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家的故事
五个数学家的故事

五个数学家的故事一、阿基米德测皇冠真假的故事。
阿基米德啊,那可是个超级聪明的古希腊数学家。
有一回呢,国王让人做了一顶纯金的皇冠,可是他怀疑工匠在里面掺了银子,就把阿基米德找来,让他想办法在不破坏皇冠的情况下测测皇冠到底是不是纯金的。
阿基米德想啊想,愁得不行。
有一天,他在洗澡的时候,一屁股坐到澡盆里,水就“哗”地溢出来了。
阿基米德眼睛一下子就亮了,他兴奋得光着身子就跑上街大喊:“我发现了!我发现了!”原来啊,他想到物体浸入液体中的体积等于它所排开液体的体积。
他把皇冠和相同重量的纯金块分别放入装满水的容器中,测量它们排开的水量。
如果皇冠排开的水量和纯金块不一样,那就说明皇冠不是纯金的。
就这么着,阿基米德轻松解决了这个难题,他可真是个善于观察生活的大天才。
二、祖冲之算圆周率的故事。
咱中国的祖冲之也是相当厉害的数学家。
在那个没有计算机啥高科技东西的年代,他就铁了心要把圆周率算得更精确。
祖冲之就整天对着一堆算筹摆弄。
他算啊算,白天算晚上也算。
他先从圆的内接正六边形开始,不断地把边数加倍,计算出正十二边形、正二十四边形……一直算到正24576边形的周长。
这计算量可大得吓人,但是祖冲之就有那股子韧劲。
最后呢,他算出圆周率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
这个精确度啊,在当时那可是世界领先水平呢。
这就好比在一片黑暗中,祖冲之硬是点亮了一盏超亮的灯,为后来的数学发展和工程计算等都奠定了超级坚实的基础。
三、高斯快速求和的故事。
高斯小时候就是个数学小天才。
有一次啊,他的数学老师想让同学们安静会儿,就出了一道题,让大家计算从1加到100的和。
老师心想,这得算好一阵子呢,可没那么容易。
结果呢,小高斯不一会儿就举手说他算出来了。
老师还不信呢,觉得这小家伙肯定是瞎猜的。
高斯就不紧不慢地说:“1加100是101,2加99也是101,3加98还是101,这样两两相加一共有50组101,所以答案就是50×101 = 5050。
数学家的小故事欣赏(精选7篇)

数学家的小故事欣赏数学家的小故事欣赏(精选7篇)数学家们的小故事里面也有不少让我们感兴趣的,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数学家的小故事欣赏(精选7篇),供大家欣赏。
数学家的小故事1韦达(1540—1603),法国数学家。
年青时学习法律当过律师,后从事政治活动,当过议会议员,在西班牙的战争中曾为政府破译敌军密码。
韦达还致力于数学研究,第一个有意识地和系统地使用字母来表示已知数、未知数及其乘幂,带来了代数理论研究的重大进步。
韦达讨论了方程根的多种有理变换,发现了方程根与分数的关系,韦达在欧洲被尊称为“代数学之父”。
1579年,韦达出版《应用于三角形的数学定律》,同时还发现,这是π的第一个分析表达式。
数学家的小故事2一天,法国数学家蒲丰请许多朋友到家里,做了一次试验。
蒲丰在桌子上铺好一张大白纸,白纸上画满了等距离的平行线,他又拿出很多等长的小针,小针的长度都是平行线的一半。
蒲丰说:“请大家把这些小针往这张白纸上随便仍吧!”客人们按他说的做了。
蒲丰的统计结果是:大家共掷2212次,其中小针与纸上平行线相交704次,2210÷704≈3。
142。
蒲丰说:“这个数是π的近似值。
每次都会得到圆周率的近似值,而且投掷的次数越多,求出的圆周率近似值越精确。
”这就是著名的“蒲丰试验”。
数学家的小故事31981年的一个夏日,在印度举行了一场心算比赛。
表演者是印度的一位37岁的妇女,她的名字叫沙贡塔娜。
当天,她要以惊人的心算能力,与一台先进的电子计算机展开竞赛。
工作人员写出一个201位的大数,让求这个数的23次方根。
运算结果,沙贡塔娜只用了50秒钟就向观众报出了正确的答案。
而计算机为了得出同样的答数,必须输入两万条指令,再进行计算,花费的时间比沙贡塔娜要多得多。
