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育中的人文精神

合集下载

高中美术教育要加强人文精神培养

高中美术教育要加强人文精神培养

本 上 转 变 到 以人 为 本 的全 面 发 展 为 中心 , 分 体 现 对 学 生 的 人 充
文 关 怀 . 学 生 通 过 美 术 学 习 加 深 对 美 术 文 化 和 历 史 及 美 术 的 让
人 文价 值 的认 识 , 进 其 情 感 、 度 和价 值 观 的发 展 。 促 态
文霸堂黯希
V02 . N0 . 3
LI BERAL ARTS F ANS
教 育教 学 3
.. _ 加 强人 文精 神 培养
侍 林
230 ) 2 0 ] ( 苏省 淮 安 市 北 京 路 中学 江 苏 淮 安 江
【 摘 要 】 通 高 中 美术 课 程 具 有 人 文 学 科 的特 征 。 普 美术 教 育 责 无 旁 贷 地 担 负着 培 养 学 生人 文精 神 的 重任 , 美术 教 育 从 根 本 上 转 变 使
文 素养 对 美 术 教 育 而 言 如 同鸟 之 双 翼 ,缺 少 了其 中一 个 都 不 完
整。
第 二 , 升 高 中美 术 教育 内涵 需 要 人 文 知 识 。 文 知 识 的学 提 人
习 。 学 生 在 丰 富 和 提 高 自身 素质 的 同 时 , 方 面 能 更 深 入 地 把 使 一
长期 以 来 , 于 种 种 原 因 , 术 教 育 的 发 展 是 不 平 衡 的 , 由 美 尤 其是 在 高 中美 术 教 育 中 , 文 精 神 被 极 大 忽 视 , 致 美 术 教 育 重 人 导 模 仿 轻 创 造 、 功 利 轻 价 值 、 实 用 轻 生 活 、 理性 轻人 性 。 术 重 重 重 美 教 育 中人 文 精 神 缺 失 的 问题 日趋 显现 , 现 在 以 下 几方 面 : 体 第 一 , 想 观 念 上 , 分 重 视 对 技 术 性 的 需 求 , 致 了思 想 思 过 导

用美术教育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用美术教育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教 育。 视人格 完善为教育 的最终 目标 , 突 生 为本 的教育理念 。 课 堂教 学要渗透人 文 出人文科学 的价值。 将人文教 育贯穿于教 思 想 . 让课堂 成为 师生 互动 、 互相 对话 的 育的全部过 程 中。 使整个 教育人性 化、 人 场所, 而不是教师单独表演的地方 ; 让课 格化 、 个性化 。 强调学生 自己去思考 、 感受 堂成 为教师引导学生 的场所 , 而不是 训练 和发现启 己体会人 生道 理和文化价值: 强 调 人的 自由 、 尊严 和人 格 . 重 视 学 习者 的 己求知 、 自己探 索 、 自己去 澄 清 、 判断价
多彩 的美术活 动 、 游戏 的方式 . 以灵活 多 变 的教学 方法和贴近学 生生活的实 际 , 促
标。 坚定教育信 危机 和挑 战。 培养人文精神正成 为社会健 崇高 的人 生追求和价值 目
康发展的需要也是学生 自身成长 的需要,
理 应成为美术教育的培养 目 标。 我们应该 脚踏 实地 、兢兢业业地 在本职 岗位上 , 展 旗帜鲜 明的扬起人文 的大旗 , 在美术教育 现 新时代教师的崇高形象 。 美术课要构建 教学活 动中把 培养 专业技 能和培 养人文
激发学生的兴趣。 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
让 其在轻松 愉快 的美术 活动 中体验 美术
获奖、 加分、 考级、 升学、 就业、 赚钱为目标 的知识底蕴。 的美术教学活动,根本无视学生的情感、 审美 、 自理能力、 社会合作等人文精神的 化知 识 、 技 能 的同 时 。 更 加 关注学 生的 生
人、 关心 社会 、 关心 自然 , 培养 学生能够与 目标是让学生学做文 明进步 的现代 人。 自
然科学技术 的高速发展 , 在给人类带来大 危机 。 引发的社会问题也是层 出不穷。人

