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无线电
认知无线电技术

认知无线电技术什么是认知无线电技术?认知无线电技术,又称为认知无线电系统,是一种通过利用电磁波的传播特性,对无线电频率进行智能管理和利用的技术。
它通过对周围无线电频谱的监测、识别和分析,实现了无线电频谱的高效利用。
与传统的固定频率使用方式不同,认知无线电技术可以动态地调整无线电频率以避免和其他无线电设备的干扰,从而提高了频谱的利用效率。
认知无线电技术的应用可以涵盖通信、雷达、导航和遥感等领域。
认知无线电技术的发展历程认知无线电技术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初期,当时,波束赋形和频率聚焦技术逐渐成熟,很多无线电设备都已经实现了数字化处理。
在这样的背景下,研究人员开始寻求一种新的方式来提高频谱利用率,避免信号干扰现象的发生。
2002年,美国电子电气工程师学会( IEEE)提出了认知无线电技术的概念。
2003年,美国国防部开始为研究该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此后,越来越多的研究机构和企业开始加入到认知无线电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之中。
近年来,认知无线电技术在国内外的研究和应用得到了广泛关注和推广。
认知无线电技术的特点1.智能管理认知无线电技术可以自主地对无线电频率进行管理和利用,通过智能的处理能力,动态地调整无线电的频率范围、幅度和波形等,适应不同的环境和需求。
2.高效利用认知无线电技术可以避免固定频率使用方式下的频谱浪费和干扰问题,提高了频谱的利用效率。
通过对周围无线电环境的优化感知和调节,可以实现更多无线电设备的共存,满足满足不同的通信需求。
3.低成本与固定频率使用方式相比,认知无线电技术可以减少硬件设备的需要,降低成本和能耗。
4.安全可靠认知无线电技术可以减少不必要的信号干扰和频谱浪费,提高了无线电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避免了频繁的通信中断和信息传输错误。
认知无线电技术的应用认知无线电技术已经应用在多个领域中,下面列举几个具体的应用:1. 通信认知无线电技术可以大大提高无线电频谱的利用效率,支持更多的数据传输和接受,同时减少了传输中的干扰和浪费,提高了通信的速度和可靠性。
认知无线电的开发环境与基础实验入门

认知无线电的开发环境与基础实验入门认知无线电(Cognitive Radio)是一种新型无线通信技术,其核心概念是无线电设备具有感知和认知的能力,能够自主地感知无线电频谱的使用情况,并根据当前环境的特性和需求灵活地调整自身的传输参数和工作模式。
在认知无线电的开发环境与基础实验入门方面,主要包括开发环境的搭建和基础实验的设计与实施两个方面。
首先,认知无线电的开发环境搭建需要一些基本的硬件设备和软件工具。
硬件方面,需要一台通用计算机,可以是台式机或者笔记本电脑,满足一般的运算和存储需求即可。
此外,还需要一块可编程的无线电设备,如软件无线电(Software Defined Radio,简称SDR)平台。
SDR平台可以通过编程来实现对无线电硬件的控制和调整,满足认知无线电的开发需要。
在软件工具方面,可以选择一些开源平台,如GNU Radio和SDR#等,这些平台提供了丰富的工具和函数库,可以方便地进行信号处理和无线电通信的实验。
其次,基础实验的设计与实施是认知无线电开发的重要一环。
基础实验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频谱感知和动态频谱访问。
频谱感知是指无线电设备根据感知算法和感知技术来感知当前频谱的利用情况。
这其中的关键步骤包括能量检测、频谱分析和频谱识别等。
动态频谱访问是指无线电设备基于感知结果和通信需求来动态地决策如何访问频谱资源。
这其中的关键步骤包括频谱查询、频道选择和动态频谱访问控制等。
为了实施这些基础实验,我们可以利用上文提到的开源软件平台,如GNU Radio 和SDR#等,结合SDR平台进行实验。
首先,我们可以使用GNU Radio提供的信号处理库和函数来实现频谱感知算法和感知技术。
例如,可以使用能量检测算法来检测信号的存在和强度,使用频谱分析算法来分析信号的频谱特征,使用频谱识别算法来识别不同信号的类型和调制方式等。
然后,基于感知结果,可以调用SDR平台的API接口来进行动态频谱访问控制。
浅谈认知无线电技术

