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结婚礼仪风俗
河南婚嫁习俗

相亲——察人家相亲是由媒人预先定好并通知男女双方的,因此,双方都要作好准备。
男方要根据妇方父母的爱好,准备一点礼物;妇方要洒扫庭院,准备接待客人。
作为当事人,男女二人都要打扮得尽可能有风度,有光彩一些,以便给对方一个好的“第一印象”。
看亲是婚姻能否成功的一个关键环节,特别是男方,尤其要慎重要对待。
礼物虽无非烟酒点心之类,并不在乎数量多,价值高,而一定要投其所好,切忌触犯对方父母的禁忌;衣着打扮要大方入时;言行举止要谦虚有礼。
古时看亲时,男子只能由媒人创造机会偷偷看姑娘一眼,现在不同了,男女双方可以直接见面、谈话。
双方都有机会对对方有一个初步了解。
河南除了有些地区除了看亲之外,还有“察人家”的习俗。
“察人家”其实也是看亲,是男方由媒人带领到女方看过姑娘后,妇方父母对婚事暂不表态,再由媒人带领,回方男家。
祁阳一带则称为“看当”。
看当时,男方父母应先奉上香茶一盏,然后和妇方父母交谈。
妇方父母通过察看男家并与男方父母交谈,如果对婚事认可,就将香茶喝尽,男方父母立即以“亲家”相称,并盛情款待客人。
否则,女方父母应起身告辞,男方不要勉强留客。
现在相亲也就简单多了,主张恋爱自由了。
订婚——择吉送好饰新房相亲成功后,就要“择吉”就是新人选择婚期,征求双方父母意见后,礼节上男方父母要备礼品到女方家‘送好’。
亲家正式见面,商定婚期并征求女方家长对婚庆筹划的意见。
男方开始装饰新房,进行婚前准备。
新人择吉最好选择有个性、特色的婚期,避开扎堆结婚的日子。
每年四、五、九、十月份的公休日就是民间结婚的高峰期,挑选婚期时可以考虑避开。
这样的话,一切婚庆承办商(如饭店、婚庆公司、知名司仪等)的服务一般都可以优惠些,也容易订到。
择吉时可以参看:怎样挑选有纪念意义的婚期。
嫁娶——红包开路、杀公鸡去晦气在河南地区,女孩出嫁当天,嫂子给将嫁的妹妹梳头,这有两种情况,一是梳成髻,即媳妇头,意味着妹妹将成为人家的媳妇。
一是还按闺女的发式梳,即梳长辫子,意即妹妹是待出阁的闺女,等到婆家后,再由婆家嫂子或者婶子大娘挽成髻。
河南林州嫁女流程及注意事项

河南林州嫁女流程及注意事项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河南林州地区的嫁女流程,蕴含了丰富的中国北方婚俗特色。
以下是嫁女流程的详细步骤以及注意事项:一、定亲1. 相亲:双方父母通过媒人或自行相识,选择合适的对象。
河南周口议婚习俗方言词语释例

河南周口议婚习俗方言词语释例河南省周口市位于华中地区,是一个具有丰富传统文化和民俗风情的地方。
在周口市,结婚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婚礼上的习俗和方言词语流传至今,体现了周口人对结婚的重视和独特的文化传统。
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河南周口的议婚习俗和方言词语释例。
一、周口议婚习俗1. 订亲礼在周口,男女双方家庭先是经过长期的了解和交往之后,如果双方感情良好,家庭条件相当,就可以举行订亲礼。
订亲礼是周口地区传统婚礼的重要环节,通常由两家长老主持,双方就婚后生活、家庭和物质条件进行商议和确定,然后就定亲的日期、形式和程序达成一致。
2. 迎送礼在周口,结婚当天,新郎家要派人到新娘家迎亲,而新娘家也要派人到新郎家送亲。
在迎亲和送亲的过程中,一般都会有一系列的习俗和娱乐活动,比如舞狮、舞龙、唢呐、锣鼓等,这些都是传统的河南婚礼习俗,体现了周口人民的热情和喜庆。
3. 洞房花烛结婚当天,新郎和新娘进入洞房之后,家人们会在门口挂上红布,以示喜庆,然后点燃花烛,象征着美满和祝福。
在洞房之夜,一般都会有一些新婚游戏和亲友们的祝福和劝善,体现了周口人对新婚生活的祝福和关怀。
二、周口方言词语释例1. 嗲儿这个词在周口地区常常用来形容女孩子娇柔可爱、态度温柔讨人喜欢的样子。
