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干燥预处理对苹果渣提取果胶的影响

合集下载

实验五十五果胶的提取

实验五十五果胶的提取

实验五十五 果胶的提取一、目的要求1. 了解果胶的性质和提取原理。

2. 掌握果胶的提取工艺。

3. 了解果胶在食品工业中的用途。

二、仪器药品圆底烧瓶、漏斗、吸滤瓶等0.3%盐酸溶液、1%氨水、95%乙醇、柑橘皮、活性炭等 三、实验原理果胶广泛存在于各类水果和蔬菜中。

例如苹果中的含量为0.7~1.5%,蔬菜南瓜中的果胶含量最多,达到7~17%。

其用途是用作酸性食品的胶凝剂、增稠剂等。

果胶是一种分子中含有几百到几千个结构单元的线性多糖,平均分子量大约在50000~180000之间,其基本结构是以α-1,4苷键结合而成的聚半乳糖醛酸,在聚半乳糖醛酸中,部分羧基被甲醇酯化,剩余部分与钾、钠或铵等离子结合。

高甲基化果胶分子的部分链节如下所示:HH OOH HCOOCH 3H OHOHH OOH HCOOCH 3H OO HOHOHOH H HCOOHO HOHOH OHH HCOOCH 3在果蔬中果胶多以原果胶存在。

在原果胶中,聚半乳糖醛酸可被甲醇部分酯化,并以金属桥(特别是钙离子)与多聚半乳糖醛酸分子残基上的游离羧基相连接,其结构如下:HH OOH H COOCH 3H OH OOHH OOH HCOOCH 3H OHOOHOOH HOHH HCOOHO OHHOH H HCOO H HOOH HCOOCH 3HH OH O HHOOHH OO COOHOH HH OH HCOOCOOCH 3HOHOHOHH HCOOOH COOCH 3CaCa原果胶不溶于水,用酸水解时这种金属离子桥(离子键)被破坏,即可得可溶性果胶。

再进行纯化和干燥即为商品果胶。

世界上柑橘年产量超过5×108t ,其果皮约占20%,为提取果胶提供了丰富的原料,也是目前我国常用的一种原料。

所以本实验采用柑橘皮为原料,采用酸法萃取,酒精沉淀这一种最简单的工艺路线来提取果胶。

四、实验步骤1. 原材料的预处理[注1]称取新鲜柑橘皮5 g 用清水漂洗干净,加水20 mL ,加热到90℃,保持10分钟以达到灭酶的目的。

果胶的提取与分离

果胶的提取与分离

果胶生产工艺中有两个关键步骤:a .把果胶
1 前言
果胶是一种高分子化合物 ,是细胞壁的一种 组成成分 。广泛存在于植物的果实 、根 、茎 、叶
从原料 中分解 出来 溶于水 中;b .将 果胶液分离 提纯。近年来 国内外 的研究人员对果胶的提取 和 分离的方法做 了许 多研究探索 。并加 以改进 ,以
外 ,其黏均分子量 、酯化度等 指标 都有所提高。 果胶的酯化度均大于 7 % ,为高酯果胶 ,具有 良 0 好的凝胶性能和增稠作用 ;得 率高 ,与传统酸法 相 比可提高 5 个百分点;而且 提取时间短,由传 统的 9 mn 0 i 缩短为 5 5 i .mn 。郑志花等 用微波加 热技术从 向日葵盘 中提取果胶 ,得到了平均胶凝
酸 提法 的缺 点是果 胶 分 子 在提 取 过 程 中易 发 生 局
初的环境分析样品制备迅速扩展到食 品、化工和 农业等领域 。 近年来 ,研究员将微 波提取技术应用 于果
胶 ,M Ka hnv 等 ,利用微波辅助提取柑橘 . rt aoa J c
果胶 ,通过 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微波加热会破坏 原料的薄壁组织细胞 ,经微波处理过的原料 的多 孔渗透性和吸水能力都有提高 ,同时加热处理能 使果胶酶灭活 ,实验表 明经微波处理后果胶的提 取率提高 ,得 到的果胶质量也较好 ,酯化度高 , 分子质量大 ,胶凝强度大 。孔臻等 以苹果渣为 J
收稿 日期 :2 0 0 6—1 1—1 4
作者简介 :田辉 ( 9 1 ,女 , 南郑州人 ,在读硕士 ,研究方向 :食品生物技术。 1 8 一) 河
维普资讯
2 1 传统 酸法 .
传统 的酸提取 法是最 常用 的提 取果胶 的方 法 ,其原理是利用稀酸将果皮细胞中的非水溶性 原果胶转化成水溶性果胶 ,然后在果胶液 中加入 乙醇或 多价金 属盐类 ,使果 胶沉 淀析 出,经洗 滤 、干燥 、粉碎 ,即成 固体粉末果胶产品。传统