汇报人:文小库2023-11-17•认知无线电技术概述•认知无线电技术的原理与技术•认知无线电技术的优势与挑战•认知无线电技术的发展趋势与展望•认知无线电技术的实际应用案例认知无线电技术概述01认知无线电(Cognitive Radio, CR)是一种智能无线电通信技术,能够感知并理解周围的无线电环境,动态地调整其传输参数,如频率、功率等,以提高无线频谱的利用效率。
认知无线电的特点主要包括灵活性、自适应性、智能性和环保性。
它能够根据无线电环境的实时变化来动态调整传输参数,以适应不同的通信需求和保障通信质量。
此外,认知无线电还具有节能环保的优势,能够有效地利用无线频谱资源,缓解频谱资源紧张的问题。
定义和特点VS认知无线电技术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和频谱资源的日益紧张,认知无线电技术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
各国政府和企业纷纷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资源进行认知无线电技术的研究和开发。
目前,认知无线电技术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各种先进的认知无线电技术和系统不断涌现。
未来,认知无线电技术将继续朝着智能化、自适应性和节能环保等方向发展,为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带来更多的创新和突破。
认知无线电技术的历史与发展认知无线电技术可以应用于各种无线通信系统,如移动通信、卫星通信、物联网、智能家居等。
在这些系统中,认知无线电技术可以通过感知周围无线电环境的变化,动态地调整传输参数,提高频谱利用效率,保障通信质量。
例如,在移动通信系统中,认知无线电技术可以感知并避免干扰,提高频谱利用效率,增加网络容量和覆盖范围。
在卫星通信系统中,认知无线电技术可以通过动态地调整传输参数,适应不同卫星的运动轨迹和通信需求,保障通信质量。
认知无线电技术的应用场景认知无线电技术的原理与技术02认知无线电技术通过感知无线电环境,理解信号传播特性,从而获取空闲频谱的机会。
通过构建频谱地图,对频谱使用情况进行记录和分析,为后续的频谱管理和优化提供数据支持。
认知无线电技术研究与应用研究

认知无线电技术研究与应用研究一、概述认知无线电技术是指利用先进的无线电通信技术、智能化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对无线电频谱的高效率利用和周围环境的自适应感知的一种技术水平,它及其应用在无线电通信中的优越性已得到了广泛认可,因此成为当今无线电通信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主要围绕认知无线电技术研究与应用研究展开。
二、认知无线电技术的研究发展1. 认知无线电的概念和特点认知无线电系统通过动态频谱接口(Dynamic Spectrum Access, DSA)技术,自适应地感知空余频谱,进行频谱分配和频谱管理,提高频谱使用效率和带宽利用率,从而满足不断增长的无线电通信需求;同时,认知无线电系统还具备灵活的频谱共享、环境自适应等特点,可以适应多种复杂环境。
2. 认知无线电的关键技术认知无线电技术的实现需要发展若干关键技术,包括频谱感知与测量、频谱管理与调度、无线电网络安全等技术,其中频谱感知和测量技术是认知无线电技术的核心,利用先进的信号处理技术进行快速的频谱感知和测量是其关键之一。
3. 认知无线电的应用领域认知无线电技术的应用领域涵盖多个方面,如无线电通信、无线电数据传输、军事和民用应用等方面,其中,无线电通信应用领域最为广泛,使用认知无线电系统可以提高系统带宽利用率、频谱利用率,同时可以适应不同的环境。
三、认知无线电技术的典型应用举例1. 无线电通信应用领域随着通信市场的不断扩大,无线电通信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最为常见的通讯方式之一,但是频带资源十分有限,如何更好地利用频带资源已经成为一个紧迫的问题。
认知无线电技术恰好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它可以适应不同的环境,可以灵活共享频带资源,实现更加高效地频谱分配和调度,同时可以保证无线电通信系统的安全性。
2. 军事应用领域在军事领域中,频谱使用更为复杂,认知无线电技术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如士兵战地通信系统、立体作战指挥系统等。
