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市场营销文化差异案例
国际市场营销华为案例分析稿件.doc

华为案例分析国际市场营销华为案例分析一、华为国际营销战略分析(一)华为公司简介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总部位于中国广东深圳市的生产销售电信设备的员工持股的民营科技公司,于1988年成立于中国深圳。
是电信网络解决方案供应商。
华为的主要营业范围是交换,传输,无线和数据通信类电信产品,在电信领域为世界各地的客户提供网络设备、服务和解决方案。
目前,华为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已应用于全球140多个国家,服务全球运营商50强中的45家及全球1/3的人口。
(二)华为公司国际市场营销环境分析从华为的产品性质来看,在国际市场上影响最大的应该是政治环境和文化环境。
1、政治环境分析作为一种跨国界的经济与贸易行为,国际营销脱离不了各国的政治法律环境的制约。
世界各国由于不同的政治制度,不同的政治局势,具有不同法律效力的条约,公约及协定等,使得企业在不同的国家开展营销时,面临不同的情况,也使得企业在进行经营决策是缩影考虑的因素差异较大。
鉴于此,华为在从事国际营销时,在全面了解各国的政治和法律环境后,采取了以下措施:(1)寻求当地的合作者,利用当地合作者在东道国的关系和影响,增进企业对东道国社会各方面的了解,从而减少政治风险。
(2)政府搭台—跟着外交路线走(3)借助融资伙伴的力量2、文化环境分析文化在国际市场营销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文化已渗透于营销活动的各个方面,文化环境正逐渐成为影响国际市场营销的核心因素。
华为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跨文化管理:(1)实施本土化策略(2)文化规避策略(3)借助第三方文化策略(三)华为国际化战略的路径选择华为国际化采取的是务实的“先易后难”的战略。
华为的任正非是“学毛标兵”,他的国际化战略是农村包围城市的“海外”翻版。
华为的国内市场也是通过先做县城再做城市的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创建起来的。
华为“先易后难”的发展道路具有两层含义:在国内,华为通过先做县城再做城市的农村包围城市的发展道路创建了企业的国内市场;在国外,华为避免与欧美跨国公司争夺欧美市场,迂回侧翼地把非洲和亚洲的一些第三世界国家作为企业国际化的起点。
肯德基国际市场营销案例分析

文化差异与本土化
1. 文化差异
在全球范围内,每个国家和地区 都有其独特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 。这些文化差异对于肯德基的国 际市场营销策略具有重要的影响 。例如,在一些国家或地区,消 费者可能更注重健康饮食,对于 高热量、高脂肪的炸鸡类快餐持 有疑虑。因此,肯德基需要根据 当地的文化差异调整产品策略和 宣传策略
通过肯德基国际市场营销案例分析可以看出, 肯德基在进入新的国际市场时,能够根据当地 市场的特点和需求,制定出符合当地市场需求 的产品策略、定价策略、渠道策略和促销策略 。这些策略的制定和实施,不仅提高了肯德基 在全球范围内的销售额和市场份额,还增加了 消费者对肯德基品牌的忠诚度和关注度
16
8
文化差异与本土化
至今,肯德基已经在全球范围内拥有数千家分店, 并且仍在持续扩张
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肯德基便开始了其国际扩张 的步伐
2
市场细分与目标客户
市场细分与目标客户
以中国市场为例,肯德基将 目标客户分为儿童、青少年、
白领和家庭
白领和家庭则是次要的目标 客户群体பைடு நூலகம்他们更注重用餐
环境和食物品质
在进入新的国际市场时,肯 德基会进行详细的市场细分,
02