高中美术教育中加强人文精神培养重要性论文

高中美术教育中加强人文精神培养重要性论文

高中美术教育中加强人文精神培养的重要性探析摘要:对于高中美术鉴赏课而言,在课堂和课外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精神具有独特的意义与价值,由于美术教育人文性质的界定,对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培养人文精神,陶冶情操,完善人格将起到更加重要的作用。

本文通过分析高中美术教育人文精神状况的现状分析,提出几点见解。

关键词:高中美术人文精神教育一、高中美术教育之人文精神缺失现状分析长期以来美术教育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尤其是在高中美术教育中,人文精神受到很大忽视,结果导致重模仿轻创造、重功利轻价值、重实用轻生活、重理性轻人性的认识误区。

美术教育中人文精神缺失的问题日趋显现,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思想观念上:过分重视对技术性本能潜在的需求,导致了思想性和观念性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的削弱。

2.内容上:目前参加高考的绝大部分美术学生都是通过应试的方法来学习美术的,美术应试教育的操作实质是进行公式化的强化训练。

这种功利性的教育让学生的学习内容只局限在应试的技术和技巧上,使他们对技术和技巧具有了本能的嗜好和需求,而文化变得边缘和破碎,人文价值有所失落。

3.教、学双方关注度上:高中美术教育忽视了人文教育,教、学双方关注度不足,甚至连专业设置、课程教学等都是围绕市场转,将学校变成了“技能培训”的场所,忽视了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

4.情感体验上:美术从它形成那天起就注入了人类情感,美术教育价值也是在情感完善中得到最大的发挥。

忽略作品与学生生活和内心情感的联系,很难使学生从内心去真正感受美术作品带给人的精神慰藉,也享受不到欣赏的喜悦。

因此这样的鉴赏课也就谈不上是真正的审美体验,学生自然就没有学习的兴趣。

5.教学模式上:现代高中美术教育所倡导的程序化、规范化、集体化的教学模式本身是一种共性铸型教育,而艺术教育恰好是一种个性铸型教育。

教学过程过多地采用接受式学习方法,强调教师的讲解和示范,忽视个性教育。

教师一成不变地教,学生一味机械地模仿。

人文精神生发和积淀的不可能性。

浅谈人文精神在美术新课程中的渗透

浅谈人文精神在美术新课程中的渗透

浅谈人文精神在美术新课程中的渗透人文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

语出《易.贲》:文明以止,人文也。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辞海》)。

看来人文的内涵是很广阔的。

凡是人类的各种文化都可涵盖在内,决不是思想性、情感性所能包容的。

“人文”是针对天文而言的,人文是教化天下的。

新的美术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美术学习绝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应视为一种文化学习。

美术作为人文学科的核心之一,又凝聚着浓郁的人文精神。

它告诉我们,美术教育不再是技能技巧的学习和训练,而是帮助学生通过美术的学习更好得汲取不同时期美术作品所蕴涵的丰富的人文精神,让学生受到良好的艺术熏陶,使他们具有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

那我们作为美术教师,应如何在这一基础上进行呢?我认为该从以下几方面来做:一、师要发展自己的人文意识,丰富自己的人文素养。

首先,不要将美术从丰富的人文背景中剥离出来,加强对美术作品的鉴赏,这是所有美术教师先要做到的。

从孔子听到韶国的音乐后沉醉其中,3个月不知肉味的故事,到南朝画家张僧鳐画技传神,为画布上的龙轻轻一点眼睛,龙竟然复活而破壁飞腾的传说……这形形色色、丰富多彩的艺术,始终表现着人类的感觉、情感和经验世界,形象地记载着人类智慧和人性的深度,凝结深化着人类对自己的认识和理解。