你看那个女孩子长得真嗲儿,一副娇羞的模样。
2. 出嫁出嫁是周口方言中用来形容女孩子结婚的词语,一般指的是女孩子从父母家中嫁到新郎家。
她今年就要出嫁了,家里人都很为她高兴。
3. 耍落这个词一般用来形容女孩子在家里被宠惯了,任性、娇纵的样子。
她小时候就是被父母耍落惯了,现在还是个任性的小孩子。
4. 罗嗑罗嗑是周口方言中用来形容男女之间互相调情、调笑、亲昵的词语。
他俩在一起就喜欢罗嗑,没事就开开玩笑。
5. 闺女闺女一般是用来形容家里的女孩子,特别是指自己的女儿。
他们家的闺女长得真漂亮,是个大美人。
6. 叔爷叔爷是周口方言中用来称呼丈夫的父亲的词语,一般是妇女对丈夫的父亲的尊称。
安阳结婚风俗

安阳结婚风俗安阳是中国河南省的一个古老城市,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
在安阳,结婚是人们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也是一个家族传承的重要仪式。
结婚风俗在安阳有着独特的特点,现在就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安阳结婚的风俗习惯。
一、婚礼前的准备在安阳,结婚前的准备工作通常从提亲开始。
男方家庭在约定好的日子将由周边亲友组成的提亲队伍,前往女方家中向女方家长提亲。
提亲队伍通常会带上一些生活用品、水果等礼物,以表示对女方家庭的尊重和祝福。
女方家庭接受提亲后,双方家长会商讨婚礼的细节。
安阳的婚礼通常以朴实、喜庆为主题,其他细节如婚礼日期、婚房装饰等都会在这个阶段确定下来。
二、迎亲仪式在婚礼当天,女方家庭会为新娘子准备一间吉祥的婚房,将其装饰得美丽而温馨。
新娘子穿上嫁衣,接受全家人的祝福。
随后,新娘和新郎的家人会共同迎接新娘的到来。
在迎亲仪式中,新娘会身着艳丽的红色嫁衣,戴上华丽的头饰,坐在装饰漂亮的婚车中。
新娘的父母会为新郎戴上有象征意义的红色头巾,表示将女儿托付给新郎。
三、安阳婚宴的特色安阳的婚宴以丰盛的菜肴和热闹喜庆的氛围而著名。
宴会上通常有大量的菜肴,包括各种地方特色菜、海鲜、禽肉等。
宾客们会尽情享用美食,互相祝福,共同庆贺新人的婚礼。
在安阳,喜酒是婚宴的重头戏。
喜酒过程中,宾客们会为新人敬酒,表达对新人的祝福。
酒过三巡后,新人会回敬宾客,并致以深深的谢意。
四、结婚仪式在婚礼的最后,新人会进行结婚仪式。
通常,新人会在新房内进行结婚仪式,由长辈或有资历的亲友主持。
新人会按照一定的仪式,进行拜堂、交换戒指等步骤,表示双方正式结为夫妻。
结婚仪式完成后,新人会收到亲友们的祝福和礼物。
这些礼物包括现金、新衣物、家居用品等。
新婚夫妻会向亲友们致以真诚的感谢,并表达对亲友们的敬意。
结语安阳的结婚风俗承载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同时也体现了人们对婚姻的尊重和祝福。
这里通过准备、迎亲、婚宴和结婚仪式等环节,彰显了安阳人对婚姻的重视和喜庆心情。
商丘结婚的彩礼规矩

商丘结婚的彩礼规矩
商丘是中国传统婚礼风俗比较重要的地区之一,结婚彩礼的规矩也是经过长期传承和发展形成的。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商丘结婚彩礼规矩:
1. 礼金:商丘地区结婚彩礼中,通常男方要给女方一定金额的礼金。
具体金额会根据双方家庭经济实力、地位等因素而有所不同,但一般来说,数千到万元之间是比较常见的范围。
2. 礼品:男方除了礼金外,还要送一些实用的礼品给女方家庭,如茶叶、糖果、坚果等。
礼品的种类和数量也会因家庭经济实力而有所不同。
3. 布置房间:商丘地区的结婚彩礼中,男方还要负责布置新娘的卧室。
这通常包括将新床铺好,挂上新帐篷,摆放喜庆的红色窗帘等。
