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解剖学》-肌学
《运动解剖学教案》课件

《运动解剖学教案》课件第一章:运动解剖学概述1.1 运动解剖学的定义解释运动解剖学是研究人体结构和功能在运动中的变化的学科。
1.2 运动解剖学的研究内容介绍运动解剖学的研究范围,包括骨骼、肌肉、关节、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等。
1.3 运动解剖学的研究方法讲解运动解剖学的研究方法,包括观察、测量、比较等。
第二章:运动系统的组成2.1 骨骼系统介绍骨骼系统的组成,包括骨、骨连结、骨骼肌。
2.2 肌肉系统讲解肌肉系统的组成,包括骨骼肌、心肌、平滑肌。
2.3 关节系统介绍关节系统的组成,包括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
第三章:运动系统的功能3.1 骨骼系统的功能讲解骨骼系统的功能,包括支撑、保护、运动等。
3.2 肌肉系统的功能介绍肌肉系统的功能,包括运动、维持姿势、保护内脏等。
3.3 关节系统的功能讲解关节系统的功能,包括运动、稳定、减少摩擦等。
第四章:运动与神经系统4.1 运动神经系统的组成介绍运动神经系统的组成,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神经肌肉接头。
4.2 运动神经系统的功能讲解运动神经系统的功能,包括运动控制、协调、反射等。
4.3 运动与神经系统的关系讲解运动与神经系统的关系,包括运动产生的机制、神经肌肉协调等。
第五章:运动与心血管系统5.1 心血管系统的组成介绍心血管系统的组成,包括心脏、血管、血液。
5.2 心血管系统的功能讲解心血管系统的功能,包括血液循环、血压调节、氧气供应等。
5.3 运动与心血管系统的关系讲解运动与心血管系统的关系,包括运动对心脏功能的影响、运动对血管的影响等。
第六章:运动与呼吸系统6.1 呼吸系统的组成介绍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鼻腔、喉部、气管、支气管、肺。
6.2 呼吸系统的功能讲解呼吸系统的功能,包括气体交换、呼吸频率调节、氧气供应等。
6.3 运动与呼吸系统的关系讲解运动与呼吸系统的关系,包括运动对呼吸频率和深度的影响、运动时的氧气需求等。
第七章:运动与消化系统7.1 消化系统的组成介绍消化系统的组成,包括口腔、食管、胃、小肠、大肠、肝脏等。
运动解剖学12运动上肢的肌肉

运动上肢的肌肉
运动肩带的肌群
上提肩带的肌群
有斜方肌上部、菱形肌和提肩胛肌。该群肌近固定收缩
时,使肩带上提,如做耸肩动作等。在远固定收缩时,能
使头和脊柱侧屈、回旋、伸,如做抬头、转头等动作。
斜方肌(见后缩肩带的肌群)
2、菱形肌(见后缩肩带的肌群)
3、提肩胛肌:起于上位四个颈椎的横突,肌纤维向后
机能:近固定收缩时,使上臂在肩关节处屈,前臂在肘关节 处屈并旋后;远固定收缩时,使上臂向前臂靠拢。
肱二头肌
2、肱肌:位于肱二头肌深面。 起点;肱骨前面下半部。 止点:尺骨粗隆。 机能:近固定收缩时,使前臂屈;远固定收缩时使上臂在
肘关节处屈。
肱桡肌:位于前臂外侧皮下。
起点:肱骨外上髁上方。
若与屈肩肌群一起远固定收
缩,可以完成“十字支撑”运
动。
1、背阔肌:位于躯干背面及侧面的腰背部皮下。
起点:第七胸椎至骶骨的所有椎骨棘突,髂棘和下位两肋 外面,纤维向外上前方集中。
止点:肱骨小结节嵴。
机能:近固定收缩时,向后内下方拉引肱骨,使上臂伸、内 收、旋内;两上臂处于上举位时,远固定收缩,则拉引躯干 向上臂靠拢(引体向上)或提肋助吸气。
止点:尺骨粗隆。
机能:近固定收缩时,使前臂于肘关节处伸,长头使上臂在 肩关节处伸;远固定收缩时,使上臂在肘关节处伸。
