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美国对华政策与台湾问题

合集下载

评美国对华政策调整

评美国对华政策调整

作者: 吴心伯
作者机构: 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
出版物刊名: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页码: 53-57页
主题词: 美国对华政策;中美关系;克林顿政府;政策调整;台湾问题;对华关系;中国问题;遏制政策;华盛顿;双边关系
摘要: 在1995年夏至1996年春的美国对华政策大辩论中,主张与中国积极接触的意见占了上风。

克林顿政府1996年春着手进行的对华政策调整,是华盛顿谋求以战略眼光处理中国问题的一次重大努力,它表明美国对华政策开始步入以中国的崛起为出发点的轨道。

在中国崛起为世界大国的漫长过程中,华盛顿将根据自身的利益需要,对华接触与慑阻两手并用,力图把一个日益强大的中国纳入美国主导的国际体系。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美国对华政策将更趋现实,两国关系也会越来越成熟。

浅析美国对台政策演变及其基本特点

浅析美国对台政策演变及其基本特点

浅析美国对台政策演变及其基本特点浅析美国对台政策演变及其基本特点近年来,台海局势愈加复杂,中美对台关系备受关注。

美国对台政策作为其中重要的一环,在不同历史阶段发生了演变,呈现出一系列独特的特点。

本文将简要分析美国对台政策的演变及其基本特点。

美国对台政策在1949年以后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变迁。

首先,从1949年至1972年,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为唯一合法政府,与中华民国断交,并采取一系列政策限制对台军售。

这一时期包括“封锁中国”和“断交”两个阶段,以平衡大陆和台湾关系为主要目标。

在美国看来,台湾是一个政治与军事战略的“筹码”,用以牵制和遏制大陆的发展。

然而,在1972年尼克松访华之后,美国对台政策经历了重大转变。

为了改善中美关系,美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加强与大陆的合作。

而与此同时,美国也开始以“一中政策”为基础与中华民国保持非官方关系。

此后的一段时间内,美国对台政策体现了“软碰硬”策略,即在保持与大陆关系的前提下,维持对台军售,以避免大陆对台采取军事打击的可能性。

到了20世纪80年代,美国对台政策再度发生调整。

在台湾开始推动民主化和多元化的过程中,美国对台感兴趣的程度加深。

在这一阶段,美国加大了对台军售和技术合作的支持,积极参与台湾局势的稳定。

而到了90年代,美国对台政策进一步进展,旨在帮助台湾维持其作为独立经济体和民主化社会的地位。

然而,2000年后的美国对台政策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随着大陆的快速崛起,美国选择不再积极推动台湾的军事现代化,而是注重发展与台湾的经济和文化交流,倡导和平解决台湾问题。

这种变化显示出美国对台政策的灵活性和权衡。

总结起来,美国对台政策演变的基本特点包括:首先,以台湾是区域稳定与平衡的重要利益为前提。

无论是冷战时期还是后冷战时期,美国一直将台湾视为抗衡大陆的工具。

其次,适应大陆崛起对台海地区力量格局的影响。

由于大陆在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上的快速增长,美国对台政策不得不有所调整,以维护自身利益和地区稳定。

浅谈台湾问题形势与政策 形势与政策台独问题

浅谈台湾问题形势与政策 形势与政策台独问题

浅谈台湾问题形势与政策形势与政策台独问题随着时代的发展,台湾问题逐渐成为一个国际政治焦点,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对台湾问题保持着高度的关注和关心。

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来看,台湾问题的形势与政策不断发生着变化,需要我们持续关注与研究。

一、台湾问题形势的变化台湾问题始于中国大陆和台湾的政治分离,由于历史、文化、国家意识等原因,在大陆和台湾之间形成了一道由国境线、政治、军事等因素构成的界限。

从1949年至今,台湾问题已经持续存在了70多年。

然而,近年来,随着国际力量的嬗变和台湾本身经济、文化的发展,台湾问题的形势也开始发生变化。

首先,台湾问题的国际环境发生了变化。

在冷战结束时期,许多国家认为与大陆接触是会产生风险的。

而现在,随着经济、技术和文化的全球化,国际社会对台湾问题的看法也在发生变化。

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认识到台湾的存在和台湾民众的权利,支持台湾的参与国际组织和国际社会。