4. 锣鼓场面:在结婚彩礼的过程中,通常还会有锣鼓队伍前来热闹一番,拉开结婚的序幕。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规矩可能会因各个家庭的个人情况而有所差异。
在商丘地区,婚礼的规矩通常是双方家庭商议并达成的,以确保双方和谐相处,互相尊重。
河南婚嫁习俗

河南婚嫁习俗订婚,结婚,生子这几样都是人生中必须经历的过程,也是人们一生中最重要的时刻。
在不同的地方是有着不一样的婚嫁习俗的,婚嫁习俗是在中国流传几千年的文化了。
你知道在河南的婚嫁习俗是怎样的吗?在河南婚嫁是在见面之后合心意了,那么需要男方给女方一些钱当定礼,也就是这事定了。
声明:图片由网友上传,如有侵权,敬请告知河南南阳的婚嫁习俗订婚仪式中男方要置办礼物、定婚金、酒宴等,陪女方订婚者多为其母、姑、姨、嫂等亲人,结婚时间待定。
订婚后的重要节气,男方还要备礼请女方去过节。
订婚期间,若男方提出退婚,所付见面礼、定婚金、衣物等不再索取,如女方提出则如数退还。
结婚的前一晚上,要请一小孩睡在新床上,谓之“压床”;还要请一位结过婚的嫂子,将花生、枣、筷子等撒或放在床头,取“早生贵子”之义。
其中花生必须是生的,预示新娘会生,且是一男一女地生。
结婚当天要布置新房,贴喜联,请鼓乐,宴请亲朋。
亲朋还要送上数目不等的贺礼。
结婚仪式结束后,夫妻入洞房。
兄弟、表兄弟及小孩们向新娘讨要喜糖、压箱钱。
然后婚宴开始。
宴饮期间,新郎要向新娘引介各亲朋,并倒酒示敬.二)城市婚嫁礼仪城镇青年男女在自由恋爱中,大多会从多方面进行考虑,如身高长相、人品修养、家庭状况、经济地位、文凭学历等,结合自身条件,征得双方父母同意,各方面较满意后方可订婚,男方要买些贵重的订婚礼物。
结婚一般选在五一、五四、国庆节、元旦等法定假日,结婚前几日要发请帖,敬告亲朋好友举办婚宴的时间和地点等,结婚时还要举行结婚典礼仪式,内容多为向亲朋致敬等。
目前,城镇青年越来越崇尚旅游结婚、集体结婚等形式,这些结婚形式已成一种时尚,被越来越多的恋人所采用结婚仪式及“闹房”习俗这种习俗多见于农村,城镇亦有,但内容视具体情况而简繁不一。
农村结婚过程大致如下:结婚当天早晨男方派出娶亲队伍到女方家,女方礼仪性接待后,将陪嫁物品抬上娶亲车辆,女方送亲队伍少则几人,多达几十人,随着娶亲车辆一同到男方;当队伍行至男方家附近时,男方再另派一干人迎接,并燃放鞭炮,搬卸嫁妆,以便送亲的“娘家人”早入席以避讳;待新娘到门口时,一般由新郎背、抱下车,至“天地桌”前,“天地桌”是一张桌子铺上红布或红纸,放上花等装饰物,上方贴一婚礼仪程,包括鸣炮、奏乐、拜天地、拜长辈、向来宾鞠躬、夫妻交拜、夫妇交换礼品、证婚人发言、介绍恋爱经过、亲友致贺词10项内容;新婚夫妻拜完后入洞房,饮交杯酒,弟弟、表兄弟、小孩等则拥入洞房向新娘讨要压箱钱、喜糖等;然后招待送亲人,宴请宾客,至黄昏席散。
周口人必须知道的当地的婚礼习俗_婚礼大全_

周口人必须知道的当地的婚礼习俗周口,位于河南东南部,豫东区域性中心城市。
历史悠久厚重。
距今有6000多年的文明史,素有“华夏先驱,九州圣迹”之美誉。
你们知道这个历史悠久的地方有什么样的婚礼习俗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周口人必须知道的当地的婚礼习俗,希望能够帮到大家哦!周口人必须知道的当地的婚礼习俗第一步、见面由媒人介绍男女双方认识,确定见面地点和时间,地点一般都是女孩家里,时间一般都是事发的第二天。
由媒人带领男方去女孩家。
去的时候要穿的时髦,或西装革履。
就是尽量把自己打扮的人不人鬼不鬼的那种。
第一个重点是,口袋里面必须有香烟3包以上。
另外给媒人一包。
到了女方家见人就发烟,这样别人会说男孩子会办事,能间接的提高成功率。
第二步、相处在与女孩子十分钟到一个小时内,尽量确定她是不是陪自己一生的人。
然后和媒人一起回家,路上媒人会问感觉怎么样,男孩子有的需要点时间,就说要和家人商量一下。
一般都会这样说,但第二天必须给于明确答复。
不行就说脾气不合。
行的话,第二天和女孩子逛街。
