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奥运会对北京经济的影响--基于投入产出的分析(精)
北京奥运会对城市经济的影响

北京奥运会对城市经济的影响北京奥运会是2008年中国举办的一项国际盛事,对于中国和北京来说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巨大的影响。
除了体育、文化和国际形象方面的影响,北京奥运会还带来了诸多对城市经济的积极影响。
首先,北京奥运会为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巨大的契机。
为了迎接奥运会的举办,北京进行了大规模的城市修缮和建设工程,如修建了奥运场馆、改造了道路、铁路和机场等。
这些项目的实施不仅直接拉动了建筑和相关产业的发展,也改善了城市的基础设施状况,提高了城市的形象和吸引力。
此外,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也进一步促进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例如酒店业、旅游业和商业零售业等都受益于奥运会。
其次,北京奥运会为城市的经济增长提供了有力的动力。
举办奥运会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这促使了政府对经济的积极调控。
政府通过提供优惠政策、吸引外资和创新金融机制等手段,加大对北京的经济支持。
此外,奥运会本身及其周边活动也为北京的商业和服务业带来了巨大的商机。
众多游客和观众涌入北京,为餐饮、酒店、购物等消费行业带来了巨大的需求。
同时,京津冀地区的跨区域合作和经济联动也进一步加快了北京的经济增长。
在奥运会之后,北京的城市旅游业蓬勃发展。
奥运会期间,许多游客来到北京观赛和旅游,加深了对这个城市的认识和印象。
这为北京的旅游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为北京的经济提供了新的增长点,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如酒店、旅行社、餐饮等。
同时,北京举办奥运会的成功也提升了城市的知名度和形象,吸引了更多的游客和投资者。
另外,北京奥运会对城市的文化产业也带来了重大影响。
奥运会期间,许多文化活动和艺术表演在北京举办,吸引了全球的目光。
这不仅促进了本土文化的传播和发展,也为艺术和文化产业提供了新的契机。
艺术家、演员和文化机构等都受益于奥运会的文化氛围和关注度的提升。
奥运会之后,北京的文化产业继续蓬勃发展,成为城市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
然而,北京奥运会也存在一些负面影响。
2008年奥运会对北京的影响

2008年奥运会对北京经济发展影响的研究作者:马铁来源: 政法司理论处发布时间:2006-11-22字体:【大】【中】【小】1 奥运会对举办城市经济影响的基本规律奥运会之所以能够对举办城市的经济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最根本和最直接的原因是奥运会能够给举办城市带来巨大的投资,从而给举办城市的社会、经济和商业发展带来充分的活力和发展机遇。
国民经济是一个各项产业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某一部门产生的投资能够在各部门中引起连锁反应,从而增加其他部门的收入,即派生性影响或间接经济影响,并最终使国民收入获得更大增长。
奥运会投资作为固定资产投资同样也会遵循投资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的一般规律,投资的乘数效应在奥运会投资上同样会发挥重要的作用。
奥运会投资除了具有一般投资的特点外,还有其自身的显著特征:涉及产业多、影响范围广、影响时限长。
奥运会投资是一种“注意力投资”,它能够引发良好的投资与消费倾向。
奥运会投资还具有投资阶段性但影响长期性的特点,奥运会投资一般在举办奥运会的5年前启动,奥运会结束后的1年基本停止;但奥运会投资所产生的乘数效应与奥运会投资并不同步发生,而是具有明显的后发性特点,奥运会投资结束后,奥运会产生的乘数效应仍将延续5~6年,因此,奥运会对主办城市经济产生较大影响的时限会在12年以上。
1.1 奥运会对举办城市主要相关产业的影响建筑行业是历届奥运会中受益最大的产业部门,几乎历届奥运会都在体育场馆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使得建筑业获得勃勃生机。
例如巴塞罗那奥运会相关建设投资达80.14亿美元;汉城奥运会相关建设投资为27.97亿美元,使韩国建筑业的产值提高了32.4%,收入增加了34.8%,就业人数增加了26.8%。
奥运会极大地带动了旅游业的发展,洛杉矶、汉城、巴塞罗那、亚特兰大、悉尼奥运会吸引举办城市以外旅游者的数量分别达到60.8万、28万、45.5 万、101万和160万人。
悉尼奥运会吸引的境外游客给新南威尔士州带来了43亿美元的收入。
北京奥运会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

