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第12课《甜甜的泥土》优秀教案 鲁教版五四制1
《甜甜的泥土》教学设计(八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全文,体会母子深情。
2、品味关键词句,感受人物形象。
3、理解文章主旨,体会艺术构思。
重点难点:重点:1、整体感知全文,体会母子深情。
2、品味关键语句,感受人物形象。
难点:理解文章主旨,体会艺术构思。
教学方法:创设情景法、朗读品味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同学们,母爱如阳光、如雨露、如空气、如大地,时刻包裹着我们,浸润我们的身心,我们甚至沉浸其中而不知珍惜、不知感恩。
可是,在世界上有这样一些孩子,享受妈妈的爱对他们来说是那么难!出示:躺在妈妈怀里的女孩孩子睡在地上就像睡在妈妈的怀里,这土地呀,一定是暖暖的土地。
导入:《甜甜的泥土》二、初读感知,把握大意1、读准字音2、配乐朗读这篇小小说讲了一件什么事?(用整体概括的方法说说故事)三、再读品味,分析“甜”、“苦”。
这是一篇有味道的文章,下面我们来好好地品味品味。
你读出了什么味道?1、甜?文章的线索是什么?(用分层概括的方法说说故事)结构:送奶糖——分奶糖——埋奶糖——化奶糖小结:甜甜的奶糖贯穿全文,可是我们读了之后,却更多的品味到别的滋味,那就是——2、苦!谁苦?(1)品一品妈妈的苦。
你从哪里看出来?哪些语句?讨论交流。
(赏析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你觉得妈妈的苦体现在哪些方面?这些全都压在了妈妈这个羸弱的女人的肩上,让人同情!最集中表现妈妈的苦的是那些段落?动情地读一读吧。
分角色读第6—18段。
评价。
(2)品一品孩子的苦。
你从那些句子看出了孩子的苦?孩子的苦体现在哪些地方?讨论交流。
“他照例先把全家的便盆倒掉、涮净,再淘米、添水、捅火、坐锅,然后才背上书包拿块冷馍悄悄溜出门。
”赏析:一个八岁的孩子,已经学会察言观色;一个八岁的孩子,每天要做那么多的家务;一个八岁的孩子,午饭竟然不能吃到一口热饭,只能啃一块冷馍……小亮的苦妈妈知道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亮!我的小亮!’像喘息,又似哭泣。
”世上谁人无父母,谁人无孩子!知道孩子天天在受苦,在忍饥挨饿、在受冷、在被责骂、被虐打,自己却无能为力,还有比这更能折磨一位妈妈了吗?“亮!我的小亮!”这一声哭喊真是哭尽了悲与痛呀!请你猜想,妈妈心里的话会是什么?试着补充一下:我的的小亮所以我们可以说:一对亲母子,两个苦命人!3、苦中有甜……(1)小亮的生活是不是全部是苦的滋味?请你说一说小亮生活中的甜。
语文八年级上册苏教版第12课《甜甜的泥土》教案

以小组为单位阅读、思考。
1、找出文中过去的妈妈疼爱王小亮的语句?并说出用了哪种人物描写的方法?
从中可以看出这是一个怎样的妈妈?
读
,这里用 描写表现了妈妈对小亮的疼爱。从中可以看出
这是一个
的妈妈。
王小亮“过去的妈妈”:外貌描写:宛如一尊雪雕(至爱亲情);神态描写:暗
淡、热切(激动、兴奋);动作描写:摇(心灵受到打击),掏出(母爱)。(王
让我们高声对母亲说:妈妈,我爱您! 七、完成课堂练习
学科
语文
年级
课 题 《甜甜的泥土》
八
日期
教者
课时数
1
主备人
教学 目标
1、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的故事情节。 2、体会人物描写的方法及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3、学习文章立意新奇,结尾惊奇的写法。 4、珍爱亲情,感悟父母的养育之恩。
重 点 诵读课文,体会塑造人物形象准备 作业 内容
小亮“过去的妈妈”:慈爱)
2、王小亮除了得到妈妈的疼爱,还得到了哪些人的关爱?
