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使用者信息搜索行为模式

合集下载

社交网络用户行为国内外研究动态及发展趋势

社交网络用户行为国内外研究动态及发展趋势

社交网络用户行为国内外研究动态及发展趋势随着社交网络的普及和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社交网络上进行交流和互动,这也使得社交网络用户行为成为了学术界和产业界关注的焦点之一。

社交网络用户行为的研究不仅可以为社交网络平台的运营和管理提供参考,还能为传播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研究提供丰富的案例和数据支持。

本文将介绍国内外对于社交网络用户行为方面的研究动态以及发展趋势。

1. 国内研究动态随着中国互联网的蓬勃发展,国内对于社交网络用户行为的研究也日益增多。

在国内学者的研究中,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社交网络使用动机:国内研究者通过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等方式,探讨了社交网络用户使用的动机,发现了社交需求、信息获取、个人表达等因素对于社交网络使用的影响。

(2)社交网络用户行为模式:国内学者通过对社交网络数据的分析,发现了不同群体的社交网络使用行为模式,如年龄、性别、地域等因素对于社交网络使用行为的影响。

(3)社交网络传播效应:国内学者将关注点放在了社交网络对于信息传播和舆论引导的影响上,研究了社交网络用户行为对于信息传播效果的影响。

在国外,对于社交网络用户行为的研究也是备受关注。

国外学者的研究方向主要包括:(1)社交网络与心理健康:国外学者通过对社交网络使用行为与心理健康的关联性研究,发现了社交网络使用对于个体心理健康的积极和消极影响。

二、社交网络用户行为的发展趋势1. 多样化的社交网络使用场景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社交网络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社交媒体平台,包括微信、微博、QQ等,还出现了一些新兴的社交网络应用,如抖音、快手、TikTok等。

这些新兴的社交网络应用为用户提供了更多元的社交网络使用场景,用户在社交网络上的行为也变得更加多元化。

2. 个性化的社交网络服务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社交网络平台开始向个性化、定制化方向发展。

社交网络平台通过对用户行为的分析和挖掘,为用户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和内容推荐,从而提升用户体验和粘性。

信息科学中的用户行为分析

信息科学中的用户行为分析

信息科学中的用户行为分析导言信息科学作为一门涵盖广泛领域的学科,探索和研究着人类与信息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从用户行为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显得尤为重要。

一、什么是用户行为分析用户行为分析是对用户在特定环境中表现出的动作、偏好和反应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以揭示用户的行为模式、需求以及他们对特定产品或服务的情感反应。

二、用户行为分析在信息科学中的应用1. 搜索引擎优化用户行为分析对搜索引擎优化(SEO)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分析用户在搜索引擎上的查询关键字、点击流和停留时间等数据,可以了解到用户的搜索意图和偏好。

这有助于网站优化者将关键字和内容进行有效整合,提高搜索引擎排名,并吸引更多用户点击进入网站。

2. 个性化推荐系统个性化推荐系统是信息科学领域中的一项重要研究。

通过对用户的历史行为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可以建立用户的兴趣模型,并将其应用于推荐算法中。

这样,在用户使用各种互联网服务时,系统能够根据他们的喜好和习惯,提供个性化的推荐内容和服务。

3. 社交网络分析社交网络分析是研究人际关系和社会结构的重要方法。

信息科学中的用户行为分析可以通过分析用户在社交网络中的互动、关系密度和信息传播路径等,揭示社区结构、影响力传播和舆论变化等问题。

这对于社交网络的管理、营销策略和危机公关都有重要意义。

三、用户行为分析方法和技术1. 数据收集用户行为分析需要获取大量的数据。

常见的数据收集方法包括用户访问日志、用户调查问卷、实验和观察等。

同时,还可以通过物联网设备和传感器等技术手段,获取用户的位置、心率、体温等更加精细的数据。

2. 数据预处理用户行为数据往往是以原始、杂乱的形式存在的。

为了使其更具可分析性,需要进行数据清洗、去噪、预处理和标准化等操作。

这有助于消除数据中的噪声和异常值,提高数据质量,并为后续分析提供可靠的基础。

3. 数据分析用户行为数据分析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和技术。

基于统计学和机器学习的方法常用于对用户的偏好和兴趣进行建模和预测。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令第5号——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令第5号——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令第5号——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公布日期】2019.12.15•【文号】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令第5号•【施行日期】2020.03.01•【效力等级】部门规章•【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公共信息网络安全监察正文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令第5号《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已经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室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20年3月1日起施行。