例如,美国和台湾关系日益亲近,近几年来通过军售、对台湾官员的高层访问等方式,加强对台湾的支持。

其次,台湾问题的政治局势也发生了变化。

在当前多元化、信息化的社会环境下,台湾民众开始关注和追求民主和自由。

这种愿望在台湾的政治领导层中也得到了充分的支持,台湾持续推动实现全面民主化。

在大陆方面,随着国家实力的增强和改革开放的步伐,港澳台地区的经济联系也开始增加。

同时,两岸之间的人员往来和文化联系也比以往更为频繁,为两岸的交流与合作打下了基础。

二、台独问题的现状与政策在台湾问题中,不可避免地涉及到“台独”问题。

所谓“台独”,就是指台湾在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实现独立的一种可能性和倾向。

尽管如此,台独的问题没有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支持,各方面的政策也没有执行。

目前,中国大陆对台独问题采取的政策是一贯的“一国两制”原则,即台湾同属一个中国。

在实际操作上,中国大陆对台湾的政策主要体现在“和平统一、两岸共同发展”的基础上。

同时,中国大陆还为台湾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市场和合作机会,帮助台湾维持了经济和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中美关系中的台湾问题

中美关系中的台湾问题

中美关系中的台湾问题一、中美关系缓和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在此之前,1949年以来,中美关系的标志是敌视和暴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美国马上对中国实施了经济封锁。

然后,两国又先后发生了在朝鲜和越南的直接与间接的战争。

就在美国最终陷入越战泥潭又受到苏联威胁的时候,尼克松总统开始谋求与中国和解,世界为之震动。

然而这也仅仅是个开始。

这次访问,双方经过长时间的谈判,在充分照顾了两国利益的情况下签订了《上海联合公报》,标志着中美关系正常化,也开始了中美建交的长跑。

中美谈判的关键是台湾问题,就此双方进行了激烈争论,最终美方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与台湾断交,从台湾撤兵。

但到1979年中美建交,中美谈判几乎停滞了五年,因为美国坚持要中国保证不使用武力解决台湾问题;中国从一开始就认为台湾始终是中国的一部分,凡是与台湾有关的事情都属于中国内政,任何外来的指手画脚都是对中国主权的侵犯。

在美对台武器出售问题上双方存在着严重的争议,到今天也没能很好的解决。

二、中美建交经过长时间的谈判中美两国终于在1979年发表了建交公报,中美正式建交。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商定自一九七九年一月一日起互相承认并建立外交关系。

美利坚合众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在此范围内,美国人民将同台湾人民保持文化、商务和其他非官方关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重申上海公报中双方一致同意的各项原则。

三、《与台湾关系法》1979年1月1日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同时美国政府宣布与台湾“断交”、终止《美台共同防御条约》、从台湾撤出美国军队。

按照正常的外交状况,中美关系应该平稳向前发展,然而,1979年3 月,美国国会参众两院分别通过了《与台湾关系法》。

该法案允许美国继续向台湾出售武器,宣布台湾的未来应该由和平手段解决,宣称美国将抵制任何危及台湾安全的军事力量,并且规定美国总统将决定关于台湾的防务。

浅析尼克松时期中美关系中的台湾问题

浅析尼克松时期中美关系中的台湾问题

浅析尼克松时期中美关系中的台湾问题上世纪60年代以后,中苏关系逐渐交恶,中苏关系的恶化,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中美关系的缓和。

