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宽带无线通信调制解调技术

合集下载

无线通信中的信号调制技术

无线通信中的信号调制技术

无线通信中的信号调制技术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的通信方式也在不断地变化。

现在,无线通信已经成为我们日常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无线通信的基础就是信号调制技术。

信号调制技术是指将模拟信号或数字信息转换为适合载波信号传输的信号形式的技术。

本文将介绍无线通信中常用的信号调制技术。

一、模拟调制技术模拟调制技术是指将模拟信号转换成适合在载波上进行传输的信号形式。

常见的模拟调制技术有调幅(AM)、调频(FM)、单边带(SSB)等。

其中,调幅技术是将模拟信号通过幅度调制的方式转化为适合在载波上传输的信号形式。

调频技术则是将模拟信号通过频率调制的方式转化为适合在载波上传输的信号形式。

而单边带技术则是将信号的一个单边带(一半)通过滤波器去除,从而使其更适合在有限频带范围内进行传输。

二、数字调制技术数字调制技术指的是将数字信息转化为适合在载波上传输的信号形式。

数字调制技术常见的有ASK(振幅移位键控)、FSK(频率移位键控)、PSK(相位移位键控)、QAM(正交振幅调制)等。

其中,PSK技术是利用信号的相位进行调制,而ASK技术则是利用信号的振幅进行调制。

FSK技术则是利用不同频率进行调制,QAM技术则是采用相位和振幅的双重调制方式。

三、OFDM技术OFDM技术(正交频分复用技术)是一种在宽带传输系统中广泛应用的数字调制技术。

它将数据信号分为多个子信号,并在不同的频率上对不同的子信号进行调制。

OFDM技术可增加传输速率,提高信号的抗噪性能,减少传输时的误码率,因此其已成为4G和5G数字移动通信系统中常用的技术。

OFDM技术在实现高速数据传输、频谱利用率优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结尾无线通信中的信号调制技术是通信技术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

通过了解以上几种常见的信号调制技术,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使用无线通信设备。

信号调制技术与传输性能、功率和频率带宽密切相关,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通信环境、传输要求和技术条件进行合理的选择和运用。

无线通信网络中的信号调制技术使用教程

无线通信网络中的信号调制技术使用教程

无线通信网络中的信号调制技术使用教程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无线通信网络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信号调制技术作为无线通信的核心,起到了连接人与人之间的桥梁作用。

本文将为读者介绍无线通信网络中的信号调制技术使用教程,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用这一技术。

首先,让我们先了解一下信号调制的概念。

信号调制是指将信息载体(如声音、数据等)通过调制的方式转换成适合传输的无线波形信号。

它的作用是将信息信号与载体信号进行合理的叠加,使得接收端能够准确还原发送端的信息。

在无线通信网络中常用的信号调制技术有多种,其中最常见的是频率调制和相位调制。

下面将分别对这两种技术进行介绍。

首先,我们来讨论频率调制技术。

频率调制技术是通过改变载波信号的频率来携带信息信号的一种调制方式。

常见的频率调制技术有调频(FM)和调幅(AM)。

调频是指通过改变载波信号的频率来携带信息信号。

在调频过程中,信息信号的幅度保持不变,而载波信号的频率会根据信息信号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这种调制技术在广播领域应用广泛,因为它具有抗干扰能力强、传输质量稳定等特点。

