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混凝土组合梁2015

合集下载

钢一混凝土组合梁施工技术

钢一混凝土组合梁施工技术

钢一混凝土组合梁施工技术嘿,咱今儿就来聊聊钢一混凝土组合梁施工技术。

这可真是个了不起的玩意儿啊!你想想看,那钢和混凝土,就像两个好兄弟,各自有各自的本事,结合在一起那就是强强联手啊!钢呢,坚固又有韧性,就像个大力士,能扛起好多重量;混凝土呢,稳重踏实,像个可靠的卫士。

它们组合在一起,那建筑就变得既牢固又可靠啦。

施工的时候啊,可得小心谨慎。

就好比搭积木,得一块一块稳稳地放好。

首先呢,得把钢构件准备好,这就像是给房子搭骨架,得保证这骨架结实、笔直。

然后就是安装啦,这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安好的,得找好位置,不能有一点儿偏差。

这要是歪了一点儿,那可就麻烦大啦!接着就是混凝土的事儿了。

这混凝土可不能瞎糊弄,得按照比例调好,稀了稠了都不行。

就像做饭一样,盐放多了咸,放少了没味。

然后要精心浇灌,让它和钢构件紧紧拥抱在一起,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

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个细节都不能马虎。

焊接得牢固吧?螺栓得拧紧吧?这些看似小小的事情,可都关系到整个工程的质量呢!要是不认真对待,那以后出了问题可就追悔莫及啦。

你说这钢一混凝土组合梁施工技术是不是很神奇?它让建筑变得更加坚固耐用,能为我们遮风挡雨。

这就像是一个魔法,把钢和混凝土变成了一座坚固的城堡。

而且啊,这项技术还在不断发展进步呢!就像我们人一样,要不断学习,不断成长。

说不定以后还会有更厉害的材料、更先进的施工方法出现呢!到时候,我们的建筑会变得更加了不起。

咱再回过头来想想,要是没有这项技术,那得少建多少漂亮的高楼大厦啊!那些宏伟的桥梁、壮观的场馆又怎么能出现呢?所以说啊,这钢一混凝土组合梁施工技术可真是太重要啦!它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更加丰富多彩。

总之呢,钢一混凝土组合梁施工技术就是建筑领域的一颗璀璨明星,照亮了我们的生活。

我们可得好好珍惜它,让它为我们创造出更多的奇迹呀!。

钢混凝土组合梁施工的关键技术

钢混凝土组合梁施工的关键技术

所示。
湿 状 况 (漆应呈润湿状态,无 流 挂 现 象 ),调整喷枪以补涂
3. 4 钢 筋 质 量
难以喷涂的部位,凹 角 (滴 水 檐 )和 凸 沿 (圆弧角)等采用
控制
刷 涂 方 法 ,刷 涂 厚 度 要 与 设 计 要 求 相 符 。② 细 腻 子 喷 涂 后 ,
(1)
加强控
涂 装 环 氧 树 脂 以 封 闭 底 漆 ,封 闭 底 漆 可 封 闭 底 层 的 水 分 和 碱
(4)
钢 筋 绑 扎 。为 确 保 钢 筋 位 置 准 确 稳 定 ,翼缘环形
(2)
支座处划出十字中心线,设置好支座垫石后于该
钢筋绑扎时需采用钢筋定位辅助。
处 安 装 支 座 ,调 整 支 座 板 十 字 中 心 线 ,确 保 与 垫 石 的 十 字 线
(5)
混 凝 土 浇 筑 。依 据 规 范 合 理 浇 筑 ,控制浇筑速度
调 整 好 分 段 接 头 位 置 ,不 宜 设 在 应 力 最 大 处 。
(3)
桥 梁 主 体 结 构 选 择 Q345q E 级 钢 ,此类材料应由
同一厂家提供, 以保证各批次材料质量统一。每 1 0 个批号
抽 检 1 组,检验质量,任何不符合规范的材料均不可投入
(2)
桥梁下部及基础:通 过 C5 0 小石子混凝土施工支
崖 窖 沟 大 桥 跨 径 组 合 为 (21+2X 40+29) m+
损伤。
(3X 26) m+ l X 22m+ l X 60m+l X 22m, 起 讫 桩 号 为 K 16+358.656〜 K 16+677.656,桥 梁 总 长 度 319m 。桥梁结构 体 系 中 ,钢 混 凝 土 组 合 梁 应 用 于 上 部 结 构 第 四 联 处 。桥梁平 面 位 于 R=760m 的左偏圆曲线上,墩台径向布置。

