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新变法运动课件(优秀版)

合集下载

《维新变法运动》课件

《维新变法运动》课件

起因
1 中国面临局势变化
与西方列强的接触,使中国开始面临全新的现代化进程。
2 士人的崛起
士人阶层开始出现思想上的分化,出现了重视国家现代化的改革派。
目标
借鉴西方的经验
大力推行洋务运动,引进先进 装备和技术。
推进政治改革
盘活人才,打破传统官僚体制, 运用新的思想和体制。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鼓励工业化发展,扶持农业, 推行市场经济改革。
影响和意义ຫໍສະໝຸດ 启迪觉醒借鉴西方经验,启迪觉醒,促进 社会发展。
社会进步
推行中西文化合并,促进社会进 步,为中国近代史开启了新的一 页。
国家独立
摆脱列强压迫,恢复国家独立, 迈向现代化文明社会。
总结和展望
维新变法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大历史事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 历史价值。展望未来,我们应该结合当今的社会背景和现实问题,独立思考, 勇敢变革,推动社会进步,使我们的国家更加繁荣、强大。
《维新变法运动》PPT课 件
维新变法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要社会变革。它是对中国传统社会和 政治制度进行改革的尝试,具有极其深远的历史影响。
背景
“口岸开放,思想开放”
维新变法运动是在中国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 结果。
国家面临严重危机
甲午战争、义和团运动、庚子国变等近代史上的重 大事件,让国家面临极大的威胁。
主要领导人
康有为
维新变法的主要思想家之一。
梁启超
维新变法的主要推动者之一。
谭嗣同
维新变法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是变法中的重要人物。
策略与手段
1
维新思想的传播
推行新文化运动,倡导科学思想,推广
机构体制的改革
2

《维新变法运动讲义》课件

《维新变法运动讲义》课件

百日维新
百日维新是1898年中国清朝政府推行的一场政治改革运动,也称为“维 新运动”。
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包括:改革官制、发展工商业、废除科举制度、设 立新式学堂、加强军事建设等。
百日维新得到了部分开明官员和知识分子的支持,但由于保守势力的反 对和清政府的动摇,最终失败。百日维新对中国近代历史产生了重要影 响,推动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
详细描述
他们提出了一系列经济改革方案,包括鼓励私人投资、建立商会和行业协会、保护知识产权等。这些 改革措施旨在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吸引国内外投资,推动民族工商业的发展,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 。
军事改革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总结词
维新派认为军事是国家安全的保障, 主张建立现代化的军队,引进西方先 进的军事技术和战术,提高国家的军 事实力。
详细描述
他们认为君主立宪政体可以平衡君主专制和民主共和的优点,既能保持国家的 统一和稳定,又能促进政治的民主化和法制化。维新派主张通过改革官制、推 行地方自治、制定宪法等措施,逐步实现君主立宪政体。
改革教育
总结词
维新派认为教育是国家发展的根本,主张改革传统的教育制度,建立现代化的教 育体系,培养具有新思想、新知识和新能力的人才。
中国现代化的进程。
保路运动
保路运动是20世纪初中国的一场民族主义运动,旨在保护和收回中国铁路权益。
保路运动的起因是:清政府为了偿还外债,将铁路修筑权出让给外国列强,引发了 中国人民的强烈反对和抗议。
保路运动在全国范围内爆发,形成了大规模的示威游行和罢工浪潮,最终导致了辛 亥革命的爆发,加速了清政府的覆灭。
维新变法运动的开展
1895年,甲午战争后,维新派人士通过光绪皇帝进行政治改革, 推动维新变法运动的高潮。