1972年2月21日,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出现了巨大的转折。

可是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中美正式宣布建交,是在1979年1月1日。

之所以会延后7年,有尼克松辞职的因素,有苏联的影响,但最重要的,还是双方在关键问题上,一直没有谈拢。

这个关键问题,自然就是台湾问题。

在台湾问题上,双方到底进行了怎样的博弈?“建交三原则”1972年,尼克松访华,1973年1月,尼克松连任美国总统。

基辛格也在1973年2月第五次访华,并且提出了双方互设贸易使团的意见。

美方的举动,让中方也决定向前跨出一大步,尽快促使中美两国建立“事实上的外交关系”。

1973年5月,中美两国已经正式在对方的首都设置联络处,中国在美国的联络处,甚至派遣了两位具有大使衔的外交官。

可没想到,尼克松因为“水门事件”的影响,被迫于1974年8月8日,辞去了总统的职务。

这一年多来,尼克松一直在应付“水门事件”,以及第四次中东战争引发的经济危机,已经完全没有精力去应对中美关系的推进。

福特总统上任以后,首要的任务,也是要应付尼克松留下的“烂摊子”,中美关系依然无法成为他最关切的事件。

就这样,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进程,一直在僵持中。

不过双方也不是完全没有理会这件事。

1974年基辛格再次访华,并且提出了中美关系中最敏感、最关键的问题,那就是台湾问题。

早在1954年,美国和台湾就签订了《共同防御条约》,美国承诺,会在1977年全部撤完驻台美军,但是关于这个条约,美国还没有找到合理解决的方案。

美国希望中方承诺,绝对不以武力解决台湾问题,这样,美国也可以考虑,放弃和台湾的“防御关系”。

另外,美国国内,还有大量的亲台势力,他们当然是不希望美国放弃台湾的,美国政府也不能无视这些人的影响。

因此,美国希望,按照“日本方式”解决中美关系正常化,并且在台湾设置联络处。

美国在台湾问题上的政策取向

美国在台湾问题上的政策取向

云 莉
YUN Li
( 内蒙 古 师 范 大学 ,内蒙 古 呼 和 浩 特 0 0 2 ) 10 2 (ne noi N r l n e i , u ht ne n oaC ia0 0 2 ) /nr Mogl oma U i rt H ho Inr a v sy Mog l hn 10 2 i
Ame c e ai n U. . p l is o a wa s e h s b e e n t t g a n e ti t n d o f sn i l ma i e ai n e w e wo sd s,a r — i r a r lto S o i e n T i n i u a e n d mo sr i n u c ran y a d ma e ac n u i g d p o t r lt sb t e n t i e c s a n c o a to a n ls so in la a y i n Ame c n p l y a o t n o a wa s u o t b ts t o rc n e sa d n ft e c n rdit n a d b f r a in t s tl h rd c — i r a o i d p i n T i n is e c n r u e o c re tu d rt n i g o o t c o i h a ci n i c t o. te t e p e i a o u o e
长期在“ 个 中国” 则与 美台“ 一 原 官方” 系之 间徘徊 , 美国对 台政策将始终服 从并服 务于美 国对华政 策。 关 但
[ 键词 ] 关 美国; 台湾问题 ; 政策取向 [ 中图分 类号 ]/ 1 文 献标 识码 ]A[ ) 8[ 6 文章编 号 ]08 09 (010 — 15 0 1 — 572 1 )2 00 — 5 0

美国拜登政府的对华政策之观察

美国拜登政府的对华政策之观察

美国拜登政府的对华政策之观察摘要:自从拜登政府上任之后,虽然对国内的一些危机产生了很大的改善,但是他们的对外政策还是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特别是美国的对华政策,格外引人注意。

大家普遍认为,拜登政府的对华政策中主要是竞争态度,并且会着重强调意识领域的竞争,联盟战略上进行可持续的科学经济技术的竞争等。

现阶段,拜登政府在对华政策上的竞争的主要方式发生了一些改变,表现在竞争方法的原则、竞争观念的激烈水平以及军事方面。

那么美国拜登政府的对华政策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我国又将怎样面对拜登的对华政策呢?本文主要针对以上问题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美国;拜登;对华政策;策略引言:随着特朗普的下台以及拜登政府上台,美国的对华政策开展出现明显的特点,它们更加重视人权以及意识形态上的观念,运用联盟盟友以及精确的制裁方法,它的本质就是对华实行弹性的灵活的战略。

从拜登与特朗普的对比可以看出,拜登的对华战略在思想、方法以及形式上都发生了改变,但是它的特点仍然是阻碍中国的发展。

另外,拜登政府的对华政策,也同时具有一些挑战和问题,拜登政府不会忽视自己国内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发展现状,不会对各党派的利益纷争视而不见,对华也会采取一些遏制手段,这与以往的中美关系也存在着不同。

