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回族历代英雄人物
英雄人物之郑和

郑和下西洋
郑和
从1405年到1433年,刘家港出发,穿越马六甲海峡,横渡印度洋,郑和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1405年7月11日﹙明永乐三年﹚明成祖命郑和率领二百四十
多艘海船、二万七千四百名士兵和船员组成的远航船队,访问了许多个在西太平洋和
印度洋的国家和地区,加深了中国同东南亚、东非的联系。
每次都由苏州刘家港出发,一直到1433年﹙明宣德8年﹚,他一共远航了有七次。
最后一次,宣德八年四月回程到古里时,在船上因劳累过度过逝。
民间故事《三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将他的旅
行探险称之为三保太监下西洋。
郑和下西洋船只。
少数民族英雄人物故事

少数民族英雄人物故事毛桥小学六(1)班学生:马佳惠马本斋(1901-1944),学名守清,直隶献县东辛庄(今河北省献县本斋回族自治乡本斋东村)人,回族,著名抗日民族英雄。
在冀中平原的抗日斗争中,马本斋率领的回民支队屡建战功,被称为“打不垮、拖不烂”的铁军。
马本斋自幼聪颖,读过私塾,粗通文墨,少年时代随父亲到东北,投身奉军(东北军)。
1924年在东北讲武堂毕业后,从士兵升到团长。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因不满军阀的统治,毅然弃官还乡务农。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平津很快沦陷,日寇长驱南下,大举进犯华北,面对我大好河山被日寇铁蹄践踏,马本斋义愤填膺,毅然组织本村青壮年70余名,组成了“回民抗日义勇队”,举起抗日大旗。
1938年初马本斋和党取得了联系,率队参加了河北游击军,编为冀中回民教导队,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时起,他历任回民教导队队长、总队长、八路军第三纵队回民支队司令员,冀鲁豫军区第三军分区司令员兼回民支队司令员。
在他的率领下,冀中回民支队打遍了冀中平原,并转战于冀鲁豫边区,创造了辉煌的战绩。
1939年日寇扫荡华北,马本斋领导的回民支队在河间、青县、沧县地区转战,并帮助“回民抗战建国会”组织伊斯兰小队,开展敌后游击战争。
在日寇对冀中根据地的扫荡中,与八路军主力纵队和贺龙、关向应率领的120师协同作战,消灭土匪武装第六路。
由于马本斋指挥有功,战果显著,八路军冀中军区授予回民支队“攻无不克,无坚不摧,打不挎,拖不烂的铁军”的锦旗。
为了招降马本斋,消灭回民支队。
1941年秋天,敌人包围了东辛庄,抓走了马本斋的母亲。
敌人威逼马母,让她写劝降信说服儿子“归顺皇军”,享受“荣华富贵”,但马母坚贞不屈,痛斥日军的罪行,揭穿了敌人的阴谋,并以绝食的方式进行抗争,最后光荣牺牲。
得知母亲牺牲的消息,马本斋强忍悲痛写道:“伟大母亲虽死犹生,儿承母志,继续斗争!”“祖国就是我的家,党就是我的母亲,为了他们,我决心献出我的一切!”从1942年春季开始,敌人频繁在回民支队活动的建国、交河、献县一带“清乡”、“扫荡”,给回民支队造成很大的困难。
少数民族的故事

少数民族的故事篇一:少数民族英雄人物故事少数民族英雄人物故事毛桥小学六(1)班学生:马佳惠马本斋(1901-1944),学名守清,直隶献县东辛庄(今河北省献县本斋回族自治乡本斋东村)人,回族,著名抗日民族英雄。
在冀中平原的抗日斗争中,马本斋率领的回民支队屡建战功,被称为“打不垮、拖不烂”的铁军。
马本斋自幼聪颖,读过私塾,粗通文墨,少年时代随父亲到东北,投身奉军(东北军)。
1924年在东北讲武堂毕业后,从士兵升到团长。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因不满军阀的统治,毅然弃官还乡务农。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平津很快沦陷,日寇长驱南下,大举进犯华北,面对我大好河山被日寇铁蹄践踏,马本斋义愤填膺,毅然组织本村青壮年70余名,组成了“回民抗日义勇队”,举起抗日大旗。