主任庄荣文2019年12月15日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营造良好网络生态,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国家安全和公共利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等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活动,适用本规定。

本规定所称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是指政府、企业、社会、网民等主体,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以网络信息内容为主要治理对象,以建立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建设良好的网络生态为目标,开展的弘扬正能量、处置违法和不良信息等相关活动。

第三条国家网信部门负责统筹协调全国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和相关监督管理工作,各有关主管部门依据各自职责做好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工作。

地方网信部门负责统筹协调本行政区域内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和相关监督管理工作,地方各有关主管部门依据各自职责做好本行政区域内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工作。

第二章网络信息内容生产者第四条网络信息内容生产者应当遵守法律法规,遵循公序良俗,不得损害国家利益、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权益。

第五条鼓励网络信息内容生产者制作、复制、发布含有下列内容的信息:(一)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准确生动解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二)宣传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的;(三)展示经济社会发展亮点,反映人民群众伟大奋斗和火热生活的;(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优秀道德文化和时代精神,充分展现中华民族昂扬向上精神风貌的;(五)有效回应社会关切,解疑释惑,析事明理,有助于引导群众形成共识的;(六)有助于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的;(七)其他讲品味讲格调讲责任、讴歌真善美、促进团结稳定等的内容。

网络信息寻求行为研究理论框架之活动理论

网络信息寻求行为研究理论框架之活动理论



引言
, 、
对 于 信息需 求行 为 同定 义
: 了不
网络 已 成 为迄 今 为止 人 们交 流 信息 获取 和 发 布
信息 寻求行 为是 为 了满 足 信 息需 求 而 有 目的

的重 要 工 具

它 对 用 户信息 寻求行 为 的演进 和 发 展 产
, 。
的寻求信息


目前 从 社 会 维 度 对 网 络 信 息

情 境 下 用 户 基 于 信息 需 求 通 过
, ,

个 活动 利用 各种
, ,
寻 求 行 为 进 行 的研 究 还 很 不 成 熟


仅 仅停 留在 理 论 层
考 虑 到信息 寻
各 样 的 资 源 来 满 足 自己 的 信 息 需 求
中不 断 变 化 且 不 断 循 环 的

德 和 墨 格 尔 的 古典 哲 学
、 、

马 克思 的 辨证 唯 物 主 义 和 维
6
果 斯 基 列 昂捷 夫 鲁 莉 亚 等 俄 国 心 理 学 家 的 社 会 文 化 与社 会历 史 的传统 会 文 化 分 析 的模 式