钢箱混凝土板组合梁设计说明

钢箱混凝土板组合梁设计说明

钢箱混凝土板组合梁设计说明一、概述本桥平面位于R=820右偏圆曲线上,纵面位于2.58%的上坡上,桥梁中心桩号为N5K111+763,本桥主桥采用跨径组合为:1×76m 钢箱混凝土板组合梁,起点桩号为N5K111+724.5,终点桩号为N5K111+801.5,桥台下部采用扩大基础。

二、设计规范与技术标准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2、《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交公路发【2007】358 号)3、《公路工程水文勘测设计规范》(JTG C30-2002)4、《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15)5、《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范》(JTG D61-2005)6、《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3362-2018)7、《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8、《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T B02-01-2008)9、《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JTG D81-2017)10、《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细则》(JTG/T D81-2017)11、《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12、《公路交通安全设施施工规范》(JTG F71-2006)13、《公路工程混凝土结构防腐蚀技术规范》(JTG/T B07-01-2006)14、《公路钢结构桥梁设计规范》(JTG D64-2015)15、《公路钢混组合桥梁设计与施工规范》(JTG/T D64-01-2015)16、《钢-混凝土组合桥梁设计规范》(GB50917-2013)17、《公路桥梁钢结构防腐涂装技术条件》JT/T 722-200818、《钢筋混凝土用钢第二部分:热轧带肋钢筋》(GB1499.2-2007)19、《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GB/T 1591-2008)20、《公路桥梁盆式支座》(JT/T 391-2009)21、《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1722、《铁路钢桥制造规范》Q/CR 9211-201523、《钢结构焊接规范》(GB 50661-2011)24、《钢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 50755-2012)25、《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5-2012)26、《桥梁用结构钢》(GB714-2015)三、技术标准1、设计荷载:公路-Ⅰ级2、桥面宽度:0.5 米(护栏)+11.25 米(行车道)+0.5 米(护栏)=12.25 米3、桥面铺装:10cm 厚沥青混凝土桥面铺装+防水层+18cm 厚C50钢纤维混凝土桥面板;3、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3g4、环境类别:I类四、主要材料1、混凝土(1)桥面采用C50钢纤维混凝土,垫石为C50小石子混凝土,墩台盖梁、承台、挡块及桥台背墙、搭板、护栏均为C30混凝土,扩大基础采用C25片石混凝土,台背回填采用C25混凝土。

钢--混凝土组合梁的概述和发展历史

钢--混凝土组合梁的概述和发展历史

钢-混凝土叠合板连续组合梁
1995
北京 西客站工程
预应力钢-混凝土组合梁
1998
上海 金贸大厦
钢-混凝土组合梁
2000
深圳 赛格广场
图(1.4) 钢-混凝土组合梁
2000
芜湖 芜湖长江大桥
预应力混凝土板与钢桁架组合梁
2002
沈阳 沈阳市东西干道高架桥
钢-混凝土组合梁
2004
北京 LG 大楼(在建)
钢-混凝土组合梁
组合梁在我国的研究起步比较晚。在改革开放以前,虽有少数工程曾经应用过钢-混凝 土组合梁,如武汉长江大桥,但当时未考虑组合效应而仅仅把它作为强度储备而提高安全度 或者是为了方便施工而己,当时我国有关设计规范都未涉及钢-混凝土组合梁的设计内容。 1978 年以来,原郑州丁学院、原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山西省电力勘测设计院、华北电力
截面设计方法
内力分析方法
宽厚比要求
备注
连续梁:塑性机构分析法
I 类截面
满足塑性分析 4 条件
简支梁
II,I 类截面
塑性设计
等截面模型+弯矩调幅法 30% I 类截面 等截面模型+弯矩调幅法 20% II 类截面
满足塑性分析 4 条件
变截面模型+弯矩调幅法 15% I 类截面
规范方法
变截面模型+弯矩调幅法 10% II 类截面
2 长期效应 4 混 凝 土 纵 向 剪 切
组 合 下 的 面计算
组 合 下 的 面计算
挠度
挠度
决定调幅效果的截面分类按照钢结构设计规范如表(1.3)所示:
表 1.3 组合截面的分类 [9]
截面类型
翼缘
腹板
I 类截面 塑性设计 1:要求塑 性铰有转动能力

