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汉惯用语对比研究及其教学方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8卷第4期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学报 V ol.28 No.4 2011年12月 JOURNAL OF SHANGHAI SECOND POLYTECHNIC UNIVERSITY Dec. 2011
文章编号:1001-4543(2011)04-0346-04
韩汉惯用语对比研究及其教学方案
李红梅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上海 201209)
摘 要:惯用语是语汇宝库中很有特色的一种熟语,是一种习用的固定词组,语言简洁、修辞色彩强烈。

对韩汉惯
用语的结构形式、表意特点、对应关系方面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出韩汉惯用语在这几个方面既有共同点,又有不同
之处。

对韩语惯用语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看法和建议,从而有助于两国语言文化的交流及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韩汉惯用语;对比;惯用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H55 文献标志码:B
0 引言
惯用语是一种大众化的口语体语言,主要来源于群众的口头语,带有鲜明的口语色彩。

不同语言的惯
用语体现了各自民族的生活习惯、文化背景、思维方式、价值观等民族特点。

惯用语有很多的多义现象、
意义转移和引申现象。

如韩语里的“양다리를걸치다”和汉语里的“脚踏两条船”都比喻对事物的认识不
清而拿不定主意,或为了投机取巧而跟不同的两个方面保持关系。

由于中韩两国民族性和历史文化背景等不同,惯用语也表现出很多的不同点。

比如,韩语的“오리발을
내밀다”是装蒜的意思,汉语的“炒鱿鱼”形容工作被辞退、解雇或开除。

如果把它们互翻译成对方的语
言,若找不出相应的惯用语,双方则都不再具有惯用语的特色了。

如:오리발을내밀다——伸鸭爪
(装蒜),炒鱿鱼——오징어를볶다(해고하다)。

可见,惯用语是一种很有特色的语言形式,在语言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特别在韩汉语言对比研究
中是不可忽略的部分。

本文从韩汉惯用语的结构、形式、意义、对应关系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在韩语教学
[1]。

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本文选用的大部分韩语惯用语参考的是《韩中谚语惯用语词典》
目前,有不少对韩语和汉语惯用语进行的研究成果,但关于韩汉(中韩)惯用语的对比研究及其研究
成果却不是很充分。

如吕贞男(2008)的《汉韩惯用语对比新探》,金真姬(2010)《中韩惯用语对比研究》,
全金姬(2009)《中韩惯用语对比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Lee. Yun —— ptryo(이윤표)(2009)的《한중
관용어표현의대조적연구》(韩中惯用语表示的对比研究)等等。

1 韩汉惯用语对比分析
1.1 结构形式
在这里把韩汉惯用语主要分为宾动(汉语是动宾结构形式)、偏正、主谓和并列结构形式。

1.1.1 宾动结构(动宾结构)
[2] 。

在韩汉语惯用语中该结构形式最为普遍,分别约占各自惯用语的49 %和50 %
韩语惯用语:국수를먹다(喝喜酒)、혀를차다(令人咂舌)、손을떼다(洗手(不干))、허리띠를
졸라매다(勤俭持家)、얼굴을내밀다(抛头露面)、양다리를걸치다(脚踏两只船)、머리를쓰다
(开动脑筋)、눈물을삼키다(忍气吞声)等。

汉语惯用语:挨黑枪、背黑锅、卖关子、吹牛皮、插杠子、下马威、走后门、耍花招等。

收稿日期: 2011-06-17; 修回日期: 2011-08-05
作者简介: 李红梅(1980-),女,吉林人,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韩语词汇、语法,电子邮箱hmli@。

第4期李红梅:韩汉惯用语对比研究及其教学方案347韩语宾动结构惯用语形式是“名词 + -을/를(宾格助词)+ 动词”,汉语动宾结构惯用语形式是“动词+ 名词”。

1.1.2 偏正结构
韩语惯用语:새발의피(微不足道)、그림의떡(画中饼)、일점홍(一点红)、파리목슴(人命如苍蝇)、손없는날(吉利日子)、꿀먹은벙어리(有口难开)等。

在汉惯用语中该结构形式较为普遍。

汉语惯用语:纸老虎、乌纱帽、小算盘、摇钱树、铁公鸡、眼中钉等。

韩语偏正结构惯用语形式是“名词/动词短语/名词短语 + -의(属格助词,有时省略) /-는(冠形词形词尾)+ 名词”,汉语偏正结构惯用语形式是“名词 + 名词”。