以中国市场为例,肯德基在广告宣 传方面采用了多种方式,如电视广 告、网络广告、户外广告等
03
此外,肯德基还会通过推出新品种、 开展促销活动等方式吸引消费者前 来用餐
04
这些促销策略的推出,不仅提高了 肯德基在中国市场的销售额,还增 加了消费者对肯德基品牌的关注度
7
结论与建议
结论与建议
通过肯德基国际市场营销案例分析可以看出, 肯德基在进入新的国际市场时,能够根据当地 市场的特点和需求,制定出符合当地市场需求 的产品策略、定价策略、渠道策略和促销策略 。这些策略的制定和实施,不仅提高了肯德基 在全球范围内的销售额和市场份额,还增加了 消费者对肯德基品牌的忠诚度和关注度
2.5 国际市场营销文化环境案例

UAI较高:难以忍受不确定性,对新思想和新 行为持怀疑态度;
UAI较低:乐于冒险,易于接受新鲜事物、新 观念;
(4)男性化指数(MAS):反映人们对性别分 工和成就感的态度。
MAS较高:表示男性占优势地位。
日本文化
日本文化
权力距离指数
100
50
男性化/女性化指 数
0
不确定型规避指 数
个人主义/集体主 义指数
美国文化
美国文化
权力距离指数
男性化/女性化指 数
-4E +22
7
不确定型规避指 数
个人主义/集体主 义指数阿拉伯国家阿来自伯文化男性化/女性化指 数
权力距离指数
100 50 0
不确定型规避指 数
个人主义/集体主 义指数
韩国
韩国文化
男性化/女性化指 数
权力距离指数
100 50 0
不确定型规避指 数
有位学生听写如下 我蠢
俺没有文化, 我智商很低, 要问我是谁, 一头大蠢驴。
俺是驴, 俺是头驴。
成功的营销者必须善于准确理解和翻译不同语种的语意。
我国著名的“白象”牌电池,翻译成英语White Elephant,在西方国家 中意思是“没有用反而累赘的东西”。这个含义源自一个传说。相传有 个国王讨厌手下的一个大臣,为了惩罚他,国王送给该大臣一头白色大 象。该大臣发觉这头象非常棘手,因为是国王送给他的,他既不敢转送 给他人,更不敢宰杀,只好小心地侍侯着它。可是白象的胃口极大,把 大臣给吃穷了。由此可知,英语国家的人恐怕不会买牌子为 White Elephant的电池,因为消费者不愿买“没有用反而累赘的东西”。 可以考虑用一种西方人心中象征着强大、有力量的动物Lion来代替,将 “白象”译成Brown Lion,表示电池威力无比。
国际环境影响市场营销环境的案例

国际环境影响市场营销环境的案例国际环境对市场营销环境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国际环境的变化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企业的市场营销策略和运作方式。
下面列举了10个案例,以说明国际环境对市场营销环境的影响。
1. 贸易政策变化:国际贸易政策的调整会直接影响企业的市场准入条件和市场竞争环境。
例如,某国政府对进口商品征收高额关税,导致该国市场减少了外国产品的供应,从而促使国内企业增加市场份额。
2. 汇率波动:汇率的波动会直接影响企业的出口和进口成本。
如果本国货币贬值,企业的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会更具竞争力;相反,如果本国货币升值,企业的进口成本会增加,从而影响市场定价和盈利能力。
3. 政治稳定性:国际政治局势的动荡会影响企业市场营销环境的稳定性。
例如,某地区爆发战争或政治危机,会导致市场需求下降,企业的市场份额和销售额也会受到影响。
4. 环境保护要求:国际社会对环境保护的关注度不断增加,许多国家都制定了环境保护法规和标准,企业必须遵守这些要求。
这对于涉及环境影响较大的行业,如石油化工和汽车制造业,会对市场营销环境造成很大影响。
5. 文化差异:不同国家和地区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念,企业在开展国际市场营销时需要考虑到这些文化差异。
例如,某国家的消费者对产品的功能性和质量要求较高,而另一个国家的消费者更注重产品的外观和品牌形象。
6. 技术进步:国际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会对市场营销环境产生重要影响。