专业技术人员年度考核

专业技术人员年度考核
SCI
2008, 126
3/6
Alterations of lipoxygenase induced by DPCD
Innovative Food Science and Emerging Technologies
SCI
2008,online
4/4
Isolation, identification, and color characterization of cyanidin-3-glucoside and cyanidin-3-sophoroside from red raspberry
Food Chemistry
SCI
2008, 106
2/6
Inactivation kinetics analysis ofEscherichia coliby dense phase carbon dioxide in apple juic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ood Microbiology
Food Chemistry
---
2008, submitted
1/5
DPCD技术对牛初乳的杀菌效果及理化性质的影响
农业工程学报
---
2008,
已投递
5/5
高压二氧化碳技术对鲜榨胡萝卜汁品质影响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
2008,
5/5
花青素的提取、分离以及纯化方法研究进展
食品与发酵工业
核心
期刊
2008, 34
3/5
花色苷的结构稳定性与降解机制研究进展
中国农业科学
核心
期刊
2008
已接收
3/5
花色苷的资源分布以及定性定量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不同干燥方法对红枣品质的影响

不同干燥方法对红枣品质的影响

不同干燥方法对红枣品质的影响1、不同干燥方式果胶含量(果胶:降低胆固醇、癌症,治疗糖尿病)由表2 可以看出,除去枣干制时失水( 下同) 的影响,可以得出干制后枣的果胶含量均呈下降趋势;同时可以得出果胶含量的变化与干制时间长短有关,干制时间越长,果胶含量下降的程度越大,经热处理、微波处理后果胶含量变化相对3 5 ℃干制的较小,说明热处理、微波处理可以钝化果胶酶的活性,其中微波处理5min 果胶含量最高,说明果胶酶的活性最低。

2、不同干燥方式还原糖的含量(风味)由表3 可以看出,枣的还原糖含量在干制后呈下降趋势,干制前的预处理、干制时间及干制温度对还原糖的变化均有一定影响,微波预处理及灭酶处理后再经65℃干燥的枣还原糖含量较低;35℃干制组的枣还原糖含量最高,即干制时间最长的处理还原糖含量最高。

分析认为,在干制过程中还原糖的变化可能有两个方面,一是呼吸代谢消耗一部分,二是在长时间干燥过程中,在酶的作用下,有部分多糖转化为还原糖,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3、不同干燥方式总糖的含量由表 4 可以看出,枣的总糖含量在干制后呈下降趋势,与还原糖变化趋势相一致,干制前的预处理、干制时间及干制温度对总糖的变化均有一定影响,微波预处理及灭酶处理后再经65 ℃干燥的枣总糖含量较低;35℃干制组的枣总糖含量最高,即干制时间最长的总糖含量最高。

分析认为,可能是由于在干制前经微波、灭酶预处理及采用较高的干制温度对酶的抑制作用,从而对多糖类的转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4、不同干燥方式总酸的含量(总酸:果实成熟度)从表 5 可知,鲜枣在干制后总酸的含量都有所下降,使用微波处理后其含量明显下降;灭酶处理再经65℃干燥、35℃干燥、65℃直接干燥三种方式的含量没有明显变化。

干制时间与总酸含量的变化没有明显的关系。

5、不同干燥方式挥发性成分的含量(风味)由表 6 可知,不同方式干制的枣挥发性成分差异较大,仅有棕榈酸乙酯在三种干枣中都有;35℃干制枣的挥发性物质中酯有11 种,酸有5 种,但酸的含量都比较高,如Z-11 棕榈油酸含量占39.17%;65℃干制枣的挥发性物质中酯有7 种,酸有4 种,酸的含量也很高,如E-9 棕榈酸,含量占48.50%;微波辅助干制枣的挥发性物质中酯有3 种,酸有9 种,其中E-11 棕榈油酸含量占50.14%,Z-9 油酸含量占10.75%,棕榈酸含量占10.32%。

果胶提取综述

果胶提取综述

果胶的提取工艺条件研究摘要:本文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果胶提取研究的最新进展,包括果胶的组成,结构,果胶的提取技术,展望了果胶提取的研究方向,旨在对我国果胶的研究与开发有所裨益。

