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数学家的故事详解
五个数学家的故事

五个数学家的故事一、阿基米德测皇冠真假的故事。
阿基米德啊,那可是个超级聪明的古希腊数学家。
有一回呢,国王让人做了一顶纯金的皇冠,可是他怀疑工匠在里面掺了银子,就把阿基米德找来,让他想办法在不破坏皇冠的情况下测测皇冠到底是不是纯金的。
阿基米德想啊想,愁得不行。
有一天,他在洗澡的时候,一屁股坐到澡盆里,水就“哗”地溢出来了。
阿基米德眼睛一下子就亮了,他兴奋得光着身子就跑上街大喊:“我发现了!我发现了!”原来啊,他想到物体浸入液体中的体积等于它所排开液体的体积。
他把皇冠和相同重量的纯金块分别放入装满水的容器中,测量它们排开的水量。
如果皇冠排开的水量和纯金块不一样,那就说明皇冠不是纯金的。
就这么着,阿基米德轻松解决了这个难题,他可真是个善于观察生活的大天才。
二、祖冲之算圆周率的故事。
咱中国的祖冲之也是相当厉害的数学家。
在那个没有计算机啥高科技东西的年代,他就铁了心要把圆周率算得更精确。
祖冲之就整天对着一堆算筹摆弄。
他算啊算,白天算晚上也算。
他先从圆的内接正六边形开始,不断地把边数加倍,计算出正十二边形、正二十四边形……一直算到正24576边形的周长。
这计算量可大得吓人,但是祖冲之就有那股子韧劲。
最后呢,他算出圆周率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
这个精确度啊,在当时那可是世界领先水平呢。
这就好比在一片黑暗中,祖冲之硬是点亮了一盏超亮的灯,为后来的数学发展和工程计算等都奠定了超级坚实的基础。
三、高斯快速求和的故事。
高斯小时候就是个数学小天才。
有一次啊,他的数学老师想让同学们安静会儿,就出了一道题,让大家计算从1加到100的和。
老师心想,这得算好一阵子呢,可没那么容易。
结果呢,小高斯不一会儿就举手说他算出来了。
老师还不信呢,觉得这小家伙肯定是瞎猜的。
高斯就不紧不慢地说:“1加100是101,2加99也是101,3加98还是101,这样两两相加一共有50组101,所以答案就是50×101 = 5050。
5个数学家的故事简短

5个数学家的故事简短数学家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人之一,他们用智慧和才能推动了数学的发展。
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而有趣的故事,下面我将讲述五个数学家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他们的成就和影响。
首先,我们来讲述亚里士多德。
他是古希腊最伟大的数学家之一。
他在几何学方面有着深厚的造诣,他的几何原理奠定了后来几何学的基础。
他提出了许多公理和定理,其中最著名的是他的平行公理,即直线上的平行线永不相交。
这个观点极大地推动了几何学的发展,对我们今天的数学教育仍有重要的影响。
接下来是卡尔·弗里德里希·高斯。
他是19世纪最伟大的数学家之一。
他在代数和数论方面的成就被公认为具有革命性意义。
他发现了许多重要的数学定理,其中包括他的数学公式,高斯公式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广泛而深远。
他的数学天赋让人称他为“数学家之王”。
接下来是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虽然他最为人所知的是他的相对论理论,但他也是一位杰出的数学家。
他的智慧和创造力使他能够从数学的角度研究物理学问题。
他的数学模型和方程式为解释自然现象提供了框架,并对现代物理学做出了重要贡献。
然后是安德烈·魏尔斯特拉斯。
他是19世纪德国著名的数学家和教育家。
他是分析学的奠基人之一,其对连续与极限的研究成果有着重要影响。
他致力于推动数学教育的改革,提倡通过逻辑和严谨的方法进行数学研究和教学。
他的工作在数学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认可。
最后是舍尔登·弗洛伊德。
虽然他以心理学而闻名,但他也是一位卓越的数学家。
他的研究探索了数学和理性思维在心理学中的应用。
他的工作在数学和心理学领域都产生了深远影响,为后来的研究和理论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他的故事向我们展示了数学和其他学科之间的紧密联系。
这些数学家的故事告诉我们,数学是人类创造力和智慧的结晶。
他们的贡献对数学的发展和其他领域的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应该效仿他们的精神,并在日常生活中发扬数学的价值。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工作中,数学都是帮助我们解决问题、培养逻辑思维和创造力的重要工具。