这一奇闻,在国际上引起了轰动,沙贡塔娜被称为“数学魔术家”。
数学家的小故事4华罗庚出生于江苏省,从小喜欢数学,而且非常聪明。
1930年,19岁的华罗庚到清华大学读书。
5个数学家的小故事简短

5个数学家的小故事简短1、高斯是德国著名的数学家,他在10岁时就解决了“100个数的和等于1000”的问题。
高斯在解决这个问题时,用了一个很小的技巧,就是先将这100个数进行分组,每组分别是1+2+3+4+5+6+7+8+9+10=55,然后再加上55,得到110,再除以2,得到55。
因此,这个问题的答案就是55。
2、欧拉是瑞士著名的数学家,他小时候非常聪明,经常能够快速地解决一些复杂的数学问题。
有一次,欧拉和他的父亲在一条船上散步,他的父亲出了一个难题:“一个80岁的老人从船头走到船尾需要多长时间?”欧拉立刻回答:“只需要1秒钟!”他的父亲非常惊讶,问他为什么。
欧拉解释道:“因为船是在平静的湖面上行驶的,老人可以在一秒钟内走完整个船身长度,也就是从船头走到船尾的时间。
”3、毕达哥拉斯是古希腊著名的数学家,他发现了毕达哥拉斯定理(即勾股定理)。
有一次,他和他的学生们在野外散步时,看到了一片草地上的铁匠铺。
毕达哥拉斯问他的学生们:“你们知道铁匠铺里的铁砧和铁锤是怎么放的吗?”学生们回答:“当然是放在地上啊。
”毕达哥拉斯微笑着说:“不对哦,它们应该是挂在火炉上的。
”学生们都不相信,但毕达哥拉斯解释道:“铁砧代表直角,铁锤代表锐角和钝角。
只有将它们挂在火炉上,才能形成直角、锐角和钝角。
”4、希尔伯特是德国著名的数学家,他在数学领域做出了很多重要的贡献。
有一次,他在课堂上给学生们讲解一个难题时,突然发现自己的鞋子忘在了办公室里。
他灵机一动,对学生们说:“我必须回去拿我的鞋子,但在我回来之前,你们可以自由思考这个问题。
”当他回到教室时,他发现学生们还在思考他留下的问题。
希尔伯特非常高兴,因为他的学生们已经学会了如何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5、陈景润是中国著名的数学家,他在数论领域做出了很多重要的贡献。
有一次,他在图书馆里看书时,发现了一本非常难的数学著作。
他开始阅读这本书,但很快就遇到了困难。
不过,陈景润并没有放弃,他继续思考和研究这本书中的问题。
著名数学家的小故事精选13篇

著名数学家的小故事精选11. 赫尔曼·维尔斯赫尔曼·维尔斯(Hermann Weyl,1885-1955)是一位著名的德国数学家和物理学家,他曾经是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的教授。
他的主要贡献之一是建立现代几何学的基础。
他还致力于解决量子力学和相对论的一些基本问题。
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维尔斯成了一位游走的演说家,穿梭于世界各地的大学和学术机构,向广大学生和研究者们传授他的知识和智慧。
有一次,当他访问了大约一周的美国斯坦福大学后,一位学生来到了他的面前,向他询问一个问题:“教授,您认为数学的目标是什么?”听到这个问题,维尔斯沉思了一会儿,并回答说:“数学的目标是证明我们所相信的一切是错的。
”这句话让这位学生和旁听的学生们感到很惊讶,因为他们都被告知数学的目标是推理和证明正确性。
但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们逐渐明白了维尔斯所说的意义:数学是一种有关证明真理或假设的学科,而证明真理或假设之前,我们必须先证明一切可能的思路和观点都是错误的,这样我们才能找到真理。
2. 加布里埃尔·克鲁克曼加布里埃尔·克鲁克曼(Gabriel Crone,1648-1730)是一位著名的荷兰数学家,他被誉为“经验主义数学”的开创者之一。
他的主要兴趣是实用的数学应用,例如测量、工程和天文学。
他还发展了新型积分方法,被称为“克鲁克曼法”。