从上面举例的惯用语中可以看得出韩语偏正结构形式惯用语明显比汉语偏正结构惯用语的结构形式更多样化。

1.1.3 主谓结构
韩语主谓结构形式惯用语较为普遍,汉语主谓结构形式惯用语较为少见。

韩语惯用语:속이풀리다(气恨消释)、얼굴이두껍다(脸皮厚)、콩밥을먹다(坐牢)、입이무겁다(嘴严)、발이짧다(没口福)、파김치가되다(疲惫不堪)等。

汉语惯用语:脸皮厚、耳朵软、手头紧、开门红、窝里斗、脑袋搬家等。

韩语主谓结构惯用语形式是“名词 + -가/이(主格助词)+ 动词/形容词”,汉语惯用语主谓结构形式是“名词 + 动词/形容词”。

1.1.4 联合结构
该结构形式在韩汉语里普遍较少。

韩语惯用语:오십보백보(五十步百步)、남남북녀(男南北女,男指的是韩国、女指的是朝鲜)等。

汉语惯用语:求爷爷、告奶奶,吃香的、喝辣的等。

韩语联合结构惯用语形式是“名词/名词短语 +名词/名词短语”,汉语联合结构惯用语形式是“动词短语/名词短语 + 动词短语/名词短语”等。

1.2 表意特点
这里所说的表意特点,主要是指其表意手段的多样性。

表意手段主要包括比喻、借代引申、夸张等。

韩汉惯用语也通过这些手段使其语义更加丰富、生动、形象。

1.2.1 比喻法
比喻是惯用语最重要的表意手段,惯用语通过比喻的方法来获得实际意义。

韩语惯用语如:用“파김치가되다(成了葱泡菜)”来比喻精疲力尽,用“도토리키재기(矬子比个儿)”来比喻半斤八两。

汉语惯用语如:用“保护伞”来比喻可以起保护作用的有威慑性的力量或有权势的人,用“吹牛皮”来比喻说大话、言过其实。

1.2.2 借代法
[3]。

借代是不直接说出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借用与之有密切关系的人或事物来代替的修辞方法
韩语惯用语如:“국국국주주(给面条)”中用“국국”指代喜糖、“미미국마마주(喝海带汤)”中用“미미국”指代考试落榜等。

汉语惯用语如:“丢乌纱帽”中用“乌纱帽”指代官位、“铁饭碗”中用“饭碗”指代“工作”等。

1.2.3 引申法
韩语惯用语如:“남녀칠세부동석(男女七岁不同席)”原指男女七岁不同席,泛指男女有别,男女之间的礼仪要严明;“발뻗고자다(伸脚睡)”原指伸着腿脚睡,泛指无忧无虑等。

汉语惯用语如:“顶梁柱”原指承受重量很重的柱子,泛指起主要作用的骨干力量;“交学费”原指交学校的学费,泛指为某项事业付出金钱和其它代价等。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学报 2011年第28卷348
1.2.4 夸张法
有一部分惯用语故意言过其实,用夸张的修辞手段表达意义。

韩语惯用语如:“목에거미줄을치다(喉咙里结蛛网)”形容忍饥挨饿、“눈에넣어도아프지않다(放
进眼里也不痛)”形容特别喜欢人或东西等。

汉语惯用语如:“鸡蛋里挑骨头”形容故意挑毛病、“笑掉牙”形容非常好笑等。

1.3 语义对应关系
1.3.1 用词表意完全相同的惯用语
中韩两国为邻邦国家,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两国的风俗习惯和伦理道德价值观相似,有些惯用语能充
分体现这种相似之处。

如:
찬물을끼얹다——泼冷水、눈이높다——眼光高、얼굴이두껍다——脸皮厚。

在韩汉惯用语里完全相对应的惯用语并不是很多。

1.3.2 用词表意部分相同的惯用语
입이싸다(嘴巴便宜)——大嘴巴、꿀먹은벙어리(吃了蜂蜜的哑巴)——哑巴吃黄连、귀가얇
다(耳朵薄)——耳朵软。

1.3.3 用词表意完全不同的惯用语
쥐도새도모모게(连老鼠和鸟都没有察觉到)——神不知鬼不觉、식식죽먹먹(喝凉粥)——小菜一碟、발발넓주(脚宽)——门路多。

在韩汉惯用语里这类惯用语所占的比例相对较少。

1.3.4韩语是惯用语,汉语是成语
코코코닥닥주(到鼻子跟前)——十万火急、미미국을먹주(喝海带汤)——名落孙山、강건건
불불불(隔江观火)——隔岸观火。

1.3.5韩语是惯用语,汉语是一般词语
작식고고고맵주(小辣椒辣)——人小精明干练、못을박주(钉钉子)——坚决表明立场、눈코
뜰새없주(睁眼时间都没有)——忙得不可开交。