美术教师对这些伟大成果的知觉、理解、欣赏和评论,有利于全面提高儿童的文化素质。

因此教师要从各方面发展自己的人文意识,加强自己。

在做法上要加深对文化和历史的认识,加深艺术的社会作用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涵养人文精神。

要认识到美术技能的学习,美术教育只把它作为达到目的的手段,并不是它的终极追求。

其次,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

任何美术作品都不是孤立的,都是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创造出来的。

艺术家在创造作品时,不可避免地受到所处时代和环境的影响。

英国哲学家维特根斯坦提出这样的观点:一个人理解了一个词的含义,尚不足以说明他一理解了这一词的意义,一个词的意义是由它在语言中的用法决定的,理解一个词的意义不应该脱离具体的语境。

浅谈美术课堂教学中的人文性

浅谈美术课堂教学中的人文性

浅谈美术课堂教学中的人文性作者:刘美兰来源:《新课程·小学》2012年第09期黑格尔将美术尊为各民族最早的老师,伟大的科学家居里夫人指出:“科学的探索研究,其本身就含有至美。

”而这种美同时也蕴藏于各学科之中。

基础教育阶段,就是要让学生通过研究探索学习,获得这种美的享受。

这种对美的感受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传统的美术课程所能给予的,因此,作为小学美术老师的我们要努力使学生在学习美术知识及其他科学文化知识时感受到美的存在,让学生从幼小的心灵里就能感知到美术学科的人文性,感受到美术之美,从而获得学习美术的乐趣。

一、人文性教学在美术课堂教学中的意义美术是具有人文性的课程,新课程标准对此有着明确的定义,美术课堂中凝聚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包括人的价值、情感、思想等,它倡导的是人和自然的和谐,关注的是人的精神世界和精神追求。

优秀的美术作品,基本上都是在一定的文化背景及人文环境下诞生的。

任何一部美术作品都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对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及民族自豪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美术教学凝聚着浓郁的人文精神,并由此带给我们种种感动、美、力量和神奇。

它需要教师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用智慧去揭示,用心去感悟。

美术课堂教学可以从“人文”角度进行发散,引导学生关注美术与人的情感、价值观、生存态度等关系,关心人类的文化现象,对各种人文学科中蕴藏着的美的因素进行挖掘提炼,并以美术学科的直观形式展示出来,这种带有生命意义的美术课堂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紧绷的心弦得以放松和舒缓,更能让学生的心灵趋于充实和完美。

优秀的教师往往更善于运用各种丰富的课堂语言将学生的目光引向一个更宽广的领域,给人以曲径通幽、豁然开朗的感觉,从花鸟意境中走进关注生命的世界,从山水田园里迈入人类生存的环境,从现代艺术形式中进入科技艺术的范畴等,将美术课堂进一步拓展,打破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的界限,和学生共同探讨其中一些共性的东西,教学相长,老师和学生各有所得。

如何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精神

如何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精神

如何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摘要:本文以人文精神为主题,阐释了人文精神的涵义及培养人文精神的必要性。

作者就如何通过教育内容和课堂教学评价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进行了思考和探索。

关键词:美术教学人文精神人文关怀教学内容教学评价人文精神是关于价值的知识,是对价值和善的追求,要求行为符合道德。

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我们的行为、做任何一件事都要有明确的意义、正确的目标、符合社会理想和信念,要有高尚、善良、纯洁和健康的情操与精神,真善美的生活态度,等等,这便是人文精神的范畴。

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是重视人、尊重人、关心人,充分肯定人的价值。

中学生需要人文素质的涵养。

中科院院士杨叔子先生极力倡导人文教育,他在写给《语文报》主编任彦钧的信中指出:“人文教育:立人之本,立国之本。

”中学阶段既是学生长身体,长知识,人格形成的时期,又是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树立的关键时期,可塑性极强,是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最佳切合点。

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只有在人文主义的教育环境中,美术才能够发挥其艺术本体作用,具有陶冶情操、塑造人格的教育力量,是不可缺少、不可替代的核心课程。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美术学习绝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应视其为一种文化的学习。