实际上,想要真正的改变中美僵局的关系形态,必须双方之间形成通力合作才行。

一、美国拜登政府的对华政策概述学术领域以及智库领域对当今发展形势下的美国对华政策以及中美关系的发展趋势做了以下三点预判。

第一种观点表示,中美关系将会逐渐的变缓和。

随着中美经济的逐渐复苏,在面对全球气候变化以及新冠疫情的合作方面,美国已经出现了与中方缓和的真实需要。

第二种观点表示,美国对华的政策会变得更加强硬。

这样的观点觉得中美关系出现缓和情况只是暂时的现象,中美双方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最终将会造成中美双方陷入冷战对抗的局面。

第三种观点表示,拜登的对华政策还没有真正的定型。

在特朗普时期,中美关系一直处在谷底,拜登政府也始终处在不断地观望状态,中国政府也是在不断进行测探,所以,目前还不能对中美关系过早的下结论。

台海问题中的美国因素

台海问题中的美国因素

台湾问题中的美国因素1、台海问题事实呈现:台湾问题本纯属中国的内政问题,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始终受到复杂的国际因素的影响。

美国出于自身利益需要,介入台湾问题、干涉中国内政是台湾问题产生、发展和至今得不到解决的主要因素。

从这个意义上说,台湾问题归根到底是美国问题。

台湾问题是由于美国的介入而产生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支持国民党打内战,阻挠中国人民革命事业。

新中国成立后,当时的美国政府本可以从中国内战的泥潭中拔出来,自我解脱,但是它没有这样做,而是继续采取干涉中国内政的政策和做法,阻挠新中国统一台湾,从而造成海峡两岸长期分离的局面。

50 年来,美国对台政策的核心是三个联合公报(即1972 年的《上海公报》、1979 年的《建交公报》、1982 年的《八·一七公报》) 和《与台湾关系法》,实质是维持海峡两岸不战、不统、不独的状态,最大程度地谋取美国的政治、经济和战略利益。

在具体做法上,美国在海峡两岸实行“双轨政策”,一方面发展与中国大陆的正式官方关系,另一方面又保持与台湾的非官方实质关系;一方面公开表示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不支持台湾独立,另一方面又要求中国用和平手段解决台湾问题,并向台湾出售先进武器装备,阻挠中国统一进程。

冷战结束后,由于国际格局的变化和中国的崛起,美国视中国为潜在对手,加紧实行“以台制华”。

1994 年9 月克林顿政府正式宣布美国对台新政策,其主要精神是:在“一个中国”原则下,扩大同台湾在政治、外交、军事、经济等方面的交往与合作,支持台湾参与国际社会。

1999 年7 月李登辉抛出“两国论”后,克林顿又明确宣示了美国对两岸政策的三个支柱,即“一个中国”政策,两岸进行对话,两岸和平解决歧见。

实际上既要求台湾方面不要挑战“一个中国”原则,又反对大陆用武力手段解决台湾问题。

小布什当政后,视中国为“战略竞争对手”,美对台政策作出新的调整,进一步加大了介入两岸事务的力度。

美国因素已成为我解决台湾问题的最大障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评《美国对华政策与台湾问题》
近几年来,我国专家、学者撰写了不少论述中美关系的著作,其中外交学院苏格教授倾注十多年心血写就的《美国对华政策与台湾问题》一书是这些著作中一部不可多得的佳作。

这部著作视角独特,立意新颖;材料丰富、翔实(包括披露了不少鲜为人知的内幕史实);立论深思熟虑,既以宏观史实为基础,以此审视当前现实,尽可能站在世纪战略的高度,又以此预测今后的发展。

中美关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同我国外交政策以第三世界为基础和依托,同时处理好同周边邻国关系和其他大国关系等相辅相成,形成了我国外交政策丰富的内涵和框架。