因为在军事环境中,无线电通信的建设费用昂贵,需要灵活适应性的频谱管理系统,而认知无线电技术正好满足了这一需求,使用它可以高效地利用有限的频谱资源,同时保证了通信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因此得到了广泛应用。
认知无线电技术的研究与优化

认知无线电技术的研究与优化认知无线电技术是近年来发展最为迅速的无线电技术之一。
其核心思想是通过对无线电频谱的实时监测和分析,实现对无线电频道的自适应管理和智能分配。
因此,它被广泛应用于无线电资源共享和频谱利用效率提高的领域。
本文将从认知无线电技术的原理、应用领域以及研究与优化方向三个方面,为读者详细介绍认知无线电技术。
一、认知无线电技术的原理认知无线电技术的核心是通过实时监测和分析无线电频谱,获取频道的使用状况、空余容量等信息,从而实现对频谱的自适应管理和智能分配。
其优点是可以最大程度地提高频谱的利用效率,避免频谱的浪费和瓶颈发生。
认知无线电技术通常由以下五个主要模块组成:1.感知模块:监测和获取频谱信息。
2.推理模块:处理并分析感知模块采集的频谱信息,识别出当前频率和频道的使用情况,以及可用频道的数量和容量等相关信息。
3.规划模块:根据推理模块的结果,制定出合理的频道分配方案。
4.执行模块:根据规划模块的方案,执行相应的频道分配和调度操作。
5.反馈模块:监测和评估执行模块的操作效果,从而不断优化系统的性能和效率。
二、认知无线电技术的应用领域认知无线电技术可以应用于多个领域,如无线电资源共享、物联网通信、移动通信等。
下面将分别阐述其在这些领域中的应用场景和具体实现方式。
1.无线电资源共享。
传统的无线电频谱管理方式是采用独占或分段的方式,导致频谱利用效率低下和频谱浪费。
而认知无线电技术可以通过对频谱进行智能识别和分配,实现多用户共享同一频谱,从而最大化地提高了频谱利用效率。
例如,无线电电视的频谱资源一般处于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而认知无线电技术可以将这些空闲的频率分配给无线局域网或蜂窝通信等其他应用,以增强频谱利用效率。
2.物联网通信。
随着物联网智能家居、智能医疗等应用的快速发展,对于频谱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
而传统的物联网无线通信方式存在频谱资源有限、信道干扰严重等问题。
而认知无线电技术则可以通过对频率的实时检测和分析,选择最优的频谱资源和信道,从而实现物联网通信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通信电子中的认知无线电技术及其应用

通信电子中的认知无线电技术及其应用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通信电子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和创新。
在通信电子技术中,认知无线电技术是一种新兴的技术,在无线通信领域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一、认知无线电技术的概念和基础认知无线电技术是指利用软件定义无线电、人工智能、信号处理、数字信号处理等技术,实现对无线电频道进行智能管理和优化的技术。
这种技术可以根据不同的频谱需求,灵活地分配和管理无线电频道资源,提高无线电频谱的利用效率。
认知无线电技术的基础有两个方面:一是利用传感器和信号处理技术对无线电频谱进行感知和分析,得到频段利用率等信息;二是利用软件定义无线电技术实现软硬件分离,通过软件对电路基带处理的特性进行定义,实现对无线电频谱的智能管理。
二、认知无线电技术的应用1. 无线电频谱智能调配作为认知无线电技术的一项基本应用,无线电频谱智能调配可以根据不同的频道需求,动态地分配和管理频道资源,最大程度地提高无线电频谱的利用率。
例如,可以利用认知无线电技术在不影响现有无线电通信的前提下,为新兴无线电通信提供频谱资源,推动新兴无线电通信的发展。
此外,还可以通过认知无线电技术,实现对无线电信号的自适应调配,提高信噪比,优化无线电传输质量。
2. 无线电频谱安全保障认知无线电技术可以通过对无线电频谱的感知和分析,实现对频段的实时监控和管理,及时识别并干扰恶意无线信号,保障无线电频谱的安全性。
此外,认知无线电技术还可以通过对频段和信号环境的特征分析,实现对无线电收发机的远程识别,防止非法设备对无线电频谱的侵占。
3. 智能无线电网认知无线电技术可以实现对无线电频谱使用的智能管理和优化,进而在无线电通信领域中推动智能无线电网的发展。