新的美术教育走出了过去传统美术教育重技法、重专业,轻文化、轻学生的误区。

新教材的内容贴近现实生活,贴近学生的认知水平,体现了以人为本,充分考虑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这一重要人文思想。

这是一次教育理念由注重知识的传授向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转变。

这也是素质教育的精神所在。

一、在教学方法和内容上注重发掘人文精神美术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要传授知识点、概念,更要传递文化、文明、理念。

美术学习应当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学习层面提升到美术文化学习层面。

浅谈美术欣赏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

浅谈美术欣赏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摘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格,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十分注意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阐述了当前高中美术教育中存在的人文精神缺失的问题,并以高中美术鉴赏课中一案例为引子,探讨了高中美术欣赏课中人文精神的培养方法。

关键词:美术欣赏教学;人文精神;培养;缺失;案例随着《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美术学科也由单纯地培养学生技能转化为在提高学生绘画技能的同时,注重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格,美术教师一定要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加强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一、高中美术教育中人文精神缺失人文精神在高中美术教学中一直处于被忽视的地位,从而导致人文精神在美术教学中严重缺失,具体表现在:1.教师和学生在思想观念上以高考为教学中心。

在教师的眼中,应付高考才是高中美术教学的终极目标,因此,人文教育一直在夹缝中生存。

教师在观念上轻视人文素质的培养,导致学生人文素质非常薄弱,人文知识浅薄。

2.高中美术教育注重训练学生的美术技能,教学内容忽视了人文意识的培养。

很多文化基础不好的学生通过公式化的美术技巧强化训练,可以取得不错的高考成绩,这就使得美术教育的人文培养功能荡然无存。

许多学校和教师在教学内容上不得不向技能靠拢,远离人文精神。

3.高中美术教育过于重视教师的示范和讲解,只要求学生机械地接受、模仿。

这种教学方法的程序化、标准化,取代了人文精神本该拥有的地位,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

二、高中美术鉴赏课要注意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案例分析:梵高是荷兰印象主义画派的代表人物,是美术史上非常有名的画家。

本文以梵高作品为例,一起探讨如何加强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1.教师为学生讲述画家相关生活的背景知识,为学生创造一定的教学情境在这节美术欣赏课中,教师利用了多媒体技术。

随着缓慢而又略带低沉的背景音乐响起,教师开始介绍梵高的生平。

梵高虽然是引领艺术先锋的人,可是他的绘画风格在当时却不被接受。

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


是黑 色的。我们应 鼓励 学生画 出自己的想法 。 2 . 运用评 价机 制 , 渗透 人文 精神 。美术 教学 中我 们既 要 关 注学 生 的 知 识 、 技 能 的掌握 , 更 要关 注 他们 情感 、 态 度

与价值观 的形 成和发展 ; 既要 关注学 生学 习的结果 , 更 要关
有丰 富人 文气 息 的学 科 , 其根 本 目的并非 是 为 了让 学生 具 备高深 的美术 理论知 识 , 更 主要 的是 要关 注学 生 的全 面发 展, 帮助学生形成 良好 的人 文素养 。本 文结合 教学 实践 , 谈 谈小学美术教学 中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
一பைடு நூலகம்
人文素材 , 丰富孩子们 的感 知 , 拓宽他 们 的视 野。如 陶瓷 艺 术, 陶瓷的发 明, 不仅 解决 了人 们 的生 活 问题 , 还为 人们 提
供 了艺术享 受 , 一件 陶瓷 作 品倾 注着 作 者 的情 感 和思 想 。 如 教 材 中 的一 幅 “ 彩陶船形壶 ” , 整个器皿 呈一艘船 的形状 ,
在腹部绘鱼 网 , 自然 而 然 地 引 发 了 人 们 当 时 渔 猎 生 活 的 联 想 。彩 陶 出现 在 新 石 器 时 代 中 期 , 当 陶 器 的 烧 制 工 艺 还 十

