各需定为时部 间一值般,在减电少分力基。系本用统电户的费应级低求;付之谷实如计的间时时低费电电间决一于依段费价内天定的规据是分不,电的定。成两价同也。若值固部。就干定,分个是,增时之但每段收却和天,不基。每的同本个、2时电2时费到。次日 8时,其它时大间小禁取决止于用该电时。段的系统负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事故或紧急情况时:自动切除非重要负荷、
保重重要负荷不间断供电以及整个电网的安
全运行。
3
实质:控制负荷 目的:解决电力供求之间的固有矛盾,实
现限电不拉闸,提高电网经济指标,保障 电网安全。 内容: 1.正常时负荷监视、管理; 2.根据供求双方情况实现负荷自动控制; 3.利用智能终端设备实现远方抄表和自动、 分时计费等。
1600Hz)叠加到工频电波形上,通过供配 电网络进行传输,从而实现负荷控制的技 术。
12
3.工频负荷控制技术 定义:利用配电线传输的工频电压畸变信
号(控制信号)来实现负荷控制的技术。 4.配电线载波负荷控制技术 定义:是用电力线传送负荷控制信号,工
作方式同音频负荷控制技术。 5.混合负荷控制系统 定义:集中负荷控制技术的混合使用。
负荷控制管理系统

TFSJ-Ⅱ用电负荷控制系统一、概述二、系统构成三、系统功能四、技术特点五、系统通讯六、控制终端一、概述电力负荷管理系统是集计算机技术、数据处理技术、通信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于一体的高新技术。
充分利用供、负荷信息对提高管理水平、增加经济效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前城乡电网改造的不断深入发展,提高负荷管理自动化水平、提高电网运行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是各供电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
电力市场的运行除了供电企业制定出完善的管理机制外,还要从技术支持上建立一整套周密的保证体系,以此来作为管理的基础。
如何对日益复杂的电网负荷进行调控、对纷繁复杂的电力设备进行科学管理,如何优化电度调度各个环节,使整个系统协调运转,都需要先进的技术作为基础。
随着电力营销及需求侧管理技术的发展和管理创新,电力负荷管理系统已成为电力营销与客户服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TFSJ-Ⅱ电力负荷控制管理系统主要实现对电力用户的负荷进行监控,实现限电不拉线和公平、合理、有序用电。
实现远程抄表、催缴电费、计量监察等功能,为电力营销考核提供准确的数据。
同时可以实现预购电,先交钱后用电,完善用电营销管理体制。
该系统具有用户用电档案管理、负荷监控、系统管理、线损分析、报表与曲线输出、与其他系统接口功能。
随着电力负荷管理系统功能的日臻完善,不仅能对电力用户的负荷进行监控,实现限电不拉路的基本目标,而且能实现远程抄表、催缴电费、计量监察等功能,还能通过计算机联网实现数据共享。
利用负控终端对大用户的用电负荷进行控制,实现有序用电、预购电和计量远程抄表管理。
实现系统负荷预测, 为电力市场考核提供准确的数据。
该系统具有用户用电档案管理、负荷监控、系统管理、线损分析、报表与曲线输出、与其他系统接口功能。
二、系统构成系统主要是由负荷控制终端,监控中心计算机及控制管理软件三部分组成。
负荷控制终端可以监测用户负荷参数和抄收计量数据,监控中心可通过CDMA/GPRS/GSM或230M无线数传电台实现对电力用户的负荷进行监控,将数据存入数据库,同时可完成对抄表数据的整理、计算、显示等工作。
负荷控制和管理系统课件

储能技术
要点一
总结词
储能技术是指将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如化学能、 机械能等)并存储起来的技术。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储能技术是解决可再生能源不稳定、缓解电力供需矛盾的 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储能技术,可以将可再生能源产生的 电能储存起来,并在需要时释放出来以满足电力需求。常 见的储能技术包括电池储能、超级电容储能、飞轮储能等 。储能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有助于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 经济性,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和推广。