十大数学家的故事

十大数学家的故事1. 欧几里得:欧几里得是古希腊的数学家,著名的《几何原本》中提出了许多几何定理和公理。
他的代表作对于欧洲的数学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2. 阿基米德:阿基米德是古希腊的物理学家、数学家和工程师,他在浮力、静力和杠杆等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
他也是前现代的计算机元发明家之一,他发明了阿基米德螺旋和计算圆周率的方法。
3. 坎塔拉:坎塔拉是18世纪的印度数学家,他在不等式和数论中作出了重大贡献,他发明了坎塔拉定理来解决二次方程。
他也是抽象代数学派的先驱之一。
4. 费马:费马是17世纪的法国数学家,他对数学理论和数论有着极大的影响。
他在解决某些数学难题上颇有建树,其中最著名的是他在较小的次数下证明了费马大定理。
5. 爱因斯坦:虽然爱因斯坦因为他的相对论而以物理学为主,但他对数学的贡献也是不可忽视的。
他的研究风格以简洁、优美和明确的数学语言为特点,使得他的相对论理论得以广泛流传。
6. 庞加莱:庞加莱是19世纪和20世纪初期的法国数学家,他对分析和拓扑学有着重要的贡献。
他是超越函数和初等几何的发明者之一,被誉为威尼斯高峰问题的解决者。
7. 狄利克雷:狄利克雷是德国数学家,他在数论、代数和导数上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他的贡献之一是创立狄利克雷级数,另一个是狄利克雷原理的发明。
8. 莱布尼兹:莱布尼兹是17世纪的德国物理学家和数学家,他在整数和微积分上作出了贡献。
他独立发明了微积分的原理,并为了进一步研究数学理论而发明了无穷小量和微积分符号。
9. 狄利克雷:狄利克雷是德国数学家,他在数论、代数和导数上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他是创立狄利克雷级数的发明者之一,另一个是狄利克雷原理的发明。
10. 黎曼:黎曼是19世纪德国数学家,他在解析数论、拓扑学和微积分方面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他发明了黎曼几何学和黎曼猜想,对于理解数学的精神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中国数学家的小故事简短4个

中国数学家的小故事简短4个中国古代有很多杰出的数学家,他们留下了许多精妙的数学理论和方法。
下面是四个关于中国数学家的小故事:故事一:神奇的郭守敬郭守敬是明代著名的天文学家和数学家。
他最著名的是他的水银全象仪,这是一种高精度的天文仪器,能够准确测量太阳和其他星体的位置。
郭守敬通过观测和建模,改进了《殷礼》中的望季度章,提出了真望经,通过此等理论依据推演重建了古代浑仪。
他的工作为中国古代的天文学做出了巨大贡献。
故事二:发明算盘的张丘建张丘建是中国古代发明家兼数学家。
相传,他是全球最早发明算盘的人。
算盘是一个用来计算的工具,它能够快速而准确地进行大量的数学运算。
张丘建通过这个发明,极大地提高了数学计算的效率,他的算盘被广泛使用,对中国古代数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故事三:画地为牢的赵爽赵爽是唐代数学家和军事家。
相传,他是全球第一个利用三棱镜测量角度的人。
当时,唐玄宗希望他为东都洛阳设计一座城市。
赵爽在测量城市的方位时,没有传统的测量工具,于是他利用了一个三角木柱和一块平整的地面画出了一个等腰三角形,然后利用三棱镜测量出了角度。
凭借准确、高效的测量方法,赵爽顺利地设计了一座城市,并被唐玄宗赞赏。
故事四:善于算术的刘徽刘徽是中国古代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
他是南北朝时期学者,创立了中国古代数学史上第一部完整的数学专著《九章算术》。
刘徽善于应用算术解决实际问题,他提出了一套解决线性方程组的方法,被称为"史生"方法,这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线性方程组解法之一。
他凭借着对数学的研究,为中国数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由于每个故事都设置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所以这些数学家的背景和成就也有所不同。
然而,他们的共同之处在于他们对数学的研究和创新作出了杰出贡献,为中国数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这些小故事展示了中国数学家们的智慧和勇气,也为后人树立了榜样。
六位数学家的故事

六位数学家的故事一、阿基米德:测皇冠的智慧老头阿基米德生活在古希腊。
