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下中资银行跨国并购分析
2023年最新的跨国并购的优劣势分析范文(通用3篇)

2023年最新的跨国并购的优劣势分析范文(通用3篇)【篇1】跨国并购的优劣势分析 1、跨国并购大幅度降低了企业扩张的风险和成本。
投资新建的方式并不仅仅涉及到建设新的生产能力,企业还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资金获取稳定的原料来源,建立有效的销售渠道,开拓和争夺市场。
在并购情况下,企业可以充分利用原有企业的原料来源、销售渠道和市场份额,在资金市场方面也可利用原有企业的渠道融资,从而大大减少了发展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降低了风险和成本。
2、跨国并购节省了建厂时间。
对制造业来说,并购方式最基本的好处就是可以省掉建厂时间,迅速获得现成的生产要素,立即建立国外的产销据点。
因此,并购方式有利于企业迅速抓住市场机会。
因此,当迅速进入外国市场成为跨国公司投资的主要目标时,并购必然成为受到偏好的投资方式。
3、跨国并购能充分利用经验曲线效应。
企业通过并购,不但获得了原有企业的生产能力和各种资产,还获得了原有企业的经验,经验成本曲线效应对混合并购有着特别重要的作用。
在新的经营领域,经验往往是一种有效的进入壁垒。
通过混合并购,绕开进入壁垒而建立的混合一体化企业,其各部分可以实行经验分享,形成一种有力的竞争优势。
企业通过并购能够实现经验共享和互补,这种经验不仅包括经验曲线效应,也包括企业在技术、市场、专利、产品和管理等方面的特长,还包括优秀的企业文化。
企业通过并购可以将上述经验在各分部之间实现共享或取长补短,产生互补效应。
4、通过跨国并购能获得科学技术上的竞争优势。
科学技术在经济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产品成本、质量的竞争往往转化为科学技术上的竞争,因此,企业往往为了取得生产或产品技术上的优势而进行并购活动。
5、能够迅速进入东道国并占领市场。
跨国并购有效地降低了进入新行业的壁垒。
首先,企业在进入一个新的领域时,必然面临着现有企业的激烈反应,若小规模进入,又面临成本劣势。
其次,由于产品差异的原因,用户从原产品转向购买新进入者的产品时,需要支付高额转置费用,令新企业难以占领市场。
后危机时代中国企业海外投资面临的机遇、风险与对策

后危机时代中国企业海外投资面临的机遇、风险与对策李一文内容提要:全球金融危机给中国海外投资带来了难得的机遇。
但跨国投资也蕴藏着许多风险。
为避免金融危机带来的风险,中国政府与企业须采取相应的对策,抓住危机中的机遇,重点投资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优化政策环境,完善服务和监管体系;借鉴国际经验,重点建立投资促进和保护机制。
关键词:金融危机 风险 保护机制 海外投资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中国企业的不断壮大,很多国内企业具备了良好的海外投资条件,并且已经形成了一批海外投资的成功案例。
在全球遭遇金融危机之时,中国的央企,以雄厚的资本、超级的能量,纷纷出海,迅速地站在了全球各大经济体的门口,或买入资产,或增持股权。
但某些中国企业的海外投资也受到了巨大的损失。
如中国平安投资富通的亏损,280亿元人民币的投资到现在市值仅剩下10亿左右。
很显然,全球金融危机给中国企业海外投资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风险。
如何在危机中发现机遇和风险,并提出及时的应对良策,对指导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一、中国企业海外投资面临的机遇在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的今天,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海外投资、进出口、金融证券保险业、房地产业、旅游业、劳动就业、经济增长、经济地位等层面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特别是对我国企业的海外投资带来了难得的机遇。
面对这次国际市场动荡带给中国企业的裨益,对于正在走向国际化的中国企业来说,企业的优势在哪?面临的机遇在哪?1.国际金融风暴使得海外许多股市大幅缩水。
资产价格大幅下降,一些公司股票估值已居历史低位;一些公司为了渡过目前的难关,贱卖公司资产或控股权;一些国家大幅降低了外资进入门槛。
这些都为我国相关企业、机构创造了一系列海外直接或间接投资的潜在机会。
国际金融危机延续时间越长,破坏程度越大、经济恢复越慢,我国海外投资的潜在机会就会越多。
2.我国充裕的外汇储备为企业的海外投资提供了基础条件。
