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乙型脑炎PPT课件

合集下载

病理学-流脑和乙脑ppt课件

病理学-流脑和乙脑ppt课件

病原体 传播途径 流行季节 病理变化 临床表现
流脑 脑膜炎双球菌 呼吸道飞沫 冬春 脑脊髓膜化脓性炎 脑膜刺激症及颅内高压症状
脑脊液
压力高,混浊,细胞数多 (中性粒为主) ,细菌(+)
乙脑 乙脑病毒 蚊虫叮咬 夏秋 脑实质变质性炎 嗜睡、昏迷等神经症状明显,可 有颅内高压及脑膜刺激症
清亮或微浊,细胞数轻度增多 (淋巴细胞为主)
2.暴发型脑膜脑炎型:严重脑水肿,颅内压急 剧增高,昏迷、脑疝,危及生命等。
3.混合型:
可编辑课件PPT
10
四、结局: 磺胺类抗生素治疗,大多痊
愈,少数死亡,可有后遗症:
①颅神经受损。 ②脑积水。 ③脑缺血性梗死(脑底部动脉炎)。
可编辑课件PPT
11
第二节 流行性乙型脑炎
乙型脑炎(epidemic encephalitis B)是 由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以 脑实质神经细胞变性、坏死为主(变质性 炎),儿童易患,夏秋季流行。临床表现 为高热、头痛、呕吐、嗜睡、昏迷等。
25
(4)胶质细胞增生: 小胶质细胞弥漫性或局灶性增生。
胶质细胞结节: 增生的胶质细胞聚集成群。位
于小血管旁或变性坏死的神经细胞 附近。
可编辑课件PPT

26
Microglial nodule
胶质结节
噬神经细胞现象
可编辑课件PPT
27
三、临床病理联系: 1.病毒血症:高热、全身不适等。
2.神经症状: 嗜睡、昏迷、抽搐等。 肌张力增强,腱反射亢进,抽
结局
死亡率低
死亡率较高,有后遗症
可编辑课件PPT
31
小结
一、化脓性脑膜炎:
脑脊髓膜的化脓性炎。

传染病ppt课件

传染病ppt课件

HEV 32~34nm、单链RNA 肠道 易爆发流行
HGV 单链RNA
血源 密切接触
第43页/共144页
第二节 病毒性肝炎 临床特点
类型 潜伏期 转慢性 甲肝 2~6周 无
乙肝 4~26周 5%~10%
丙肝 2~26周 丁肝 4~7周
>50% 80%
戊肝 2~8周

转重型 0.1%~0.4%
<1% 极少 3%~4%
?髋、膝、踝、肘关节

关 ?滑膜有结核结节,形成关节鼠(关节腔


内浆液和纤维素渗出,由于长期互相撞

击形成白色圆 /卵圆形小体)。
?关节强直
第41页/共144页
第二节 病毒性肝炎 概述
? 由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实质细胞变性坏死为主要 病变的传染病。
? 甲、乙、丙、丁、戊、庚六个类型,其中以乙型 肝炎最常见。
病 变
状似奶酪。
? 镜下观:红染无结构的颗粒状物。
第15页/共144页
第一节 结核病
基本病变
干酪样坏死
第16页/共144页
第一节 结核病
变质
基本病变
渗出
增生
→菌多、毒强,机体抵抗力低下、免疫反应弱,变态反应强。 →菌少、毒低、机体抵抗力和免疫反应较强、变态反应弱。
第17页/共144页
第一节 结核病
一、结核病 二、病毒性肝炎 三、伤寒 四、细菌性痢疾 五、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六、流行性乙型脑炎
第1页/共144页
七、流行性出血热 八、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九、手足口病 十、甲型流感
十一、性传播疾病
第2页/共144页
传染病概述
?由生物性因素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 物之间传播的疾病。