2、肘肌:位于肘关节后外下方皮下。起于肱骨外上髁,止于耻 骨背面上部。伸肘机能同肱三头肌。
采用负重臂屈伸,倒立推(或称倒立臂屈伸)等练习可发展 伸肘肌群的力量;采用屈肘臂上举等练习可发展其伸展性。
外下方,止于肩胛骨内侧角。
机能:近固定收缩时,使肩胛骨上提和下回旋;远固定
时,单侧收缩使颈(带动头部)向同侧侧屈和转动,双侧
5.-系统解剖学-运动系统-肌学

腹股沟管
穿经结构
男性 —精索 女性 —子宫圆韧带
腹股沟三角
腹直肌外侧缘,腹 股沟韧带和腹壁下 动脉围成的三角区。
如腹腔内容经腹股沟管腹环进入腹股沟管,再经皮下环突出,构成 腹股沟斜疝。而从海氏三角处膨出,则为腹股沟直疝。
上肢肌
• 上肢带肌 • 臂肌 • 前臂肌 • 手肌 • 上肢的局部记载 • 上肢筋膜
足肌
• 足背肌: 足母短伸肌 趾短伸肌
• 足底肌: 内侧群: 足母展肌 足母短屈肌 足母收肌 外侧群: 小趾展肌 小趾短屈肌 中间群: 趾短屈肌 跖方肌 蚓状肌 骨间足底肌 骨间背侧肌 作用:维持足弓
足肌
体表的肌性标志
• 头颈部:咬肌、颞肌、胸锁乳突肌 • 躯干部:斜方肌、背阔肌、竖脊肌、胸大肌、
滑膜囊
腱鞘
纤维层
腱 鞘
脏层
滑膜层
壁层
腱系膜
腱 鞘
头肌
面肌 头肌
咀嚼肌
颅顶肌(枕额肌) 面肌 眼轮匝肌 (表情肌)口周围肌
鼻肌
咬肌 颞肌 咀嚼肌 翼内肌 翼外肌
咀嚼肌
颈肌
颈浅肌 颈肌 颈外侧肌
颈前肌 颈深肌
颈浅肌、颈外侧肌
(一)颈阔肌
(二)胸锁乳突肌(两侧收
缩使头后仰, 一侧收缩使头向 同侧倾斜,脸转向对侧。)
• 上肢带肌: 三角肌 冈上肌 冈下肌 小圆肌 大圆肌 肩胛下肌
• 臂肌: 前群: 肱二头肌 喙肱肌 肱肌 后群: 肱三头肌
上肢带肌 臂肌
喙 肱 肌
肱 肌
前臂肌前群
• 前群(9) 1、肱桡肌 旋前圆肌 桡侧腕屈肌 掌长肌 尺侧腕屈肌 2、指浅屈肌 3、拇长屈肌 指深屈肌 4、旋前方肌
指 浅 屈 肌
运动解剖学肌肉的总结

运动解剖学肌肉的总结运动解剖学动作分析一、单手投篮动作分析二、引体向上动作分析三、俯卧撑动作分析四、仰卧起坐动作分析五、纵跳动作分析六、速滑侧蹬冰篇二:运动解剖学动作分析动作分析举例1.引体向上:向上阶段(反同)向下还原阶段(慢反)2.俯卧撑:撑起阶段(反同)3.排球扣球:扣球的一刹那(快同)4.单手肩上投蓝:出手的一刹那(反同)向下还原阶段(慢反)5.原地侧向推铅球(以右手为例):出手的一刹那(反同) 6.仰卧起坐:仰卧起坐阶段(反同)7.立定跳远:向上起跳阶段(反同)落地缓冲阶段(慢反)8.后蹬跑:蹬地阶段(反同)9.正足背踢足球:10.肋木悬垂举腿:向上举起阶段(反同)向下还原阶段篇三:运动解剖学重点一、消化系统(1)咽咽是一个上宽下窄、前后略扁的漏斗状肌性管道,位于颈椎前方,上起颅底,下至第六颈椎下缘雨食管相连,长约12厘米。
咽的前壁不完整,分别与鼻腔、口腔和喉腔相通,故咽自上而下分为三部分:鼻咽、口咽和喉咽。
(2)食管第一个狭窄在食管起始处;第二狭窄在食管与支气管相交处;第三狭窄在膈的食管裂孔处。
(3)胃大部分位于腹腔和左季肋区,小部分位于腹上区。
胃的入口称贲门,与食管相接;胃的出口称幽门,与小肠相接。
胃金额分为四部:近贲门的部分称贲门部;自贲门左上方膨出的部分称胃底;胃的中部称胃体;近幽门的部分称幽门部。
(4)小肠的分段:小肠可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三段空肠:上接十二指肠,除去十二指肠外,空肠占其余小肠的2/5,一般位于腹腔左上部。
回肠:上接空肠,占小肠远侧的3/5,一般位于腹腔右下部。
回肠与空肠相比较,官腔较小,粘膜环状皱襞低而稀疏,管壁较薄,绒毛亦较少,颜色较浅。
(5)大肠的分段:大肠可分为盲肠、结肠和直肠三段盲肠:是大肠与回肠相接处以下的一段盲段部分,位于右骼窝内。
长约6~8厘米。
结肠:结肠是大肠中最长的一段。