符合环保要求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负荷控制 和管理系统需要符合更为严格的 环保要求,如减少碳排放、降低 噪音等。
解决方案与建议
加强技术研发
通过加强技术研发,提高数据处理、通 信和自动化等技术水平,以应对技术挑
战。
关注政策法规变化
及时关注政策法规的变化和监管要求 ,以便及时调整系统运行和管理方式
。
提高经济效益
负荷控制和管理系统 课件
目录
CONTENTS
• 负荷控制和管理系统概述 • 负荷控制和管理系统的组成 • 负荷控制和管理系统的功能 • 负荷控制和管理系统的应用场景 • 负荷控制和管理系统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 负荷控制和管理系统的未来发展趋势
01 负荷控制和管理系统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负荷控制和管理系统是一种用于管理 和控制电力系统负荷的自动化系统。
住宅小区
总结词
住宅小区是居民生活的主要场所,也是负荷控制和管理系统的基本应用领域。该系统主要用于监测和控制小区内 的电力负荷,为居民提供稳定、安全的电力服务。
详细描述
住宅小区内有许多居民楼和家庭用电设施,电力需求多样化且受季节、时间等因素影响较大。通过负荷控制和管 理系统,可以实时监测各家庭的电力负荷情况,进行智能调度和控制,确保电力供应的稳定和安全,同时提高供 电效率和服务质量。
配电自动化__负荷控制及管理PPT48页

4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 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42、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 己。——德国
配电自动化__负荷控制及管 理
41、实际上,我们想要的不是针对犯 罪的法 律,而 是针对 疯狂的 法律。 ——马 克·吐温 42、法律的力量应当跟随着公民,就 像影子 跟随着 身体一 样。— —贝卡 利亚 43、法律和制度必须跟上人类思想进 步。— —杰弗 逊 44、人类受制于法律,法律受制于情 理。— —托·富 勒
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 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 玛丽·佩蒂博恩·普尔
44、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 道。——苏联
电力负荷控制和管理系统

负荷控制中心:是可对各负荷控制终端进行监 控的主控站,与配电网调度控制中心集成在 一起。
负荷控制信道:是连接主站系统和现场采集终 端之间的信息通道,确保终端实时,准确的 响应主站系统命令。
电力负荷控制终端:是装设在用户端,受电力 负荷控制中心的监视和控制的设备,也称被 控端。
4
负荷控制的优点 1、通过负荷控制,削峰填谷,使日负荷曲 线变得比较平坦,就能够使现有电力设备得 到充分利用,从而推迟扩建资金的投入。 2、减少发电机组的起停次数延长设备的使 用寿命,降低能源消耗。 3、对稳定系统的运行方式,提高供电可靠 性大有益处。 4、用户避峰用电可以减少电费支出,可以 形成双赢的局面。
播命令,进行跳、合闸操作。
8
(2)发送功率控制、电能量控制的投人 和解除命令。
(3)峰、谷、平各时段的设定和调整。 (4)对成组或单个终端的功率、功率控
制时段、电能量定值的设定和调整。 (5)分时计费电能表的切换。 (6)系统对时。 (7)发送电能表读数冻结命令。 (8)定时和随机远方抄表。
9
3.数据处理功能 (1)数据合理性检查。 (2)计算处理功能。 (3)画面数据自动刷新。 (4)异常、格限或事故告各。 (5)检查、确认操作用码口令及各种操作
5
负荷控制系统的基本层次
根据我国目前负荷管理的情况,负荷控 制系统以市(地)为基础。
在规模不大的情况下,可省去县(区) 负荷控制中心,而让市(区)负荷控制中 心直接管理各大用户和中、小重要用户。
6
7
负荷控制系统的功能 负荷控制中心主控机的功能 1.管理功能 (1)编制负荷控制实施方案。 (2)日、月、年各种报表打印。 2.负荷控制功能 (1)定时自动或手动发送系统分区、分组的广
负荷控制和管理系统课件