出它 的科学化 、 全面化 、 多样 灵活的特点 。如《 水 墨情趣》 这 课, 有 的学生 用 笔很 好 , 而 有 的学 生很 有 创 意 、 很 大 胆。
《 美术课程标准解读》 明确提出应该采 取人文方法 进行
美术教育 , “ 人文 方法 ” 是一种 以主体 的体验 、 理解为基 础的 认识 自然 、 社会 和人 生 的方 法。鲜活 的生 活 资源对 于丰 富 儿童 的人文 体验 、 涵养 和儿 童 的人文 精神 可 以发挥 重要 的 作用 。如带 领学 生出去观赏祖 国大好 河山 , 在写生 中 , 引导

浅议美术课程中的人文精神内涵

浅议美术课程中的人文精神内涵美术课程是一种人文课程,是人文精神的集中体现。

美术课程学习的不仅仅是知识技能,还同样包括观察、感知、认识、实践、表现、创造、反思、评价、合作、交流等能力。

应该说,美术课程是一种人文课程,它对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完善个性发展,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有重要意义。

一、人文精神的内涵与教育价值所谓人文精神,指的是一种高度重视人和人的价值观的思想态度。

它关注人存在的意义、尊严、价值、道德、文化传统,关注人的自由与平等,人与社会、自然之间的和谐等,也就是通常人们所说的“终极关怀”。

人文精神是由优秀文化孕育而成的内在于主体的精神品格,其教育价值主要体现在:(一)通过各种美术实践活动,使学生的美术经验不断得到丰富和升华,从而获得感受美、创造美、鉴赏美的能力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正如英国的怀海特所说“艺术教育的目的,就是喚起智慧和美感”。

(二)在美术教育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不断发现自己、不断发展自己。

强调每个人都应该成为他自己,寻求一种“个体的真实性”,以达到美术学习与个性培养并行和谐的发展。

使学生认识生存的意义,珍视生命,热爱生活。

(三)通过营造宽松、民主,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与学习氛围,形成尊重、关心、友善、合作、分享等人文素养。

丰富学生的情感和精神追求,促进个性的完善与身心和谐发展。

二、人文精神在美术课程中的体现“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这是美术课程标准关于课程性质的一段表述,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将美术课程定性为“人文性质”。

所谓人文性涉及人的生存意义、尊严、价值、道德、文化传统,知、情、意、人格都是其中的内涵。

人文性更多地是由哲学、宗教、历史、文学、艺术等人文科学所体现出来的。

美术作为人文科学的核心之一,凝聚着浓郁的人文精神,人的理想、愿望、情感、意志、价值、道德、尊严、个性、教养、生存状态、智慧、美、爱、自由等人文特征都内蕴于不同时代、不同国度的艺术家所创造的美术作品中。

浅谈美术教育中的人文精神

浅谈美术教育中的人文精神作者:马旭来源:《读写算》2014年第25期现在教育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人是社会的主体,在中学阶段,无论是哪一门功课的教育,目的都是使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达到全面健康的发展目标,显而易见的美术课程也不例外,在美术课程中人文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但,如何能够很好的在美术课程中体现“人文精神”这就值得我们好好的思考与研究。

一、美术的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之所以成为万物之灵,就在于它有人文,有自己独特的精神文化。

人文作为一种独特的精神现象是万物的尺度,人类智慧之花,人文精神的载体,是人类所特有的,是为人而存在的,是人类有史以来不可分割有机组成部分,它在人类的世世代代繁衍承传中一直占据着优先的地位。

以说,人类不断地“认识你自己”的心灵历程的形象化的历史。

正如英国著名美学家科林伍德指出:只有人的历史也就是说人文精神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二、中学美术教育课程中的“人文精神”人文精神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也就是说在教育中,无论是哪一门功课教授的主体都是人,也就是所讲的学生,美术作为人文学科的核心之一,凝聚着浓郁的人文精神,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在教授过程中的目的都是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那么就必须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育养成,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体现人文关怀,关注学生健康成长,也就是说美术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更应注重艺术的熏陶、素质及创造力的培养,在美术课教学中采取人文的方法,正是因为它强调处处以人为本,使学生自主学习,探究,从而提高学生对美术课程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不感兴趣的去学习,只会适得其反,我国著名教育家钟启泉教授认为,素质教育,说到底是“尊重个性,发展个性的教育。