例如,互联网的普及和电子商务的兴起,改变了传统市场营销的方式,使得企业可以更便捷地开展国际业务。
7. 竞争对手变化:国际市场竞争激烈,竞争对手的变化会对企业的市场份额和竞争地位产生直接影响。
例如,某国企业推出了具有竞争优势的新产品,可能会挤压其他国家企业的市场份额。
8. 法律法规变化: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律法规有所不同,企业在开展国际市场营销时必须遵守当地的法律法规。
例如,某国颁布了新的消费者保护法,要求企业提供更详细的产品信息,这会对企业的市场营销策略和宣传方式产生影响。
国际市场营销中的文化差异与交流策略

国际市场营销中的文化差异与交流策略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国际市场营销已成为各大企业发展的关键。
然而,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文化差异经常导致市场营销策略的失败和品牌形象的受损。
因此,了解和适当应对文化差异,是企业在国际市场中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文化差异与营销策略文化是影响人观念、价值观、行为方式的重要因素,也是国际市场营销中最重要的考虑因素之一。
因此,在制定国际市场营销策略时,需要考虑到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
首先,不同文化有不同的传统和习俗。
例如,在西方国家,圣诞节和情人节是非常重要的节日,商家往往会在这些节日推出促销活动。
但在东方国家,情人节并不是传统节日,而且圣诞节的意义也不同于西方国家,因此,推出类似的营销活动可能效果不佳。
其次,不同文化的消费习惯也有所不同。
例如,在某些国家,消费者更青睐传统的购物方式,而不是线上购物。
又如在中国,消费者经常喜欢在购物前查看网上的口碑和评价,而在其他一些国家,消费者更关心产品的功能和价格。
再次,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对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标准有所不同。
例如,在欧洲,注重环保和食品安全的消费潮流越来越强,而在亚洲,更注重产品的质量和外观。
因此,企业需要对不同文化的消费习惯、传统、价值观和质量标准进行研究,以制定不同的市场营销策略,从而使他们的品牌得到更好的认可度和市场占有率。
交流策略在面对文化差异的时候,一种重要的策略就是交流。
交流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理解和适应不同文化,并且使消费者感受到企业的尊重和重视。
首先,企业可以通过多语种的官方网站和社交媒体平台,向全球消费者提供便捷的信息服务和交流渠道。
例如,在国际市场上,英语是最普遍的商业语言,但在某些国家,例如德国和法国,当地语言更为重要。
因此,企业需要考虑将自己的产品介绍和相关信息翻译成当地语言,以便更好地吸引和服务当地消费者。
其次,企业可以通过文化交流活动和赞助来建立与当地消费者的联系。
例如,某些企业在品牌推广活动中融入当地特色元素,或者参与当地的慈善活动,以此增加品牌在当地的可信度和美誉度。
欧莱雅营销策略分析-国际市场营销案例

欧莱雅注重品牌知识产权的保护,采取措施 防止侵权行为,维护品牌形象和利益。
持续创新的产品研发
研发投资
01
欧莱雅重视产品研发,不断加大投资力度,引进先进技术和设
备,提高莱雅不断推出创新产品,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提高产
品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品质保证
03
欧莱雅注重产品质量,通过严格的质量控制和检测,确保产品
欧莱雅营销策略分析-国际市场 营销案例
目录
CONTENTS