1938年初马本斋和党取得了联系,率队参加了河北游击军,编为冀中回民教导队,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时起,他历任回民教导队队长、总队长、八路军第三纵队回民支队司令员,冀鲁豫军区第三军分区司令员兼回民支队司令员。
在他的率领下,冀中回民支队打遍了冀中平原,并转战于冀鲁豫边区,创造了辉煌的战绩。
1939年日寇扫荡华北,马本斋领导的回民支队在河间、青县、沧县地区转战,并帮助“回民抗战建国会”组织伊斯兰小队,开展敌后游击战争。
在日寇对冀中根据地的扫荡中,与八路军主力纵队和贺龙、关向应率领的120师协同作战,消灭土匪武装第六路。
由于马本斋指挥有功,战果显著,八路军冀中军区授予回民支队“攻无不克,无坚不摧,打不挎,拖不烂的铁军”的锦旗。
为了招降马本斋,消灭回民支队。
1941年秋天,敌人包围了东辛庄,抓走了马本斋的母亲。
敌人威逼马母,让她写劝降信说服儿子“归顺皇军”,享受“荣华富贵”,但马母坚贞不屈,痛斥日军的罪行,揭穿了敌人的阴谋,并以绝食的方式进行抗争,最后光荣牺牲。
得知母亲牺牲的消息,马本斋强忍悲痛写道:“伟大母亲虽死犹生,儿承母志,继续斗争!”“祖国就是我的家,党就是我的母亲,为了他们,我决心献出我的一切!”从1942年春季开始,敌人频繁在回民支队活动的建国、交河、献县一带“清乡”、“扫荡”,给回民支队造成很大的困难。
回族英雄人物儿童小故事

回族英雄人物儿童小故事马本斋,1902年出生于河北省献县的一个回族贫苦农民家庭。
早年投身奉军当兵,逐级升至团长。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他因不满国民党蒋介石政府奉行的对日不抵抗政策,毅然弃官卸甲,回到故乡河北省献县东辛庄。
卢沟桥事变后,日本侵略军很快侵入马本斋的家乡河北献县一带,烧杀淫掠,无恶不作。
马本斋随即在家乡组织回民抗日义勇队,奋起抵抗日本侵略军。
1938年4月,他率队参加八路军,所部改编为冀中军区回民教导总队,他任总队长。
1938年10月,马本斋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39年,回民教导总队改编为八路军第三纵队回民支队,马本斋任司令员。
1941年7月,马本斋运用游击战,对盘据在河间县城一带的日寇实施严厉打击,日寇缩在据点里不敢出来,队长山本还给周围据点下了道命令:“百人以下的队伍,不准走出据点大门。
”日本侵略军为消灭回民支队,于1941年8月27日,日本侵略军抓走了马本斋的母亲白文冠,企图逼降素有孝子之名的马本斋。
同时,以马母为诱饵,诱使马本斋率部来救,以乘机消灭回民支队。
日本侵略军用种种手段,逼迫马母给马本斋写劝降信。
但是,深明大义的马母宁死不屈、义正辞严地拒绝敌人:“我是中国人,我儿子当八路军是我让他去的。
劝降?那是妄想!”马母以身殉国,时年68岁。
回民支队指战员纷纷请战,要为马母报仇。
马本斋沉痛地写下誓言:“伟大母亲,虽死犹生,儿承母志,继续斗争!”1937年至1944年间,马本斋指挥所部回汉战士同日伪军作战,进行大小战斗870余次,消灭日伪军3.6万余人,令敌人闻风丧胆,被毛泽东誉为“百战百胜的回民支队”。
因长期转战,马本斋积劳成疾,1944年1月,在回民支队奉命开赴延安前,他抱病为部队作了最后一次动员报告,叮嘱同志们:“要跟着党,跟着毛主席,抗战到底!”同年2月7日,马本斋病逝于冀鲁豫军区后方医院,终年42岁。
3月17日,延安各界举行马本斋追悼大会,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中央领导送了花圈和挽联。
历史回族人物介绍

历史回族人物介绍1、穆斯林学者马坚先生:马坚先生(1906-1978),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现代杰出的穆斯林学者,阿拉伯语言学家和翻译家,回族,中国云南省个旧市沙甸村人。