及 适 合 于 网络信息 寻求行 为研 究 的 活 动 理 论 的本 质 及
)
(二
1 活

)活 动 理 论 涵 义 及 模 型
动理 论 的涵 义
— —

网络 信息寻求 行 为与活 动 理 论 的涵 义 及 模 型
本 文首先对 信息 寻求行 为 的本质 以
活动理 论 又 称文化
历 史活 动理 论

它源于康

网络用户信息查找行为模式综述

网络用户信息查找行为模式综述
信息 查询 行为 的模 型 。还 有 在《 情报 学进 展》 的一 上
网络用 户信 息查 找行 为 与传统 文献 信 息服 务背
景 下 的 同类 行 为 已有 较 大的 区别 .系统 地对 网络环
篇综述《 国外信息查寻行 为研究进展》 等相关论文 , 西南 师 范大学 计算 机 与信息 科学 学 院邓 小 昭 、中山 大 学信 息管理 系曹 树金 、武 汉 大学信 息 管理 学 院李 法运等发表的论文 。南京理工大学的一篇硕士论文 《 网络科 技用 户 的信息搜 索行 为 研究 》 门针 对信 息 专 。 索行 为 进行 问卷 调查 ,可 以借 鉴 ,只是还 不够 全 搜
维普资讯
第 8期 ( 16期 ) 总 0
情 报 探 索
20 0 6年 8月
网络用户信息查找行为模式综述
何 惠 芬
( 同济大学图书馆信 息咨询部 上海
关键 词 网络 环境 信 息查找 行 为 综 述
209) 0 02
摘 要 对 网络 用 户信 息查找 行 为进 行分 析研 究 , 归纳 总结 出 目前该研 究领 域 几种 典 型模 式。
2 信 息查 找行 为的概 念
使用 行 为进行 统 计分 析 。 随着 研究 的深入 。 逐步 采用 问卷 调查 、 户 观察 、 谈等 方 法 , 用 访 探讨 各 类 网 络用 户 信息 查找行 为 的 表现 、 略以及 影 响 因素 。 开 始 策 并 尝 试 在原有 信息 查 找行 为 的理 论 基础 上构 建专 门的 网络信 息查 找行 为模 式 。从 19 9 7年 到 20 美 国 04年
在 19 9 4年 1月 .美 国就 有机 构对 It t ne me 用户 及其
国内外 的研 究成 果无 疑为 信息行 为 理论 的深 入 研 究奠 定 了坚实 的理 论基 础 。然而 有关 网 络用户 信 息 行为 的研 究 。 目前 在我 国大 陆仍处 于起 步 阶段 。 特 别 是在 网络 环境 下用 户查 找行 为方 面 .还 没有一个 相 对完 全 的模 式综 述 , 待进 一步完 善 。 有