• 欧莱雅公司简介 • 欧莱雅国际市场营销策略 • 欧莱雅营销策略的成功因素 • 欧莱雅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 欧莱雅营销策略的启示
01 欧莱雅公司简介
CHAPTER
公司历史与发展
01
1907年,欧莱雅由化学家欧仁 ·舒莱尔创立于法国巴黎,最初 的产品是染发剂,随后逐渐扩 展到美容、护发等领域。
地域差异化
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消费者的需求和 习惯,欧莱雅对产品进行差异化定位, 以满足不同市场的需求。
产品策略
创新驱动
欧莱雅注重产品研发和创新,不断推 出新产品和技术,以满足消费者对美 妆产品不断变化的需求。
品牌多元化
欧莱雅拥有多个品牌,覆盖不同消费 群体和需求,从大众到高端,从护肤 到彩妆等。
定价策略
欧莱雅的产品线非常丰富,包括护肤、彩妆、护发和香水等品类,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个性 化需求。
欧莱雅注重研发创新,不断推出科技含量高、品质卓越的新产品,引领全球美容市场的发展 潮流。
02 欧莱雅国际市场营销策略
CHAPTER
市场定位与目标客户
高端市场定位
欧莱雅将目标客户定位为追求高品质、 时尚和科技的消费者,主要针对中高 收入群体。
国际市场营销文化差异案例

文化差异是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别,当他们相遇之时会产生冲击、竞争及失落等反应。
文化差异可能由于宗教界别、种族群体、语言能力、政治立场、社会阶级、性别、民族主义、年龄代沟、文学修养、艺术认知、教育程度等之不同,而产生文化差异。
1988年11月,德国戴姆勒——奔驰公司并购美国三大汽车公司之一的克莱斯勒公司,被全球誉为“天堂里的婚姻”。
戴姆勒——奔驰公司是德国实力最强的企业,是扬名世界的“梅赛德斯”品牌的所有者;克莱斯勒则是美国三大汽车制造商中赢利能力最强、效率最高的公司。
人们认为,这宗跨越大西洋的强强联合定会早就一个驰骋世界汽车市场、所向无敌的巨无霸。
然而谁会想到,这桩“婚姻”似乎并不美满。
并购够并没有实现公司预期的目标。
到2001年,公司的亏损额达到20亿美元,股价也一路下滑,并且裁减员工,公司的发展一直都很艰难。
业内人士认为,大西洋两岸不同文化差异的冲突是这场婚姻危机的根本原因。
戴姆勒——奔驰公司的CEO施伦普一开始没有意识到两家企业无论在组织结构,薪酬制度,还是企业文化上都相差非常大,他却采取德国的完全空中方式吧克莱斯勒当成一个部门来看待,在公司管理制度上,董事会结构成员都是以德国为主,大模式,他却在媒体上说:“这是一次平等的合并”,这使克莱斯勒美国员工无所适从。
再加上,施伦普在企业合并不久就解雇了作为并购整合经理的克莱斯勒总裁,导致克莱斯勒员工产生敌对情绪,许多优秀的美国设计师、高级管理人员纷纷投奔了福特、通用汽车等竞争对手。
公司从高层管理人员直至普通员工沟通上的严重障碍,大大制约了总公司的整体运作。
这样,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这次开始被称为“天造的合并”如此失败。
在这个案例中,我们认识到不同国家、不同民族间的文化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在当初合并的时候,戴姆勒——奔驰的CEO施伦普低估了文化的因素,在谈判时没有考虑两家企业之间的文化差异,更没有分析德国和美国之间的国家文化差异对谈判以及合并后整合的影响,使得公司咋合并这么多年之后发展都比较艰难,并且无法实现其预期的目标。
跨文化营销案例

跨文化营销案例在当今全球化的市场环境下,跨文化营销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
随着全球贸易的不断深化,企业需要更加关注不同文化背景下消费者的需求和习惯,以制定更有效的营销策略。
本文将通过一个跨文化营销案例来探讨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营销策略。