早年曾就读于云南省昆明明德中学,后到西北宁夏固原,师从著名经师虎嵩山学习伊斯兰典籍。
1929年到中国东南沿海最大的商埠和港口城市上海,入上海伊斯兰师范学校,专修阿拉伯语及经籍,兼学英语,1931年以品学兼优的成绩毕业。
同年12月由中国回教学会选派,随中国首批留埃学生团赴开罗,1934年毕业于爱资哈尔大学预科,1939年毕业于开罗阿拉伯语高等师范学院。
1939年至1946年期间辗转于上海、云南等地,从事伊斯兰文化教育,并潜心于《古兰经》的研究和翻译。
1946年到北京大学工作,一直担任东方语言学系教授、阿拉伯语教研室主任。
1949年曾作为中国穆斯林杰出人物,担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从1954年到逝世前,连续当选为第一届至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马坚先生还是中国伊斯兰教协会的发起人之一,后任该会常务委员,此外,还曾担任中国亚非学会理事等职。
马坚先生通晓汉、阿两种语言文化,兼通波、英两种语言,学识渊博、治学严谨,毕生从事伊斯兰学术研究和阿拉伯语教学科研工作。
2、马骏(1895-1928年)字遹泉,号准台。
黑龙江宁安人。
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家和领导者之一,中国革命的先驱人物,东北党组织的创始人之一,第一批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回族党员,革命烈士。
五四运动中领导天津各界罢课、罢市,举行反帝爱国游行,积极声援北京学生的爱国运动,与周恩来、邓颖超、郭隆真等发起成立“觉悟社”,表现出卓越的宣传和组织才能。
1925年被派往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27年奉调回国,任中共北京市委书记兼组织部长。
在极其危险的条件下,重建和恢复了北京市各级党的组织。
1928年被军阀张作霖杀害,年仅33岁。
3、郑和(1371-1434年):郑和原姓马,赐姓郑,小字三保。
民族英雄马本斋的故事

精心整理民族英雄马本斋的故事民族英雄马本斋的故事发后,万余人。
马本斋作战勇猛,身先士卒,在回民支队和广大群众中有很高的威望。
从1937年到1944年,回民支队威震冀中平原,马本斋率部队经历大小战斗870余次,歼灭日伪军3.6万余人,打得敌人闻风丧胆,有“攻无不克、无坚不摧、打不垮、拖不烂的铁军”之誉。
毛泽东称其为“百战百胜的回民支队”。
还时常马本斋后来参加了张作霖的奉军。
入伍的第一天,马本斋领到一支六五式步枪。
他爱枪如命,总是把它擦得油光闪亮。
一天三操两讲,枪不离身。
只要他有空就琢磨射击要领,爬冰卧雪,一练就是几个钟头。
枪法越练越准。
白天,他能打掉串串冰凌;晚上,他能摸黑打落朵朵灯花。
半年后,被提升为棚长(即班长)。
1922年,马本斋被选送到“东北讲武堂”学习。
在那里,他受到了近乎残酷的军事训练,掌握了较为系统的军事知识。
1924年9月,马本斋从讲武堂毕业,被提升为连长,后来逐级升至团长。
马本斋出生于贫苦农家,深知百姓疾苦。
治军严明,对部下约束很紧,官兵皆佩戴有“救国家,救人民,不怕死,不爱钱”字样的袖章。
胶东父老在感恩戴德之际,曾赠送,待机寻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日军大举进犯华北。
1937年9月,日军控制了子牙河、滏阳河水路。
鬼子多次闯进东辛庄杀人、放火,抢走人们赖以生存的粮食和牛羊,还多次在清真寺前对回族同胞进行侮辱。
仇恨的烈火在人们心中燃烧。
1938年1月,马本斋和三弟一起,联络本村回族青年60余人,组织起回民抗日义勇队,马本斋的母亲、妻子也组织了30多名妇女为队伍做饭、送水、洗衣裳,全力支持马本斋的抗战事业。
从此,冀中平原杀出了一支威震八方的回民支队。
因此,意,队”赴冀南则乘机依托衡水、深县等大据点,强征民夫抢修石(家庄)德(州)路,企图打开津浦、平汉两大铁路干线之间的通道,进一步分割封锁我抗日根据地。
衡水之敌经常出来扫荡石德路沿线村庄,气焰十分嚣张,百姓深受其害。