互联网行业用户行为分析与营销策略方案

互联网行业用户行为分析与营销策略方案

互联网行业用户行为分析与营销策略方案第一章用户行为基础理论 (3)1.1 用户行为定义与分类 (3)1.1.1 用户行为定义 (3)1.1.2 用户行为分类 (3)1.2 用户行为影响因素 (3)1.2.1 产品因素 (3)1.2.2 用户因素 (3)1.2.3 社会环境因素 (3)1.2.4 技术因素 (3)1.3 用户行为数据采集方法 (3)1.3.1 问卷调查法 (3)1.3.2 访谈法 (4)1.3.3 用户观察法 (4)1.3.4 数据挖掘法 (4)第二章用户需求分析 (4)2.1 用户需求识别 (4)2.2 用户需求层次分析 (4)2.3 用户需求趋势预测 (4)第三章用户行为数据挖掘 (5)3.1 用户行为数据分析方法 (5)3.1.1 描述性分析 (5)3.1.2 关联分析 (5)3.1.3 聚类分析 (5)3.1.4 因子分析 (6)3.2 用户行为模式识别 (6)3.2.1 序列模式识别 (6)3.2.2 关联规则挖掘 (6)3.2.3 分类模型构建 (6)3.3 用户行为趋势预测 (6)3.3.1 时间序列预测 (6)3.3.2 回归分析预测 (6)3.3.3 机器学习算法预测 (7)第四章用户画像构建 (7)4.1 用户画像基本要素 (7)4.2 用户画像构建方法 (7)4.3 用户画像应用案例 (8)第五章用户行为分析在营销中的应用 (8)5.1 用户行为与营销策略关联 (8)5.2 用户行为分析在产品推广中的应用 (8)5.3 用户行为分析在品牌建设中的应用 (9)第六章营销策略制定 (9)6.1 营销策略基本框架 (9)6.1.1 市场分析 (9)6.1.2 目标客户 (9)6.1.3 产品定位 (10)6.2 营销策略制定流程 (10)6.2.1 市场调研 (10)6.2.2 确定营销目标 (10)6.2.3 制定营销策略 (10)6.2.4 制定营销预算 (10)6.2.5 营销方案实施 (10)6.3 营销策略实施与评估 (10)6.3.1 营销策略实施 (10)6.3.2 营销策略评估 (11)第七章用户行为数据驱动的营销策略 (11)7.1 用户行为数据驱动的营销理念 (11)7.2 用户行为数据驱动的营销策略类型 (11)7.3 用户行为数据驱动的营销策略实施 (12)第八章跨渠道用户行为分析 (12)8.1 跨渠道用户行为特点 (12)8.2 跨渠道用户行为数据分析 (13)8.3 跨渠道用户行为营销策略 (13)第九章用户行为与品牌忠诚度 (13)9.1 用户行为与品牌忠诚度关系 (13)9.1.1 用户行为概述 (13)9.1.2 品牌忠诚度概述 (14)9.1.3 用户行为与品牌忠诚度关系分析 (14)9.2 品牌忠诚度提升策略 (14)9.2.1 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 (14)9.2.2 深化用户参与和互动 (14)9.2.3 个性化定制和推荐 (14)9.2.4 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14)9.3 用户行为分析在品牌忠诚度提升中的应用 (14)9.3.1 用户行为数据分析 (14)9.3.2 用户画像构建 (15)9.3.3 用户行为预测 (15)9.3.4 用户行为激励 (15)9.3.5 用户反馈优化 (15)第十章营销策略效果评估与优化 (15)10.1 营销策略效果评估方法 (15)10.2 营销策略优化策略 (15)10.3 持续优化与迭代更新 (16)第一章用户行为基础理论1.1 用户行为定义与分类1.1.1 用户行为定义在互联网行业,用户行为是指用户在使用互联网产品或服务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各种活动。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电子商务概论》机考5套真题题库及答案1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电子商务概论》机考5套真题题库及答案1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电子商务概论》机考5套真题题库及答案盗传必究题库一试卷总分:100 答题时间:60分钟客观题配伍题(共1题,共20分)1.1.由云服务提供商运营,为最终用户提供从应用程序、软件运行环境,到物理基础设施等各种各样的 IT资源。

2.依据“六度分隔”理论,建立的社交网络。

3.由企业自建自用的云计算中心。

4.一种多人协作的写作工具。

5.用户按照时间顺序在互联网上所做的一种在线记录,类似网上日记的形式。

A. SNSB. 私有云C. 公共云D. 博客E. 维基请从A~E选项中,找出正确的选项与题干进行配对:(1). 由云服务提供商运营,为最终用户提供从应用程序、软件运行环境,到物理基础设施等各种各样的 IT资源。

A SNSB 私有云C 公共云D 博客E 维基(2). 依据“六度分隔”理论,建立的社交网络。

A SNSB 私有云C 公共云D 博客E 维基(3). 由企业自建自用的云计算中心。

A SNSB 私有云C 公共云D 博客E 维基(4). 一种多人协作的写作工具。

A SNSB 私有云C 公共云D 博客E 维基(5). 用户按照时间顺序在互联网上所做的一种在线记录,类似网上日记的形式。

A SNSB 私有云C 公共云D 博客E 维基单项选择题(共12题,共24分)1. 以下关于电子商务的作用说法错误的是()。

A 电子商务革命将生产活动从消费需求为主导转变为以工业生产为主导B 电子商务可以优化资源配置C 电子商务提高商业效率D 电子商务推动社会分工和创新2. B2C是指()的电子商务模式。

A 企业对企业B 消费者对政府C 企业对消费者D 企业对政府3. 有一位买方和许多潜在卖方的拍卖形式是()。

A 正向拍卖B 逆向拍卖C 电子易货方式D 询价采购4. 企业通过招标的方式采购产品和服务属于()。

A 多对多模式B 拍卖模式C 卖方集中模式D 买方集中模式5. 目前网络团购主要是()模式。

A 个人组织B 政府组织C 第三方组织D 厂商组织6. 将商务或行政事务按照一个公认的标准,形成结构化的事务处理或文档数据格式,从计算机到计算机的电子传输方法是()。