智能无线电网建立在认知无线电技术的基础上,可以实现无线电通信网络的监控、管理、调控和优化,保证无线电通信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三、认知无线电技术面临的挑战和发展方向认知无线电技术的发展还面临一些挑战,如频谱感知技术、测试和验证技术、信号处理技术、智能算法等。
认知无线电技术

认知无线电(CR)的概念源自约瑟夫·米托拉(Joseph mitola)博士1999年的基础研究。
其核心思想是认知无线电(CR)具有学习和与周围环境互动的能力,以感知和利用卫星中的可用频谱。
空间,并限制和减少冲突的发生。
认知无线电(CR)的学习能力是使其从概念到实际应用的真正原因。
有了足够的AI,您可以从过去的经验中学到可以实时响应实际情况,包括死区,干扰和使用模式的知识。
这样,Cr使无线电设备可以根据频段可用性,位置和过去的经验来确定使用哪个频段。
随着许多CR相关研究的发展,对Cr技术的理解也不同。
最典型的模型是米托拉博士基于机器学习和模式推理的认知周期模型。
他们强调软件定义无线电(SDR)是CR的理想平台。
考虑到Cr研究的各种描述,美国FCC提出了CR的简化版本。
他们在fcc-03322中提出,任何具有自适应频谱意识的无线电都应称为认知无线电CR。
FCC更准确地将CR定义为一种无线电,它可以根据其与操作环境的相互作用来动态更改其发射机参数。
具有环境感知和传输参数自修改功能。
Cr是一种新型的无线电,可以可靠地感知宽带上的频谱环境,检测合法授权用户(主要用户)的出现,并可以自适应地占用立即可用的本地频谱。
同时,它不会在整个通信过程中对主要用户带来有害干扰。
无线环境中的无线信道和干扰将随时间变化,这意味着CR将具有高度的灵活性。
Cr的应用主要基于FCC的观点,因此也称为频谱捷变无线电,机会频谱接入无线电等。
目前,在频谱政策管理部门的推动下,一些标准化组织采用了CR技术,并制定了一系列标准来促进Cr技术在各种应用场景中的发展。
例如,IEEE 802.22工作组正在为无线LAN 上的WLAN开发基于CR的空中接口标准。
其目标是有效利用分配给电视广播的VHF / UHF 频段的空闲信道;IEEE802.16工作组正在研究H版本标准,并致力于改进策略,MAC增强和其他机制,以确保基于WiMAX的自由系统和授权系统之间的授权系统共存。
认知无线电

16
通常一个博弈过程包括五个方面: 通常一个博弈过程包括五个方面: 1、参与者: 博弈中进行独立决策的参与者也称为局中人 2、策略: 在每一局博弈中,参与者都会选择一种实际可行的方案 3、信息: 它是参与者选择策略的前提 4、次序: 由于每个博弈方的决策有先后之分,所做的决策也不止一 次,这样就产生了次序。 5、得失: 博弈的结果称为得失。
2、认知无线电原理
无线环境
发射信号
频谱激励 频 谱 感 知
频 谱 判 决
信道容量 频谱分析
频谱信息
认知无线电原理图
3、认知无线电的特点 、
1.对环境的感知能力 2.对环境变化的学习能力 3.对环境变化的自适应性 4.通信质量的高可靠性 5.对频谱资源的充分利用 6.系统功能模块的可重构性
频谱分配
LB = {ln.m • b n.m }N ×M
14
• 干扰矩阵集合
C = {cn ,k ,m c
n,k ,m
∈ {0,1}}N × N ×M
• 无干扰的频谱分配矩阵
A = {an ,m an ,m ∈ {0,1}}N ×M
A必须满足无干扰条件:
基于着色理论的 频谱分配方法具 有时间开销小的 优点,但精度不 够高。
一、概念
频谱分配就是根据需要接入系统用户数目及其服务 要求将频谱分配给一个或多个指定用户。 频谱分配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一个自适应策略有效 的选择和利用空闲频谱。利用动态频谱分配策略,可有 效的提高无线通信的灵活性,使授权用户和非授权用户 之间避免冲突,公平地享有频谱资源,满足用户因不同 业务而不断变化的需求。
认知无线电的基础知识
1、认知无线电(Cognitive Radio,CR)概念 认知无线电(Cognitive Radio,CR)概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认知无线电的关键技术
4 .1 频谱检测技术 认知无线电技术能够感知并分析特定区域的频 段, 找出适合通信的“ 频谱空洞”, 利用某些特定 的技术和处理, 在不影响已有通信系统的前提下进 行工作。因而, 从认知无线电工作流程上可以看到 (如下图所示), 为了在某个地域上应用认知无线电 技术, 最先进行的工作是对该地无线信道环境的感 知, 即频谱检测和“ 空洞”搜寻与判定。
Your site here Company Logo
LOGO
Thank You!