在他的生命中,克鲁克曼经历了许多重大事件和变革,例如荷兰的“黄金世纪”,英国的启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
尽管他在这些变革中保持了中立,但他的工作和成就在数学领域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据传说,有一次当克鲁克曼在路上行走时,他听到了两个青年在讨论数学问题。
他决定加入他们的讨论,但他不告诉他们他是谁。
两个青年提出了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你如何证明一个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克鲁克曼冷静地思考了几分钟,然后回答说:“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
如果你想证明一个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你需要说明它的三条边相等。
五位数学家的故事

五位数学家的故事一、阿基米德的故事阿基米德那可是相当牛的数学家。
据说啊,他在洗澡的时候,突然发现了浮力定律。
当时他正琢磨着怎么判断国王的王冠是不是纯金的呢。
他一躺进澡盆,水就溢出来了,他那小脑袋瓜就像灯泡突然被点亮一样,大喊着“尤里卡(我发现了)”,光着身子就跑出去了,也顾不上什么形象了。
还有一次,罗马军队攻打他所在的城市,他老人家呢,就在那专心致志地研究几何图形呢。
罗马士兵冲进来让他跟他们走,他正沉浸在数学的世界里啊,就说等他把这道题解完。
那士兵哪管这个啊,直接就把他给杀了。
阿基米德死的时候还在地上画着他的几何图形呢,你说这对数学是多大的损失啊。
二、祖冲之的故事祖冲之在数学上的成就那也是响当当的。
那时候计算圆周率可不容易啊,没有啥高级的计算器。
祖冲之就靠着他那聪明的脑袋和一双勤劳的手。
他把圆切割成好多好多小块,就像切饼一样,然后一点点计算。
三、高斯的故事高斯小时候就是个数学小天才。
他上小学的时候,老师为了让学生们安静会儿,就出了一道超级难的数学题,1 + 2+3 + ……+100等于多少。
老师本以为这些小屁孩得算上好长时间呢。
结果高斯很快就举手说他算出来了。
老师都惊呆了,问他咋算的。
高斯就说啊,1加100等于101,2加99等于101,这样两两组合,一共有50组,那答案不就是50×101 = 5050嘛。
老师当时就知道这孩子不是一般人,后来高斯果然在数学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什么数论、代数、统计学等等方面都有他的身影,他就像数学界的一颗超级明星,闪闪发光。
四、欧几里得的故事欧几里得就一门心思地研究几何,把几何的知识整理得井井有条。
他从一些基本的定义、公理出发,一步步推导出各种各样的定理。
就像搭积木一样,一块一块地把几何的大厦给建立起来了,后世的几何学习都离不开他打下的基础。
五、华罗庚的故事华罗庚可真是个传奇人物。
他家里穷得叮当响,初中都没读完就辍学了。
但是他对数学那是爱得深沉啊。
他就自己在家自学数学,靠着几本数学书,像着了魔一样整天研究。
关于数学家的小故事

关于数学家的小故事数学家是指一些对数学有深入了解的人士,将其所学知识运用于其工作上(特别是解决数学问题)。
数学家专注于数、数据、集合、结构、空间、变化。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关于数学家的小故事5篇_有趣的数学家小故事,欢迎借鉴参考。
数学家的小故事一德国著名大科学家高斯(1777~1855)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
高斯在还不会讲话就自己学计算,在三岁时有一天晚上他看着父亲在算工钱时,还纠正父亲计算的错误。
有一天高斯的数学教师情绪低落的一天。