那时候的他呀,就像一个超级智慧的怪才。
据说啊,国王让工匠做了一顶纯金的皇冠,可是他怀疑工匠在里面掺了银子,就把这个难题交给了阿基米德。
阿基米德整天就琢磨这事儿,吃饭想,洗澡也想。
就在他洗澡的时候,他发现自己进入浴缸,水就会溢出来,而且他感觉身体浸入水里的体积和溢出水的体积是一样的。
他兴奋得光着身子就跑上街大喊:“我发现了!我发现了!”然后他就用这个原理,把皇冠和同等重量的纯金块分别放入装满水的容器里,通过比较溢出水的多少,就知道皇冠有没有掺假啦。
阿基米德可真是个能从生活小事里找到大奥秘的厉害角色。
二、祖冲之:执着于圆周率的大师祖冲之是咱中国古代了不起的数学家。
那时候计算工具可不像现在这么先进,啥电脑啥的都没有。
祖冲之就靠着自己的聪明脑袋和一堆算筹(那时候的计算小木棍),埋头苦算圆周率。
他就跟圆周率较上劲了,不停地算啊算。
别人可能算一会儿觉得差不多得了,他不。
他非要算出一个非常精确的数值。
最后他算出圆周率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这可比西方早了好多好多年呢。
就像他在一个没有路的地方,硬是靠自己的脚步走出了一条通往精确圆周率的大道,而且他在天文历法等方面也有好多厉害的成就,真是个全能型的科学大神。
三、欧几里得:几何界的大拿四、高斯:数学小天才的传奇人生高斯小时候就是个超级天才。
有一次啊,老师在课堂上让同学们计算从1加到100的和。
别的小朋友都在吭哧吭哧地一个一个加呢,小高斯眼睛一转,就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办法。
他发现1加100等于101,2加99等于101,这样两两组合,一共有50组101,所以答案就是5050。
老师都惊呆了,这孩子简直是个小怪物啊。
长大以后的高斯在数学的好多领域都有巨大的贡献。
他就像一个数学界的探险家,不管是数论、代数还是几何,他都能开辟出新的道路。
他的脑子就像一个超级计算机,能处理各种复杂的数学问题,而且他的研究成果对后来的数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个真正的数学巨星。
数学家的小故事欣赏(精选7篇)

数学家的小故事欣赏数学家的小故事欣赏(精选7篇)数学家们的小故事里面也有不少让我们感兴趣的,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数学家的小故事欣赏(精选7篇),供大家欣赏。
数学家的小故事1韦达(1540—1603),法国数学家。
年青时学习法律当过律师,后从事政治活动,当过议会议员,在西班牙的战争中曾为政府破译敌军密码。
韦达还致力于数学研究,第一个有意识地和系统地使用字母来表示已知数、未知数及其乘幂,带来了代数理论研究的重大进步。
韦达讨论了方程根的多种有理变换,发现了方程根与分数的关系,韦达在欧洲被尊称为“代数学之父”。
1579年,韦达出版《应用于三角形的数学定律》,同时还发现,这是π的第一个分析表达式。
数学家的小故事2一天,法国数学家蒲丰请许多朋友到家里,做了一次试验。
蒲丰在桌子上铺好一张大白纸,白纸上画满了等距离的平行线,他又拿出很多等长的小针,小针的长度都是平行线的一半。
蒲丰说:“请大家把这些小针往这张白纸上随便仍吧!”客人们按他说的做了。
蒲丰的统计结果是:大家共掷2212次,其中小针与纸上平行线相交704次,2210÷704≈3。
142。
蒲丰说:“这个数是π的近似值。
每次都会得到圆周率的近似值,而且投掷的次数越多,求出的圆周率近似值越精确。
”这就是著名的“蒲丰试验”。
数学家的小故事31981年的一个夏日,在印度举行了一场心算比赛。
表演者是印度的一位37岁的妇女,她的名字叫沙贡塔娜。
当天,她要以惊人的心算能力,与一台先进的电子计算机展开竞赛。
工作人员写出一个201位的大数,让求这个数的23次方根。
运算结果,沙贡塔娜只用了50秒钟就向观众报出了正确的答案。
而计算机为了得出同样的答数,必须输入两万条指令,再进行计算,花费的时间比沙贡塔娜要多得多。
这一奇闻,在国际上引起了轰动,沙贡塔娜被称为“数学魔术家”。
数学家的小故事4华罗庚出生于江苏省,从小喜欢数学,而且非常聪明。
1930年,19岁的华罗庚到清华大学读书。
5个数学家的小故事简短

5个数学家的小故事简短1、高斯是德国著名的数学家,他在10岁时就解决了“100个数的和等于1000”的问题。
高斯在解决这个问题时,用了一个很小的技巧,就是先将这100个数进行分组,每组分别是1+2+3+4+5+6+7+8+9+10=55,然后再加上55,得到110,再除以2,得到55。
因此,这个问题的答案就是55。
2、欧拉是瑞士著名的数学家,他小时候非常聪明,经常能够快速地解决一些复杂的数学问题。
有一次,欧拉和他的父亲在一条船上散步,他的父亲出了一个难题:“一个80岁的老人从船头走到船尾需要多长时间?”欧拉立刻回答:“只需要1秒钟!”他的父亲非常惊讶,问他为什么。
