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感受器和感觉器官(耳朵与听觉)
七年级生物下册 12.2 感受器和感觉器官课件2

耳
压平衡(由咽鼓管通到咽部)
听小骨:将鼓膜产生的振动传导到内耳
半规管 内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感受器
前庭 内耳
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感受振动刺
激后能产生兴奋
12/12/2021
第三页,共十四页。
知识点1
知识点2
知识点3
特别提醒 (1)内耳兼有听觉和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双重功能。
(2)遇到巨大声响(shēngxiǎng)或乘坐的飞机起飞和降落时,迅速张口或做咀嚼动
No 在舌面各部分是有差别的。①皮肤温度感受器能够感受使皮肤温度发生变化的刺激:当刺激使皮肤温度下降
时,会感觉“冷”。②冷感受器、温感受器是不同的感受器。(2)某同学乘船时感到头晕、目眩、恶心,这是因 为内耳中的
Image
12/12/2021
第十四页,共十四页。
第2课时(kèshí) 耳与听觉
2021/12/12
第一页,共十四页。
知识点1
知识点2
知识点3
知识点1 耳的结构(jiégòu)和功能
12/12/2021
第二页,共十四页。
知识点1
知识点2
知识点3
外耳 耳廓:收集声波 外耳道:传递声波
鼓膜:声波能引起鼓膜振动
中耳 鼓室:容纳听小骨;维持鼓膜两侧气
12/12/2021
第十页,共十四页。
考点 耳结构和听觉形成的识图分析
【例题】 (2017·河北唐山期末)请根据人耳的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听觉产生的过程:外界的声波被耳廓收集后,经外耳道传到中耳,引起[ ]
的振动;振动波由
放大并传到内耳,刺激[ ]内的听觉细胞产生
神经冲动,神经冲动沿着位听神经传入脑形成听觉。
12.2感受器和感觉器官(2)

4、耳的保护
减少和消除噪声;
不用尖锐的东西挖耳朵;
遇到巨大声响时,迅速张口或闭嘴、堵耳;
避免中耳炎;避免外耳道感染。
四、小结:这一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读书、加强记忆。
学生认真听课并思考。
学生看书小结。
作业
布置
复习本课所讲内容
板
书
设
计
耳和听觉
1、耳的哪些结构受到损伤,有可能导致耳聋?
2、听觉异常及其矫正
传导性耳聋、神经性耳聋
3、人工耳蜗介绍:
是模拟耳蜗毛细胞功能设计的一种电子装置
利用微电脑技术,将声波转换成电脉冲,经过计算机处理编码后,电流直接刺激听神经末梢(螺旋神经节细胞)引起听觉。
主要用于极重度听觉损失的感音神经性病人,特别适合用于儿童。
学生看书
学生看书、思考,回答
学生观察,并说明各部分的名称和功能。
课
堂
教
学
设
计
教师活动(教师导航)
学生活动或师生互动(学程设计)
二、听觉的形成
声波→外耳道(声波传导)→鼓膜(机械震动)→听小骨(骨性传导)→听觉感受器(震动产生兴奋)→听神经(传导兴奋)→听中枢(产生听觉)
三、听觉异常及其矫正
提出问题:
单元
12.2
教学内容
耳和听觉
课时
1
教
学
目
标
一、描述耳的结构与功能;说出声波是听觉感受器感受的刺激。
二、通过对图片、模型的分析,提高读图、分析、归纳整理及表达交流的能力。。.
三、认同异常听觉与不良习惯的关系,关注用耳健康.
教学
重点
第12-2节 感受器和感觉器官(二)课件

C.声波→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觉神经→大脑
D.声波→外耳道→听小骨→鼓膜→耳蜗→听觉神经→大脑
2.下列对温度觉主要特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温度感受器位于皮肤和黏膜 B.当刺激使皮肤温度下降时,会感觉“冷”
D)
C.当刺激使皮肤温度升高时,会感觉“温”
D.皮肤对“冷”、“温”刺激的敏感程度是一样的
第2 节
感受器和感觉器官(二)
同学们,这是什么?你们是怎么知道的?用什么看 到的,怎么看到的? 你们怎样才能知道这张碟片中是乐曲还是歌曲?
1.了解耳的结构与功能;描述听觉的 形成过程。
2.说明视、听、嗅、味觉及皮肤触觉、
温度感受器感受刺激的性质。
自主探究
1.快速阅读教材内容,学会耳朵有哪
些结构。
内耳 感受器与 耳与 前庭和半规管 ——能感受头部位置变动 听觉 感觉器官 听觉: 外界声波→ 外耳道→ 鼓膜(振动)→ 听小骨 →
耳蜗(听觉感受器)→听神经 → 听觉中枢→形成 听觉
其他感觉
嗅觉 味觉 触觉 冷感受器 温度觉 温感受器
1.人产生听觉的大致过程是( C
) 。
A.声波→鼓膜→外耳道→听小骨→耳蜗→听觉神经→大脑 B.声波→鼓膜→外耳道→耳蜗→听觉神经→大脑→听小骨
2.听觉的形成 外界声波→( 耳廓 )→ 外耳道 →(鼓膜)→ ( 锤骨)→( 砧骨)→( 镫骨 ) → 耳蜗 (含有听觉感受器)→ 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外耳集音、中耳传音 、内耳感音。
拓展创新
1. 为什么在遇到大的声音时要堵住外耳 道或张开嘴巴?
其它感觉 1.嗅觉与味觉
感受器分布
功能
嗅黏膜
感知气味刺激
总结归纳
皮肤温度感受器能够感受使皮肤温度发生变化的刺激。 当刺激使皮肤温度下降时,会感觉“冷”;感受冷刺激 (皮肤温度下降)的感受器叫冷感受器。 当刺激使皮肤温度升高时,会感觉“温”;感受温刺激
【知识学习】七年级生物下册《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知识点汇总