就中美关系的发展而言,它既有发展的一面,又有波折的一面;既有前进的一面,又有起伏的一面。

往往是发展中潜伏着分歧,前进中孕育着曲折。

之所以引起起伏和波折,除了其他因素之外,最为关键的就是台湾问题。

可以说,台湾问题影响、左右着中美关系,中美关系要取得更大的进展必须取决于双方对这一问题是否采取正确的态度。

中国对台湾问题的态度一贯明确、坚决,因台湾问题引起的中美关系的波折和曲折责任当然不是来自我们这一方面。

苏格教授所著的《美国对华政策与台湾问题》紧紧抓住中美关系中的这一关键,抓住了广大国内外读者所密切关注的台湾问题,以台湾早就是中国领土这一事实与美国违反自己关于台湾是中国领土一部分的承诺,从而从根本上违反了《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的种种行径为主线,原原本本地阐述中美关系中关于台湾问题的整个过程,切中中美关系关键因素——台湾问题这一要害主题作深入、精当的分析,并做出切合实际的种种论断。

从这部著作中,人们可以听到历史的脚步声,读到一篇篇一页页动人心魄的史料:50年代美国拒绝承认新中国,派兵进驻我国领土台湾,甚至以第七舰队在台湾海峡巡弋对我进行威胁。

1956年4月,周总理在印尼万隆发出正义的呼声:中国政府愿意同美国政府坐下来谈判,讨论缓和远东紧张局势特别是缓和台湾地区的紧张局势问题。

第二年,美国被迫同中国在华沙举行大使级谈判。

60年代末70年代初,中美双方开始接近,1972年2月双方签署了著名的“上海公报”,并在两国首都设立了联络处,之后于1979年1月1日建立了外交关系。

但事隔不久,美国却在1979年4月签署了违反中美建交公报原则、干涉中国内政的《与台湾关系法》,并在1980年向台湾大量出售武器。

中国不断提出抗议,后经过双方长达10个月的艰苦谈判,终于在1982年达成了美售台武器的《八·一七公报》,避免了一场中美关系的严重危机。

从八十年代末期到现在,特别是近几年,中美围绕在台湾问题上的交锋一直是此起彼伏,从未停止过。

1992年,又是美国向台湾出售150架F —16战斗机,紧接着又于1995年允许台湾当局领导人李登辉以所谓“私人身份”访美,并在我国进行导弹发射训练和军事演习期间,向台湾海峡水域派遣航空母舰,对中美关系造成严重破坏。

此后,江主席于1997年10月访美,并取得了重大成果。

1998年6月底,美国总统克林顿访华。

双方在中美关系和重大国际问题上取得共识。

在这次访问中,克林顿总统在上海重申美国坚持一个中国的政策,遵守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的原则,并提出不支持台湾独立,不支持“一中一台”、“两个中国”,不支持台湾加入任何必须是主权国家才能加入的国际组织。

从苏格教授列举的事实中,人们可以清楚地意识到在台湾问题上究竟谁是谁非,并可明确地看到美国先是对新中国观望,后又鼓吹“台湾地位未定”,继而把台湾作为对华战略的王牌,再而为牵制、制约中国,又把台湾作为美国在亚洲及太平洋地区和对华战略的一张王牌。

遗憾的是,在美国,迄今仍有一小部分极右人士鼓吹“台湾地位未定”,甚至牛头不对马嘴地套用联合国非殖民化的原则,把台湾划归殖民地,得出“台湾
应该独立”、“可走公民自决之路”的荒谬结论。

这一方面说明这些人公然推翻《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另一方面表明这些人为支持台湾独立,甚至置最普通的国际常识和国际法原则于不顾。

可见在台湾问题上的斗争既是尖锐复杂的,又是长期持久的。

苏格教授还本着“理顺历史脉络,明辨是非曲直,着眼未来发展”的目的,尽可能站在世纪战略的高度来预测中美关系的未来。

他一方面指出发展中美关系特别是两国致力于建立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从回顾历史进程来看,中美人民的友好交往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有必要发展和推进这种友好关系;从当前现实来审视,中美又在世界许多重大问题上享有共同的战略利益,维系和发展这种关系乃是逻辑的必然。

与此同时,他又很有深度地分析了中美双方存在的各种分歧,即通过意识形态因素、战略安全因素、经济贸易因素和台湾因素表现出来的歧见使中美关系又不时出现摩擦和斗争。

只有把握这一脉络才能把握中美关系的发展规律,才能保持清醒头脑从容应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