欧拉解释道:“因为船是在平静的湖面上行驶的,老人可以在一秒钟内走完整个船身长度,也就是从船头走到船尾的时间。
”3、毕达哥拉斯是古希腊著名的数学家,他发现了毕达哥拉斯定理(即勾股定理)。
有一次,他和他的学生们在野外散步时,看到了一片草地上的铁匠铺。
毕达哥拉斯问他的学生们:“你们知道铁匠铺里的铁砧和铁锤是怎么放的吗?”学生们回答:“当然是放在地上啊。
”毕达哥拉斯微笑着说:“不对哦,它们应该是挂在火炉上的。
”学生们都不相信,但毕达哥拉斯解释道:“铁砧代表直角,铁锤代表锐角和钝角。
只有将它们挂在火炉上,才能形成直角、锐角和钝角。
”4、希尔伯特是德国著名的数学家,他在数学领域做出了很多重要的贡献。
有一次,他在课堂上给学生们讲解一个难题时,突然发现自己的鞋子忘在了办公室里。
他灵机一动,对学生们说:“我必须回去拿我的鞋子,但在我回来之前,你们可以自由思考这个问题。
”当他回到教室时,他发现学生们还在思考他留下的问题。
希尔伯特非常高兴,因为他的学生们已经学会了如何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5、陈景润是中国著名的数学家,他在数论领域做出了很多重要的贡献。
有一次,他在图书馆里看书时,发现了一本非常难的数学著作。
他开始阅读这本书,但很快就遇到了困难。
不过,陈景润并没有放弃,他继续思考和研究这本书中的问题。
著名数学家的小故事精选13篇

著名数学家的小故事精选11. 赫尔曼·维尔斯赫尔曼·维尔斯(Hermann Weyl,1885-1955)是一位著名的德国数学家和物理学家,他曾经是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的教授。
他的主要贡献之一是建立现代几何学的基础。
他还致力于解决量子力学和相对论的一些基本问题。
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维尔斯成了一位游走的演说家,穿梭于世界各地的大学和学术机构,向广大学生和研究者们传授他的知识和智慧。
有一次,当他访问了大约一周的美国斯坦福大学后,一位学生来到了他的面前,向他询问一个问题:“教授,您认为数学的目标是什么?”听到这个问题,维尔斯沉思了一会儿,并回答说:“数学的目标是证明我们所相信的一切是错的。
”这句话让这位学生和旁听的学生们感到很惊讶,因为他们都被告知数学的目标是推理和证明正确性。
但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们逐渐明白了维尔斯所说的意义:数学是一种有关证明真理或假设的学科,而证明真理或假设之前,我们必须先证明一切可能的思路和观点都是错误的,这样我们才能找到真理。
2. 加布里埃尔·克鲁克曼加布里埃尔·克鲁克曼(Gabriel Crone,1648-1730)是一位著名的荷兰数学家,他被誉为“经验主义数学”的开创者之一。
他的主要兴趣是实用的数学应用,例如测量、工程和天文学。
他还发展了新型积分方法,被称为“克鲁克曼法”。
在他的生命中,克鲁克曼经历了许多重大事件和变革,例如荷兰的“黄金世纪”,英国的启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
尽管他在这些变革中保持了中立,但他的工作和成就在数学领域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据传说,有一次当克鲁克曼在路上行走时,他听到了两个青年在讨论数学问题。
他决定加入他们的讨论,但他不告诉他们他是谁。
两个青年提出了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你如何证明一个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克鲁克曼冷静地思考了几分钟,然后回答说:“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
如果你想证明一个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你需要说明它的三条边相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30年,他的论文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这篇论文惊动了清华 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教授。以后,清华大学聘请华罗庚当了助理员。 在名家云集的清华园,华罗庚一边做助理员的工作,一边在数学系旁 听,还用四年时间自学了英文、德文、法文、发表了十篇论文。
他25岁时,已是蜚声国际的青年学者了。
回目录
陈景润(1933-1996)福建福州人,1953年毕
著名数学家 的生平故事一直 激励着我们前进, 现在就让我给大 家讲一讲一些著 名数学家的生平 故事!