网络图像检索的用户信息行为

网络图像检索的用户信息行为

启示二
强化用户行为数据分析。通过对用户行为数据的深入挖掘 和分析,能够更准确地把握用户需求和行为特点,为系统 优化提供决策支持。
建议一
提升检索算法性能。针对用户行为特点和需求,应持续优 化图像检索算法,提高检索结果的准确性和相关性,提升 用户满意度。
建议二
增强用户体验设计。在图像检索系统的界面设计、交互设 计等方面,应注重用户体验,简化操作流程,提高系统的 易用性和友好性。
随着互联网上图像资源的爆炸式增长,网络图像检索成为满足用户视觉需求、 推动相关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对于学术研究、商业应用以及个人用户而言, 网络图像检索都具有重要意义。
用户信息行为的研究意义
理解用户需求
研究用户信息行为有助于深入了 解用户在图像检索过程中的需求
、偏好及行为习惯。
提升检索效果
基于用户信息行为的研究结果, 可以针对性地优化检索算法,提 高检索结果的准确性和满意度。
THANKS
感谢观看
04
影响用户信息行为的因素
用户个体特征
知识和经验
用户的专业知识和检索经验对信息行为有重要影响。具备专业领域知识的用户可能更准确地描述需求,而有丰富检索 经验的用户可能更能有效利用系统和资源。
个人信息偏好
不同的用户有不同的信息需求和偏好,如一些用户可能更偏好于视觉信息,而另一些可能更依赖文本信息。
认知能力和风格
用户的认知能力和认知风格也会影响信息行为,如一些用户可能更善于分析和处理复杂的信息,而另一 些可能更善于直观和感性的信息处理和决策。
系统设计因素
界面设计
系统的界面设计直接影响用户的信息行为,清晰、直观、 易于理解的界面设计能够降低用户的使用难度,提升用户 体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 • • • • 一、研究意义 二、研究内容 三、研究方法与过程-扎根理论 四、研究结论 五、思考
研究意义
• A.生成了一个能够综合理解网络使用者线上线下搜索行为的结构模型, 了解网络使用者搜索行为后: • 预见一些关于旅游信息搜索的新问题 • 提升现存网站的竞争力 • 对未来电子商务的发展具有导向作用 • 有利于顾客导向型(customer-driven)营销与活动的发展 • B.运用扎根理论得出的十个命题对于将来的研究具有承上启下的意义。 • C.研究得出的模型涉及到旅游信息搜索过程中的概念和关系并且描述 了行为特征以及顺序,对原有理论做了扩充。
Impacts of prior knowledge and searching experiences