1940年2月初,冀中军区命令回民支队赴深南地区活动,打开该地区的斗争局面。
马本斋:回族抗日英雄

马本斋:回族抗日英雄作者:本刊记者董培升来源:《共产党员·上半月》 2018年第5期抗日战争时期,在华北平原上活跃着一支以回族兄弟为主组成的抗日部队——回民支队。
这支部队屡建战功,给日本侵略军以沉重打击,被八路军冀中军区誉为“无攻不克,无坚不摧,打不垮,拖不烂的铁军”。
毛泽东称其为“百战百胜的回民支队”。
马本斋(1901-1944)原名马守清,经名尤素夫·马本斋,回族,出生于献县的一个回族农民家庭。
他早年投身奉军当兵,逐级升至团长。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因不满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毅然弃官返乡。
全面抗战爆发后,马本斋在家乡组织回民义勇队,奋起抗日,在广大群众中有很高威望。
在党组织帮助下,马本斋的政治觉悟不断提高,1938年率队参加八路军,所部改编为冀中军区回民教导总队,马本斋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他在入党申请书中写道:“我甘心情愿把我的一切献给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献给为回族解放和整个中华民族的解放而奋斗的伟业。
”1938年,教导总队改称冀中军区回民支队,马本斋任司令员。
驰骋冀中百团大战后,日寇抽调精锐部队进驻华北,将战略矛头指向冀中地区。
1941年1月,为了粉碎敌人的罪恶阴谋,马本斋奉命率部北上,挺进到大清河以北,直逼敌人在冀中的心脏保定。
在日军的“确保治安区”里,马本斋成功地运用了“推磨”战术,利用容城一带的有利地形,牵着敌人的鼻子转。
当敌人极度疲惫的时候,给予沉重打击。
这一带沟壑纵横,水网密布,又靠近华北明珠白洋淀。
马本斋要求战士迅速学会驾船、泅水、搭浮桥等本领。
随后,在白沟河伏击敌汽艇两艘,击毙敌伪军30余人,发动群众破坏敌道路和通信线路上百里。
日军气急败坏,组织大兵团进行“追剿”。
马本斋率部绕容城转了几个圈子之后,突然急行军南下至流通镇渡口。
此时,马本斋派出的接应分队早已准备好200多条渔船。
一夜之间,全部进入白洋淀的茫茫芦苇荡中。
日寇追兵到此,只能望“洋”兴叹。
抗日民族英雄马本斋简介

抗日民族英雄马本斋简介尤素夫·马本斋(1901—1944年),是抗日英雄马本斋的经名,原名马守清,男,回族,共产党员。
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冀中军区回民支队的创建人,抗日民族英雄。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抗日民族英雄马本斋简介,希望大家喜欢!马本斋生平简介马本斋是著名的抗日英雄,马本斋是回族人,他的经名为尤素夫马本斋,所以简称为马本斋。
我们之所以能获得和平生活,都是这些抗日英雄所努力付出的结果。
马本斋生于1901年,卒于1944年,享年43岁。
马本斋在河北献县一个贫穷的回族家庭出生,马本斋家族人口众多,全家共有十三口人。
为了维持生计,马本斋和家中兄弟姐妹以力气谋生活。
马本斋小时候,母亲经常给马本斋讲诉岳母刺字、苏武牧羊等爱国英雄的故事。
马本斋自幼深受熏陶,便立志长大后也要成为一名顶天立地的人才。
马本斋十岁时,母亲将他送往私塾读书,后因家庭贫困,马本斋只好退学。
1919年,马本斋时年17岁,马本斋为了生计和父亲走西口到外谋求生路。
在外四处奔走期间,马本斋开阔了眼界,后来19岁的马本斋经朋友介绍成为东北军张宗昌军队一员。
在军营中,马本斋不断提升自己,随后,他从张宗昌队伍中脱颖而出。
1922年,马本斋被送往东北讲武堂进行完整的军事训练,两年后,马本斋成功毕业,并成为张宗昌军队的连长。
1938年,马本斋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第二年,马本斋成立了八路军冀中军区回民支队,而后屡次率兵作战。
