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世界的中国病毒学家

合集下载

中外微生物学史上著名的十大人物

中外微生物学史上著名的十大人物

中外微生物学史上著名的十大人物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中外微生物学史上著名的十大人物XX(生物制药二班生命科学学院黑龙江大学哈尔滨 150080)摘要: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有这么一群人,不断地探索着这个神奇的世界,让我们知道这个世界上还有我们肉眼看不到的生物,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他们所作的贡献。

关键词:微生物学发展史;十大人物;生平事迹;Ten Public Figures in History of Microbiology at Home and AbroadXX(The 2th class of Biological Pharmaceutics,College of Life, Science,HeilongjiangUniversity, Harbin, 150080)Abstract: In the vast history, so a group of people, constantly exploring the magical world, let us know in this world and our invisible creatures, we will never forget their contributions.Key words: the history of microbiology; ten public figures; life story and contributions;自古以来,人类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中,已经觉察到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及其所发生的作用。

在古希腊留下来的石刻上,记有酿酒的操作过程。

中国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利用微生物分解有机物质的作用,进行沤粪积肥。

但到17世纪中叶,微生物学的研究才取得重大进展。

此后,欧洲涌现出一批又一批伟大的微生物学家。

19世纪末,随着欧洲建立的一些细菌培养技术被教会医院的引入应用,中国人开始逐步了解微生物学,一大批学者投入微生物学的研究并取得了显著成就。

名画中的瘟疫史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上海健康医学院

名画中的瘟疫史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上海健康医学院

第一章测试1.1933年由英国科学家威廉史密斯分离出来的第一个人类流感病毒为()。

A:H3N2B:H7N9C:H5N1D:H1N1答案:D2.1918大流感属于()。

A:C型流感病毒B:D型流感病毒C:A型流感病毒D:B型流感病毒答案:C3.1918大流感的三个阶段为()。

A:1918年春季B:1918年秋季C:1920年秋季D:1919年冬季—1920年春季答案:ABD4.预防流感的方式有()。

A:服用预防药物B:适当食用鱼、肉、蛋、奶和豆类食品补充蛋白质C:坚持用冷水洗脸D:锻炼身体,劳逸结合答案:ABCD5.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通过飞沫传播。

()A:错B:对答案:B6.流感病毒结构自外而内可分为包膜、基质蛋白以及核心三部分。

()A:对B:错答案:A7.1918大流感被称之为“西班牙女郎”。

()A:对B:错答案:A8.1918大流感最早爆发于意大利。

()A:对B:错答案:B9.1918大流感曾经传入台湾。

()A:错B:对答案:B10.1918大流感在青壮年中的死亡率较高。

()A:对B:错答案:A第二章测试1.“传染病在历史上出现的年代早于人类,未来也将会和人类天长地久地共存,而且它也一定会和从前一样,是人类历史中的一项基本参数以及决定因子。

”这句话是由()提出了的。

A:埃莱·德姆西B:伯恩C:麦克尼尔D:薄伽丘答案:C2.以下哪一部是以1348年意大利佛罗伦萨的真实瘟疫流行为背景展开的短篇小说集()。

A:《上帝的跳蚤》B:《十日谈》C:《黑死病(中世纪的世界)》D:《鼠疫》答案:B3.下列以黑死病为主题创作的一幅木板油画的是()。

A:《骷髅之舞》B:《死神之舞》C:《死神的胜利》D:《天启四骑士》答案:C4.交响乐《骷髅之舞》的作者是()。

A:约翰·施特劳斯B:卡米尔·圣桑C:罗伯特.舒曼D:彼得·舒伯特答案:B5.下列哪些属于黑死病的症状()。

微生物或食品微生物相关的中国科学家的爱国事迹

微生物或食品微生物相关的中国科学家的爱国事迹

微生物或食品微生物相关的中国科学家的爱国事迹为中国医学事业奉献一生的微生物学家——朱既明朱既明5岁入小学,1928年毕业于宜兴履善小学,1931年从宜兴精一中学(1953年改名宜兴中学)初中毕业后考入上海震旦大学附中高中,1933年考入上海医学院,1939年毕业。