LOGO
认知无线电
1.认知无线电的概念 2.认知无线电的历史 3.认知无线电的应用 4.认知无线电的关键技术
1.认知无线电的概念
美国联邦通信委 员会(FCC) Simon Haykin
CR是一个智能无线通 信系统。它能够感知外 界环境,并使用人工智 能技术从环境中学习, 通过实时改变某些操作 参数(比如传输功率、 载波频率和调制技术 等),使其内部状态适 应接收到的无线信号的 统计性变化,以达到以 下目的:任何时间任何 地点的高度可靠通信; 对频谱资源的有效利用。
Your site here Company Logo
4.认知无线电的关键技术
4.2.3复合自适应传输技术 该技术将OFDM 和认知无线电思想以及一系列自 适应传输技术结合,从而达到无线电资源的合理分配和 充分利用。为了寻求保证服务质量和最大通过率下的 最佳工作状态, 需综合应用动态子载波分配技术、自 适应子载波的功率分配技术、自适应调制解调技术以 及自适应编码技术等一系列自适应技术, 形成优化的 自适应算法。根据子载波的干扰温度, 通过自适应地 调整通信终端的工作参数,从而达到最佳工作状态。设 计合理的自适应传输技术可以大幅提高频谱资源利用 率和通信性能。
Company Logo
Your site here
2.认知无线电的历史
认知无线电是由MITRE公司的顾问、瑞典皇 家技术学院Joseph Mitola博士生和GERALD Q MAGUIRE,JR .教授于1999 年8月在IEEE PersonalComm unications杂志上明确提出的, 是对 软件无线电的进一步的扩展。 IEEE于2004年10月正式成立IEEE 802.22工作 组———无线区域网络(WRAN)工作组, 计划2007 年下半年完成标准化工作。其目的是研究基于认 知无线电的物理、媒体访问控制(MAC)层和空中 接口,以无干扰的方式使用已分配给电视广播的频 段。将分配给电视广播的甚高频/超高频(VHF/U HF)频带(北美为54MHz~862MHz)的频率用作为 宽带接入频段。
Your site here
Company Logo
4.认知无线电的关键技术
4.2.1 载波分配技术 认知无线电具有感知无线环境的能力。通过对干扰 温度的测量, 可以确定“ 频谱空洞”。子载波分配就是 根据用户的业务和服务质量要求,分配一定数量的频率资 源。检测到的“ 空洞”资源是不确定的, 带有一定的随 机性。OFDM 系统具有裁剪功能,通过子载波(子带)的分 配, 将一些不规律和不连续的频谱资源进行整合,按照一 定的公平原则将频谱资源分配给不同的用户, 实现资源 的合理分配和利用。
Your site here Company Logo
2.认知无线电的历史
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2003年12 月就相当 于美国《电波法》的《FCC规则第15 章(FCC rulePart15)》,公布了修正案, 明确只要具备认知无 线电功能, 即使是其用途未获许可的无线终端, 也 能使用需要无线许可的现有无线频带。FCC 在推 进智能无线技术的同时还将放宽有关限制。 针对认知无线电, 美国国防部提出下一代无线 通信(XG)的项目, 2004年该项目进入第三个研究阶 段, 投资1700万美元, 预计在2006 年底完成第三阶 段的研究。该项目将研制和开发频谱捷变无线电 (Spectrum A gile Radios),这些无线电台在使用法规 的范围内, 可以动态自适应变化的无线环境, 在不 干扰其他正常工作无线电台的前提下, 可以使接入 的频谱范围扩大近10倍。
Your site4.认知无线电的关键技术
4 .2 自适应频谱资源分配技术