对同学们说:“你们今天替我算从1加2加3一直到100的和。
谁算不出来就罚他不能回家吃午饭。
”结果不到半个小时,小高斯拿起了他的石板走上前去。
“老师,答案是不是这样?”老师头也不抬,挥着那肥厚的手,说:“去,回去再算!错了。
”高斯却站着不动,把石板伸向老师面前:“老师!我想这个答案是对的。
”数学老师本来想怒吼起来,可是一看石板上写了这样的数:5050,他惊奇起来,这个8岁的小鬼怎么这样快就得到了答案呢?高斯解释他发现的一个方法,这个方法就是古时希腊人和中国人用来计算级数1+2+3+…+n的方法。
高斯的发现使老师觉得羞愧,觉得自己以前目空一切和轻视穷人家的孩子的观点是不对的。
他以后也认真教起书来,并且还常从城里买些数学书自己进修并借给高斯看。
在他的鼓励下,高斯以后便在数学上作了一些重要的研究了。
数学家的小故事二罗庚(1910——1982)出生于江苏太湖畔的金坛县,因出生时被父亲华老祥放于箩筐以图吉利,“进箩避邪,同庚百岁“,故取名罗庚。
华罗庚从小便贪玩,也喜欢凑热闹,只是功课平平,有时还不及格。
勉强上完小学,进了家乡的金坛中学,但仍贪玩,字又写得歪歪扭扭,做数学作业时倒时满认真地画来画去,但像涂鸦一般,所以上初中时的华罗庚仍不被老师喜欢的学生而且还常常挨戒尺。
金坛中学的一位名叫王维克的教员却独有慧眼,他研究了华罗庚涂鸦的本子才发现这许多涂改的地方正反映他解题时探索的多种路子。
名人数学家的故事

以下是一些关于名人数学家的故事:
1. 阿基米德:古希腊数学家阿基米德在洗澡时发现了浮力原理,他兴奋地跳出澡盆,裸身跑回家中,一路高喊:“我发现了!我发现了!”这个故事说明了阿基米德对于科学的热爱和执着。
2. 牛顿:英国数学家和物理学家牛顿在苹果树下休息时,被掉落的苹果砸中头部,从而启发了他对万有引力的思考。
这个故事展示了牛顿的观察力和对于自然现象的敏锐感知。
3. 高斯:德国数学家高斯在小学时,老师要求全班同学计算从1 加到100 的总和。
高斯很快就想出了一种简单的方法,他将数字从 1 到100 分成50 对,每对的和都是101,因此总和为5050。
这个故事展示了高斯的数学天赋和创新思维。
4. 陈景润:中国数学家陈景润在研究哥德巴赫猜想时,花费了数年时间,用了几麻袋的草稿纸,最终证明了这个猜想。
这个故事展示了陈景润的毅力和对数学的执着追求。
这些故事展示了这些数学家在探索数学领域时的独特思维和创新精神,他们的贡献对数学和科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0个中国数学家的故事

10个中国数学家的故事
1.赵爽:东汉末年,赵爽发明了“勾股圆方图”,即利用该图证明勾股定理,
为人类发展做出了贡献。
2.刘徽:魏晋时期,刘徽用“割圆术”计算圆周率,这一成果领先世界近千年。
3.祖冲之:南北朝时期,祖冲之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7位,这一成果领
先世界近千年。
4.王孝通:唐代数学家王孝通提出“缉古算经”,擅长天文历算,并首次提出
“十进位值制记数法”。
5.沈括:北宋时期,沈括在数学、天文历法、物理、化学、工程技术、军事、
经济学、音乐、文学等方面都有研究。
6.贾宪:北宋数学家贾宪发明“贾宪三角”,即二项式系数表,并提出了“贾宪
求积公式”。
7.杨辉:南宋数学家杨辉发现了“杨辉三角”,这是世界上第一个给出完整表
达二项式定理的系数规律的三角形。
8.秦九韶:南宋时期,秦九韶提出“秦九韶算法”,这是一种高效计算多项式
的方法。
9.徐光启:明代科学家徐光启翻译了欧几里德的《几何原本》,并提出了“徐
光启算法”,用于计算π的值。
10.李善兰:清代数学家李善兰创立了“李善兰恒等式”,这是第一个用中文表