抗日战争爆发后他留校在曲靖县该校公共卫生科任助教。

1940年,朱既明到昆明中央防疫处任技士,曾被派往印度孟买哈夫金研究院进修有关鼠疫防治知识。

1945年他到剑桥大学病理系深造,并在伦敦卫生与热带病学院从事研究工作,1948年获哲学博士学位后,在英国伦敦国立医学研究所病毒系任研究员,1950年11回国。

回国后他在北京中央生物制品研究所任主任技师、第二研究室主任兼检定科主任,1955年被任命为卫生部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副所长,1963年到位于北京的中国医学科学院病毒研究所工作,历任研究员兼副所长、所长、病毒基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名誉所长;期间曾于1971年11月至1979年4月任中国医学科学院流行病研究所研究员兼革命委员会副主任、副所长。

朱既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届代表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第五、六、七届委员,他于1985年参加中国共产党。

朱既明曾先后兼任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预防医学组成员等多种专业职务,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委员,曾当选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二届委员会委员和中国微生物学会理事长;先后担任过《病毒学报》、Archives of Virology等国内外多种学术期刊主编、副主编或编委,1985年当选为英国皇家内科学院院士,1997年被美国微生物学会授予名誉会员称号。

朱既明60年来在基础医学的贡献和对我国医学事业发展建立的功绩,主要体现在医学病毒学和与其密切相关的预防医学方面,包括学科中的新发现、多种疫苗的研制,推进我国生物制品生产与应用的规范化与人才培养等方面。

1945年他在国内首次生产出青霉素制剂,1950年首次观察到流感病毒形态的多样化,发现流感病毒可以裂解为有生物学活性的亚单位,多次发现甲型流感病毒的亚型,发现流感病毒自然温度敏感株,以及在中国创建医学病毒学实验室和开始从事病毒遗传学研究等;几十年中他参与、指导研制成功包括麻疹减毒活疫苗、乙型肝炎哺乳动物细胞基因工程疫苗、以痘苗病毒为载体的多价疫苗等。

高考模拟作文“中国科学家们的小与大”导写及范文

高考模拟作文“中国科学家们的小与大”导写及范文

高考模拟作文“中国科学家们的小与大”导写及范文【原题呈现】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2021年11月3日,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颁发,顾诵芬和王大中两位院士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包括两位获奖者在内的历届获奖者,如吴文俊、袁隆平、黄昆、程开甲、于敏、赵忠贤、侯云德、王泽山等等,其中许多人的名字并不为大众所熟知。

他们几十年埋头耕耘,对外界而言,似乎名气很小;他们即使受国家表彰,享有崇高荣誉,依然心怀谦逊,把自己看得很小。

但同时,他们身上还有着很多“大”:他们贡献巨大,有力地推进了我国科技的发展;他们志向远大,奋勇争先赶超国外;他们胸怀博大,不计名利,一心为国为民。

中国科学家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小”和“大”,引发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材料和现实,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一、关于题意理解本作文题由三部分组成,分别为材料、引导语和写作要求。

(一)对材料的理解1.材料共三个自然段,各有用意。

(1)2021年11月3日,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颁发,顾诵芬和王大中两位院士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第一段紧扣时事,交代写作背景,点出“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这一中国科学界的崇高荣誉。