传染病护理学--乙脑 ppt课件

传染病护理学--乙脑  ppt课件

ppt课件
29
脑实质病变引起的抽搐,可按医嘱使用抗惊 厥药物。应注意:
给药途径。 作用时间及副作用。 特别应注意观察抗惊厥药对呼吸的抑制。
ppt课件
30
呼吸道分泌物阻塞引起抽搐,应吸痰、吸氧
,并加大氧流量至 6 ~ 8L / min ,以迅速改善脑 组织缺氧。 高热所致者,在积极降温同时按医嘱给以镇 静剂。 惊厥或抽搐发作时注意防止窒息及外伤。
氯丙嗪和异丙嗪各0.5~1mg/kg肌注,每4~6小 时1次,疗程3~5天。
ppt课件 28
2.惊厥或抽搐的护理
密切观察病情,消除惊厥或抽搐的诱因。
脑水肿所致者进行脱水治疗,
脱水剂应于30min内快速静脉推注。 准确记录出入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甘露醇等脱水剂是高渗液体,应注意患者心脏功能, 防止发生心功能不全。
无季节 原发病灶
原发病
脓样 似流脑
其他
细菌
无季节 结核史
缓起, 有结核 中毒症状 夏秋季 脑实质损 害为主
微混,数十 有薄膜或数百
清亮 似结脑 或微混
ppt课件
结核 杆菌
正常 正常 特异性 IgM(+)
16
诊断 Diagnosis
流行病学资料:季节性,年龄分布 临床表现:主要症状和体征 实验室检查:
ppt课件
25
⒋ 病情观察:Observation condition
生命体征,判断有无呼吸衰竭。 意识状态,注意是否继续加重。 惊厥发作先兆、发作次数、每次发作持续时间、 每次抽搐部位和方式。 颅内压增高及脑疝的先兆。
准确记录出入量。
有无并发症:肺部感染及压疮。
ppt课件 26
㈡对症护理

病毒性脑膜炎(概述与护理)PPT课件

病毒性脑膜炎(概述与护理)PPT课件
诊断
通过脑脊液检查、病毒分离和血清学检查等手段进行诊断。 脑脊液检查可见白细胞计数升高、蛋白含量增加等炎症表现 。病毒分离可直接检出病毒,血清学检查可检测出病毒抗体 。
02
病毒性脑膜炎的治疗
药物治疗
01
02
03
抗病毒药物
针对病毒的特异性药物, 如阿昔洛韦、更昔洛韦等, 可以抑制病毒复制,缓解 病情。
康复护理
肢体功能锻炼
认知训练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指导其进行适 当的肢体功能锻炼。
通过认知训练,帮助患者恢复记忆、 思维等认知功能。
语言训练
针对患者语言障碍的情况,进行有针 对性的语言训练。
04
病毒性脑膜炎的预防与控制
疫 对应的疫苗可供接种。
接种建议
根据地区和年龄段,按照国家免 疫规划或专家建议进行接种。
提供营养丰富、易于消化 的食物,以增强患者的免 疫力。
监测病情
密切观察患者的体温、意 识状态等,如有异常及时 就医。
心理护理
情绪支持
给予患者足够的关心和鼓励,帮 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沟通交流
与患者保持良好沟通,了解其心理 状态,缓解焦虑和恐惧。
知识普及
向患者及家属普及病毒性脑膜炎相 关知识,提高其对疾病的认知。
抗炎药物
对于炎症反应较重的患者, 可以使用糖皮质激素、抗 炎药等,减轻脑水肿和颅 内压。
营养支持
对于食欲不振、营养不良 的患者,需要补充营养, 如静脉输注营养液等。
手术治疗
脑室引流
对于颅内压较高的患者,可以采取脑室引流术,降低颅内压,缓解病情。
脑膜修补术
对于脑膜受损严重的患者,可以考虑进行脑膜修补术,修复受损的脑膜。
病毒性脑膜炎(概述与护 理)ppt课件

