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药学》PPT课件

合集下载

中药学祛风湿药ppt课件

中药学祛风湿药ppt课件

威灵仙应用
1.祛风湿、通经络:风湿痹痛。
其辛散温通,性猛善走,通行十二经脉,既能祛风湿,又能通经止痹痛。凡风湿痹痛,麻木不仁,无论上下皆可用,为风湿痹痛要药。 常可单用威灵仙,为末,温酒调服; 也可配当归、桂心为丸服,如神应丸。 现多与羌活、防风、川芎、姜黄等同用。
贴梗海棠
药材木瓜
木瓜处方用名
木瓜 陈木瓜 宣木瓜 川木瓜 光皮木瓜 皱皮木瓜 炒木瓜 木瓜实 铁脚梨
பைடு நூலகம்
木瓜性能功效
性能 酸,温。归肝、脾经。 功效 舒筋活络、除湿和胃
木瓜应用
1.舒筋活络 :风湿痹痛,筋脉拘挛,脚气肿痛。
风 寒 湿
机 体
风湿痹痛
药材独活
独活处方用名
中文名: 独活、大活、川独活、香独活 英文名: 独活【医】 angelica root;doubleteeth pubescent〔中药〕
独活性能功效
性能 辛、苦,微温。 归肝、膀胱经。 功效 祛风除湿 通痹止痛 发汗解表
威灵仙
《新修本草》 《开宝本草》:“主诸风,宣通五脏,去腹内冷气,心膈痰水久积,癥瘕痃癖气块,膀胱蓄脓恶水,腰膝冷痛又疗折伤。” 《药品化义》:“灵仙,性猛急,善走而不守,宣通十二经络。主治风、湿、痰壅滞经络中,致成痛风走注,骨节疼痛,或肿,或麻木。”
威灵仙来源
慢性关节炎、腰肌劳损、骨质增生症、风湿性坐骨神经痛等属肝肾两虚,气血不足者
独活应用
2.发汗解表:外感风寒挟湿表证。
肌 体
风寒
湿
风寒挟湿表证
发汗解表 散风祛湿
羌活、荆防 荆防败毒散
羌活使用注意
使用说明: 临床主治风寒湿痹,经配伍亦可治疗偏枯冷痹缓弱疼痛(《千金方》独活寄生汤)。 独活性善下行,尤以腰膝、腿足关节树下部寒湿重者为宜。

中药学PPT课件

中药学PPT课件
4、一些药物因相互作用而产生或增强毒副作用, 属于配伍禁忌,原则上应避免配用。
基于上述,可知从单味药到配 伍应用,是通过很长的实践与认 识过程逐渐积累丰富起来的。药 物的配伍应用是中医用药的主要 形式。药物按一定法度加以组合, 并确定一定的分量比例,制成适 当剂型,即为方剂,这是药物配 伍的发展,也是药物配伍应用的 最高形式。
相恶与相反,是药物之间的相 互拮抗,临床上应禁用、少用。所 谓“相恶者夺我之能也”、“相反 不相合也”。
二、配伍用药的原则
1、 有些药物因产生协同作用而增进疗效,是 临床用药时要充分利用的;
2、有些药物可能互相拮抗而抵消、削弱原有功 效,用药时应加以注意;
3、有些药物则由于相互作用,而能减轻或消除 原有的毒性或副作用,在应用毒性药或烈性药 时必须考虑用;
2、通过配伍,能抑制或消除药物的毒副作用。 ▪ 半夏配生姜:生姜抑制消除半夏之毒。 ▪ 大黄配甘草:甘草可缓和大黄泻下的作用。 3、通过配伍,可以适应复杂病情的需要,从
而达到全面兼顾治疗的目的。 ▪ 寒热错杂:寒热药物并用。 ▪ 虚实挟杂:攻补药物兼施。
三:药物“七情”的含义: 前人把单味药的应用,同药与药
较单纯,选用一味针对性较强的药物即 能获得疗效,它符合简便廉验的要求, 便于使用和推广应大力提倡,对特别有 效的还应进一步研究。 单用一味黄连治疗痢疾。 单用一味黄芩治疗轻度的肺热咳血。 单用鹤草芽、苦楝根皮驱除绦虫、蛔虫。
2、相须 :性能功效相类似的药物配合应 用,可以增强原有疗效。
▪ 石膏与知母配合,能明显增强清热泻火 的治疗效果。
之间的配伍关系称为药物的“七 情”。它包括单行、相须、相使、 相畏、相杀、相恶、相反七个方面。
“七情”的提法首见于《神农本草 经》。其序例云:“药……有单行 者,有相须者,有相使者,有相畏 者,有相恶者,有相反者,有相杀 者。凡此七情,合和视之。”