北京奥运会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2008年8月,北京成功举办了第29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承办这一盛事的城市。
北京奥运会不仅仅是一场体育盛会,更是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重要事件。
本文将分析北京奥运会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从旅游业、基础设施建设、经济活力和国际形象四个方面进行论述。
首先,北京奥运会对旅游业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作为一次全球性的盛事,奥运会吸引了无数国内外观光游客纷至沓来。
根据统计数据,仅在奥运会期间,北京市游客接待量达到了2000万人次,这为旅游业带来了巨大的收益。
此外,奥运会期间的旅游活动也极大地推动了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提升。
北京市的旅游景点、酒店、餐饮等旅游基础设施得到了大规模的提升和完善,为以后的旅游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奥运会对基础设施建设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为了举办奥运会,北京市进行了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如交通、通讯、能源、住房等。
奥运会期间,北京的交通拥堵问题得到了有效缓解,地铁线路得到了扩建和提升,交通网络更加便捷。
与此同时,北京的公共空间和市政设施得到了极大改善,城市环境更加宜居。
这些基础设施的升级除了给奥运会的举办提供了保障,同时也对北京市的整体发展带来了长期的影响。
第三,北京奥运会也推动了社会经济的活力。
在奥运会期间,各类商业活动如火如荼地进行。
无论是体育用品、纪念品、餐饮业还是文化娱乐等,都迎来了巨大的商机。
奥运会期间,各种商业品牌争相加入奥运热潮,通过赞助和广告推广自身形象,同时也增加了市场竞争,促进了各类产品和服务的创新和提升。
奥运会带动了北京市的消费活动和经济增长,增强了城市的竞争力和发展动力。
最后,北京奥运会对中国的国际形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作为一个全球化的盛事,奥运会成为国家形象建设的重要载体。
奥运会期间,中国作为东方文明的代表向全世界展示了自己的文化魅力和发展实力。
通过各种文化交流和外交活动,中国与各国加深了相互了解和友好合作关系,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国树立了正面的国际形象,增强了国家的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
基于GDP角度对2008年北京奥运会影响力的研究

1 基于GDP 角度对2008年北京奥运会影响力的研究摘 要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对我国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首先阐述了重大体育赛事的基本性质及乘数效应,之后针对经济效应方面研究了北京奥运会的影响力问题,以投入----产出模型的核心思想,以年份与GDP 的对数值的二次相关关系和北京市社会固定资产总投入与GDP 的对数值的线性关系,利用北京统计年鉴发布的数据,分别建立无奥运影响的表达式,与有奥运影响的表达式,两式的预测误差均在3%以内。
与2008年真实值比较,用表达式1Q 预测2008年的GDP 的值可以得出奥运会对2008年北京市经济贡献率达到24%。
并且在得知申办奥运会后第i 年北京市固定投入总额的前提下由%100212⨯-=Q Q Q η可求出奥运会对北京地区经济的持续性积极影响。
在投资乘数模型中,基于宏观分析下建立了投资乘数模型,并量化了北京奥运会对北京经济的影响力。
关键词:投入----产出模型 GDP 投资乘数1. 引言体育盛会是特大城市参与区域性或全球性竞争而举办的超大型公共活动,如奥运会、亚运会、世界杯、全运会等体育盛会已经成为城市政府乃至整个国家提升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尤其近 20 年来,通过现代传媒的推动,体育盛会已深刻地影响和改变了城市空间和日常生活。
2008年北京奥运会是中国经济的新动力,是世界打开中国巨大商业市场的一把钥匙,加速形成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格局,进一步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这次规模空前的盛会,对北京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产生深刻的影响,本文以GDP 作为衡量经济增长的指标,对北京奥运会的影响力进行了分析评价。