案例背景:一家跨国公司计划在中国推出一款新的健康饮品,该饮品在西方国家取得了成功,但在中国市场却面临着挑战。
公司希望通过跨文化营销策略来提升产品在中国市场的知名度和销量。
文化差异分析: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中国消费者的文化背景和消费习惯。
中国人对健康和养生非常重视,他们喜欢选择天然、有机的食品和饮品。
此外,中国人在选择饮品时更加注重口感和香气。
另外,中国人对品牌的认知和信任也是影响购买决策的重要因素。
因此,公司需要针对这些文化差异来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
营销策略建议:1.产品定位,在中国市场,公司可以将产品定位为天然、有机、健康的饮品,强调其对身体健康的益处。
同时,可以加入符合中国口味的配方,如添加一些中国特色的风味成分,以迎合中国消费者的口味需求。
2.品牌建设,公司需要注重品牌在中国市场的建设,可以通过与当地知名人士合作、举办健康活动或者参与公益事业来提升品牌形象,增加消费者对产品的信任感。
3.营销渠道,在中国市场,可以选择在线销售渠道和线下零售渠道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电商平台和实体店铺来推广产品,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购买需求。
4.传播策略,针对中国消费者的媒体使用习惯,公司可以选择在中国主流社交媒体平台上进行广告投放和品牌推广,同时结合线下活动,如举办品鉴会、健康讲座等来提升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总结:通过对中国市场文化差异的分析和相应的营销策略建议,公司可以更好地适应中国市场的需求,提升产品的竞争力和市场份额。
跨文化营销需要公司不断地学习和适应不同文化环境下的消费者需求,以制定更加切合实际的营销策略,从而实现更好的市场表现和品牌影响力。
在全球化的市场竞争中,跨文化营销已经成为企业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化差异是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别,当他们相遇之时会产生冲击、竞争及失落等反应。
文化差异可能由于宗教界别、种族群体、语言能力、政治立场、社会阶级、性别、民族主义、年龄代沟、文学修养、艺术认知、教育程度等之不同,而产生文化差异。
1988年11月,德国戴姆勒——奔驰公司并购美国三大汽车公司之一的克莱斯勒公司,被全球誉为“天堂里的婚姻”。
戴姆勒——奔驰公司是德国实力最强的企业,是扬名世界的“梅赛德斯”品牌的所有者;克莱斯勒则是美国三大汽车制造商中赢利能力最强、效率最高的公司。
人们认为,这宗跨越大西洋的强强联合定会早就一个驰骋世界汽车市场、所向无敌的巨无霸。
然而谁会想到,这桩“婚姻”似乎并不美满。
并购够并没有实现公司预期的目标。
到2001年,公司的亏损额达到20亿美元,股价也一路下滑,并且裁减员工,公司的发展一直都很艰难。
业内人士认为,大西洋两岸不同文化差异的冲突是这场婚姻危机的根本原因。
戴姆勒——奔驰公司的CEO施伦普一开始没有意识到两家企业无论在组织结构,薪酬制度,还是企业文化上都相差非常大,他却采取德国的完全空中方式吧克莱斯勒当成一个部门来看待,在公司管理制度上,董事会结构成员都是以德国为主,大模式,他却在媒体上说:“这是一次平等的合并”,这使克莱斯勒美国员工无所适从。
再加上,施伦普在企业合并不久就解雇了作为并购整合经理的克莱斯勒总裁,导致克莱斯勒员工产生敌对情绪,许多优秀的美国设计师、高级管理人员纷纷投奔了福特、通用汽车等竞争对手。
公司从高层管理人员直至普通员工沟通上的严重障碍,大大制约了总公司的整体运作。
这样,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这次开始被称为“天造的合并”如此失败。