述的等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岁时,苏步青赴日留学,并以第一名的成绩 考取东京高等工业学校,在那里他如饥似渴地学习 着。为国争光的信念驱使苏步青较早地进入了数学 的研究领域,在完成学业的同时,写了30多篇论文, 在微分几何方面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果,并于1931年 获得理学博士学位。获得博士之前,苏步青已在日 本帝国大学数学系当讲师,正当日本一个大学准备 聘他去任待遇优厚的副教授时,苏步青却决定回国, 回到抚育他成长的祖任教。回到浙大任教授的苏步 青,生活十分艰苦。面对困境,苏步青的回答是 “吃苦算得了什么,我甘心情愿,因为我选择了一 条正确的道路,这是一条爱国的光明之路啊!” 这就是老平阳县的一个山村里。 虽然家境清贫,可他父母省吃俭用,拼死拼活也要供他上 学。他在读初中时,对数学并不感兴趣,觉得数学太简单, 一学就懂。可量,后来的一堂数学课影响了他一生的道路。 那是苏步青上初三时,他就读浙江省六十中来了一 位刚从东京留学归来的教数学课的杨老师。第一堂课杨老 师没有讲数学,而是讲故事。他说:“当今世界,弱肉强 食,世界列强依仗船坚炮利,都想蚕食瓜分中国。中华亡 国灭种的危险迫在眉睫,振兴科学,发展实业,救亡图存, 在此一举。‘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座的每一位同学 都有责任。”他旁征博引,讲述了数学在现代科学技术发 展中的巨大作用。这堂课的最后一句话是:“为了救亡图 存,必须振兴科学。数学是科学的开路先锋,为了发展科 学,必须学好数学。”苏步青一生不知听过多少堂课,但 这一堂课使他终身难忘。
罗马军队被阻入城外达三年之久。最终, 于公元前212年,罗马人趁叙拉古城防务稍 有松懈,大举进攻闯入了城市。此时,75岁 的阿基米德正在潜心研究一道深奥的数学题, 一个罗马士兵闯入,用脚践踏了他所画的图 形,阿基米德愤怒地与之争论,残暴无知的 士兵举刀一挥,一位璀璨的科学巨星就此陨 落了。
华罗庚一瘸一跛地又去上工了,做的还是老本勤杂 工。一天的劳累,双腿已疼痛难忍,但是他咬咬牙,仍 然沉浸在数学王国的遨游中,把疼痛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对华罗庚来说,枯燥无味的阿拉伯数字就象一组奇妙无 比的音符,草稿纸的运算符号好比音乐演奏一样,给他 带来了无穷的乐趣。他坚信,只要顽强地坚持下去,自 学也能摘取数学王冠。由于他信心百倍地不懈努力,终 于有一天,他的一篇数学论文发表了。机遇垂青这位下 苦工夫的热心人。清华大学的数学教授熊庆来得知华罗 庚的研究成果和不幸遭遇后,邀请华罗庚到清华大学工 作,这就是为他成为数学家提供了广阔舞台。这就是至 今成为人们美谈的熊庆来睿智识英才的故事。 1985年, 75岁的华罗庚爷爷带着一丝微笑和欣慰离开了他追求了 一生的数学事业。他曾叮嘱人们不要忘记他曾是一位勤 杂工。
小高斯的回答使老师感到吃惊。因为他还是第 一次知道有这种算法。他惊喜的看着小高斯,好像 刚刚才认识这个穿着破烂不堪的,砌转工人的儿子。 不久,老师专门买了一本数学书送给小高斯, 鼓励他继续努力,还把小高斯推荐给当地教育局, 使他得到免费教育的待遇。后来,小高斯成了世界 著名的数学家。 人们为了纪念他,把他的这种计 算方法称为“高斯定理”。
数学家的故事
1785年,8岁的小高斯在德国农村的一所小学里 念一年级。 数学老师是城里来的。他有一个偏见,总觉得 农村孩子不如城里孩子聪明。不过,他对孩子们的 学习,还是严格要求的。他最讨厌在课堂上不专心 听讲、爱做小动作的学生,常常用鞭子敲打他们。 孩子们到爱听他的课,因为他经常讲一些非常有趣 的东西。 有一天,他出了一道算术题。他说:“你们算 一算,1加2加3,一直加到100等于多少?谁算不出 来,就不准回家吃饭。” 说完,他就坐在椅子上, 用目光巡视着趴在桌上演算的学生。