维新变法运动 课件

维新变法运动 课件

3. 资产阶级维新思潮转变为爱国救亡政治 运动的标志是( ) A.公车上书 B.强学会的建立 C.《万国公报》的创办 D.《定国是诏》的颁布 4. “甲午战争是一个命运转折点。随着军队 的战败,中国腐朽之极的封建制度走到了 它的尽头。随着人民的觉醒,中华民族救 亡图存、变革求新的强烈意愿喷薄而出。” 这里的“变革求新”是指( ) A.禁烟运动 B.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 D.国民革命运动
5.失败原因
①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把变法的希望寄 托在无实权的皇帝身上,采取自上而下的改良 手段。
②没有广泛发动人民群众,得不到人民群众的支 持。 ③触犯了封建守旧势力的利益,并且守旧势力过 于强大。
6.性质:
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也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7.影响: 对中国人民的觉悟和进步起到了促进作 用;民族资产阶级初次登上政治舞台,显示 了资产阶级的力量;成为中国资产阶级民主 革命的前奏。
废除八股文,开办新式学堂 (京师大学堂)培养人才,翻 译西方书籍,派人出国留学等。
文化教 育
4.结果:
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 囚禁光绪帝,捕杀维新派,变法失败。这场 变法运动历时103天,史称“百日维新”。
囚禁光绪的中南海瀛 台
谭嗣同、杨锐、林旭、刘光第、杨深秀、康广人 (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依次)
4.内容: 要求拒和、迁都、变法。
“下诏鼓天下之气, 迁都定天下之本, 练兵强天下之势, 变法成天下之治。”
5.结果: 由于守旧势力的阻挠而失败。
慈禧太后
载湉(1871--1908)1875年即位, 年号光绪。1889年亲政。
6.影响: (1)虽然失败了,但却向社会传播了康梁 等人的维新思想; (2)公车上书引起了朝廷的重视,尤其是 光绪帝的重视,为变法做铺垫; (3)为变法拉开了序幕。

维新变法运动(上课用)

维新变法运动(上课用)
课题:维新变法运动
学习目标: 1.了解维新变法运动的起因,知道所起的启蒙作用 2.知道戊戌变法的具体内容,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认识戊戌变法的意义。 重点:戊戌变法的意义 难点:失败原因分析
维新变法运动
序幕:“公车上书” 发展:舆论宣传
高潮:“戊戌变法” 落幕:历史的沉思
一、公车上书
时 间:
胡适评价严复为“介绍近世思想的第一人”, 康有为赞叹他为“中国西学第一者也” 。
三、戊戌变法
1、变法的背景: 中华民族危机加深
2、变法时间 1898年6月,光绪帝颁 布 诏书,宣 布变法开始。
3、变法内容
项目 政治 经济 内容
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作用
革新政治,维护统治;触犯 守旧贵族的利益 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 的发展 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 和西方科学技术的传 播;伤害守旧的封建 文人 提高军队作战力。由于皇 帝没有军权,措施少而空 洞
取消无用官职
发展农工商业 开办新式学堂,培 养人才;科举考试 废除八股文;创办 报刊 训练新式陆海军
文化 军事
“ 顽固的太后、悲哀的皇帝、 4变法的结局 慷慨就义的谭嗣同、两面派 袁世凯”
大 清 国 慈 禧 皇 太 后
四、历史的沉思
1、变法失败的原因 A顽固派势力强大。 B不能充分发挥人民的作用 C资产阶级改良的手段行不通 2、变法的意义
教学反思:
—————————— —————————— —————————— ——————————
背 景: 发起人:
内 容: 影 响:
伏乞皇上下诏鼓天下之气,迁都 定天下之本,练兵强天下之势,变 法成天下之治而已。“穷则变,变 则通。” 于以恢复琉球,扫荡日本, …… 大雪国耻,耀我威稜。 《公车上书》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 维新变法运动课件 北师大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 维新变法运动课件 北师大版
19世纪60年代——20世纪初
近代化的探索
洋务 运动
维新 变法
辛亥 新文化 革命 运动
第7课 维新变法运动
维新变法运动 (P35—38)
1. 原因: (1)序幕:公车上书(康有为、梁启超)
(2)发展:严复译述《天演论》 2. 经过:
(3)高潮:“百日维新”(戊戌变法)
(4)结局: 失败 3. 影响:1、思想启蒙,变法图强呼声日益高涨。
P36
书名: 《天演论》
译者:
严复
主要内容: 1、介绍进化论 2、西方器械、制度胜过中国
3、变法中维国新西,学才第能一“。自强保种”
意义:
推动维新运动超
严复
维新派和洋务派的政治主张有何区别?
洋务派:
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军事工业
维新派:
还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
材料一:
材料二: “……万国报馆议论沸
腾,咸以瓜分中国为言。
若箭在弦,省括即 发。……瓜分豆剖,渐 露机芽,恐惧回惶,不知 死所。……” —康有为《上清帝第五 书》1898年初
戊戌变法 8、6月颁布“明定国是”)诏书
光绪帝
政治 经济
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
①开放言论; ②取消多余衙门、无用官职
发展农工商业
文化
①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②废除八 股文;③创办报刊。
顽固派力量强大。
2、光绪帝没有实权,没有发动群众。
3、采取的改良道路不符合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
会的国情。
换我