进入目录
纳雍县第八小学 六年级(3)班
1、华罗庚简介 2、华罗庚的故事 3、陈景润简介 4、陈景润的故事 5、费马的故事 6、欧拉的故事
华罗庚(1910年11月12日—1985年6月12日),出 生于金坛金城镇,是世界著名数学家,是中国解析数论、 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安函数论等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 和开拓者。在国际上以华氏命名的数学科研成果就有“华 氏定理”、“怀依—华不等式”、“华氏不等式”、“普 劳威尔—加当华定理”、“华氏算子”、“华—王方法” 等。他为中国数学的发展作出了举世瞩目的贡献。美国著 名数学家贝特曼著文称:“华罗庚是中国的爱因斯坦,足 够成为全世界所有著名科学院院士”。被列为芝加哥科学 技术博物馆中当今世界88位数学伟人之一。
五个月里,除了开会、讲学之外,他完成了论文《算术级数中的最小
素数》,一下子把最小素数从原来的80推进到16。这一研究成果,也
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
在美国这样物质比较发达的国度,陈景润依旧保持着在国内时的节
俭作风。他每个月从研究所可获得2000美金的报酬,可以说是比较丰
厚的了。每天中午,他从不去研究所的餐厅就餐,那里比较讲究,他
业于厦门大学数学系,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研
究员。主要从事解析数论方面的研究,并在哥德
巴赫猜想研究方面取得国际领先的成果。
50年代对高斯圆内格点、球内格点、塔里问题
与华林问题作了重要改进。60年代以来对筛法及
其有关重要问题作了深入研究,1966年5月证明
了命题“1+2”,将200多年来人们未能解决的
回 目
费马生于法国南部,在大学里学的是法律,以后以律师为职业,并被推举为议员。 费马的业余时间全用来读书,哲学、文学、历史、法律样样都读。30岁时迷恋上数学, 直到他64岁病逝,一生中有许多伟大的发现。不过,他极少公开发表论文、著作,主 要通过与友人通信透露他的思想。在他死后,由儿子通过整理他的笔记和批注挖掘他 的思想。好在费马有个“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凡是他读过的书,都有他的圈圈 点点,勾勾画画,页边还有他的评论。他利用公务之余钻研数学,并且成果累累。后 世数学家从他的诸多猜想和大胆创造中受益非浅,誉他为“业余数学家之王”。
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大大推进了一步。这一结果 被国际上誉为“陈氏定理”;其后又对此作了改
录
进,将最小素数从原有的8学家之一,他在50年
下
代即对高斯圆内格点问题、球内格点问题、塔里
一 问题与华林问题的以往结果,作出了重要改进。
页 60年代后,他又对筛法及其有关重要问题,进行
他自己的话说:“我们的国家还不富裕,我不能只想着自己享乐。” 陈景润就是这样一个非常谦虚、正直的人,尽管他已功成名就,然
而他没有骄傲自满,他说:“在科学的道路上我只是翻过了一个小山
回 目
包,真正的高峰还没有有攀上去,还要继续努力。”
录
回目录
17世纪的一位法国数学家,提出了一个数学难题,使得后来的数学家一筹莫展, 这个人就是费马(1601—1665)。
陈景润没有擅作主张,而是立即向研究所党支部作了汇报,请求党的指示。党支 部把这一情况又上报到科学院。科学院的党组织对这个问题比较慎重,因为当时中 国在国际数学家联合会的席位,一直被台湾占据着。 院领导回答道:“你是数学家,党组织尊重你个人的意见,你可以自己给他回信。”
陈景润经过慎重考虑,最后决定放弃这次难得的机会。他在答复国际数学家联合 会主席的信中写到:“第一,我们国家历来是重视跟世界各国发展学术交流与友好 关系的,我个人非常感谢国际数学家联合会主席的邀请。第二,世界上只有一个中 国,唯一能代表中国广大人民利益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 可分割的一部分。因为目前台湾占据着国际数学家联合会我国的席位,所以我不能 出席。第三,如果中国只有一个代表的话,我是可以考虑参加这次会议的。”为了 维护祖国母亲的尊严,陈景润牺牲了个人的利益。