分为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和乙状结肠四部分。
二、呼吸系统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呼吸系统具有呼吸功能。
21 技术动作的解剖学分析 (二) 《运动解剖学》课件

股四头肌
远固定 离心工作
小腿 踝关节
伸
M肌 < M外
小腿三头肌、胫 骨后肌
远固定
离心工作
4. 负重深蹲动作小结:
➢ 负重深蹲是发展下肢肌肉力量的常用练习方法。 该动作可以发展臀大肌、股四头肌和小腿三头 肌等肌群的力量。
➢ 完成蹲起的角度可以依据各个专项动作结构的 要求而确定,如跑的屈膝角度小,而跳远和篮 球等项目的屈膝角度则稍大。
M肌 > M外 M肌 > M外
腹直肌、腹 外斜肌、腹 下固定
内斜肌
髂腰肌、股 直肌
远固定
向心工作 向心工作
3. 列表分析
(2) 落下阶段
环节 名称
关节
运动 方式
与外力关系
原动肌
肌肉工作 肌肉工作
条件
性质
脊柱 腰骶关节 伸
M肌 < M外
骨盆 髋关节 后倾 M肌 < M外
腹直肌、腹 外斜肌、腹
内斜肌
髂腰肌、股 直肌
应注意,勿忽略击球瞬间跖趾关节与趾关 节屈,放松易挫伤脚趾,让足与下肢浑然 形成一体,击球才会有力。
跆拳道前踢(高腿)右腿动作分析
1. 动作名称和简要描述:
跆拳道前踢(高腿) 侧身朝向击打方向,左右脚前后开
立,左脚在前; 右脚向后蹬地,身体重心前移至左
脚;右脚蹬地顺势屈膝提起,脚面 足趾绷直; 右腿迅速以膝关节为轴把小腿快速 向前上踢出; 踢击目标后右腿迅速放松弹回,落 回顺势站为右势实战姿势。
足趾
跖趾关 节
屈
M肌 > M外
臀大肌
近固定
M肌 > M外 M肌 > M外
股二头肌、半腱 半膜肌
《运动解剖学》知识点资料整理总结

《运动解剖学》知识点资料整理总结一、名词解释1.矢状面:沿身体前后径所做的与地面垂直的切面,把人体分为左右两部分,称作矢状面。
2.冠状面:沿身体左右径所做的与地面垂直的切面,把人体分为前后两部分,称作冠状面。
3.矢状轴:前后贯穿身体,垂直通过额状面的轴,称作矢状轴。
4.额状轴:左右贯穿身体,垂直通过矢状面的轴,称作额状轴。
5.骨龄:是骨骺和小骨骨化中心出现的年龄及干骺愈合的年龄,它常用来确定人的生物年龄,称为骨龄。
6.关节:骨与骨之间借复杂的结构相连,出现腔隙并失去连续性,称关节。
关节分为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三个部分。
7.关节运动幅度:一个动作从开始到结束,该关节处相邻两个环节之间运动范围的极限角度。
8.椎间盘:为相邻锥体之间的纤维软骨盘,共23个,由上下软骨板、纤维环、髓核组成,功能是缓冲压力,增加脊柱运动幅度。
9.原动肌:在运动中主动收缩发力,直接完成某种动作的肌肉称为原动肌。
10.拮抗肌(对抗肌):位于原动肌相反的一侧,与原动肌功能相反的肌肉称为拮抗肌。
11.近固定:四肢肌工作时,定点在近侧端叫近固定。
12.远固定:四肢肌工作时,定点在远侧端叫远固定。
13.动力性工作:肌纤维紧张持续时间短,收缩和放松不断交替,经常改变肌拉力角度、方向及骨杠杆的位置,这种工作称为动力性工14.静力性工作:肌纤维紧张持续一段时间,收缩和放松不交替,使运动环节固定、维持一定身体姿势的肌肉工作称为静力性工作。
15.向心工作:肌肉收缩克服阻力,肌力大于阻力,使运动环节朝肌肉拉力方向运动的工作称为向心工作,又叫克制工作。
16.离心工作:肌肉在阻力的作用下逐渐被拉长,阻力大于肌力,使运动环节朝肌肉拉力相反方向运动的工作称为离心工作,又叫退让工作。
17.肌肉的生理横断面:横切一块肌肉所有的肌纤维的断面总和叫做生理横断面,其值越大,肌肉的绝对力量也越大。
18.肌肉的初长度:肌肉在收缩之前的长度。