一定的外汇储备是一国进行经济调节、实现内外平衡的重要手段,在此次全球金融危机面前,冰岛、巴基斯坦、希腊等国由于外汇储备不足,几乎面临国家破产的境地,而我国凭借充裕的外汇储备,至少到目前为止各方面情况运行良好。
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融资:现状、问题及对策

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融资:现状、问题及对策摘要:跨国并购的融资是企业并购过程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直接关系到并购的最终成败。
和西方企业相比,我国企业可以选择的融资方式还比较有限。
并购企业应该充分利用国内和国际两个资本市场,并与金融监管机构和投资银行一起,寻求现有融资方式的发展和创新,保证并购融资乃至整个并购项目的顺利完成。
关键词:跨国并购;并购融资;融资方式;资本市场跨国并购是当代企业国际扩张的重要形式,也是近年来国际直接投资的最主要形式之一。
根据英国经济学家邓宁(john. h.dunning)的投资发展周期理论,一国的人均净对外投资额随着该国人均gdp 增长而变化。
按照这个曲线上,中国正处于曲线底部的上升阶段,有着强大的增长潜力。
特别是2008年以来,金融危机在全球不断蔓延,欧债美债风波此起彼伏,不少外国企业经营困难,资金紧张。
借此良机,中国企业积极抄底海外资产,并购活动非常活跃。
资料显示,2010年,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交易金额超过380亿美元,占当年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64.4%。
跨国并购的完成离不开巨额资金的支持。
在融资过程中,如果融资方式欠佳,可能造成融资成本上升,背上沉重的财务包袱,甚至可能致使并购方破产倒闭,所以如何选择适当的融资方案融资,企业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一、中国企业跨国并购融资的现状我们通过对2003年至2012年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部分统计,从不同侧面分析中国企业跨国并购融资的现状。
表中国企业2003-2012年跨国并购的部分统计资料来源:各项数据来源于中国并购交易网http://www. 1.并购规模不断增大尽管无法与国际上千亿美元的的大手笔并购相比较,但是随着实力的增强,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规模也逐步发展起来,单个并购规模逐渐增大。
到了2004年,仅联想集团以12.5亿美元收购ibm全球pc业务一项收购业务,就已经超过了2001年的全年并购总额。
2005年,中海油以185亿美元收购美国尤尼科公司功败垂成后,继续努力,在2012年7月以151亿美元的代价收购了加拿大大型能源企业尼克森石油公司,这预示着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步伐已越来越大。
外国银行并购给中国银行业带来的思考

外国银行并购给中国银行业带来的思考随着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速,不同国家之间银行业的并购已经成为一个不可避免的趋势。
近年来,许多外国银行纷纷进入中国,并开始寻求在中国银行业中的并购机会。
然而,这一并购趋势给中国银行业带来了一些思考和挑战。
一、外国银行并购的好处1. 市场扩张与优化资源外国银行并购可以帮助中国银行拓宽国际市场,扩大业务规模,同时可以获得跨国业务经验与技术,提高自身竞争力,优化资源配置与利用。
这些优势可以使并购后的银行实现规模和质量的双重提升,进而掌握更大的市场份额和更高的市场竞争力,实现快速而稳健的发展。
2. 跨国业务转移与协同发展外国银行在中国的并购还可以实现跨国业务的转移,通过融合两国银行的业务体系,实现跨境支付、跨境贸易金融、跨境理财等领域的协同发展,打破当地银行的固有思维习惯和沉淀,推动行业创新与发展。
3. 融合文化与国际化外国银行在并购中将与中国本土银行融合,这也意味着两种不同文化的融合。
银行业是文化和人才密集型的行业,不同文化和背景的员工可以为银行注入新的思维和活力,同时加速对中国银行业国际化的推动,同时为未来形成银行业转型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二、外国银行并购的挑战1. 法规限制中国的银行业市场和外来资本并购的准入机制受到限制,银行业市场对外资的开放程度还有待完善,这也是中国银行业在面对外国银行并购时的一大挑战。
2. 舆论压力和反垄断管控在外国银行并购的过程中,往往面临舆论压力和反垄断审查等管控机制,这会给银行合并造成新的挑战,需要双方共同协调和推动。