关键词:果胶,结构,提取,工艺,Abstract:This article describes a recent study at home and abroad about the latest developments in pectin extraction,including the composition of pectin,structure of pectin,extraction methods and prospects of pectin extraction research intended to benefit our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pectin。

Key words:pectin,structure,extraction,technology正文:果胶1970年,Vauquelin曾提出在水果中存在一种强凝胶特性物质。

1825年,Bracolarlor首次从胡萝卜中提取出一种水溶性物质,可形成凝胶,于是他将该物质命名为“Pectin”(pectin源于希腊语,有凝固、凝结之意),并用此果胶制成了“人造胶冻”(孙元琳,2004)。

果胶广泛存在于高等植物的叶、根、茎、果实的细胞壁内,与植物细胞彼此黏合在一起,尤其在果实和叶中的质量分数较多。

不同植物中果胶含量见图1-1.图1-1果胶实际上覆盖了许多不同的聚合物,起着粘结细胞的作用,分生组织和薄壁组织特别富含果胶物质。

果胶是碳水化合物的衍生物,它的基本结构是D一吡喃半乳糖醛酸,以a一1,4糖苷键连接成的长链(如图1-2) 。

这些化合物在相对分子量,化学构型及中性糖的含量等方面各不相同,而且不同的植物所生成的果胶的性质也各不相同。

从苹果渣中提取果胶工艺条件研究

从苹果渣中提取果胶工艺条件研究

o b j e c t i v e , e f f e c t s o f d i f f e r e n t 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 o f C TS a n d CMC c o a t i n g s o n p o s t h a r v e s t q u a l i t y o f l e a f mu s t a r d we r e
摘 要: 以苹果渣为试材 , 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正交实验设计 , 利用醇沉工艺研究了料液比、 p H值 、 果渣粒径、 浸提温度、 浸提 时间对果胶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 明: 不同酸对果胶提取率影响差异 不显著, 综合考虑, 选用硝酸为浸提用酸较适合 。果胶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 1: 3 O g / m L 、 p H 1 . 3 、 果渣粒径 6 0目、 浸提温度 9 O ℃、 浸提 时间 1 2 0 mi n , 在此工艺条件下, 果胶平均提取率为 1 2 . 4 5 。
量后进行 预处理 , 干燥后 备用 , 计 算果 渣 干燥 得率 。果 渣干燥 得 率 一( 干 燥 后 干果 渣 质 量/ 干燥 前 湿 果 渣 质 量) ×1 0 0 。详细流程见 图 1 ¨ 2 ] 。
取生产线新鲜果渣 称重 灭酶( 1 0 5  ̄ C,5 r n i n ,铺料厚 度5 ~ 6 k g / m )
干燥至完全脱水 ( 6 0  ̄ C,前后2 次质量差< O O 2 k g ) 称重

第 一作 者 简介 : 刘 少 阳( 1 9 8 3 一 ) , 男, 硕士 , 现 主 要 从 事 食 品 加 工 技 术等科 研 与教 学 工作 。E - m a i l : l i u h a o y a n g 2 0 1 8 @1 6 3 . c o r n . 收 稿 日期 : 2 O 1 3 —0 5 2 O

果胶的提取工艺及新技术应用研究

果胶的提取工艺及新技术应用研究
燥 一包装 一成品
除 了从 以上原 料 中提取 果胶 外 ,还 有从 香蕉皮 、芒果 皮和甜 菜渣 中提取 果胶 的报道 .
2 新技 术在 果胶 提 取 中的应用
近 年 来 ,为 了提高 果胶 的质 量 ,国 内外科 研人 员都 在 尝试着 把 新 的加工 技术 应用 到 果胶制 备 中 ,并 取得 一些成 果 ,有些 已应 用到实 际生产 中.