趁机让家人偷看一下,毕竟下礼是聚集了老人一辈子的财富,不能随便就下了,但有的男孩子家里不参考意见,就不看了,怕男孩子以后找不到更好的,怪及父母。
在街上,也就是第二次见面。
要把见面礼给女孩。
400到1000元不等。
另外需要买些东西给女孩子带回,比如糖块,瓜子之类。
不求精,但求有。
回来后媒人一般已经在家里等了。
要商量下礼日期。
根据女孩子的属相而定。
期间,男方需要第三次陪女孩子上街,帮女孩子买衣服。
有的需要买金银首饰,就是三金(金项链、金耳坠、金戒指)。
需要15000元左右。
第三步、下礼礼分干礼和湿礼,干礼为全现金,一般为11000。
17000.元,还有更高的价,现在有钱的普遍110000和170000的,110000是万里挑一的意思,而170000是万里挑妻的意思。
但一般人家还是11000、17000的多。
湿礼为物品。
有逢6,逢8等,逢六的意思就是,六箱酒,六箱烟,六十斤牛肉,六十斤猪肉。
河南汝南结婚礼仪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河南汝南结婚礼仪篇一:婚嫁礼仪家礼集前言:昔文公作家礼以利世凡冠婚、丧、祭之与书啟称呼之礼,上通郡下达僻、坏靡不尊奉洵传家之至宝也,至今世远源湮一代传一代,不无错谬行斯礼者、浈询练达名师将前贤立定成规,以及名师所篡新裁逐一讲明、融洽庻挥亮自如而无差讹之愆,若徒执旧本不知通变,私身学者行斯道者谨之懍之,母庸忽诸也。
论嫁娶古人野合,知有母不知有父,自伏义氏始则、嫁娶以鹿皮为礼、正姓氏通媒妁、以重人伦以女从夫曰嫁,娶女为妻曰娶。
论婚姻夫婿曰婚、妻曰姻;以昏时来女,则因之而去也。
娶妻以昏时者、取阳往阴来之,又云妻父曰婚,婿父曰姻,姻者亲也。
故男女两亲人对请,自亲姻教弟。
论媒妁古者媒妁有正副,即今所谓正媒、荐媒也。
荐媒者男女两家往来说合之人也;正媒者女家择亲族中有福偲之人。
以安之,今只有荐媒,则女嫁之日安一个坐席人,谓之正谋。
又正媒曰掌判、荐媒曰氷判。
论结婚六礼古者结婚聘仪有六礼,一曰纳采、二曰问名、三曰纳吉、四曰纳徴、五曰请期、六曰亲迎。
至今家只有三:以纳采、问名、为文定一也。
以纳吉、纳徴、为行聘,请期、附行聘云时二也。
亲迎一节、婿虽不上门来亲迎、而亲迎名色犹存三也。
论书谨慎凡付行帖啟,关系兆轻须先审问某事、所请何亲、承帖何人、逐一开载;明曰次询单帖若干。
封套几个、计算已定,然后将纸对边裁、折十页或八页,上下切齐。
书时又须平心片息,详审称呼从容下笔。
论行帖日期凡行帖日期、如初一请:则云朔旦朔日。
初二请:则云朔后一日。
余初几日、则云朔几日。
十五日请:则云望日。
十六请:云望后一日。
余十几日,则云望几日。
二十请:则云廿日。
廿几日。
三十日:则云晦日。
日辰类本日请:即旦、即辰、即午、即晚。
即日是日即刻。
请明日:明日、明午、明辰、来午、来日、次日。
请朝翌日:翌午、翌晚。
(以上日期是单帖用之)。
论帖首写小儿、小女、舍侄字办凡男家文定、行聘、完娶;及女家受于归。
请客父承帖、写小儿、小女、某事奉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河南结婚礼仪风俗篇一:关于河南的婚庆习俗南京婚庆的专家见过各地的婚庆习俗,最河南的婚庆习俗印象很深,今天就来说说河南在婚庆方面都有什么习俗1爱情方面:提到它-得有媒人,也就是拉红线的人,他(她)先和你们双方说哈~接着就是见面小见面--大见面小见面:就是让你俩独处一室,亲人在外面等着。
让你俩谈谈心,感觉一哈,怎么样。
大见面:也就是小见面成功的基础上才有大见面,当双方感觉可以,就有了大见面。
也就是成了。
男方要给女方一些钱当定礼。
也就是这事定了。
订婚,婚庆产业也就是从这里开始的,一般由男方托媒向女方提亲,双方依家境相似,门当户对为佳旧时经双方父母认可后,便用庚帖互换生辰,清算命先生“合八字”,占卜吉凶。
如年度八字相合,即可订婚。
正式订婚得“过红书”,又叫“过书子”。
男方请媒议聘,女方提出聘礼品种数额后,男方按商定标准,准备聘礼。