19.多关节肌的主动不足:多关节肌作为原动肌工作时,其肌力充分作用于一个关节后,就不能再充分作用于其他关节的现象.实质是肌力不足。
北京体育大学运动解剖学课件-下肢肌

➢使大腿在髋关节旋内的肌群
➢臀中肌、臀小肌前部和阔筋膜张肌等
➢ 使大腿在髋关节旋外的肌群
➢ 髂腰肌、臀大肌、梨状肌、臀中肌后部、 臀小肌后部和缝匠肌等
➢ 闭孔内肌、上孖肌、下孖肌、股方肌和闭孔肌
➢使骨盆前倾的肌群
➢髂腰肌、股直肌、耻骨肌和长 收肌等
➢使骨盆后倾的肌群
➢臀大肌、臀中肌、大收肌、股二 头肌、半腱肌、半膜肌和腹直肌、 腹外斜肌等
➢使足在踝关节伸的肌 群
➢胫骨前肌、踇长伸 肌、趾长伸肌等
运动足关节(踝)的肌群(二)
运动足趾关节(踝的肌群(三)
➢ 使骨盆侧倾的肌群 ➢臀中肌、臀小肌等
Hale Waihona Puke ➢使小腿在膝关节屈的肌群➢腓肠肌、股二头肌、半腱肌、 半膜肌和股薄肌等
➢ 使小腿在膝关节旋内的肌群
➢缝匠肌、半腱肌、半膜肌、股薄肌 和腓肠肌内侧头等
➢使小腿在膝关节旋外的肌群
➢股二头肌和腓肠肌外侧头等
➢使足在踝关节屈的肌群
➢小腿三头肌、拇长屈肌、趾长屈肌、 胫骨后肌、腓骨长肌和腓骨短肌等
➢ 使大腿在髋关节屈的肌群
➢ 髂腰肌、股直肌、缝匠肌、阔筋膜 张肌和耻骨肌等
➢使大腿在髋关节伸 的肌群
➢臀大肌、大收肌、 股二头肌、半腱肌和 半膜肌等
➢使大腿在髋关节外展的肌群
➢臀中肌、臀小肌、阔筋膜张肌,臀大肌上 部和梨状肌等
➢ 使大腿在髋关节内收的肌群
➢ 大收肌、长收肌、短收肌、臀大肌下部、 股薄肌和耻骨肌等
人体解剖学_第二章_运动系统-肌学

3.前臂肌
(1)前群 (2)后群
(1)外侧群 (2)内侧群 (3)中间群
4.手肌
1.髋肌 臀大肌
(二)下肢肌
2.大腿肌
(1)缝匠肌 (2)股四头肌
(3)股二头肌
3.小腿肌
(骼正面、侧面图像 2.人体全身肌肉正面、侧面图像
(四)腹肌
1.前外侧群 (1)腹外斜肌 腹股沟韧带
(2)腹内斜肌
提睾肌
(3)腹横肌 (4)腹直肌
腰方肌
2.后群
3.腹直肌鞘和白线
白线
弓状线
4.腹股沟管
精索、子宫圆韧带
四、四肢肌
(一)上肢肌 1.上肢带肌 三角肌
2.臂肌
(1)肱二头肌
(2)肱三头肌
人体解剖学
第二章 运动系统 肌学
第三节 肌学
一、概述
(一)肌的分类、构造
1.肌的形态分类 2.肌的构造
(二)肌的起止、配布
1.肌的起止
拮抗肌
2.肌的配布
(三)肌的辅助结构
1.筋膜 (1)浅筋膜 (2)深筋膜
2.滑膜囊
3.腱鞘
腱鞘炎
二、头颈肌
(一)面肌和咀嚼肌 1.面肌
2.咀嚼肌
咬肌(嚼肌) 颞肌
(二)颈肌
胸锁乳突肌
三、躯干肌
(一)背肌 1.浅层肌 (1)斜方肌 (2)背阔肌
竖脊肌
2.深层肌
1.胸大肌
(二)胸肌
2.胸小肌
3.前锯肌
4.肋间肌
(1)肋间外肌 (2)肋间内肌
主动脉裂孔 食管裂孔 腔静脉孔
(三)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菱形肌 rhomboideus
位于斜方肌的深面 起自第6、7颈椎和第1-4胸
椎棘突 止于肩胛骨的内侧缘 作用:牵引肩胛骨向内上并
向脊柱靠拢
(一)背深肌
位于脊柱两侧,分 为长肌和短肌
长肌位置表浅,主 要有竖脊肌和夹肌
短肌较多,有枕下 肌、棘间肌、横突 间肌、肋提肌等。
第二层 The second layer:
指浅屈肌 Flexor digitorum superficialis
第三层 The third layer
指深屈肌
Flexor digitorum profundus
拇长屈肌
Flexor pollicis longus
第四层 The 4th layer
3、前锯肌
Serratus anterior
起自上8个或9个 肋骨
止于肩胛骨内侧缘 和下角
作用:拉肩胛骨向 前和紧贴胸廓
损伤:“翼状肩”
(二)胸固有肌
肋间外肌:助呼吸 肋间内肌:参与呼