马本斋骁勇善战,在抗日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
1944年,马本斋突发急性肺炎,最终英年早逝。
马本斋纪念馆1944年,著名抗日英雄马本斋因病去世,终年43岁。
因马本斋是河北献县人士,马本斋去世后,士兵们将马本斋安葬在莘县张鲁回族镇南。
为了让世人铭记马本斋英雄抗日事迹,当地政府修建了马本斋纪念馆。
马本斋纪念馆位于河北献县本斋村北方,马本斋纪念馆共有展馆、塑像、大门等多部分建筑组成。
因马本斋是回族人,所以马本斋纪念馆主体呈现浓郁的伊斯兰风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遇春(1330~1369)),字伯仁,号燕衡。安徽 省怀远县常家坟镇永平岗人,明朝开国名将。元顺 帝至正十五年归附朱元璋,自请为前锋,力战克敌, 尝自言能将十万众,横行天下,军中称常十万,官 至中书平章军国重事,封鄂国公,洪武二年病卒军 中,追封开平王。
杜文秀(1827~1872)中国清代咸丰、同 治年间云南回族穆斯林起义领袖。杜文 秀道光十五年(1839)考中秀才。通晓伊 斯兰经典。道光二十五年(1845)永昌汉 族地主团练“香把会”勾结官府残杀回 民,杜于道光二十七年(1847)代表回民 赴北京控告,无结果。咸丰六年(1856) 临安(今建水县)汉绅侵占回民银矿, 焚劫回民村寨,云南巡抚密令各地“聚 团杀回”,激起各地回民的反抗。杜在 蒙化(今巍山)联合汉、彝、白等各族 人民起义,攻占大理,建立政权,被推 为“总统兵马大元帅”。1869年清朝军 队反攻,杜文秀军队转为失利。1872年 杜文秀于大理城服毒自杀身亡
1938年1月,马本斋在家乡河北 省沧州献县东辛庄组建抗日武 装——回民支队,约六七十人。
白崇禧,(1893-1966年),字健生, 广西临桂县人,回族,阿拉伯名“乌 默尔”,意义与“崇禧、健生”吻合, 名作家白先勇之父。中华民国国民革 命军一级上将,军事家,有「小诸葛」 之称。属国民党「桂系」,地位仅次 于李宗仁,与李宗仁合称“李白”。 北伐成功后,和蒋介石及其他地方势 力多次开战;八年抗战爆发后,二人 动员广西的军队抗击日军,合作指挥 多场大战,并屡有胜果。
回良玉,男,回族,1944年10月生,吉林榆 树市人,1966年4月入党,1964年8月参加工 作,省委党校大专学历,经济师。 现任中央 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党组成员。
撒贝宁,湖北武汉人,中央电视台(CCTV)著名当家主持人、 当红小生。外形俊朗帅气的他文艺特长出众,而且天生一副好 嗓音,当年以一曲《小白杨》打动评委被保送到北京大学法学 院深造,曾是红极一时叱咤风云的“校霸”人物。1999年开始 主持《今日说法》法制节目红遍大江南北,并被大众所追捧。 小撒主持央视全新娱乐节目《我们有一套》一改往日严肃镇定 形象,幽默风趣、才华横溢尽显,颇受好评。撒贝宁被誉为 “中央电视台的帕瓦罗蒂”、更有“综艺小王子”的雅号。 2012年1月11日,撒贝宁现身春晚彩排,成为龙年春晚主持第 七人。
回回人亦黑迭儿丁是元代著 名的建筑学家,他是元大都 (北京)宫殿和宫城的设计 者和工程组织者,为以后北 京故宫以及整个北京的城市 建筑发展奠定了基础。
明代回族穆斯林航海家郑 和,7次率领庞大的船队 远航,先后到过亚非37个 国家和地区。促进了中国 与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 交流,是世界航海史上的 壮举。比哥伦布的远航早 半个世纪。航行中绘制的 《郑和航海图》,是早期 海洋地理学的珍贵地图。
文秘2班
马亚东
回族是中国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在 居住较集中的地方建有清真寺,又称 礼拜寺。公元7世纪中叶,大批波斯和 阿拉伯商人经海路和陆路来到中国的 广州、泉州等沿海城市以及内地的长 安、开封等地定居。公元13世纪,蒙 古军队西征,西域人大批迁入中国, 吸收汉、蒙古、维吾尔等民族成分, 逐渐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民族——回族。