七年级生物下册《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知识点汇总www.5ykj.com 耳是听觉器官,耳的结构也就主要表现出与接受声音刺激相适应的特征。
耳的结构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
外耳包括耳廊和外耳道。
如果你用手掌托在耳廓后边,就会感到前方传来的声音变得更大了,这说明耳廓有收集声波的作用;如果你用手指掩住外耳道,则立即会觉得外边传来的声音变小或听不到了,这说明外耳道有传送声波的作用。
另外,在外耳道的皮肤上生有耳毛和一些腺体,腺体的分泌物和耳毛对外界灰尘等异物的进入有一定阻挡作用。
中耳由鼓膜、鼓室和听小骨组成。
鼓膜在外耳道底部,是一个椭圆形的薄膜,声波使鼓膜产生振动。
在鼓膜里面是一个腔,名为鼓室。
鼓室内有三块听小骨——锤骨。
砧骨、镫骨,锤骨的一个小突起连接在鼓膜中心,镫骨有一面连接到内耳,砧骨则连在锤骨和镫骨之间,三块听小骨组成一条“听骨链”,当声波振动鼓膜后,就会进一步振动听骨链,并经此将振动传导到内耳。
另外,鼓室还在内下方有一条小管与咽部相通,此管叫咽鼓管。
咽鼓管通常是闭合的,当吞咽或打呵欠时就打开,使空气能从咽部进入鼓室,这样就会便鼓膜两侧的气压维持平衡,这也是鼓膜能正常振动的条件之一。
内耳结构比较复杂,由一些骨质壁围成的腔管组成,可分为耳蜗、前庭和半规管三部分。
这三部分管腔里都充满液体,相应的感受器就分布在一些位于管腔的膜质结构上。
耳蜗含有听觉感受器,当声波引起的振动传到内耳时,耳蜗听觉感受器受振动刺激而产生神经冲动;前庭和半规管里则含有头部位置变动的感受器,当头部位置变动使这里的感受器受刺激时也产生冲动。
耳蜗、前庭和半规管里的不同感受器产生的冲动会沿同一脑神经——位听神经里的神经纤维传入脑干,然后分别上传至大脑皮层的不同中枢部位。
由耳蜗听觉感受器传导的冲动,最后在大脑皮层听觉中枢产生听觉;由前庭和半规管中位置变动的感受器传入的冲动,最终在大脑皮层相应部位产生头部位置变动的感觉。
所以,内耳兼有听觉和感受位置变动的双重功能。
《感受器和感觉器官》PPT课件(第2课时)