气 肋间最内肌 胸横肌
三、膈 Diaphragm
分部: 胸骨部:起自剑突后面
肋部:起自下6对肋骨和 肋软骨 腰部:以左、右两个膈脚 起自上2-3个腰椎 各部肌纤维向中央移行于 中心腱
腹外斜肌
前外侧群
腹内斜肌 腹横肌
腹直肌
后群
腰方肌 腰大肌
(一)前外侧群
腹外斜肌
浅层, 以8个肌齿起自下8 个肋骨的外面止于 髂嵴前部和腹股沟 韧带,移行为腹股 沟韧带。
结构:
腹股沟韧带 inguinal ligament
腔隙韧带(陷窝韧带) lacunar ligament
耻骨梳韧带 pectineal ligament
白线
后鞘:腹内斜肌后层,腹
横肌腱膜,
在脐下3横指以下后鞘中
断形成弓状线
弓状线
白线:位于腹壁正中线, 坚韧而少血管。
腹外斜肌腱膜 白线
腹横肌腱膜 腹横肌腱膜
腹内斜肌腱膜
腹股沟管:在腹前外侧壁 的下部,在腹股沟韧带 内侧半的上方,有两口, 长约4.5cm。走形男性 精索和女性子宫圆韧带。
腹股沟三角: 由腹直肌外侧缘、腹股沟 韧带和腹壁下动脉未成三 角区。腹壁下区薄弱区, 腹股沟疝。
提睾肌
腹横肌
transversus abdominis
起自下6个肋软骨内面、 胸腰筋膜、髂嵴和腹股 沟韧带外侧1/3
腹直肌 rectus abdomen
起自耻骨联合和耻骨嵴,止于胸骨剑突和第5-7肋 软骨前面
腱划 tendinous intersection
腹直肌鞘
前鞘:腹外斜肌腱膜,腹 内斜肌腱膜前层
The sternocleidomastoid
起自胸骨柄前面和锁骨的胸骨 端,止于颞骨的乳突 作用:一侧肌收缩使头向同侧 倾斜,脸转向对侧;两侧收缩 可使头后仰
Ⅱ 颈前肌
the anterior group
1.舌骨上肌群
二腹肌 下颌舌骨肌 茎突舌骨肌 颏舌骨肌
2.舌骨下肌群
the infrahyoid muscles
旋前方肌
Pronator quadratus
前臂前群桡向尺 肱桡旋前桡腕屈 掌长指浅尺屈腕 拇长指深深方居
肘窝
浅深屈指 肌腱止点
腕管
(一)后群 The posterior group
浅层
The superficial layer
桡侧腕长伸肌 Extensor carpi radialis longus 桡侧腕短伸肌 Extensor carpi radialis brevis 指伸肌 Extensor digitorum 小指伸肌 Extensor digitorum minimi 尺侧腕伸肌 Extensor carpi ulnaris
腹股沟管浅(皮下)环 superficial inguinal ring
腹内斜肌
obliquus internus abdominis
起自胸腰筋膜、髂嵴和腹 股沟韧带外侧1/2。后部肌 束止于下位3个肋骨。
结构:
腹股沟镰或联合腱 inguinal falx conjoint tendon
❖crest of lesser tubercle
➢ adducts , extends & medially rotates
肌腱袖
肱二头肌Biceps brachii
the short head arises from the coracoid process,the long head from the supraglenoid tubercle ❖ radial tuberosity
裂孔:
主动脉裂孔 T12 有主动脉和胸 导管通过
食管裂孔 T10 有食管和迷 走神经通过
腔静脉孔 T8 有下腔静脉 通过
胸肋三角 腰肋三角 腰疝
作用: 膈为主要的呼吸肌, 与腹肌同时收缩,则能 增加腹压,协助排便、 呕吐、咳嗽、喷嚏及分 娩等活动
四、腹肌 The Muscles of Abdomen
二、胸肌
The Muscles of Thorax
(一)胸上肢肌
1、胸大肌 起自锁骨内侧半、 胸骨和第1-6肋软 骨,止于肱骨大结 节嵴.