调幅是指通过改变载波信号的幅度来携带信息信号。

在调幅过程中,信息信号的幅度变化会导致载波信号的幅度也随之变化。

这种调制技术在无线电通信领域广泛使用,因为它的实现相对简单,且在传输距离较近的情况下效果良好。

其次,我们来讨论相位调制技术。

相位调制技术是通过改变载波信号的相位来携带信息信号的一种调制方式。

常见的相位调制技术有二进制相移键控调制(BPSK)和四进制相移键控调制(QPSK)。

BPSK是一种简单的相位调制技术,它将二进制的数字信号映射到载波信号的相位上。

信息信号为“0”时,相位不变;信息信号为“1”时,相位发生180度的变化。

BPSK适用于传输距离较短,对传输速率要求不高的场景。

QPSK是一种高效的相位调制技术,它将四进制的数字信号映射到载波信号的相位上。

每个符号代表2个比特,通过改变载波信号的相位来携带信息信号。

浅谈超宽带无线通讯技术要点

浅谈超宽带无线通讯技术要点

和保 密性 比较 强 . 一 般 可 以 隐藏 在 噪 声 中进 行 传 输 。 超 宽 带技
术. 具 有 比较 明 显 的 优 点 , 首 先 它低 耗 电 , 传输速度快 , 高安 全
性 另 外使 用 的是 极 短 脉 冲 . 因此 一 般 情 况 下很 难被 侦 测 , 以
防 受 到 相 关 的 干扰
【 文章 编号 】 l ( J 0 6 — 4 2 2 2 ( 2 0 1 5 ) 1 4 — 0 0 0 3 — 0 2
科 学 技 术 第一 生产 力 , 随 着技 术 日新 月 异 地 发 展 , 无 线 通
( 1 ) 脉 冲 成 形 技 术
讯 技 术 整 个 世 界 得 到 了 广 泛 的 应 用和 普 及 ,超 宽 带在 所 有 无
超 宽 带与 其 他 无 线 电技 术 不 同的 是 , 它传 送 媒 介 是 通 过 脉 冲
系. 这 样 才能 够 降 低 多用 户 的 干 扰 程 度 , 能 够 进 一 步 提 高超 宽 带 系统 的 容 量 使 用 窄脉 冲 的 时候 , 要 注 意 中 心频 率 、 带宽 可
控 还 要 注 意 矩 形 系数 的 设 计 , 一般 是 尽 可 能 小 比较 好 , 这 样
的作 用 。
段. 在 这 个 范 围 浮动 。 对于 U WB 系统 , 设 计 脉 冲 的 方 法 是 比较 多的. 而脉 冲 波 形是 超 宽 带通 信 中的 一 项 比 较 重 要 性 能 , 它在

1 超宽 带无线通讯 的定义及特 点
超 宽带 . 其 实 就 是 一 种 耗 电量 少 , 传 输 率 高 的无 线 个人 局
应. 能 够 严 重 影 响 到 无 线 信 号 的 传 输特 性 为 了改 变这 种 不 良

超宽带无线通信技术

超宽带无线通信技术
(" )
( # & ( %)
(#)")(+ )$ #) 9 "(
,
(" )
(
+- ) 4#
(% )
"5( +,
这里的 9 (# ) (# ) (#)" ) 。 &*$4)*$4脉冲序列积分器的输出为:
/!)+ ( /!)+
((5+ ) "5 +,
&! !#(%)
( &" ( &"
(#)")(+ )$ #) 9 "(
形覆盖范围内 A"!$++C 的空间容量约为 +"""CFG H 平方米。
+%D !""#$%!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 ) &’’’ ("!$))* 单个系统带宽为 !"",-., 传输 ("!$))* 通信距离为 +" 米, 在 +2-. 的 345&& 频 段 上 可 容 纳 )! 个 系 统 同 峰值为 +#,/01, 时使用, 因此 ("!$))* 的空间容量约为 (""""/01 6 平方米。 蓝牙系统 (% ) 在低功耗模式下, 蓝牙系统的通信距离为 )" 米, 传输峰值 为 ),/01, )" 个 系 统 可 同 时 使 用 , 因 此 蓝 牙 的 空 间 容 量 约 为
(" ) (" )
图!
接收机示意框图
假 定 用 户 数 /% 和 接 收 信 号 幅 度 3 " 在 数 据 符 号 周 期 内 保 持不变, 信号在发射机和接收机之间的传输是理想的, 只发生 恒定的衰减和延迟。 经过天线系统和空间衰减后变 设 单 周 期 发 射 信 号 8( #$ # ) (# ) 。 为 8 $4脉冲相关器的输出为:

UWB—超宽带无线通讯技术及应用

UWB—超宽带无线通讯技术及应用

Tf Ts=NfTf
Tf Ts
1 UWB技术背景和概述
1.3

UWB 技术背景
超宽带(Ultra Wide Band, UWB)无线通信技术起 源于20世纪60年代对微波网络冲激响应的研究 此后研究焦点主要集中在雷达系统,并一直被 美国军方严格控制,利用占用频带极宽的超短 基带脉冲进行通信,主要应用于军用的雷达, 以及低截获率/低侦测率的通信系统。
1 UWB技术背景和概述
1.3

UWB 技术背景
频谱范围规定
FCC对UWB系统所使用的频谱范围规定为3.110.6GHz,

功率谱密度规定
发射机的信号最高功率谱密度为 −41.3dBm/MHz,
1 UWB技术背景和概述
1.3

UWB 技术背景
为了避免对现有的通信系统带来干扰,必需将超宽带系统的 发射功率限定在一定范围内,即在超宽带通信频率范围内的 每个频率上都规定一个最大的允许功率,这个功率值一般通 过辐射掩蔽(emission mask)来决定.
1 UWB技术背景和概述