组合结构设计原理 第2版 第6章 钢-混凝土组合梁

组合结构设计原理 第2版 第6章 钢-混凝土组合梁
钢与混凝土组合结构设计原理
第六章 钢-混凝土组合梁
主讲人
目录
content
6.1 钢-混凝土组合梁的概念和特点 6.2 组合梁的构造要求 6.3 组合梁的设计方法 6.4 简支组合梁的弹性设计方法 6.5 简支组合梁的塑性设计方法 6.6 组合梁的纵向抗剪计算 6.7 组合梁抗剪连接件的计算 66.8 组合梁的变形计算 6.9 连续组合梁设计方法 本章小结
由混凝土板和钢梁组成的楼盖中,如果在两者交界面处没有连接构造措施,在弯矩作用下,混凝土板截面和 钢梁截面的弯曲变形相互独立,各自有其中和轴。如果忽略交界面处的摩擦力,两者之间必定发生相对水平滑移 错动,因此其受弯承载力为混凝土板受弯承载力和钢梁受弯承载力之和,这种梁称为非组合梁(图6-1)。
(a)交界面的滑移错动
(a)交界面的滑移错动
(b)交界面应力
应变
弹性应力 塑性应力
(c)截面应力、应变分布示意图
图6-2 组合梁受力情况及截面应力、应变分布示意图
剪应力
当钢梁与混凝土板间设置的抗剪连接件数量较少,受剪承载力不足时,梁在弯矩作用下的受力状态介于非组 合梁和组合梁之间,混凝土翼板和钢梁上翼缘交界面处产生一定的相互滑移,这种梁称为部分抗剪连接组合梁。 相应设置了足够数量抗剪连接件的组合梁也称为完全抗剪连接组合梁。部分抗剪连接组合梁的受弯承载力和刚度 介于非组合梁和完全抗剪连接组合梁之间。一般用于跨度不超过20m,以承受静力荷载为主、且没有太大集中荷 载的等截面组合梁。在满足设计要求的情况下,采用部分抗剪连接也可以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6.1 钢-混凝土组合梁的概念和特点
6.1.1 钢-混凝土组合梁的概念
组合梁有两类:一种是将钢筋混凝土板锚固在钢梁上形成的组合梁(Composite Beam);另一种是将型钢 或焊接钢骨架埋入钢筋混凝土梁而形成的组合梁,又称为型钢混凝土梁(Steel Reinforced Concrete Beam,或 Concrete Encased Steel Beam)。本章介绍的组合梁是指第一种钢-混凝土组合梁。

钢-混凝土组合梁.详解

钢-混凝土组合梁.详解

29
§ 3.3 组合梁试验结果分析
3.3.1 组合梁正截面受力性能
由试验结果知;从加荷到破坏,组合梁 正截面经历弹性、弹塑性和塑性三个受力阶 段,见图3.3.1
塑性 弹塑性 A 弹性
B
30
31
简支组合梁破坏形态
32
连续组合梁破坏形态
33
3.3.1
1、弹性阶段
组合梁正截面受力性能
在荷载作用初期,组合梁整体工作性能良好,荷载-变形曲 线基本上呈线性增长,当荷载达极限荷载的50%左右时,钢梁的 下翼缘开始屈服,而钢梁其它部分还有还处于弹性工作状态 2、弹塑性阶段 加荷至混凝土翼缘板板底开裂后,钢梁的应变速率加快,组 合梁的变形增长速度大于荷载的增长速度,荷载-变形曲线开始 偏离原来的直线。当钢梁下翼缘达到曲服后,组合梁的挠度变形
y0
Ay A
i i
i
(3.4.3)
Ai ——第个单元的截面面积,对混凝土单元 需将其换算成钢材单元进行计算 ; yi ——第个单元重心轴距截面顶边得距离。
当考虑混凝土得徐变影响时,应将公式3.4.2 代入公式3.4.3进行计算,即可求得考虑混凝土徐 变影响的组合截面的重心轴距组合截面顶边的距 c y 离,并用 0 表示。
22
3.1.4
组合梁的施工方法
2. 施工阶段组合梁下设临时支撑
施工阶段在组合梁下设置临时支撑,临时支撑的数量根据组合梁的跨度大小
来确定,当跨度L大于7m时,支撑不应少于3个,当跨度L小于7m时,可设置 1~2个支撑。支撑设置的精确数量应根据施工阶段的变形来确定。这时,组合梁 不必进行施工阶段的计算,按使用阶段进行计算,全部荷载均由组合梁承受。设 置临时支撑可以减少组合梁在使用阶段的挠度,但需要较多的连接件来抵抗钢梁 与混凝土板之间的相对滑移。