( 水学院 衡
敏 ,王
倩 ,吴荣荣
衡水 030 ) 5 00
生命 科 学 系 ,河 北
摘 要 :对不同原料 ( 柑桔皮、木瓜、向 日 葵盘、甘蔗渣、 松树皮和西瓜皮 )中果胶的提取进行了简要介绍,同时阐述
了果胶 生产过程 中新技术 ( 分 离技术 、微波等 )的应用及对果胶 产品质量 的影响. 膜

洗涤 一千燥 一粉碎 一包装
1 2 3 从 向 日葵盘 和杆 中提取果 胶 ..
向日葵盘和杆 一干燥一粉碎一脱色一离心分离一洗 涤一提取一沉淀一蔗渣 中提取 果胶 .. 甘蔗 渣一 破 碎一 水洗 一脱 色 一萃 取一 过滤 一 活性炭 脱 色 一真 空浓 缩一 乙醇沉淀 一洗 涤 一离 心分 离一 千燥 一粉碎 一过 筛一成 品 12 5 从 松树皮 中提取 果胶 .. 松 树皮 一破 碎 一浸 泡 一萃取 一 过滤 一真 空 浓缩 一活 性炭 脱色 一 沉淀 一洗 涤 一分 离一千 燥 一粉碎 一 过 筛一包 装一 成 品


湿苹 果渣一 干燥 一粉碎 过筛 一 水解 一 热过滤 一 滤液 一 沉淀 一离 心分 离一 脱 盐一 过滤 一洗涤

脱色一 干燥 一 粉碎 一 果胶 滤渣 一 二次浸 提
I I

果皮提取果胶实验报告

果皮提取果胶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从果皮中提取果胶的方法。

2. 了解果胶的性质和提取原理。

3. 掌握果胶的提取工艺和检验方法。

二、实验原理果胶是一种多糖类物质,广泛存在于植物细胞壁中,是植物细胞之间的重要连接物质。

在果皮中,果胶含量较高,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如增稠、凝胶、稳定等。

本实验通过酸水解、脱色、沉淀、干燥等步骤,从柑橘皮中提取果胶。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 新鲜柑橘皮- 95%乙醇- 无水乙醇- 6 mol/L盐酸溶液- 3 mol/L氨水- 活性炭- 硅藻土- 尼龙布- 烧杯- 恒温水浴锅- 布氏漏斗- 抽滤瓶- 玻璃棒- 电子天平- 真空泵2. 实验仪器- 恒温水浴锅- 布氏漏斗- 抽滤瓶- 玻璃棒- 电子天平- 小刀- 真空泵四、实验步骤1. 预处理- 称取新鲜柑橘皮20 g(干品为8 g),用清水洗净后,放入250 mL烧杯中,加120 mL水,加热至90℃,保温5~10 min,使酶失活。

- 用水冲洗后切成3~5 mm大小的颗粒,用50℃左右的热水漂洗,直至水为无色,果皮无异味为止。

- 每次漂洗都要把果皮用尼龙布挤干,再进行下一次漂洗。

2. 酸水解- 将预处理后的果皮颗粒放入烧杯中,加入195%乙醇,使果皮与乙醇的比例为1:10。

- 将烧杯放入恒温水浴锅中,加热至60℃,保温1 h,使果胶溶解。

3. 脱色- 将酸水解后的溶液过滤,滤液用活性炭脱色。

- 脱色后的溶液用滤纸过滤,去除活性炭。

- 将脱色后的溶液用3 mol/L氨水调节pH值至4.5~5.0。

- 将溶液静置过夜,使果胶沉淀。

5. 过滤- 将沉淀后的溶液用布氏漏斗过滤,收集滤液。

6. 干燥- 将滤液放入真空干燥箱中,真空干燥至恒重。

7. 果胶含量测定- 取一定量的干燥果胶,用蒸馏水溶解,配制成一定浓度的溶液。

- 使用双波长法测定溶液中果胶的含量。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果胶提取率本实验中,柑橘皮中果胶的提取率为15.6%。