3、在朗读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有表情地朗读课文。
教
学
过
程
分课时教案
附记
四、精读课文(收获一点启示) 大家说得真好,让人觉得这个故事好象就发生在我们身边一样。这一方面
要归功于作者极富特点的描写,通过对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再现了生活, 另一方面也要归功于同学们富有感情的朗读,用有声的语言艺术再现了蕴涵在 文章中的感情。不过,有些地方我还不太明白,也许同学们能给我一些启发。 (1)默读课文,思考: 王小亮的遭遇已经很不幸了,结尾作者为什么还要让奶糖被冰雪消融、渗入泥 土呢? (2)小组讨论 (3)大组交流、 教师小结: 我们常常把大地比做母亲,因为它宽广、深厚,作者让奶糖化为甜甜的泥土, 就是要告诉大家,人间的至爱亲情犹如宽广的大地,无处不在,无所不有。这 样的结尾,不仅使读者拍案惊奇,而且富有诗情画意,含义无穷。 五、拓展延伸(传递一片温情) 学习了这篇课文,相信你一定有许多话想说,请说出来与同学们共享。(名言、 警句、古诗词) 六、教师寄语:(幻灯片) (播放《母亲》)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12甜甜的泥土》word教案 (5)

甜甜的泥土
.准确的说出“甜甜的泥土”的含义,理解文章的主旨:离异的母亲对孩子深厚又令人心酸的爱。
准确的说出“甜甜的泥土”的含义,理解文章的主旨,理解立(二)试着用“我从甜甜的泥土中品尝
思考片刻后,根据要求交流感悟。
例:我从甜甜的泥土中品尝到了苦涩的滋味,
(一)优秀的文学作品,总会以一根彩线来贯穿全篇,
你找到这篇文章的线索
组织学生采用生动复述或创造性笔法表达了一个离异母亲对孩子的爱,
不到
思考,明确:“甜甜的泥土”
也包含着学校老师、
心……这些人类的爱,
是:立意新奇;结构严谨;结尾惊奇。
你能
学反思。
《甜甜的泥土》教案15篇

《甜甜的泥土》教案《甜甜的泥土》教案15篇《甜甜的泥土》教案1一、教学目标1、品读语言,感悟母爱,启发学生融进爱的世界;2、了解小小说特点,理解小小说惊奇结尾的意义;3、适时进行语言和思维的训练,倡导批判性学习。
二、教学重点1、重点:感受母爱亲情。
2、难点:发散性思维及语言组织表达能力的训练。
三、教学设想1、本文是一篇小小说,故事情节较简单,但立意深远,所以怎样让学生从简单的情节中体会缺位母爱的无所不在是本文教学的重点。
2、运用直观教具吸引学生注意力,采用讨论,分组交流和谈话的方式教学,注重引导学生发散性思维的打开,鼓励学生表述自己的意见。
3、教时:1课时四、教学进程1、情境导入:前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现代著名散文家朱自清先生的一篇散文《背影》,文中谈到了父子间相互眷念的深情。
今天我们来学习另外一篇文章——《甜甜的泥土》,在这一篇文章中我们又会感受到什么样的情感呢?我们先不谈,请大家看一副图片(展示图片),看了这副图片,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谈感受)母爱的伟大、无私。
2、引出文章体裁(小小说):老师展示这副图画的用意何在?和文章主题有关,母爱和泥土有什么关系?文章哪些地方写到了甜甜的泥土?文章结尾,讲的是埋在土里的奶糖化掉了,不是大家想的埋起来,还做好标志,下次挖起来再吃,结尾显得有点突然。
美国作家欧亨利讲过有一种文章体裁结尾很具有惊奇性,大家可能依据自己的文学知识积累来猜猜这是什么文体?小小说。
小小说:人物、环境、情节,“微型小说”、“超短篇小说”。
3、小说的人物、环境是围绕情节来设置的,这篇小说是围绕什么样的情节写的呢?请同学读文章(设置小组交流活动),归纳总结文章情节。
4、请一位同学用自己语言简单复述文章内容:一位离异母亲给在新家庭中受虐的孩子送奶糖吃的故事。
离异母亲是“她”,受虐孩子是“王小亮”,这是文章的两个主要人物,主要情节呢?(板书)送奶糖吃奶糖缺位母爱埋奶糖无所不在融奶糖融于社会5、师生交流:读文章时感觉文中哪些语句对你触动比较大,怎么样体现出母爱的无私、伟大,缺少母爱的艰辛、悲惨,学生畅所欲言,教师归纳点拨。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12甜甜的泥土》word教案 (2)

孕育万物
不在,无处不
有,给离异孩
子以生活的
勇气和动力。
六、结
在我们的生活中,最不能缺少的就是
语
爱,也正因为有了爱,世界才会多姿多彩,
人间才处处是春天。让我们都拥有一双慧
倾听
眼吧,去寻找爱、发现爱;让我们都珍藏
一颗感恩的心吧,去重视爱、回报爱!