web users "vs" novice:plan levels of domain knowlegdge and search expertise memory(implicit memory and explicit memory)
研究内容
• 研究内容
· · · A conceptual framework of Web users‘engagement in tourism information search for a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their integrated online and offline search behaviour. 网络使用者搜索旅游信息的行为模式 Explore how Web users initiate their tourism information search process and how the related mechanism is operated.
研究过程
Data collection
winCAM 2000
Video-tapping
effectiveness
Sampling
theoretical saturation
Data analysis
Open-coding
Axial Coding
Selective Coding
Data collection
步骤:
1 )根据概念的类别对资料进行比较:对资料进行编码并将资料归到尽可能 多的概念类属下面以后,将编码过的资料在同样和不同的概念类属中进行对 比,为每一个概念类属找到属性。 2)将有关概念类属与它们的属性进行整合,对这些概念类属进行比较,考虑 它们之间存在的关系,将这些关系用某种方式联系起来。 3)勾勒出初步呈现的理论, 确定该理论的内涵和外延,将初步理论返回到 原始资料进行验证,同时不断地优化现有理论,使之变得更加精细。 4) 对理论进行陈述,将所掌握的资料、 概念类属、类属的特性以及概念类 属之间的关系一层层地描述出来,作为对研究问题的回答。
研究结论
研究结论
• Proposition 1. Prior knowledge in terms of travelling and past searching experiences is positively related to Web users’ online searching for travel information. • Proposition 2.Web users employ five strategies throughout an online search session, including using the search engine, using keywords, using a landmark Website, comparing search results,and browsing Web pages. • Proposition 3.Web users’ online searching corresponds to their recording the tourism information. • Proposition 4. Web users’ recording tourism information corresponds to their continuous online searching. • Proposition 5.The barriers which Web users encounter on the Internet correspond to their online searching for tourism information.
Multiple sources
• Xiang, Wöber, and Fesenmaier (2008) 分析得出网上旅游信息搜索者、 搜索引擎以及在线旅游领域(产业供应商、中介媒体、目的地营销组 织)的关系。
user perspective
:
Kuhlthau (1988) develops a well known six-stage model of the search process . Web users may have a common behavioural pattern for their information search on the Internet.
Literature review
:knowledge regarding the destination affects tourist information search behaviour and decision-making. Gursoy and McCleary (2004) indicate that tourists'prior knowledge has two components: familiarity and expertise. The former refers to what tourists think they know about the destination and represents their subjective knowledge; the latter refers to the ability to perform travel-related tasks and represents the tourists'objective knowledge. Previous visits to a destination are influenced by the tourists'prior knowledge of the destination and their information behaviour.
研究方法
• 文献研究法、定性分析法、观察法 • 扎根理论研究法是由哥伦比亚大学 AnselmStrauss和BarneyGlaser两位学者共同发 展出来的一种研究方法。是运用系统化的程序, 针对某一现象来发展并归纳式地引导出扎根的理 论的一种定性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
扎根理论强调从资料中提升理论,认为只有通过对资料的深入分析,才能逐步 形成理论框架。 不对研究者自己事先设定的假设进行逻辑推演,而是从资料入手进行归纳分 析。 主要分析思路是比较,在资料和资料之间、理论和理论之间不断进行对比, 然后根据资料与理论之间的相关关系提炼出有关的类属(category)及其属 性。 •
initiation, topic selection, prefocus exploration, focus formulation, information collection, search closure
Web search strategies
:

using keywords search using search engines browsing the Web using a subject directory visiting the known sites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留美中国学生的跨文化人际交往研究
• 开放式登录:兴趣、愿望、有来有往、有准备、经常、深入、关心别 人、照顾别人、管、留面子 、丢面子、含蓄、体谅、容忍、公事公办、 情感交流、热情、温暖、铁哥们、亲密、回报、游离在外、圈子、 不 安定、不安全、不知所措、大孩子、低人一等,民族自尊、不舒服 • 关联式登录:交往、人情、情感交流、交友、局外人、自尊、变化 • 核心式登录:文化对自我和人我关系的构建 • 在理论框架下对原始资料进行进一步分析后建立了两个扎根理论:1 ) 文化对个体的自我和人我概念以及人际交往行为具有导向作用;2 ) 跨文化人际交往对个体的自我文化身份具有重新建构的功能。
Introduction
Background & Status & Process & Value & Purpose · · · develop a conceptual model to articulate and delineate the searching attributes that describe Web users'tourism information search behaviour.构建模型描绘网络使用者旅游信息搜集行为的特征
prior knowledge



: Baloglu (1999) identifies a diversity of information sources (e.g., professional advice, word-of-mouth, advertisements, and nontourism books or movies) as determining the tourists'perceptual and cognitive evaluation of tourism destinations. Process viewpoint : Fodness and Murray (1998)argue that information searchers select different search strategies during the process, of which there are at least three dimensions: spatial, temporal and operational. Search on internet : a.the interaction of online tourism information searcher "VS "search engine "VS " the online tourism domain .b.the progress in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