1.1 什么是 UWB
窄带 宽带 超宽带 相对带宽<1% 1%<相对带宽<20% 相对带宽>20%
超宽带 绝对带宽 大于 500MHz
超宽带技术UWB(Ultra Wide Band,超宽带)是一种无线载波通信技术。即 不采用正弦载波,而是利用纳秒级的非正弦波窄脉冲传输数据,因此其所占 的频谱范围很宽
2.UWB无线通信技术原理
2.3 UWB的多址及扩频
直接序列扩频
d (t )
信源 调制 高放 混频
r0 (t )
r0(t )
解调
c(t )

无线通信中的信号传输和调制技术

无线通信中的信号传输和调制技术

无线通信中的信号传输和调制技术无线通信是指通过电磁波传输信息的通信方式,它在我们的生活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无线通信中,信号传输和调制技术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本文将详细介绍无线通信中的信号传输和调制技术,并分点列出步骤。

一、信号传输技术信号传输是将信息从发送端传输到接收端的过程。

在无线通信中,常用的信号传输技术有以下几种:1. 调幅传输(Amplitude Modulation,AM)调幅传输是利用载波的振幅调制的一种传输技术。

其步骤如下:- 将原始信号与较高频率的载波信号相乘,得到调制信号。

- 调制信号经过无线传输后,到达接收端。

- 在接收端,将接收到的调制信号与载波信号相乘,得到原始信号。

2. 调频传输(Frequency Modulation,FM)调频传输是利用载波的频率调制的一种传输技术。

其步骤如下:- 将原始信号与载波信号相加,得到调制信号。

- 调制信号经过无线传输后,到达接收端。

- 在接收端,通过对调制信号进行频率解调,得到原始信号。

3. 数字调制传输数字调制传输是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进行传输的一种传输技术。

其步骤如下:- 将数字信号经过数字调制技术转换为模拟信号。

- 模拟信号经过无线传输后,到达接收端。

- 在接收端,通过解调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

二、调制技术调制技术是将原始信号转换为适合无线传输的信号的过程。

常用的调制技术包括以下几种:1. 幅度调制(Amplitude Modulation,AM)幅度调制是基于原始信号的振幅变化来调制载波信号的一种调制技术。

其步骤如下:- 将原始信号的振幅与载波信号的振幅进行乘积运算,得到调制后的信号。

2. 频率调制(Frequency Modulation,FM)频度调制是基于原始信号的频率变化来调制载波信号的一种调制技术。

其步骤如下:- 将原始信号的频率变化与载波信号的频率进行调制运算,得到调制后的信号。

3. 相位调制(Phase Modulation,PM)相位调制是基于原始信号的相位变化来调制载波信号的一种调制技术。

uwb技术原理

uwb技术原理

UWB技术原理详解1. 引言超宽带(Ultra-Wideband,简称UWB)技术是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调制和传输技术。

与传统的窄带通信技术相比,UWB技术具有更大的频谱带宽、更低的功率密度和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

本文将详细解释UWB技术的基本原理。

2. UWB技术概述UWB技术是一种基于短脉冲的无线通信技术,其核心思想是通过在时间域上使用非常短且宽带的脉冲来传输信息。

这些脉冲通常持续时间仅为纳秒级别,但频谱却非常宽广,覆盖几个GHz甚至更多。

由于这种特殊的脉冲形式,UWB技术能够实现高速数据传输、高精度定位以及低功耗通信等应用。

3. UWB脉冲生成在UWB系统中,脉冲生成是实现高速数据传输和定位功能的关键步骤之一。

一般来说,UWB系统中使用两种方法来生成宽带脉冲:直接序列扩频(Direct Sequence Spread Spectrum,简称DSSS)和脉冲形状调制(Pulse Shape Modulation,简称PSM)。