作用:使肩关节内收、旋内和前屈
adducts and medially rotates arm
2、胸小肌
起自第3-5肋骨 止于肩胛骨的喙突。
作用:拉肩胛骨向前 下方
深层 The deep layer
旋后肌 supinator 拇长展肌 actor pollicis longus 拇短伸肌 extensor pollicis brevis 拇长伸肌 extensor pollicis longus 示指伸肌 extensor indicis
桡侧腕长与腕短 指伸小指尺伸腕 深层旋后拇长展 拇短拇长示指完
梨状肌上孔 梨状肌下孔
二、大腿肌
大腿肌分为前群、 后群和内侧群。
前群 缝匠肌 sartorius 股四头肌 quadriceps femoris
三、手肌
(一)外侧群 1、拇短展肌
abductor pllics brevis 2、拇短屈肌
flexor pollicis brevis
3、拇对掌肌 opponens pollicis
4、拇收肌
adductor pollicis
Muscles of hand
(一)内侧群 1、小指展肌
abductor digiti minimi 2、小指短屈肌
桡侧腕长伸肌 Extensor carpi radialis longus 桡侧腕短伸肌 Extensor carpi radialis brevis 指伸肌 Extensor digitorum 小指伸肌 Extensor digitorum minimi 尺侧腕伸肌 Extensor carpi ulnaris
flexor digiti minimi brevis 3、小指对掌肌
opponens digiti minimi
(一)中间群 1、蚓状肌
lumbricales 2、骨间掌侧肌
palmar interossei 3、骨间背侧肌
dorsal interossei
蚓状肌
骨间掌侧肌
骨间背侧肌
Muscles of hand
第二部分 颈肌
The Muscles of Neck
颈肌可分为颈浅 肌和颈外侧肌、颈 前肌、颈深肌三群
Ⅰ 颈浅肌 the superficial group
颈阔肌 The platysma
为一皮肌 起自胸大肌和三角肌表面的筋膜,向上止于口角 作用:拉口角向下,并使颈部皮肤出现皱褶
胸锁乳突肌
➢flexes shoulder and elbow & supinates hand
三边孔和四边孔
三、前臂肌
(一)前群 The anterior group
第一层The first layer:
肱桡肌 Brachioradialis 旋前圆肌 Pronator teres 桡侧腕屈肌 Flexor carpi radialis 掌长肌 Palmaris longus 尺侧腕屈肌 Flexor carpi ulnaris
胸骨舌骨肌 肩胛舌骨肌 胸骨甲状肌 甲状舌肌肌
Ⅲ 颈深肌
the deep cervical muscles
1. 外侧群 lateral group
前斜角肌 scalenus anterior 中斜角肌 scalenus medius 后斜角肌 scalenus posterior
斜角肌间隙 Scalene fissure: 前、中斜角肌与第1肋之间
肌学 Myology
第一部分 头肌
The Muscles of Head
头肌包括 面肌和咀嚼肌
面肌 The facial muscles
1、颅顶肌
额腹 枕腹 帽状腱膜
2、眼轮匝肌
3、口周围肌
颊肌 口轮匝肌
咀嚼肌 The masticatory muscles
1、咬肌 2、颞肌 3、翼内肌 4、翼外肌
三角肌 deltoid
❖lateral 1/3 of the clavicle, acromion and spine of scapula ❖ deltoid tuberosity ➢abducts, flexes & extends arm
大圆肌 Teres major
❖dorsal surface near the inferior angle of scapula
冈 作用:使肩胛骨向脊柱靠拢,上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