聘礼多少、质量好坏,由双方家境而定,没有确切规定。
“过红书”由男方家选择吉日,先下十封全书给女方家长,再下柬请媒人。
是日男家悬灯挂彩,焚香点烛,由执事先生书写“求允书”,媒人带着“敬请金诺”的红帖和聘礼送往女家。
女方即回‘“慕允玉青”的绿帖。
“过书子”后就可择期完婚,由男方托媒出面邀请女方喝一次‘哈亲酒”,双方言定完婚日期,并分头准备嫁娶的各项准备工作,像婚庆用品等等。
结婚:男大当婚,女大当嫁。
旧时男女一般在十八周岁以上结婚。
婚期选择双日子,以求吉利。
婚期定后,女方置办嫁妆,称为“陪送”;亲友们赠送礼物,称为“添箱”。
男方设新房,打制家具,铺新床,办酒席。
婚期当天早上发轿,轿杆上放一只公鸡随带四色礼,回来时,女方给一只母鸡名为“跟轿鸡”,表示双双对对,回来时不走原路,沿途要燃放鞭炮。
女方有送亲的,一般都是新娘的叔伯、哥哥、舅舅,送亲的称“上客”、“大宾”。
喜轿回到男家时,新娘、新郎由宾相搀扶,双双拜堂,先拜天地祖宗,再拜父母双亲,最后新郎新娘对拜。
拜后,由家人在地上次递传送麻袋称为“传代”,为新娘铺路到洞房。
另有撤帐人端起放有五谷杂粮、枣子、铜钱的箩筐,口唱撤帐歌,将筐中物品撒放在新郎新娘的头上,直到进入洞房。
再用称杆桃开新娘的盖头,意为称心如意。
合礼后新娘站在床沿边“装新”,这时闹房的便开始了。
闹房时还唱闹房歌。
唱词有“看新娘、贺新郎,一进洞房喜洋洋,左脚进门生贵子,右脚进门生凤凰”;“手打灯烛亮堂堂,看看新娘好嫁妆,高的柜、矮的箱,不高不矮象牙床,象牙床上卧鸳鸯,鸳鸯成对,凤凰成双”。
新房内充满欢乐和诙谐。
晚上还有“听房”的习俗。
婚后第一天新郎新娘依次向长辈们行见面礼,并上坟祭祖。
三天夫妻双双回门省亲,当天返回。
六天娘家来人看望新娘,十二天娘家接回新娘,称“回门”。
呵呵,中式婚礼就是这样的。
订婚要给订礼,双方家人吃饭。
准备结婚的前一个月吧,男方要带上足够满的钱包去给女方买衣服、首饰之类,衣服要买好几套,婚礼时候穿。
结婚的前几天两家人商量婚礼细节,新郎要在婚礼当天早上去接新娘,越早福气越多。
新娘有弟弟或者侄子“把轿门”,男方家要准备足够的红包给把轿门的,要是把轿门的不放行,新娘是不会“下轿”的,这个“把轿门的”还拿着新娘陪嫁的柜子箱子等的钥匙,一串钥匙一个红包。
新娘进去新郎家之后,拜天地高堂、对拜等,完了之后,司仪会主持新娘“改口”就是喊“爸、妈”新郎家长要给“改口费”。
然后入洞房,大家回避,新娘换衣服,之后,新郎的妹妹或者侄女端一脸盆水给新娘,新娘可洗手示意,然后给妹妹或者侄女红包,然后大家闹玩一番,基本都是拉着新郎打油,给新郎新娘伴娘伴郎脸上涂抹煤黑,这些人要机灵闪躲,要不弄到衣服上很让人心疼的。
然后开饭,大吃一顿酒席,有三八场,分别是八个热菜、凉菜、汤;八八四,貌似减少4个汤或者凉菜;八碗四,最薄的席了,八个热菜,4个凉菜。
结婚当天算起,第三天女婿要回门,就是回到新娘的娘家在摆桌请客。
篇二:河南农村婚嫁习俗河南农村婚嫁习俗提到婚嫁-得有媒人,也就是拉红线的人,他(她)先和你们双方说哈~接着就是见面。
小见面--大见面小见面:就是让你俩独处一室,亲人在外面等着。
让你俩谈谈心,感觉一哈,怎么样。
大见面:也就是小见面成功的基础上才有大见面,当双方感觉可以,就有了大见面,也就是成了。
男方要给女方一些钱当定礼,也就是这事定了。
订婚:一般由男方托媒向女方提亲,双方依家境相似,门当户对为佳,旧时经双方父母认可后,便用庚帖互换生辰,清算命先生“合八字”,占卜吉凶。
如年度八字相合,即可订婚。
正式订婚得“过红书”,又叫“过书子”。
男方请媒议聘,女方提出聘礼品种数额后,男方按商定标准,准备聘礼。
聘礼多少、质量好坏,由双方家境而定,没有确切规定。
“过红书”由男方家选择吉日,先下十封全书给女方家长,再下柬请媒人。
是日男家悬灯挂彩,焚香点烛,由执事先生书写“求允书”,媒人带着“敬请金诺”的红帖和聘礼送往女家。
女方即回“慕允玉青”的绿帖。