为了解决频谱资源的日益紧张和目前固定分配频谱利用 率较低的矛盾, 就要求找到更有效的方法来充分感知和利用 无线频谱资源。基本途径有两条: 其一, 提高频谱利用率, 将 已授权用户的频谱资源充分利用, 减少浪费; 其二, 提高系统 通信效率, 将已获得的频率资源和其他资源综合优化分配, 进 而提高利用率。 由于正交频分复用(OFDM )系统是目前公认的比较容易 实现频谱资源控制的传输方式, 该调制方式可以通过频率的 组合或裁剪实现频谱资源的充分利用, 可以灵活控制和分配 频谱、时间、功率、空间等资源, 自适应频谱资源分配的关 键技术主要有:载波分配技术、子载波功率控制技术、复合 自适应传输技术。
Your site here
Company Logo
1.认知无线电的概念
特征: (2) 重构能力 重构能力使得CR设备可以根据无线环境动态编程, 从而允许CR设备采用不同的无线传输技术收发数据。 可以重构的参数包括:工作频率、调制方式、发射功 率和通信协议等。 重构的核心思想是在不对频谱授权用户(LU)产生 有害干扰的前提下,利用授权系统的空闲频谱提供可 靠的通信服务。一旦该频段被LU使用,CR有2种应对 方式:一是切换到其它空闲频段通信;二是继续使用 该频段,但改变发射统率或者调制方案避免对LU的有 害干扰。
Your site here
Company Logo
4.认知无线电的关键技术
4.2.2子载波功率控制技术 认知无线电中利用已授权频谱资源的前提是不 影响授权用户的正常通信。为此, 非授权用户必须 控制其发射功率, 避免给其他授权用户造成干扰。 功率控制算法在经典的“ 注水”算法的基础上, 有 一系列的派生算法。这些算法追求的是功率控制 的完备性和收敛性, 既要不造成干扰又要使认知无 线电有较好的通过率, 且达到实时性的要求。事实 上功率控制算法和子载波分配算法是密不可分的 。这是因为在判断某子载波是否可以使用时, 就要 对其历史(授权状况)和现状(空间距离、衰落)做出 判断, 同时还需要计算出可分配的功率大小。
CR是能够基于对其工 作环境的交互改变发射 机参数的无线电
Your site here
Company Logo
1.认知无线电的概念
特征: (1) 认知能力 认知能力使CR能够从其工作的无线环境中捕获或者感 知信息,从而可以标识特定时间和空间的未使用频谱 资源(也称为频谱空洞),并选择最适当的频谱和工作参 数,包括3个主要的步骤:频谱感知、频谱分析和频谱 判决。频谱感知的主要功能是监测可用频段,检测频 谱空洞;频谱分析估计频谱感知获取的频谱空洞的特 性;频谱判决根据频谱空洞的特性和用户需求选择合 适的频段传输数据。
Your site here Company Logo
3.认知无线电的应用
3.1认知无线电在UWB 中的应用 最早提出认知无线电技术在超宽带(UWB) 系统中的应用是为了实现直序列超宽带(DSUWB) 和正交频分复用(OFDM)两种UWB 标 准的之间的互通。有人在这个基础上提出了脉冲 软件智能无线电技术,具体而言利用该技术可以 依照特定的操作环境,通过动态波形生成算法, 从而进行不同UWB 脉冲调制技术和波形的选择, 也就是实现自适应脉冲波形生成。但因为UWB 系 统与一般的窄带通信系统之间存在着干扰,如果 在UWB技术中融入认知无线电技术来解决干扰问 题成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
Your site here Company Logo
3.认知无线电的应用
3.2 认知无线电在应急通信中的应用 灾害发生后的通信系统中容易出现各种各样 的问题,因为通信中常用频段的信道容量有限, 通信量突增常常会带来信道的堵塞,一种解决途 径就是利用认知无线电中的频谱感知技术来缓解 通信信道的拥挤。设计一个基于认知无线电技术 的通信系统模型,首先需要对被测信号空间进行 信号处理,这样便可以在噪声背景下发现信号并 提取有用信息,实现认知无线电对于频谱的感知 ,然后将频谱空穴所在的频段划分成若干歌信道 ,进行频谱搬移的工作,最终传输的信号便能够 实现信道的变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