3. 本土银行品牌与受访者接受度在外资并购中,银行品牌和本土银行的受访者接受度也是一个问题。
外国银行的品牌不如国内银行来得出名,若想要继续保持本土银行的品牌优势,则应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异质文化的冲击,同时加强本土化经营和服务,更好地顺应中国商业环境。
三、未来建议1.深入调研并提高准入门槛通过对中国银行业市场前景进行深入调研,推动金融体制改革,进一步提高外资获得银行牌照和并购的门槛。
金融危机后中国银行业海外并购绩效研究

一
、
文献回顾
国 内外许 多学者 运用事 件研究法 考察 了并 购行 为 的绩 效 。张文 璋 等 ( 0 2 对 各 种 不 同 事件 期 长 20 ) 度 的平 均超常 收益 变化 趋 势进 行 分析 , 现 它们 在 发 事件公告 日前 后 A 的变 化趋 势 基 本 相 同 , 显 著 R 且 大于零 , 市场从 总体上对 并购事 件做 出了积极反 应 。 李 善 民等 ( 0 2 分 析 了 19 2 0 20 ) 9 9~ 0 0年 16家 并 购 9 企业在 (一1 , 0 内 的 C R值 , 实 了并 购 能 0 +3 ) A 证 给 企业 股东 带来显著 的财 富增 加 。 由于 中国的海外 并 购仍 处 于起 步 阶段 , 现有研究 仍 以现状分 析 、 险 风 测评 和调控 为 主 , 分析 绩 效 的 文献 并 不 是 很 多 。 而 廉思等 (0 7 以 2 0 2 0 2 0 ) 0 1~ 0 6年 2 9起海 外并 购案件 为研究 对象 , 为并购 前后 4 认 1天 内样本 公 司的股东 总体上 获得 了 5 7 % 的 累积 超额 收益 。王化 成 等 .1
N: 0
:0!! : N:
金 融 危 机 后 中 国银 行 业 海 外 并 购 绩 效 研 究
叶小莉 , 李文耀
( 大连理工大学 , 辽宁 大连 1 o4 t 2) 6
招商银行收购永隆银行案例分析

招商银行并购永隆银行案例分析自从2007年“次贷”危机爆发以来,国际经济金融形势复杂多变,全球金融机构频繁爆出巨额投资及交易亏损信息。
国内外金融机构也出现了并购热潮,其中比较引人瞩目的国内银行并购案例招商银行并购永隆银行。
2008年5月30日招商银行正式与永隆银行控股股东伍氏家族签署买卖协议,议定以每股156.5港元的价格有条件并购永隆银行53.12%的股权。
这是招行历史上首次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并购,也是国内迄今最大、香港近7年来最大的银行控股权并购案例。
招商银行并购永隆银行始末永隆银行受到“次贷”危机的牵连2008年一季度出现巨额亏损,经营难以维持。
2008年3月20日永隆伍氏家族宣布出售其所持永隆银行53.12%的股份。
公告一经发出就引发多家银行竞标。
招商银行在与其它竞投方首轮竞标中宣告失败,退出竞标。
但随后不久,经由其财务顾问摩根大通牵线搭桥,招商银行管理层与永隆银行创始人伍氏家族取得联系并表示了明确的合作意图。
6月初招行公告于 5 月30日已与永隆银行的三大股东签署股份买卖协议。
根据协议,招行将以156.5港元/股的价格并购永隆银行53.12%的股份。
10月招行要约协议并购落定,招行为此次并购需要支付363亿港币的现金。
两家银行简介及优劣势分析永隆银行成立于1933年,是香港历史最悠久的银行之一。
永隆银行不仅提供全面银行服务还通过全资附属公司提供租购贷款、物业信迁、受迁代管、保险代理、经纪及顾问、期货证券经纪服务。
该行是香港一家中等规模老牌银行,总资产排名香港本土银行第4位、香港上市银行第10位。
在发展历程中经历了多次金融危机和经济波动的考验,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永隆银行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一是在国际化经营方面经验比较丰富。
二是积累了混业经营的经验。
永隆银行是典型的银行控股集团,旗下拥有保险、财务、证券、信托、期货等多家全资子公司,业务范围涵盖多个领域。
三是作为香港本地的一家老牌银行,永隆银行在香港拥有广泛的分销渠道和稳定的客户群体,建立了良好的声誉和品牌。
浅谈后危机时代我国资源类行业跨国并购

浅谈后危机时代我国资源类行业跨国并购【摘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对于各种主要资源的需求急剧增长,但国内资源供应和上升的空间却很小。
截至2011年底,我国外汇储备达31811.48亿美元,需大力开展对外投资。
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走出去”,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市场、两种资源。