两位获奖者顾诵芬和王大中院士,成就、贡献巨大,却并非外界熟知的科学家,由此引出下面关于中国科学家身上体现出来的“小”和“大”的讨论。

(2)包括两位获奖者在内的历届获奖者,如吴文俊、袁隆平、黄昆、程开甲、于敏、赵忠贤、侯云德、王泽山等等,其中许多人的名字并不为大众所熟知。

他们几十年埋头耕耘,对外界而言,似乎名气很小;他们即使受国家表彰,享有崇高荣誉,依然心怀谦逊,把自己看得很小。

第二段先列举数位获奖者,然后指出他们的共同点:小。

并从两个方面来阐释其“小”:一是外在的“小”:不被大众熟知,名气小。

二是内在的“小”:心怀谦逊,把自己看得很小。

你从钟南山袁隆平这些科学家的身上学到了什么,对你的职业理想有

你从钟南山袁隆平这些科学家的身上学到了什么,对你的职业理想有

你从钟南山袁隆平这些科学家的身上学到了什么,对你的职业理想有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的展览馆里,存有一份名为《水稻的雄性不孕性》的珍贵论文手稿,这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发表的第一篇关于杂交水稻论文。

尽管已过去半个多世纪,但上面的字迹依然清晰,蕴含其中的“伟大精神”和力量永不褪色,在新时代熠熠生辉。

对高产水稻的执着追求,是心系国家粮食安全的爱国精神。

民以食为天,“一粒粮食能救一个国家,也可以绊倒一个国家”,粮食安全是社会稳定的重要支柱。

带着“禾下乘凉”梦想的袁隆平,希望赶快研究出高产水稻,让人民远离饥荒,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为世界粮食安全提供中国“种子”。

殷殷爱国情,拳拳赤子心。

从钱学森、邓稼先等老一辈科学家,到黄大年、于敏、钟南山等新时代杰出科学家,都是爱国科学家的典范和榜样。

热爱祖国、一心为民、造福于民的伟大精神从来就不是一句空话,考验着我们在关键时刻和切身利益问题上能否秉持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至上,无所畏惧、迎难而上。

钟南山现在已经是国民偶像了,上至七八十岁的老人,下至几岁的小孩子,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在这个疫情蔓延的特殊时期,钟南山院士就是那个“定海神针”,已经成为老百姓最为信赖的人了。

一个工程院院士,一个医学专家,却神奇地拥有了100%的可信度。

因为在大家的眼里,他代表正直,代表科学。

2020年这个春节,他不顾年事已高,在广州、北京、武汉三地奔波,连续奋战。

他一边提醒公众“没有特殊的情况,不要去武汉。

”一边自己却义无反顾地登上了去武汉的高铁,赶往防疫最前线!当前的疫情,是病毒变异的结果。

细菌性的病人,一般都有特效药抗菌治疗。

但是这次的冠状病毒因为是新型的,第一次发现,目前还没有特效药。

当然了,没有特效药,也不是不能治,这就需要临床医生很硬的医学基本功。

当疫情来临的时候,他们要用自己的知识、医术去战胜它。

钟南山曾说,他永远忘不了他中学老师说的一句话:人不该单纯生活在现实中,还应生活在理想中。

胡祥璧,兽医学家、兽医教育家

胡祥璧,兽医学家、兽医教育家

胡祥璧胡祥璧(1913~2001),祖籍江西省兴国县。

兽医学家、兽医教育家,中国禽病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

1935年毕业于国立中央大学农学院畜牧兽医系,同年赴菲律宾兽医学院进修。

1937年考取第五届中英庚款赴英留学生兽医学专业唯一名额,1940年毕业于英国皇家兽医学院并被授予MRCVS(MemberoftheRoyalCollegeofVeterinarySurgeons,UK,英国皇家兽医医师学会理事)称号。

多年从事兽医科学方面的教学、科研和情报研究。

首先发现中国存在马媾疫的病原锥虫;证明了猪睾丸肿大症的病因是乙型脑炎病毒,而马爬窝病是磷钙代谢平衡失调所致;20世纪70年代证明了在中国确有鸡马立克氏病存在和流行;主持研制成功了猪瘟结晶紫疫苗、鸡马立克氏病冻干疫苗(获1978年农业部技术改进成果奖一等奖);主持了马鼻疽病的治疗及防治、鸡马立克氏病的特异性诊断的研究(获1980年农业部技术改进成果奖二等奖);马传染性贫血病研究项目(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的奠基人。