《中药学总论》课件

《中药学总论》课件
保管方法
根据中药材的不同性质,应采用不同的保管方法。如易虫蛀的药材应存放于干燥、通风好 的地方,易挥发的药材应密封保存,易氧化的药材应存放在避光、阴凉处。
03 中药的性能与应用
中药的四气五味
总结词
四气五味是中药的基本属性,是中药药性理论的重要组成部 分。
详细描述
四气是指中药寒、热、温、凉四种药性,反映了中药对人体 阴阳盛衰、寒热变化的作用倾向。五味是指中药的辛、甘、 酸、苦、咸五种滋味,反映了中药的作用特点和功能。
《中药学总论》ppt 课件
目录
CONTENTS
• 中药学概述 • 中药的种类与来源 • 中药的性能与应用 • 中药的应用与发展 • 中药的安全与合理使用
01 中药学概述
中药学的定义与性质
总结词
中药学的定义与性质
详细描述
中药学是一门研究中药的学科,它涵盖了中药的来源、性味、功效、应用等方 面的知识。中药学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 的理论体系。
中药的现代研究
01
02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03
04
中药的现代研究涉及到多个学 科领域,如化学、药理学、生
物学等。
通过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对中药 的有效成分、药理作用、毒副 作用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中药的现代研究有助于揭示中 药的作用机制,提高中药的治
疗效果和安全性。
中药的现代研究还有助于推动 中药的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
提高中药的国际地位。
01
中药在临床上的应用历 史悠久,疗效显著,具 有独特的优势。
02
中药治疗注重整体调节 ,通过调和阴阳、气血 、脏腑功能,达到治病 求本的目的。
03
中药治疗常见病、多发 病、慢性病及疑难杂症 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 价值。

中药学ppt课件

中药学ppt课件
特点
中药学强调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注重药物与机体的相互作用, 强调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中药学的历史与发展
古代中药学
起源于古代,通过对各种草药的观察 和实践,逐渐形成了中药学的理论和 实践体系。
现代中药学
在现代医学的影响下,中药学得到了 进一步的发展,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 合,开展了大量的临床和实验研究。
中药制剂的保存与使用方法
保存
中药制剂的保存需要注意防潮、防霉、防虫等问题。一般而言,散剂和丸剂需 要存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膏剂需要存放在阴凉处。
使用方法
使用中药制剂时需要按照说明书或医生的建议进行操作。同时需要注意用药剂 量和时间,以及观察身体反应。如果出现不良反应或过敏反应需要及时停药并 就医。
中药学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 中药学概述 • 中药的药理作用与功效 • 中药的采集与炮制 • 中药的制剂与用法 • 中药的药性与配伍禁忌 • 中药的应用与发展前景
中药学概述
01
中药学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
中药学是研究中药的组成、功效 、作用机制等的一门学科,旨在 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和药物研发。
中药配伍的注意事项与实例分析
01
实例分析
02
03
04
如麻黄与桂枝相须相使,能够 增强发汗解表的作用。
石膏与知母相畏相杀,能够减 轻知母的寒性,增强其清热泻
火的作用。
甘草与海藻相恶相反,能够降 低海藻的药效,甚至产生不良
反应。
中药的应用与发展
06
前景
中药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辨证论治
中药在临床治疗中强调个体化和辨证论治,通过望、闻、问、切等多种方式了解患者病 情,从而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中药学》化痰止咳平喘药 ppt课件