四、
找找
奶糖的不
齐读 22---24 段,说说文中的这包奶
齐读
“糖浆
同
糖有什么不合常理的地方。
思考 和 雪 水 混 在
回答 一起,渗入大
地。”“那泥
土,甜丝丝
的。”
五、
作者把结尾设置为“糖浆和雪水混
1、至亲
诗 意 在一起,渗入大地。”“那泥土,甜丝丝
母爱
结尾
的。”有何用意?
2、人间
意蕴
大爱
丰富
结合材料和文章内容理解“土地 ”
妈妈,她等得人影稀疏了、零落了、没有 导入
了,也没能见 到自己 的儿子。今天,我 们一起走进台湾作家黄飞的小小说《甜甜 的泥土》,走进这对母子不同寻常的生活。
倾听 入情
二、
找找 朗读课文 1---18 段,找出文中“她”
妈妈的不 与其他妈妈的不同之处。
同(在对比
中感受妈 妈对儿子
对比:人物形象更加鲜明。
这一切异常甚至有点神经质的举动都源 于离异家
于一个离异家庭的母亲久久见不到儿子 庭妈妈对
的血浓于水的爱。 孩子的爱)
2、还有其他人在关爱着小亮吗?
淡的眼神里, 射出热切的 光。”即将见 到儿子的内 心的激动。
3、“一 阵晕眩,几乎 站立不住”与 “使劲地摇 着”形成对 比,表现母 亲 见不到儿子 的焦急。
《甜甜的泥土》教案教学设计

过程与方法目标
01
通过阅读文本,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分析能 力。
02
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 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03
通过探究小说主题和人物形象,培养学生的批 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01
02
03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增强 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意识。
培养学生的感恩心态,珍惜亲 情、友情和爱情。
互动式教学
02
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和互动问答等方式, 增强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提高课堂参与度
。
在线学习资源
04
提供相关的在线学习资源,如课程网站、学习 论坛和网络课程等,方便学生自主学习和拓展
学习。
04
教学评价与反馈
学生表现评价
课堂参与度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是否积极参与讨论 ,是否能主动回答问题。
性。
课堂氛围
反思课堂氛围的营造, 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和交流。
05
教学资源与辅助材料
教材与教辅材料
教材
《甜甜的泥土》语文教材
教辅
教学参考书、练习册、教案集
多媒体资源
投影仪
用于展示PPT课件
音响设备
播放课文朗读和背景音乐
教学视频
关于课文内容的讲解和演示
网络资源
教学网站
提供与课文相关的资料、教案和课件
教学方法运用
本节课采用了多种教学 方法,如情境导入、小 组合作探究、教师讲解 等,使得学生对小说的
理解更加深入。
下节课展望
教学内容安排
下节课将继续深入探讨《甜 甜的泥土》中的人物形象、 主题思想以及写作技巧等方 面,帮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
八年级语文上册甜甜的泥土教案教学

八年级语文上册《甜甜的泥土》教案教学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甜甜的泥土》的故事情节,了解作者的表达手法和寓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分析等方法,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增强对亲情的认识和感悟。
1.2 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与理解:让学生朗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概括文章主题。
2. 分析与讨论:分析课文中的表达手法,如象征、暗示等,讨论文章的寓意和启示。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1. 课文的整体理解,把握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 分析课文中的表达手法和象征意义。
2.2 教学难点1. 对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和深层含义的理解。
2. 将课文内容与自己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进行情感体验。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1. 阅读理解:让学生朗读课文,进行自主阅读理解。