对于奥运会产生的一系列影响,许多前辈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其中李晓宇、由宗兴、殷键(2009)分析了奥运会、亚运会、世界杯、全运会等体育盛会对城市政府乃至国家竞争力的影响,提出了典型体育盛会导向下的城市发展提出意见[1];郑振国(2009)分析了举办大型体育赛事收环境因素的影响和制约,针对大型体育赛事环境保护提出十大要点 [2]; 王家宏、张金成(2013)分析了北京奥运会对我国体育事业快速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经济价值对北京市及全国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对北京经济结构的调整,就业结构调整,城市品牌的促进和调整作用,为后续大型赛事提供参考与借鉴[3]。
北京奥运会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北京奥运会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分析2008 年奥运会将在中国北京举行, 这不仅促进中国体育产业的发展, 同时更是牵动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协调发展的一项伟大工程, 它关系到首都北京的经济建设和长远发展, 也关系到整个北京地区及周边城市的经济建设, 甚至对中国未来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深远的影响。
北京奥运会的举行, 对中国具有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意义。
就此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论述奥运经济对中国的经济影响。
推动中国体育产业的商业化。
扩大投资需求, 刺激北京乃至全国经济增长刺激北京房地产市场的发展。
促进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
制创新。
增加中国的就业岗位和就业机会。
推动全国旅游业的发展。
[1] 现代奥运会已经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融入了市场经济发展的步伐,身为一项世界性体育盛会,给举办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回顾近几届奥运会的经济收益,我们不难发现,洛杉矶奥运会给南卡罗来纳地区带来了32.9亿美元的收益;巴塞罗那奥运会给加泰罗尼亚地区带来了260.48亿美元的经济效益;亚特兰大奥运会为佐治亚州带来了51亿美元的总效益;悉尼奥运给澳大利亚的新南威尔斯州带来了63 亿美元的收益。
据著名投资机构高盛证券的分析,北京申办成功后,从2002 年起到2008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每年将额外增加0.3%。
北京奥运会将有助于举办国的经济发展,有助于解决劳动力就业、经济结构调整等棘手的经济问题。
但是同时也会给主办城市和主办国的经济发展带来“奥运低谷效应”,因此既要考虑奥运会举办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问题,更要考虑到奥运会所带来的不利经济影响,充分发挥奥运会的北京奥运会是一个非常好的商业机会,无论是和体育相关成果的展示,奥林匹克价值的推广还是进行社会改良的教育,奥运会都提供了宽阔平台。
现代奥运具有多元价值,它对主办国,尤其是主办城市的经济增长有明显的拉动作用。
2008年奥运会在中国这个热爱体育的大国举行,给中国提供了展示其举办最伟大的国际体育赛事的机遇。
浅析北京2008奥运会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浅析北京2008奥运会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Analysing Briefly The Influences of BeiJing 2008 Olympics on China's economy姓名:班级:学号:目录1. 举办奥运会的收入----------------------------------12北京奥运对我国经济的积极影响------------------------------------2(1)对举办城市——北京的影响-----------------------------------2(2)对宏观经济的影响-----------------------------------------------23北京奥运对我国经济的消极影响-----------------------------------3(1)奥运体育设施的闲置造成的经济损失---------------------------------3(2)奥运会会引起举办城市的社会额外支出增加--------------------34 应对消极影响的策略-------------------------------------------------------3(1)解决赛后的利用和维护问题------------------------------------------4(2)减少奥运会举办城市社会额外支出------------------------4至,使城市生活用品和生活服务的需求急剧增加,以旅游业为例,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时,吸引的境外旅游者为23万人,1988年汉城奥运会时为22万人,到巴塞罗那奥运会时达30万人,旅游收入达30多亿美元。