2. 果胶含量本实验中,提取的果胶含量为86.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3
示干燥苹果渣的复水能力。
R=(Wr - Wf)/Wd 式中 R——复水能力;Wd ——干燥苹果渣质量,g;Wr ——滤纸和复水后苹果渣质量,g;Wf ——湿滤纸平均质 量,g。
表 1 苹果渣不同的微波干燥预处理
Table 1 Different parameters of MDP on apple pomace
2)黏均分子质量计算 采用 Kar 的方法[17]。在 25℃条件下,以 0.1 mol/L, pH 值为 7 的磷酸缓冲溶液为溶剂,配制浓度为 0、2.5、 5、7.5、10 和 15 kg/m3 的果胶溶液,分别测定其黏度。 根据以上公式,得出还原黏度ηsp/c,并通过方程拟合, 得到果胶溶液的固有黏度,并推算出黏均分子质量 MW,ave(average molecular weight)。 1.2.9 数据分析 所有试验均进行 3 次重复。图片及表格利用 Excel, OriginPro70 进行绘制,不同处理间的数据采用多重比较 的方法,显著水平为 0.05,并用标记字母法进行标记。 各平均数间凡有一个相同字母的即为差异不显著,凡无 相同字母的即为差异显著。
滤,将滤液冷却,并缓慢加入相同体积的 95%乙醇溶液,
静置 1.5 h,过滤。用 95%乙醇将得到的湿果胶洗涤 2 次,
烘箱中 50℃至恒重。以果胶的质量来作为提取果胶的量。
→ → → → → → 苹果渣 过滤 滤液 沉淀 过滤 沉淀物 清洗 →干燥→干果胶
图 2 果胶提取流程图 Fig.2 Flow chart of extraction of pectin
(relative viscosity);ηsp ——比黏度(specific viscosity),
则:
ηr
=η η0
(5)
ηsp
= η −η0 η0
= ηr
−1
(6)
ηi
= lim ηsp c→0 c
(7)
式 中 c —— 溶 液 浓 度 , kg/m3 ; ηsp/c —— 还 原 黏 度
(reduced viscosity),m3/kg,还原黏度表示在一定浓度的
干燥方法和提高果胶品质。结果表明:微波能量越大,苹果渣组织结构破碎越严重,其复水能力越弱;但对苹果渣颜色
无显著影响;微波干燥预处理能显著提高果胶得率,微波预处理条件为 300 W、15 min、7.5×10-2 kW·h 或 500 W、10 min、
8.3×10-2 kW·h 时微波预处理苹果皮渣的果胶提取得率比对照提高了 50%左右,是较为适宜的微波处理条件,但微波能量
1.2.3 干燥苹果渣的电镜扫描 选取预处理后的干燥苹果渣,修成大小适宜的片段
(视样品座尺寸而定),利用离子镀膜仪镀金,然后在扫 描电镜下观察。 1.2.4 干燥苹果渣的色差测定
选取干燥、粉碎的苹果渣(粒径为 0.6~1.5 mm)均 匀地平铺于色差计比色杯内,采用反射模式,用色差计 测定其色差值。采用 Hunter L*a*b*表色系统[14],其中 L* 值为表色系统中的亮度值,a*值为表色系统的红值,a* 值越大,表示样品越红,a*值越小,表示样品越绿。b* 值为表色系统的黄值,b*值越大,表示样品越黄,b*值越 小,表示样品越蓝。C 值表示样品的彩度,C 值越大,表 示样品颜色越纯,H 值表示样品的色调角,H 值越大,表 示红色减弱,黄色增强。以 L*,C 和 H 值来表示苹果渣 的颜色变化。
→ → → → → 湿苹果渣 微波预处理 热风干燥 研磨 过筛 干燥苹果渣
图 1 湿苹果渣微波干燥预处理流程图 Fig.1 Flow chart of microwave drying pretreatment(MDP)
of wet apple pomace
1.2.2 干燥苹果渣的复水能力的测定 采用 Funebo 方法[13],称取一定量干燥苹果渣(Wd),
0 引言
中国是苹果浓缩汁生产大国,苹果浓缩汁生产过程 中每年产生 100 万 t 以上苹果渣,合理利用苹果渣、变废 为宝,不仅有利于保护环境,也有利于提高苹果附加值。 这些苹果渣资源中含有较为丰富的果胶[1(] 按干质量计为 10%~15%),果胶是一种高分子碳水化合物,相对分子 质量在 1 万~40 万之间[2],作为胶凝剂、增稠剂、稳定 剂、分散剂、表面活性剂、黏合剂等广泛应用于食品、 医药、化妆品等行业[3,4]。目前,苹果渣的干燥方法是传 统的热风干燥,干燥时间长,对苹果渣外观品质和果胶 质量有不利影响[5,6]。探索新的干燥方法和提高果胶品质 是苹果渣综合利用的重要方向之一。而微波技术作为一 门新兴的加工技术,具有加热速度快,易于瞬时控制, 选择性吸收,加热效率高等优点,其广泛地应用于物质 的干燥过程中,并得到证实具有提高干燥速度, 及其提高 产物品质等优点[7-10]。