2. 讨论分析: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课文内容。
3. 情感体验:通过情景模拟、小组分享等方式,让学生体验课文中的亲情情感。
3.2 教学手段1.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课文中的情景和重点内容。
2.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促进互动和讨论。
第四章:教学步骤与时间安排4.1 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思考什么是甜甜的泥土。
2. 课文朗读与理解:让学生朗读课文,概括故事情节,理解主题。
3. 分析与讨论:分析课文中的表达手法,讨论文章的寓意和启示。
4. 情感体验:通过小组分享,让学生谈论自己对亲情的理解和感悟。
5. 总结与反思: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教学目标,引导学生进行反思。
4.2 时间安排1. 导入新课:5分钟2. 课文朗读与理解:15分钟3. 分析与讨论:20分钟4. 情感体验:15分钟5. 总结与反思:5分钟第五章:教学评价与反馈5.1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对问题进行思考和回答。
第12课《甜甜的泥土》教学设计

第12课《甜甜的泥土》教学设计一 : 第12课《甜甜的泥土》教学设计学校主备人教材分析这篇小小说通过一包奶糖化为“甜甜的泥土”的故事。
表达了离异家庭的孩子渴望得到母爱的强烈愿望。
告诉人们的至亲至爱犹如宽广厚实的大地。
无所不在,无处不有。
这篇文章立意新奇,它打破写离异家庭的孩子渴望得到母爱的立意,把主题放在歌颂人间的至亲至爱无所不在,无处不有上,离异家庭的孩子同样能得到人类的关爱。
获得生活的勇气和动力。
这样给人新鲜独特之感。
另外,它结构严谨,妙用对比手法。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小说的故事情节;了解小说写作特色;具体分析人物形象,培养学生阅读一般现代文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在阅读中思考、在合作中探究、在自主中感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伟大的母爱,体会人间至亲至爱犹如宽广的大地无所不在、无处不有。
启发学生融进爱的世界,去发现美、感受爱。
教学重点体会学习巧妙的构思。
教学难点感受语言的清新自然和笔法的细腻。
教法预习反馈讨论学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具多媒体学具学案课时一课时课型新授其它程序教师活动学生行为设计意图个人补充导入播放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学生会唱的一起吟唱。
初一时我们就学习了有关母爱的诗句:母亲啊,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进它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下面我们一起来朗读一下,黎巴嫩著名的诗人、散文作家和画家纪伯伦说的一段话:人的嘴唇所能发出的最甜美的字眼,就是母亲,最美好的呼唤,就是“妈妈”。
而今天我们将走进台湾作家黄飞书写至爱亲情的文章——甜甜的泥土。
欣赏歌曲,齐读屏幕上的话。
吸引学生,激情导入,初步感受母爱。
整体感知一、读准下列词语二、听读课文,整体感知。
播放音频朗读三、小说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请概述送奶糖分奶糖埋奶糖奶糖化四、速读全文,将下列句子补充完整,并说出理由。
甜甜的泥土,————的妈妈。
指名朗读,全体齐读。
指名概述故事情节。
自由回答。
检查预习情况加深印象。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甜甜的泥土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全文,了解故事情节,体会母爱
2、品读语言,感受蕴含在字里行间的真挚的母子深情
3、理解文章诗意话的结尾
教学重难点
【重点】感受母爱亲情。
【难点】小小说的写法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播放电影世上只有妈妈好的片断并讲述故事(让学生感受母爱的伟大力量):
1976年7月28日凌晨3点42分,唐山发生了7.8级的大地震,一个八个月大的婴儿靠母亲的鲜血奇迹般的生存下来。
2008年的汶川8.0级的大地震中又一位母亲用自己的身体扛住了巨石,保住了自己的孩子,并在弥留之际在手机上写下这样的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还活着,长大后一定要记得妈妈永远爱你!