负荷控制和管理系统
1
先从电力负荷管理系统说起
电力负荷管理系统是实现电能信 息采集,用电实时监控,计量异 常监测,电能质量监测,用电数 据分析和负荷管理等功能的大型 用电侧信息采集与控制系统
负荷控制和管理系统
2
负荷管理系统结构图
负荷控制和管理系统
3
负控系统的构成
电力负荷控制中心 前置机,服务器,工作站,UPS电源等 负荷控制信道 光纤通道,230MHz无线通讯,无线公 网等 负荷控制终端
负荷控制和管理系统
10
3.数据处理功能 (1)数据合理性检查。 (2)计算处理功能。 (3)画面数据自动刷新。 (4)异常、格限或事故告各。 (5)检查、确认操作用码口令及各种操作
命令的检查、确认并打印记录。
(6)实时负荷曲线(包括日、月和特殊用 户)绘制,图表显示和拷贝。
(7)随机查询。
负荷控制和管理系统
- + +
负荷控制和管理系统
16
脉冲接线方式四
电表以无源方式输出脉冲,且每一路脉冲独立输出
“+”端共接的电表也用这样的接法
终端
•12V
脉冲输入
- •+
+- + -
电表
脉冲输出
+ - +-
负荷控制和管理系统
17
终端脉冲采集检修方法
不同的接线方式用不同的检修方法,一般 情况下按照以下步骤检修
观察接口板上的脉冲指示灯,正常情况下 应该随着电表的脉冲输出指示灯一起闪烁。
负荷控制和管理系统
23
常见抄表脉冲故障
所谓的抄表脉冲故障是指:终端无法正确 通过电表脉冲来采集用户负荷。 用户正常用电,实时召测脉冲负荷为零 召测用户脉冲参数,是否与主站一致。 检查接线方式是否有误。 观察接线板的脉冲输入指示灯有无闪烁。 检查计量表连线是否连接正常,有无松动 。
电力计量中负荷控制管理系统的运用实践浅析

电力计量中负荷控制管理系统的运用实践浅析摘要:在电力计量中对负荷控制技术进行运用,可达到改善电网负荷曲线形状以及提高电力负荷运行稳定程度等方面的目标,能够实现对电网运行经济性的提升,可为电力企业发展提供可靠技术支持。
本文将以负荷控制管理系统应用功能介绍为切入点,通过对系统结构的分析,对负荷控制管理系统在电力计量中的应用展开探究,期望能够为系统应用以及电力计量工作开展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系统功能;电力计量;系统结构;负荷控制管理系统负荷控制管理系统具有数据统计分析以及远程抄表等功能,可实现对用户用电信息的远程采集与监测,能够将抄表系统与负荷管理系统有机结合,达到对电力负荷实施全面监管的目标。
进一步提升电力计量工作水平,保证其精准度与效率,电力企业开始将负荷控制管理系统运用到了电力计量工作之中,并取得一定成绩。
1负荷管理系统结构系统组成主要分为三部分:①主站端计算机系统。
该部分是系统控制核心,主要包括UPS电源、前置机以及服务器等部分,负责负荷终端监控;②负荷终端。
该部分会按照控制中心指令展开各项任务,主要负责数据收集与推送,能够将各项信息及时反馈到控制中心,主要由专变采集终端、集中抄表终端以及配变终端等所组成,是在多终端控制中心主站系统控制下展开运行的;③负荷控制信道。
主要负责主站、终端之间信息传输,包括无线公网、光纤通道、无线通信等。
2负荷控制管理系统功能在电力计量工作中,负荷控制管理系统主要具有以下几方面功能:①管理功能。
管理功能属于系统应用基础功能,在对系统进行应用时,会对供电各环节形成有效管理,能够在系统辅助下,做好负荷控制方案规划,为后续工作开展做好准备;②负荷控制功能。
作为系统根本功能,在对管理系统进行应用过程中,可达到对电力负荷形成有效管控的目标,能够实现对负荷控制终端电能定值、功率数值以及控制时段等数据的直接调整与优化;③数据分析统计功能。
系统不仅能够对供电地区以往电力使用数据展开收集与统计,而且还可实现对停电系数、时间等数据的采集与分析,能够为电力计量潜在隐患分析与故障排除等工作开展,提供可靠数据参考;④警示与异常用电检测功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负荷曲线中的最大值称 为日最大负荷P 为日最大负荷Pmax
负荷曲线中的最小值称 为日最小负荷P 为日最小负荷Pmin
(a)折线形日负荷曲线 图9—2电力系统日负荷曲线 2
(b)阶梯形日负荷曲线
电力系统日负荷曲线,描述了一天24小时负荷的变化情况. 电力系统日负荷曲线,描述了一天24小时负荷的变化情况. 24小时负荷的变化情况
四、负荷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
• • • • 1.远方抄表及自动计费功能 2.科学的防窃电功能 3.负荷预测功能 4.线损计算功能
第三节 负荷控制系统