半规管
前庭
位听神经 耳蜗 咽鼓管
外耳道
鼓室
镫骨
耳廓 ——收集声波 外耳
外耳道 ——声波的通道,传播声音 鼓膜 ——接受声波产生振动
耳 中耳 鼓室 听小骨 ——传递声波 耳蜗 ——内有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
内耳 前庭 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感受器
半规管
2.听觉的形成 思考:耳是如何形成听觉的呢?
听觉的形成过程
这种温度觉主要பைடு நூலகம் 哪些特点?
活动:皮肤感受“冷”“温”刺激的实验
1.准备三个水槽,分别记为1号、2号、3号水槽,然后 向1号水槽加入室温(25℃左右)水,2号加入高于室温 5℃的水,3号加入高于室温10℃的水。 2.实验开始,先将左手和右手分别浸入1号和3号水槽, 持续10s左右;然后将两手同时很快转入2号水槽1~2s, 这时注意体会左、右手的感觉有何不同。 3.小组同学分别做上述实验之后,交流各自的体验, 看彼此的说法是否一致。 4.记录实验结果。
( A )。
A.外耳→中耳→内耳
B.咽鼓管→鼓室→内耳
C.鼓膜→听小骨→外耳道
D.前庭→耳蜗→半规管
3.关于皮肤温度觉感受器的说法,不合理的是( D )。 A.当环境使皮肤温度上升时,温感受器产生冲动,引起温觉 B.冷感受器受到使皮肤温度下降的刺激时产生冲动,引起冷觉 C.温感受器只对温刺激敏感 D.冷感受器有的对温刺激敏感
嗅黏膜 回旋气流
嗅神经
腭 鼻孔
挥发性物质
嗅觉的形成过程
嗅黏膜(嗅细胞)
嗅神经
大脑皮层嗅觉中枢
味觉:当能够溶解在唾液中的某些物质接触舌面时,往往 会使我们感觉到某种味道,这就是味觉。
舌 乳 头
味蕾
12.2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第一课时)优秀教学案例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图片、视频等素材,展示感受器和感觉器官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应用场景,引发学生对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的兴趣。
2.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需要感受器和感觉器官?它们在我们的生活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3.宣布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要求,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讲授新知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展示实物、图片等,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发现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的奥秘。
2.利用实验、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感觉器官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
3.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思维方法,对感觉器官的工作原理进行探究和分析,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4.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3.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实验探究,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沟通能力。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发现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充分的发展。
4.反思与评价: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的学习心得。组织学生进行互评和自我评价,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提高能力。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2.2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第一课时)优秀教学案例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一、案例背景
在教授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下册的“12.2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第一课时)”一节时,我以实际生活中常见的场景为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我们的眼睛能看到颜色,耳朵能听到声音,鼻子能闻到气味呢?”我问道。学生纷纷举手回答,表达自己的想法。我接着说:“这些都是因为我们的身体里有感受器和感觉器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的奥秘。”
七年级生物下册《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知识点汇总

七年级生物下册《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知识点汇总七年级生物下册《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知识点汇总耳是听觉器官,耳的结构也就主要表现出与接受声音刺激相适应的特征。
耳的结构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
外耳包括耳廊和外耳道。
如果你用手掌托在耳廓后边,就会感到前方传来的声音变得更大了,这说明耳廓有收集声波的作用;如果你用手指掩住外耳道,则立即会觉得外边传来的声音变小或听不到了,这说明外耳道有传送声波的作用。
另外,在外耳道的皮肤上生有耳毛和一些腺体,腺体的分泌物和耳毛对外界灰尘等异物的进入有一定阻挡作用。
中耳由鼓膜、鼓室和听小骨组成。
鼓膜在外耳道底部,是一个椭圆形的薄膜,声波使鼓膜产生振动。
在鼓膜里面是一个腔,名为鼓室。
鼓室内有三块听小骨——锤骨。
砧骨、镫骨,锤骨的一个小突起连接在鼓膜中心,镫骨有一面连接到内耳,砧骨则连在锤骨和镫骨之间,三块听小骨组成一条“听骨链”,当声波振动鼓膜后,就会进一步振动听骨链,并经此将振动传导到内耳。
另外,鼓室还在内下方有一条小管与咽部相通,此管叫咽鼓管。
咽鼓管通常是闭合的,当吞咽或打呵欠时就打开,使空气能从咽部进入鼓室,这样就会便鼓膜两侧的气压维持平衡,这也是鼓膜能正常振动的条件之一。
内耳结构比较复杂,由一些骨质壁围成的腔管组成,可分为耳蜗、前庭和半规管三部分。
这三部分管腔里都充满液体,相应的感受器就分布在一些位于管腔的膜质结构上。
耳蜗含有听觉感受器,当声波引起的振动传到内耳时,耳蜗听觉感受器受振动刺激而产生神经冲动;前庭和半规管里则含有头部位置变动的感受器,当头部位置变动使这里的感受器受刺激时也产生冲动。
耳蜗、前庭和半规管里的不同感受器产生的冲动会沿同一脑神经——位听神经里的神经纤维传入脑干,然后分别上传至大脑皮层的不同中枢部位。
由耳蜗听觉感受器传导的冲动,最后在大脑皮层听觉中枢产生听觉;由前庭和半规管中位置变动的感受器传入的冲动,最终在大脑皮层相应部位产生头部位置变动的感觉。
所以,内耳兼有听觉和感受位置变动的双重功能。
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精品PPT课件