《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第5章 型钢混凝土梁

《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第5章   型钢混凝土梁


《钢骨混凝土结构设计规程》YB9082-97 《钢骨混凝土结构设计规程》YB 9082-2006

《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楼盖设计与施工规程》YB9238-92 《钢-混凝土组合结构设计规范》DL/T5085-1999 《钢管混凝土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CECS28:90 —圆
《矩形钢管混凝土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CECS159:2004 —方 CECS 230-2008 《高层建筑钢混凝土混合结构设计规程》
32
5.3.2 型钢混凝土梁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ss M by sWss f ss
式中
Wss —钢骨截面的弹性抵抗矩;
s —钢骨截面塑性发展系数,对工字形截面的钢
骨 s 1.05
f ss —钢骨材料的抗压、抗拉强度设计值;
3)钢筋混凝土部分受弯承载力 M bu a.型钢混凝土梁的钢筋混凝土部分,见图5.3.5,其 受弯承载力按下列公式计算:
sv≥0.30 sv
ft/fyv ft/fy
≥0.28 ft/fyv
sv≥0.26
15
5.2.5 截面尺寸
1. 型钢混凝土梁的截面宽度不应小于300mm,主要是
为了浇筑混凝土方便。
2. 为了确保梁的抗扭和侧向稳定,梁截面高度不宜大于
其截面宽度的4倍,且不宜大于梁净跨的1/4。
5.2.6 混凝土强度等级 型钢混凝土梁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30。
12
5.2.3
纵向受力钢筋
1.型钢混凝土梁中的纵向受力钢筋宜采用HRB335与HRB400级热轧钢 筋。
2.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宜大于0.3%。
3.梁的受拉侧和受压侧纵向钢筋配置均不宜超过两排,且第二排只 能在梁的两侧设置钢筋,以免影响梁底部混凝土浇筑的密实性.

钢与混凝土组合梁

钢与混凝土组合梁

(2)抗剪连接件必须具有一定的柔性,即理想的塑性 状态,此外,混凝土强度等级不能高于C40,栓钉 工作时全截面进入塑性状态; (3)钢梁与混凝土翼板间产生相对滑移,以致在截 面的应变图中混凝土翼板与钢梁有各自的中和轴。 2.计算公式 部分抗剪连接组合梁在正弯矩区段的抗弯强度计 算应符合:
x nr N /(be fc )
钢与混凝土组合梁
一、组合结构的特点 二、一般规定 三、组合梁设计 四、抗剪连接件计算 五、挠度计算 六、构造要求
一、组合结构的特点
在结构钢材上、四周或内部浇灌混凝土,使混凝 土与钢结构形成整体而共同受力,称为钢—混凝土组 合结构。组合结构具有承载能力高,刚度较大,稳定 性、抗疲劳和抗震性能较好,综合经济效益好等优点 。 国内外常用的组合结构有:压型钢板-混凝土组 合楼板、钢-混凝土组合梁、型钢混凝土结构、圆形 或方形钢管混凝土结构和外包钢筋混凝土结构等。
I0 I
I cf
E
六、构造要求 (一)尺寸和配筋 组合梁截面高度不宜超过钢梁截面高度的2.5 倍;混凝土板托高度不宜超过翼板厚度的1.5倍; 板托的顶面宽度不宜小于钢梁上翼缘宽度与1.5倍 高度之和。
(二)抗剪连接件 1.栓钉连接件钉头下表面或槽钢连接件上翼缘下表面 高出翼板底部钢筋顶面不宜小于30mm。 2.连接件沿梁跨度方向的最大间距不应大于混凝土翼
1.受正弯矩的组合梁截面; 2. Ast f st 0.15 Af 的受负弯矩的组合梁截面。
四、抗剪连接件计算
(一)一般计算 一个抗剪连接件的承载力设计值由下式确定: 1.圆柱头焊钉(栓钉)连接件:
N 0.43 As Ec fc 0.7 As f
c v
2.槽钢连接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钢-混凝土组合梁2015钢-混凝土组合梁(以下简称组合梁)是在钢结构和混凝土结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梁,通常其肋部采用钢梁,翼板采用混凝土板,两者间用抗剪连接件或开孔钢板连成整体。