其中,跨国并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而在跨国并购中,资源类企业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金额上都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金融危机形势下,国际资源价格相对缩水,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浪潮已然形成。
【关键词】金融危机资源类行业跨国并购一、资源类行业跨国并购的必要性(1)国外经验的指引。
terence e. cooke(1986)认为,为了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迅速扩大经济规模,获取价格控制权垄断地位或提高竞争力抗衡垄断,并购是一种重要手段。
占据世界资源舞台主角地位的跨国资源类大公司,几乎都是经过数次的并购整合而成长起来的。
美国标准石油公司、米塔尔钢铁公司、洛克菲勒标准石油公司等都是通过并购形成的。
(2)中国资源类行业现状。
国内供给和需求缺口呈上升趋势。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高投入、高耗能、高排放和高污染的经济增长模式使得国内资源供应紧张。
据《2011年中国国土资源公报》显示,2011年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达到56.7%,2011年原油进口量达到25378万吨,铁矿石对外依存度56.4%(见图1)。
然而国内资源很难实现可持续供给。
截止2011年底,全国石油剩余可采储量为13.7万亿吨。
我国传统高产油田大都进入了开采中晚期,开采难度大。
新发现的油田趋于更小、更深、更薄,且很多位于沙漠、滩海、沼泽等地区。
我国资源类行业跨国并购的实力增强。
资源类行业跨国并购的主体几乎都是大型国有资源类企业。
随着国企改革的深化,国有企业结束了长达几十年的亏损局面,进入扩张时期。
国有和民营资源类企业的整体实力和并购能力大幅增强,这是中国资源类企业进行跨国并购的内因所在。
二、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资源类行业跨国并购的机遇(1)国际环境为我国资源类企业跨国并购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摘要:经济全球化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最根本的特征和发展趋势,世界贸易和国际投资无一不被纳入到全球经济体系之中。
而跨国公司又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跨国公司的海外投资行为和战略调整已对世界经济和东道国产生了重要影响。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和国力的不断增强,中国企业跨国投资蓬勃发展,已经成为主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力量。
中国企业在跨国并购的征途中虽取得了一些成果和经验,但也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阻碍了企业国际化的发展。
本文从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三方面,对中国企业跨国并购进行分析,希望能为中国走向海外提供更好的发展平台。
关键词:跨国并购;现状;问题;措施The present situation,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Chineseenterprises transnational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Abstract:Globalization has become the most fundamental characteristics and development trend in today's world economy, world trade and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are covered by the global economic system. And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in the process of global economic integration has played a pivotal role, overseas investment behavior and the strategic adjustment of multinational company has an important influence on the world economy and the host country.