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为了孩子”原来只是“浮云神马的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切为了孩子”原来只是“浮云神马的1”

一、教育现象:

某个明媚的早晨,你路过一所幼儿园,看着那一张张透着稚嫩的笑脸迎面向你走来,你怀念地留恋那一份纯真,那一份清澈,擦肩而过的瞬间,你忍不住回头,却见他们小小的肩膀上,压着一个与他们小小的的个子极不相称,看似很沉重的书包……你的目光变得诧异的同时,看到他们走进了幼儿园内,就在你打算收回打量的目光时,却被某个闪亮的东西刺痛了你的眼睛,你试图去看清楚是什么,原来是一块甚为精致的横匾,上面是用楷体书写的颇具豪气的文字:一切为了孩子。你, 沉默了……因为你知道那些真挚无忧的笑容很快被抹杀,成为封尘的记忆;因为你知道幼儿园是“一切为了孩子”,之后会是“以学生为中心”,接着出社会后,是“以人为本”,因为你知道这些其实都是愿景,美好得不真实的远景,终会破碎……

试问这些宗旨口号有写错吗,语义表达有问题,还是这些宗旨本身不好?还是我国教育深层次的原因?

二、分析问题---从哲学层面上

其实这些宗旨都没写错,语义表达也没有问题,宗旨也很好!好在哪里?好在它们充分体现了存在主义哲学中的“存在先于本质”及“自由与选择”的哲学主张。

(一)存在主义

什么是存在主义?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它可以指任何以孤立个人的非理性意识活动当作最真实存在的人本主义学说。

存在主义以人为中心、尊重人的个性和自由,认为人是在无意义的宇宙中生1浮云神马的:网络流行语,为什么都是浮云的谐音,意思是什么都不值得一提,有抱怨感叹之意。

活,人的存在本身也没有意义,但人可以在存在的基础上自我造就,活得精彩2(二)从存在主义的哲学主张看问题

存在主义的哲学主张概括地来说有四个:存在先于本质;存在是偶然的,荒诞的;自由与选择以及人生是一场悲剧。这里只是简要介绍与该篇论文较为密切的两个,也就是存在先于本质和自由与选择。

1.存在先于本质,“长辈们”不该过分干扰

“存在先于本质”是让·保罗·萨特的格言,也是存在主义最著名和最明确的倡议。对象是人时,大意就是首先是人存在、出现、登场,然后才给自己下定义。用我们的话来说,其实人得先存在,然后他出现,登上人生的大舞台,活出自己的路来,为自己的人生寻找意义。存在主义认为一个人的成长是他本人把自己造成了他所要造成的那样的人。如果连给自己下定义的权利都失去,那他什么都不是。

反观我们的人生,特别是中国小孩的成长历程,掺杂了多少干扰因素。我们所谓的家长们,老师们等的教育者都犯了这种错误:不是他本人把自己造成了他所要造成的那样的人,而是他们塑造成他们心目中所认为有用的人,出色的人才。

从出生始我们就像是一块橡皮泥,让我们的爸爸妈妈及其他长辈们,呕心沥血,含辛茹苦,把我们拉拔长大,为我们操足了心,终于把我们塑造成他们心目中的优秀人才,如果稍不合意,就是不乖,不听话,叛逆,不孝等。也许是橡皮泥的我们还是幸运的,有一些连橡皮泥都不是,是傀儡,是玩偶,是替父母完成梦想的牺牲品。举个例子来说,中国神童“魏永康”,就是其母亲读书成才梦想的延续,路,母亲为他铺得好好的,那是一把辛酸,一把泪铺出来的,让人不忍责怪。可是“魏永康”却成了只会读书的典型的书呆子,一个大学生,不会生活,不会怎么去生存,适应不了环境。脱离了母亲的掌控后,他获得了重生,为自己的人生下了新定义,开拓小有滋味的新生活。而现在,大学生不会自理生活的例子还是屡见不鲜。北大学生向国宝熊猫泼硫酸,还有前阵子的复旦大学20多名大学生为逃票涉险上黄山,一民警为救他们而殉职,而他们消失得渺无音讯,

2参考百度百科《存在主义》词条

连葬礼吊唁都没出现过,令人唏嘘不已。名牌大学的大学生又如何,是“人”,配做一个对得良心的人吗?