抗剪连接件是钢梁与混凝土板共同工作的基础,它沿钢梁与混凝土板的交界面设置。

两种材料按组合梁的形式结合在一起,可以避免各自的缺点,充分发挥两种材料的优势,形成强度高、刚度大、延性好的结构形式。

近几年,钢-混凝土组合梁在我国的应用实践表明,它不仅可以很好地满足结构的功能要求,而且还具有良好的技术经济效益。

钢-混凝土组合梁的特点钢-混凝土组合梁可以广泛的用于建筑结构和桥梁结构等领域。

对比钢梁和钢筋混凝土梁,钢-混凝土组合梁具有以下主要特点:(1)由于混凝土板与钢梁共同工作,可以充分发挥钢材与混凝土材料各自材料特性;另外,钢-混凝土组合梁与钢板梁相比节省钢材约20%-40%,可以降低造价。

(2)增大梁的截面刚度,降低梁的截面高度和建筑高度。

(3)组合梁的混凝土受压翼板增加了梁的侧向刚度,防止了主梁在使用荷载下的扭曲失稳。

(4)降低冲击系数,抗冲击、抗疲劳和抗震性能好。

(5)可以节省施工支模工序和模板,有利于现场施工。

钢-混凝土组合梁发展钢-混凝土组合梁结构是在钢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结构,其与木结构、砌体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并列,已经扩展成为第五大结构(组合结构),它是通过连接件把钢梁和混凝土板连接成整体而共同工作的受弯构件。

在荷载作用下,混凝土板受压而钢梁受拉,充分发挥钢材与混凝土的材料特性,实践表明,它兼顾钢结构和混凝土结构的优点,具有显著的技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将成为结构体系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作为组合结构体系中重要的横向承重构件的钢-混凝土组合梁在建筑及桥梁结构等领域必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其发展过程大致经历以下四个阶段:1、20世纪20年代--30年代。

萌芽阶段。

钢一混凝土组合梁的研究始于1922年,MackayMH在加拿大Domion桥梁公司进行了两根外包混凝土钢梁试验,同时英国国家物理实验室也进行了外包混凝土钢梁的试验,随后在30年代中期出现了钢梁和混凝土翼板之间的多种抗剪连接构造方法,可以看到处于萌芽阶段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考虑防火需要的外包混凝土钢梁及实用连接件的研究,而未考虑两者的组合工作效应,这一阶段探索性的研究为后续钢-混凝土组合梁的蓬勃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2、20世纪40年代~60年代。

发展阶段这一阶段是组合梁发展的第二阶段,在这一阶段,许多技术先进的国家对组合梁开展了比较深入的试验研究,对组合梁的分析基本上按照弹性理论进行分析,并制定了相关的设计规范和规程,使得组合梁的应用在科学指导下逐渐普及。

3、20世纪60年代~80年代,全面研究,实用阶段由于钢-混凝土组合梁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组合梁的研究工作进一步得到深化,在总结以往研究和应用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了组合梁的有关设计规范或规程,组合结构的应用和发展逐步成熟,几乎日趋赶上钢结构的发展,并广泛重视,研究工作重点也由简支梁研究转而开始了连续梁的研究,由完全剪力连接转为部分剪力连接;由考虑允许应力设计方法转为考虑极限状态设计方法;由弹性理论分析转为塑性理论分析。

4、20世纪80年代至今,深入研究,推广应用,完善规范阶段这一阶段相继出现了预制装配式钢-混凝土组合梁、叠合板组合梁、预应力钢-混凝土组合梁、铜板夹心组合梁等多种新的结构形式。

同时对组合梁在使用中所产生的问题以及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开展了更加细致的研究,并由线弹性向非线性,由平面向空间结构等方面进行了发展。

钢-混凝土组合梁分析与研究方法1、分析方法组合结构的应用和研究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