3.1 直接序列扩频(DSSS)DSSS是一种将窄带信号扩展到宽带信号的技术。

在UWB系统中,DSSS通过将窄脉冲与一个高速伪随机码序列进行乘积运算来生成宽带脉冲。

这个伪随机码序列通常是一个具有良好相关性特性的码片序列,其周期远远小于脉冲持续时间。

具体而言,DSSS的过程如下: - 步骤1:将要传输的信息数据进行调制,得到基带信号。

- 步骤2:将基带信号与伪随机码序列进行乘积运算。

- 步骤3:将乘积结果进行滤波处理,得到宽带脉冲。

3.2 脉冲形状调制(PSM)PSM是一种通过调制脉冲形状来实现宽带通信的方法。

在UWB系统中,PSM通过改变脉冲的幅度、宽度和相位等参数来实现信息传输。

常见的PSM技术包括正弦调制、高斯调制和Hermite-Gauss调制等。

具体而言,PSM的过程如下: - 步骤1:将要传输的信息数据进行调制,得到基带信号。

- 步骤2:根据基带信号的特性,设计合适的脉冲形状函数。

无线通信新技术_超宽带_UWB

无线通信新技术_超宽带_UWB
在具备更高数据传输率的同时, 保持很低的能耗。 由 shannon 公式 (信道容量与信道带宽成线性关系, 而与 信噪声比的对数成线性关系) 可以验证这一点[2]。
由于 UW B 发射功率受限, 进而限制了其传输距 离, 据资料表明, UW B 信号的有效传输距离在 10m 以 内, 故而在民用方面, UW B 普遍地定位于个人局域网 范畴[2 ]。
冲宽度为 Σ= 0. 5n s, A = 108 的典型脉冲波形, 图 2 是
3 2004 04 23 收到, 2004 05 10 改回 3 3 李永辉, 女, 1976 年生, 在读硕士研究生, 助教, 研究方向: 无线与移动通信等。
·3 4· (总 452) 无线通信新技术—— 超宽带 (UW B ) 2004 年
相关解调器。在相关解调器中, 用与发射端相同的冲激
脉冲序列对射频滤波, 再经低通检波、抽样检测恢复原
来的信息。
4 UW B 系统的特点[6]
1. 传输速率高。 在 10m~ 100m 范围内, UW B 传 输速率可达到 50M b s- 250M b s。
2. 带宽极宽。 3. 消耗电能小。而UW B 发送瞬间脉冲电波, 并且 在需要时才发送脉冲电波, 所以, 耗电小。
3. 通过跳时码实现多址接入:

∑g (t -
j= - c
-
∆b[ j N s ])
即信号的时延携带了用户信息。
又称时间调制 (TM - UW B ) [4, 5 ]。
4. 接收端, 由多用户复用引起的接收信号为:
3. 1 PAM 的原理
1. UW B 单周期脉冲信号表示为 g ( t)。
整 运 算, ∆ 表 示 由 信 息 序 列 控 制 的 发 射 脉 冲 幅 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调制解调研讨课论文
超宽带无线通信调制解调技术
超宽带无线通信调制解调技术研究
摘 要: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人们对高速短距离无线通信的要求越来越高。超宽带(UWB)技术的出现,实现了短距离内超宽带、高速的数据传输。其调制方式及多址技术的特点使得它具有其它无线通信技术无法具有的很宽的带宽、高速的数据传输、功耗低、安全性能高等特点。本文主要介绍了UWB的技术特点,调制解调方式,最后对UWB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与展望。
超宽带无线电是对基于正弦载波的常规无线电的一次突破。几十年来,无线通信都是以正弦载波为信息载体,而超宽带无线通信则以纳秒级的窄脉冲作为信息载体。其信号产生、信道特性、调制解调、信号同步和实际应用等方面都与常规无线通信有很大的差别;在信号隐蔽性、系统处理增益、多径分辨能力、数据传输速率、体积和成本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因此,建立和完善超宽带无线通信的理论基础,解决其关键技术(调制解调技术),对无线通信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现实意义。
超宽带(UWB)技术,也称冲击无线电技术,是近几年在国际上兴起的一种革命性的无线通信技术,与其他无线通信技术相比有很大不同:不需要使用载波,而是依靠持续的、时间非常短的基带脉冲信号(通常情况下)传输数据,因而占用的频带非常宽,通常在几GHz量级。
UWB技术与下列名词是同义的:极短脉冲、无载波、时域、非正弦、正交函数和雷达信号。UWB脉冲通信由于其优良独特的技术特性,越来越受到通信学术界和产业界的重视,并且也为社会各界所关注,将会在小范围和室内大容量高速率无线多媒体通信、雷达、精密定位、穿墙透地探测、成像和测量等领域获得日益广泛的应用。
自2002年至今,新技术和系统方案不断涌现,出现了基于载波的多带脉冲无线电超宽带(IR-UWB)系统、基于直扩码分多址(DS-CDMA)的UWB系统、基于多带正交频分复用(OFDM)的UWB系统等。在产品方面,Time-Domain、XSI、Freescale、Intel等公司纷纷推出UWB芯片组,超宽带天线技术也日趋成熟。当前,UWB技术已成为短距离、高速无线连接最具竞争力的物理层技术。IEEE已经将UWB技术纳入其IEEE802系列无线标准,正在加紧制订基于UWB技术的高速无线个域网(WPAN)标准IEEE802.15.3a和低速无线个域网标准IEEE802.15.4a。以Intel领衔的无线USB促进组织制订的基于UWB的W-USB2.0标准即将出台。无线1394联盟也在抓紧制订基于UWB技术的无线标准。可以预见,在未来的几年中,UWB将成为无线个域网、无线家庭网络、无线传感器网络等短距离无线网络中占据主导地位的物理层技术之一。
对于UWB通信系统,成形信号g(t)的带宽必须大于500MHz,且信号能量应集中于3.1 GHz~10.6 GHz频段。早期的UWB系统采用纳秒/亚纳秒级无载波高斯单周脉冲,信号频谱集中于2 GHz以下。FCC对UWB的重新定义和频谱资源分配对信号成形提出了新的要求,信号成形方案必需进行调整。近年来,出现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如基于载波调制的成形技术、成形等。
超宽带无线通信技术概述
1、超宽带无线通信技术的产生与发展
超宽带(UWB)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但在1989年之前,超宽带这一术语并不常用,在信号的带宽和频谱结构方面也没有明确的规定。1989年,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DARPA)首先采用超宽带这一术语,并规定:若信号在-20dB处的绝对带宽大于1.5GHz或相对带宽大于25%,则该信号为超宽带信号。此后,超宽带这个术语才被沿用下来。
图2有载波修正余旋脉冲
1.3Hermite正交脉冲
Hermite脉冲是一类最早被提出用于高速UWB通信系统的正交脉冲成形方法。结合多进制脉冲调制可以有效地提高系统传输速率。这类脉冲波形是由Hermite多项式导出的。这种脉冲成形方法的特点在于:能量集中于低频,各阶波形频谱相差大,需借助载波搬移频谱方可满足FCC要求。
其中,为信号在-20dB辐射点对应的上限频率、为信号在-20 dB辐射点对应的下限频率。可见,UWB是指具有很高带宽比(射频带宽与其中心频率之比)的无线电技术。
绝对带宽 ,相对带宽 =2
为探索UWB应用于民用领域的可行性,自1998年起,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开始在产业界广泛征求意见。美国NTIA等通信团体对此大约提交了800多份意见书。
2、UWB的技术特点
(1)传输速率高,空间容量大
根据山农(Shannon)信道容量公式,在加性高斯白噪声(AWGN)信道中,系统无差错传输速率的上限为:
C=B× ....................................(1)
其中,B(单位:Hz)为信道带宽,SNR为信噪比。在UWB系统中,信号带宽B高达500MHz~7.5GHz。因此,即使信噪比SNR很低,UWB系统也可以在短距离上实现几百兆至1Gb/s的传输速率。例如,如果使用7 GHz带宽,即使信噪比低至-10 dB,其理论信道容量也可达到1 Gb/s。因此,将UWB技术应用于短距离高速传输场合(如高速WPAN)是非常合适的,可以极大地提高空间容量。理论研究表明,基于UWB的WPAN可达的空间容量比目前WLAN标准IEEE 802.11.a高出1~2个数量级。
1.1高斯单周脉冲
高斯单周脉冲即高斯脉冲的各阶导数,是最具代表性的无载波脉冲。各阶脉冲波形均可由高斯一阶导数通过逐次求导得到。
随着脉冲信号阶数的增加,过零点数逐渐增加,信号中心频率向高频移动,但信号的带宽无明显变化,相对带宽逐渐下降。早期UWB系统采用1阶、2阶脉冲,信号频率成分从直流延续到2GHz。按照FCC对UWB的新定义,必须采用4阶以上的亚纳秒脉冲方能满足辐射谱要求。图1为典型的2ns高斯单周脉冲。
另外,超宽带信号具有极其丰富的频率成分。众所周知,无线信道在不同频段表现出不同的衰落特性。由于随着传输距离的增加高频信号衰落极快,这导致UWB信号产生失真,从而严重影响系统性能。研究表明,当收发信机之间距离小于10m时,UWB系统的信道容量高于5GHz频段的WLAN系统,收发信机之间距离超过12m时,UWB系统在信道容量上的优势将不复存在。因此,UWB系统特别适合于短距离通信。
(5)体积小、功耗低
传统的UWB技术无需正弦载波,数据被调制在纳秒级或亚纳秒级基带窄脉冲上传输,接收机利用相关器直接完成信号检测。收发信机不需要复杂的载频调制/解调电路和滤波器。因此,可以大大降低系统复杂度,减小收发信机体积和功耗。FCC对UWB的新定义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无载波脉冲成形的实现难度,但随着半导体技术的发展和新型脉冲产生技术的不断涌现,UWB系统仍然继承了传统UWB体积小、功耗低的特点。
2002年2月,FCC批准UWB技术进入民用领域,并对UWB进行了重新定义,规定UWB信号为相对带宽大于20%或-10dB带宽大于500MHz的无线电信号。根据UWB系统的具体应用,分为成像系统、车载雷达系统、通信与测量系统三大类。根据FCCPart15规定,UWB通信系统可使用频段为3.1 GHz~10.6 GHz。为保护现有系统(如GPRS、移动蜂窝系统、WLAN等)不被UWB系统干扰,针对室内、室外不同应用,对UWB系统的辐射谱密度进行了严格限制,规定UWB系统的最高辐射谱密度为-41.3 dBm/MHz.。当前,人们所说的UWB是指FCC给出的新定义。
图1典型高斯单脉冲
1.2载波调制的成形技术
原理上讲,只要信号-10dB带宽大于500MHz即可满足UWB要求。因此,传统的用于有载波通信系统的信号成形方案均可移植到UWB系统中。此时,超宽带信号设计转化为低通脉冲设计,通过载波调制可以将信号频谱在频率轴上灵活地搬移。
有载波的成形脉冲可表示为:
………………………………………(4)
(3)具有良好的共存性和保密性
由于UWB系统辐射谱密度极低(小于-41.3dBm/MHz),对传统的窄带系统来讲,UWB信号谱密度甚至低至背景噪声电平以下,UWB信号对窄带系统的干扰可以视作宽带白噪声。因此,UWB系统与传统的窄带系统有着良好的共存性,这对提高日益紧张的无线频谱资源的利用率是非常有利的。同时,极低的辐射谱密度使UWB信号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很难被截获,这对提高通信保密性非常有利。
(4)多径分辨能力强,定位精度高
由于UWB信号采用持续时间极短的窄脉冲,其时间、空间分辨能力都很强。因此,UWB信号的多径分辨率极高。极高的多径分辨能力赋予UWB信号高精度的测距、定位能力。对于通信系统,必须辩证地分析UWB信号的多径分辨力。无线信道的时间选择性和频率选择性是制约无线通信系统性能的关键因素。在窄带系统中,不可分辨的多径将导致衰落,而UWB信号可以将它们分开并利用分集接收技术进行合并。因此,UWB系统具有很强的抗衰落能力。但UWB信号极高的多径分辨力也导致信号能量产生严重的时间弥散(频率选择性衰落),接收机必须通过牺牲复杂度(增加分集重数)以捕获足够的信号能量。这将对接收机设计提出严峻挑战。在实际的UWB系统设计中,必须折衷考虑信号带宽和接收机复杂度,得到理想的性价比。
(2)适合短距离通信
按照FCC规定,UWB系统的可辐射功率非常有限,3.1GHz~10.6GHz频段总辐射功率仅0.55mW,远低于传统窄带系统。随着传输距离的增加,信号功率将不断衰减。因此,接收信噪比可以表示成传输距离的函数SNRr (d )。根据仙农公式,信道容量可以表示成距离的函数
C(d)=B× ……………………………………………(2)
UWB的调制原理
1、UWB脉冲成形技术
任何数字通信系统,都要利用与信道匹配良好的信号携带信息。对于线性调制系统,已调制信号可以统一表示为:
…………………………………………………………(3)
其中,In为承载信息的离散数据符号序列;T为数据符号持续时间;g(t)为时域成形波形。通信系统的工作频段、信号带宽、辐射谱密度、带外辐射、传输性能、实现复杂度等诸多因素都取决于g(t)的设计。
其中,p(t)为持续时间为Tp的基带脉冲;fc为载波频率,即信号中心频率。若基带脉冲p(t)的频谱为P(f ),则最终成形脉冲的频谱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