“过书子”后就可择期完婚,由男方托媒出面邀请女方喝一次?哈亲酒”,双方言定完婚日期,并分头准备嫁娶的各项准备工作。
结婚:男大当婚,女大当嫁。
旧时男女一般在十八周岁以上结婚。
婚期选择双日子,以求吉利。
婚期定后,女方置办嫁妆,称为“陪送”;亲友们赠送礼物,称为“添箱”。
男方设新房,打制家具,铺新床,办酒席。
婚期当天早上发轿,轿杆上放一只公鸡随带四色礼,回来时,女方给一只母鸡名为“跟轿鸡”,表示双双对对,回来时不走原路,沿途要燃放鞭炮。
女方有送亲的,一般都是新娘的叔伯、哥哥、舅舅,送亲的称“上客”、“大宾”。
喜轿回到男家时,新娘、新郎由宾相搀扶,双双拜堂,先拜天地祖宗,再拜父母双亲,最后新郎新娘对拜。
拜后,由家人在地上次递传送麻袋称为“传代”,为新娘铺路到洞房。
另有撤帐人端起放有五谷杂粮、枣子、铜钱的箩筐,口唱撤帐歌,将筐中物品撒放在新郎新娘的头上,直到进入洞房。
再用称杆桃开新娘的盖头,意为称心如意。
合礼后新娘站在床沿边“装新”,这时闹房的便开始了。
闹房时还唱闹房歌。
唱词有“看新娘、贺新郎,一进洞房喜洋洋,左脚进门生贵子,右脚进门生凤凰”;“手打灯烛亮堂堂,看看新娘好嫁妆,高的柜、矮的箱,不高不矮象牙床,象牙床上卧鸳鸯,鸳鸯成对,凤凰成双”。
新房内充满欢乐和诙谐。
晚上还有“听房”的习俗。
婚后第一天新郎新娘依次向长辈们行见面礼,并上坟祭祖。
回门:三天夫妻双双回门省亲,当天返回。
六天娘家来人看望新娘,十二天娘家接回新娘,称“回门”。
河南的丧葬礼仪停尸仪式他被移到正屋明间的灵床上,在亲属们的守护下度过生命中最后的时刻,这叫做挺丧。
报丧仪式报丧可以说是人死后的第一种仪式了,它用发信号的方式把有人逝世的消息告诉亲友和村人。
招魂、送魂仪式客死在他乡的魂魄,找不到归途.除非他的家人替他招魂,使他听到那企望着他的声音,他才能够循着声音归来。
做‘七’仪式人们认为,人死后七天才知道自己已经死了,所以要举行做七,每逢七天一祭,七七四十九天才结束。
这主要是受佛教和道教的影响。
吊唁仪式一般吊唁者都携带赠送死者的衣被,并在上面用别针挂上用毛笔书写的某某致字样的纸条。
入敛仪式入殓有大敛和小敛之分。
小敛是指为死者穿衣服,大殓是指收尸人棺,汉族民间俗称为归大屋。
丧服仪式在丧礼中,晚辈给长辈穿孝主要是为了表示孝意和哀悼。
这本来是出自周礼,是儒家的礼制,后来,又被人们引申成为亡人免罪。
出丧择日仪式按照迷信的说法,人在刚日死,应选在柔日下葬;柔日死,应选在刚日下葬,刚日、柔日要配合好才行。
哭丧仪式哭丧是中国丧葬礼俗的一大特色。
哭丧仪式贯穿在丧仪的始终,大的场面多达数次。
而出殡时的哭丧仪式是最受重视的。
下葬仪式这是死者停留在世间的最后时刻了,一般都非常郑重其事。
“有人说当前还遵守传统民俗习惯是一种封建迷信该全部废除。
也有人说传统民俗是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民俗的研究和传承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请谈谈你的看法”论文:尊重的同时去糟存精。
民族风俗习惯是各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生活方式,具体表现在饮食、服饰、居住、婚庆、节日、禁忌、礼仪等许多方面。
民族风俗习惯与一个民族的心理、文化、思想感情有着密切联系,具有敏感性的特点,一个民族往往会把其他民族对本民族风俗习惯的态度看作是对自己民族的态度。
因此,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是关系到坚持民族平等原则,正确处理民族关系,加强民族团结,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问题。
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是党和国家民族政策的重要内容。