传染病学课件乙脑

传染病学课件乙脑

流行性乙型脑炎复习题
乙型脑炎(简称乙脑)的主要传染源是 A.猪 B.乙脑病毒携带者 C.乙脑患者 D.蚊虫 E.野鼠 A
流行性乙型脑炎复习题
关于乙脑病毒的叙述,错误的是 C
A 节肢动物媒介传播
B 水平传播 C 垂直传播 D 病后可获得稳定而持久的免疫力 E 可进行乙脑病毒的特异性预防
行季节易误诊,但结脑病程长,有结核病灶或结核病接触史,结核菌素试验大多阳 性。结脑脑脊液外观呈毛玻璃样,白细胞分类以淋巴细胞为主,糖及氯化物含量减 低,蛋白可增加;放置后脑脊液出现薄膜,涂片可找到结核杆菌。
【治疗 】
目前尚无特效抗病毒药物,积极的对 症治疗和护理是基本措施,重点是处理 好高热、抽搐和呼吸衰经症状表现极不一致。
【临床表现 】
潜伏期4~21天,一般为10~14天。
病毒初在单核巨噬细胞内繁殖,再释放入
血,多数人在感染后并不出现症状,但血液中抗
体可升高,称之为隐性感染。部分人出现轻度的
呼吸道症状;极少数患者,病毒通过血脑屏障造
成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出现脑炎症状,高热、抽
2.中型 有意识障碍如昏睡或浅昏迷。腹壁反射和提睾反射消失。偶
有抽搐。体温常在40℃左右,病程约为10天,多无恢复期症状。
3.重型 神志昏迷,体温在40℃以上,有反射或持续性抽搐。深反射先消失后
亢进,浅反射消失,病理反射强阳性,常有定位病变。可出现呼吸衰竭。病程多在2
周以上,恢复期常有不同程度的精神异常及瘫痪表现,部分病人可有后遗症。
(一)一般治疗 病室应安静,对病人 要尽量避免不必要的刺激。注意口腔及 皮肤的清洁,防止发生褥疮。注意精神、 意识、体温、呼吸、脉搏、血压以及瞳 孔的变化。给足够的营养及维生素
(二)对症治疗

病毒性脑炎ppt课件

病毒性脑炎ppt课件

治疗方法和药物
抗病毒治疗
使用抗病毒药物,如阿昔洛韦 、更昔洛韦等,以抑制病毒复
制。
免疫治疗
使用免疫调节药物,如干扰素 、白介素等,以调节患者的免 疫反应。
对症治疗
针对患者的症状进行治疗,如 使用退热药、止吐药、镇静药 等。
康复治疗
在患者康复期间,进行康复训 练和物理治疗,以促进患者的
神经功能恢复。
或漏诊。
治疗方案差异大
由于病毒性脑炎的病因不同,治 疗方案差异较大,对医生的诊断
和治疗能力提出了高要求。
后遗症问题
部分病毒性脑炎患者在治愈后仍 可能出现认知、行为、运动等方 面的后遗症,需要长期康复和治
疗。
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
1 2
病毒基因组与疾病相关性研究
通过对病毒基因组的研究,寻找病毒与疾病严重 程度、病程及预后的相关性,为早期诊断和精准 治疗提供依据。
疫情应对
采取针对性措施,如隔离治疗、流 行病学调查等,有效控制疫情传播 。
个人防护与卫生习惯
勤洗手
经常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或使用酒精消毒 剂对手部进行消毒。
保持社交距离
在公共场合与他人保持至少1米距离,减少 直接接触。
呼吸道防护
在公共场所佩戴口罩,避免前往人员密集场 所。
健康生活方式
合理作息,适量运动,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 ,增强身体免疫力。
THANKS。
加强临床实践指南的制定 结合国内外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 ,制定病毒性脑炎的临床实践指 南,指导医生进行规范化的诊断 和治疗。
深入探究发病机制 深入研究病毒性脑炎的发病机制 ,为研发新型药物和治疗方法提 供理论支持。
关注后遗症的康复治疗 针对病毒性脑炎后遗症问题,开 展康复治疗和心理干预研究,提 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50_小儿病毒性脑炎的诊断及治疗8ppt课件