北京在2001年“五一”期间,接待了国内旅游者100万人,估计在奥运会准备期7年当中,每年旅游者可以增加20%,旅游收入每年增加20亿美元,7年140亿美元左右,接近1300亿人民币1。
08奥运会对北京的经济影响的开题报告

08奥运会对北京的经济影响的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
题目:08奥运会对北京的经济影响
背景介绍:
2008年8月8日,北京举办了第29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这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标志性最强的一次国际体育盛会,不仅是对中国体育发展的巨大促进,同时也对北京市的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奥运会的筹备、举办和后续经济效益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因此,了解08奥运会对北京的经济影响,有助于我们了解中国经济发展历程和国际体育赛事对城市经济的影响。
研究内容:
本文旨在探讨08奥运会对北京的经济影响。
具体包括以下方面:
1. 08奥运会前期筹备阶段的经济投入和成效
2. 08奥运会期间的经济表现与数据分析
3. 08奥运会后期对北京经济的长期影响
研究目标:
通过对08奥运会对北京的经济影响进行深入分析,旨在:
1. 评估奥运会对北京经济的直接和间接贡献
2. 推断奥运会对北京市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促进
3. 探讨奥运会对北京市国际化进程的推动
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和数据分析法,收集和分析与08奥运会相关的研究资料和相关数据,并通过比较和分析数据,探讨奥运会对北京的经济发展的影响。
预期成果:
1. 描述08奥运会对北京经济的总体影响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2. 强调奥运会对北京市的国际影响和提升
3. 分析奥运会对北京市产业升级、城市发展和旅游业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时间安排:
1. 第一周:收集和整理文献和数据资料
2. 第二周:分析奥运会期间的经济数据和效应
3. 第三周:探讨奥运会对北京市的长期影响
4. 第四周:撰写研究报告和准备口头报告。
By助手。
2008年奥运会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2008年,中国迎来了一场盛大的国际体育盛事——北京奥运会。
这场赛事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运动员和观众,更深远地影响了中国的经济状况和对外形象。
在北京奥运会前后,中国经济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
首先,奥运会投入了大量资金用于场馆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等工程,这种大规模的投资为国内经济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这些创新带来的举办奥运会所需的大量的场馆建设、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等行业发展,也会带动相关行业的市场繁荣,促进就业,推动了GDP 的增长。
其次,北京奥运会的举办也推动了文化产业的发展。
随着奥运会的到来,越来越多的国外游客将来到中国,进一步带动旅游业的发展。
同时,中国在举办北京奥运会期间也采取了许多措施,统一了全国标准,建立各种规范、风格的奥运景点,更好的推进了礼仪和旅游业的发展。
除了经济领域,北京奥运会对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形象也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之一,通过举办北京奥运会这样的大型国际活动,成功地把自己推向了世界的舞台。
这也使得全球更多的人们开始关注中国,向中国投资,进一步加快了中国的经济发展速度。
另外,北京奥运会对于推广体育运动,弘扬奥林匹克精神也做出了巨大贡献。
北京奥运会期间,大批的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来到了中国,通过与中国运动员的交流比赛,挑战着他们的极限,传达了奥林匹克精神。
北京奥运会是一个国际性的盛会,是一个高危高收益的投资项目。
在奥运会筹备阶段,中国政府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人力,推进了场馆和基础设施的建设。