回目录 下一页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在青年时代因病导致伤残,历尽坎坷,几乎陷 入绝境。
中学毕业后,他因交不起学费被迫失学。回到家乡,一面帮父亲干 活,一面继续顽强地读书自学。不久,又身染伤寒,病势垂危。在床 上躺了半年之后,病虽然痊愈,却留下了终身的残疾———左腿的关 节变形,瘸了。当时,他只有19岁,在那迷茫、困惑,近似绝望的日 子里,他想起了双腿后著兵法的孙膑。“古人尚能身残志不残,我才 只有19岁,更没理由自暴自弃,我要用健全的头脑,代替不健全的双 腿!”青年华罗庚就是这样顽强地和命运抗争。白天,他拖着病腿, 忍着关节剧烈的疼痛,拄着拐杖一颠一颠地干活,晚上,他油灯下自 学到深夜。
下一页
1979年,陈景润应美国普林斯顿高级研究所的邀请,去美国作短
期的研究访问工作。普林斯顿研究所的条件非常好,陈景润为了充分
利用这样好的条件,挤出一切可以节省的时间,拼命工作,连中午饭
也不回住处去吃。有时候外出参加会议,旅馆里比较嘈杂,他便躲进
卫生间里,继续进行研究工作。正因为他的刻苦努力,在美国短短的
够当时的圣彼得堡所有的印刷机同时忙上几年。欧拉作
为历史上对数学贡献最大的四位数学家之一(另外三位
是阿基米德、牛顿、高斯),被誉为"数学界的莎士比亚
"。
我们看了几位著名数学家的生 平故事,我认为我们应该学习陈景 润数学家的那种坚持不懈,努力奋 斗的精神!得到一点小成就,那只 是翻过了一个小山丘,我们要更加 努力,更加勤奋,攀上学习的顶峰!
这道题是这样的:当n>2时,xn+yn=zn没有正整数解。在数学上这称为“费马 大定理”。为了获得它的一个肯定的或者否定的证明,历史上几次悬赏征求答案,一 代又一代最优秀的数学家都曾研究过,但是300多年过去了,至今既未获得最终证明, 也未被推翻。即使用现代的电子计算机也只能证明:当n小于等于4100万时,费马大 定理是正确的。由于当时费马声称他已解决了这个问题,但是他没有公布结果,于是 留下数学难题中少有的千古之谜。
费马对数学的贡献包括:与笛卡尔共同创立了解析几何;创造了作曲线切线的方法, 被微积分发明人之一牛顿奉为微积分的思想先驱;通过提出有价值的猜想,指明了关 于整数的理论——数论的发展方向。他还研究了掷骰子赌博的输赢规律,从而成为古 典概率论的奠基人之一。
欧拉(1707—1783),瑞士数学家,英国皇家学
手稿化为灰烬。他就凭着惊人的记忆,口授发表了论文
400多篇、论著多部。欧拉这们18世纪数学巨星,在微
积分、微分方程、几何、数论、变分学等领域都作出了
巨大贡献,从而确定了他作为变分法的奠基人、复变函
数先驱者的地位。同时,他还是一位出色的科普作家,
他发表的科普读物,在长达90年内不断重印。欧拉是古
往今来最多产的数学家,据说他留下的宝贵的文化遗产
广泛深入的研究。
陈景润成了国际知名的大数学家,深受人们的敬重。但他并没有产生骄傲自满 情绪,而是把功劳都归于祖国和人民。为了维护祖国的利益,他不惜牺牲个人的名 利。
1977年的一天,陈景润收到一封国外来信,是国际数学家联合会主席写给他的, 邀请他出席国际数学家大会。这次大会有3000人参加,参加的都是世界上著名的数 学家。大会共指定了10位数学家作学术报告,陈景润就是其中之一。这对一位数学 家而言,是极大的荣誉,对提高陈景润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大有好处。
会会员。欧拉从小着迷数学,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数学天
才。他13岁便成为著名的巴塞尔大学的学生,16岁获硕 士学位,23岁就晋升为教授。1727年,他应邀去俄国 圣彼得堡科学院工作。过度的劳累,致使他双目失明。 但是,这并没有影响他的工作。欧拉具有惊人的记忆力。
结 束 语
氢说,1771年圣彼德堡的一场大火,把他的大量藏书和
完全可以享受一下的,但他都是吃自己带去的干粮和水果。他是如此
的节俭,以至于在美国生活五个月,除去房租、水电花去1800美元外,
伙食费等仅花了700美元。等他回时, 共节余了7500美元。
这笔钱在当时不是个小数目,他完全可以像其他人一样,从国外买
回些高档家电。但他把这笔钱全部上交给国家。他是怎么想的呢? 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