Peng Kai, Zhang Yan, Wang Sijin, et al. Effect of microwave drying pretreatment on extraction of pectin from apple pomace[J]. Transactions of the CSAE, 2008,24(7):222-226.(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湿苹果渣(含水率 80.2%±0.5%)山东烟台北方安德 利果汁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868 型 pH 计(美国奥立龙公司);UV-762 分光光度 计(上海陵光有限公司);SC-80C 全自动色差仪(北京 康光仪器厂);NJL07-3 实验型微波炉(南京杰全仪器有 限公司);A11 basic 分析用研磨机(德国 ZKA®-WERKE); DHG-9140A 型 热 风 烘 箱 ( 上 海 一 恒 科 技 公 司 ); S-HH-W21-Cr600 恒温水浴箱(北京长安科学仪器厂); BL-6205 百分之一电子天平(日本 SHIMADZU 公司); AY120 万分之一电子天平(日本 SHIMADZU 公司); Lys-旋转型黏度仪(西班牙 Fungilab 公司);S-570 扫描 电镜(HITACHI 有限公司)。 1.2 试验方法 1.2.1 苹果渣的微波干燥预处理与粉碎
试验编号 微波处理功率 /W
微波处理时间 /min
微波处理能量 /10-2 kW·h
1(对照)
0
0
0
2
300
10
5.0
3
300
15
7.5
4
300
20
10.0
5
500
10
8.3
6
500
15
12.5
7
500
20
16.7
8
700
10
11.7
9
700
15
17.5
10
700
20
23.4
注:对照样品未经微波干燥预处理,直接进行热风干燥。
大于 8.3×10-2 kW·h 时,对果胶得率有不利影响;微波干燥预处理对果胶半乳糖醛酸含量无显著性影响,但显著提高了果
胶的酯化度、固有黏度和黏均分子质量。
关键词: 微波干燥;苹果渣;果胶
中图分类号:TS255.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6819(2008)-7-0222-05
彭 凯,张 燕,王似锦,等. 微波干燥预处理对苹果渣提取果胶的影响[J].农业工程学报,2008,24(7):222-226.
浸泡于 20℃蒸馏水中 14 h。将浸湿的苹果渣置于布式漏 斗中抽滤 1 min,立即将滤纸和复水后苹果渣称重(Wr)。 将相同规格的滤纸于布氏漏斗中,蒸馏水润湿后,抽滤 1 min,立即称重,重复 3 次后得到湿滤纸平均质量 Wf。 以复水后湿苹果渣质量比复水前干燥的苹果渣质量来表
第7期
彭 凯等:微波干燥预处理对苹果渣提取果胶的影响
分散相中由于很多分散粒子的相互作用而增加的黏度对
每个粒子进行平均分配的结果,理想状态下它与溶液的
浓度 c 无关; ηi ——固有黏度或极限黏度(intrinsic viscosity),m3/ kg,表示浓度趋近于零时溶液的比黏度。
224
农业工程学报
2008 年
从式中不难看出,当浓度 c 趋近于零时,溶液的还原黏度 为溶液的固有黏度。在一定温度下,溶液的固有黏度与 溶质的浓度没有关系,只与溶质的黏均分子质量、分子 形状有关。
入 5 滴酚酞,用 0.1 mol/L 的氢氧化钠标准溶液进行标定, 记录所消耗氢氧化钠的体积(V1)即为初滴定度。继续加 入 20 mL,0.5 mol/L 的氢氧化钠标准溶液,加塞后强烈 振摇 15 min,加入 20 mL、0.5 mol/L 的盐酸溶液,振摇 至粉红色消失为止。然后加入 3 滴酚酞指示剂,用 0.1 mol/L 氢氧化钠溶液滴定至呈微红色。记录所消耗氢氧化 钠的体积(V2),即为皂化滴定度。
近年来,有关研究表明,微波干燥与热风干燥相结 合能很大程度上改变物质的物理结构性质、提高物质的 感官特性[11-13],但还没有微波干燥预处理苹果渣的报道, 本试验主要围绕微波干燥预处理对苹果渣提取果胶的影 响进行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主要试验材料与仪器设备
收稿日期:2007-09-18 修订日期:2008-06-06 资助项目:农业部“948”项目——果胶产业化关键技术(No.2005-Z33); “十 一五”支撑计划课题——苹果果胶系列产品优质苹果汁开发及产业化示范 (2006BAD05A13) 作者简介:彭 凯(1984-),江西新余人,主要从事农产品加工与贮藏领 域的研究。北京 中国农业大学,100083。Email: pk.sweety@ ※通讯作者:廖小军(1966-),男,江西新余人,教授,博士生导师,研 究方向农产品加工与贮藏工程,北京 中国农业大学,100083。 Email: liaoxju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