目前分析方法可以分为解析法、半解析法以及有限元法。

(1)解析法:该法视为精确法,但计算工作量大,难以考虑滑移影响。

(2)半解析法:该法难以考虑滑移效应对结构刚度性能的折减。

(3)有限元法:组合梁更为广泛的是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主要分为3类:1)按空问板壳单元进行完全的三维空间分析;2)按空问或者是平面梁计算;3)在普通梁单元基础上考虑滑移,以初等梁节点的6个自由度为基础.增加自由度以考虑组合梁界面滑移,按换算后的组合梁截面梁段单元计算。

该方法虽然能够考虑界面滑移的影响,但是难以考虑梁结构其他的变形特征及其对组台梁性能的影响。

2、研究方法组合的发展过程中,国内外的许多学者大多以实验为基础进行相应的理论研究,归纳起来他们的研究方法主要为以下三种:(1)线弹性法:该法是由Newmark,Siess和Viest提出的经典的线弹性方法。

它假设组合梁的三部分都处于材料的线弹性阶段。

(2)刚塑性法:与上述方法相对,Ysra和Chapman提出了刚塑分析法,该方法考虑三部分完全塑性,主要用于计算组合梁的极限承载力(3)混合法:在工程实践中,上述两种方法都体现了应用的局限性,鉴于此,Oehlers 和Sved提出了一种“混合法”,该方法在考虑接件塑性的同时,认为组合梁中钢梁和混凝土翼板是完全弹性的。

钢-混凝土组合梁的新发展近年来兴起的钢管(圆钢管、方钢管、矩形钢管)砼结构,因其良好的受压性能而在建筑结构的桩、柱、桥梁结构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它靠钢管的套箍作用使砼处于三向受压状态而提高结构受压承载力,而钢管内存在混凝土,防止了薄壁钢管的局部失稳,使钢材的抗压强度得以充分发挥. 故而钢管砼受压构件的受压性能和承载力得以被广泛研究. 随着钢管砼受压砼结构的研究及工程应用的广泛开展,研究人员开始研究方(矩形)钢管混凝土受弯构件的受力性能及承载力. 研究表明,将混凝土填入钢管或者箱形截面中形成的钢-混凝土组合构件,具有很高的强度和延性,这是由于混凝土限制了钢管截面的局部挠曲. 同时,在钢材和砼的截面面积相同时,改变截面的高宽比,可以显著提高构件的刚度和构件的抗弯能力,但是截面屈服后,随着截面高宽比增大,构件M—¢曲线下降段在加剧. 显然,在满足构件刚度和抗弯能力前提下,采用较小宽厚比可以得到较好的屈服变形能力. 这类构件在桥梁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其材料费用也只是常规钢桥工程主要费用的15 % -20 %.在我国,砼箱梁桥早已应用于桥梁结构,砼箱梁桥具有良好的抗扭特性,钢箱梁同样具有混凝土箱梁的特点. 基于对上述问题的认识,近年来兴起了一类具有钢箱梁特征,又能充分发挥混凝土特性且不易开裂、钢板受压不会出现局部失稳的新型组合梁,以下介绍几个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1、钢箱-混凝土组合梁图1为钢箱-混凝土组合梁是一个分上下两室的钢箱梁截面,在上面室内浇灌混凝土,在梁的受压区类似于钢管混凝土,在受拉区则类似于矩形钢箱梁. 这种组合梁的优点是解决了叠合梁形式钢-混凝土组合梁中钢- 混凝土粘结及横向稳定等问题. 但对于多跨连续梁的中间支座,此处受力性能与上述优点相反,还存在很多问题有待研究.图1、钢箱-混凝土组合梁截面示意图2、冷弯U型钢-混凝土组合梁图2是一种新型钢砼组合大梁,U 型钢可一次冷弯成型,亦可由两种冷弯型钢组合在一起,钢板厚度不变,主要用于桥梁工程的承重梁.图2冷弯U形钢-混凝土组合梁截面示意图由于组合梁腹板采用U 型钢截面,该钢截面可以用钢板冷弯成形,焊缝连接少,可以大批量生产,因此比较经济,连续梁跨中截面翼缘用钢筋混凝土板,中间支座截面用预应力砼结构,在其中浇灌混凝土,形成一个整体截面组合梁. 试验研究表明,该多跨连续梁整体工作性能良好,在跨中截面受力性能类似于组合梁,而在跨间支座截面受力性能类似于预应力砼组合梁. 梁腹板中填充砼可以阻止其受压时腹板的局部压曲(纵弯).研究表明,这种新型组合梁具有足够的抗弯承载力和变形能力,用于桥梁结构是可行的.3、轻钢-混凝土组合梁截面如图3 所示. 它是由薄壁板材(如压型钢板)或冷弯薄壁构件(如卷边槽钢)和混凝土组成并共同工作的一种结构形式,由于轻钢- 混凝土组合结构充分发挥了钢材和混凝土的材料性能,从而使其具有一系列优点. 试验研究表明,轻钢- 混凝土结构梁具有较好的工作性能,钢梁底面和侧面的卷边可有效改善钢梁和混凝土之间的粘结性能,而且裹在混凝土中的卷边和肋越多,粘结性能越好. 对于钢梁底部配纵向钢筋的轻钢- 混凝土组合梁,可能出现粘结面的剪切破坏. 另外,对于一般建筑工程构件,应考虑防火构造配筋问题,因此应采取措施提高粘结性能. 而且,若不配纵筋,这种构件的跨度及跨高比太小,工程实用性受到限制。