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就是要从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原则出发,尊重各民族的平等权利,不能因某个民族的风俗习惯不同就歧视或侮辱他们;一个民族的风俗习惯的保持或改革,应由该民族的干部群众去决定,别的民族或个人不能强制或干涉;任何民族不能以自己民族风俗习惯为标准,去衡量和要求别的民族,也不能以个人的好恶去对待民族风俗习惯,去处理同风俗习惯有关的事情。
国家在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方面有许多具体而明确的规定。
比如:对从事少数民族特需用品生产的企业,给予政策上的优惠;对具有清真饮食习惯的民族给予充分的尊重,还从政策上扶助清真食品业的发展;对少数民族传统节日给予相应的假期;对少数民族丧葬习俗给予尊重并提供必要的帮助;刑法规定,国家工作人员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情节严重的,处两年以下有期徒刑。
我国对少数民族平等权利和合法权益的保护是一个完整的体系,除了以上所讲的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风俗习惯之外,还包括以下方面:一是政治权利的保护。
保障各民族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使各民族公民都能平等地参与国家的政治生活和公共事务。
其中对少数民族的政治权利给予了特别的保护。
比如: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中,各民族不论人口多少,都至少有一名以上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
选举法规定,在代表名额的分配上,对少数民族代表的选举给予特别的安排,其每一代表所代表的选民人数可以适当降低。
法律保护少数民族担任公职的权利,少数民族人员竞争民族自治地方政府和民族事务机构的公务员岗位时给予适当照顾。
二是经济权利的保护。
对经济权利的保护,就是对生存权利和发展权利的保护。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为帮助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经济、改善生活采取了许多特殊的政策措施,包括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设立专项资金、实行政策倾斜、组织对口支援、进行扶贫开发,等等,保证各族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促进各地区共同富裕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三是文化权利的保护。
文化是民族的重要特征,与民族的历史、情感、心理紧紧联系在一起,也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内在动力。
国家保障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权利,支持少数民族新闻出版、广播电视事业发展,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四是接受教育的权利。
各民族公民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为了发展少数民族教育事业,国家采取多方面措施,如:举办主要为少数民族服务的各类学校如民族学院、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