《中药学》化痰止咳平喘药  ppt课件
ppt课件 26
白附子
来源:天南星科多年 生草本植物独角莲的 块茎。
ppt课件
27
白附子
其性上行,善祛头面风痰,治头面风瘫要 药
ppt课件
28
白附子
性能:辛、甘,温。有毒。归胃、肝经。
功效: 燥温化痰, 祛风止痉, 解毒散结。
ppt课件
29
白附子
主治: 1. 痛及偏头痛等。本品既能够燥湿化痰,又 有祛风止痉的作用。治风痰壅盛,抽搐或
ppt课件 22
天南星
主治: 1.湿痰、寒痰证(顽痰证)。本品功能燥湿化 痰,温燥之性胜于半夏。常与陈皮、半夏、茯芩、 枳实等药配伍,以治痰湿壅滞所致的咳痰多稀薄、 苔腻胸闷等证,如导痰汤;如属肺热咳嗽,咯痰 黄稠,亦可配伍黄芩、瓜蒌等清热化痰之品。 2.风痰眩晕、中风。本品有祛风止痉之效,又 能燥湿化痰,尤善除经络风痰,半夏、白附子- 青州白丸子;中风,用生川乌、生附子、木香为 散,生姜煎汤送下-三生饮。
ppt课件
25
半夏、天南星
两药均辛温有毒,燥湿化痰,均为治湿痰、寒痰 要药。外用均能消肿止痛、用治痈疽肿痛、瘰疬、 毒蛇咬伤。 半夏:主归脾胃,善除脾胃湿痰,还能降逆止呕, 为止呕要药。并能消痞散结,治胸脘痞闷,梅核 气等证。 天南星:主归肝经,温燥之性强于半夏,善治顽 痰。又善走经络祛风痰而止痉。故又为祛风痰要 药。常用于半身不遂、破伤风等。
ppt课件 14
半 夏
2.胃气上逆,恶心呕吐。 本品既能燥湿以化痰,又能降逆以和胃。为止呕 之要药。长于治疗寒饮呕吐,常与生姜同用,如 小半夏汤。 本品又可用于多种病证的呕吐,若胃虚不纳,反 胃呕吐者,配补气和中的人参、白蜜-大半夏汤; 治胃如大半夏汤以之配人参、白蜜,治胃虚呕吐; 如半夏厚朴汤。治胃热呕吐,与清热降逆的黄连、 竹茹、橘皮-黄连橘皮竹茹半夏汤。治妊娠呕吐, 人参、干姜-干姜人参半夏汤,或配伍苏梗、砂 仁理气安胎。

《中药学-绪论》课件

《中药学-绪论》课件
服用时间
中药宜在饭前或饭后半小时至一小时 服用,以免影响药效。同时需注意与 西药间隔一段时间,以免产生药物相 互作用。
中药的副作用与注意事项
副作用
中药并非无毒,部分中药具有一定的副作用,如恶心、呕吐 、过敏等。因此,在使用中药时需严格遵医嘱,如有不适及 时停药并就医。
注意事项
中药使用时需注意药物的配伍禁忌和相互作用,避免与西药 同时使用或产生不良反应。此外,孕妇、哺乳期妇女及儿童 在使用中药时需特别谨慎,遵循医生指导。
05
中药的发展趋势与展 望
中药现代化的发展方向
现代化生产技术
引入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提高中药生产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 平,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质量控制标准
建立和完善中药的质量控制标准,加强中药材的品质鉴定和质量监 测,确保中药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创新药物研发
加强中药创新药物的研发,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对传统中药进行 二次开发,发掘新的治疗作用和应用领域。
家种栽培
通过种植技术,在农田中种植药材,如枸杞、菊花等。
动物捕捉
捕捉野生动物类药材,如鹿茸、麝香等。
加工保存
对采集的药材进行初步加工,如晾晒、烘干等,以保持药材的质量和药效。
中药的炮制工艺
净制
去除药材中的杂质和 非药用部分,使药材 纯净。
切制
将药材切成不同规格 的片、段、块等,以 便于炮制和制剂。
炒制
通过加热翻炒的方法 ,使药材干燥、变色 ,并增强其药效。
炙制
将药材放在火上烤炙 ,使其软化、变色, 增强其药效。
蒸制
将药材放在蒸气中蒸 煮,使其软化、变色 ,增强其药效。
中药炮制的目的与意义
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 通过炮制可以降低或消除某些药 物的毒性,如生半夏经过炮制后 可以降低其毒性。