这些投资的汇报率是远超预期的,奥运会直接和间接地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
例如,奥运会带来了一场经济增长的奇迹,人均GDP在短时间内就达到了近5000美元。
北京奥运会也促进了相关行业的发展。
体育产业、旅游业等行业都在奥运会期间获得了巨大的发展机遇。
奥运会不仅加速了旅游业的发展,还通过互动体育展示展示了体育产业在推动全球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同时,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也推动了文化产业的发展,例如与奥运会相关的纪念品、体育用品、文化演出等方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8年奥运会对北京经济的影响--基于投入产出的分析_hasgo1221 前言随着2008年北京申奥成功经济界和体育界对奥运经济影响和我国体育产业发展战略进行了广泛讨论,形成了许多对策性建议。
经济界主要是从如何利用奥运商机、体育产业在促进经济增长、扩大就业中的作用等总体角度进行讨论;体育界则更加关注于如何利用和扩大体育消费、健全体育市场等角度提出对策。
然而,这些讨论大多属于不同部门的对策性研究,缺乏一个共同研究基础;而且,不同研究成果之间很难相互比较。
因此,所提出的经济影响很难测量。
这说明,目前对奥运经济影响的研究尚缺乏一个可以和其他国家进行综合比较的理论体系和评价标准。
另一方面,随着国内外经济理论方法,特别是投入产出和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对奥运经济影响的分析更多地是从奥运会的收入与支出、投入与产出的角度出发,利用投入产出方法比较测量奥运经济影响的范围和大小,并在与以往奥运会相互比较的基础上提出经济预测[1,2]。
本文的研究分为两个方面:第一,在北京市2002年投入产出表和相关统计数据的基础上,结合2008年奥投资方案,以新增直接投资为研究对象,估测北京2008年奥运会给北京带来的整体经济影响和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第二,根据北京市2002年投入产出表,比较2008年奥运会投资对北京相关产业的影响程度,从而分析北京2008年奥运会对北京未来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本研究的意义:从国际比较和北京市实际情况出发,以2002年北京投入产出表和统计数据为基本依据,详细测量奥运会给北京带来的经济影响;便于从客观角度分析影响奥运经济的各种因素;便于同国外奥运经济的研究进行比较;使未来提出的相应产业政策建议更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2 奥运会对北京经济的直接影响分析举办奥运会的经济影响主要是通过2002—2008年的奥运投资支出和消费支出带动的。
这些支出包括直接支出和间接支出两个部分[3]。
其中,直接支出包括:奥运会运营支出、奥运场(馆)与相关设施建设投资支出、新增城市基础设施投资支出;间接支出则是指与奥运紧密相关的投资。
由于在测算中间接支出是奥运预算之外的项目,因此,在本研究中将只集中在对直接支出的经济影响进行分析。
与此同时,奥运支出经济影响按照已经成熟的经济理论分为首轮直接影响和新增投资乘数带动的引致影响。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由于我们研究的对象限定于举办城市——北京市本身。
因此,必须首先明确北京奥运投资流向京外地区的投资漏损率。
在此基础上按照经济学理论和奥运经济的特点,我们将主要围绕2008年奥运会对北京GDP、就业和涉及的核心产业展开分析。
2.1 2008年奥运会对北京GDP增长贡献的分析根据北京2002年包含132个投入产出部门的投入产出表和相关统计[4],我们可以计算奥运直接支出对北京GDP首轮影响的方法。
首先,通过分析北京近年的统计资料,计算出在北京的投资中流入京外经济的比例,即北京投资的漏损率;其次,从奥运直接支出中扣除掉京外支出的部分,得到北京奥运支出京内实际发生额;然后,按照京内发生额与(1—漏损率)的乘积,计算得到北京奥运直接支出对首都经济的首轮增加值影响;最后,根据对北京投资乘数的测算,计算得到北京奥运支出的引致影响。
2.1.1 京内运营总支出中流出京外的漏损率用流出北京的支出(产品和服务的净进口)除以最终消费与资本形成总额的和就可以得到消费和投资支出流出北京的比例,我们称之为漏损率。
我们对1980年以来各年份的产品和服务的净进口和总支出额的对比关系进行了分析,以最近几年漏损率的平均值来估计未来几年的情况。
根据1998—2001年的相关数据(表1),由于对于漏损目前尚没有理论上的相互关联,因此我们平均计算出这4 年的平均漏出率为10.94%,以此估计后期情况。
表1 1998—2001年总支出中漏损状况一览表(亿元)1998年1999年2000年2001年 2002年最终消费809.82 954.14 1221.33 1467.71 1699.81 资本形成总额1396.40 1562.16 1517.38 1775.30 2010.02 产品、服务净进口159.91 305.84 259.95 397.36 497.12 漏损率(%) 7.25 12.33 9.49 12.25 13.40资料来源:1999—2002年中国统计年鉴。