图3、轻钢-混凝土组合梁截面4、帽型截面钢- 混凝土组合梁图4是将钢板焊成或冷弯成U 型截面作为梁肋,在U 型截面肋部和上翼缘中浇捣砼,形成钢-混凝土T 形组合截面的构件以共同承受外荷载. 在多跨连续梁中,跨中截面翼缘用普通砼板,中间支座截面翼缘用预应力砼板,形成预应力砼组合梁. 在土木工程中,这种帽型截面钢- 混凝土梁由于内部填充砼,使得构件既增加截面刚度,又防止钢梁单独作用时因腹板高而薄容易产生局部失稳破坏,降低梁高度以增加房屋净空,并且减少模板的施工量,可加快施工进度,具有良好发展前景. 在我国,为提高组合梁的承载力,进一步节约钢材,扩大组合梁的弹性工作范围,提高疲劳强度,以及调整连续梁中负弯矩的内力的分布,减少组合梁的变形和扩大组合梁的跨度,采用预应力组合梁成为发展主要方向.图4、帽形截面钢-混凝土组合梁截面5、新型钢-闭口压型钢板混凝土组合梁由传统的叠合梁形式的钢- 混凝土组合梁和普通压型钢板组成的楼盖体系,要求布置较密的工字钢梁支撑其上的普通压型钢板,工字钢梁的间距由压型钢板跨度控制,间距为3-3.6 m,此外,随着跨度增大,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变形、振动)成为组合梁截面设计的控制因素,因而组合梁截面高度显著增大. 为解决上述问题,作者提出一种新型钢- 混凝土组合梁(楼盖)体系,它对叠合梁形式钢- 混凝土组合楼盖做了如下改进:截面由两部分构成T 形截面,上部为闭口型承压钢板并现浇混凝土,下部为U型钢构件. 首先,将钢板焊接成U 形截面作为梁肋(底钢板一般采用15-25 mm 厚钢板,腹板采用厚为4 !8 mm 薄钢板冷弯成槽形截面. U 型截面外形轮廓截面高与截面宽之比为0. 5 !1 的扁梁),在U 型截面的底钢板内侧面焊有抗剪销钉,并配有一定防火构造纵筋. 其次,将上翼缘压型钢板变为闭口型钢承板或预制预应力砼多孔板,支承在U 型截面翼缘上,其上为混凝土现浇层,其中配双向分布钢筋,在组合截面配横向分布拉结钢筋. 再在U 型截面肋部及上翼缘中浇砼,形成钢- 混凝土组合截面(见图5 ).图4新型钢-闭口压型钢板混凝土组合梁这种组合梁截面除了具有叠合形式钢- 混凝土组合梁的优点外,还具有如下主要优点:具体设计时只需要改变U 型截面及底钢板厚度,便可满足结构承载力(抗剪、抗弯)及变形的要求;截面配有一定的防火构造纵筋,保证结构在火灾情况下不会倒塌;截面配有横向分布拉结钢筋,增强了混凝土和U 形截面的整体作用. 这种新型结构体系是一种工业化建筑体系,是将建筑工程新技术(新型闭口钢承板、钢箱梁研究成果)应用加以整合研究,是一种具有较大跨高比优势的组合梁,理论研究表明,这种组合梁在土木工程中具有较高的工程应用价值,代表组合梁的发展方向.钢-混凝土组合梁在工程中的应用1、国外钢-混凝土组合梁在工程中的应用组合梁在国外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