洗澡的故事 关于阿基米德,还流传着这样一段有趣的故事。相 传叙拉古赫农王让工匠替他做了一顶纯金的王冠,做好 后,国王疑心工匠在金冠中掺了假,但这顶金冠确与当 初交给金匠的纯金一样重,到底工匠有没有捣鬼呢?既 想检验真假,又不能破坏王冠,这个问题不仅难倒了国 王,也使诸大臣们面面相觑。 后来,国王请阿基米德来检验。最初,阿基米德也 是冥思苦想而不得要领。一天,他去澡堂洗澡,当他坐 进澡盆里时,看到水往外溢,同时感到身体被轻轻拖起。 他突然悟到可以用测定固体在水中排水量的办法,来确 定金冠的比重。他兴奋地跳出澡盆,连衣服都顾不得跑 了出去,大声喊着“尤里卡!尤里卡!”。(Eureka, 意思是“我知道了”)。
温室里难开出鲜艳芬芳耐寒傲雪的花儿。人只有经过 苦难磨练才有望获得成功!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爷爷的 成功就得益于他的坎坷经历。少年时代的华罗庚家境贫寒, 疾病缠身。18岁那年,华罗庚初中时代的王老师从外国学成 归来,出任金坛中学校长。华罗庚是他得意的门生。他一心 要接济华罗庚。不久,经王校长介绍,华罗庚到金坛中学做 了个勤杂工,负责收发信件、报纸做杂务。华罗庚做勤杂工 时,手脚勤快,每天忙忙碌碌地干完事就捧起数学课本学习。 王校长看在眼里,喜在心里。他为这位勤奋肯学的年轻人而 感到骄傲。 真是天有不测风雨。华罗庚被一场伤寒病拖垮, 医生作出“无法医救”的诊断。全家人悲痛万分,王校长更 是觉得十分惋惜。但是死神终究没有把他拽走,他又奇迹般 地活了过来,只是左腿僵硬,落下了终身残疾。
他经过了进一步的实验以后来到王宫,他把王冠 和同等重量的纯金放在盛满水的两个盆里,比较两盆 溢出来的水,发现放王冠的盆里溢出来的水比另一盆 多。这就说明王冠的体积比相同重量的纯金的体积大, 所以证明了王冠里掺进了其他金属。 这次试验的意义远远大过查出金匠欺骗国王,阿 基米德从中发现了浮力定律:物体在液体中所获得的 浮力,等于他所排出液体的重量。后来,该定律就被 命名为阿基米德定律。一直到现代,人们还在利用这 个原理计算物体比重和测定船舶载重量等。
不到一分钟的工夫,小高斯站了起来,手里举着小石板, 说:“老师,我算出来了......” 没等小高斯说完,老师就不耐烦的说:“不对!重新再 算!” 小高斯很快的检查了一遍,高声说:“老师,没错!”说 着走下座位,把小石板伸到老师面前。 老师低头一看,只见上面端端正正的写着“5050”,不禁 大吃一惊。他简直不敢相信,这样复杂的数学题,一个8岁的孩 子,用不到一分钟的时间就算出了正确的得数。要知道,他自 己算了一个多小时,算了三遍才把这道题算对的。他怀疑以前 别人让小高斯算过这道题。就问小高斯:“你是怎么算的?” 小高斯回答说:“我不是按照1、2、3的次序一个一个往上加的。 老师,你看,一头一尾的两个数的和都是一样的:1加100是 101,2加99时101,3加98也是101......一前一后的数相加,一 共有50个101,101乘50,得到5050。”
杨老师的课深深地打动了他,给他的思想注入了 新的兴奋剂。读书,不仅为了摆脱个人困境,而是要 拯救中国广大的苦难民众;读书,不仅是为了个人找 出路,而是为中华民族求新生。当天晚上,苏步青辗 转反侧,彻夜难眠。在杨老师的影响下,苏步青的兴 趣从文学转向了数学,并从此立下了“读书不忘救国, 救国不忘读书”的座右铭。一迷上数学,不管是酷暑 隆冬,霜晨雪夜,苏步青只知道读书、思考、解题、 演算,4年中演算了上万道数学习题。现在温州一中 (即当时省立十中)还珍藏着苏步青一本几何练习薄, 用毛笔书写,工工整整。中学毕业时,苏步青门门功 课都在90分以上。
爱国者阿基米德 在阿基米德晚年时,罗马军队入侵叙拉古, 阿基米德指导同胞们制造了很多攻击和防御的作战 武器。当侵略军首领马塞勒塞率众攻城时,他设计 的投石机把敌人打得哭爹喊娘。他制造的铁爪式起 重机,能将敌船提起并倒转…… 另一个难以置信的传说是,他曾率领叙拉 古人民手持凹面镜,将阳光聚焦在罗马军队的木制 战舰上,使它们焚烧起来。罗马士兵在这频频的打 击中已经心惊胆战,草木皆兵,一见到有绳索或木 头从城里扔出,他们就惊呼“阿基米德来了”,随 之抱头鼠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