在这个案例中,我们认识到不同国家、不同民族间的文化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在当初合并的时候,戴姆勒——奔驰的CEO施伦普低估了文化的因素,在谈判时没有考虑两家企业之间的文化差异,更没有分析德国和美国之间的国家文化差异对谈判以及合并后整合的影响,使得公司咋合并这么多年之后发展都比较艰难,并且无法实现其预期的目标。
美国学者保罗•A•郝比格说:“一个成功契约的障碍大多来自文化因素,由于谈判双方都从之间种族优越的情景和经验来观察对方,阻碍了同来自其他文化的人的有效谈判。
”可见,文化差异会左右谈判者的思想和行为,使谈判深深地打上不同民族文化烙印。
因此,在日益频繁的国际商务谈判中我们更不能忽视了文化差异所产生的影响。
前些年有这样一则报道:上海白象电池在国内产销两旺,但相同的产品,包装上英文名为“white elephant”出口到国外销路并不看好。
究其原因,原来产品英文名处理不当。
在英语里“white elephant”喻指“庞大,但无用的东西”。
这种比喻有一个典故。
原来暹罗国(古泰国)盛产白象,由于其体形庞大,性情温顺,毛色好看,又数量不多,被看成一种稀罕之物,仅供养于宫中,作为国王的宠物。
国王为了处罚大臣,就把食量惊人的白象赏赐给大臣,很快大臣的家当被吃了个精光,但因为大象是国王的赐物,大臣又不敢随意处置,只得硬撑着,直到一贫如洗。
所以在英语里“white elephant”喻指“庞大,但无用的东西”,也难怪以此命名的产品在欧洲市场不受欢迎。
如果弄清了中英两种语言的文化差异就不会造成如此重大的失误和损失。
3.1 法国雪铁龙广告广告内容2008年1月8日,西班牙大报之一《国家报》在第15版上刊登一个整版的法国雪铁龙汽车广告。
但广告画面的主角并不是雪铁龙汽车的形象,而是中国已故领袖毛泽东的照片,而且毛泽东的形象被广告设计者进行了肆意篡改,被电脑技术改得神态奇怪。
广告的标语是“雪铁龙,2006和2007年度销售领袖。
凯撒风范尽现!”雪铁龙在广告语中写道:“毫无疑问,我们是王者,对于雪铁龙,革命远远没有结束。
我们将在2008年将所有已有的技术优势进行到底。
来吧……”。
这则广告一出现在西班牙媒体上就引起了中国侨民的强烈反响。
失败原因分析失败的最主要原因是由于中西方文化差异,商家在制作广告时,并没有考虑到文化的因素,毛泽东作为中国的第一代领导人,带领中华民族赶走了日本殖民侵略者,实现了伟大复兴,在中国人民心中有非常崇高的地位,但是在欧洲,拿政治家开玩笑的漫画并不少见。
因为观念的不同,这在他们眼中可能只是个创意。
但问题是,在一个信息全球化的时代,任何公开的行为都应当考虑他人的感受。
丰田“陆地巡洋舰”广告广告内容刊载于《汽车之友》和美国《商业周刊》中文版2003 年第12 期的这两则丰田新车广告:崎岖的山路上,一辆丰田“陆地巡洋舰”迎坡而上,后面的铁链上拉着一辆看起 3 来笨重的“东风”大卡车;一辆行驶在路上的丰田“霸道”引来路旁一只石狮的垂首侧目,另一只石狮还抬起右爪敬礼。
该广告的文案为“霸道,你不得不尊敬”。
很多看到过这两幅广告的读者认为石狮子有象征中国的意味,丰田霸道广告却让它们向一辆日本品牌的汽车“敬礼”“鞠躬”,考虑到卢沟桥、石狮子、抗日三者之间的关系,更加让人愤恨。
对于拖拽卡车的“丰田陆地巡洋舰”广告,很多人则认为,广告图中的卡车系国产东风汽车,绿色的东风卡车与我国的军车非常相像,有污辱中国军车之嫌。
选择这样的画面为其做广告,极不严肃。
失败原因分析广告设计放大负面情绪,丰田霸道广告的设计者忽略了历史遗留下来的愤怒与疼痛,在运用狮子符号时过于轻率,导致了尴尬局面的出现。
忽视中国人特有的品牌情感联系,中国消费者忠于国际品牌的基础主要是建立在情感联系,而非其是否处于市场领导地位。
丰田的这系列广告丝毫没有考虑到中国人的情感。
不管是历史因素,还是对中国军车的侮辱都不可避免的触及到了中国人的最敏感的那根神经。
历史上中国曾多次爆发了大规模的抵制洋货运动,尤其是抵制日货运动。
这一次,丰田竟然主动地(至少客观上有这个效果)煽起了中国消费者的民族主义,失败就是必然的。