三、美术教育中的“人文精神”的价值与体现人文精神的价值中国历来就是人文大国,有着悠久的人文教育传统,古人云:“文明以止,任文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术教育中的人文精神
一、以人文关怀培养学生审美观点和审美水平
美术教育需把美放在首位。

理解真善美、表达真善美,是美术教育的
天职。

突出的审美感受水平和以艺术方法体现自己独特的对美感知水平,是一个绘画人对世界审美的最好体现。

每件美术作品,体现出个
人独一无二的视角、奇特丰盈的想象和构思、高超纯粹的表达技巧,
是审美感受水平和艺术表达水平的最好体现。

美术是结构美和内容美
以及整体形象表现得最纯粹、最突出的一种艺术形式,缺少对美的发
现就谈不成艺术的存有,所以说在美术课堂教育中努力提升受教育者
的审美素质、更新审美观点,是教学取得成功的必要前提。

在教学过
程中,教师要革新学生的审美观点和提升审美水平,使他们逐渐形成
一套系统化的审美水平,并具备对美学的创造水平和批判水平。

人文
美育是否能成功,不但关系到教学的成败关键,而且为今后学生个体
发展能够形成强抗压水平的心理素质、心理定向树立指向作用。

美术
教育中的审美观点提升以及人文精神关怀受教育者是为未来社会培养
创造性高素质人才和提升美术教育成果的重要途径之一。

二、美术教学与人文精神的渗透
美术课程实施的过程要依靠学生的生活经验为教育沿线来带领学生实
行学习。

自古就有生活是艺术的源泉之说。

教学过程中多种情景模拟
和创想引起学生养成观察身边的生活、自然生态、景观等,由点线面,色彩、空间、维度、质感这些绘画元素来解读世界,用绘画元素来表
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把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美感实行串坠相连,将对
世界的理解、感受与艺术形式的灵感触发联结在一起。

让学生学会通
过自己喜欢的描绘方式传达出自己的思想。

美术课程安排结合学生各
个年级心理、生理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同时不可缺少对学生心理
的可接受性实行考究,方能设计出适合学生成长贴近生活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经验相联系。

教学手段要多样化和丰富性同时具备让学生亲自
参与、体验教学过程,描绘美好,疏导受教育者顺势表达自己的情感。

多设计活动性主导的课堂,使大家共同参与目标学习增进他人共处的
技巧和社会相处水平。

课堂中学生通过交流、体验,从被动学习转变
为主动积极学习,由生活激发兴趣,带着岁月静好和阳光明媚的心情
去创作。

引导学生用手中的画笔抒怀自己的情感,使学生的不良情绪
得以释放,创建平和心态和健康的心理。

从而获得创造、表现的水平,达到现代教育目的健全人格,陶冶高尚情操。

美学规律在教学中需充
分尊重才能获得学生对美学的认同感和喜爱,教学上人文气息无形渗
透能够很好的拓宽学生视野,懂得解读丰富的人类发展历史和文化遗产,理解艺术创造与社会、文化、生产、以的关系。

多加给学生感悟
艺术的契机以打开思想维度和眼界。

配以立体解读方式增加学生心理
感受直观感。

创建良好的艺术熏陶空间使学生懂得欣赏美来具备积极
向上的精神追求和人生目标,摆脱世俗物质利益束缚,具有时代感,
是我们人文精神教育在美术课堂中积极使用孜孜不倦的追求。

培养受
教育者人文观点,提升人文素养以塑造可持续发展完善的个人以及整
个社会,是新时代教育的最终目标。

教育者须在教学活动中精心设计,朝着人全面发展具有人文关爱之心的完美人格之路探索。

美术教育中的人文精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