下面看一下韩汉惯用语的几个特点:1) 在字数结构上,韩语惯用语明显比汉语惯用语多,大部分由4~8
字构成。

与之相反,汉语惯用语大多数是3、4字为主,一般字数较长的韩语惯用语与比较简短的几个字的
汉语惯用语对应。

如:与“얼굴이두껍다”对应的是“脸皮厚”、与“강건너불구경”对应的是“隔岸观
[4]。

火”;2) 韩语惯用语在语汇素材方面有很多使用身体部位的名称惯用语,占韩语惯用语总数的53 %左右
而汉语惯用语中使用动物名称的惯用语占汉语惯用语总数的24 % ,其次是使用身体部位的惯用语,占总数
[5] ;3) 在语法结构上,韩语的宾动结构形式的惯用语占韩语惯用语总数的很大部分,汉语的动宾结的18 %
构形式惯用语占汉语惯用语总数的很大部分。

2 韩汉惯用语与韩语教学
惯用语反映着一个国家的历史、社会、文化背景,没有对这些知识的了解,很难理解并掌握惯用语,
从而会影响到正常的语言交流。

特别是在学习外语时,要掌握其语言的惯用语并非一件容易的事。

中国学生在学习韩语的过程中,韩语惯用语是一个学习难点,同时也是教学难点。

如果学生没有熟练
掌握惯用语,就会很大程度上影响语言交际,甚至会在不同程度上造成语言交际的失败。

为了更有效地进行韩语惯用语教学,提出如下建议。

1) 韩语教材应加大对惯用语的重视度,要有充分的讲解与练习,并在教材中增加形象化元素,增强趣
味性。

只靠书本中对应的翻译,学生不能够有效地掌握韩语惯用语。

2) 中国学生遇到韩语惯用语时,经常会理解成词组原有的含义,而不是其引申义,而且学生很难掌握韩语惯用语具有的感情色彩。

因此,教师讲授惯用语之前,有必要先说明韩语惯用语的概念、分类。

特别
第4期李红梅:韩汉惯用语对比研究及其教学方案349是要举大量的例子来说明惯用语的语义和褒贬义特征以及具体的使用场合,使学生形成语感。

3) 中国学生学习韩语时最大的困难就是两国语言语法结构的不同,学习和掌握韩语惯用语也不例外,助词和语序依然是较大的难点。

因此,教师讲授惯用语时,依然要强调其语法和结构特点。

4) 零散的教学难以使学生在头脑中构建完整的惯用语系统,不成系统的知识零散地分布在头脑中不易形成整体的印象,在应用的过程中也很难根据交际的需要对其进行筛选并加以正确使用,时间一长难免会
产生遗忘。

所以,教师在开展教学之前,应对所教授的惯用语进行分析、归类,使之在教学的过程中有一
定的规律可循;在完成教学之后,也要对所讲授的惯用语进行总结和归纳,使之随着教学的不断向前推进
[6] 。

而渐成体系
5) 为了使学生能够更有效地掌握惯用语,有必要编写富含例子的韩汉惯用语词典。

3 结语
惯用语无论是在中国还是韩国都属于熟语的范畴。

本文通过韩汉惯用语的结构形式、表意特点、对应
关系等几个方面对韩汉惯用语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发现两者中存在着共性与个性,并都具有固定的形式与
引申义。

两者都是各自民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所使用的词汇都是些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事物,
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的语言表达方式,反映着各自民族的历史文化背景、思维方式。

但由于两国在文化、
风俗习惯等多方面的差异,其在语言语法结构上也有些不同之处。

最后,对韩语惯用语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与对策提出粗陋的看法和建议,希望能够有助于两国语言文化的交流及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姜信道. 韩中谚语惯用语词典[M]. 黑龙江: 黑龙江朝鲜民族出版社, 2005.
[2] 金真姬. 中韩惯用语对比研究[J].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 2010(4): 138-142.
[3] 吕贞男. 汉韩惯用语对比新探[J]. 중국학연구(中国学研究), 2008(6): 93-118.
[4] 최경봉(崔庆逢), 박영준(朴英俊). 惯用语词典[M].首尔: 太学社, 2005.
[5] 李行健. 现代汉语惯用语规范词典[M]. 长春:长春出版社, 2002.
[6] 赵菲菲. 试论惯用语与对韩汉语教学[EB/OL]. (2009-03-09)[2011.06-15] /p-220553027.html.
Comparative Study about Korean Idioms and Chinese Idioms
and Its Teaching Plan
LI Hong-mei
(Foreign Language Faculty, Shanghai Second Polytechnic University, Shanghai 201209, P. R. China) Abstract: Idioms is one unique characteristics of idiomatic phrases in the vocabulary’s treasure house.it is a fixed phrases, simple language and strong rhethric colour. This paper summarizes some points in common and different points about Korean and Chinese idioms by compared anaysis several aspects such as the structure, ideographic characteristic, the corresponding relationship. It also puts forward views and suggestions about the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teaching Korean-Chinese idioms, which can be helpful for cultural exchanges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and improvement of teaching effect.
Keywords: Korean and Chinese idioms; contrast; teaching about idiom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