立邦漆“盘龙”广告广告内容2004年9月,专业广告杂志《国际广告》在第48页刊登了这样的一篇平面作品:一个中国古典式样的亭子,两根立柱上分别盘旋了一条金龙,左边一条龙盘旋向上;而右边那条龙和柱子颜色却很光亮,可是这条龙却从柱子上滑了下来。
创意者显然是用广告来形容柱子和龙刷过立邦漆后都变成奇滑无比,以至于金龙从柱子上“滑”下来。
在广告旁边附加的评价是:“这是一个非常棒的创意,非常戏剧化的表现出了产品的特色”。
然而众所周知,立邦漆是一个日本品牌,“立邦”在日语里就是“日本”的意思。
一位网友率先在网责问:“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神圣威武不可侵犯的中国龙!中国龙在这里扮演了一个小丑,一个不光彩、受欺负的角色!?”这位网友最后严正要求“立邦公司向中国人民道歉!”。
随后很多网友对此进行了跟帖和转帖,绝大多数网友表现出了同样的愤慨。
失败原因分析从这个广告策划的本意来讲,也许很有创意,但它却忽视了一个重要的方面,那就是不应当拿中国龙来作文章。
正如同我们不能随意谈论肢残人一样,无论如何也不能够拿一个民族所崇敬的东西来开涮、当笑资,这涉及了人性与尊严的问题。
不管人们的感受如何,因为龙是中国的图腾,在一定意义上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拿中华民族象征的东西来做广告,甚至滑落成一堆,当然让人难以接受。
又因为这一广告是为日本品牌“立邦”漆做的广告,这就更不能不使人浮想联翩,总体上给人以一种被戏弄的感觉。
宗教信仰对国际市场营销的影响。
宗教信仰往往给人们树立了道德准则和禁忌,这些会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习惯和消费行为,从而对企业国际营销活动产生深远影响。
比如为了给1994年在美国举行的世界杯足球赛筹集资金,可口可乐公司在它的易拉罐上印上国旗;麦当劳公司在其儿童套餐的便携袋上也印上国旗。
结果,穆斯林很快被这种做法激怒了。
因为绿白相间的沙特国旗代表一段阿拉伯缄言(世界上没有上帝,真主和穆罕默德是我们的先知)。
他们觉得这应受到尊敬,而不是被商品化,应把那些亵渎他们的东西扔进垃圾堆。
麦当劳公司已经印制了200万个袋子由于促销,而可口可乐也生产了270万个印有24个世界杯参赛国国旗的易拉罐,这两家公司立即减少这些引起麻烦的产品的产量。
然而,精明的商人也可以利用宗教为其服务。
过去,由于伊斯兰传统的影响,照相机在沙特阿拉伯的销量并不好,然而,宝丽来快照可以使阿拉伯男性在他们家里私下里给他们的妻子和儿女照相,而无须到照相馆让陌生人来拍照。
随之而来的就是这种照相机的销量大增。
语言文字的差异对国际市场营销的影响。
语言文字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的要素之一。
据语言学家声称,目前世界上起码有3000多种语言。
其实,每种语言就是某种文化的代表,以此类推,当今世界亦有3000多种文化。
企业在开展国际营销活动时,应充分重视对语言文字的研究。
语言文字是人们在国际营销中相互沟通的主要工具。
通讯联系、洽谈合同、广告宣传等都离不开语言文字。
要搞好国际营销必须十分注意语言文字的适用性。
例如,我国一些出口商品的主要顾客是散布于世界各国的华侨和华裔人士,因此商标标签上的文字应该避免使用简体字和拼音文字,否则顾客看不懂。
此外,还应注意语言文字的翻译问题。
翻译实际上是两种文化的交流,稍有不慎便可能出现错误。
例如,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生产的“Nova”牌汽车,在美国很畅销,但是销往拉丁美洲却无人问津,原因是拉美许多国家都讲西班牙语。
而“Nova”一词在西班牙语中译为“不动”,试想一下,谁愿意买“不动”牌汽车呢?相反,“Benz”和“BMW”这两个汽车品牌在翻译成中文时却翻译得恰到好处,“Benz”译为“奔驰”,“BMW”译为“宝马”,“奔驰”和“宝马”都给人一种快的感觉,这种品牌的汽车,让人听起来就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