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reform and opening up , vigorous development of Chinese enterprises transnational investment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force in active participation in economic globalization. Chinese enterprises in cross-border although made some achievements and experience, but there are also many problems, these problems hindered the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 internationalization. This article from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Chinese enterprises transnational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problems and strategy three aspects, to analyze Chinese enterprises transnational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and hope to provide better development platform for China .Key words:Transnational merger and acquisition present situation questions countermeasure目录一、引言 (1)二、文献综述 (1)三、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现状 (2)(一)跨国并购规模扩大 (2)(二)跨国收购主体多元化 (2)(三)并购主要以横向并购为主 (3)三、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存在的问题 (3)(一)融资渠道窄 (3)(二)并购之后整合能力较差 (4)(三)国内缺乏熟悉跨国并购的咨询服务中介机构 (4)(四)国内管理制度存在缺陷 (4)(五)对跨国并购缺乏充分论证,对并购对象缺乏深入调查 (4)四、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对策 (4)(一)拓宽融资渠道,提高企业融资能力 (5)(二)大力开发、培养跨国经营人才 (5)(三)加大政府政策的支持 (5)(四)重视并购后的整合 (5)(五)加快建立和完善国内中介服务体系 (6)(六)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 (6)结论 (6)参考文献 (7)引言跨国并购是跨国兼并和跨国收购的合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融危机下中资银行跨国并购分析
【摘要】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导致主要发达国
家的金融业受到了较大冲击,而大部分新兴市场国家的金融机构受
影响相对较小。本文在金融危机背景下,以招商银行并购永隆银行
为例,主要对其并购从原因、过程、效应三方面展开分析,最后综
合评价该跨国并购,并得出对中资银行海外并购的启示。
【关键词】 金融危机 银行 并购
一、并购案例概况
1、并购双方简介。招商银行成立于1987年4月8日,是我国第
一家完全由企业法人持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其总部在深圳,在珠
三角的机构和业务占40%的比重,享有“中国最佳银行”称号。
永隆银行成立于1933年,是香港历史悠久的家族型企业,主要
业务是提供零售及企业银行,信贷,证券及期货买卖,个人理财,
信托与物业管理,强积金及保险等金融服务,在香港,中国大陆及
海外共有分行及代表处42间。截至2008年3月末,总资产为港币
963.09亿元,负债总额为港币846.35亿元,净资产为港币116.73
亿元。其规模在香港银行业中属于中等偏小,且近年的发展已成乏
力之势。2008年3月,受全球金融危机负面影响,永隆银行未来的
经营环境并不理想。
2、并购过程。2008年3月20日永隆银行伍氏家族宣布,出售其