左宝贵(1837-1894),清末 著名民族英雄,字冠廷,回族, 山东费城县地方镇(今属平邑 县)人。
海瑞(1515-1587)。历任知县、州判官、尚书丞、右佥 都御史等职。为政清廉,洁身自爱。为 人正直刚毅,职位低下时就敢于蔑视权 贵,从不谄媚逢迎。一生忠心耿耿,直 言敢谏,曾经买好棺材,告别妻子,冒 死上疏。海瑞一生清贫,抑制豪强,安 抚穷困百姓,打击奸臣污吏,因而深得 民众爱戴。他的生平事迹在民间广泛流 传,经演义加工后,成为了许多戏曲节 目的重要内容。
回族传入小历史
中国的重大发明如造纸术、 指南针、火药等都是经回回 商人的介绍传播到欧洲大陆 的。回族天文学家扎马鲁丁 于至元四年(1267年)向元 世祖忽必烈撰进《万年历》, 颁行全国,并在北京建立观 象台,制造浑天仪、叙纬仪、 平伟仪、地球仪、方位仪、 天球仪和观象仪等七种天文 仪器,在中国天文学史上, 占有重要地位。
欲知更多详情,敬请私 下交流~~~~~~
蒋锡夔,男,1926年9月生于上 海,祖籍南京/杭州,回族。中 国科学院院士。1947年毕业于 上海圣约翰大学化学系,获特 等荣誉学士学位(B.S.with honors),1952年获美国华盛顿 大学化学系有机化学博士学位。 1955年回国后先后在北京化学 所和上海有机所从事科研工作, 现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曾 任上海有机所学术委员会主任, 上海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院长, 联合利华研究所主任,上海市 六、七、八届政协委员。
李贽是明代著名的回族大哲学家、思 想家。他在哲学上认为世间都是实在 的,宇宙以物质性的阴阳二气为基 础· 经过无数变化,生出万物来,具有 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在社会伦理道德 上,他公开向封建伦理挑战,批评男 尊女卑思想,反对道家宣扬的“伪道 统”。在文学上还提出“童心说”理 论,主张创作抒发己见,反对复古摹 拟。李贽是中国思想史上的一代大家。
刘诗诗,中国内地女演员。出生于北 京,于2006年毕业于北京舞蹈学院芭 蕾舞系本科。2004年10月参演电视剧 《月影风荷》女一号,从此踏入了演 艺道路。2009年,因出演电视剧《仙 剑奇侠传三》中的“龙葵”一角而被 观众所熟知。之后相继参演了《倚天 屠龙记》《天涯织女》《怪侠一枝梅》 等具有代表性的电视剧作品。2011年, 随着穿越剧《步步惊心》的热播,刘 诗诗凭借着“马尔泰· 若曦”这一角 色而人气飙升,获得了观众更多的关 注。
霍达,女,回族,1945年11月26日生, 北京人,经名法图迈。中国电影编剧, 国家一级作家。第七、八届全国政协 委员,全国政协民族委员会委员,第 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全国人 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中国文联全 国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副会长。霍达 的小说《穆斯林的葬礼》被冰心老人 誉为“奇书”,1991年,该书获第三 届茅盾文学奖。另有北京工业大学建 筑工程学院教授。
王守义是王守义十三香调味品集团有限公 司创始人。“十三香”沿袭北宋兴隆堂独 特的原料配方,依照中医理论和用药要求 严格配方,精心炮制而成,使烹饪的食物 色、香、味俱全。公司在经历创品牌、打 假维权的艰苦创业过程,以“抓质量、树 名牌、守信誉、为顾客”为宗旨,取得较 好业绩。“王守义”被评为“中国驰名商 标”,“十三香”被评为“中国名牌产 品”,被列入“中国调味品著名品牌企业20 强”,同时也是国家级“重合同、守信誉” 企业。另有爱国华侨、泰安县郭嘉乡教委 主任、大同大学校长、甘肃电影家协会副 主席等同名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