• 色觉障碍: • 色盲:多数色盲与遗传有关 • 色弱:多与健康和营养有关
视觉的形成
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经透明角膜的折射后,经前房水折射,到达 瞳孔。再经后房水折射射到晶状体、玻璃体,撞到视网膜刺激了 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产生神经冲动,通过视神经传导到大脑皮 层的视中枢。大脑在处理视觉信息时,一:是将颠倒的图像重新 翻转,二:将来自左右两只眼睛的图像组合成一个图像。
chui zhen
Deng
听骨链
听觉的形成
• 声源传出的声波经耳廓收集进入耳撞击 骨膜,骨膜的振动传递到中耳引起三块 听小骨锤骨、砧骨、镫骨的依次振动。 镫骨的振动传到了内耳的液体,刺激了 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通过听神经发送 到大脑的听觉中枢,经大脑分析重组后 形成了能听到的声音。
耳廓:收集声波 外耳 外耳道:内接鼓膜,是声波传入中耳的通道。
鼓膜:位于外耳道底,在声波的作用下产生振动。 耳 中耳 鼓室: 是鼓膜与内耳之间的小腔,内有听小
骨,有咽鼓管通口腔。 听小骨:依次是锤骨、砧骨、镫骨,外连骨膜
内接内耳,传递振动。 半规管 内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化的感受器,经 内耳 前庭 反射作用维持身体平衡。 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与位听神经相连。
写在最后
Learning Is Not Over. I Hope You Will Continue To Work Hard
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
第七节 感受器和感觉器官
• 感受器:感受内外环境变化的特殊结构. • 内感受器:多分布于血管壁、内脏、骨骼肌、
肌腱、前庭等处,特点是接受刺激后所引起的 感觉不清晰。
• 外感受器:分布于体表,能引起清晰的意识感 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姚村一中 生物 导学案
课题:12.2第2课时耳的听觉和形成
主备人:曲雪山 授课人:________ 备课组长: 领导审核:王芸
七年级_ _班 学生姓名:__________ 学习时间:_2016_年_4_月__ _日
1.说出耳朵的基本结构
2.听觉形成的过程。
自主学习
1.下图是人耳结构图,据图回答:
填注名称。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合作探究 2.耳的结构和功能:
__________
__________ 收集、传导声波
:接受声波,产生
:有咽鼓管与咽部相通,保持鼓膜内外 平衡
听小骨:将鼓膜的振动传导至内耳
半规管
与维持身体平衡有关
前 庭
_______:内有 ,能接受声音刺激产生神经冲动
3.听觉的形成:外界的声波经 传到 引起 振动。
鼓膜的振动通过 传到 ,刺激 内的 ,而产生神经冲动。
神经冲动沿 ,传到 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上述过程可表述为:
声波→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位听神经→听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产生听觉
798
4.听觉通常会随年龄的增大而越来越不灵敏。
助听器能帮助很多听觉不灵敏的人提高听力。
但有些人由于听觉器官某部分受了损伤,即使助听器也很难再听到声音了。
人们把这种状况叫做。
根据听觉形成的过程可知,谈谈引起听觉障碍的原因有哪些。
5.遇到巨大声响时,应迅速捂紧双耳或张嘴,这是为什么?
学习小结
达标检测
6.有的人乘车、乘船时会晕车、晕船,你知道这与下列哪个结构有关()
A鼓膜 B耳蜗 C前庭和半规管 D听小骨和鼓室
7.某人失聪后,经检查,医生认为耳的结构没有受损伤,可能的发病部位就是()
A听神经和听觉中枢 B鼓膜 C中耳 D内耳8.人的听觉产生于()
A听小骨 B耳蜗 C听觉中枢 D鼓膜9.中耳炎是因为病菌从()
A.外耳道进入中耳B.咽喉经咽鼓管进入中耳
C.半规管进入中耳D.耳蜗进入中耳
10.关于耳的各部分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鼓膜收集空气中的声波
B.听小骨能把声音放大
C.耳廓能产生振动
D.耳蜗能产生听觉
11. 下列结构中,属于内耳的是()
A.前庭
B.听小骨
C.鼓膜
D.耳廓
12 人的听觉感受器位于()
A.半规管
B.耳蜗内
C.鼓膜内
D.鼓室内
13.鼓膜的作用是()
A.接受振动,将振动转换成神经冲动
B.接受声波刺激,产生听觉
C.将振动转换成声波向内传递
D.将声波转换成振动向内传递
14. 与维持身体平衡有关的结构是()。
①鼓膜②半规管③前庭④耳蜗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15.用尖锐的器具挖耳可能会损伤()
A.听觉中枢
B.听觉神经
C.鼓膜
D.耳廓
16.在飞机起飞或降落时,应将口微微张开,其目的是()
A使鼓膜内外的气压平衡,避免鼓膜受伤 B减缓紧张情绪
C避免呕吐 D进行深呼吸,以适应气压变化
17. 听觉神经接受的神经冲动来自 ( )
A. 耳蜗
B. 听小骨
C.鼓膜
D.半规管。