所持永隆银行53.12%的股份,引发多家银行出价竞标,永隆股票随
即大涨。同年3月底,招商银行在与其他竞投方首轮竞标中宣告失
败,退出竞标。同年5月,首轮竞购即被淘汰的招行再入战局,以
156.5港元每股——高于永隆银行3倍账面价值的价格收购永隆银
行53.12%的股份。2008年6月27日,招商银行股东大会通过收购
案。2009年1月16日,招商银行完成对香港永隆银行的强制性收
购,永隆银行成为招商银行直接全资附属公司。从2009年1月16
日上午起,永隆银行股份将撤回其在香港联交所的上市地位。
二、并购原因分析
1、区域选择。香港一直以来是国内对外贸易的重要窗口,招商
银行收购永隆银行是一项重大的战略行动。在香港上市的6家中资
银行中,招行的香港业务部门是最弱的,招商银行诞生于深圳,这
一区域的大多数个人客户有跨境金融需求,而招商银行在香港只有
一家分行,且只能做批发业务,无法满足这些客户的需求。而永隆
银行与招行的经营管理风格十分契合,如注重品牌、营业收入结构
类似、客户地理位置互补等。在这样的背景下,并购在香港拥有比
较广泛的分销网络和综合化经营牌照齐备的永隆银行,无疑可以取
得最大的边际效应,对扩大香港业务、加快国际化进程、深入推进
经营战略调整,以及为客户提供更全面、更优质的境内外一体化金
融服务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2、时机选择。在并购的过程中,定价在不同市场条件下变化很
大,因此并购时机非常重要。一般来说,在市场不景气的时候是比
较好的。招商银行在提出并购永隆银行后的两个多月时间里,永隆
银行的股价几乎翻倍,上涨到现在的153.5 港元。但全球的金融危
机已经影响到香港市场,恒生指数出现大幅下跌,银行板块个股更
是大幅下挫,如果按照跌幅的平均值计算,永隆银行的股价至08
年11月底大概为90.01港元,招商银行此次并购账面将损失150
亿港元。所以,从并购时机来看,招商银行并购永隆银行的并购成
本较高。
质疑高价收购的,实际上只考虑了买方。雷曼兄弟倒闭后,香港
金融股价虽有下跌,那时收购成本看似较低,但卖方在那个价格水
平上很有可能改变策略,不再卖出,下一个合适收购的时间窗口不
知道什么时候会再打开。在金融危机之前,国际上对中国金融企业
走出去总是设置了重重关卡;而危机中,他们则欢迎中国金融资本
前往投资,并且成为新风尚。因此这一场金融危机遂演变成为包括
招商银行在内的中国银行业,提供了进军国际市场,实现国际化战
略的重要契机。因此,对于招商银行而言,能够在香港市场以100%
全面控股的收购机会非常难得。
三、评价与启示
1、案例的综合评价
(1)我国商业银行已经完成的并购大部分都发生在香港地区,
在中国商业银行国际化经营的战略规划中,香港始终占有重要的一
席之地,这个战略地位在未来会得以加强。香港是著名的国际金融
中心,经济自由化和开放程度都很高,与中国内地的经贸联系日益
密切,金融资源配置十分合理,金融监管比较严格,而且香港和东
南亚成熟地区与我们国家文化最为接近,地域最为临近,贸易往来
频繁,金融市场相对发达,法律法规相对完善,这样有助于带来更
多的金融资源和业务机会,降低文化融合的难度和经营风险,为进
入更高端的市场打下基础。这也是永隆银行作为一家中小银行,却
引得众多银行竞相收购的原因所在。
(2)从财务角度看,永隆银行的收购价格的确偏高,但考虑到
香港银行控股权的稀缺性等因素,这一价格仍具备合理性,不可否
认,此次招行收购永隆银行会在短期给招行带来较严重的财务压
力,但长期的战略效应所带来的“控制权溢价”和“牌照优势”
3、从并购整合管理来看,招行对永隆银行的整合倾向于渐进平
稳过渡的方式,坚持和而不同、优势互补的整合思路。
2、金融危机下银行业并购启示
本次危机给部分发展中国家的金融机构海外扩张带来了一定的
机遇。同时,危机中开展的并购重组面临的风险也较非危机时期要
高。我国金融机构应当密切跟踪国内外市场变化,在控制风险的同
时,尽可能地抓住金融危机带来的难得机遇,开展并购活动以壮大
自身实力。
海外并购也是我国银行业国际化经营战略下的必然选择,中资银
行在制定海外业务发展战略中,要处理好与外资银行合作的三个关
系:一是境内外两个市场统筹兼顾的关系;而是国际金融中心和潜
力市场布局的关系;三是境内外业务和客户协调之间的关系。此外,
要准确把握全球与区域发展环境,找准适合自己的业务领域和并购
对象进行拓展,科学组织并购整合,以发挥1+1〉2的协同效应。
参考文献:
[1] 白涛,任建军.银行业并购重组的国际经验及我国银行业
的 并购重组[j].金融论坛,2003,(7)
[2] 葛兆强.银行并购、商业银行成长与我国银行业发展[j].
国 际金融研究,2005,(2).
[3] 胡挺,刘娥平.中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经济后果研究[j].
金 融论坛,2009,(12).
[4] 胡燕.中资银行海外并购现状探析[j].技术与市场,
2009,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