(一)降压减负荷 已知: 可见电压的变化对负荷影响较大 电压的变化对负荷影响较大。 已知:P=U2/R ;可见电压的变化对负荷影响较大。 电网正常运行状态下允许电压在额定值的一定范围内 下允许电压在额定值的一定范围内( 电网正常运行状态下允许电压在额定值的一定范围内( 10% 变化,这就为在系统高峰负荷期间, 如10%)变化,这就为在系统高峰负荷期间,通过暂时 降低有关线路电压来减轻系统的总负荷提供了可能。 降低有关线路电压来减轻系统的总负荷提供了可能。 • 实现方法:在馈电线路的末端,安装一个称为线路电 实现方法:在馈电线路的末端, 压传送器LVT(Line Transducer)的现场FTU, 的现场FTU 压传送器LVT(Line Voltage Transducer)的现场FTU, 用以监视降压减负荷期间该点的电压, 用以监视降压减负荷期间该点的电压,使之不低于容 许的最小值。此外,线路电压调整器VRC(Voltage 许的最小值。此外,线路电压调整器VRC(Voltage Controller)接收控制中心发出的控制信号 Reduction Controller)接收控制中心发出的控制信号 控制线路电压调整器的输入分接头动作。 ,控制线路电压调整器的输入分接头动作。 • • •
4.Hale Waihona Puke 5min/30min/60min需求
• 15min/30min/60min需求:指一个电气设备或系统在15min 15min/30min/60min需求:指一个电气设备或系统在15min min/30min/60min需求 15 30min或60min内的需求或负荷的平均值。 min内的需求或负荷的平均值 、30min或60min内的需求或负荷的平均值。 • 在分时计价的系统中,电力是以15min、30min或60min的 在分时计价的系统中,电力是以15min、30min或60min 15min min的 需求为参考进行定的。 需求为参考进行定的。
削峰( 削峰(Peal Clipping)
策略性节电( 策略性节电( Strategic Conservation)
DSM
填谷( 填谷(Vallcy Filling) 策略性负荷增长( 策略性负荷增长( Strategic Load Growth)
移峰填谷( 移峰填谷( Load Shifting) DSM负荷管理的目标 图9-1 DSM负荷管理的目标
3.负荷曲线的主要特性指标
• (1)负荷率:电网负荷率一般指的是日负荷率,用一昼 负荷率:电网负荷率一般指的是日负荷率, 夜内系统的平均负荷与最大负荷之比表示, 夜内系统的平均负荷与最大负荷之比表示,其中平均负荷 由日电量除以24 后得出。 24h 由日电量除以24h后得出。
负荷率
Pav 100% γ = Pmax
图9—3最大需求随时间段长度变化 3
二、调整负荷的意义
(1)缓解供电紧张,减轻电网压力,减少拉闸限电。 缓解供电紧张,减轻电网压力,减少拉闸限电。 防止周波、电压降低,保证电网安全。 (2)防止周波、电压降低,保证电网安全。 (3)通过调荷,挖掘设备潜力,可减少或不增容,节省 通过调荷,挖掘设备潜力,可减少或不增容, 设备投资。 设备投资。 • (4)降低线损,节约用电。 降低线损,节约用电。 • • •
第九章 负荷控制和管理系统
第一节 概述
• 电力负荷控制( Control)是对用户的用电负荷进行 电力负荷控制(Load Control)是对用户的用电负荷进行 控制的技术措施。可简称为负荷控制或负控技术。 控制的技术措施。可简称为负荷控制或负控技术。
电力负荷控制的发展
• 20世纪20年代初,电力负荷控制装置由英国开始应用 20世纪20年代初 世纪20年代初, • 20世纪30年代,英国、法国、德国等先后研制出多种类型 20世纪30年代 英国、法国、 世纪30年代, 的电力负荷控制装置。 的电力负荷控制装置。 • 70年代,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的广泛应用,电力 70年代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的广泛应用, 年代, 负荷控制由分散型向集中型发展。 负荷控制由分散型向集中型发展。 • 我国20世纪80年代出现了电力负荷控制系统 我国20世纪80 20世纪80年代出现了电力负荷控制系统 • 90年代中后期,负荷控制系统功能已经得到扩充,成为一 90年代中后期 负荷控制系统功能已经得到扩充, 年代中后期, 个实时综合管理系统——负荷管理系统LM ——负荷管理系统LM( 个实时综合管理系统——负荷管理系统LM(Load Management)。 Management)。 • 为了发挥用户在负荷管理方面的积极作用,又出现了一种 为了发挥用户在负荷管理方面的积极作用, 新的管理方式——需求侧管理DSM ——需求侧管理DSM( 新的管理方式——需求侧管理DSM(Demand Side Management)。 Management)。