2.1.2 各奥运直接支出的首轮增加值计算从奥运支出的结构来看,不同类型的奥运支出中在北京和在京外的比例不同,下面我们分别测算不同类型奥运直接支出在北京支出的部分,再由第一步算出的漏出比例,得到每种支出的增加值影响。
从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全部与奥运会直接相关的新增支出来看,按照京内发生额与(1—漏损率)的乘积,计算得到北京奥运直接支出对首都经济的首轮增加值,并按年汇总为表2。
表2 3类奥运直接支出的首轮影响状况比较一览表总支出额首轮GDP影响(亿元)(亿元)%运营费支出117.35 99.33 3.43场(馆)、设施建设支出280.00 249.37 8.62新增基础设施支出 1068.70 951.78 32.87 合计 1466.05 1300.48 44.92注:这里省略了3项支出的具体计算过程。
2.1.3 包括引致影响在内的奥运直接支出对北京GDP的影响根据宏观经济学中的乘数效应原理,每一轮都会相应地增加国内生产总值[5]。
投资乘数的原理表明,首轮投资增加的收入转化为各种要素收入,即工资、利息、利润和租金的形式流入生产要素所有者,即各经济主体手中,这些经济主体会把增加收入的一部分再花出去购买其他物品从而再形成GDP,如此往复,越来越小,最后趋向于零。
在我们已经计算出全部奥运直接支出中有多少流入北京经济直接而首轮增加北京的国内生产总值之后,我们还需要继续按照乘数原理计算奥运直接支出的引致影响。
乘数计算基本公式为:b=1/1—β,其中,β为消费者的边际消费倾向,它表示消费者直接用于消费的收入百分比,在加入了政府部门之后,我们假设政府的支出也与其获得的收入相关,也就是说政府也存在着支出的边际消费倾向。
在实际计算中,无论政府与消费者,作为整体,其直接用于消费的比例与总收入的比例,即最终消费率γ,可以作为边际消费倾向的替代指标,即:b=1/1—γ(1)而在加入了奥运支出漏损率ε的条件下,还必须修正γ,也就是说最终消费中必然有一部分消费流到了外部。
因此,留在内部的最终消费率γ′=γ[,0](1—ε)(2)因此,最终我们得到乘数的计算公式:b=1/1—γ[,0](1—ε)(3)其中,γ[,0]社会最终消费率;ε代表流向外部的支出漏损率。
从式(3)中可以看出,想要计算乘数值的前提是要知道最终消费率和漏损率这2个指标。
下面我们用1998年以来的统计数据计算这2个指标(表3)。
表3 1998—2002年各年的乘数值一览表(亿元)1998年 1999年 2000年 2001年2002年支出法GDP 2046.31 2174.46 2478.76 2845.65 3212.71最终消费809.82 954.14 1221.33 1467.71 1699.81资本形成1396.40 1526.16 1517.38 1775.3 2010.02净进口159.91 305.84 259.95 397.36 497.12最终消费率39.57 43.88 49.27 51.58 52.90漏损率7.25 12.33 9.49 12.25 13.4010.94乘数值 1.58 1.63 1.89 1.83 2.291.85资料来源:《2002年北京市投入产出表》。
根据我们的计算,从1998—2002年,北京市投资漏损率平均为10.94%,投资乘数的平均值为1.81。
由此,我们可以利用奥运首轮支出额与乘数值计算引致影响,进而求出奥运支出的总体经济影响,见表4。
年度分布见表5。
表4 奥运会对GDP的总体经济影响(按支出类划分)一览表(亿元)总支出首轮影响引致影响总影响各类占总影响%运营费支出117.35 99.33 84.43 183.76 7.6场(馆)设施支出280.00 249.37 211.96 461.33 19.2新增基础设施支出1068.70 951.78 440.30 1392.08 73.2合计1801.91 1594.85 377.29 2405.88 100表5 奥运会对GDP影响的年度分布一览表(亿元)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合计总支出1801.91首轮影响106.72 122.51 265.93 280.45 278.98 246.07 1300.66引致影响90.71 104.13 226.04 238.38 237.13 209.16 1105.55总影响197.43 226.64 491.97 519.28 516.11 455.23 2406.21各年所占% 8.2 9.4 20.4 21.5 21.4 18.9 100注:这里省略了经济影响年度分布的计算过程。
可见,奥运新增基础设施支出对北京国内生产总值的影响是所有支出中最大的。
根据2002年北京市投入产出表测算,投资于基础设施行业的经济效益是社会平均水平的1.6倍,新增基础设施支出在2008年之前中累计会带来1760.79亿元收入,约占全部影响的73.2%;奥运场(馆)、设施建设支出的影响为461.33亿元,占第二位;而运营费的影响则有183.76亿元,二者加起来占总影响的26.8%。
从年度分布情况看,奥运投资影响将主要集中在2005—200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