意义:
戊戌变法有什么积 极作用呢?
1、思想启蒙作用,变法图强的呼声日益高涨。 2、促进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性质:

人民版历史选修一专题九《维新变法》PPT课件

人民版历史选修一专题九《维新变法》PPT课件
3.阶级基础: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开始 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广贸易、开煤矿、兴铁 路、造轮船…
•推崇英国君主立宪制, 主张君民共主
•初则学商战于外人, 继则与外人商战
•主张开设议院,实行 君主立宪制度
冯桂芬
王韬
郑观应
“西人立国…育才于 学堂,论政于议院,君民 一体,上下同心,务实而 戒虚,谋定而后动,此其 体也。轮船、火炮、洋枪、 水雷、铁路、电线,此其 用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 用,无论竭蹶趋步,常不 相及;就令铁舰成行,铁 路四达,果以足恃欤?”
欲自强,必先致富;欲致富,必首在振工商; 欲振工商,必先讲求学校,速立宪法,尊重道德, 改良政治。
——郑观应《盛世危言》
总结:思想基础
(一)早期维新思想(19C六、七十年代)
1、代表: 冯桂芬、王韬、郑观应…
2、主张:
发展工商业,主张“商战”//主张 实行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
3、认识: ➢体现资产阶级政治和经济上的愿望 ➢没有形成完整体系,但起思想先导作用 ➢未付诸实践
根本目的:维护清王朝统治
直接目的:富国强兵; 同慈禧争权
3、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
类别
颁布的新法
政治方面
允许臣民上书言事
利于资阶参与政治
经济方面 鼓励投资设厂,垦荒、修铁路、开矿
利于资义发展
改革的旧制
裁撤冗员,精简 机构 取消旗人特权
设京师大学堂,各地设中小学校
废八股
文化教育 方面
创办专业学堂
有利于西学的传播
派遣留学生…
军事方面 建新式军队
增强军事实力 裁汰绿营
二、戊戌政变 ——变法失败
囚禁光绪帝
1、经过
“戊戌六君子” 抓捕、放逐维新派

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维新变法运动(课件)

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维新变法运动(课件)

5.作用: 戊戌维新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变法图强的社会呼声日益高涨。
6.性质:
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是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 是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
7、作用:
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四.维新变法运动的失败
慈 禧 太 后
戊戌政变
囚禁光绪帝的 中南海瀛台涵远楼
戊戌六君子
结论:资产阶级改良的道路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行不通!
历史证明:
资产阶级改良的道路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行不通!
去 留 肝 胆 两 昆 仑
我 自 横 刀 向 天 笑
“贼”是指什么人?他为什么说自己“死得其所”
贼是指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 谭嗣同认为自己为变法图强,挽救国家、 民族命运而献出生命,是光荣的,是值得 的。他说自己“死得其所”,正反映了其 甘愿为变法流血牺牲的爱国主义情感。
发展农工商业
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 的发展
训练新式陆海军 提高军队作战力。由于 皇帝没有军权,措施少 而空洞 政治 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革新政治,维护统治; 取消多余的衙门和 触犯顽固派的利益 无用的官职. 文化 开办新式学堂,培 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和 养人才,科举考试 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 伤害守旧的封建文人 废除八股文
◆主张:他认为西方胜过中国的地方,不仅在器 械,更在___,中国只有实行_ __,才能“自强保种” ◆作用:震动了 ,推动了_________运动的发展。
◆地位:他是中国近代的______________. 中国西学第一 ——康有为称赞严复的话
三、短暂的百日维新---戊戌变法 ——维新变法运动的高潮 光 绪 帝
民族危机日趋严重
三、短暂的百日维新---戊戌变法

历史:第7课《维新变法运动》教学课件(北师大八年级上)