1983年他主持的2000年中国农牧科学技术发展预测的研究获国家科委科技情报成果奖和农业部技术改进成果奖。

他编著、译校的论著颇多。

改革开放后多次率团参加国际学术交流,为促进中国兽医科学的发展和走向世界做出了巨大贡献。

一、勤奋攻读,成绩斐然,学术上崭露头角胡祥璧于1913年6月2日在上海出生。

祖父是江西省兴国县北门外瑶岗脑村的农民,家境一般。

父亲胡谦,民国陆军上将,孙中山先生的忠实追随者,民主革命家、军事家;自幼学习勤奋,1902年23岁考入清朝江西武备学堂学习军事,1904年与李烈钧(后晋为民国陆军上将)以江西考生前两名的优异成绩入选进京应试,一同被清廷陆军部保送到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公费留学四年,1907年胡谦在日本加入孙中山、黄兴1905年在日本建立的反清组织中国同盟会,1908年学成回国,在中国民主革命的浴血征战中立下不朽功勋,备受孙中山的赞扬:“吾国数千军人之美德,复见于兹。

中国科学院 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 浙江籍院士

中国科学院 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 浙江籍院士

陈宜张神经生理学家,1927年9月28日出生,浙江慈溪(原余姚)人。

1952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医学院。

第二军医大学生理学教授。

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20世纪60年代发现单个电刺激可使幼兔大脑皮层树突电位长时间易化70-80年代以来,提出了下丘脑及边缘系统参与针刺镇痛的设想并阐明了下丘脑—中脑连接的意义阐明了下丘脑室旁核在损伤性应激反应中的作用以及脑内氨基酸和下丘脑神经肽与心理应激的关系。

80年代迄今,首先在国际上提出了糖皮质激素作用于神经元的非基因组机制或膜受体假说,提供了甾体激素以非基因组机制方式分别抑制、促进神经细胞的兴奋性、分泌和重摄取氨基酸的一系列实验资料并阐明其部分细胞内信号转导过程,有关工作已被国际著名内分泌学教科书所引用。

陈子元核农学家。

原籍浙江鄞县,1924年10月5日生于上海市。

1944年毕业于上海大夏大学化学系。

浙江农业大学教授。

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氢-3、碳-14、磷-32、硫-35和砷-76等研制合成了15种同位素标记农药,利用同位素示踪方法对农药在土壤和植物中的残留动态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同位素示踪技术与动力学相结合的示踪动力学理论,首先应用示踪动力学数学模型研究农药及其他农用化学物质在生态环境中的运动规律主持协作完成了29种农药在19种农作物上61项农药安全使用标准,为国家制定了农药安全使用标准GB-4285-84摸清了几种取代六六六粉的新农药在农业生态环境系统中的运动变化规律。

韩济生神经生理学家,1928年7月17日出生,浙江萧山人。

1953年毕业于上海医学院医学系。

北京大学医学部教授、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

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自1965年起从事针刺镇痛原理研究。

首先阐明针刺人体一个穴位引起镇痛的时间空间分布规律,进而证明针刺可促进神经系统中分泌出5-羟色胺、内啡肽等具有镇痛作用的化学物质。

发现改变穴位上电刺激的频率可引起脑中释放出特定的神经肽。

病毒学专家排名

病毒学专家排名

病毒学专家排名在当今世界,病毒学领域的研究备受关注,特别是在面对全球流行病的挑战时。

病毒学专家的能力和贡献对于预防和控制病毒传播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病毒学领域的顶尖专家进行排名,以表彰他们的杰出工作和研究成果。