2024年度-临床中药学ppt课件

2024年度-临床中药学ppt课件
强化临床试验评价,确保新药质量和安全
通过严格的临床试验评价,确保中药新药的质量和安全性,为中药新药的推广应用提供 可靠保障。
30
临床中药学在现代医学领域的应用与展望
临床中药学与现代医学的 融合发展
探讨临床中药学与现代医学的融合发展,促 进中西医结合治疗模式的形成和发展。
临床中药学在慢性病防治中 的应用
临床应用
脾胃虚寒、脘腹冷痛、泄泻等症状。
常用药物
附子、干姜、肉桂、吴茱萸等。
23
05 中药制剂与剂型 选择 24
中药制剂的种类与特点
传统中药制剂
包括汤剂、丸剂、散剂、膏剂等,具有历史悠久、疗效确切、使 用方便等特点。
现代中药制剂
包括片剂、胶囊剂、颗粒剂、注射剂等,具有剂量准确、质量稳定 、便于携带和保存等优点。
03
归经与引经的应用
通过合理配伍,可增强药效,提高治疗效果。
13
毒性与禁忌
毒性的含义
指中药对机体所产生的不良影 响及损害性,包括急性毒性、
亚急性毒性、慢性毒性等。
中药毒性的原因
包括药物本身含有毒性成分、 用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炮 制不当或配伍不合理等。
禁忌的含义
指在某些情况下不宜使用某些 中药,包括配伍禁忌、妊娠禁 忌、饮食禁忌等。

18
04 中药药理作用与 临床应用 19
解表药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
药理作用
发汗、解热、抗炎、镇痛、 抗过敏等。
临床应用
感冒、流感、上呼吸道感染 等引起的发热、恶寒、头痛 、身痛等症状。
常用药物
麻黄、桂枝、紫苏、生姜等 。
20
清热药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
01
药理作用
清热泻火、凉血解毒、抗炎、抗 病毒等。