50_小儿病毒性脑炎的诊断及治疗8ppt课件
2000×106/L
• 目前对于肠道病毒脑炎最敏感、特异和快速的病原诊断方法是用RT-PCR 从
CSF中扩增肠道病毒的核酸(基因片段),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6~100%
和92~100%
小儿病毒性脑炎的诊断及治疗8
8
急性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
• 约占病脑的2%~19%和散发性坏死脑炎的20%~
75%
• 临床表现为急性起病,高热、头痛、呕吐、肌阵
小儿病毒性脑炎的
诊断与治疗
小儿病毒性脑炎的诊断及治疗8
1
病毒性脑炎的概念
• 病毒性脑炎(viral encephalitis,VE;病脑)是由多种病毒引起脑
和脑膜病变的总称。通常主要是指病毒侵入脑组织直接产生的脑
实质急性炎症
• 病脑(除乙脑、森林脑炎外),多无季节性、地域性,具有“散
发性”和病原多元性的特点
29
重症病脑的治疗
• 昏迷的治疗
• 昏迷是脑功能发生严重抑制的病理状态,是最严重的意识障碍
• 昏迷往往发生在颅高压加重后、频繁抽搐或一次长时间的抽搐之后,如
不及时处理往往呼吸衰竭、循环衰竭、脑性高热随之而来
• Glasgow昏迷评分应用能帮助评定有无昏迷及昏迷的程度,在儿科有一定
的临床价值
小儿病毒性脑炎的诊断及治疗8
10
流行性乙型脑炎
• 病原学检测
• 病毒分离
• 特异性病毒抗体检测
• 病毒核酸检测
小儿病毒性脑炎的诊断及治疗8
11
病原学诊断—病毒分离
• 为病原诊断的金标准。但要求实验室条件苛刻、费时,不利于临床的早期诊
断和应用,临床已不多用
• 目前可进行分离的有乙型脑炎病毒、森林脑炎病毒、肠道病毒、麻疹病毒、

流脑ppt课件

流脑ppt课件

恢复期
体温下降至正常. 瘀点瘀斑消失或
溃烂结痂愈合. 颅内高压症状、
脑膜刺激征、脑 实质损害征象好 转.
1-3周内痊愈。
暴发型:
多见于儿童.
起病急骤、病情 凶猛,如不及时 抢救可于24小时 内死亡.
坏死性紫癜:
炎性血管内 血栓形成
皮肤深部溃疡
休克型:
严重毒血症 :寒战、高热、严重者体温不升, 伴头痛、呕吐,短时间内出现瘀点、瘀斑, 迅速增多融合成片。
爆发型病死率较高,其中脑膜脑炎型及混合 型预后更差。
小于1岁的婴幼儿及老年人预后差。
以下因素与预后有关:
暴发型患者病情凶险,预后较差。 年龄以1岁以下及高龄者预后较差。 反复惊厥,持续昏迷者预后差。 治疗较晚或治疗不彻底者预后不良。
易发生后遗症。
治疗
普通型流脑的治疗
一般治疗: 强调早期诊断,就地住院 隔离治疗,密切监护。卧床休息,保 持空气流通。做好护理,预防并发症。 防褥疮发生,防呕吐物吸入,给氧。 保证足够液体量热量及电解质。
鉴别诊断 Differential diagnosis
其他化脓性脑膜炎 败血症 结核性脑膜炎 流行性乙型脑炎
其他化脑:肺炎球菌、金葡菌、链球菌、大
肠杆菌、流感嗜血杆菌等引起化脑与流脑比 较。
a.起病较流脑缓。无明显季节性,散发为主。
b.一般为继发,有原发病灶,如中耳炎、疖疮。
c.后遗症多(脑积水、耳聋、盲视、失语、痴 呆、瘫痪)。
脑脊液检查 :化脓性改变。 细菌学检查 :涂片、细菌培养。 (鼻咽部分泌物、血、脑脊液、皮肤 淤斑检出病原体)
瘀点涂片简便易行,是早期诊断的重 要方法。
压力 60-180mmH2O
脑 外观 细胞计数与分类 0-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