历史:第7课《维新变法运动》教学课件(北师大八年级上)
知识与能力
了解严复的思想及其对近代中国思想 发展的影响;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 分析戊戌变法的成败和得失,提高综合分 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课前进行预习,查阅并提取有关严复 的有效信息,提高阅读和分析加工信息的 能力;通过讨论,养成主动学习、乐于合 作的学习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戊戌变法是为了挽救民族危亡而 进行的自上而下的爱国进步的改良运动, 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推动了中 国近代化的进程。
实施变法的背景:
康有为第五次上书,指出形势已经到了“瓜分豆 剖”“揭杆斩木”的地步,朝廷如不及时革旧图新, 则国亡无日。同时,康有为在总理衙门驳斥了顽固派 “祖宗之法不可变”的谬论:“祖宗之法是用来治理 祖宗的领土的,今天祖宗的领土都保不住了,祖宗那 套法还有什么用呢?时代变了,祖宗之法也非变不 可!”从而可以看出,维新派是有胆识的,他们的主 张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爱国的、进步的。“不甘做 亡国奴”的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 “国是”:国家的大政方针。
公车上书的背景:甲午战争后《马关条约》 的签订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列强掀起了瓜 分中国的狂潮,同时也促使人们觉醒。
上书时间:1895年
发起人:康有为、梁启超
上书主要内容:反对议和,请求变法。
阅读教材第35页的小字,这段文字主要介绍 了康有为的政治思想,即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这也是维新派与洋务派政治思想的主要区别。
康有为、梁启超、严复、谭嗣同等近 代史上的志士仁人善于向西方国家学习、 勇于改革创新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值得 我们学习,逐步形成关心时政、关心国家 的责任感,树立以天下为己任的正确人生 观和价值观。
二、教材分析
本课在第二单元“近代化的艰难起步”中 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以“自强求富”为口号 的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客观上促 进了中国近代化的发展。甲午中日战争后,探 索挽救民族危亡的维新变法运动又在社会上起 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它为后来的辛亥革命和 新文化运动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所以,维新 变法运动和洋务运动、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 等重大事件一样,承担了挽救民族危亡、探索 救国救民的使命,同时不同程度地推动了中国 近代化的步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变法措施中为什么没有涉及设议院? 光绪帝并不同意改革政体;维新派力
量相对弱小;维新派具有妥协性和软弱性。
四、变法失败—戊戌政变
(标志整个维新变法运动基本结束)
慈禧太后(1835—1908)
9月13日,光绪皇帝写密 诏给康有为:今朕位几 不保,汝康有为、林旭、 谭嗣同、刘光第等,可 妥速密筹,设法相救
这是1898年秋流传于京津地区的一首民谣
六君子,头颅送; 袁项城,顶子红, 卖同党,邀奇功; 康与梁,在梦中, 不知他,是枭雄。
第八单元第三课 第一框维新变法运动
黄姑中学 吴建忠
维新变法运动 一、兴起:1895年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
时间: 1895年 背景:《马关条约》签订大大加深了民族危机 发起人: 康有为 、梁启超 内容: 反对议和,请求变法 意义: 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结果: 受旧势力阻挠而失败
客观上:变法触动保守派的利益,保守派掌握实权又得到帝国主义的支持势 力强大;袁世凯出卖维新派等等
性质:一场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也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影响:对中国人民的觉悟和进步起到了促进作用;民族资产阶级初 次登上政治舞台,显示了资产阶级的力量;成为中国资产阶级民主 革命的前奏。
启示:
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 国是行不通的,要救中国必须进行革命,
4、内容: 上书光绪帝,“反对议和, 请求变法”
“议和”:不
在《马关条约》 公车上书图
上签字