中药学全套(完整版)课件

中药学全套(完整版)课件

2024/1/30
31
中药现代化研究的成果与展望
成果
在中药药效物质基础、质量控制、制剂技术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推动了中药产业的快速发 展;培养了一批高水平的中药研究人才,提升了我国在国际中药领域的地位和影响力。
展望
未来中药现代化研究将继续深入,有望在中药新药创制、重大疾病防治等方面取得更多突破性成果; 中药产业将进一步升级和转型,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药企业和品牌;中药学将与现代医学更 加紧密地结合,共同为人类健康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中药的性能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等,是中药作用的基本性质和特征 。
中药的功效
中药具有多种功效,如解表、清热、祛湿、化痰止咳、理气活血等,用于治疗 各种疾病。
2024/1/30
9
中药的炮制与制剂
中药的炮制
中药在入药前需要经过炮制加工,包括净制、切制、炮炙等工序,以减毒增效、 改变药性。
中药的制剂
2024/1/30
12
清热药
石膏
知母
天花粉
栀子
清热泻火,除烦止渴。
2024/1/30
清热泻火,滋阴润燥。
清热泻火,生津止渴, 消肿排脓。
泻火除烦,清热利湿, 凉血解毒。
13
祛湿药
01
苍术
燥湿健脾,祛风散寒。
02
厚朴
燥湿消痰,下气除满。
03
藿香
化湿,止呕,解暑。
04
佩兰
化湿,解暑。
2024/1/30
• 妊娠禁忌:某些药物具有损害胎儿甚至堕胎的副作用,如斑蝥、水蛭、 虻虫、三棱等破血通经药。
• 服药食忌:服药期间对某些食物的禁忌,如生冷、油腻、腥膻、辛辣等 ,以免影响药效或加重病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学》PPT课件
【目的要求】 1、掌握中药配伍的目的。 2、药物“七情”及各种配伍关 系的含义。 3、配伍用药的原则。
Hale Waihona Puke 4、相畏: 一种药物的毒性反应或副作用,能 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
如生半夏和生南星的毒性能被生姜减轻或消除, 所以说生半夏和生南星畏生姜。这是利用配 伍抑制或消除药物毒副作用的典型实例。
4、一些药物因相互作用而产生或增强毒副作用, 属于配伍禁忌,原则上应避免配用。
基于上述,可知从单味药到配 伍应用,是通过很长的实践与认 识过程逐渐积累丰富起来的。药 物的配伍应用是中医用药的主要 形式。药物按一定法度加以组合, 并确定一定的分量比例,制成适 当剂型,即为方剂,这是药物配 伍的发展,也是药物配伍应用的 最高形式。
相恶与相反,是药物之间的相 互拮抗,临床上应禁用、少用。所 谓“相恶者夺我之能也”、“相反 不相合也”。
二、配伍用药的原则
1、 有些药物因产生协同作用而增进疗效,是 临床用药时要充分利用的;
2、有些药物可能互相拮抗而抵消、削弱原有功 效,用药时应加以注意;
3、有些药物则由于相互作用,而能减轻或消除 原有的毒性或副作用,在应用毒性药或烈性药 时必须考虑用;
7、相反: 即两种药物合用,能产生或增强 药物的毒性反应或副作用。
如“十八反”、“十九畏”中的若干药。
(1)十八反:甘草反甘遂、大戟、海藻、芫 花,乌头反贝母、瓜蒌、半夏、白蔹、白 及,藜芦反人参、沙参飞丹参、玄参、细 辛,芍药.
(2)十九畏:硫黄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 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 川乌、草乌畏犀角,牙硝畏三棱,官桂畏 石脂,人参畏五灵脂。
如:生姜恶黄芩,只是生姜的温肺、 温胃功效与黄芩的清肺、清胃功效互 相牵制而疗效降低,这是因为生姜的 温热之性与黄芩的寒凉之性发生了冲 突,但两者的功效与归经还不完全一 样,生姜还能和中开胃治不欲饮食并 喜呕之证,黄芩尚可清泄少阳以除热 邪,在这些方面,两药并不一定相恶。
(2)两药是否相恶,还与所治证候有关。
5、相杀:一种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 的毒性或副作用。
由此可知,相畏与相杀实际上是同一配伍关 系的两种提法,是药物间相互对待而言的。
6、相恶:即两药合用,一种药物能使另 一种药物原有功效降低,甚至丧失。
如人参恶莱菔子,因莱菔子能削弱人 参的补气作用。
(1)相恶只是两药的某个方面或某几个 方面的功效减弱或丧失,并非二药的 各种功效全部受到影响,使原有功效 全都降低。
【复习自测】
1、配伍的目的是什么? 2、何谓相须? 何谓相使?何谓相恶?
何谓相反?
3、中药七情配伍用药的原则是什么? 4、相畏与相杀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 5、为什么不将相恶通作配伍禁忌看
待?
如:用人参治元气虚脱或脾肺纯虚无实 之证,而伍以消积导滞的莱菔子,则人参 补气效果降低。但对睥虚食积气滞之证, 如单用人参益气,则不利于积滞胀满之证, 单用莱菔子消积导滞,又会加重气虚。两 者合用相制而相成,莱菔子行气反而有利 于人参补气。
故《本草新编》说:“人参得莱菔子, 其功更神。”故相恶配伍原则上应当避免, 但也有可利用的一面,应具体问题具体分 析,不可一概而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