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外伤术后引流的观察及护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颅脑外伤术后引流的观察及护理
关键词颅脑外伤术后引流护理
颅脑外伤患者的病情一般较重,在手术之后为了防止再出血和血肿的发生往往需要进行引流,以防止出血或血肿现象的发生,引流对于由于外伤所引起的颅内压增高有着良好的调节作用,缓解颅内压增高症状,起到控制病情加速恢复的效果。目前,临床上对于颅脑外伤术后的引流方式一般有4种,即脑室引流、创腔引流、硬膜外引流以及硬膜下引流[1],放置引流管之后应当时刻观测患者的颅内压以及引流物的量、颜色等,防止血肿以及再出血,做好相应的护理工作尽早拔管,防止感染的发生,合理有效的护理能够提高临床疗效,减少并发症。对近年来收治的此类患者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将四种引流方式的护理要素提出了探讨,现报告如下。
脑室引流
此种引流方式是经颅骨钻孔进行脑室穿刺后放置引流管,将脑脊液引流至体外。这种引流方式能够将血性脑脊液引流出脑室,降低颅内压,减少脑膜刺激征,对于脑膜粘连和蛛网膜颗粒闭塞现象起到了有效的预防作用,对于术后脑水肿的发生高峰期能够起到预防脑疝发生的作用。在护理过程中中需要注意的是放置引流管和接通引流瓶时必须严格保证无菌操作,将引流瓶悬挂于床头安全的位置,确保引流瓶高度在患者头顶10~15cm处确保颅内压得以维持在一个正常水平,当颅内压增高时脑脊液就会通过引流管达到引流瓶中,使得颅内压平缓下降。脑室引流时应当注意引流速度不宜扩
快,术后初期可适当将引流瓶悬挂在稍高的位置,确认患者的颅内各个压力平衡之后重现将引流瓶放置于正常位置。由于脑脊液是由脑室脉络丛分泌的,大约人体分泌400~500ml/日[2],所以每天引流量不宜>500ml,但是如果患者存在颅内感染现象,则脑脊液分泌会相应增多,引流量也可适当增加,引流过程中注意保持患者的水、电解质平衡,引流量过多很容易导致水、电解质紊乱现象的发生,应注意补液。护理人员应当密切观察引流液的形状,正常的脑脊液为无色透明液体,无沉淀,在术后初期患者的脑脊液中可能略带血性物质,后转为橙黄色,如果发现脑脊液中有大量鲜血或血性脑脊液颜色日渐加深则应当考虑脑室出血现象,及时反馈给医师进行手术止血;如果引流时间过长则患者容易发生感染,观察瓶内有毛玻璃状或絮状物时应当警惕感染发生,保持引流的同时应当将脑脊液取样送检。保持引流通畅,引流管不可被扭曲、压迫、断裂等,因此在悬挂时应当注意放在患者不宜触碰的地方,并告知患者及其家属不要随意调整,如果有不适感可告知护理人员进行处理。如果发现引流不通畅的现象应当立刻查明原因进行排除。定时更换引流瓶,并记录每天引流量,操作过程中严格遵守无菌原则防止感染发生,在更换引流瓶时应当加紧引流管防止脑脊液逆流。在术后的3~4天之后由于脑水肿高峰期已过,患者的颅内压开始逐渐下降,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拔管,拔管之前先尝试关闭引流管,看脑脊液循环正常则可拔除。
创腔引流
创腔指的是颅内占位性病变,异物在移除之后会在颅内留下腔隙,将腔隙内放置引流管进行引流则成为创腔引流。其主要目的在于将填充于腔隙内的气体或血性液体进行引出,促使创腔迅速闭合,加速恢复。在护理中应当注意在术后的24~48小时内应当将引流瓶放置于创腔的同侧,避免造成引流阻力,同时应当确保创腔内有一定的液体压力,避免脑组织移位。在术后初期引流时应当将引流瓶放置在一个较高的位置,避免腔隙内液体被大量引流出而造成脑组织的移位,形成血肿。在术后48小时之后可将引流瓶逐渐放低,将创腔内的液体迅速引流出来,避免在脑水肿的高峰期引流不良造成脑组织膨大并加重颅内高压现象。对于和脑室相通的创腔引流时应当在术后初期提高引流量,并尽早拔管,避免形成脑脊液漏。
硬膜下引流
此种引流方式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解除脑受压和脑疝现象,术后迅速排空囊内血性积液以及血凝块,促进脑组织恢复。在护理过程中应当注意的是慢性硬膜下积液或血肿由于已经形成了完整的包膜,包膜内血肿液化,可采用颅骨钻孔或血肿钻孔的方式进行引流,术后在包膜内放置引流管进行持续引流,将包膜内的血性积液以及血凝块迅速放出,加速脑组织恢复并消灭死腔,对于情况较为严重的患者可进行冲洗。术后患者需采取平卧位或脚高头低位,采用体位引流的方式加速引流,可将引流瓶放置于患者创腔下的30cm处。术后不需要控制水分摄入或使用脱水剂,主要是由于低颅压会导致
硬膜下腔隙闭合困难。引流管在术后的2~3天引流赶紧之后拔除。
硬膜外引流
此种引流方式主要是为了减轻患者头部的疼痛感,降低颅内高压,将血肿和血性积液排出。在护理时应当注意术后保持患者的平卧位,将引流管放置于患者头部下20cm处,嘱咐患者尽量将头偏向患侧确保引流彻底,引流时间不宜过长,避免造成感染,一般在术后的1~2天内拔除。
颅脑外伤患者发病急、病情重、进展快,手术固然重要,术后的引流是否恰当也直接影响着患者的恢复速度和并发症的发生率,因此必须重视引流的护理工作和管理,确保引流通畅并及时将引流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值班医师,配合治疗,预防感染,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 周良辅.现代神经外科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232-237.
2 陆一佳.外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