2、听了这两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谈感受)
3、今天啊,我们也要来学习一篇表达至爱亲情的小说--甜甜的泥土,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二、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读准下列词语
呆滞(zhì)晕眩(yūn xuàn)蹭(cèng)黯(àn)淡
蓦地(mò dì)愣怔(lèng zheng)吮(shǔn)涮(shuàn)净
(二)请学生复述课文大概情节,同学们加以评价。
三、学生再读课文
按小说情节的发展规律划分本文结构。
第一部分(1-5)破题。
通过景物描写交代自然环境和故事发生的时令。
第二部分(6-18)开端。
通过对“她”的行动和语言描写,表现她内心的震撼和悲痛。
第三部分(19)发展。
写王小亮得到奶糖后的欢乐情景。
第四部分(20-21)高潮。
写王小亮在家受后妈虐待的情况。
第五部分(22-24)结尾。
写王小亮埋奶糖感受到至爱真情。
四、课文内容研读
1、用一句话概括情节:一位离异母亲给在新家庭中受到虐待的孩子送奶糖吃的故事。
2、在“奶糖”前面填一个字,理出情节发展的主线。
(板书)
明确:送奶糖、尝奶糖、埋奶糖、化奶糖。
3、课题中的“泥土”为何是“甜甜的”?
4、文中的“她”是谁?到学校来干什么?哪些语句可看出她对王小亮的疼爱?小亮为什么要分糖?发现糖融化后,小亮想到了什么?
五、品读
1、自由朗读品味语言
现在老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请同学们拿出笔来,用痕迹读书法在课文上勾、点、圈、划,找出最能打动你心弦的语句来,好吗?
2、学生寻找并发言说说自己对词句的理解。
→引入朗读,要求读出语音语调来。
个别朗读,指导,再朗读,集体读。
3、→总结朗读注意事项:
①把握感情基调:沉重→快活。
悲愤凝重--喜悦明快
②叙事部分要娓娓动听地以讲述故事的风格来朗读。
③描写内容处理为场景感、画面感较强的描述风格。
④人物语言体现人物的年龄、性格、性别……
⑤朗读节奏:舒缓
六、读中悟
文中除了过去妈妈对他的爱,还写了哪些人对他的爱?结尾诗意化的“笑”暗示是什么?(板书)
(人间的至亲至爱,无所不在,无处不有)
【当堂达标】
七、以读促写:
1、妈妈把生日礼物送给了小亮,可惜啊,虽近在咫尺,母子却相见无期,小亮是多么渴望见到朝思暮想的妈妈啊,假如你是小亮,当你跪在甜甜的泥土边上时,你最想对妈妈说什么呢?你想怎样表达对妈妈的爱?请你马上展纸把情感写下来,文章不在于长而在于情,要吐真言诉真情,写一段话,妈妈,我想对你说。
2、朗读习作并请同学进行评价。
八、结束语:
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拥有母爱更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事。
小亮渴望得到母亲的疼爱,连做梦都想,但现实中的我们,在母爱的呵护下,却麻木的感受不到母爱,觉得自己的母亲唠叨、麻烦,甚至开始讨厌自己的母亲,一次又一次地伤害自己的母亲。
同学们在这首烛光中的妈妈中好好反思你的自己吧!此时此刻你又哪些话要对你的妈妈说呢?
六、教师寄语
母爱是伟大的,让我们珍惜我们拥有的母爱,让我们也力所能及地回报给母亲我们的爱,最后让我们更加珍惜母爱,祝愿天下的母亲--平安!幸福!祝愿天下的孩子--幸福、安康
课后小结
学完了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呢?
课后习题
1.给加粗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宛()如晕眩()yùn()色吮( )
mò()地抠()起涮()净劲( )旅
2.给下列各组形近字注音组词。
眩( )______ 蹭( )______
炫( )______ 憎( )______
泫( )______ 僧( )______
蓦( )______ 瞅( )______
幕( )______ 揪( )______
3.《甜甜的泥土》作者是,本文选自,本文表现了。
4.解释下列词语:
①热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夺眶而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气势汹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