根据用电区域、供电电压, 根据用电区域、供电电压,将 一天分成若干个时段, 一天分成若干个时段,每个时 实时电价在每个时段的电价是根据当 规定一个标准功率因数值后, 规定一个标准功率因数值后,用户的 kWh 这种电价是以用户安装的电能计量表 也叫分块电价是把用户每月使用的电 定时电价又称间断供电电价。 电价包含kW kVA等表征负荷容量的收费以及 kW或 等表征负荷容量的收费以及kWh 定时电价又称间断供电电价。这种办法明确 段的电价固定,但却不同、 电价包含kW或kVA等表征负荷容量的收费以及 段的电价固定,但却不同、 时记录到的系统负荷需求实时决定的。 时记录到的系统负荷需求实时决定的。 。 示出的实际千瓦时数为计费依据。 示出的实际千瓦时数为计费依据 功率因数值如高于规定值, 量分成若干梯级, 功率因数值如高于规定值,减少基本 ,。 量分成若干梯级 大小取决于该时段的系统负 收费两部分。用户应付的电费是两部分之和。 规定用户用电时间一般在电力系统的低谷时 各级之间电价不同。 收费两部分。用户应付的电费是两部分之和 各级之间电价不同。 荷曲线的电价体系。 荷曲线的电价体系。
柔性负荷( 柔性负荷( Flexible Load Shapping)
第二节 负荷管理的基本概念
• 一、负荷 • 电力系统的负荷就是系统中各个用电设备消耗功率的总和 。
负荷分类
按物理 性能分
按电能的 生产过程分
按性质分
按重要性及 可靠性分
按用电时间分
有 功 负 荷
无 功 负 荷
发 电 负 荷
供 电 负 荷
需方管理的主要内容
削峰
填谷
转移负荷
战略性 压负荷
战略性 增负荷
形成 灵活负荷
如果电力公司拥有充裕的运行费用低的设备容量时,修改季 是通过对负荷的直接控制或利用可间断用电的电价等措施, 如果电力公司拥有充裕的运行费用低的设备容量时, ,能降 是通过对负荷的直接控制或利用可间断用电的电价等措施, 是鼓励用户提高用电效率,促进余热发电和其他技术, 将分时电价制、大型用电设备的轮用和储热方案等结合起来 是鼓励用户提高用电效率,促进余热发电和其他技术 将分时电价制、 部分用户愿意放弃供电质量和可靠性来换取减少供电费用或 应用电气新工艺取得可控制的负荷增长 节性或峰外用电的电价和鼓励采用新工艺, 减少高峰需量,从而减少最不经济发电设备的运行, 低整个用电时期的负荷需求量, 得到其他奖励。例如。预定需量供电, 节性或峰外用电的电价和鼓励采用新工艺,能增加峰外时间 减少高峰需量,从而减少最不经济发电设备的运行,推迟新 低整个用电时期的负荷需求量,从而推迟对新容量的需求并 得到其他奖励。例如。预定需量供电,当电力公司根据协议 应用 的高峰容量,以达到降低电力公司的费用。 的用电。 的高峰容量,以达到降低电力公司的费用。 的用电。 要求将需量限制到预定水平时, 降低平均燃料费用。 要求将需量限制到预定水平时,允许用户在一系列减负荷办 降低平均燃料费用。 法中自由选择一种。 法中自由选择一种。
日平均 负荷
最大 负荷
定点负荷率:定义为一日内的平均负荷与所考核时 段内的最大负荷之比。
• (2)最小负荷率:它是测计时段内负荷曲线中最小功率与 (2)最小负荷率: 最小负荷率 最大功率的比值。 最大功率的比值。 • (3)最大负荷利用小时:假定测计时段内电压和功率因数 (3)最大负荷利用小时 最大负荷利用小时: 都保持不变,在时段Tmax Tmax内 都保持不变,在时段Tmax内,某元件在变化电流下所通过 的电能等于在最大电流下持续时间Tmax通过的电能, Tmax通过的电能 的电能等于在最大电流下持续时间Tmax通过的电能,则称 Tmax为最大负荷利用小时 为最大负荷利用小时。 Tmax为最大负荷利用小时。 • (4)年最大负荷利用率δ:年最大负荷利用率等于该年最 (4)年最大负荷利用率 年最大负荷利用率δ 大负荷利用小时除以全年小时数,即δ=Tmax/8760。 大负荷利用小时除以全年小时数, δ=Tmax/8760。
三、负荷管理下的多种电价
负荷管理下的多种电价
峰谷 分时 分季 电价
实时 电价
单一 电价
梯级制 电价
二分 电价
功率 因数 电价
定时 电价
间内,也就是每天的22时到次日8 22时到次日 间内,也就是每天的22时到次日 电费;如低于规定值、分季电价实例 8时,其它时 ,增收基本电费。 电费;如低于规定值,增收基本电费。 峰谷分时、 图9-4 峰谷分时 间禁止用电。 间禁止用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