“变法”: 和

变封建君主
专制为资产
阶级君主立
宪制
材料阅读
材料一、“若不及时图治,数年之后,四邻交 逼,不能立国。……即无强敌之逼,揭竿斩木, 也可忧危。”
──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 材料二、 试问今日之时局如此,国势如此, 若仍以不练之兵,有限之饷,士无实学,工无良 师,强弱相形,贫富悬绝,岂真能制梃以挞坚甲 利兵乎?
高潮
公车 上书
兴起 序幕
失败
意义 教训
戊戌政变
维新变法康梁掀, 公车上书拉序幕, 严复译述《天演论》, 主张西方之制度, 戊戌变法光绪帝, 震动顽固慈禧阻, 百日维新可启蒙, 虽然失败是进步。
课堂练习
1.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事件是( )
A强学会的成立 B《万国公报》创刊
C“公车上书” D保国会的成立
比较归纳
维新派和洋务派的主 张有何区别?
洋务派:
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
维新派:
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
维新变法运动 三、高潮:1898年戊戌变法——百日维新
1、变法的背景:列强瓜分中国,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2、变法开始的标志: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
3、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1898.6.11-1898.9.21 主要影响
根据以上材料,说说光绪帝为什么决心变 法维新
《马关条约》签订后,中 国陷入被列强瓜分的狂潮 中,民族危机日益深重, 国力衰弱,面临亡国的严 重危机,光绪帝也将成为 亡国之君。所以他痛下决 心实行变法。
洁心与大熊在进入高中的第一天相识,两人都是大个子,分座位的时候,老师让男女生各排一队,一队一个次第走到座位上,最后一排有六张桌子,洁心谦虚地站到一个比自己矮一点 点的女生前面,与大熊成了同桌
课堂练习
议一议,维新派要杀的贼指谁?维新派为什 么“无力回天”?谭嗣同为什么说自己“死 得其所”?
维新派要杀的贼指的是封建顽固势力。 但由于阶级的局限性资产阶级维新派无 法取得成功。 谭嗣同说过外国都有因变法而牺牲的人。 但中国还没有,所以他就想做第一个中 国因变法而牺牲的人
回顾小结 百日维新
戊戌变法 思想 传播
经济上: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政治上: 打击了封建官僚制度、有利于资产
阶级参与政权
军事上: 有利于军事强大 教育上: 有利于传播资产阶级思想
变法内容参考P104资料1
主 要 内
材料分析:P104材料1、2
1、戊戌变法的措施是否全面体现了维新派 的政治主张?
没有,它没有涉及设议院的主张,没 有触动专制统治的基础,是很不彻底的。
2 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是( ) A 梁启超 B康有为 C严复 D林则徐
3 戊戌变法开始于( ) A公车上书 B强学会 C保国会 D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
4 在“百日维新”中被捕牺牲的是( ) A康有为 B梁启超 C谭嗣同 D严复
5 下列不属于戊戌变法内容的是( ) A 改革政府机构,实行君主立宪制 B 发展农工商业 C 今后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文,取消多余 的衙 门和无用的官职 D 训练新式陆海军
中南海瀛台,戊戌政变后,光绪帝被囚禁在这里。
思考
维新运动兴起时声势浩大,变法运动得到了光绪 皇帝的支持,但却只持续了短短的103天,它失 败的原因是什么?它的性质是什么?有什么影响 和启示?
失败的原因:主观上:维新派依靠一个无实权的皇帝,而脱离人民群众,得 不到人民群众的支持;维新派具有妥协性和软弱性。
维新变法动
二、发展:
1、公车上书失败后,资产阶级维新派通过哪些活动宣传维新变
法思想: 组织学会:定期集会演讲、议论时政 创办报刊:发文章、译述西方著作
开办学堂 2、这些活动体现了资产阶级维新派哪些主张?
(1)梁启超:实行君主立宪制 (2)严复:主张变则强、不变则亡
3、这些宣传活动起到了哪些作用?
袁世凯(1859-1916)河 南项城人。 1895年在天 津小站训练“新建陆 军”,手中握有兵权。
谭嗣同秘访袁世凯
1989年9月18日夜......
三条上谕
一、革除翁同訸的一切职务, 驱逐回籍。
二、授任薪职的二品大臣须到 皇太后面前谢恩。
三、任命荣禄署理直隶总督, 统率北洋三军。
慈禧太后(1835-1908),1898年9月 21日发动戊戌政变,囚 禁光绪,掌握清政府全 权,戊戌变法失败。
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制度。
课堂练习:
他去他, 以留高 “肝吟胆不“无有着两有力“昆行心回我仑者杀天自”,贼;横,无,刀慷以向慨图天赴将笑死,。 来”,劝死梁得启其超所远,走东瀛,将 生留与同快志哉,,将快死哉留给!自”己。
日本使馆为他提供保护,他傲 然说:“各国变法,无不从流 血“谭戊嗣而戌同六成、君杨子,锐”、今林中旭、国未闻有因变法 而刘光流弟血、杨者深秀,、有康广之仁,. 请自嗣同 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