为人者,对于家长老师们强加给我们的规劝,命令等等,应该学会判别,学会选择,要走出一条富有自己特色的路。未来的生活是自己的,靠自己的双手去打拼,靠父母,靠祖荫,是走不远的。

另外,我们不可以一竿子打翻一船人,有时候,你不能不承认“姜还是老的辣”的道理,经验,正确的经验,是可以让我们少走弯路的。所以我们在走自己的路的同时,别忘了倾听美好的金玉良言。

2.自由与选择,让孩子们“透透气”

存在主义认为:人的自由是绝对的。人的自由表现在选择和行动两个方面。只有通过自己所选择的行动,人才能认识到自由,因为人的本质是由自己所选择的行动来决定的。3

其实人一出生,外界的事物对于他的干扰程度为零,却在成长时,不断被告知,应该注意什么是对的、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对的,不可以做的。然后,他会觉得这个世界充满束缚,觉得不自由,他要寻找自由,解放自己。殊不知自由是体现在选择上的。

人本是存在着的,通过每次三岔路口徘徊时,你做的每一次选择,就等于离别人的人生的路愈来愈远。也正由于这样,才有了千千万万种别样人生。每个人的人生就是一道风景,一个传奇。

可是,我们的家长老师们心中都有个idol,一个好孩子,一个好学生应该是怎样子的,已经在他们心中打上了深深的烙印。他们像是砌砖似的,呃,不对,应该是自诩为出色的雕塑家,把孩子雕塑成心目中完美形象。忘了我们是有思想的,需要憩息的空间的。无意中剥夺了我们的选择权,擅自替我们做了所谓最正确的选择。举个例子:高三了,学子们拼搏着,为自己的未来努力着,闲暇之时,畅想一下憧憬已久的未来大学。可辅导资料却纷至沓来,“这是一本总结很好的资料书,我替你们每个人都订了,有谁不要的,跟我说明原因。”老师如是说。我们沉默着,老师继续,“很好,没有人不要,这书把我们要考的重难点……”自动省略N百字。回到

3参考百度百科《存在主义》哲学主张第三点论点

家了,想放松一下下,“儿子,今天我去书店逛了逛,听考上名牌大学的人说,这本辅导书很有用,你记得每天抽半个小时做一下,我已经请隔壁的那个大学生帮你改改看”老爸如是说。你是否有透不过气的感觉。

很想,很想说:你们能不能只提供书名,给点自由与选择权我们,让我们去书店看看,再决定那一本好再买,行不?不要擅自帮我们订一大堆资料了!!!

存在主义认为自由是体现在选择上,我也同意这点,但是有时候孩子们连选择权都失去了,如上面的例子。所以,呼吁一下,让孩子们“透透气”吧,还给他们一片自由与选择的小天地。

人生不该如此悲观,我们在大学,在未来,仍有许多选择等待着你。所以在可以选择的范围内,仍可体现我们所需的自由。

这样的情况下,每个人的选择都是自由的,但对于选择后的结果,每个人都要承担选择了自由的责任,这一方面也告诉我们,自由与责任相互制衡。一旦做出了自由的选择,就要按照自己的选择去行动和承担生活的责任。

三、分析问题---从中国教育层面上

改革开放带来不只是经济的高速发展,还有教育的进步。可是由于中国传统教育制度根深蒂固,导致我们引进的先进的教育制度,方法等,成了空头话,糖衣的炮弹,漂亮的形式下依然是陈腐的填鸭式教育。于是乎:在“一切为了孩子”这个响亮的口号下,幼师们开始了儿童天才计划,两三岁,甚至一岁左右,开始学算术,英语,背唐诗,背圆周率。电视上不是常有某某幼童能背出圆周率小数点后多少多少位的光荣事迹吗?

在“以学生为中心”的宗旨,在课堂上,不准说话,不准搞小动作,认真听讲,努力做笔记,课堂上“大声喧哗”者,罚抄作业五遍,考试做错了老师常讲的题,罚抄五十遍之类的。我就试过罚抄200遍的。

在“以人为本”的号召下,搞医疗,让平民百姓看得起病。什么意思?意思是不弄这个医疗,我们就看不起病了,可见之前看病之贵,之难程度之高。为了让百姓买得起房子,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压低房价,可是背地里却在高额房价中分一杯羹。菜价涨,水电涨,无所不涨,就工资不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