1. 弗朗西斯·柯林斯概况:弗朗西斯·柯林斯是一位享誉国际的病毒学家,拥有超过30年的研究经验。

他曾在多个世界知名学术期刊上发表了许多重要的研究成果,深受同行和学界的尊敬。

研究领域:柯林斯教授主要关注新型冠状病毒和流感病毒的传播途径和变异规律,提出了许多关键性的假设和理论。

贡献:柯林斯教授致力于研究病毒的传染机制,为病毒溯源和疫苗研发提供了宝贵的理论支持。

2. 伊藤智概况:伊藤智博士是一位日本著名的病毒学家,拥有丰富的实验经验和深厚的学术造诣。

研究领域:伊藤博士主要研究寨卡病毒和登革热病毒的传播机制和免疫应答,是国际上公认的权威人物。

贡献:伊藤博士的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疫情防控和疫苗研发领域,为全球流行病的应对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3. 安妮·琼斯概况:安妮·琼斯博士是一位澳大利亚的病毒学家,致力于疾病防治和公共卫生事业。

研究领域:琼斯博士的研究重点在于乙型肝炎病毒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治疗策略和病毒耐药性问题。

贡献:琼斯博士在病毒学领域做出了突出贡献,她的研究成果为临床医学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参考。

通过对以上三位顶尖病毒学专家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在病毒学领域的卓越成就和杰出贡献。

他们的研究成果不仅为疾病防治和流行病控制提供了有力支持,也为未来病毒学研究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希望通过这样的排名,能够进一步激励更多的科研人员投身到病毒学领域,共同为人类的健康福祉作出更大的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立足世界的中国病毒学家
立足世界的
中国
病毒学家
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学医学院院长,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中国科学院病原微生物与免疫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科学院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英国牛津大学客座教授。

1983年毕业于山西农业大学,1986年获原北京农业大学硕士学位,1994
年获英国牛津大学博士学位。

先后在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英国牛津大学、美国哈佛大学/哈佛医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2001年-2004年任英国牛津大学讲师、博士生导师、研究组长。

2004年-2008年任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所长。

2015年入选美国微生物科学院院士,2016年入选欧洲分子生物学组织外籍成员。

主要从事病原微生物跨宿主传播、感染机制与宿主细胞免疫研究,以及公共卫生政策与全球健康策略研究。

在SCI国际刊物上发表论文370余篇。

2012年获得发展中国家科学院基础医学奖,2013年获年度科技盛典―中央电视台科技创新人物,2014年获第十九届日经亚洲奖。

我们干的就是这个工作
2015年,寨卡疫情从巴西暴发,并迅速在南美、中北美加勒比海地区蔓延。

今年以来,我国亦有人感染该病毒的输入病例。

2015年12月,长期奋战在新发突发传染病防治一线的高福便意识到,寨卡病毒将成为我国乃至全世界传染病防治的挑战,其研究团队即刻开展了相关基础研究的部署,并积极推动全国检疫口岸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输入病例
筛查工作。

近日,高福团队相继发现寨卡病毒关键蛋白晶体结构,并与军事医学科学院(解放军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团队合作,成功解析了寨卡病毒囊膜蛋白及其与黄病毒广谱保护性抗
体的复合物结构,相关研究已在《自然?结构和分子生物学》《细胞―宿主与微生物》上发表。

这不是高福第一次面对危险的病毒和紧迫的公共卫生
突发事件。

从2004年-2016年的10多年里,高福算是和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杠上了”:2005年发生的候鸟“H5N1禽流感”、人感染“猪链球菌”,2009年流感病毒H1N1大流行,以及2013年禽流感病毒H7N9感染人等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中,高福带领并组织协调中科院相关科研院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国内多家单位紧急攻关,完成了一项项重要任务,在国际顶尖学术刊物及时发表了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

2014年
和2016年,高福根据发现的禽流感病毒起源证据,多次在
不同场合呼吁关闭活禽市场,以预防H7N9和H5N6禽流感
病毒的进一步传播。

事实也证明了关闭活禽交易市场对于遏制疫情蔓延的关键作用。

2014年,埃博拉病毒肆虐。

9月16日,中国政府派出
第一批59名经验丰富的医疗专家,赴疫情严重的塞拉利昂
开展实验室筛查和留观工作。

高福担任首批援塞医疗队的负责人之一,负责移动实验室,冲向了埃博拉疫情的最前线。

“我们就是干这一行的,这是工作。

我觉得去非洲执行任务跟我在这儿上班没什么两样,该干什么干什么,不要把我们说得太夸张,谁让我们选了这一行?”这是高福在微生物所接受媒体采访时,对自己此次非洲之行的评价。

抗击埃博拉的援非行动,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卫生领域规模最大的一次援外行动,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评价非常高。

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塞拉利昂总统科罗马高度评价中方的行动,在国际上公开表态“援助塞拉利昂、抗击埃博拉,要向中国政府学习”,“中国为世界抗击埃博拉做出了榜样”,“中国在塞拉利昂最需要帮助、最困难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是塞拉利昂真正的朋友”。

2016年1月15日,《细胞》在线发表高福团队的文章《埃博拉病毒糖蛋白结合内吞体受体NPC1的分子机制》。

该研究率先破解了埃博拉病毒入侵人体的机制,以高福为代表的中
国科学家为攻克埃博拉作出了重大贡献。

“研究国外的突发传染病,是为了把中国的公共卫生防线建在国门之外。

”高福说。

高福呼吁中国向发达国家学习,在非洲建立自己的研究中心,加快建设非洲特殊病原与热带病研究中心。

“这个中心是建给我们自己的,是把我们的P3、P4实验室建在疫源地,培养我们和当地的人才,下一次不管什么‘博拉’再肆虐,我们都能够就地解决问题。

”高福说,“如果国家有决心建设这样一个研究中心,无论它采用什么样的形式,我愿意报名,亲自协调这个事情。


要做“顶天”的科研
2004年3月11日,结束了国外13年的学习、工作生涯,高福从英国回国,就任中科院微生物所所长。

2005年5月,中科院和日本东京大学正式签署开展合作与交流框架协议,在这份协议的基础上,微生物所与生物物理所和东京大学医学科学研究所签署了合作交流备忘录。

一年之后,中日分子免疫学与分子微生物学联合实验室和中日结构病毒学与免疫学联合实验室成立,并被科技部批准为中日政府级合作项目。

高福认为,科学无国界,传染病也无国界。

与其他国家建立联合实验室除了扩大国际合作与影响外,也符合国家利益。

这种基于民间的科技外交要继续。

“民间交往不能断,
我一直本着这个原则做这些事情。

”高福说。

2008年,高福卸任微生物所所长。

对科研工作的高度热情,促使他尽管已卸任,却仍留在微生物所,他要坚持干下去。

2008年12月18日,中科院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重点实验室成立,实验室成了高福的新阵营和新起点,他开始组建新的团队。

新的团队被分为了18个小组,重点做3件事。

“第一件是病原微生物突破种间传播的机制;第二件是做细胞免疫,回答与感染相关的细胞免疫问题;第三件是耐药与抗感染新药的研究,从基础研究的角度回答很多机制的问题,研究它为什么耐药,以耐药为研究方向的同时,也进一步做药物开发。

”高福把这3件事比作3个山峰,攀登每个山峰的挑战性都很大。

H5N1、H5N2、H6N1、H10N8、SARS、MERS、埃博拉、寨卡……近年来,各种新生突发病原接踵而至。

高福的课题组也忙得不可开交。

“我们要做与国家需求匹配、与世界接轨的‘顶天’的科研,谁也别拿几篇论文来交差,做国际一流,就不能去重复别人的研究。

技术求同,科学求异。

”高福说,“等世界上这个研究的‘山峰’上有我们科学家的名字,有了重点实验室的名字,有了CAS(中国科学院)这个词,就足够了。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